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含油气盆地油气分布特征
中国三大类型盆地油气分布规律
![中国三大类型盆地油气分布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97c6f23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1.png)
中国三大类型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康玉柱【摘要】中国主要发育有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中东部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及西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这3大类型盆地控制了全国油气资源的85%左右,目前已发现的油气田主要分布在这些盆地中。
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总结了这3大类型盆地油气分布规律,以期对当前和今后我国油气勘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There are three major types of petroliferous basins developed in China. They are the Paleozoic cratonic basin, the east-central Meso-Cenozoic fault basin and the western Meso-Cenozoic foreland basin, about 85% of domestic oil and gas resources are controlled by them, and the oil and gas fields' discovered up to now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oil and gas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in the three major types of basins through several years of researches and practices for the purpose of playing a certain role in guiding the current and future China's oil and gas exploration.【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2(033)006【总页数】5页(P635-639)【关键词】中国;含油气盆地;油气田;分布规律【作者】康玉柱【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1中国有各类盆地约400多个,现已发现500多个油气田,其中特大和大型油气田约55个。
南亚太地区盆地类型及油气分布特征
![南亚太地区盆地类型及油气分布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1726060561252d380eb6ea3.png)
O V E R S E A E XP LO R AT IO N
海外勘探
南亚太地区盆地类型及油气分布特征
杨福忠
薛良清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 0083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北京 10 0034
摘 要 南亚太地区是指东南亚及澳洲地区 地质构造上位于欧亚板块 印度 澳大利亚板块及太平洋板块交会地
中新世以来 21Ma 至今 继南中国海第一阶段洋 底扩张的结束 持续的印度板块碰撞不再引起巽他陆
中国石油勘探 2006 年第 5 期 66
块的旋转 而只是引起沿巽他弧汇聚速率的相对减低 以及相应开始的一个伸展期 这次伸展在巽他弧后盆 地中以明显的块断为特征 形成一些低幅构造 以它们 为核心 形成了许多碳酸盐建隆 在以碎屑岩为主的中 苏门答腊盆地 这次事件导致许多细微低幅度构造的 形成 在此阶段早期 由于持续的沉降再加上海平面的 上升 海水的泛滥导致在整个巽他盆地区沉积广泛的 海相页岩 在大约13Ma 年前 东南苏拉威西 Sul awes i 陆块与大巽他陆块碰撞 促进了大巽他陆块的顺时针 旋转 加剧其向苏门答腊板块下的斜向俯冲 形成岛弧 挤压的走滑分量 这一应力场在整个苏门答腊弧后区 域形成一系列大型背斜构造 并随着苏门答腊的进一 步顺时针旋转而增强 同时伴随着海退沉积物的发育 在大约 6Ma 年前 中新世末期 Bangga i Sul u 微陆 块与大巽他陆块碰撞 这次事件加强了库特盆地的背 斜构造运动和东爪哇盆地的反转构造运动 澳大利亚 大陆帝汶区域与巽他岛弧的碰撞大约发生在 3Ma 年前 帝 汶区域 的碰 撞而 产生的 压力 沿北西 向断 裂系 统传递 至大巽他陆块内部 沿着这些断层的运动引起了苏拉 威西盆地 Ba ngga i 区域在晚上新世的构造运动和在东 爪哇盆地形成晚上新世不整合 以及在 3Ma 年前加里 曼丹地区库特盆地的隆起[ 2]
7.11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特点
![7.11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6a1cde9844769eae109ed5d.png)
第七章油气聚集单元及分布规律7.11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特点一、油气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分布广泛,极不均匀;最富集地区:波斯湾,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区,西西伯利亚,伏尔加-乌拉尔,前高加索-滨里海诸盆地,北海,加拿大阿尔伯达,美国中央地台诸盆地,北非诸盆地,中国东部,南海诸盆地。
世界含油气盆地(据李国玉等,2005)世界石油探明储量:2394×108t ,其中中东地区占47.3%,其余地区占52.7%。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分布图(数据源于BP,2016)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布图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1869 ×1012m3,其中中东地区占42.8%,欧亚大陆地区占30.4%,其余地区占27.8%。
(数据源于BP,2016)世界非常规石油可采资源分布图 世界非常规石油可采资源:4119.9 ×108t ,其中北美地区占50%,其余地区占50%。
(数据源于邹才能,2014)致密油12%重油26%天然沥青26%油页岩油36%北美50%南美23%非洲5%欧洲2%中东4%亚洲9%俄罗斯7%北美南美非洲欧洲中东亚洲俄罗斯世界非常规天然气可采资源分布图世界非常规天然气可采资源:921.9×1012m 3,其中亚太地区占30%,北美地区占25%,其余地区占45%。
(数据源于邹才能,2014)致密气23%煤层气28%页岩气49%北美25%拉丁美洲11%欧洲4%前苏联17%中东和北非10%撒哈拉以南非洲3%亚太30%北美拉丁美洲欧洲前苏联中东和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亚太世界上近50%以上的剩余探明油气储量集中在波斯湾盆地。
波斯湾盆地油气田分布图二、油气在地史上的分布特征太古宇—第四系地史上,油气分布很不均衡;集中在中-新生界:油占80%左右,气占60%左右。
世界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和大气田探明储量在地史上的分布(据何生等,2010)地层单位石油,% 天然气,%(储量≥850×108m3)新近系26.90 9.21古近系 5.91 白垩系28.21 29.85 侏罗系14.33 7.65 三叠系9.95 6.78 二叠系10.45 32.41 石炭系 5.80 4.02 泥盆系 1.73 2.40 志留系 1.11 0奥陶系0 0.35 寒武系 1.3 0.54 前寒武系0.25 1.33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三、油气在纵向上的分布特征已探明油藏的最大深度达6500m;凝析气藏的最大深度达7000m;气藏最大深度可达8000m;已发现油藏的平均埋藏深度为1465m;80%的油气储量分布在深度600~3000m之间,储量最高峰在800~l900m之间;5000m以下,主要为气层,油层仅占1/5。
石油的地理分布特征
![石油的地理分布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270dab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0.png)
