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压器 空气动力学英文课件

合集下载

航空发动机专业英语之空气动力学

航空发动机专业英语之空气动力学

Introduced how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emissions on aircraft performance and mee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by optimizing exhaust emission design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aircraft performance, the aerodynamic design of aircraft engines is affecting more string requirements, including higher take off and landing speeds, longer flight distances, and more complex flight conditions
Detailed description
Definition and Concepts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of fluids helps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ing principles of aircraft engines.
Air inlet aerodynamics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aerodynamic phenomena in combustion chambers on combustion efficiency and emissions, including flame propagation speed, combustion stability, and combustion chamber outle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空气动力学》大气物理学 ppt课件

《空气动力学》大气物理学  ppt课件

ppt课件
31
水平风
零度
水平风
同温层
20km 11km
ppt课件
32
中间层、电离层的特点
中间层的特点
中间层从离地面50公里到80公里为止。
空气十分稀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
空气在垂直方向有强烈的运动。
电离层(热层)的特点
中间层以上到离地面800公里左右就是电离层。
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带有很强的导电性, 能吸收、反射和折射无线电波。
同温层之上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步升高,直到顶 部温度升高到00C左右。
在平流层中,空气只有水平方向的流动。空气稀薄, 几乎没有水蒸汽,故没有雷雨等现象,故得名为平流 层。空气质量占整个大气的四分之一不到。
大气能见度好,气流平稳,空气阻力小,对飞行有利。 现代喷气式客机多在11-12km的平流层底层(巡航)飞 行。
ppt课件
22
1.1 大气的重要物理参数
温度升高, 气体粘度系 数增大。
温度升高, 液体粘度 系数减小。
气体
液体
粘度系数ppt随课件温度变化情况
23
1.1 大气的重要物理参数
可压缩性
流体在压强或温度改变时,能改变其原来体积及密度的特 性。
流体的可压缩性用单位压强所引起的体积变化率表示。即 在相同压力变化量的作用下,密度(或体积)的变化量越 大的物质,可压缩性就越大。
105 (千克/ 米秒)
1.780 1.749 1.717 1.684 1.652 1.619 1.586 1.552 1.517 1.482 1.447 1.418 1.418 1.418 1.418 1.418 1.418 1.418 1.418 1.418 1.418 1.418 1.912 2.047 1.667

空气动力学PPT

空气动力学PPT

第二节 飞行器的运动参数与操纵机构
一、坐标系:
描述飞机的姿态、位置;飞机在大气中飞行,运动复杂,有多 个坐标系描述;美制与苏制,国标——美制 1.地面坐标系(地轴系) Sg og xg yg zg 原点og —地面某一点(起飞点) ogxg —地平面内,指向某方向(飞行航线) ogyg —地平面内,垂直于ogxg,指向右方 y ogzg —垂直地面,指向地心, x o 右手定则 z H 描述飞机的轨迹运动 “不动”的坐标系, ogxg x 惯性坐标系
二、飞机的运动参数(续)

速度向量与机体轴系的关系
1、迎角 速度向量V在飞机对称面上的投影与机体轴ox的夹 角,以V的投影在ox轴之下为正 2、侧滑角 速度向量V与飞机对称面的夹角。V处于对称面之 右时为正
产生空气动力的主要因素 对于飞控是重要的变量
三、飞行器运动的自由度
刚体飞机,空间运动,有6个自由度: 质心x、y、z线运动(速度增减,升降,左右移动) 绕质心的转动角运动 飞机有一个对称面:纵向剖面,几何对称、质量对称 1.纵向运动 速度V,高度H,俯仰角 2.横航向运动 质心的侧向移动,偏航角,滚转角 纵向、横航向内部各变量之间的气动交联较强 纵向与横航向之间的气动交联较弱,可以简化分析 飞机—面对称,导弹—轴对称
1 p V 2 p0 总压 2
V大,p小;V小,p大
四、马赫数M
马赫数:为气流速度(v)和当地音速(a)之比: 音速:微弱扰动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M
V a
音速:
a 20 T
T:空气的绝对温度
音速a与温度有关,表示空气受压缩的程度,是高度的函数 临界马赫数Mcr 迎面气流的M数超过某数值时,翼面上出现局部的超音速区, 将产生局部激波 ,此时远前方的迎面气流速度V与远前方 空气的音速a之比 Mcr-每种机翼的特征参数

