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
中考改革的校本思考与建议
总第358期 2017·12A 23︼|学校发展收稿日期:2017-09-02作者简介:冯伟民,无锡市八士中学(江苏无锡,214100)校长,高级教师,教育硕士,无锡市学科带头人。
摘要:中考改革是考试招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层初中要在推进课程改革、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改进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及早谋划,做好应对。
政府部门要在加大师资队伍保障力度、完善中考改革政策措施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使中考改革更好地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中考改革;校本思考;改革建议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2A-0023-04中考改革承接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两个学段,是考试招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推进中考改革系统性的“顶层设计”。
《意见》亮点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了“一个方向”,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二是提出了“两个目标”,即到2020年左右,基本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
三是注重“三大环节”,即考试、招生、录取。
四是厘清了“四条改革思路”,即强化导向、促进公平、合理分流、积极稳妥。
五是确定了“五项主要任务”,即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招生录取办法、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意见》指导性强,为初中学校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管理、实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
无锡乃至江苏全省各地在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以无锡市锡山区中考改革的实践为例:我区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实施中考毕业与升学(考试)“两考合一”,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坚持普职比例基本均衡(约1:1),构建学生成才“立交桥”;规范加分项目,体现教育公平;将热门四星级高中招生指标100%分配到区内每一所初中学校,最大限度缓解义务教育学校“片追”倾向;不断完善高中自主招生及特长生招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长沙:中考中招改革回应新高考挑战
长沙:中考中招改革回应新高考挑战中考中招改革是考试招生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初中和高中教育的通道枢纽。
在新高考全面启动的背景下,中考中招如何作出相应的改革与调整,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在制度设计方面,我市将中考功能定位为“两考合一”,实现初中毕业水平测试和高中招生选拔功能合二为一;在考试科目设置和考试方式上,秉持全科开考,考试与考查结合的原则,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开卷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并增加了语文口语、英语人机对话和艺术考试。
整体而言,我市中考中招改革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招生实行“硬挂钩”20XX年,我市城区中考全面推行等级制,采用“等级制”取代“分数制”,其目的是模糊分数的细微差异,避免考生分分计较,为“综合素质评价”进入高中招生腾出空间。
我市中考学业考试成绩划等采用的是资源划等法,按照各个科目达到合格标准的分数划出E等(即不合格等第),然后根据高中教育资源的状况结合录取批次的要求将合格等级以上的成绩划分为A、B、C、D4个等级。
我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按照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审美与表现能力、运动与健康状况等5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評定。
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包括两部分:一是综合性评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重点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
二是评定等级,采用A、B、C、D4个等级进行描述。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社会诚信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多地方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确实存在不真实、不客观的问题。
我市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是研发综合素质评价管理软件。
20XX年我市开发了基础教育管理平台,同时开发了综合素质评价管理软件,实现文本实证向电子档案的跨越。
随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管理平台,真正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将师生从繁杂的纸质档案中解脱出来,切实减轻负担。
二是学校成立评定工作委员会与班级评定工作小组,组织学生及时上传综合素质材料,统一流程、步骤,注重过程管理,同时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综合素质材料客观性和真实性。
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认识与思考众所周知,中国目前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
虽然这种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它并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有些方面是值得反思的。