石油的地理分布特征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是现代工业、交通运输、化工等领域的重要原材料。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石油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但石油资源的分布却极不均匀。
了解石油的地理分布特征,对于研究国际关系、能源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石油的地理分布特征,分析其原因以及对全球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1. 全球石油储量的区域分布在全球范围内,石油储量主要集中在中东、北美、南美、非洲和亚太地区等地。
其中,中东地区以其丰富的石油储量而闻名,被誉为“世界石油的摇篮”。
根据各国官方统计数据,以下是几个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储量情况。
1.1 中东地区中东地区拥有全球最大的石油储量,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伊拉克各国尤为突出。
沙特阿拉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输出国,不仅其总可采储量高达约2660亿桶,而且该国具有以低成本开采大量原油的优势。
这使得沙特阿拉伯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伊朗作为全球第二大拥有者,其储量约为1570亿桶,然而由于国际制裁等因素,其开采和出口受到了限制。
1.2 北美地区北美地区,尤其是美国,是全球主要的石油生产国之一。
根据2019年的数据,美国原油生产已超过1000万桶/日,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生产国。
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和北达科他州是主要的产区,特别是页岩气革命改变了美国的能源结构,使得传统上依赖进口原油转变为自给自足。
1.3 南美地区南美洲也是一个重要的石油生产区域,以委内瑞拉为首,其原油储量名列世界前列,接近300亿桶。
然而,由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及基础设施老化,委内瑞拉并未能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石油资源。
1.4 非洲地区非洲大陆同样是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
尼日利亚、安哥拉和利比亚是主要生产国。
利比亚拥有非洲最大的石油储量,但持续的不稳定状况对其生产和出口造成了很大阻碍。
而尼日利亚则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对外依赖程度较高。
1.5 亚太地区亚太地区虽然相对来说资源较少,但也不乏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例如中国与印度皆在不断增加国内产量。
美国阿巴拉契亚盆地中部下志留统地区油气藏的特性、成因和开采特点
![美国阿巴拉契亚盆地中部下志留统地区油气藏的特性、成因和开采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c150609227916888486d7d8.png)
美国阿巴拉契亚盆地中部下志留统地区油气藏的特性、成因和开采特征摘要阿巴拉契亚盆地下志留统地区油气藏的低渗透性砂岩覆盖面积达45,000mi2(117,000平方公里),并且可能储集了多达30万亿立方英尺的可采天然气资源。
主要的储集层包括"Clinton"组砂岩和Medina组砂岩。
另外30,000mi2(78,000Km2)的与Tuscarora砂岩对应的地层增加了下志留统地区油气藏的面积。
自1880年以来,Clinton/Medina油藏已经开采出大约8.7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和4亿桶原油。
下志留统地区的油气藏东部主要是一个盆地中心的天然气藏。
然而,其西部是一个常规油气藏,并且具有盆地-中心聚集的复合特征。
盆地-中心油气藏具有普遍的含气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通常流体压力很低。
与此相反,复合-常规油气藏具有较普遍的含油气饱和度、更高的流动水饱和度,以及正常和异常低流体压力。
复合-常规油气藏中的高流动水饱和度为盆地-中心天然气形成了上倾圈闭,造成一个宽广的转换带,约几十英里宽,并且具有底部单元油藏类型的特征。
尽管盆地-中心气藏的Tuscarora砂岩部分普遍饱和天然气,其主要的组成砂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都很低。
Tuscarora砂层中的商业性气田聚集在天然断裂的、错断背斜中。
下志留统油气藏的成因包括:(1)奥陶纪黑色泥岩中油气的生成;(2)在上覆1000-ft(305-m)厚的奥陶纪泥页岩层中的垂向运移;(3)油-气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异常高压;(4)超压气体造成的流动孔隙水的沿上倾方向的位移;(5)盆地中心遍布的天然气圈闭;(6)造山期后期的抬升和剥蚀,造成气体渗漏和流体压力明显降低。
预计Clinton/Medina砂岩中的远景天然产气量主要来自盆地中心的油气藏。
Tuscarora砂岩含有额外的天然气资源,但是典型的低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以及低能(在英国热力单元中)天然气存在的可能性减少了勘探天然气资源的方法。
初中地理中的亚洲地理资源分布
![初中地理中的亚洲地理资源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142420a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b.png)
初中地理中的亚洲地理资源分布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洲,拥有丰富而多样化的地理资源分布。
亚洲地理资源的分布与地理特征、气候条件、地质构造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三个方面来探讨初中地理中的亚洲地理资源分布现状和特点。
一、亚洲地理资源分布——能源资源亚洲是世界上能源资源最为丰富的洲之一。
在能源资源的分布中,亚洲地区的主要特点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中东地区是全球石油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拥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等国家是世界石油输出的重要国家,其石油产量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
此外,阿联酋、卡塔尔等国家也是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
另外,亚洲地区还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俄罗斯是全球天然气资源第一大国,其西伯利亚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储量巨大。
此外,卡塔尔、伊朗等国家也是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国家。
二、亚洲地理资源分布——矿产资源亚洲是矿产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洲之一。
在矿产资源的分布中,亚洲地区主要有铁矿、煤炭和稀有金属等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国,铁矿石产量居世界前列。
中国的铁矿石资源主要分布在鞍山、本溪、抚顺等地区。
此外,俄罗斯、印度、日本等国家也具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
煤炭资源在亚洲地区也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其煤炭储量巨大,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区。
此外,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也是重要的煤炭生产国家。
亚洲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稀有金属资源,如铅、锌、锡等。
