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教案

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教案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习者将从实践中得到知识,老师只是伴随学习者学习,引导他们探索答案,而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探究式教学不仅具有创新性,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学生把日常的经历运用到学习中,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加深理解。
1.究式教学的定义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创新思维的教育模式。
它强调学生自主发现、研究和实践,将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能力与经验,从而体验学习过程,提升学习效率。
探究式教学强调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实践,而不是生搬硬套知识。
2.究式教学的特点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和参与性,它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学习方法解决问题,学会把知识转化为实践,掌握学习技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它还注重学习和探究的连续性,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促进学生自觉发展学习能力。
3.究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探究式教学的设计教案要遵循的原则有:(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自身发展。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习主体性;(2)注重学习过程,重视学习情境。
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3)重视教学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把学习过程和创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探究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注重学习和探究的连续性,串联起各个探究过程。
开放式教学任务要围绕整个学科体系展开,把每一个学习任务与之前的相连,并引导学生不断有目的地探究、总结、归纳,这样才能凸显学习与探究的连续性和逻辑性;(5)注重学习者与环境的协同关系,尊重学习者的认知模式。
要发掘学习者的特质,根据特定的学习环境来设计教学,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使学习者能够有效的发掘自身的潜力。
4.究式教学的设计方法(1)设计探究课题。
建构主义三大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三大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通过个人经验和知识构建新知识。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种: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
一、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教师不再是传递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只有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探究式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提问和探究。
教师的作用是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即学生间共同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过程。
合作学习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团结协作,互相学习、帮助,加强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的是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他们帮助学生合理分工,并审查学习成果。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发挥各自的长处,整体提高学习效果。
三、问题解决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式学习模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被引导去解决问题。
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提供自学资料和指导方法,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服务于实践,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总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育、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三种重要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探究式模式教学的主要操作步骤

探究式模式教学的主要操作步骤探究式模式教学的主要操作步骤探究式模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探究式模式教学的主要操作步骤。
一、引入情境引入情境是探究式模式教学的第一步,它旨在通过一个具体、真实、有趣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他们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引入情境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图片、视频、小说等。
例如,在讲解地球运动时,可以播放一个关于日落日出现象的视频,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其中的原因。
二、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模式教学的核心环节之一,它需要教师根据所要讲解的知识点或所选取的话题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思考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并且需要让学生感到这个问题是值得思考的。
例如,在讲解地球运动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地球会产生昼夜变化?”三、组织小组讨论在学生独立思考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探究兴趣。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并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整理归纳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所得到的结论进行整理归纳。
整理归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且能够将各种观点和想法进行汇总和梳理。
在整理归纳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分析。
五、展示成果展示成果是探究式模式教学的最后一步,在这一步中,学生需要将自己所得到的结论和成果进行展示。
展示成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且能够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展示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分析。
六、总结反思总结反思是探究式模式教学的最后一步,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应用

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和探究来构建知识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1. 学生主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问题导向:教师通过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的方式,共同探究问题,分享思路和成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 多元评价:评价不仅仅依靠考试成绩,还包括个人表现、小组合作、实际操作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5. 教师角色转变:教师从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问题解决的支持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1. 科学教育:科学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
2. 语言教学:在语言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动力。
3. 数学教学: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科,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4. 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欲望,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5. 社会科学教育:社会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主动了解社会问题,并通过探究解决社会问题。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习动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4. 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

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参与和发现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相比,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方法。
这种教学模式在启发学生学习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首先,探究式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往往缺少吸引力和实际应用性,容易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
而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兴奋和满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其次,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自主发现、积极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另外,探究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建构知识,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策略。
相比传统的教师讲授,探究式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发现,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此外,教师还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之,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具有很大启发性的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

