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左传笔记

合集下载

左传读书笔记

左传读书笔记

左传读书笔记《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那关于它的笔记,都有哪些?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左传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

左传读书笔记篇一《春秋》,作者孔子,我国现存第一本编年体史书。

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哀公14年(公元前481年),共12公242年。

它按年月日编排史事,约一万六千余字,记事仅纲目,没有事件的因果和过程,称为“经”。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以《春秋》为本,博乐众家,充实进大量古史旧说与各国典籍,综合丰富史料,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事来说明《春秋》纲目,包括各主要国家的盛衰兴旺、生产方式的变革、阶级结构的演化,以及内政、外交、刑法、赋税、军事等方面的丰富内容。

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悼公4年(公元前462年),共13公,261年,十八万字。

是我国最早的叙事编年体史书。

称为“传”。

从历史方面看《左传》,《左传》所记史事的时间跨度比《春秋》稍长,字数超过《春秋》十倍以上。

从文学方面看,《左传》独立成文,给后世应用写作地发展提供了借鉴。

有“命”、“誓”、“盟”、“祷”、“谏”、“让”、“书”等八种之多,檄文也源于其。

《左传》叙事完整翔实,把千头万绪的战争叙述得层次分明,刻画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字句严谨,很多成语源于此。

是先秦散文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总结有四个方面: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时间的故事情节化;2·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4·擅长叙写外交辞令。

从思想内容方面看,《左传》以传播思想为主,宣扬的伦理思想有鲜明的政治道德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的儒家思想,亲儒家是非仁义价值,是儒家的经典,但它又不以儒家独尊。

后人也为《左传》做有注释,为“注”、“疏”、“正义”。

多流传下的《左传》,也有“今文”、“古文”之争,那都是不同的说法。

左传读书笔记篇二笔者认为,季札是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场演出,他把歌舞看作是和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大事,音乐舞蹈在他眼里是礼教盛衰的反映,也是国家政治盛衰的反映。

2020年左传读书笔记5篇

2020年左传读书笔记5篇

2020年左传读书笔记5篇2020年左传读书笔记(1)《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

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

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的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传》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

《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在〈隐公〉里面,[臧僖伯谏观鱼]中,鲁隐公要到棠地以射鱼为娱乐,大臣臧僖伯奉劝他要把精力集中到国家大事上,而不要荒怠正事,指出:“不轨不物,谓之乱政。

乱政亟行,所以败也。

”臧僖伯虽未能阻止隐公的行动。

但他的话足以训诫。

这里了告诉我们,若要作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学会察纳善言,广纳贤言才能使自己的权威得到承认,更好的做好自己的管理工作。

在〈桓公〉篇里,[臧哀伯谏纳郜鼎]中,宋庄公为了取得鲁国的支持,把郜国的大鼎送给了鲁国作为贿赂,鲁庄公将它置于太庙中。

鲁大臣臧哀伯这是明示百官可以纳贿,是国家衰败的象征。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这个道理不仅对那时的鲁国有用,即使拿到现在也一样具有普遍意义。

就如一个当代的管理者,如果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的话,那么他的下属也同样这么做,那么他的管理可以说是一个失败。

同样在我国现在的反腐进程中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国的反腐要从高层抓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治本,哪些地方的官员也就不会腐败,所以我们要做好榜样,发挥领导作用。

在〈襄公〉篇里,[子产问政]中,郑国的执政者子产遵循“爱民如子”的原则,把政事当作农事,精心料理,表现出他一心为国的品质。

从子产的作为上看出,我们的当权者应当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用群众观点去看待问题,要爱民如子,不能背弃群众为中心的倒行逆施,要勤政爱民。

左传读书笔记

左传读书笔记

左传读书笔记《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喜欢历史的同学,可以边读原著边来欣赏人家写的。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左传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

左传读书笔记篇一1. 隐公二年到隐公四年,鲁国显得很安静,旁边的卫国却乱得很,三年内,王位上先后坐过四个人。

第一个,是卫庄公。

卫庄公挺有艳福一个人,娶了不少小老婆不说,还有一个相当漂亮的大老婆,是谁呢?就是诗经卫风《硕人》的女主角庄姜,她是齐国公主,诗经云:齐候之子,卫候之妻,东宫之妹,邢候之姨。