应试教育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创造和探索的能力,而且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造成许多优秀人才的埋没。
为了防止学生应试,“高考指挥棒”必须废除。
其次,中小学教师要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观念,树立能力观。
只有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
我们的孩子本来可以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一群人,然而现在他们却疲惫不堪,因为在他们之间或之外的许多人都在不断的给他们施加压力,家长不停的给他们灌输知识,老师也不断的把他们往黑暗的角落里拉。
没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看看美国人,不管社会怎样,他们总是尽情享受着自己的童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比如:美国的中小学都是三点半放学,但美国人从不抱怨什么,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让自己更快乐的放松时间;美国孩子到10岁才开始接触网络游戏,他们在享受乐趣的同时锻炼着自己的大脑;美国孩子对自己的事业很少感兴趣,他们热衷于帮助父母、祖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但回报他们的却是丰厚的奖赏……没有激烈的竞争,就不会有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展。
我们必须改革升学考试制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凭借自己的实力升入理想的学校。
只有真正打破这种一考定终身的局面,我们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学生才能真正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发展特长,开发潜能,健康的成长。
我们也可以通过增设综合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形式,将选择范围扩大到了具备相当学习能力和愿望的学生。
我们的高考应该是以高中毕业为起点的综合性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打破中小学、高校之间招生名额的不平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求学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大学。
如果学生成绩差距过大,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话,那高考还有什么公平可言?。
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措施论文
浅析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措施【摘要】执行和实施科学发展观,加速基础教育的推广,确保教育的公正,是现在教育界急切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措施“成功的做到使群众心满意足的教育”是政府对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加大招生体制的改进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政策是政府全面性的工作,此事系着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民生活的完善的保证,因而,对高中招生制度的改进方案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一、确定各级协调互补的高中招生体制要制定明确政府督查与审核责任,落实高中招生机构执行招生方案的任务,提供社会监督和评价通道的体制。
省级政府的任务是审核所管理的各区域的招生准则、方案和途径。
地区级政府的任务是建立该区域的招生准则、方案与方式,审核该区域内的各地方级的招生方案与方式。
县级政府的任务是建立该区域的招生方案与方式,督促该区高中中学落实上级审核的招生方案与途径,依据相关规定杜绝中学在招生时的违规现象。
招生工作完成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地方级政府要向社会公告该年招生进程和相关文件。
高中学校担任拟定并向县级教育有关行政单位呈递本校的招生政策和方案,严格依据上级的审核后的招生政策和方案进行招生。
高中学校在招生进程中有义务接纳各级政府的监视督促并协同相关机构对其工作进行估量,招生完成后应该向县级教育行政单位汇报招生工作并递交相关文件。
社会评价对招生改革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为满足高中招生方案改革的需要,政府有必要向社会民众提供招生制度改革的进程和方案,以及社会意见反馈的平台,在评价结束后,应向社会公布评价的意见并解决提出的问题,完善高中招生制度。
比如,从2009年开始,《少年智力开发报·数学专页》成立专家课题研究组,对该年的全国中考数学试卷进行民间评价,并做出学术评价报告,这种做法是是对我国招生考试改革的积极探索,促进了我国在数学方面评价体系的发展进程。
二、积极建立高中招生制度整个社会明白和拥护高中学校招收学生的标准,是高中学校招生招收是否发挥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功能的要害。
新课程下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下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由于当前区域高中教育资源不足,特别是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不足,使得中考作为一种学业评价手段的同时,也具备了向学生分配高中教育资源的功能,成为实现整个基础教育系统增值的途径与有效措施。
那到底什么样的人能接受高中教育,怎样把这些人遴选出来等问题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提及考试选拔,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评价考核制度是否“公平”,选拔结果是否“公正”。
所谓中考的“公平”、“公正”,就是中考所建立的评价标准是否鲜明地体现了结果公平与发展度公平二者的统一。
中考作为一种评价手段,是基于学生的发展成就建立评价标准的。
事实证明,当前施行的中考招生制度尽管解决了有限高中教育资源的有效分配利用,体现了考试的选拔功能,但因过度重视发展结果,轻学业完成过程,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对少部分学生不恰当的评价,影响了其全面健康发展。
无疑,这与当下深入实践的基础教育课程理念相违背,不相配套的义务教育学业考试评价制度势必将影响新课程改革。
可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于现行的中考招生制度,我们势必要做出一些尝试性的探索和实践。