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它强调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开展实验、调查研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质疑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源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自由选择课题,自主研究,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动机和热情。
其次,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需要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收集相关资料、思考问题的本质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
探究式教学追求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促使学生走出教室,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再次,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需要组成小组进行合作,通过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在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协作和互助,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分工合作,形成合力,为解决问题共同努力。
这种合作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有利于学生整体发展。
最后,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负责、主动参与,不再依赖教师的指导,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模式1.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导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探索的教学方法。
它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相比传统的直接指导教学,探究式教学更加强调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和理解。
2.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原则2.1 学生主体性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
他们被鼓励提出问题、进行实践和尝试,积极参与到知识构建的过程中。
2.2 问题驱动问题驱动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通过引入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起学生求知欲望,并促使其深入思考、独立研究和寻找答案。
2.3 合作与互动合作与互动是探究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学生通过与同伴合作、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分享经验和知识。
这种互动过程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2.4 基于真实情境探究式教学更加注重将知识应用于真实的情境中。
通过与现实世界联系,使学习变得更具意义,并促使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
3. 探究式教学的步骤3.1 提出问题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者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主题相关的探索。
3.2 设计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需要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实验、调查、观察等。
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并培养其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3.3 引导总结和归纳在完成实践活动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讨论结果、模拟场景、整理知识点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4 拓展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
这有助于深化学习,并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4. 探究式教学的优点探究式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势:•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升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信息搜索、整理和分析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5. 探究式教学在不同科目中的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各个科目,包括数学、语文、科学等。
促进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教学模式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促进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教学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
教师应提供合适的实验环境和相关指导,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动手实践。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疑问和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通过观察、记录、分析结果,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合作、交流和协作,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激发思维,引导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了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此外,合作学习模式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科相关的典型实例,将其融入到实验教学中。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所给实例,进行实验操作,并通过观察、实验结果的测量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案例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网络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模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线观看实验操作视频、参与在线讨论、完成实验报告等。
网络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实验案例,拓宽学生的实验参考范围。
此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间和地点,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综上所述,促进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教学模式有多种选择。
无论是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案例教学还是网络教学,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师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简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特点探究式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 学生的主体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主要是接受被动的知识传授。
而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来构建知识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感兴趣的题目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激发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2. 强调问题解决能力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它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推理和实践探索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归纳总结等,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3. 引导学习的策略探究式教学强调引导学习的策略。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兴趣。
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提问、指导和辅助,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源,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4. 重视团队合作探究式教学强调团队合作。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合作伙伴,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相互沟通、交流和合作,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综合性的评价探究式教学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通过考试和笔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而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更注重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思维的发展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
探究式教学实践范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本文将以“地球的磁场”为例,探讨探究式教学的实践过程。
二、教学背景地球的磁场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地球上的生物和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探究地球的磁场,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磁场的形成原理;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磁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磁场是如何形成的?它对我们有什么作用?2. 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与地球磁场相关的问题,如:地球磁场是如何产生的?地球磁场对地球上的生物有什么影响?地球磁场是否会发生变化?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探究一个问题。
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料和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调查。
(1)探究地球磁场的形成原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观察等方式,了解地球磁场的形成原理。
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铁屑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磁场与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
(2)探究地球磁场对生物的影响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地球磁场对生物的影响。
例如,研究地球磁场对迁徙鸟类的导航作用、对地球生物生物钟的影响等。
(3)探究地球磁场的变化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数据等方式,了解地球磁场的变化情况。
例如,研究地球磁场强度、地磁极漂移等。
4. 小组汇报各小组将探究结果进行汇总,形成一份报告。
在汇报过程中,学生需运用科学语言、图表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5. 教师点评教师对各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6.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球磁场的形成原理、对生物的影响以及变化情况,加深学生对地球磁场知识的理解。
简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一)

简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自我发现的教学方法。
它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为中心,通过实践和探索来促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和解决问题。
特点1.学生主导: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强调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和发现来构建知识。
2.问题驱动: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需要提出问题,通过实践和研究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多元化资源:探究式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资料、实验设备、互联网等,以便学生更好地展开自主探索。
4.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和互相讨论来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5.基于问题解决的评估:探究式教学不仅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关注其结果。
评估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激发学习兴趣:探究式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习更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7.融入现实生活:探究式教学将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将学科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实践能力。
8.反思和总结: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反思和总结,通过总结反思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9.个性化发展: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
10.持续学习: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终身学习,并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知识更新。
以上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采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续)特点(续)11.强调知识的建构: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在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的过程,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
12.提升思维能力:探究式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索精神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探究式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作为知识的主体,教师则担任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构建知识和解决问题。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学以致用”,即让学生通过实际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融会贯通和应用所学知识。
此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激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并形成深刻理解的引导者。
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效。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协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资源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反馈。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彼此合作、分享思想和交流经验,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扮演着活跃的角色。
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实践操作和反思总结等方式,不断地探索和学习。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分析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高学习效果。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讨论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展开讨论并形成深刻的解决方案。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和评估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和应用所学。
同时,教师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需充当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指导,帮助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探究。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探究式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引入阶段、探究阶段、总结阶段、应用阶段和评价阶段。
引入阶段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故事、展示实物等方式引入话题,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探究阶段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阶段,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或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提示、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不应该直接给出答案。
总结阶段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阶段,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应用阶段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阶段,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或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评价阶段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反思阶段,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
内容进行评价和反思。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评价和反思,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分别是引入阶段、探究阶段、总结阶段、应用阶段和评价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
探究式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参与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含义、特点、应用以及效果等方面。
首先,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扮演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
而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负责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则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引和资源。
其次,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来解答问题,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解。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探究式教学模式倡导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资源。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实际操作、场外考察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资源,如计算机、互联网等,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适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无论是数学、科学、语言等,都可以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探究式教学模式也适用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可以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来提高学习效果。
探究式教学模式有许多优势和效果。
首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探究式教学模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总之,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学生探究和参与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模式_0