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国家分别拥有丰富的稀有金属资源,为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三、亚洲地理资源分布——农业资源亚洲地理资源的丰富不仅体现在能源和矿产资源上,还体现在农业资源的分布上。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农业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农业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地区,这些地区具备了优越的气候条件和水资源,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中国是世界上粮食产量最高的国家,其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小麦、玉米等。
亚太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及资源潜力
![亚太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及资源潜力](https://img.taocdn.com/s3/m/2200a55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b.png)
亚太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及资源潜力李大伟;米石云;温志新;王兆明;刘祚冬;汪永华;吴珍珍;牛敏;张倩【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22(29)6【摘要】亚太地区是全球重要的油气产区和最大的油气消费市场。
亚太地区155个主要沉积盆地中,已有90多个盆地内发现了油气田或有油气发现,共发现油气田约6900个。
根据地理位置及构造特征等,亚太地区可进一步分为东亚分区、东南亚分区、澳新分区和南亚分区,约有131个主要的含油气系统。
本文对亚太地区不同分区的油气成藏条件(包括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含油气系统等)进行了总体分析与高度概括。
在此基础上,以成藏组合为基本评价单元,不同勘探程度盆地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对本地区各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亚太地区常规总油气可采资源量为673.7×10^(8) t油当量,占全球的6.1%,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以重油、页岩油、油页岩、页岩气、煤层气为主,非常规油气技术总可采资源量390.4×10^(8) t当量,占全球非常规油气技术总可采资源量的6.1%。
根据待发现资源结果及盆地勘探程度,近海和深海勘探是将来的勘探热点:主要勘探领域为深海和成熟盆地新层系及岩性—地层圈闭等;海相三角洲体系是寻找天然气田的重要领域;东南亚弧后盆地群新生界湖相是页岩油的有利勘探领域;澳大利亚中部克拉通盆地群泥盆系—石炭系为页岩气的有利勘探领域。
【总页数】10页(P136-145)【作者】李大伟;米石云;温志新;王兆明;刘祚冬;汪永华;吴珍珍;牛敏;张倩【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相关文献】1.断陷盆地致密砂砾岩气成藏条件和资源潜力——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下白垩统沙河子组为例2.滇黔桂盆地泥盆系页岩气成藏条件及资源潜力分析3.下扬子地区寒武系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与资源潜力评价4.新疆和什托洛盖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条件及资源潜力5.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二叠系山西组煤系气成藏地质条件与资源潜力预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印度尼西亚萨拉瓦提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
![印度尼西亚萨拉瓦提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57291e11fad6195f312ba6e8.png)
印度尼西亚萨拉 瓦提盆地油气分布规律 及成藏 主控 因素
洪 国良 杨福忠 赵 文光 尉晓玮 夏 明军 杨 敏 孔 炜
( 中国石油勘探 开发研 究院亚太所 ,北京 1 0 0 0 8 3 )
摘
要 :萨拉瓦提盆地位于东 印度尼西亚鸟头岛地 区 ,为印度尼西亚 重要 的含油气盆地 。在综合研 究区域地 质资
a n d oi l / g a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s we l l a s ma i n f a c t o r s o f h y d r o c a r b o n a c c u mu l a t i o n we r e r e s e a r c he d .I t s h o we d t h a t S a l a wa t i Ba s i n u n d e r we n t t h r e e s t a g e s a s t h e e a r l y r i f t e d s t a g e , t h e mi d d l e c o mp r e s s i o na l s a g s t a g e a n d t h e l a t e c o mp r e s s i o n a l f o l d i ng i nc l u d i n g l o c a l t h r u s t s t a g e . T h e s o u r c e o f S a l a wa t i Ba s i n i S t h e ma r i n e s ha l e o f Kl a s a l e t F o r ma t i o n i n Mi o c e ne a n d t h e r e s e r v o i r i S t h e c a r bo n a t e r e e f o f t h e Ka i s F o m a r t i o n i n Mi o c e n e . T h e Ka i s F o m a r t i o n u n d e r we n t t h r e e s t a g e s a n d t h e p l a t f o r m c a r b o n a t e d e ve l o p e d i n t h e i f r s t s t a g e i s t h e g o o d o i l a n d g a s mi g r a t i o n p a t h . Th r e e f a i wa r y s e x i s t i n S a l a wa t i Ba s i n.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o i l a n d g a s ie f l d s i S c o n t r o l l e d b v h v ro d c a r b o n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a c c u mu l a t i o n I t f e a t u r e s i n g a s i n s i d e a n d o i l o u t s i d e o n t h e p l a n e . T h e k e y f a c t o r o f h yd r o c a r b o n a c c u mu l a t i o n i s t h e NW — SE t r e n d of s t r u c t ur a l n o s e d i p p e d i n t o t h e k i t c h e n i n t h e no r t h we s t o f t h e Ba s i n. Me a n wh i l e . t h e KOI a r e a l o c a t e d i n t h e s t r u c t u r a 1 n o s e i S t h e f u t u r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t a r g e t . Ke y wor ds :i n do n e s i a ,S a l a wa t i Ba s i n ,o i l a n d g a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l a w,h y d r o c a r b on di f f e r e n t i a l a c c u mul a t i o n ,k e y f a c t o r s o f h y d r o c a r b o n
全球主要盆地油气分布规律
![全球主要盆地油气分布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aafe61d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a.png)
全球主要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康玉柱【摘要】全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有上千个,根据盆地结构特征可将含油气盆地分为3大类型:克拉通盆地、断陷盆地和前陆盆地。