她长得美,卫国人用了种种比喻来赞美她,这些比喻堪称经典,为后世传唱,“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传说庄姜是一个非常贤德的女子,她膝下无子,后来庄公娶了陈国两姐妹,姐姐厉妫,妹妹戴妫,戴妫生了桓公,庄姜很喜欢,就当成自己儿子来养。

庄姜的儿子,按礼自然就是继位之人了,那个时候庄公也老了,他死了以后,桓公顺理成章继了位。

可惜王位没有坐几天,就被他的同父异母兄弟,叫州吁的公子,给灭了。

这个州吁是当年他父亲相当宠爱的女人的儿子,好暴力,目中无人,庄姜就很不喜欢他。

当年朝中有老臣叫石碏的,就给庄公敲过警钟,说这个娃娃没被好好教育,以后一定是个祸害。

他的推理很简单:自古以来,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克制的意思)的人,是十分少的,州吁宠爱太多,以后一下子都没有了,不崩溃就只能造反了。

可惜庄公不听,桓公即位,而被州吁杀了。

州吁也是个上进的主,要政绩的,他一上位,就决心做一件大事,去清肃上世的恩仇。

- 这又要说隐公一年的时候,郑伯讨伐共叔段,当时共叔段的儿子共叔滑流窜到卫国,卫庄公帮他打郑国,结果来来去去郑卫两国就结了仇。

现在州吁想去打郑国,一则他得找个同盟的(郑国挺强大的,卫国单挑肯定不行),二来也得找个合适的借口,最好是借他人之手。

他观看了一下国际形势,也是碰巧,就在那个时候,宋国和郑国有了点过节。

左传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左传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左传》读书笔记摘抄赏析《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儒家十三经之一。

自问世以来,它以其独特的史书体例、严谨的史学态度、优美的文学风格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古今文人学者的赞誉。

在这里,我将以一篇读书笔记的形式,分享我阅读《左传》的感悟和赏析。

一、史书体例:《左传》是一部以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为主线,记载了当时各诸侯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事件。

它以鲁国国君鲁隐公为首,记录了自鲁隐公至鲁哀公五百多年间的历史。

书中以日记形式,按年、月、日记载了这些历史事件,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这种史书体例,体现了左丘明严谨的史学态度,为后世历史著作树立了楷模。

二、文学风格:《左传》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书中描绘了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的纷争和人物形象。

文字优美,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以下是我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赏析:1. 辞藻华丽:《左传》在描绘历史事件时,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文字显得华丽优美。

如:“彼其之子,独宿于秧。

鼠穴牛角,尚可忍也。

尔之未艾,我将与尔同归。

”(僖公二十四年)这段描绘了鲁国公子奚仲与介子推的辞让之辞,文字优美,令人陶醉。

2. 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左传》通过对各诸侯国君臣、士人的描绘,展现了春秋时期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子产,他聪明睿智,善于辞令,为国家利益奔走,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又如:介子推,他忠诚正直,辞让高位,成为后世楷模。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既体现了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也彰显了作者的价值观。

3. 寓言故事:《左传》中还包含了许多寓言故事,如:季札观乐、管仲论相等。

这些故事富含哲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如:“季札观乐”中,季札对音乐的欣赏,反映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卓越见识。

这些寓言故事,既丰富了书中的文学形式,也增强了历史的趣味性。

三、思想内涵:1. 道德观念:《左传》强调道德伦理,倡导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质。

2018-《左传》读书笔记-范文word版 (2页)

2018-《左传》读书笔记-范文word版 (2页)

2018-《左传》读书笔记-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左传》读书笔记在《左传》的世界中漫游,难免会遇到神与鬼,与鬼神世界相通的人是“卜”与“巫”。

即便尊如王者,也要屈躬以问。

在《左传》中记载的春秋史实现在阅读起来更像是一个结构严谨的“故事”。

在这些故事我无意于探究当初书写之人是否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从阅读《左传》的文字中,其实读者能感受书写这些故事的人,对于文字本身所抱有的敬畏感。