众所周知,“以人为本、育人为本,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全面成长”,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核心理念,更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入的成长与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
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
教师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服务,而不是让学习者为自己完成上级规定的教学任务服务。
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想,善于思想。
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淡化思维结果。
自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考试评价制度,尤其是更具“指挥棒”、“风向标”作用的中考招生制度,更应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积极倡导实行多元化评价和综合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拔,切实为优秀学生构建科学、公正的升学“绿色通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有效促进教育公平,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同时,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关键环节。
一、课程改革面临的矛盾和问题1.从认识层面看,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个别学校对课程改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战略地位认识不到位。
国家课程方案在一些学校尚未得到全面有效执行,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还有待进一步贯彻落实。
以学科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衡量学生发展和教师工作成效的评价观念和做法尚未得到根本转变。
2.从制度建设层面看,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当一部分学校对课改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仅有的激励机制由于多种因素制约,显得软弱无力。
同时,受高中招生政策的影响,担心课改引发会考中考成绩的波动。
3.从保障层面看,教师队伍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课改的需要。
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对新课程和新教材的理解和驾驶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教师培训的任务依然很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素质还跟不上。
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指导能力、校长专业化水平和课程领导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4.从学校层面看,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需要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
教师的水平不同,对新课程理解的程度就不同,在实践中的表现也存在很大差异。
一些问题还需要继续加以探索和引导。
二、深化课程改革的建议1.进一步深化对课程改革的认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家意志和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因此,必须从对国家和民族未来负责的战略高度,坚定课改信念,采取有力措施,坚定不移地将课改引向深入。
2.全面落实课程方案。
我们必须在总结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宗旨,突破课程实施薄弱环节,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设置方案。
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几点思考
争鸣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几点思考韩玉琴摘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呈现高素质、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在此背景下,高校招生工作也从传统的人才选拔逐步演变为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以及人才选备。
现阶段,国内高校招生机制难以适用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各地纷纷开始拓展多校联考、校长推荐、自主招考等招生模式,以满足社会各界的人才需求。
本文将简要分析高校招生制度特点,重点探寻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招生考试;高等教育;注册入学现阶段,国内各地区已初步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这也意味着社会各界对人才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迫切需求多样化且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基于此,围绕我国高等教育政策考试制度进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特点当前,国内高校招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第一、统一招生考试,该种模式具有最强的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
历经数十年检验,过往的全国统考逐步演变为各省统考;该种考试模式的特点在于统一性,这种特点也充分适合国内各地区的社会文化传统与我国国情,进而展现出显著效果。
同时,该种考试模式同样存在些许弊端。
例如,一考定终身,部分学生一旦发挥失常,则会留下终身遗憾;各高校也只能沿用单一的选拔人才模式,难以充分挖掘具有特殊潜能的人才;这种统一性特点也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一定阻碍,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围绕高考科目开展题海战术,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第二、自主招生考试,该种考试模式具有十余年的探索历程,最早由北约、华约等高校联盟推出,以求突破传统统一考试模式的局限。