笔者按这3大类型盆地论述其油气分布规律。
克拉通盆地:油汽主要分布在盆地内的古隆起、古斜坡,区域性的不整合及断裂带内;断陷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深凹带内的构造带、陡坡带和缓坡带;前陆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前陆断摺带、斜坡带、逆埯带及坳陷帶。
这些规律性的认识,对全球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ccording-to-the-structural-characteristics-of-petroliferous-basin-can-be-divided-in-to-three-major-basins:Craton-basins,Rift-basins-and-Foreland-basins,thousands-of-which-de-veloped-in-the-global.-The-distribution-of-oil-gas-is-discussed-in-the-three-major-basins.-Oil-and-gas-is-mainly-distributed-in-the-paleo-uplift,paleo-slope,regional-unconformity,fault-belt-of-the-Craton-basins,and-is-also-distributed-in-the-structural-belt,steep-slope-belt,gentle-slope-belt-of-the-Rift-basins-and-in-the-fault-folded-belts,slope-belt,overthrust-belt,depression-belt-of-the-Foreland-basins,which-proved-that-it-has-important-guiding-significance-in-the-oil-gas-ex-ploration.【期刊名称】《中国工程科学》【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12页(P14-25)【关键词】含油气盆地;油气田;油气分布规律【作者】康玉柱【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TE3全球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多构造体系发育,形成了七大地块,各地块之间地质条件和成藏条件均有较大差别,为搞清油气的分布规律,笔者经多年研究和实践认为,以盆地类型为基础,以油气成藏因素为核心,以构造体系控油为条件,进行油气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总结。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与中国油气资源分布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与中国油气资源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a1b530d3b9f3f90f76c61bbe.png)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丌 均。从对常规油气剩余探 明可采储量的权威评估结 果来看,中东、前苏联、 中南美、非洲、欧亚大陆 等地区是已知的油气资源 最为丰富的地区。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石油 位次 1 2 3 国家 沙特阿拉伯 伊朗 伊拉克 亿吨 36.10 18.20 15.50 储采比 67.8 88.7 ﹥100 位次 1 2 3 国家 俄罗斯 伊朗 卡塔尔
世界各地区石油产量比例变化图
世界石油产量及其分布
单位:亿吨 北美 中南美 欧洲 中东 非洲 亚太 世界 1996 6.6 3.13 6.8 10.01 3.56 3.67 33.77 2006 6.46 3.46 8.47 12.22 4.74 3.8 39.14 十年产量变化比例 -2.12% 10.54% 24.56% 22.08% 33.15% 3.54% 15.90% 2006年占总产量比重 16.50% 8.80% 21.60% 31.20% 12.10% 9.70% 100.00%
天然气 万亿方 48.00 27.50 25.78 储采比 81.5 ﹥100 ﹥100
4
5 6 7 8 9 10 11 12
科威特
阿联酋 委内瑞拉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利比亚 尼日利亚 美国 加拿大
13.60
13.00 11.10 9.90 5.40 5.10 4.80 3.60 2.40
﹥100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世界石油产量及其分布
尽管各年的世界石油产量有所波动,但 总体上石油产量处于缓慢的增长态势。 20 07 年 世 界石油产量为 3 9.0 5 亿吨, 较 2 0 0 6 年 的 3 9 . 1 4 亿 吨 增 长 了 - 0 .2 % ; 较 1997年的34.79亿吨增长了12.2%;较 1987年的29.46亿吨增长了32.5%。从 1986年到2006年的20年间,产量年平均增 长1.45%。
东南亚油气资源分析
![东南亚油气资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e6fffa0975f46527d3e18f.png)
一、东南亚地区油气特点概述1.石油资源(1)待发现石油资源亚太地区(指狭义亚太地区,包括东南亚、澳大利亚和南亚)待发现石油资源为28.98亿吨(占全球的2.9%),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占亚太区的54.7%),其中印尼待发现石油资源为10.14亿吨(占东南亚的55.6%),可以说东南亚地区待发现石油资源占全球比例相对较低,是相对贫油区,而印尼是东南亚待发现石油资源最多的国家。
(2)剩余石油可采储量亚太地区石油储量为32亿吨(占全球的2%),比例较低的原因之一为该区石油开采程度较高,尽管剩余可采储量呈缓慢上升之势,但增长率明显低于世界均值。
该区总体储产比为15.9,印尼作为传统的石油输出国,石油储量为6亿吨(占亚太区的18.8%),其储产比仅10.5,均远低于世界平均值40.6,这意味着本区和印尼的石油储量均后备不足。
(3)石油产量亚太地区石油产量为2亿吨(占全球的5.2%),其中东南亚地区石油产量为1.3亿吨(占亚太区的65.8%),石油产量超过5000万吨的国家仅有印尼(占东南亚的41.7%),但近年来印尼产量呈降低之势,随后是马来西亚(占东南亚的27.8%),可以说东南亚是亚太地区石油主产区,而印尼则是东南亚石油产量最高的国家,总体该区石油产量占全球比例明显高于其待发现资源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占全球的比例,说明了该区产量虽低,但整体却处于强化开采中。
(4)石油消费及贸易东南亚地区石油消费量大,石油炼制能力相对强,炼厂开工率也较高,侧面说明该区成品油消费较强劲。
该区炼油能力占全球比例明显高于其石油产量所占比例,石油消费量占全球比例也明显高于其剩余可采储量和产量占全球比例,而略高于炼油量所占全球比例,说明需大量进口原油,亦需进口成品油。
2014年起,印尼国内石油消费量开始大于产量,被列为石油净进口国,近年来,其国内成品油需求量呈不断增大趋势,而新加坡则有不同比例成品油供出口。
东南亚的原油主要向日本、中国、韩国等国输出,成为这些国家于中东之外的重要进口源,中国从东南亚原油进口中,以印尼和泰国为多,每年进口量均大于100万吨。
石油资源的地理分布与开发潜力评估
![石油资源的地理分布与开发潜力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69c4d8a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0f.png)
石油资源的地理分布与开发潜力评估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了解石油资源的地理分布以及相关的开发潜力评估,对于国家的能源战略规划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理分布和开发潜力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揭示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一、石油资源的地理分布石油资源的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地区:1.中东地区中东地区是全球石油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等国家拥有丰富的原油和天然气资源。
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地区,这一区域被称为“沙特式油田”,油田储量巨大,开采成本相对较低。
2.北美地区北美地区也是石油资源丰富的一个地区。