空气动力学英文PPT(Chapter_02)

空气动力学英文PPT(Chapter_02)
Definition of infinitesimal fluid element:
an infinitesimally small fluid element in the flow, with a differential volume.
It contains huge large amount of molecules Fixed and moving infinitesimal fluid element. Focus of our investigation for fluid flow.
Fixed control volume and moving control volume. Focus of our investigation for fluid flow.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2.3.2 Infinitesimal fluid element approach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2.3.3 Molecule approach
Definition of molecule approach:
The fluid properties are defined with the use of suitable statistical averaging in the microscope wherein the fundamental laws of nature are applied directly to atoms and molecules. In summary, although many variations on the theme can be found in different texts for the derivation of the general equations of the fluid flow, the flow model can be usually be categorized under one of the approach described above.

空气动力学英文PPT(Chapter_05)

空气动力学英文PPT(Chapter_05)

6. As the lift per unit span is proportional to the circulation, so, the circulation is also a function of y 7. The lift distribution goes to zero at the wing tips.
c, α
will be different.
3. Concept of geometric twist. washout and washin.
α has a distribution along the span direction
4. Concept of aerodynamic twist.
α L =0 has a distribution along the span direction
α eff = α − α i
2 The local lift vector is in the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local relative wind. As a subsequence, there is a drag created by the presence of downwash.
※ The two vortices tend to drag the surrounding air with them, and this secondary movment induces a small component is called downwash(下洗). ※ The downwash velocity combines with the freestream velocity to produce a local relative wind which is canted downward in the vicinity of each airfoil section of the wing. ※ definition of induced angle of attack

空气动力学基础(英文版)第二章

空气动力学基础(英文版)第二章

Chapter 2
Aerodynamics: Som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Equations
There is so great a difference between a fluid and a collection of solid particles that the laws of pressure and of equilibrium of fluid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laws of the pressure and equilibrium of solids . Jean Le Rond d’Alembert, 1768
(a) The control volume fixed in space : ●fixed →no change in shape or volume ●particles, therefore mass passing through boundary ●forces interacting on boundary ●energy may exchange through boundary (work, heat)
A ds A dS
C S
Where area S is bounded by the closed curve C.
The surface integral of A over S is related to the volume integral of ▽· (divergence of A) over V by divergence’ A theorem (also called Gauss Formula):
2.3.2 Infinitesimal fluid element approach

charpter1(第一章)空气动力学pp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charpter1(第一章)空气动力学pp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学》北京市精品课2010年版本源自Folie31、连续介质的概念
从微观的角度而言,不论液体还是气体其 分子与分子之间都是存在间隙的,例如海平面 条件下,空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为 l =10-8 m, 但是这个距离与我们宏观上关心的物体(如飞 行器)的任何一个尺寸 L 相比较都是微乎其 微的, l / L < < 1。 当受到物体扰动时,流体或空气所表现出 的是大量分子运动体现出的宏观特性变化,如 压强、密度等,而不是个别分子的行为。
2010年版本
Folie26
1.2 作用在流体微团上的力的分类
其中 是微团体积,ρ为密度,F 为作用于 微团的彻体力, i 、j、 k分别是三个坐标方 向的单位向量,fx 、fy 、fz 分别是三个方 向的单位质量彻体力分量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学》北京市精品课
2010年版本
Folie9
2、流体的易流性
流体与固体在力学上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二者承受
剪应力和产生剪切变形能力上的不同,如下图所示, 固体能够靠产生一定的剪切角变形量θ来抵抗剪切应 力 θ = τ / G 其中剪切应力 τ = F/A, A 为固体与平板相连
2010年版本
Folie16
4、流体的粘性
由于粘性影响,原来是均匀的气流流至平板后 直接贴着板面的一层速度降为零,称为流体与板面
间无滑移。稍外一层的气流受到层间摩擦作用速度
也下降至接近于零,但由于不紧挨板面多少有些速 度,层间的互相牵扯作用一层层向外传递,离板面 一定距离后,牵扯作用逐步消失,速度分布变为均 匀。
质量成正比的非接触力,例如重力,惯性力和磁流体具
有的电磁力等都属于质量力,也有称为体积力或彻体力, 由于质量力与质量成正比,故一般用单位质量力表示, 其向量形式为:

