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电子教案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电子教案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

2.课程目的和任务(1)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正确的形势与政策分析方法,特别是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难点等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使之能科学预测和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正确的政治观。

(2)帮助学生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通过实践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清晰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一系列政策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帮助学生了解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就业形势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课程内容由于《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教学内容因时而异,所以教育部只规定课程教学目的,未制定具体教学大纲,也没有专门教材。

总的说来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在教学中突出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形势,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课程难点:按照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正确把握当下国际国内的热点、难点,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二)课程内容国内外时事政治、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国内外及省市校的形势与发展趋势、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就业形势与就业指导、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等。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形势与政策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内外形势和政策变化的敏感性和理解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系统学习形势与政策,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的发展和应对挑战做好准备。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敏感性和理解力;2. 培养学生对政策变化的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论述和表达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国内外政治形势分析:通过对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研究,包括各国政治制度、政党和选举、国际关系等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并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状况和变化趋势。

2. 经济形势与政策研究:深入分析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化,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贸易和投资等方面,帮助学生了解经济发展的动态和对策。

3. 文化与科技形势分析:通过对国内外的文化和科技领域的研究,包括文化传媒、创新科技等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不同地区和国家在文化和科技发展方面的特点和趋势。

4. 社会形势与公共政策研究:分析国内外的社会形势和公共政策变化,包括社会问题、社会福利、公共建设等方面,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挑战和应对之道。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形势与政策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3.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4. 应用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加深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互动表达和问题解答等方面。

2. 作业评估:根据学生提交的书面作业对其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评估。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中文名称:《形势与政策》课程英文名称:situation and policy课程代码:学分/学时:2学分,16学时/学期开课学期:1-8课程类別:(必修;1/2/3/4年级;公共基础)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先修课程:无后修课程:无开课单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1. 课程性质:《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国内形势教育、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2. 教学目标:《形势与政策》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针对大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及其思想特点,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培养提高大学生认识和把握形势的能力,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3. 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国内形势教育、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符合安徽大学对本科毕业生要求的相关指标点。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由于《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教学内容必须因时而异、与时俱进,所以教学大纲只规定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具体的教学内容由每学期予以确定。

根据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分六个部分,具体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每学期公布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进行专题授课。

专题一国际国内整体发展形势与趋势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发展现状和趋势;党和国家实现现阶段任务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和决策;当前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和我国政府的立场;大国关系等。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L0503103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理、工、管各专业开课学期: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2.5学分课程简介:《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开设这门课程,对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正确认清国内外形势,准确把握党在现时期的重大方针政策,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推荐教材:章怀云、欧祝平.形势与政策[M].中国言实出版社参考书目:[1] 半月谈[M].北京:半月谈杂志社编辑出版[2] 时事报告[M].北京: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二、课程总目标通过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分析、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解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的国内形势与国际环境,增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其中,宣讲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是本课的重点。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通过对国内、国际形势的正确分析,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的国内形势与国际环境,增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正确认识和理解当前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与工作重点,正确面对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学时分配:国内部分占每学期总学时的70%,国际部分占30%。

四、实践教学内容与目标我校《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有6学时的实践教学环节,自2006年下学期以来,一直是采取“网上教学”的方式进行,具体做法是:设立《形势与政策》课程网站、编写《形势与政策网上教程》进行“网上教学”。

《形势与政策》网络教学主要以我校校园网络为基本平台和依托,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其基本功能除网上教学之外还有:为学生提供课程教学的相关材料与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一个讨论、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发布本课程考试、考查(包括作业、课程论文等)相关信息等等。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

2.课程目的和任务(1)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正确的形势与政策分析方法,特别是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难点等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使之能科学预测和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正确的政治观.(2)帮助学生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通过实践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清晰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一系列政策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帮助学生了解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就业形势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课程内容由于《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教学内容因时而异,所以教育部只规定课程教学目的,未制定具体教学大纲,也没有专门教材。

总的说来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在教学中突出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形势,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课程难点:按照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正确把握当下国际国内的热点、难点,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二)课程内容国内外时事政治、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国内外及省市校的形势与发展趋势、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就业形势与就业指导、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等.课程教学内容可因年级、层次不同而有所侧重。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形势与政策课程英文名称:Situation And Policy课程学分:总学分2学分,每学期0.25学分开课学期:1-8学期一、课程的任务本门课程的任务,主要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政策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学生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高分清是非、积极思考和回答自己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总体要求1、教学总体目标通过形势与政策的教育,使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促进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教学总体要求(1)牢牢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坚持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不断提高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体现教学内容的动态性、及时性要求。