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在北美洲内部分布有大量的油气藏。
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省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油砂储量,这些油砂资源以其巨大的潜力备受瞩目。
3.俄罗斯和中亚地区俄罗斯境内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和中亚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其地理位置和开采技术使其成为全球石油贸易的重要参与者。
4.非洲地区非洲沿海地区也拥有相当数量的石油资源,如尼日利亚、安哥拉等国。
这些国家的油田多位于近海的海域,开发与运输相对较为复杂,但潜力巨大。
5.其他地区除以上地区外,拉美地区如委内瑞拉、巴西等国以及亚太地区如中国、印度等国也有一定的石油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二、石油资源的开发潜力评估石油资源的开发潜力涉及多个方面的评估指标,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可对其进行初步评估:1.储量规模石油储量是评估开发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储量规模越大,表明资源的开采潜力越大。
通过对地质勘探和海底调查等手段,可以初步确定石油储量,并评估其潜在价值。
2.开采技术开采技术是决定石油资源是否可以有效开发的关键因素。
成熟的开采技术可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采成本,从而提升资源的开发潜力。
3.地缘政治因素地缘政治因素对于石油资源的开发潜力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类型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特征
![主要类型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109b8f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1.png)
主要类型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特征
主要类型的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包括:
1. 逆冲盆地:这些盆地通常形成于碰撞带,具有复杂的构造,包括逆冲断层、褶皱和逆冲带的堆积。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构造陷落带或断层盆地中。
2. 伸展盆地:这些盆地通常形成于大地构造伸展作用下的断裂带,具有广阔的盆地扩张地块。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断层陷落带或断层陷落板块内。
3. 弧前盆地:这些盆地形成于弧前或弧后的洋中脊或洋-陆碰撞带,由高度拉伸、俯冲及碰撞引起。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拉伸断层陷落带或板块碰撞带内。
4. 前陆盆地:这些盆地形成于大陆碰撞带前缘,由于造山带后退而形成,具有沉积物厚度较大的特点。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沉积盆地中。
5. 浅海盆地:这些盆地形成于浅海环境,通常具有丰富的有机质沉积物和适宜的沉积环境。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生物石油或碳酸盐岩中。
6. 深水盆地:这些盆地形成于深海环境,通常具有复杂的沉积体系和特殊的地貌。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深水沉积岩或深层沉积过程中。
亚太地区含油气盆地油气分布特征
![亚太地区含油气盆地油气分布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78890b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4.png)
盆地内油气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盆地地质构造复杂,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盆地内油气分布规律明显,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03
盆地内油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沉积岩层中。
油气分布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地层、构造、岩性等。
油气分布受控于盆地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是形成含油气盆地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湖泊、河流、三角洲、海洋等沉积环境中,有机物质可以大量沉积下来,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形成富含石油和天然气的沉积岩层。
烃源岩
烃源岩是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原始物质,是含油气盆地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烃源岩通常是富含有机质的沉积岩层,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以生成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
01
沉积相带决定了不同地层的岩性、结构和厚度,从而影响油气的生成和保存条件。
02
在河流沉积体系中,河道的频繁迁移和砂体的展布对油气的聚集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沉积相带对油气分布的影响
01
02
03
烃源岩是油气的母岩,其质量和分布决定了油气的生成量和分布特征。
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和丰度、成熟度等特征,对油气的生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亚太地区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中东、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区。
02
不同盆地的油气分布特征存在差异,与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03
近年来,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盆地和新区带逐渐被发现和开发,成为新的油气产地。
04
亚太地区油气资源开发面临诸多挑战,如资源品质下降、环境保护要求提高等,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潜力
澳大利亚西缘、西北缘含油气盆地的结构特征与远景
![澳大利亚西缘、西北缘含油气盆地的结构特征与远景](https://img.taocdn.com/s3/m/b724121f866fb84ae45c8d5f.png)
和保存的条件。埃克斯穆特凹陷中首次石油发现于 15 年的拉夫一裴吉矿床。这也是 93 澳大利亚国土上第一个油 田,深 1 8 19 0 ~10m,采油 7t 9 2 昼夜。至今 已找到 l 个油 田: / 0 温谢特 、艾菲尔德 、诺 瓦拉 、科尼斯顿 、斯克菲尔、斯卡 巴洛等。20 年 ,在 台地上 03
3. 班巴尔科著 ,澳大利亚西缘 、西北缘含油气盆地 的结构 特征 与远景 扎
5 5
约上百个烃类矿床 ,但含油气性远景相对先前仍 旧很高 ,因为盆地的大陆坡还很少研 究 ,设想 陆坡 上有 发现 大型 烃类 聚集 的可 能性 。卡 那封 盆地 的所 有油 气藏 中有 十多个 位 于水深 20 0 5 50m的陆坡上。此外 ,陆坡 的烃类储量 比陆架矿藏储量大得 多。因此 , 有必要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产矿层段的地貌构造特征 (aabr A ,20) Zbna . 02 。 k
海洋地质
2 1 年第 2 01 期
弗 芬 ; 0 奇诺科, 4. 斯坎 吉尔 ; 1 塔斯 克 ; 2 希莱 普尔 ; 3 拉姆别 尔特 ; 4 乌拉 尼雅 ; 5 4. 4. 4. 4. 4. 约 一扬 扎 ; 6 奥尔特拉斯 ; 7 尚顿 ; 8 斯卡尔鲍罗乌 ; 9 普卢托 ; 0 格里 昂; 1 米纳 4. 4. 4. 4. 5. 5. 德 ; 2 维尔克科斯 ; 3 基安苏斯 ; 4 斯帕尔 ; 5 巴罗 ; 6 萨乌斯 一佩别尔 ; 7 拉本斯 5. 5. 5. 5. 5. 5.