那么这些故事姑且先信之。

在《左传》中记载的史实及故事中,其实还透漏着一个更大的知识体系,那便是“卜”与“巫”的世界。

我们应当相信在中国历史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神与鬼和人是并行在大地之上的。

在人的故事里,神与鬼的出现无疑是一种相当重要的制约力量和智慧来源。

余英时在《先知中国》这本书中有一个重要的提示:对于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与文化,需要跳出“传统儒家文化”的局限。

因为在那时,儒家文化还远远未成型。

或者说,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的源头正是“卜”与“巫”的文化。

即便在儒家有“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但我们可以肯定,孔子老先生所知道的有关神与鬼的故事并不比我们少,更为肯定的是,在孔子老师所熟知的“春秋历史”中,神与鬼的故事要流传下来的还要精彩。

在《左传》所记载的春秋史实故事中,神鬼之说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量。

经由神与鬼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主导历史的推进与演变。

在文本记载中出现的“卜”与“巫”,往往处在故事转折之前。

在一个看似普通的事件中,经由“卜”与“巫”的介入和推演,常常会对之后几年或数十年出现的局面作出预判,更为值得让人深思的是,这些预判都具备一个共同的属性:皆验之!当然这些与“卜”与“巫”有关的言论、说辞,都被谨慎的记录下来,在我们阅读这些卜辞和解惑之语时,往往会面对一大推被我们视为“不知所云”的内容。

左传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左传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左传读书笔记摘抄赏析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事件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的纷争和斗争。

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左传》进行读书笔记摘抄的赏析。

一、文风优雅凝练《左传》以其独特的文风而闻名,文笔优雅凝练,字字珠玑。

它注重节奏感与韵律感的运用,使阅读者们读起来流畅而舒适。

例如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作者写道:“归车而望之,自胡蜂而至于巨蜂。

”这句话运用了并列句的手法,通过对胡蜂和巨蜂的比较,形象地描绘出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同时,作者还运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手法,使整句话更加生动有力。

二、深刻揭示人性弊病《左传》作为一部历史书籍,不仅仅是纪录那个时代的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人性弊病。

在《左传·襄公元年》中,作者写道:“君子失宠,于人则忧,于己则耻。

”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失去权力时的心理状态,揭示出人性中的私心和功利。

与此同时,作者还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深刻刻画了那个时代各位君王的盈与败,善与恶。

三、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左传》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价值观。

在《左传·昭公十二年》中,作者写道:“念兹在兹而不能用,德羞而无施。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德行的推崇和珍视。

《左传》通过各种历史事件的叙述,以及对各位君王的赏析和评价,弘扬了中华文化传统中的公义、仁爱和忠诚等美德。

综上所述,左传作为一部重要的史书,其读书笔记摘抄赏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以其独特的文风优雅凝练,深刻揭示了人性弊病,并积极弘扬了中华文化传统。

通过读书笔记摘抄的赏析,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左传》的价值和魅力,也更好地领略了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左传读书笔记

左传读书笔记

从子产看《左传》人物形象刻画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左丘明. 左传:春秋经传集解[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左传》作为文学的权威,据不完全统计,共描写了三千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可大致划分为以下四类:建功立业,叱咤政治风云的成功形象;昏庸无能、残暴奢靡的失败形象;善恶分明,对历史发展有影响的女性人物形象和蕴含着巨大潜力价值的下层人民。

而第一类,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建立功业的众多人物形象中,子产是非常光彩夺目,绚烂如冉冉升起之新星一般人物。

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美,谥号成子,郑穆公的孙子,执掌郑国相国二十余年,励精图治,功绩卓著。

清人冯李骅说:“《左传》大抵前半出色写一管仲,后半出色写一子产,中间出色写晋文公、悼公、秦穆、楚庄数人而已。

”可见子产在《左传》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子产首先令人尊敬的是其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原文记录这样一件事,郑国大夫建议毁掉乡校,原因是人们会在此议论朝廷政策的好坏。

而子产认为,民众发表不同意见,针砭政事,对执政者来说是治病良药,执政者要去实施民众认为应该实施的政策;对于民众反对的政策要积极改正,这样才能使社会更加安定和谐,才更有利于执政者治理国家。

这个事例说明子产已充分意识到民意的重要性,正是其开明的政治作风,使得子产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也促使其政治改革得以成功。