课程最主要的特点是形势发展变化的动态性。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变化要求,紧紧围绕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发展变化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教学,用党的方针政策统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不断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

(3)不断加强学生认识和把握形势的能力培养。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遵循正确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分析判断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提高大学生认识把握形势的能力,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政策观。

3、主要考核内容形势与政策的有关理论;国际形势与我国对外政策;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我国的一些基本国策;国内外时事热点;学校规章制度和就业形势与指导。

4、考核标准按照4学年8学期完成教学任务的安排,每学期完成1篇小论文(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由每一专题的授课教师进行考查。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英文)Situation and Policy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理论学时数:16学时实验/上机学时:2学时理论学分数:1学分考核方式:考查预修课程: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参考书:《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开课单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课程简介:《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

该课程主要立足于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教育,即开展党的最新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的最新的理论动态等开展教育活动。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地分析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理论能力,确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门课程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处在十字路口的中日关系;(2)理解正确理解我国的经济形势及其展望;(3)了解当前我国经济特征与走势;(4)了解中美关系“新型大关关系”;(5)理解和认识当代大学生历史责任。

2.能力目标:(1)语言表达能力:能使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回答问题。

(2)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能力:能利用网络搜集完成论文任务目标所需要的相关信息资料。

(3)辨别判断能力:具有对重大事件正确判断能力。

(4)分析研讨能力:能对完成相关任务的有用信息进行初步分析研究。

(5)写作能力:能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写论文等。

3.素质目标:(1)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目标: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确立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人生观;确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价值观。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学分:1学分学时:10学时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本课程为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教育和引导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促使学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国内形势政策方面:1.掌握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四中全会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抓住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有利契机,广泛开展爱党爱国主题宣传教育。

3.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唱响主旋律,认清7.5事件的性质和危害。

4.周边地区形势总体稳定和不确定因素。

5.关注台湾问题,坚决遏制“台独”势力,努力构建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

(二)国际形势政策方面:1.把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正确认识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合作与竞争态势,以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和“中国因素”。

2.了解世界军事变革动态,正确认识军事领域格局和发展趋势。

3.了解地区热点问题,把握和谐世界理念,正确认识国际安全中的各种因素和我国外交战略格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理论教学14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

四、教法说明本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教学主要以专题形式展开,所讲专题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和外交等方面。

实践教学安排参观塘厦城市展示馆。

五、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本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三部分综合组成。

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给出,占总成绩30%。

2. 实践成绩根据学生实践表现和提交的实践报告给出,占总成绩20%。

3. 期末考核采取论文形式,占总成绩50%。

形势与政策课程大纲

形势与政策课程大纲

形势与政策课程大纲一、课程背景二、课程目标三、教学内容1.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经济增长与周期性波动- 产能与产出水平分析- 收入分配与社会福利- 国际贸易与经济全球化- 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 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控制2. 第二部分:社会政策与国际关系-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政策- 社会保障与福利改革- 教育与技能培训政策- 健康与医疗政策-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政策- 政府间关系与国际组织合作 3. 第三部分:政策分析与决策 - 政策分析方法与工具- 策略制定与评估- 政策实施与监测- 政策沟通与参与四、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 小组讨论- 实际案例分析- 个人或小组项目研究- 考察或实地考察五、考核方式- 平时表现- 期中考试- 课堂讨论与小组项目报告- 期末综合评价六、参考教材- 《形势与政策导论》- 《经济学原理》- 《现代社会政策》- 《政策分析与决策方法》- 《国际关系导论》七、参考文献1. 许铜山,李琳等编著,《形势与政策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2. Mankiw, N. G. 《经济学原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年。