埃克斯穆特 ( 下)台地水 深 80~50 m 水 0 00 ,连 同毗邻 的大陆坡 ,面积约 3×15 0 kz m 。根据近 200k 地球物理剖面的解释 ,判断台地的地层与结构 同相邻 的澳大利亚 00 i n 西北陆架的地层剖面结为一体。凹陷有约 2 m厚的大陆型地壳和包括古生代沉积 ( 0k 5 k )与较年青 的沉 积 ( m) m 5k ,下伏 前寒 武纪基 底 ( xnN E ,18 ; lno . Eo . . 90 Wii nR , ks 20 ) 06 。古生代和早中生代沉积层被 N E向正断层切成断块 ,平均断距 100 0 . 。显现块体 ' a 构造特征 的下段和由平缓褶皱组成的上段间被晚三叠纪巨大不整合分隔开。在上部岩组 剖面中还确定几个不整合面。晚白垩纪之前 ,该 区域是特提斯海湾 ,堆积的主要是滨海 和浅海 一 海相特提斯沉积层 。在晚侏罗和早 白垩纪 ,现代台地的南部成为巨大三角洲。 晚白垩纪 一 新生代期间占优势的是碳 酸盐岩沉积 。
第八章 8.2 含油气盆地
![第八章 8.2 含油气盆地](https://img.taocdn.com/s3/m/36f529f481c758f5f61f673b.png)
陈
起
盐2
丰1
家
郑4
庄
凸
起 青 坨 子 凸 起
东风6 莱1 东科1 王1 通61
沙5 沙3
阳1
沙4
钟参1
郑2
滨 县 凸 起
利2 单2 利1 南2 利101
3500
坨3
林樊家凸起
滨5 林气1 惠深1 滨229
东风8
辛2 王65
蕾11
史115 郝5 史4 史2 郝科1
滨3 滨4
河2
陆堤:在张裂大陆边缘外沿,形成逐渐向海 洋推进的沉积物; 新生大洋盆地:在大洋中脊与大陆陆块之 间,大洋岩石圈增长和下沉形成的新生盆 地,浊积岩组成的深海平原发育在洋壳之 上; 扭张性盆地:沿着复杂的转换断层系,在 地壳局部变薄的部位,发育的拉张盆地或 楔形断陷盆地; 弧间盆地:由于岩浆弧裂开,在不活动的 残留弧与继续活动的前弧之间洋壳下降形 成的小洋盆
三、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单元
1.一级构造 一级构造是根据盆地基底的起伏情况划分的 隆起坳陷和边缘斜坡等。 (1)坳陷:盆地主要发育时期的沉降中心或 沉积中心。 (2)隆起:盆地中相对坳陷而言隆起较高的 地方,地层一般不全,不利于油气的生成。 (3)边缘斜坡:盆地中坳陷与边界的过度地 区。
2.二级构造
2、油气地质特点
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一种盆地类型 。 两类烃源岩层系,即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型和 前陆坳陷型烃源岩层系。岩石类型主要为海相碳 酸盐岩、页岩和陆相泥页岩。 储集岩体总体上也可分为两大体系,即下部 以台地相碳酸盐岩为主体的储集体系和上部以陆 相碎屑岩为主体的储集体系。 油气田分布主要是受圈闭展布特点的控制。 在靠近冲断带一侧或冲断带内,主要是背斜和断 层圈闭油气藏。斜坡带以地层油气藏为主。
第二章亚洲含油气盆地3-2波斯湾
![第二章亚洲含油气盆地3-2波斯湾](https://img.taocdn.com/s3/m/f0cf2c1e59eef8c75fbfb3ab.png)
二、概
2.地层 基底: 前寒武系
况
盖层:古生代、中新生代地层, 厚度上万米。 3.主产油层 东部(伊朗、伊拉克)-始新统 、渐 新统 、中新统 50个油气田; 西部(阿拉伯半岛)-侏罗-白垩纪
阿布扎比
4.勘探历程
1908年,伊朗-麦斯杰德 伊苏莱曼油田 基尔库克、 布尔甘油田、加瓦尔等特 大油田。 1963年占世界石油储量的 62%。 1978年,剩余储量10亿吨, 仍占世界储量的1/3。目 前,共有180个油气田, 其中大油气田62个,大气 田2个。 2003年,中东地区石油探 明储量995.67亿吨。 2005年,1018.37亿吨
保留大量的原生粒间孔隙,骨骸网 状孔隙。
原生:粒间孔隙;粒内体腔孔;潜 穴孔隙 次生:溶蚀孔洞;晶间孔隙
(2)K1-K2 砂岩储集岩 科威特、中立区 、伊拉克西南部油气主 要储层 瓦拉组、布尔甘组、祖拜尔组 块状砂岩,中细粒海绿石砂岩 磨圆度 高、分选好 顶部 红色页岩 阿马迪组—盖层
(3)K和R的碳酸盐岩储集岩
受扎格罗斯山前挤压作用影响
下法尔斯组(中新世)盐岩发生强烈变形—形成复 杂的褶皱、逆掩断层-盐构造
阿斯玛里组(渐新世)灰岩—褶皱—不对称背斜或 箱状褶皱---上下构造不一致。
山前褶皱区
2 阿拉伯地台东部
东部边缘--近南北向的大型 长垣或隆起带--基底构造或 深处岩枕发育的影响。 长垣或隆起带呈羽状排列, 长数十—百公里,宽8-25 公里,由一系列平缓的短轴 背斜和穹隆构造组成。
海
相
Є- D 陆相和浅海相碎屑沉积 D3 抬升侵蚀 P 碳酸盐岩 T 地台-碎屑岩,山前褶皱带-碳酸盐岩 J 碳酸盐岩台地 K 中期 海退 西南部-三角洲相碎屑岩东北部-碳酸盐岩和页 岩 E 碳酸盐岩和蒸发岩 N 碎屑岩沉积 碳酸盐岩、砂岩发育—储集层 石膏、硬石膏—盖层
大地构造学(四)含油气盆地
![大地构造学(四)含油气盆地](https://img.taocdn.com/s3/m/defae8f8910ef12d2af9e77a.png)
东部的中新生代盆地属于此种类型.