其次,作为孔子最为推崇的义兄,从孔子对其的评价角度来欣赏子产,侧面出反映子产有目共睹的君子风范与学识渊博,亲民爱民特点。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子. 论语译注.第2版[M]. 中华书局, 1980.]孔子认为其仁体现为“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意思是子产执政能促使经济繁荣。

《左传》(上册)读书笔记

《左传》(上册)读书笔记

隐公 六年6.7 晋、郑焉依。

(宾语前置,“焉”相当于“是”,复指依的宾语“晋、郑”,焉的这个用法很特别)隐公 九年9.1 九年春,王三月癸酉,大雨霖以震。

(以:与)文公 二年2.5 下展秦,废六官,妾织蒲,三不仁也。

(废:设立)寻盟:重温旧盟。

僖公 二十六年26.1 二十六年春王正月,公会莒兹丕公、甯庄子盟于向,寻洮之盟也。

译:僖公二十六年周历正月,僖公和莒兹丕公、卫国的甯庄子在向地结盟,巩固洮地之盟。

受命:①受天之命。

古帝王自称受命于天以巩固其统治。

②泛指接受任务﹑命令。

③特指受君主之命。

④犹受教。

⑤获得生命。

⑥授命,牺牲生命。

僖公 二十六年26.3 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

译:鲁僖公派展喜去犒劳齐国军队,并让他向展禽请教犒劳秦军的辞令。

让:责备,谴责僖公 二十六年26.5 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

译:夔子不祭祀祝融与鬻熊,楚国人责备他。

以......归:“把.....抓回国”,“俘虏......回国”僖公 二十六年26.5 秋,楚成得臣、斗宜申帅师灭夔,以夔子归。

译:秋,楚成得臣、斗宜申率军队灭夔,俘虏了夔子回国。

乞师:请求出兵【经】僖公二十六年26.5 公子遂如楚乞师。

译:公子遂到楚国请求出兵。

纳:①入②使入,引申为“护送回.....”,“护送.....回国”【经】僖公二十五年25.5 秋,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

译:秋,楚人包围陈国,并把顿子护送回国。

【传】25.2 秦伯师于河上,将纳王。

译:秦穆公的军队驻扎在黄河边上,准备以武力护送周襄王回朝。

傅:近也,接近、逼近【传】僖公二十五年25.3 秦人过析,隈入而系舆人,以围商密,昏而傅焉。

译:秦人经过析地,绕过丹水河湾道,并捆绑着自己的士兵假扮成俘虏,来包围商密,黄昏时逼近到城下。

《中华大字典》【传】僖公三十一年31.1 分曹地,自洮以南,东傅与济,尽曹地也。

译:分得了曹国的土地,自洮地以南,东边接近济水,都是曹国的土地。

实词积累征:征收赋税缮:修整军备劝:鼓励戚:忧愁役:①战争 ②服役的人饥:v.发生饥荒略:攻打 东略:攻打东方僖公十六年 【传】16.1 “吉凶由人,吾不敢逆君故也”中的“逆”,是“违背”义,在此之前出现的“逆”基本都是“迎接”义;所以这个“逆”字似乎可以看做词义使用上的变化!实词积累止:扣留属:嘱托,托付荐羞:进献精美的食物赴:同“讣”,发讣告会:会见遇:非正式会见贼:杀害,刺死,刺杀贱:轻视衅:缝隙,指“有机可乘”怠:松懈,懈怠平:讲和成:求和行:出嫁 例:凡诸侯之女行,唯王后书。

左传读书笔记(精选6篇)

左传读书笔记(精选6篇)

左传读书笔记(精选6篇)左传读书笔记(精选6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左传读书笔记(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左传读书笔记1《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迄于鲁悼公四年(前464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读《左传》是特别增加我们学识的,是作为文学院的学生必读的书籍,正好有这次机会,将自己读《左传》的想法做如下总结。

《春秋左氏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

这就大大提高了《春秋左氏传》的史料价值。

有关于当时人民起义、战争、诸侯争霸,制军制改革,著名历史人物事迹的记载以及春秋以前的史料,是研究春秋时期甚至其以前历史的重要史书。

《左传》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民族交往的活跃和民族融和的进程。

它大致记载了华夏族和华夏以外的各族的分布以及分支的情况;记载了这些民族在军事上的冲突,政治上的交往和联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以及广泛的通婚,展现出春秋时期各族的大致状况。

