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物价变动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物价变动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刘继为

文法学院公共经济系060109050036

摘要:物价的普遍上涨,容易导致经济进入通胀预期,并引发严重通货膨胀,从而危害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引发大规模经济混乱。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结合当前我国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对引发物价上涨的原因从国际、国内大环境,供求规律,要素市场化,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周期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以宏观理论知识为基础,从市场稳定、CPI核算方式、生产模式与机制,货币政策等处着眼,归纳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物价变动;CPI指数;经济周期;货币紧缩

一、概述

物价变动,即商品价格的上涨或下跌①。作为经济运转常规现象,个别的、小幅的物价变动一般不会影响到经济的正常运行。但是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条件下,物价的大幅变动则会严重影响经济的运转,一定程度下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摧毁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

做为现代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之一,稳定物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物价的稳定会为经济的发展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相反,物价的变动会引发通货膨胀或紧缩,但无论何种后果,都有可能造成经济过热或者衰退,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

在现代经济学领域,大多的经济学者都把目光投放在物价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方面,而对于引发物价变动的原因以及应对的策略缺少系统的研究。下面,笔者将结合当前社会的物价上涨现象对物价变动的诱因及应对的策略做简单的分析。

二、当前社会经济中的问题

2007年,国际市场油价高涨、粮食减产,国内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价格上升,猪肉、食用油和柴油、液化气等价格持续上扬。事实上,从2003年以

来,我国连续4年物价保持基本稳定。CPI较快上涨始于去年四季度,今年以来逐月加快。特别是3月份以来,CPI涨幅连续八个月超过3%的国际警戒线,同比上涨4.4%,价格总水平大幅度上涨。自北京市开始,米价、面价、食用油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食用油价格上涨1O%。面粉价格涨幅超过1O%;上海市场的食用油价格也出现“跳高式”增长。深圳、广东等地粮油价格也出现上涨。这样的局面被一些国民形容为“涨声一片”,倍受大家的关注。

2007年价格“晴雨表”的跌宕起伏,从未像今天这样牵动百姓神经,考验政府调控能力。根据现代宏观经济学观点,我国当今应处于温和型通货膨胀阶段②,即物价上升的比例保持在10%以内。目前,大部分国家都存在温和型的通货膨胀,部分西方学者并不十分害怕温和的通货膨胀,甚至还有人认为这种缓慢而逐步上升的价格对经济和收入的增长有积极的刺激作用。但从我国特有国情来看,我国的经济持续过热现象,容易导致经济的硬着陆,并引发泡沫经济和虚假繁荣。甚至导致严重通货膨胀,阻碍经济正常运行。因此,以物价变动作为突破口,探求解决我国通货膨胀的策略时很有必要的。

三、原因分析

据预测,2007年中国GDP增长率将达到11.6%左右,在强劲的总需求带动下,中国物价水平呈抬头趋势。同时,根据已出炉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自2007年4月份以来,我国CPI指数逐月攀高,连续6个月超过国际公认的轻微通货膨胀底线(物价上涨3.0%),说明我国出现了轻微通货膨胀。但是,同期“我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涨幅不大,而且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没有超过3%,说明我国当前的物价上涨是局部的结构性通货膨胀”③。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我认为引发此轮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国际粮油需求增加。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全球粮食减产和石油价格飙升,直接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去年全球谷物产量19.8亿吨,减产3300万吨。同时,全球石油产量产量也有所削减,产量的减少必定会带来价格的升高,随着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一些国家利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来叫减少对石油的需求,缓解石油供应紧张的压力。对玉米等粮食的大量需求,使今年以来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从而影响国内市场价格。

(二)供求规律的长期表现形式为供不应求。

以2007年猪肉价格为例,由于前几年猪肉价格一直偏低,猪的养殖数量减少,使得猪肉供应大幅度下降,猪肉供应偏紧。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需求的上升带来价格的上涨,造成食品类价格不变上升。加上市场中个别行业出现“哄抬”现象,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前段时间的“方便面协会”哄抬方便面价格就可看出。

(三)中国的要素市场化进程严重滞后。

包括土地、资金、劳动力和资源在内的生产要素价格被严重低估是导致投资过热的重要诱因。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彻底改变,市场自身就不能对投资过热进行有效抑制,宏观调控就永远走不出行政手段的迷宫,就会造成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并存。

(四)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长期积累问题阶段性爆发的结果。

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一方面,过分依赖资源投入,经济高速增长导致资源供应日趋紧张,从而导致了资源产品价格上涨;另一方面,我国很多资源要素价格偏低,包括劳动力成本、农副产品价格都非常低,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资源要素价格就会重新估价,逐渐上升。并且我国加入WTO已有几年,相关机制已基本成型,联系日益紧密,受国际影响更大。

(五)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

根据经济周期理论,我认为,现阶段我国应处于经济扩展阶段的高峰时期.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产出上升,导致通货膨胀的步伐加快。结合我国实际,以涨价最严重的农产品为例,近十年来农产品一直低位运行。但与此同时,种植成本却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生产力价格上升而大幅上涨,因此目前物价的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也可以说是中国经济步入新一轮周期的反映。

四、应对策略

(一)稳定市场。

从宏观经济角度入手有多种可采取的措施,但我认为最及时、最重要的促进市场的稳定的手段还是政府行为。各种宏观的政策从实施到见效都需要一个时间过程,都不能迅速的起到作用。虽然政府行政手段干扰经济可能会违反价值规律,但政府行为有其力度大,见效快的优点。“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管,通过行政手段对于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商业行为进行有力打击,引导居民消费;落实学校食堂以及公共交通等公益性行业补贴政策;提高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标准;积极采取措施扶持生猪、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确保市场供给,保证市场基本平稳”④。

(二)改变CPI核算方式。

在我国现行的CPI核算方式下,食品类权重高达1/3,而国内居民目前最大的消费支出中,教育消费、医疗保健消费、住房消费、通讯与交通消费,其价格变化只占很小的比重,甚至不能在CPI数据中反映出来。我国经济固然在高增长,低通胀的循环中让人高兴,但越来越多证据的表明,我国的低通胀是CPI注水的结果,在市场经济下,仍以农业时代的以食品为主的消费数据来审视当下经济,而忽略地位日趋重要的投资品种价格。

(三)致力于建立科学的生产模式与机制。

我国农民绝大多数是家庭作坊式的分散、零星养猪,以小生产面对大市场。同样以猪的养殖为例,虽然肉价高涨,但因生猪出栏量少,尤其中间商盘剥太多,难以实现增产增收,赚钱非常有限。因此,必须削减中间环节,让肉价猛涨的“油水”流进农民的“猪槽”,来提高农民养猪积极性,形成产、供、销的良性循环。农民养猪得到实惠,势必刺激扩大养殖,改进管理,从而促进养猪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养猪规模扩大和管理的改善,又必然带来饲养成本的下降,这就有利于降低市场肉价,形成猪肉供给的良性循环。

需要补充的是,当前社会主流分析认为,中国现阶段的物价上涨现象应为轻度的通货膨胀,属于成本推动型的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上讲,治理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不宜采用高利率的政策,因为利率作为生产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提高会同时提高各生产经营中间环节的费用,结果会使最终成本多倍的受到利率上升的影响,反而会加剧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但我认为,尽管目前属于成本推动型的结构性通货膨胀,但通胀最终属于一种货币现象,因此货币当局的货币紧缩是必须的。同时,对于贫困阶层来说,由于他们没有较多闲置的储蓄,无法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