一般地,大陆内部裂谷可依据其演化进一步划分为大陆内部简 单裂谷和大陆内部断陷(裂谷)--拗陷盆地,前者是指盆地只发育 地壳伸展阶段,后者指盆地由地壳伸展和热冷却沉降阶段构成,二 者有一定的差别。
(二)盆地类型
A.大陆内部简单裂谷
1.伸展盆地
大陆内部裂谷是大陆
岩石围内的有限伸展带,
二、盆地类型
(一)盆地分类
盆地是油气资源的有效聚集场所,所谓“没有盆地就没 有石油”。地球的表层发育着许多盆地,其性质和油气赋 存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在以盆地为类比单元研究控油气 构造时首先要对盆地进行分类。 盆地分类的原则各种各样,根据盆地规模、平面形态、
剖面形态、构造类型、地动力环境等均可以进行分类,分
一、含油气盆地概念
2.沉积盆地是指一个平缓褶曲的沉积层向中心倾斜的地区。其
中岩相带的走向、古水流方向与盆地的形状、构造一致,沉积层
的厚度愈向盆地边缘愈薄,说明沉积与盆地的下沉是同时的,故
亦称为同生沉积盆地。
3.构造盆地亦称沉积后盆地,在这种盆地中,岩相带的走向与
中东-中亚地区重点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评价
![中东-中亚地区重点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967431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2.png)
中东-中亚地区重点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评价田纳新;殷进垠;陶崇智;孔凡军【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7(038)003【摘要】根据区域地质-盆地-含油气系统-成藏组合的研究思路,总结了不同类型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评价重点盆地资源潜力.研究认为,中东-中亚地区经历了地体群南离北聚的板块构造演化过程,发育了克拉通盆地、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前陆盆地等4类主要的原型盆地.平面上,油气主要分布于阿拉伯板块西北部中生代古被动大陆边缘和东欧地台东南缘等稳定构造区的边缘,以及扎格罗斯褶皱带和斯基夫-图兰构造带等活动构造区相对稳定的构造带;层系上,主要分布在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新近系;发育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类储集层,以前者为主,已发现储量占80.45%.在地质综合评价基础上,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完成了8个重点盆地71个成藏组合待发现资源量的定量计算评价,优选了Ⅰ,Ⅱ类有利成藏组合.【总页数】10页(P582-591)【作者】田纳新;殷进垠;陶崇智;孔凡军【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相关文献】1.南美重点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J], 田纳新;姜向强;石磊;曾昱昕2.南大西洋重点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对比 [J], 汪伟光;童晓光;张亚雄;成克男3.三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评价 [J], 祁登峰;高莲凤;姜正龙;孙娟4.中亚地区费尔干纳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J], 朱毅秀;刘洛夫;林畅松5.南美玻利维亚重点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和勘探潜力评价 [J], 田纳新;姜向强;郭金瑞;曾昱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油气分布特征 二、盆地分布及重点含油气盆地
西太平洋山脉带
东亚中生代山脉盆地群
东亚-印尼半岛盆地群 东半球东西向山脉带
中亚东部山间盆地群 喜马拉雅山盆地亚群
南部地台盆地群
西太平洋山脉带
东亚中生代山脉盆地群
I.维霍扬斯克盆地亚群
1. 勒拿-威吕河盆地 2. 科雷姆盆地 山 II.贝加尔湖小盆地亚群
CNPC一次资评1987
中国能源学会1984 CNPC 石勘院1981 秦同洛张厚福1980
关士聪 1979 石油工业部1977 美金伍达德1976 美博比威廉斯1976 石油工业部1971 石油工业部1964
燃料工业部1954 16 中国矿业 1945 2
李春昱 1944 5 谢家荣 1937 2 中国矿业 1935 2
2—冈瓦纳陆块(Ⅱ)(Ⅱ-2印度地台);显生宙造山区: 3-古中华陆块群(Ⅲ)(Ⅲ-1塔里木地台,Ⅲ-2华北地台;Ⅲ-3华南地台;Ⅲ-4印支-南海地台); 4一劳亚大陆上的古生代(萨拉伊尔或兴凯、加里东、华力西)造山区(Ⅳ); 5一中生带及中生代与古生代叠覆(230~155Ma)造山区(V1,Ⅴ2); 6一(陆上)和7-(海域)新特提斯(Ⅵ)和环太平洋(Ⅶ)中一新生代(印支、燕山、喜山)造山区;