3. 钱维宏,等编著,《现代社会政策》,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6年。

4. Dunn, W. N., and H. S. Phillips. 《政策分析与决策方法》,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年。

5. Baylis, J., and S. Smith. 《国际关系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

八、备注- 该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安排及教师有权做适当调整。

- 授课内容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与补充。

- 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参与讨论。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 1、2、3、 4》课程理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党委宣传部课程编号: 160000-14b,160000-15b,16000-16b,16000-07b英文名称: Situation and Policy 学时:总计 32 学时,其中理论授课20 学时,观看专题片、课内讨论、考核12 学时学分:形势与政策 1、 2、 3、4 各 0.5 学分面向对象:全校本科专业教材:依据教育部每年春、秋两季颁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由校党委宣传部制定每学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主要教学参考书目或资料:1.《时事报告》、《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资料手册》(中宣部、教育部编辑)2.《瞭望》、《中国新闻周刊》、《国际资料信息》、《环球时报》等时事报刊3 . 《形势政策教育辅导资料》(江苏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主编)4. 《时事》 VCD (教育部指定“形势与政策”课音像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5.江苏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航标灯”思政网站二.教学目的和任务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

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时的国内外形势政策教育教学,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理论,科学地分析国内外形势,正确地理解党的现行政策,引导他们自觉地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学习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b本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奋发学习,培养健全的人格,具有重大意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程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第一,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即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科学分析形势与政策的方法论、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政策的产生发展及本质特征等基础知识。

形势与政策课程大纲

形势与政策课程大纲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课程代码:152299069-152299129学分/学时:0.25学分/8学时(第7学期为0.5学分/16学时)开课学期:第1学期-第7学期适用专业:全校公选先修课程:后续课程:课程负责人:政治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形势政策部开课单位:政治学院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形势与政策》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是一门公共基础课。

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必须把自己的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形势与政策教育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是当代大学生看中国、看世界的窗口。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本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及其认识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国内外热点问题做出分析,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概念、基本判断和基本结论,运用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理解政策的途径,理解和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党和政府的基本治国方略,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形势,理解和执行政策。

(一)知识目标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科学分析形势与政策的方法论、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政策的产生和发展、政策的本质和特征等基础知识;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

(二)素质目标让学生感知国情民意,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策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而发奋学习。

《形势与政策》《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态势 新特点 新趋势》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态势 新特点 新趋势》教学大纲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态势新特点新趋势
教学目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俄罗斯等大国对外政策酝酿新的调整,大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深度调整期。

大国力量对比发生重要变化,越来越多的新兴大国在大国关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以欧美为中心的大国关系地缘重心面临调整,尤其是近期,美、俄、欧围绕乌克兰危机进行了多轮博弈,地缘战略博弈进一步加剧。

当前大国是合作多于角力,还是碰撞多于握手?大国关系调整过程中呈现什么新态势,对世界格局有哪些趋势性影响?通过教学,要让大学生认清大国关系的复杂性,调整、碰撞、依存是大国相处之道。

课程内容:
1、世界主要大国调整新态势
2、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特点
3、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趋势性影响
大国关系历来是牵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大国关系经历新一轮深刻调整。

各主要大国因应全球战略环境深刻变化,着眼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纷纷推进对外战略调整,在政治上分化重组、经济上融合竞争、文化上交流交锋,形成既竞争制约义合作协调的大国关系态势,对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和地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1。

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含实践教学)一、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二、课程编号:0702100/0702055三、学分学时:1+1学分/16+16学时四、课程属性:公共必修课/必修五、教学对象:全校本科生六、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七、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使学生基本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

八、教学要求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内容具有特殊性,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每学期都将不同。

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以及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组织实施《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工作。

本课程分专题来讲授。

十、教学与考试方式教学方法建议:授课、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结合。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期末开卷考查成绩70%。

十一、教学内容第一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肩负起时代重任教学要求: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了解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问题的表现、特点、成因,正确理解、宣传和贯彻党的社会发展政策。

教学重点和难点:科学发展观概念;确立科学发展观的作用教学要点: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三、科学发展观的作用第二讲、“药家鑫”与大学生公民底线教育教学要求: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了解药家鑫事件形成的原因,以及通过该事件为案例开展对大学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大学生的公民底线是什么;公民底线教育教学要点:一、药家鑫事件回顾以及事件的影响二、大学生为什么要坚持公民教育三、作为大学生的公民底线是什么?第三讲、“许三多”与中国的反腐败教学要求: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了解许三多事件事件形成的原因,以及通过该事件为案例开展对大学公民的权力观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2012-2013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适用层次、专业:各专业本科层次学时:16 课程类型:考查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一)、教学目标本课主要以当前国内外重大的热点问题为契机,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

本课程着重对大学生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的教育;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原则立场教育。