---------------------------------------------------------------最新资料推荐------------------------------------------------------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模式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模式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模式 2009-2-4 网络【字体:大中小】【我来说两句】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什么意思?当前,教学研究的重心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根据教学实际采用适应差异、注意个性发展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成为我国今后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走向。
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 提出了提高科学素养、在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即通过提倡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科学探究能力,加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步骤,具有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提出探究性学习(inquirylearning ) 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
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
从 1950 年到 1960 年,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
1 / 12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 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
美国 20 世纪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学改革家杰罗姆S . 布鲁纳在 50 年代末创立了发现法,并把它在美国施行,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他认为发现法(Methodofdiscovery ) 就是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学习的方法,通常称作发现学习(Learningthroughdiscovery ) ,并无高深玄妙之意。
简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

简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和探究学习。
其概念和特点如下:1. 探究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知识。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通常被要求在一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任务,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发现和解决问题。
2. 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性。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仅应该被要求独立思考,还应该被要求主动探究和提出问题。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
3. 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创造性。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应该被要求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便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4. 探究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间的合作。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通常需要在一起工作来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以达到共同目标。
5. 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实践和综合性。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通常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并进行综合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除了以上特点,探究式教学模式还具有以下优点: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需要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在一起工作来解决问题,这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通过完成任务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探究式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重点,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具体就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主动地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通过分析、思考、表达与交流、批判、反思等活动,积极地理解和构建知识,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和方式。
这种教学模式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第一、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探究式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探究、思考的过程,所以学生就必须拥有自主探究的空间,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
因此,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克服过去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就是要实现由“教”向“学”过渡,转变教师的角色,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营造一种教学民主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好与合作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保留自己的空问,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从而形成有利于以学生为主体、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主动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状态;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宽松、友好、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探究性学习进入一个广阔空间。
第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探究式教学通过“问题情境——猜想假设——获取信息——建设模型一一解释交流——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原理、公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应用数学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三、在课堂上合作探究,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

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而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优秀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探究式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实践探索等手段,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种学习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他们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这种学习模式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和指导者,他们组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三、问题导向学习模式问题导向学习是指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的过程。
这种学习模式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问题导向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问题的提出者和引导者,他们负责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四、案例学习模式案例学习是指通过研究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习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这种学习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和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分析能力。
在案例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案例的引导者和解说者,他们通过案例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
五、个性化学习模式个性化学习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学习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方案和资源的过程。
这种学习模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学习差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个性化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学习导师和辅导员,他们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支持。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条件。
探究式教学的五个环节