随着时间的推进,该种考试模式依然未能突破传统思想的桎梏,主要以应试考试为主。
现阶段,自主考试招生考试模式具有较强局限性,主要围绕高考科目设置考试题目,未能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发展潜力,智力才能、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价值取消、道德判断、知识广博度等综合素养,难以切实挖掘具有特殊天赋或才能的奇才、专才与偏才。
对我国自主招生制度改革的理性思考
对我国自主招生制度改革的理性思考[摘要]自主招生制度的试行是对我国高校传统统招体制的改革,但自主招生改革没有脱离统一考试的“羁绊”,有限的规模与数量使自主招生改革推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显得无力。
高校招生需要不断寻求自主与统一的平衡点,采取多样化的招生模式并不断完善其体系。
[关键词]高等学校自主招生制度理性思考一、自主招生:一项应运而生的教育改革实践探索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自1977年恢复以来,不断进行改革,并在改革发展中逐步走向完善。
1998年,为积极适应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教育部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推出了新一轮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
为实施这一方案,1999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即在改革中始终坚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原则。
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自主招生制度应运而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自主招生”就是高等学校按照“严格程序、加强管理、接受监督”的原则,以及标准刚性化、程序规范化、招生办法规范化、录取结果公示化等具体要求,经过申请、推荐、公示、测试、审批等环节,在同批省最低控制分数线上,不受1∶1.2调档比例的限制,自主提出调档比例,择优录取具有特殊才能的考生。
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江苏省在自行申报的基础上选择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所学校进行自主招生改革尝试。
2002年,在上述3所高校改革的基础上,江苏省的6所高校实行了“自主招生”制度。
2003年,根据教育部教学厅(2003)2号文件精神,确定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2所高校实施自主招生制度。
后来,全国实施自主招生制度的院校数不断增加,现已达到59所。
自主招生制度的试行是对我国高校传统统招体制的改革,也是与国际招生考试制度相接轨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自主招生没有脱离统一考试的“羁绊”多年来,根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对应届高中毕业考生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以及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相关奖项者;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地区考生,烈士子女,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或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等等,根据不同情况,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20分投档,参加录取。
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学习心得
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学习心得近年来,教育改革方案不断推出,其中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备受社会关注。
作为一个在读学生,我深知招生考试对于我个人和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性。
因此,在学习此方案时,我更多地关注如何提高个人学习成绩和如何促进整个教育体制向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学习方案中所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优化考试内容和方式,实现全面、多元选材的目标。
这种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目前的考试内容与方式常常偏重于记忆,过度强调细节和数量,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类思考模式。
因此,优化考试内容和方式不仅能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术水平,而且也能更好地包容和激励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展示他们的创造和思考能力。
借鉴各国的考试评估模式,可以为综合能力和思考方式的评估提供参考,这些模式重视学生的贡献、研究能力、问题解决技能和思维能力。
这些评估方式在许多方面都与目前的教育理念相符合。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这些方式,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改革。
例如,我们可以在考试中加入与国际化、多样化、创新型学习相关的素材和问题,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性。
同时,在考试方式上,可以通过网络化考试、部分开放式试卷等方式,实现科技和多样化。
但是,这种改革方案可能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例如,如果考试变得更加简单和多元化,人们可能会对于考试的可信度产生质疑,因为更多的学生可能会得到更多的高分。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和完善考试内容和方式,回归考试本身的目的:全面了解和评价学生的能力,让他们通过考试获得公平公正的机会。
第二个重要点是改善高考制度。
高考制度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影响着学生、家庭和学校。
在高考制度中,重视知识的积累,忽视知识的实用性,同时强调大众化、唯分数论等观念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创新。