《春秋左氏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左传》作者重视交待历史事件的原委,注意记录各种历史人物的政治主张,历史见解的宗教观点,《左传》描写人物细致生动,特别重视战争活动的记录,它叙述的不少战役的过程都已成为中国战史的有名战例。

关于《春秋左传》的读书笔记

关于《春秋左传》的读书笔记

关于《春秋左传》的读书笔记《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春秋左传》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做个理性的爱国者原创:黄家骅《左传》这部史书将我国的先秦历史娓娓道来,如晋国公子重耳漂泊、石?大义灭亲、宋襄公统帅无能、荀息既忠又贞等一系列的故事,可谓是史中有文,文论相融,津津乐道,侃侃而谈!在列国争斗中,并非都是大国强小国弱乃至大国胜小国败,而是因循了国家生命周期的定律,可以由弱变强,也可以以?转弱;可以一战而强,也可以一战而衰。

关键取决于这些因素:一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是否靠谱?显然,当时的周礼御制已经走向式微,需要各个国家自身励精图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但有些国家仍然只是寄希望于礼治教化,没有强有力地武备强国之策,终究要被?并。

所以,自强是许多君王的不二选择;其次,在列国寡民时代,君主的贤明?悍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秦国的崛起、鲁国的沉浮,都说明人主的巨大功效作用;其三,国力强盛是战争胜负的基础性决定因素,大国不发展工商经济是无法强军的,小国苦心经营也会纵横捭阖走向强盛;其四,有了经济基础若不筑城池,或城池不够强厚、军队不够精良,就要被强国窥伺而相机取之,因此,吓阻策略是必要的;其五,国家强大需要有好的制度以督促倦怠的君王,抑制贪婪的官员,同时要有好的制度选拔人才,才能使整个国家的软实力增强;其六,春秋时代政治家都比较重视百姓的道德水准和诚信水平,这也是保证国家有难时能够最大幅度地进行战争动员。

上述六条,在今天也没有过时。

确实,有时,让我们感慨,究竟是古人的智慧伟大还是历史的轨迹不变?往往,历史拐了个弯,又回到它原来的轨道,世事沧桑,人间云烟,但万古不变的准则还是在冥冥之中发挥着作用。

今天,中国的GDP为全球第二,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有些人就头脑发热,认为可以和世界上最?的国家打上一仗,而且是迟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

听了让人觉得如梦呓不切实际,这种过度自我膨胀很可能要断送中华民族一次千年不遇的崛起机会。

左传读书笔记-读书笔记.doc

左传读书笔记-读书笔记.doc

左传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左传读书笔记篇一隐公二年到隐公四年,鲁国显得很安静,旁边的卫国却乱得很,三年内,王位上先后坐过四个人。

第一个,是卫庄公。

卫庄公挺有艳福一个人,娶了不少小老婆不说,还有一个相当漂亮的大老婆,是谁呢?就是诗经卫风《硕人》的女主角庄姜,她是齐国公主,诗经云:齐候之子,卫候之妻,东宫之妹,邢候之姨。

她长得美,卫国人用了种种比喻来赞美她,这些比喻堪称经典,为后世传唱,“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传说庄姜是一个非常贤德的女子,她膝下无子,后来庄公娶了陈国两姐妹,姐姐厉妫,妹妹戴妫,戴妫生了桓公,庄姜很喜欢,就当成自己儿子来养。

庄姜的儿子,按礼自然就是继位之人了,那个时候庄公也老了,他死了以后,桓公顺理成章继了位。

可惜王位没有坐几天,就被他的同父异母兄弟,叫州吁的公子,给灭了。

这个州吁是当年他父亲相当宠爱的女人的儿子,好暴力,目中无人,庄姜就很不喜欢他。

当年朝中有老臣叫石碏的,就给庄公敲过警钟,说这个娃娃没被好好教育,以后一定是个祸害。

他的推理很简单:自古以来,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克制的意思)的人,是十分少的,州吁宠爱太多,以后一下子都没有了,不崩溃就只能造反了。