空气动力学英文PPTchapter-PPT文档资料

空气动力学英文PPTchapter-PPT文档资料

激波反射与干扰多种多样,在本节中我们给出如下几种常见 类型:
•马赫反射(Mach Reflection)
在给定偏转角θ的条件下,假设M1稍稍大于能在压缩拐角 处产生直的斜激波所需要的最小马赫数值,这时,在角点处 会存在一个直的入射斜激波。然而,我们知道通过激波马赫 数下降,即 M2<M1, 这一下降会使 M2小于使气流通过直的反 射激波偏转θ角度所需的最小马赫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由 斜激波理论可知没有直的反射激波存在。图9.17所示的常规反 射将不可能出现。实际发生的情形如图9.18所示,由角点发出 的直入射斜激波在上壁面附近弯曲,并在上壁面变成一正激 波。这个正激波保证了上壁面处的壁面边界条件。另外,由 正激波上分支出一个弯的反射激波向下游传播。如图9.18所示 的这种波型,称为马赫反射。
d M2 1dV
V
(9.32)
参照图9.23,将(9.32)式从偏角为零,马赫数为M1的区域1,积分 到偏角为θ,马赫数为M2的区域2:
d
M2
M21dV
0
V M 中1 英文日报导航站

(9.33)
将(9.39)式代入到(9.33)式,得到:
M2
M2 1 dM
反射波后的特性没有理论方法求解,可采用数值解法求解。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马赫反射图示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右行、左行激波干扰 (Intescetion of right- and left-running shock waves) A:左行波 B:右行波
9.5 DTACHED SHOCK WAVE IN FRONT OF A BLUNT BODY 钝头体前的脱体激波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Shock detachment distance :w激ww.a波nyd脱aily.体com距离;Sonic line:音速线

(精品)空气动力学(全套1082页PPT课件)

(精品)空气动力学(全套1082页PPT课件)
雷诺(OsborneReynolds, 1842~1921),英国工程师兼物理学家, 维多利亚大学(在曼彻斯特市)教授。
录像\第0章\turbulent_laminarcombo.avi
0.3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进程简介
1904年普朗特提出了边界层理论,是 现代流体力学的里程碑论文。
在1910年-1920年期间,其主要精力 转到低速翼型和机翼绕流问题,提出著 名的有限展长机翼的升力线理论和升力 面理论。
陆士嘉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和航空工程的 研究和教学工作,倡导漩涡、分离流和湍流 结构的研究。
0.3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进程简介
儒可夫斯基简介 儒可夫斯基(Joukowski,
1847~1921),俄国数学家和空气 动力学家,科学院院士。1868年毕 业于莫斯科大学物理系,1886年起 历任莫斯科大学和莫斯科高等技术 学校教授,直至1921去世,一直在 这两所学校工作。
0.3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进程简介
• 钱学森(1911-2009) 1938年,他在导师冯卡门指导下,获
得博士学位,1947年任麻省理工学院终 身教授,1955年回国。
钱学森的主要贡献集中在跨、超声速 空气动力学方面。1946年他在一篇重要 的学术论文中首创了Hypersonic(高超 声速)一词,并提出了高超声速相似律。
的建立,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才逐步迈 入理性研究和持续发展的阶段。
0.3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进程简介
微积分问世后,流体成为数学家们应用微 积分的最佳领域。
1738年伯努利出版了“流体力学”一书, 将微积分方法引进流体力学中,建立了分 析流体力学的理论体系,提出无粘流动流 速和压强的关系式,即Bernoulli能量方程。
0.2 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对象