(二)、课程任务《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任务是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国内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形势与政策课与高校其它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本章重点】1、“稳增长”何以更加重要2、“稳增长”如何稳【本章难点】稳增长会导致物价上涨吗【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讨论、多媒体课件【讲授内容】一、大学为什么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这门课?二、形势与政策的学习要求、方法与安排专题一: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一、如何认识当前经济形势二、稳增长何以更加重要1、稳增长有利于促进短期宏观经济的平衡2、稳增长有利于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3、稳增长有利于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三、能否实现“稳增长”1、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2、我国具备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四、稳增长如何稳1、协调好货币政策与各项金融政策,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2、加快实施积极财政政策3、采取有效措施释放城市化需求4、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五、稳增长会导致物价上涨吗1、稳增长不会导致通胀失控2、房价出现大幅上涨的基础不存在【课后作业】1、稳增长何以更加重要?2、稳增长会不会带来新一轮物价上涨?二、南海问题面面观(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让大学生全面了解南海问题的历史由来2、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3、让大学生理解领会我国处理南海问题的立场、举措【知识点】:南海问题历史;南海问题现状;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维护南海主权【本章重点】:1.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2.维护南海主权【本章难点】南海问题现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多媒体课件【讲授内容】一、历史:主权在我无争议,祸因利益争端起1、中国拥有南海岛屿主权的历史依据2、中国拥有南海岛屿主权的法理基础3、南海问题的产生和发展4、南海问题的性质二、现状:域内小国纷蚕食物1、周边国家侵占中国海上领土2、域外大国加紧介入南海问题3、南海地区局势渐趋复杂三、立场:政策原则讲明确,多种模式促合作1、中国的南海政策主张2、中国维护南海权益的原则3、维持南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措施四、维权:用话语权赢道义,文攻武威卫捍主权1、在南海问题上把握话语权,赢得道义优势2、努力推动中国与东盟关系向前发展3、扎实推进相关机制,积极采取措施4、解决南海问题不能只一手【课后作业】1.周边小国挑衅中国的“底气”何在?2、你能为维护我国南海权益支几招?三、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让学生了解当前反腐斗争的形势2、正确认识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3、培养用全面、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腐败问题的能力【知识点】:中国转型期腐败状况透视;中国转型期腐败的成因;探索反腐新路:从理论到实践;制度创新反腐败的政策建议【本章重点】:1、探索反腐新路:从理论到实践2、制度创新反腐败的政策建议【本章难点】中国转型期腐败的成因【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问题讨论法、多媒体课件【讲授内容】一、中国转型期腐败状况透视1.、中国转型期腐败的特点2、如何评价当前的反腐形势二、中国转型期腐败的成因1、激励机制上的缺陷2、机会结构的畸形发展3、约束机制的缺陷三、探索反腐新路:从理论到实践1、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改进公职人员行为的激励机制2、推进制度创新,消除腐败行为产生的机会和条件3、健全法制加强监督,强化公职人员的约束机制四、制度创新反腐败的政策建议1、积极推进治理结构变革2、以善治为目标推进政府改革与创新,完善防治腐败的制度安排【课后作业】1.腐败是“越反越多”吗?结合你了解的身边情况谈谈认识。

2、结合我国国情及国外反腐情况,谈谈我国反腐该如何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并进行有效的国际合作。

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引导学生学习并基本掌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及科技创新大会的精神。

2.正确把握当前世界科技发展趋势。

【知识点】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科技事业取得的成就;加快科技改革发展是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部署;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本章重点】加快科技改革发展是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部署【本章难点】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多媒体课件【讲授内容】一、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科技事业取得的成就1、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科技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2、科技实力大幅提升,我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大国和创新大国3、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在发展中日益完善4、全社会创新意识显著增强,科技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二、加快科技改革发展是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部署1、迎接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迫切需要加快科技改革发展2、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迫切需要加快科技改革发展3、深入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加快科技改革发展4、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切实回应各方面期待,迫切需要加快科技改革发展三、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课后作业】1.近十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哪些主要成就?2.未来一段时间我们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3、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五、继往开来再创新局(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让大学生掌握两岸互信基础;2、让大学生了解现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总体形势;3、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央对台方针政策。