可惜庄公不听,桓公即位,而被州吁杀了。

州吁也是个上进的主,要政绩的,他一上位,就决心做一件大事,去清肃上世的恩仇。

- 这又要说隐公一年的时候,郑伯讨伐共叔段,当时共叔段的儿子共叔滑流窜到卫国,卫庄公帮他打郑国,结果来来去去郑卫两国就结了仇。

现在州吁想去打郑国,一则他得找个同盟的(郑国挺强大的,卫国单挑肯定不行),二来也得找个合适的借口,最好是借他人之手。

他观看了一下国际形势,也是碰巧,就在那个时候,宋国和郑国有了点过节。

那是在隐公三年的时候,宋穆公去世了,他是个讲仁义的人,没有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他哥哥的儿子(后来的宋殇公),只因为当年他哥哥把王位传给了他。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上古传说文学神话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和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神话主要特征:1.无论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 还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 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 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不论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 塑造了鲜明的形象, 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 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1.婚恋诗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3.政治讽喻诗4.史诗及其他《诗经》的文学成就: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3.四言诗的典范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和语言特色(质朴畅达, 词汇丰富, 双声叠韵连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先秦散文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 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它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左传》的写人艺术: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 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 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左传》的辞令艺术“《国语》, 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1.铺张辩丽, 夸饰恣肆的风格2.把握对方心理, 循循善诱, 以情理服人3.引譬设喻, 善用寓言《孟子》的雄辩色彩:1、把握对方心里, 循循善诱, 是对方心悦诚服;气势丰沛, 是非鲜明, 步步紧逼, 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庄子》深邃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融合以下几点最具文学色彩:1.异彩纷呈的故事2.奇幻谲诡的想象3.空灵飘忽的文风4.谐趣和讽刺横生5.精湛传神的文笔《荀子》1.长于比喻, 但少用寓言。

左传读书笔记2000字

左传读书笔记2000字

《左传》读书笔记: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和言行,以及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文化现象。

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左传》进行读书笔记。

一、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文化交往非常频繁,形成了独特的春秋文化。

《左传》对春秋时期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二、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在《左传》中,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这些斗争主要表现为诸侯国之间的争夺和联盟,以及诸侯国内部的权力斗争。

这些斗争不仅推动了春秋历史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文明的进步。

通过阅读《左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政治斗争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上的重要性。

三、春秋时期的文化现象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现象。

在《左传》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文化现象,如礼仪、音乐、文学等等。

这些现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影响了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通过阅读《左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文化现象的背景和特点,以及它们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墨子、荀子等等。

他们的思想观点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学左传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学左传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学左传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左传》的作者和简介1. 《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他生活在春秋时期的齐国。

左丘明是春秋时期的史学家和思想家,他对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2. 《左传》是左丘明在被忽患的时期,所创作的历史书。

《左传》是《春秋》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春秋时期的一部经典著作。

3. 《左传》以其深刻的历史思想和优美的文学风格,被誉为古代史学文学的奇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一。

二、《左传》的内容和特点1. 《左传》的内容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它通过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和评论,全面地展现了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政治风貌,为后人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2. 《左传》的特点是其文学风格优美、语言优雅和思想深刻。

左丘明通过对春秋时期的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和评价,展现了其对政治、道德和文化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见解,提出了许多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和文化观点。

3. 《左传》还以其以用齐国的历史事件为主线,又渗透到各国历史的特点而增强了其历史价值。

左丘明丰富的知识、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学风格,使《左传》成为中国古代史学文学的经典之一。

三、《左传》对后世的影响1. 《左传》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

2. 《左传》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左传》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为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和文化资源。

四、《左传》的重要思想和价值1. 《左传》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刻的历史思想和优美的文学风格,成为中国古代史学文学的经典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 《左传》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为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和文化资源。

左传读书笔记

左传读书笔记

左传读书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左传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正史,被誉为“百子之母”,是中国史书中的经典之作。

左传是《春秋》的一部分,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官职公卿之事,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精华。

左传中包含了大量有关礼仪、规范、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他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史官。

左传的内容主要是对春秋时期鲁国历史及其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记录和分析。

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列传的故事,对当时的政治斗争、人物风貌等进行了深入的描述和分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左传中的很多故事,都是以明君爱民,治国有方的君子之风为核心。