因此,更加合理和科学的高考制度是教育改革的必要部分。
改善高考制度的关键是借鉴国际先进的招生考试模式,注重高考的全面性、公平性、多元化和科学性。
此外,应该发展更加实用的测试模式。
关于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 的几点思考
鲁宇红 ( 金陵科 技学 院 , 江苏 南京 2 16 ) 1 19
摘要 : 国高等教育 大众化的 实现和经济社会 快速发展对人 才需求向多样化 和高素质发展 , 高校招 生的职 我 使
能从过去单纯的选拔人才发展到人才选拔、 培养和选备上来。 而现有的高校招生制度主体是统一考试、 按分录取。
一
、
在生源数量下降的条件下 , 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过程将 加快。伴 随着这一 过程 , 高等教育 的功能也从 过去单 纯 培养精英人才转变为 培养精英与普遍 提高广大 国民素 质( 科学素质、 专业素质、 人文素质等) 的功能并存 , 同 时担负着培养造就数 以亿计 的高素质劳动者 、数 以千 万计 的专门人才和一 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的任务 。随着 高等 教育功能 的变化 ,高校招生制度 的职 能也从 过去 高校 单纯的选拔人才 发展到对人才 的选 拔 、培养和选 备上来 。 1 .高校招 生制度 承载着 为 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功 能。 高等教育担负着为 国家培养人才的艰 巨任务 。 高校 招生制度 的设计 目的是要选拔 具有发展潜质 的各 类优 秀人才 。在选拔人才中 , 既要重视选拔各 门功课学习优 秀 的全才学 生 ,也要重视选 拔具备不 同学科专业 发展 潜质的特殊人才。对前者的选拔 , 世人一般没有异议 ; 对后 者 的选 拔 , 我们认 为 , 纯依靠 统一考试 、 单 统一 划 分数线是远远 不够 的。特别 是对一些具有特殊才 能的 学生 , 用现有的招生选拔是无法实现的。我国著 名的数 学家华罗庚 、文学 家钱钟书 如果用 现有的高校招 生模 式是很难选拔 出来的 。 2 高校招生制度担负着为各行各业选配人才的作 . 用 。目前 , 国高等 教育类型呈现 多种类型 的格局 , 我 高 等院校对人 才培养的类型 主要 有研究型 、应用型 和职 业型, 等等。所设置的专业覆盖了十多个学科, 上千个 专业 。高等教育层次有本科 、 专科等。社会对人才 的需 求是多方位 , 业 、 次的。同时 , 多专 多层 针对培养 目标 和 培养特 色 的差 异 , 同类 型 、 同专业 、 同层 次 的院 不 不 不
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分析
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分析
李晓东
【期刊名称】《教师》
【年(卷),期】2018(0)17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中国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进入新的阶段.经过近几年的理论总结与实践探索,改革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完善普通高中毕业会考与招生制度,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文章通过分析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普通高中毕业会考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以此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李晓东
【作者单位】济南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山东济南 2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9.2
【相关文献】
1.我国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发展述评
2.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陕西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试行方案》的通知
3.现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反思及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探讨
4.谈普通高中毕业会考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5.关于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改革的意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培 养 德 、 、 全 面 发 展 的建 设 者 和 接 班 人 是 我 国 的 教 学 方 智 体
针 . 而 我 国 高考 长 期 以来 所 考 察 的 往 往 是 考 生 智 育单 方 面 的 能 然 力 , 主要 是对 学 生 已有 知 识 的 测 量 , 法 反 映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 且 无 实
中 图分 类 号 : 0 G8 4 文 献标 识码 : A
模 式 忽 略 了学 生 的 个 性 差 异 以 及 学 生 学 习 条 件 的 差 异 ,无 法 全
面 、 统 的 评 价 学生 . 往 导致 更 大 程 度 的 不公 平 。 多 学 有专 长 系 往 许 的考 生 仅 因 高 考 时 的 一 次 失 误 便 与 心 仪 的高 校 、专 业 失 之 交 臂 ,
的 切 身利 益 , 高 等 学 校 教育 制 度 的 重 要组 成 部 分 。 是
白 17 9 7年 恢 复 高 考 以来 .我 国 的 高考 招 生 制 度 一 直 在 改 革
中 发展 , 我 国 合理 、 效 地选 拔人 才发 挥 着 积 极 作 用 。然 而 , 为 有 随
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 日益成熟 以及 高等教育大众化 的不
决 策 , 校 作 为 自主 办 学 的 实 体 却 不 具 备 自主 招 生 权 . 切 听 从 高 一 教 育 行 政 部 门 的指 挥 , 乏 对 社 会 发 展 趋 势 的 应 变 能 力 : 教 育 缺 而 行 政 部 门对 由什 么类 型 的 院 校 来 负 责 扩 招 后 的 “ 生 环 节 ” 招 尚未 明 晰 , 大 众 化 后 的高 等 教 育 能 否 保 证 教 学 质 量 、 养 出 社 会 所 对 培
断 推 进 , 高 校 多元 化 办学 和 学 生个 性 化 发 展 的 内 在 要 求 下 .原 在 有 招 生 制度 已难 以适 应 当 今 社 会 发 展 的需 要 .其 弊端 日益 凸显 .
中考改革: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义务教育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对策与经
二 、 合 素 质评 价 的 内容 、 准 、 式及适 用 综 标 方
1综 合素质 评 价 内容 .
