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兴起》ppt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五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ppt课件人民版
(3)手工业:中国的各传统手工业部门遭到沉重打击。 (4)商业和金融业:经营对华贸易的_洋__行__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 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_上__海__。 3.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_劳__动__力__ 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_民__族__工__业__的兴起。
2.实业救国以发展实业作为救国救民的主要手段,以张謇等为代表,风行于20 世纪初,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研·史料探究】 探究点 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一 到1894年,中国商办企业有50家,包括打铁、缫丝、磨面、印刷、轧 花、火柴、采矿、制茶、制糖、制药等行业。其中,较著名的有1866年铁匠作 坊主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办 的继昌隆缫丝厂,1878年,轮船招商局会办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 厂,1881年黄佐卿在上海创办公和永缫丝厂等。
【探究】(2)指出表格中的变化,并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 提示:变化:甲午战后,上海华商机器制造业发展较快。 原因:外国在华开设工厂,西方技术的传入;中国轧花、缫丝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客观上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览 知识体系·清脉络
览 知识体系·清脉络
答案速填: ①主导 ②列强侵略 ③耕织 ④经济近代化 ⑤促进作用 ⑥甲午战后
第14讲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 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内容索引
览 知识体系·清脉络 课时作业提升练
知识点一 自然经济的解体 【通·必备知识】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夕,_自__然__经__济__有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扩大了对中国的_商__品__输__出__。 2.表现: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_手__工__棉__纺__织__业__的衰败标志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 体,19世纪60年代起,解体速度加快。 (2)农业:中国农产品的_商__品__化__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
高考历史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课件
代民族工业,仍然受到近代列强侵略势力在内的各种势力的非难,列强对近代民
族工业的企业贷款,不是为了帮助其工业的发展,而是掠夺经济利益。
②设厂修路:列强通过《马关条约》及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取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开
设工厂的权利。列强在华开设的工厂凭借雄厚的资本做后盾,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材
料和劳动力资源,规避了关税,又利用种种特权减免各种捐税,在获取巨大经济利益的同 时甚至形成了行业垄断。与开设工厂相呼应的是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这使列强对中国 的经济侵略形成了有形交通网络,便利了列强对中国廉价原料的掠夺和商品的倾销,使民 族工业的商品受到排挤,严重阻碍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商品输出:从商品市场来看,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为商品输出开辟了道路。中国在 1895~1898年,4年间洋货的输入超过输出1.3倍,平均每年入超4 700多万两,总记录超近
民族工业 的兴起
主干知识整合
抓主干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
(1)原因
①前提条件: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 ②重要因素: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
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的经济联系。
③历史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主要原因:近代西方 资本主义 的入侵。
、官商合办的形式。存在消耗高而效率
低,洋人垄断生产技术等弊端,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5)失败: 甲午中日 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6)性质: 封建地主阶级 开明阶层的自救运动。 (7)评价 ①积极作用:迈出了中国 近代化 的第一步,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 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 经济侵略 起到一定抵制 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②局限性:只学习西方的科技,不改变中国的制度。“ 动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中体西用 ”的洋务运
考点35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考点35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考纲要求】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概念解析】1.“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它有多重含义:含义一,指生产资料所有制成分的比重,即“所有制结构”;含义二,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重,即“产业结构”2.“民族工业”:近代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工业,包括官营和民营企业。
“民族工业”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今天的“民族工业”还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等。
【知识结构】一、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解体原因①的入侵(手段是、)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②的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解体表现①出现了的分离 ( 与的分离);②农业生产进一步(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解体影响①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必要的,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②刺激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③在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但也带来了灾难。
合作探究1: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
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
她很少停手的时候。
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
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
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
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
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
”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二、洋务企业的兴起:背景①太平天国斗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清政府面临的统治危机。
②清政府内部部分官僚意识到的重要性。
目的在不改变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中国近代史 ppt课件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四、社会生活上: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开始 1.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饮食、建筑等开始在中国
通商口岸 和大城市出现。 2.19世纪60~90年代轮船招商局、唐胥铁路、有线电报、
《申报》等在中国出现。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通史专题]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二、经济上: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自然经济逐步瓦解: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
中国农产品日趋商品化,中国被强行纳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洋务运动兴起: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以 “自强 ”“求富 ”为目标,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 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 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猜想
解题思路
答案 C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主题深化】 全面认识近代列强的侵华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 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 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近代国际关系 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美国转移的变化。 (3)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 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 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4)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失败 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 侵略的胜利。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PPT演示文稿