比如左传中的“鲍叔牙救臧仓”、“孔子问事”等故事,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思想观念。

这些故事不仅给后人带来了历史教训,也成为后世治国兴邦的重要参考。

左传中的语言简练明快,用词精确准确,既保留了春秋时期的语言特色,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左传的篇章之间,既有条理性,又有逻辑性,读起来非常流畅,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左传的文字中还融入了丰富的比喻和譬喻,既能够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又能够加深读者对文中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左传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左传,我们可以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领悟其中蕴含的深邃哲理,同时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文化熏陶和历史启迪。

在当代社会,左传的思想和价值观依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左传中所反映的忠恕仁义、严明法治、尊敬师长等传统美德,对于今天的社会治理和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通过学习左传,我们可以汲取其积极的思想精华,传承古人的优良传统,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在读左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还可以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拓展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修养水平。

左传是一部既有历史又有文学价值的经典之作,是读书人不可不读的重要著作。

左传读书笔记

左传读书笔记

左传读书笔记《左传》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作为《春秋》的注释,它以其详实的历史记录、丰富的故事情节、生动的文学描绘,展现了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群像。

以下是我在阅读《左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左传》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许多著名的战役、政治斗争和外交事件。

阅读《左传》,我对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城濮之战中,晋文公与楚成王的斗争,展现了晋国崛起的过程;齐桓公的称霸之路,揭示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权力博弈。

二、人物形象的鲜明描绘《左传》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

例如,晋文公的重耳,他历经磨难,最终成为一代明君;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

这些人物形象的描绘,使我对春秋时期的历史人物有了更为立体的认识。

三、道德观念的传承《左传》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观念,如忠诚、仁爱、礼仪等。

这些观念在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行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阅读《左传》,让我深刻感受到古人在面对权力、利益、生死等考验时,所展现出的高尚品质。

四、文学艺术的魅力《左传》的文学价值极高,其叙事手法、人物描绘、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例如,文章中对战争场面的描绘生动形象,让人如临其境;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细腻入微,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这些文学艺术的魅力,使《左传》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五、现实意义的启示虽然《左传》所记录的历史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但其中所蕴含的智慧、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例如,国家兴衰、政治斗争、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在《左传》中都有所体现。

阅读《左传》,让我在反思历史的同时,也思考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总结:《左传》是一部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典籍。

阅读《左传》,不仅让我对春秋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我在道德观念、人生哲理等方面得到了许多启示。

左传选阅读笔记

左传选阅读笔记

左传选阅读笔记The "Zuo Zhuan" is a classic Chinese text that provides insightful commentary o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of Chinese history. It is a rich source of historical events, political intrigue, and moral lessons that continue to resonate with readers today. The "Zuo Zhuan" i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social, political, and ethical norms of ancient China.《左传》是一部经典的中国文本,对中国历史春秋时期提供了深刻的评论。

它是一个丰富的历史事件、政治阴谋和道德教训的来源,至今仍然与读者产生共鸣。

《左传》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和道德规范的宝贵资源。

The "Zuo Zhuan" is not just a dry historical account, but it also presents a complex and nuanced view of the events and the individuals involved. The text delves into the motivations and emotions of the historical figures, providing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on the complex web of human interactions and political maneuvering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t allows readers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ricacies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dynamics of power.《左传》不仅仅是一部干燥的历史记载,它还呈现了对事件和涉及其中的个人的复杂而细致的观点。

左传文公读书笔记摘抄(3篇)

左传文公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文公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公时期,即公元前606年至公元前532年,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鲁国经历了内忧外患,国力逐渐衰落。

同时,周边国家如晋国、楚国等势力崛起,相互争斗,使得文公时期成为春秋时期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二、文公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1. 齐晋鞍之战《左传文公》记载了齐晋鞍之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前589年,是齐晋两国为了争夺中原霸权而爆发的一场激战。