盆地类型 坳陷盆地
裂陷盆地 压陷盆地
盆地
四川,塔里木,鄂尔多斯,松辽,北萨哈林,准葛尔, 印度斯,博德瓦尔, 北苏门答腊,中苏门答腊,南苏
门答腊
塔里木,中国南海,东海,华北—渤海湾,柴达木, 印度斯,北苏门答腊,中苏门答腊,南苏门答腊,北
(西)爪哇盆地
四川,鄂尔多斯,准葛尔,柴达木, 塔里木盆地
第一节 油气分布特征
Hale Waihona Puke ²ñ ´ï ľ Í ¹þ ËÄ ´¨
¶õ ¶û ¶à ˹ × ¼ ¸Á ¶û Ëþ Àï ľ ËÉ ÁÉ
²³ º£ Íå
三、中国油气资源与油气勘探发展前景 沉积盆地约500个;
沉积岩
>670×104km2。
面积>200 ×104km2,沉积厚度>1000m中新生代盆 地424个,总面积527 ×104km2 。
已对82个盆地进行了油气勘探, 勘探面积=320 ×104km2 。
中国油气资源量
CNPC二次资评1994 地质矿产部1993 地质矿产部1991 地质矿产部1987
一、概况
2. 油气勘探进展
石油储量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
2. 油气勘探进展
天然气储量
印度尼西亚、中国、马来西亚中国、巴基斯坦
石油产量
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
天然气产量
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
石油消费
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
天然气消费
日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
间 盆
地 III.蒙古和黑龙江盆地亚群
4. 泽雅-布列雅盆地 5. 三江盆地 6.蒙古盆地 7.松辽盆地
西太平洋山脉带
东亚中生代山脉盆地群
IV.黄河长江盆地亚群 8. 鄂尔多斯盆地 9. 黄河盆地 12.四川盆地 13.长江盆地
V.华南盆地亚群
14. 广东盆地 14a. 广西-贵州盆地
西太平洋山脉带
美孚油公司1922年 2
228 217 116
940 新增 128
835
815 615
788 555
660 600 450
949 400
中国含油气盆地 石油资源
¸÷Åè µØ Ê¯ ÓÍ × Ê Ô´ Á¿ ÒÚ ¶Ö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
º£
ÉË À
东半球东西向山脉带
山脉带东部盆地群
中亚东部山间盆地群
77a.一塞克库尔盆地 74.楚河盆地 75.费尔干纳盆地 76.塔吉克盆地 77.伊犁盆地
中亚东部山间盆地群
82a.潮水盆地 82b.民和盆地 80.准噶尔盆地 81.吐鲁番盆地 83a.西藏盆地 82.前南山盆地(酒泉盆地) 83.柴达木盆地 78.塔里木盆地
第一节油气分布特征
一、概况
1. 主要国家 亚洲的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南太平洋地区,共32个国家
Australia: 澳大利亚 Brunei:文莱 China:中国 India:印度 Indonesia:印度尼西亚 Malaysia:马来西亚 Thailand:泰国 Vietnam:越南
Bangladesh:孟加拉 Myanmar: 缅甸 Pakistan: 巴基斯坦 Papua New Guinea:巴布亚新几内亚 Japan:日本 New Zealand: 新西兰 Philippines:菲律宾 Singapore:新加坡 South Korea:南朝鲜
ÁÉ ¶û
Åè Åè
ËÕ²³Äϱþ¶º£»ª-Á¬Íå±ÄÏ ÅèÅèÅè»Æ
½ º Åè
ÏÄ Ñô Åè
Ù°É« -Öé -ݺ
Åè Åè
ÄË ´¨Åè
Ëþ
õ¶ Àï
¶û ľ
¶à Åè
µØ µØ µØ µØ µØ º£ µØ µØ µØ µØ µØ ˹ µØ
×¼À¼ÂÓþýͺ³È¸Áƺ¹þÎ÷ÐÛ½¶û²ñ-ÅèÅèÅè×ß˼Åè´ï µØµØµØÀÈéµØľ
第二章 亚太地区含油气盆地油气分布特征
第一节 油气分布特征 第二节 松辽盆地 第三节 渤海湾盆地 第四节 塔里木盆地 第五节 澳洲含油气区
第一节油气分布特征
一、概况
指西太平洋地区, 主要包括东亚的 中国(包括港澳 台地区)、日本、 俄罗斯远东地区 和东南亚的东盟 国家,有时还延 伸到大洋洲的澳 大利亚和新西兰 等国。
喜马拉雅山盆地亚群
79.巴基斯坦盆地 85a.前喜马拉雅山盆地 84.阿萨姆盆地 85.孟加拉盆地
86.缅甸盆地
南部地台盆地群
澳洲盆地群
Ⅰ陆台盆地和山前盆地亚群 128.西澳洲盆地
129.中澳洲盆地(卡尔纳尔旺盆地) Ⅱ山间盆地亚群
130.南澳洲盆地(泽普斯兰德盆地)
• 2个克拉通区 和3个造山区
东亚-印尼半岛盆地群
I.北部的远东盆地亚群
3. 远东盆地 3a. 中-东堪察加盆地 3b.阿纳德尔盆地
II.中部的日本中国盆地亚群
10. 西日本盆地 11. 东日本盆地 12.台湾盆地
III.南部的印度尼西亚-新西兰 盆地亚群
16.印度尼西亚盆地 17. 沃格尔科普盆地 18.阿拉佛拉盆地 19.北伊利安盆地 20.新加里东盆地 21.新西兰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