二、洋务运动
1.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王朝 的统治。 2.内容: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 海防;兴 办 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3.影响: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877年1月招商局盘购(美国)旗昌轮船
公司。„„为了同招商局竞争,外国航运公司不
① 官僚资本
②帝国主义 (2)结果:许多企业破产,工厂倒闭。
有观点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
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 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观点目前已成为史 界共识。请问这样说的理由何在? 答案 (1)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
的经济因素,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
得不降低运费率,造成同一时期损失在8 136 000 两以上。因此中国商人在1873~1876年间付给外国 人的费用,当在1 300万两。„„招商局还在其他
方面为中国的利益效劳。它逐年向中国海关捐纳
关税,招商局在不同时期将军队运送至朝鲜、台 湾和山海关,在海防中起了重要作用。华北饥 荒„„招商局运送赈款和救灾物资。 请回答:根据材料说明招商局(与洋务派军用企
四、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物质生活的变化 (1)鸦片战争后,洋装 进入中国;辛亥革命后, (2)鸦片战争后,大城市出现了高级公寓和别墅, 以花园洋房为主。 (3)鸦片战争后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菜馆, 西式的烟、酒、糖、饮料也传入中国。
2.社会习俗的变化
(1)维新派主张“ 断发 (2)民国政府颁布法令推行 剪辫,但结辫陋习难
学案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
活的变迁
【专题概述】 工业革命产生的强大生产力,逐步 把全世界囊括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连成了
第3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及民族工业的发展
侵蚀。
(3)封建主义的束缚。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史料一 机器缫丝创于简村堡陈启沅,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又 名“鬼”,认其交洋人也。 ——《南海县志》1910年 史料二 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 ……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 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 ——《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
2.两则史料中介绍的工厂、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请再举一个实例。
【提示】 性质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例如:上海发昌机器厂。
3.依据两则史料,分析影响该性质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料一 中国资本家组建的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并聘用了日本工程 师和技师,从英国买了新发动机和锅炉。又一家私人经营的公司,职工有外 籍技师1人,中国职工100人…… ——《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2年) 史料二 1921年至1925年,五年间,华商纱厂停工清理者有13家,出售者 有25家,破产归债权人接管者有15家,出租改租者有33家。 ——邱树森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1.史料一体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有何影响? 【提示】 特点:在技术等方面严重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影响:受制于外国资本主义,发展艰难,在革命过程中,表现出软弱性和 妥协性。 2.史料二中华商纱厂停工、出售、改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 【提示】 原因: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启示:近代化的前提是民族的独立。
(2012·湛江调研)右图所示为民国35年的一副对联,此种现象说明(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并不顺利 B.作者主张要像彭祖般长寿 C.当时国统区是太平新世界 D.作者满意当时的社会状况 【解析】 本题考查调用知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时间信息 应该是1946年,材料中“彭祖八百岁,没吃过这么贵东西”的现象主要是由 于当时通货膨胀而导致的物价飞涨。 【答案】 A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 PPT课件 通用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三、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时间: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
2、原因:
①客观原因: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 ②主观原因:坏中国自然经济,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代表企业:张謇(大生纱厂)、荣氏
4、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
兴建海军
、 创办新式学堂
,尽管因为
没有改变腐朽封建制度,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目的,
但客观上抵制了 外国的侵略 ,是中国 近代化
的开端。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二、洋务运动(19c60s-90s) 三、近代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民
清 政
族府
资
本
主
义民
的国
发时
展期
(2007广东)右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 广告。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工人阶级的诞生 C.实业救国的思潮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007江苏)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先于中国资 产阶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资本输出 B.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 C.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束缚中国资产阶级 D.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掠夺原料
•
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
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
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
30、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
•
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课件
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进程,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
发展,从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先河。
核心探究
【主题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一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
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 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 9.1%提升为 23.8%……需要指出的是 …… 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 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 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知识整合
特别提醒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并不是在自身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自 然发展起来的,而是在欧风美雨的刺激下产生的;是在鸦片 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展起 来的。
核心探究
探究一 核心主题 ............. ♨
【主题1】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和影响
知识整合
4.影响 (1)促进近代______________ 民族资本主义 产生与发展。 世界市场体系 。 (2)使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__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但
就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知识整合
核心探究
问题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族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的影响。
提示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问题 3 : 根据材料三指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双重性”特点 对自身发展的最突出影响。 提示 3 : 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没有走 上独立的发展道路。 问题4:根据材料四指出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
2020届一轮复习通史版:第28讲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 【课件】(55张)
②自然经济的解体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 但是中国经济同时也沦为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 的附庸。
③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根本经济基础,自然经济的解体也从根本上 冲击了封建制度 。