空气动力学chapPPT课件

空气动力学chapPPT课件

第5页/共111页
11.2 The Velocity Potential Equation(速度势方程)
STEP 1: VELOCITY POTENTIAL → CONTINUITY
V
ui
vj
i
j
x y
Flow is irrotational
u v
x
y
x-component y-component
steady irrotational
0
t
V 0 V
V
V
V
0
V u u v v 0 x x y y
Does a similar expression exist for compressible flows? Yes, but it is non-linear
infinite boundary condition:
u
x
V
v 0
y
wall boundary condition : 0
n
第9页/共111页
4) How to use?
Once φ is known, all the other value flow variables are directly
Linearized velocity potential equation
Critical Mach umber
Prandtl-Glauet Compressibilty correction
Improved compressibilty Correction
Drag-Divergence Mach number: Sound Barrier
(1
M
2

【空气动力学课件】11.1 Introduction

【空气动力学课件】11.1 Introduction


u V x
v 0 y
The wall boundary condition is
0 n
Once

is known, all the other value flow variables are directly
obtained as follows:
1. Calculate u and v: u x
The continuity equation for steady,two-dimensional flow is :
( u ) ( v ) 0 x y
or
u v u v 0 x x y y
,v x y
2
Substituting u
equation. For supersonic flow, Eq.11.12 is a hyperbolic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For transonic flow, Eq.11.12 is mixed type equation.
Eq. 11.12 represents a combination of continuity, momentum, energy equations. In principle, it can be solved to obtain for the flow field around any two-dimensional flow. The infinite boundary condition is
Velocity potential equation
Linearized velocity
potential equaompressibilty correction Improved compressibilty Correction

空气动力学英文PPT(Chapter_01).

空气动力学英文PPT(Chapter_01).

