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讲义:《神曲》与《离骚》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可以怨”——《神曲》与《离骚》比较(讲稿)

詹虎

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神曲》与《离骚》的基本内容;了解有关“诗可以怨”观点的中外评论;通过比较分析《神曲》与《离骚》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加深理解屈原和但丁在创作中的思想基础和艺术特色。

重点和难点:1、“诗可以怨”相关文论

2、《神曲》与《离骚》象征手法的应用

3、国别和时代差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讨论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

教学过程:

《论语·阳货》讲:“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大序》并举“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汉书·艺文志》说“诗言志”。英国诗人华滋华斯说:“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All good poetry is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他们都把感情的抒发提到了文学创造的首要地位。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讲到冯衍:“敬通雅好辞说,而坎壈盛世;《显志》、《自序》亦蚌病成珠矣。”就是说他那两篇文章是“郁结”“发愤”的结果。这里的“蚌病成珠”中外都有类似说法,北朝诗论家刘昼说:诗是“梗楠郁蹙以成缛绵之瘤,蚌蛤结疴而衔明月之珠”。1500多年后的德国著名诗人海涅也说:“诗之于人,是否像珠子之于可怜的牡蛎,是使人痛苦的病料。”

南梁时著名的文艺理论家钟嵘《诗品·序》:“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

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楚臣去境,说的是楚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屈原,因为遭到奸佞的排挤而离开郢都,因而,才产生了《离骚》这样伟大的作品。陈继儒曾这样来区别屈原和庄周:“哀者毗于阴,故《离骚》孤沉而深往;乐者毗于阳,故《南华》奔放而飘飞。”与“诗可以怨”意思相同。

战国末期,在中国就出现了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就是屈原,而在此之后约1600年,西方中世纪即将结束时也出现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就是但丁。但丁和屈原,可以说是东西方的两颗璀璨明珠,《神曲》和《离骚》就是东西方文学史上两座艺术丰碑。意大利的但丁与中国的屈原生活在不同的国度,我们却能根据“诗可以怨”的理论,以情感为线,穿越时空的局限,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分析。

孔子有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但丁和屈原长期的放逐与流亡生活,痛苦、落寞与向往都沉积于胸,它们喷薄而出,形成了两大情感的结晶。为了揭露现实,唤醒人心,给意大利指出道德上、政治上的复兴的使命,但丁创作了《神曲》,而同样为了揭露恶势力追求光明,屈原用他一生的精力写作了《离骚》,这两颗文学银河中的不朽之星因为有了作者真切的经历与感受,因为同样具备了追求真、善、美的内涵而光彩夺目。两位诗人虽然在时间和空间

上都有着相当的距离,但是他们的思想和创作方法却是如此的相近。

首先,他们都出身于贵族,却把自己对祖国、人民的不幸和上层社会的堕落的沉痛哀思用诗歌这一形式表现出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神曲》中但丁写的是自己在“地狱”、“净界”、“天堂”中梦幻般的游历,实则在诗作中强烈暗示着对社会和当前政治的批判;屈原在《离骚》中道出了楚怀王的昏庸,奸臣当道的黑暗现实:“何桀纣之猖披兮,唯乎捷径以窘步!唯乎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禅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亲情兮,反信谗而齌怒。”其愤世嫉俗之情,跃然纸上。

其次、在对待流放的态度上,两人都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强意志。但丁于1302年被判放逐终身之后,1315年佛罗伦萨当局决定,如但丁认罪罚款,可允回国。但丁坚决不屈,遂永远流浪不归。为维护共和国的独立,他认为“遭到放逐是光荣的”,在长期的流浪中,他慨叹自己不得不“作为行旅,几乎是乞讨着,走遍几乎所有说过这种语言(指意大利语)的地方”。流亡的辛酸使他更加思念故乡,关怀家人的命运。屈原主张任用贤才,联齐抗秦,彰明法度,富国强兵。但由于奸臣进谗,楚怀王昏庸,他遭到排斥,被放逐汉北;顷襄王即位,又被放逐江南,不被任用。然而屈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同样表现了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第三、在创作方法上,两部诗篇都具有浪漫主义文学的浓郁色彩,

天上人间,人神交错,任凭感情驰骋;在表现手法上,但丁和屈原都采用了梦幻(神游)、寓意、象征;在语言运用上,《神曲》和《离骚》又同用方言所写。但丁提倡用佛罗伦萨方言脱斯甘语写诗,打破诗歌必须用拉丁语来写的陈规;屈原则采用了楚地民歌方言,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骚体诗”。方言的使用让两部诗篇均带着浓郁的家乡气息,同样开新鲜活泼的一代诗风。

下面重点谈谈《神曲》与《离骚》的象征性。

西方中古文学往往带有神秘的色彩,一般多用梦幻、象征和寓意的手法。但丁在他的早期作品《新生》第一首记述奇梦的短诗中,就描写了贝亚特里齐如何吞了他的心飞上天去的幻景。他的《神曲》更是沿袭了中世纪梦幻、象征和寓意的手法。

我们常常将一部作品归结为一个主题,其实,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多层次的。它既有表层的主题,又有深层的主题,或者说既有现实的主题,又有象征的主题。比如说《阿Q正传》,它的表层主题是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而深层主题则是揭示“国民的劣根性”。推而广之,阿Q的精神胜利法岂止“国民”才有,福斯塔夫不就是英国的阿Q吗?堂·吉诃德不就是西班牙的阿Q吗?所以《阿Q正传》的主题就具有象征意义。

关于《神曲》的象征意义,但丁在给斯加拉大亲王的信中说:“必须注意这部作品,它的意义不是简单的而是含有多种意义的。第一种是字面的意义,另一种是象征或道德的意义。这部作品的主题,单就

字面来看,是人类死亡以后的灵魂状态;就象征意义来说,它的主题是人,他义所应得的奖励与惩罚。”这就是说,诗人这一诗篇是含有强烈的道德意义的,而其中的道德意义又是通过象征手法表现出来的。人类生活的准绳是什么?人类怎样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呢?这是诗人提出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依照但丁所说,人类必须除掉行动上的一切罪恶,而且要清除思想情绪上的一切欲念,才能得到心灵的纯洁,才能由人智产生神智,得到最后的幸福。相反,如果人们犯了上述的罪恶,他们就应该受到相当的惩罚和折磨。

让我们分别来看看《地狱》、《净界》、《天堂》三部的隐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部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就是《地狱》篇了。作者将地狱分为九层,如漏斗状,越往下越小,有些圈又分若干层。罪人的灵魂依照生前罪孽的轻重,分别被放在不同的圈层中接受苦刑惩罚,罪行愈大者愈居于下层。《地狱》篇一开始就采用了拉丁尼派的隐喻、象征方式。诗人在1300年的一个早晨,在耶路撒冷的一个阴暗的森林里迷了路,遇到一头狮子、一头豹子和一只狼,它们拦住了他的去路,在这危急关头,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贝亚特里齐之托,前来援救但丁从另一条路走向光明。维吉尔引导但丁游历了地狱和炼狱,最后由贝亚特里齐引导,游历了天堂。这儿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人本身是人类精神的象征。阴暗的森林指当时混乱的政治环境;狮子为野心,指攻打佛罗伦萨的法国王朝;豹子为淫邪,指佛罗伦萨黑党;狼是贪婪,指教会的权力。但丁非常巧妙地将现实状况和内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