初 中毕 业 生 综 合 素 质 评 价 的 内容 主 要 由 “ 合 评 综
语 ” 《 中生 成长 记 录》 “ 合素 质测 评 ” 、初 和 综 三部分 组成 。
与高 中招 生 度改革 的概况 制
初 中毕 业生学 业 考试 与高 中招生 制 度改 革 的总 的指 导思想 是 : 有利 于全 面贯 彻党 的教 育方 针 , 化基 础教 育 深 课 程 改 革 , 向全 体学 生 , 面 提高 教 育质 量 ; 利于 减 面 全 有 轻 学 生过 重 的课 业 负 担 , 化 升 学竞 争 , 一 步 推 进 素 淡 进 质教育 : 利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 有 加快 高 中教 育 的普 及 : 利于 逐步 完善 我 区 的基础 教育 质量 评价 体 系 。 有 初 中毕 业 考试 与 高 中招 生 制 度 改革 , 必须 改 变 以考 试 分 数 简单 相 加作 为衡 量 初 中毕 业 生 学 业 水 平 和高 中 招 生 唯 一 录 取 标 准 的 做 法 ,力 求 在 初 中毕 业 生 学业 考 试 、 合 素质 评价 、 中招生 录取 三个 方 面有新 的突破 。 综 高 中考改 革方 案 的基 本 内容 分别 为 :初 中毕 业 生学 业 考试 、 中毕 业 生 综 合 素 质评 价 、 中招 生 录取 和配 套 初 高 制度 建设 。
维普资讯
1山 .
‘ 譬
中考改革 : 有效促进学生 全面、 地发展 和谐
义 务教 育初 中毕 业生 学业考试 和 高 中招 生制 度 改革 的对 策 与经验
新中考政策总结发言稿
新中考政策总结发言稿各位教师、家长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新中考政策的相关问题。
我将从三个方面对新中考政策进行总结和发言,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首先,在教育制度改革方面,新中考政策的出台意味着我国教育制度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这一政策的核心目标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教育部门将逐步取消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力度,提倡多元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同时,学校也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
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得教育教学模式将更加多元化,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在学生学习方面,新中考政策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教育考核模式是以高分为唯一目标,而这一政策的出台将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革。
学生将更多地参与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活动,注重实践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将得到提升,学生将在更加自由的学习环境下,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学习活动,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
这一改革将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最后,在家长的责任方面,新中考政策的出台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家长观念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家长们往往以此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
而新中考政策的出台将使得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变革,家长们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种课外活动,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家长们也将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空间。
这一改革将使得家长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对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几点建议精品
对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几点建议精品对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几点建议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一、关于高中教育的定位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从未成年向成年转折的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对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至关重要。
从培养任务来看,高中教育不仅要为高待院校输送优秀生源,而且要为社会直接培养大批合格的劳动者,因此,高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和教育价值。
多年来国家对高中教育的关注程度及政策指导相对薄弱,以前我们曾就此问题多次呼吁过,也得到政府和社会的一定关注,但始终未能有一个明确的回应。
建议此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当中对高中教育的性质、地位及其作用给予足够重视并作出明确界定。
二、关于高中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多年来中小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上一直采用整齐划一的做法,尤其是普通高中,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完全趋同化,学生没有自主发展的选择和可能,拔尖创新人才难以脱颖而出。
为此建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关注教育公平的同时也要认真关注高中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培养目标的多样性。
要引导学校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道路,把人生发展的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具有不同开赋和不同志向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教育;要在保障公民基本受教育权利的同时,提倡和鼓励精英教育、特色教育,建立健全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和扶持制度,给具备特殊天赋的学生以特殊的教育,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入高中课堂,让学生学会选择、善于把握,并勇于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有教无类”只是形式上的公平,而“因材施教”是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