1.2 Aerodynamics:Classification and Practical Objectives
(空气动力学:分类和应用目标)
Distinction of solids, liquids, and gase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If the case happens for a fluid, then, the fluid will experience a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deformation and the shear stress will usually be proportional to the rate of the deformation.
Aerodynamics:The dynamics of gases, especially of atmospheric interactions with moving objects.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English Language,1969
The gas will completely fill the container, taking on the same boundaries as the container.
Solid and “fluid”(a liquid or a gas) under
a tangential force == deformation
Dec. 17, 1903
Wilbur and Orville Wright's Wright Flyer was the first successful airplane. On December 17, 1903, at Kitty Hawk, North Carolina, Orville Wright flew the first heavier-than-air machine in a powered, controlled, and sustained flight. The Flyer, constructed of wood, wire, and muslin, went a distance of 120 feet in 12 seconds. It was a tremendous success, coming from a long series of aeronautics experiments that the Wright Brothers started in 1899 with a kit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超音速风洞第二喉道的讨论:
图10.18中的超音速风洞有两个喉道,喷管喉道At,1被 称为第一喉道,扩压器喉道At,2被称为第二喉道。通
过喷管的质量流量可用 m uA在第一喉道处求
得。这一站位在图10.18中用1表示,因此通过喷管的
质量流量可表示为 m 1 1 u 1 A t,1 1 * a 1 * A t,1。这一
2.4atm的贮器气室(p0=17.09•0.14atm=2.4atm)。这 和图10.16所示的第一种办法所需的总压17.09atm相比, 效率大大提高了。
在图10.17中,正激波的作用就是扩压器的作用。通过 正 激 波 , 马 赫 数 为 2.5 的 超 音 速 气 流 减 速 为 马 赫 数 为 0.513的亚音速流。因此,通过加入这样一个“扩压器” ,我们可以更有效地产生马赫数为2.5的均匀流。然而 ,图10.17给出的“正激波扩压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
超音速风洞中总压损失的主要来源是扩压器,即风洞 的扩压段。扩压段的总压损失越小,运行风洞所需要 的压力比p0/pB越小,因此,设计高效的扩压段十分重 要。在通常情况下,通过一系列斜激波逐渐降低超音 速气流速度,然后再通过一较弱的正激波使气流减速 到亚音速,其总压损失比直接以一个高马赫数通过一 道正激波使气流减速所引起的总压损失小。例9.4说明 了这一趋势。因此,图10.15b和图10.18所示的斜激波 扩压器比图10.17的单独正激波扩压器效率更高。
At ,2 At ,1
1*a1*
2*a
* 2
(10.34)
回忆我们(8.4)节,我们知道对于绝热流动a*是 常数。同样,我们知道通过激波的流动是绝热的 (但不等熵),因此通过图10.18所示的风洞的流 动是绝热的,所以有 a1*=a2*。因此,(10.34) 式变为:
At,2 1 * At,1 2 *
1)、正激波是最强的激波,因此,其引起的总压损 失最大。如果我们将图10.17中的正激波用一较弱的激 波代替,总压损失会更小,因而所需要的贮气室压力可 以小于2.4atm.
2)、要在管道出口处保持一稳定的正激波极其困难 ,流动的非定常性和不稳定性将使激波移到其他位置或 在该位置处往复运动。因此,我们不能保证等截面管道 内的流动质量。
很明显,我们需要一个收缩-扩张管道,具有面积 比Ae/A*=2.637(参见附录A)。
而且,为保证在喷管出口得到马赫数为2.5的无激 波超音速流,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通过喷管的压力比
p0/pe=17.09。如果按前面给出的方式让喷管出口
的气流直接流入外界环境,即实验模型置于喷管出 口下游,马赫数为2.5的气流作为“自由射流”通 过模型,如图10.16所示。为保证自由射流没有膨
实际的超音速扩压器如图9.15b所示。这里,来流 通过一系列反射斜激波减速,收缩段通常采用收缩 直壁,然后再通过一等截面喉道。由于激波与附面 层的相互干扰,反射波会逐渐变弱和耗散,有时在 等截面喉道端口出现一弱的正激波。最后,等截面 喉道下游的亚音速流动通过扩张管道继续减速。很 明显,在出口处的熵s2>s1,因此,p0,2<p0,1。设计 高效率扩压器的关键在于使通过扩压器的气流总压 损失尽可能小。即将收缩段、扩张段、等截面喉道 设计得使p0,2/p0,1越接近1越好。
3)、 一旦实验模型放入等截面段,由模型产生的斜 激波将向下游传播,使流动变为二维或三维的,图 10.17所示的正激波在这种流动中不可能存在。
(3)采用如下方法: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将图10.17中的正激波扩压器用图 10.15b的斜激 波 扩压 器 来代 替 。这样 的管道 将如图 10.18所示。