【知识点】:4年来两岸交流成果丰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入人心;“九二共识”获得台湾各界广泛认同,两岸关系经受住了重大考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产生重大影响,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推动力;4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启示;两岸关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和挑战;贯彻执行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本章重点】1.4年来两岸交流成果丰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入人心2.4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启示3.贯彻执行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本章难点】两岸关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和挑战【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多媒体课件【讲授内容】一、4年来两岸交流成果丰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入人心1、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建立政治互信,保持良好互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两岸恢复协商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PA)是一个重大突破。

3、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实现,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

二、“九二共识”获得台湾各界广泛认同,两岸关系经受住了重大考验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产生重大影响,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推动力四、4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启示1、两岸双方一定要维护好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这一共同政治基础2、深化交流合作,促进协商谈判时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3、两岸同胞共同奋斗史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4、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5、要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处理两岸关系中的问题6、要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步骤推动两岸关系循序渐进发展五、两岸关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和挑战1、民进党等“台独”势力极力阻挠两岸关系发展2、两岸双方仍存在固有矛盾和政治分歧3、台湾部分民众对大陆仍有较深疑虑,对两岸关系重大政治问题的看法仍较混乱4、外部势力仍在干扰和牵制两岸关系发展六、贯彻执行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1、要巩固两岸政治互信基础,深化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共同认识2、巩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成果,深化互利合作3、巩固两岸各界大交流局面,深化文化教育领域交流4、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深化两岸同胞的感情融合【课后作业】1、当前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取得哪些新进展?2、你认为大学生在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中应担当什么样的角色?(六)中国周边经济外交(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经济外交在国家总体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2、把握中国经济外交的历史演进过程3、中国周边经济外交面临哪些困难,该如何应对【知识点】:何谓经济外交;中国经济外交的演进;互通互联,安邻富邻;展望未来,迎接挑战【本章重点】互通互联,安邻富邻【本章难点】中国经济外交的演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多媒体课件【讲授内容】一、何谓经济外交1、日本式经济外交2、美国式经济外交二、中国经济外交的演进三、互通互联,安邻富邻1、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成效显著2、中国与周边四大区域的经贸关系3、着力推动构建多种形式的区域合作机制4、企业“走出去”,地区合作与周边外交拓展四、展望未来,迎接挑战【课后作业】1.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经济外交都有什么特点?2.怎么看周边一些国家“经济靠中国,安全看美国”的策略?(七)欧债危机演变与中国的对策 (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1.让学生了解欧债危机的现状和产生原因2.让学生知道中国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3.理解中国政府对欧债危机采取的对策【知识点】欧债危机的演变过程和现状;欧债危机产生及不断蔓延的原因;欧债危机的前景分析;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的应对政策【本章重点】1.欧债危机的前景分析2.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的应对政策【本章难点】欧债危机产生及不断蔓延的原因【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多媒体课件、讨论体会【讲授内容】一、欧债危机的演变过程和现状二、欧债危机产生及不断蔓延的原因1、欧洲国家普遍的高福利是产生欧债危机的直接原因2、欧盟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各自为政的财政政策间的矛盾,是欧债危机不断蔓延的重要原因3、欧洲国家产业政策的普遍失误,是欧债危机勃发的深层次原因4、欧洲国家间政策的不协调,是欧债危机难以解决的主要阻力5、欧债危机中的“美国因素”三、欧债危机的前景分析1、尝试建设“财政契约”,逐步统一财政政策2、促增长逐步成为了主要解决手段3、救助方式变得更灵活,根据不同的国家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4、欧盟决策体现出了“民主化倾向”5、深化一体化形成共识四、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的应对政策1、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政策调整的参考和启发意义3、中国应对欧债危机的策略分析【课后作业】1.怎样看欧洲解决债务危机的两种途径?2.欧债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八)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启示 (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1、让学生了解发达国家为什么要“回归”制造业2、深刻认识我国面临的挑战以及产业调整的方向【知识点】;“再工业化”提出的背景;“再工业化”的内涵;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举措;“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与启示【本章重点】“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与启示【本章难点】1、“再工业化”提出的背景2、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举措【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多媒体课件、讨论体会【讲授内容】一、“再工业化”提出的背景二、“再工业化”的内涵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举措1、美国“再工业化”举措2、欧洲“再工业化”举措四、“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与启示1、“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的四大挑战2、“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启示3、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对策【课后作业】1.发达国家这次提出的“再工业化”与过去的“工业化”有什么不同?2.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要迈几道坎?四、教学安排及方式总学时 16 学时,讲课 14 学时,讨论五、考核方式考查:实行学年考核制,主要考核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