三、关于高中教育的结构我国将高中教育划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多年来我们所思考和研究的一直是普高和职高的比例问题,而从未尝试二者的融合。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变革速度日益加快,学生越来越需要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及能力素质,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选择。
中考招生改革的深化问题探讨
2010年第2期(总第271期)GLOBALEDUCATIONVol.39 No2,2010中考招生改革的深化问题探讨X吴刚平 朱志平=摘要> 近年来,我国中考招生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初步构建起适应多样化发展需要的新课程中考招生制度框架,但同时还有一些重要问题急需深化研究和解决,特别是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研究成果的支持,逐步实现考试评价从选拔为主到发展为主的功能转换,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和权限,并通过积极的价值引导化解各种利益冲突。
=关键词> 中考 招生 改革 深化=作者简介> 吴刚平/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 (上海200062)朱志平/江苏省常州市教研室 (常州213001)随着2005年5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6颁布,新课程中考招生制度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做到比较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更加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1]近年来,全国各地以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三个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为重点,进行中考招生改革探索,取得不少有价值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急需进一步深化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大力加强中考招生改革的专业研究(一)通过专业研究解决中考招生制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等更深层次的教育公平问题中考招生制度在本质上是一项公共政策,现阶段所推动的学业考试、等级呈现、综合素质评价、多样化选拔和录取等改革措施,都是改革的方向,而且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阶段性成果。
但是,这些成果总体上还停留在行政推动的经验层面,科学性程度和专业化水平都还需要加大力度进一步提高。
仅就命题方面来说,命题内容不能反映先进的教育理念,命题缺乏专业的学科素养和测量技术保障,缺乏评价分析技术和专业反馈能力,考卷信息束之高阁造成大量信息资源的闲置、浪费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这些现象在各地都十分普遍,而且长期以来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考制度改革及应对措施
中考制度改革及应对措施中考制度改革及应对措施关于中考制度的改革及应对措施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海口实验区xxxx年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方案》(试行)已经出台了。
受江志校长指派,我参加了市局组织的中考中招会议。
现就海口市中考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做如下陈述:一.进行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因1.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是课改的瓶颈,关系到课改的成败。
课程评价在课改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又因其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而成为课改条件下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
80年代提出的素质教育理论不能说不先进,目标也不能说不高远,但课程体系、教材构架和评价方式不变,素质教育就难以落到实处。
考试成绩的硬指标成了衡量学校办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能力的依据。
所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终造成“寒窗苦读十二载,高考三天定乾坤”的惨烈局面。
课程改革是人性化的、以人为本的、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终极目的。
新课程下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也因此而沁透了人本思想。
其内容包括两个维度------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定制度,是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完美结合。
------降低甄别和选拔功能------人性化、生活化、关注现实降低考试的偶然性学业考试的问题设计促进学生发展------关注个体差异,给学生以选减轻压力,树立自信心择空间的出题思路------评价技术上过程评价和结果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潜能、综合素质评价并重个性、创造性的发挥评定------评价指标和评价载体的多元化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课程改革的精神下,中考的地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如下:①中考是终结性评价,而这一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又是通过过程性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和成长记录来推动和实现的。
②学业考试成绩仅仅是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中五大领域之一(基础性发展目标、学科学习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爱好特长、获奖情况)。
国家教育改革心得体会集锦9篇
国家教育改革心得体会集锦9篇国家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篇1本学期开学初我校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纲要》有序言、纲要主要内容和实施三大块,其中纲要主要内容共有四个部分、二十二章七十条。
通过学习《纲要》我从中深受启发:教育优先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公平的发展,也就是国力增强,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
同时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