对于情况2,如果在降低超音速来流速度时有3atm 的总压损失,那么在进气管中的压力只有7atm,因 此,其只能对应有用功W2 ,并且一定小于W1 。通 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流动气体的总压 确实是气体做有用功能力的度量,总压损失是降低 效率的,是做有用功能力的损失。
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将扩压器的定义扩展如 下:扩压器是这样的一段管道,它的作用是使气流 以尽可能小的总压损失通过管道并在其出口降低速 度。( So we can expand our definition of a diffuser: A diffuser is a duct designed to slow an incoming gas flow to lower velocity at the exit of the diffuser with as small a loss in total pressure as possible.)
FIGURE. 10.15 The ideal (isentropic)
diffuser and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理想扩压器与实际扩压器的比较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激波、附面层引起的熵增, 真正的超音速扩压器的喉道面积大于理想扩压器 的喉道面积,即 At>A* 。
亚音速扩压器
现在,想象我们用气体驱动活塞汽缸中的活塞,其有 用功是通过活塞被移动的距离来体现。空气由一大的 进气管引入到汽缸里,就像汽车中的往复式内燃发动 机那样。对于情况1,压力罐就可直接作为进气管; 因此活塞上的压力为10 atm,对应一定量的功 W1 。 然而,在情况2中,超音速气流必须降低速度之后, 我们才能将其输入到进气管用以驱动活塞。如果减速 过程是在没有总压损失的情况下实现的,那么对于这 种情况在进气管内的压力也是10atm.因此,情况2对 应同样的有用功 W1.
10.4 DIFFUSERS(扩压器)
在3.2.2节中介绍低速风洞时,我们首次介绍了风洞 扩压器(扩压段)的作用。在那里,扩压器是试验段下 游的一段扩张管道,作用是将试验段的气体的高速度降 低至扩压器出口的很低速度。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扩 压器定义如下:扩压器是将入流速度在其出口处降低的 任意管道(in general, we can define a diffuser as any duct designed to slow an incoming gas flow to lower velocity at the exit of the diffuser) 。
因此,一个理想(ideal)的超音速扩压器,应当以等 熵压缩过程使速度降低。如图9.15a所示,超音速流以 马赫数进入扩压器,通过收缩段等熵地压缩到喉道处 (M=1),面积为A*,然后进一步通过扩张管道在出 口处以较低的亚音速马赫数流出。因为流动是等熵的 ,所以总压通过整个扩压器是不变的。然而,实际经 验告诉我们,图9.15a所示的理想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可 能发生的,超音速流在减速过程中不产生激波是极其 困难的。观察图9.15a,在扩压器的收缩段,超音速气 流向气流本身偏转,因此气流自身受到压缩会产生斜 激波,因此,等熵条件不再成立,通过激波有熵增产 生。而且,在真实问题中,气体是有粘性的,在扩压 器壁面附面层内也会产生熵增。由于这样的原因,理 想的等熵扩压器永不可能建立;其内在本质是“永动 机”原理,是不可能实现的。
Fig. 10.18
仔细观察图10.18,我们看到,收缩—扩张喷管在喷管 扩张段产生超音速流,流入与喷管出口连接的我们称之 为实验段的等截面段,然后流入与实验段相连的扩压器 以使超音速来流减速。像这样,收缩-扩张的喷管、等 截面的实验段和收缩-扩张的扩压器就构成了超音速风 洞的基本布局。实验模型,例如图10.18中的圆锥,被 置于实验段,我们在实验段可对模型进行升力、阻力、 压强分布等气动特性测量。模型产生的激波传播至下游 与扩压器内多反射波相互作用。使这样的超音速风洞开 始运行所需要的压力比是p0/pB。我们可以通过在喷管 入口连接高压气罐使增大p0或在扩压器出口连接真空室 使减小来pB获得压力比p0/pB ,也可以通过两者结合来 获得。
.
如果我们知道了通过风洞的总压比,方程(10.38)可 作为联系第一喉道和第二喉道非常有用的关系式。如 果不知道总压比,可用通过正激波的总压比来初步设 计超音速风洞。(Equation (10.38) is a useful relation to size the second throat relative to the first throat if we know the total pressure ratio across the tunnel. In the absence of such information, for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supersonic wind tunnels, the total pressure ration across a normal shock is assumed.)
胀波和激波,喷管出口压力pe必须等于反压pB,如
图10.14e。由于反压就是围绕自由射流的环境大气
,所以pB = pe =1atm。
由此可见,如果采用这种方法,我们必须在喷管入口处 连接一个压力为17.09atm的高压贮气罐。通过压缩机和 高压气瓶来产生和贮存这样的高压气体是极其昂贵的, 我们能否采用更有效的方法来实现我们的目的呢?回答 是肯定的。
(2)采用如下方法:
我们可以不用图10.16中的自由射流。假想我们在喷管 出口出连接一个末端有一道波下游的压力为p2=pB=1atm, M=2.5时,通过正激波 的压力比为p2/pe=7.125,因此正激波上游的压力为 0.14atm。因为在等截面段流动是均匀的,因此,其等 于喷管出口处的压力,即pe=0.14atm。于是,为得到通 过喷管的适当等熵流动,我们只需要一个压力为
质量流量还可用 m uA在第二喉道处求得。这
一站位在图10.18中用2表示,因此通过扩压器的质量
流量可表示为 m 22u2A t,2 。对于通过风洞的定常流 动, m 1m 2 ,因此
1*a1*At,12u2At,2 (10.33)
由于气流通过由模型和扩压器产生的激波后气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