2.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内外交困,内有
统治。 (2)概况 ①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②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 ③代表: ④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
义三座大山的压制下,民族工业日益萎缩,陷入绝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族工业迎来
“新的春天”。
第28讲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 的兴起
考纲考情分析
主干知识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考点即时演练
Hale Waihona Puke 考纲考情分析最新考纲 知识点 试题角度 (1)2016·全国Ⅰ卷,28:从中国 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考查中 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2)2016·全国Ⅲ卷,41:从清政 府开商埠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 构的变化 (3)2016·海南卷,15:从20世纪 初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考查列 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4)2015·全国Ⅰ卷,28: 从英国 的上等棉布滞销考查中国传统 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 (5)2014·全国Ⅰ卷,28:从英国 商品在中国市场上滞销,考查小 农经济的顽强抵抗
(3)特点
①解体速度:全国各地解体的速度不一致, 东南沿海 地区解体的速度要快于内地。 ②解体动力:外因为主要动力,即 外国资本主义 的入侵。
③解体结果: 自然经济 依然长期占主导地位;中国未建立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4)影响
①自然经济解体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从而为 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江苏省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 第3单元 考点5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 必修2
续表 阶 段 时间 原因或条件 影响
短 暂 春 天
(1)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民国初期(一 (2)“实业救国”的影响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战 期 (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间 )(1912 ~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 1919) 松了经济侵略
阶 段
(2)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使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帝国主义加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加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这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使 中国进一步附属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同时也促使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经济发展与国家主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举步维 艰,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国家不独立, 主权不完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独立,主权完 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新中国建国初年,中国的民 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联系到当代社会,中国改革开放, 国家主权完整,国力强盛,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解析】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的是洋务运动,A错误; 只从表格数据看不出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B错 误;维新变法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以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 舞台,C错误;注意表格中工人人数的增加,可以说明D正确。
(2)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分布区域: 东南沿海 。 (3)代表企业:上海的 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
(4)特点:使用机器和 雇用工人 进行生产。 4.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① 列强侵略 加剧,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为民 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②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 设厂 的限制。③ 为救亡图存,中国社会掀起了 实业救国 的热潮。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课件:考点23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解析:A对:据题干信息可知,原来的土煤“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 税多20余倍”,李鸿章 “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 1钱 ”,这样减轻了税 收对开平煤矿的压力,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错:题干仅仅说明政府降 低税率,不能说明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错:此举对抵制列强对煤矿业的控
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减少了自给自足的成分。
(3)“闭关锁国”的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 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步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 地。
3.影响 (1)自然经济解体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从而为民 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2)自然经济的解体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商品化的程度提高,但是中国经济同时也 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比较辨析]
近代化与工业化的区别
近代化不单是经济的工业化,是工业化以及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 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政 治的民主化和思想的理性化。
[思维导图]
近代主要经济形式的相互关系
[通史链接]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链接点 西方列强凭借武力打开中国大门,对华倾销商 品,掠夺原料,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逐 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刺激了“向西方学 习”的新思潮的萌发
4 . (2016· 全国乙卷 ·28)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 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C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2018届一轮复习岳麓版 第29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件(31张)
[微点拨] 洋务运动的消极作用 实质是利用西方文明成果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1)由清朝官府发起,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 (2)创办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 (3)民用工业经营管理腐败, 被洋人控制利用, 没有达到“求 富”的目的。
[史论要旨]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主要表现为:西方资本 主义国家利用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使中 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破坏了农 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结构, 使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衰 落解体。就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 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 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图解识记]
小农经济解体的原因及表现
二、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洋务运动 1列强的不断侵略令清政府内外交困。 1.背景2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 要性。 2.时间:19 世纪 60~90 年代。 3.口号:“自强”“求富”。
1军用工业:1861年,曾国藩创办第一家官办军 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1865年,李鸿章创办当 4.活动 时国内最大的军用企业江南制造总局。 2民用工业: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我国首 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1洋务企业存在种种问题,未能真正达到“自强” 5.评价 “求富”的目的。 2对我国早期的现代化起到推动作用。
史料应用· 活化思维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111 页] 主题一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图片探史——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探究
上图中的经济形态在鸦片战争后有何变化?