坚持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持能力为重。
就是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善于思考、实践和创造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中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必须要走独立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就必须依靠人才资源建设。
教育的进步,将源源不断的为社会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普通劳动者和无数专家学者等专门人才。
“行行出状元”,只要是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实践创新能力,敬业奉献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有所贡献,都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坚持全面发展。
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这是《纲要》五十一条中对今后教师队伍提出的要求。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在不断提高教师待遇、社会地位的同时,也对教师这一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战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以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丰富自我知识内涵,不断提升和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等级制的可行性思考
负手段和教 育均衡化的有效举措。 目 前我省推 出初 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等级制( 本文简称“ 中考” 成绩
等 级制 ) 的条件 日 成熟 , 趋 建议抓 住机 遇 , 开展试 点 工作。 关 键词 : 综合 素质评 价 ; 中考成 绩等级 制 ; 中招生制 度 高 作 者简介 : 启正(9 4 )男, 沈 16一 , 浙江临海人 , 浙江省教 育厅教研 室会 考与信 息管理部评价教研 员, 教师 特级
考试 与评 价制度 , 建立 学生课 业 负担监测 和公 告制度 。 这
的硬 挂钩 。但 它 已为初 中 阶段 推行 此项 改革 作好 了思 想
认 识 、 储备 和 实践经 验上 的准 备 , 完全 可 以在初 技术 我们 中 阶段 步子 迈得 更 大一些 ,实 现综 合素 质评 价结果 与招
实现了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录取招 生的平稳对接,尽管尚未实行高校招生与综合素质评价
・
止)4 , 门课就相差 4 分 , 0 也就是说考分相差 4 0分都还处
教 育 管 理
彬; Z I 去乳= £
2 1 年第 5期 00
初 中毕业生学 业考试成绩等级 制 的可行性思 考
沈 启 正
摘要: 实现 义务教 育资 源的均 衡发展 , 突破 学 生学业 负担过 重的瓶 颈 , 当前我 国各 级政 府要 刻不 容缓 的 是
民生工程 。妥善 设 计综合 素质 评价 , 中考成 绩等 级制 ” 以“ 为核心 的 高 中招 生制 度 可能成 为 治标 治本的 减
的学校 其 综合 素 质评 价 等 第 由于 竞争 激 烈可 能 会 下 降 ,
而 在较弱 的学校 其等第 就可 能上 升 。 就是说 , 也 学业 水平 相 同 的学生 .若在 基础 较弱 的学 校反 而容 易考 上心 仪 的 高中, 而在基础 较好 的学校 反而增 加 了上榜 的难度 。 这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
作者:段玉霞
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09期
◆摘 ;要: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是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衔接环节,也是在高考制度的改革下人们比较重视一项内容。
现阶段,国家高考制度将进行全面改革,这次改革将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实现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进行结合的改革方案。
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对初中毕业生有着很大关系,也间接影响着小学生未来的升学情况。
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会对教育事业和社会先进人才培养奠定基础,这项改革是有意义的,文章结合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及教育方向探析几年来的招生制度发生的不断转变,希望同仁们进一步发展创新意识,研究出多向发展教育渠道。
◆关键词:初中毕业考试;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分析
在2014年和2016年國家先后出台许多关于高中招生制度相关的文件,这是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逐渐开始进行。
第二年我国的有些区域开始作为高中招生试验性阶段进行以点带面形式开展起来。
招收高中阶段学生,各学校的招生生源一般不缺乏;而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属于在义务教之内,学校自身承受着升学的压力。
所以,初中升高中考试和高中段招生制度的改进,是教育事业中重点去抓的工作。
我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多年的工作人员,针对高考制度的改革有一些见解,希能够提出宝贵意见。
一、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合并考试带来的变化
(一)评价模式改变
初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综合发展的基础,需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当前,初中毕业考试成绩和高中招生考试合并起来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测评,作为录取学生的最终成绩,让学生升入高中继续接受教育。
需要测评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在校的表现和各种作为,这是对学生在校情况进行系统的记录,其中包括各科学习的成绩、道德品质、素质教育等有关学校开展的内容,还有学生在校的奖惩情况和学生的善长方面都进行登记,这可以看做学生的档案资料,作为高考录取的依据。
同时也能督促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师更加对教育专心,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去发现人才、教育和培养人才,体现出学校开展教育独特的方面。
(二)考试科目改变
经过改革后,初中学生学业是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学习的全部学科,每个学科要经过考试,都也有主课和副科之分,哪一个是重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列出,让学生对自己的需要学习的科目有个清楚的认识,但初中阶段的学科都必须教授学生,不能出现副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