第五章
曲线运动
第二节
平抛运动
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知道抛体运动是匀变速 运动。 2.理解平抛运动及其运动规律,会用平抛运动的 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3.了解斜上抛运动及其规律。 4.掌握分析抛体运动的方法 ——运动的合成与分 解。
01课前自主学习
1.抛体运动 (1)定义:以一定的速度将物体抛出,物体只受 01 重力 作用的运动。 □ (2)性质:由于做抛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故抛体 02 匀变速 运动。 运动是 □
3.斜抛运动 (1)定义: 如果物体被抛出时的速度 v0 不沿水平方向, 21 重力 的 19 上 方或斜 □ 20 下 方,且只受 □ 而是沿斜 □ 作用,这样的抛体运动称为斜抛运动。 (2)性质 由于做斜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且初速度与合外 22 匀变速曲线 运动。斜抛运 力不共线,故斜抛运动是 □
2 2 2
□ □ □
(5)平抛运动的位移(如图乙所示)
①水平方向:x=
13 v0t □
。
1 2 14 □ gt ②竖直方向:y= 2 。
③合位移
2 2 x + y 大小:s= gt 16 y □ 方向:tanα= = 2v0 α是s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x
15 □
1 2 (6)平抛运动的轨迹:由 x=v0t,y= gt ,得 y= 2 g 2 17 2x □ 18 抛物线 。 2v0 ,所以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 □
判一判 (1)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的都是自由 落体运动。( × ) (2)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的都是匀速 直线运动。( √ ) (3)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的加速度相同。( √ )
提示:(1)斜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的是竖直上抛或 竖直下抛运动,不是自由落体运动。 (2)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都做 匀速直线运动。 (3)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都只受重力,加速度为重力 加速度。
浅谈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从问题出发,紧紧抓住问题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式学习程序,创造性地、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且用引发出新的开发性、发散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结果。
该模式要求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让学生通过探究自主学习,实现认知与心理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并提高认知结构形成的效率,使之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探究教学是以“疑问”为中心,是以认知与情感、指导与非指导、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动与受动、外部物质活动与内部意识活动相协调。
探究教学模式有如下七部分组成。
(一):寻疑----课前预习、发现问题预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学生通过通读教材,可以初步理解教材内容和思路,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明确教材重难点,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课前预习发现问题,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积极地探索规律,学生以最大的精力和顽强性掌握教材时,其智力受到最强烈的激发。
(二):示疑-----创造情境,揭示问题在寻疑的基础上,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造形象、生动、具体的场景来烘托出问题,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以问题为诱因造成的问题情境,体现出情境在探究式教学中的突出作用以及问题在情境中的地位。
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欲望、探索欲望、创造欲望和竞争欲望,可以给学生的思维以发散作用,把凌乱的思维归类和条理化,让学生进行多层次、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这样有益于开展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形成应变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探疑-----深入课堂,抓住问题探疑是问题探究教学的中心环节。
探疑就是由疑难不确定的问题到确定的情境两端之间的全过程,要把握课堂教学的脉搏,对创设情境中的问题反复持续地探究,在探索过程中产生许多主意合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所有的主意和方法排列出来,从各种解决方法中选优、分析和预测他它的可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模式
2009-2-4 网络【字体:大中小】【我来说两句】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什么意思?
当前,教学研究的重心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根据教学实际采用适应差异、注意个性发展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成为我国今后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走向。
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提高科学素养、在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即通过提倡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科学探究能力,加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步骤,具有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提出
探究性学习(inquiry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
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
从1950年到1960年,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
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
美国20世纪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学改革家杰罗姆·S.布鲁纳在50年代末创立了发现法,并把它在美国施行,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他认为“发现法(Methodofdiscovery)就是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学习的方法,通常称作发现学习(Learningthroughdiscovery),并无高深玄妙之意。
”(续润华,2003:86)与前人相比,布鲁纳更注意探究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使之具有科学的基础。
施瓦布、杜威等人的研究,包括布鲁纳和皮亚杰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影响了从50年代直至70年代早期的课程教材。
这些教学材料的一个共同点是使学生参与到做中去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听讲或只是阅读有关科学的材料,对学习科学的过程比掌握科学知识给予了更多的重视。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含义
要研究探究式教学法,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探究。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订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
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的陆王景认为,“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
探索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学生需要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书本上或者教师提供的现成的结论。
毋庸置疑,学生对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三、探究式教学法的过程结构
一般的探究过程涉及:观察,提出问题,作出预测、猜测或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并开展工作以搜集数据,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解释(解读数据)以验证假设,得出初步结论,考虑其他可能的解释及提出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将上述探究过程与结果以一定的方式陈述或表达出来,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及开展评价。
这个过程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步骤:
1.设问质疑。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
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
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
当然,教师也应该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那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了。
2.实验探究。
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
同时,要求教师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
这时,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由单个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将学生分组来完成。
要注意培养学生寻求合作的团队精神。
3.思考作答。
经过探究过程,学生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或者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
不同的学生或者团队可以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看法。
他们要能够将自己的结论清楚地表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4.分享矫正。
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探究结果介绍给全体同学。
由集体讨论、辩论,使不准确的地方得到完善。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给予矫正,肯定长处,指出不足,注意营造融洽的交流氛围,体现出课堂的民主精神。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观念是很重要的。
以往不少教师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
这样做其实是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西———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思想方法,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忽略掉了。
“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
”这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的一句话,指出了学生学习的本质。
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又是教育活动中复合主体的重要一半,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诱惑或威胁来维持学习活动和产生学习效果,其后果不仅是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影响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的形成。
四、探究式教学法理论的局限性
作为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在实践中,它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导演”的作用,其备课的内容加大,不仅要考虑教授的内容,还要考虑实施的细节。
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时间的掌控、课堂的组织也颇具挑战性。
其次,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程度也不好把握,作为强调调动学生能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到底能给学生多大的自由度也是一个难题。
第三,作为由国外学者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还没有成型的经验和理论基础。
国内学者的探讨大多集中在某个学科的教学体验上,系统的理论支撑还比较薄弱。
探究式教学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转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促进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设计课堂的教学程序,同时加强了教师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获得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来自 详文参考:/news_200924_37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