答案 随着洋纱、洋布等西方商品的输入,中国的自然经济 开始解体,但在整个近代社会仍占统治地位。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2.9.19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原因是(
)
1838—1852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解析:选 B。从图中看出 1843—1852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 不是很高,说明英国工业品在华滞销。其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然 经济的顽强抵制,B 项符合题意。
(3)结果: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对中 现代化 却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 国的早期________ 3.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1)产生:
外资企业 和洋务派 ①原因:19 世纪 70 年代前后,受到__________
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 发昌机器厂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 ②表现:以上海____________ 贻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的民族工业。
《南京条约》,广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天津条约》,汕 头和琼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列强攫取了大量经济特权,广东地 区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 济发展,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
市场和原料产地,产生了一批近代工业,在通商口岸出现外资
企业,近代买办产生。
2.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 (1)发起:19 世纪 50—60 年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 自强 士发起旨在“________”“ 求富”的洋务运动。 (2)表现:
(4)客观因素:本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及航 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 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2.表现: (1)家庭手工业的破产及其与农业的分离。家庭手工业的逐 渐破产,造成耕与织的分离,这是封建自然经济解体的重要标 志。 (2)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还从中国 大量收购农副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2015高考历史(山东)一轮课件:第19课时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①一战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 凭借实力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 给民族工业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2)表现②官僚资本实行“经济统制”政策, 使民族工业遭受重大损失;以资金 入股的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 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
(1)判断:一战期间,列强都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利 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封建专制主义的压迫 C.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 B.帝国主义的侵略 D.民族资本自身的软弱 ( × ) ( B )
1.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及表现
2.洋务运动可归纳为“一、二、二、三”
一个背景:内忧外患。
两个阶段:“自强”、“求富”。 两大内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三大人物 3.洋务企业的性质
1.自然经济的解体 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并不是鸦片战 争后就消失了。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 不是完全解体,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据
(1)产生
①原因: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
(2)初步
发展
实业救国 的热潮。中国人民掀 制。社会上兴起了_________ 起了收回权利运动。 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实业 ②表现:涌现出____
家,棉纺织业作为传统工业部门,发展尤为迅速。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利用雄厚的资金、 (3)民族工业 的艰难处境
中国第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 安庆 曾国藩创办____ 1861年 1862年生产出实用的蒸汽机, 内军械所 ________ 军事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工业 李鸿章在上海创 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官办军用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企业 办_____________ 19世纪 70年代 1881年 开平煤矿 开始创办民用工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P76-80第10课内容 知识要求:变化原因;变化结果 2、近代民族工业兴起P81-85第11课内容 知识要求: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重点]
产生
初步发展
黄金时期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 维新变法的促进 新政奖励实业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发起戊 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一战期间
辛亥革命的推动 列强放松侵略 群众斗争的推动 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发起新 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壮大, 为中共奠定阶级基础
(1)初期40-60年代:滞销 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自然经济的抵制 ②盲目的输入 ③鸦片贸易大量白银外流导致人民购买力下降 (2)情况的改变: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 ①列强攫取了更多特权(低关税和子口税,更 多的通商口岸) ②产品适合中国市场,低廉的价格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的 发 展 历 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清 政 府 19世纪末 一战期间 (1914-1918) 民 国 时 期 国民政府前期 (1927-1936) 抗战时期 (1937-1945)
夹缝产生 初步发展 黄金时期 发展较快 沉重打击 陷入绝境
抗战胜利后 (1946-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启示
理人;
封建性,与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反动性,是南京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也成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被没收,成为国营经济的基础。
二: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第10课内容 鸦片战争后[武力威逼] 原因 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 大量洋货涌入中国[国际贸易] 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归纳如下:
福建水师 福州船政局
评价: (1)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②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⑤培养了一批科技外交人才。 ⑥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总: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说明:我们注意到中国的近代化过程首先是洋务军事工 业,它与西方国家的近代化过程明显不同,是从重工业起步 的,英国工业革命从纺织行业开始。从原因来看,中国是直 接引进机器技术,用先进技术急于扭转已出现的内外交困局 面;英国是先进制度确立,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到一定 阶段后技术革新的产物。后来的苏联和新中国由于国际环境 险恶和国内落后的迫切需要,他们的工业化过程也是从重工 业开始的。当然中国方面的因素还得加上苏联经验与帮助。
近代随着鸦片战争后进入中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被人民政府没收
3、洋务经济 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具有封建性;
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
使用机器大生产,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
民用企业采用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
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宣告了它的破产。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先天不足,未经过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而是在引 进外国先进生产技术的基础上直接产生,资金少, 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形,轻重工业比例 失调,这是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与封建 经济相比,在近代,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而 外国资本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增长迅速,不断排 挤民族资本,民族资本在夹缝中生存;是近代进步 性、革命性的经济成分,它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 对外国资本的侵略又一定的抵制作用,也为中国的 变革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它在外资企业和 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1956 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后消失,1978年后又作 为多种经济成份中的一种出现。
2)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 时间 原因 19世纪60、70年代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下,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外商企业和洋务的刺激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最先遭到侵略 自然经济最先解体 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出 现 Nhomakorabea地点
影响
抵制外国资本侵略; 产生新的经济力量和阶级力量; 推动中国近代化;
补充说明:实业救国、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成为这一时期的五大社会思潮。
3)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 环境:夹缝中 受列强和本国官府压制束缚 列强利用资金、技术与攫取 的特权,压制中国民族工业 的发展;与本国官府征收高 昂厘金,各地官吏敲诈勒索, 增加了企业成本。 民 族 A、受压制—有革命 资 的要求[革命性] 产 B、由于资金少、规 阶 模小、技术力量薄 级 弱,对外国资本主 的 义和本国官府有一 特 定依赖,因而又具 点 有妥协性。
内外交困
“自强”,“求富”-维护清朝的统治 曾国藩、李鸿章 两阶段 两方面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前期 后期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自强”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求富”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李鸿章 1881开平煤矿
天津机器局
北洋水师
1861曾国藩安庆军械所
汉阳铁厂
曾国藩
湖北织布局
1865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 1875轮船招商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评价: (2)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① 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
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 ③民用工业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了社会求富;
④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
⑤经营管理腐败。 ⑥其结果也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根本原因:没有改变中国落后的根源—— 腐朽的社会制度)
中国资产阶级 地区分布有什 么特点?
19世纪七十年 代前后中国的 官僚、地主、 商人开始在上 海、广东、天 津等沿海地区 投资近代工业
贻来牟机器磨坊
发昌机器厂
时间和地点
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
地 点
上 海 南 海 天 津 广州
创办人 方举赞 陈启沅
企业名称
发昌机器厂
1872继昌隆缫丝厂
朱其昂
陈淡浦
贻来牟机器磨坊
工业革命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市场原料产地
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鸦片战争后签定不平等条约,攫取了一系列经济特权
大量洋货的涌入
社会经济变化:中国 小农经济的解体;中 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倾 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社会结构变化:新的社会 阶层——买办的出现
2、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第11课内容 1)洋务近代企业 背景: 目的: 代表人物: 过程与内容: 评价:
变化结果
1、鸦片战争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背 2、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景 3、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同时 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农产品。 1、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市场
表 现 2、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劳动力 3、小农经济解体速度不同,导致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 极不平衡。(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距拉大) 影 响 A、中国社会经济发生变化: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中国逐 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 产地。(经济走向全球化) B、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买办阶层的兴起
外国资本主义侵入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原因 外商企业洋务企业的 刺激 民族资产阶级产 生,早期维新思 想出现
影响
启示
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变化,中国的民族 工业便难以得到正常发展。
5、官僚资本主义:
主要指从早期的洋务派企业到北洋军阀官僚资本以至
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 的形成。 垄断性,依靠国家政权力量,垄断金融、工矿企业; 买办性,使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豢养并为之服务的代
陈联泰机器厂
2)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 时间
初 步 发 展
背景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清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于是1903年设立 商部,奖励工商。 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的斗争
代表
张謇、荣宗敬、荣德生与实业救国热潮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影响 戊戌变法促进了社会思想启蒙;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 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约 法》,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一:近代中国的五种基本经济形态及其特征 1、自然经济: 形成于战国时期,是“男耕女织”的小农 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己自足经济;具有
分散型、保守性、封闭性,与商品经济相对立;
是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及国民党政权统治
的经济基础。1952年土地改革后结束。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自由开放;富有侵略性。
1、开放广州、厦门、福州、 2、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 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附件: 最惠国待遇
《望厦条约》:中国更换税率须与各国官员商议-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10+1个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 地通商,商船可以在沿江沿海各口岸通航。5%关税;内地+2。5%,免 征内地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