战争初期,晋国军队在晋文公的领导下取得了胜利,但随后齐军凭借坚固的城防和灵活的战术,成功逆袭,最终以齐军胜利告终。

这场战役反映了春秋时期战争的特点,即攻城掠地与战术运用相结合。

2. 鲁国公室衰落《左传文公》详细记载了鲁国公室衰落的过程。

在这一时期,鲁国国君昏庸无能,朝政腐败,导致国力日益衰弱。

同时,贵族势力崛起,与公室争夺权力,使得鲁国陷入了内乱。

这种局面使得鲁国无法集中精力抵御外敌,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个弱势国家。

3. 晋楚争霸文公时期,晋楚争霸成为春秋时期的一大主题。

晋国为了争夺中原霸权,与楚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在这一过程中,晋国利用外交手段,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对抗楚国。

而楚国则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与晋国展开了一系列的战争。

这些战争使得春秋时期的局势更加复杂,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

4. 孔子事迹《左传文公》还记载了孔子的一些事迹。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在这一时期,孔子曾游历各国,传播自己的思想。

在鲁国,孔子曾担任过官职,为鲁国公室效力。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孔子最终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自己的教育事业。

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万世师表”。

三、读书心得1. 文公时期的历史事件充分展示了春秋时期战争的残酷与复杂。

在这一时期,各国为了争夺霸权,不惜发动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这使我们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和平的可贵。

2. 鲁国公室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左传读书笔记

左传读书笔记

《左传》读书笔记这个寒假,龙老师给了我们几点可贵的建议,此中一点就是阅读比如《左传》、《战国策》、《论语》等有深刻内涵的书本。

由于在上个学期的古代汉语的学习中,我们学到的经典文章一部分来自于《左传》,并且龙老师对《左传》有很高的评论,因此放假后,我就去图书室借了《左传》来看。

《左传》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第一部较为齐备的编年体史册,它起自鲁隐西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取材范围宽泛,包含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依据鲁国 12 个国君的序次,详尽记录了这段期间内周王室以及各诸侯国的军事、政治、外交和文化方面的历史。

晋范宁曾评论:”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杜预也夸赞“其文缓,其旨远。

”《左传》以叙事为主,很着重描绘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

我在读《左传》时,发现作者描述历史事件时,假如波及到战争,关于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的描述都是寥寥几笔带过,关于战争因由、战时两军心理以及战后的思虑却花大批笔墨去描述。

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崤之战、鄢陵之战,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晋楚城濮之战,“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

.....狐毛、狐偃以上军夹击子西,楚左师溃。

”全文共 17 段,描绘战争场面仅一段,”不满百字,写尽战事。

”关于晋楚两国在军事、外交上的一系列争斗却紧扣细节,对楚国战败原由的揭穿就表此刻这些细节中,“子玉使伯焚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馋昵之口。

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

“楚王与子玉互不相让,楚国内部的矛盾出现。

“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因此报也。

’退三舍。

楚众欲止,子玉不行。

“晋国退避三舍,私许复曹卫,崩溃了楚国结盟。

而楚国盛气凌人,将帅独断专行,楚国自然会失败。

《左传》还描绘了各样形象鲜亮的人物,经过人物的语言、神情、行为举止把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充足显现出来。

《晋公子重耳之亡》就叙述了晋公子重耳出奔、逃亡到归国争夺政权的经过,“处狄十二年而行,”“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笔记先秦诗歌主要是《诗经》与《楚辞》,是中国文学的两个源头。

“风骚”传统,又称“诗骚”传统是《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所形成的文学精神的传统。

左传等,教材里面叫先秦叙事散文,但是中国传统里面没有现代的西方的文学的观念。

诗、小说、散文、戏剧,四大文体,这是近代西方的一般文学分类方法。

中国有“四部分类”的说法,即“经史子集”。

《春秋》、《左传》为经,《战国策》、《国语》为史。

也有“六经皆史”的说法。

一、《春秋》和《左传》《春秋》简介:《春秋》记事,基本以某年、某月、某日于某地、某人发生某事的格式记写。

记录是提纲式的,但条陈清晰,言简意赅。

如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按照自然事件的顺序依次叙写,全书约一万六千五百余字。

《左传》成书:1、《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

相传是解释《春秋》经文的著作,其作者是左丘明,但是后人对此多存疑义。

2、《左传》的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讫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基本上与《春秋》重合。

成书约在战国早期(一)史的传统,巫史,春秋各诸侯国都有史书。

①巫史都是当时的知识分子,楚国也有史书。

现在保存完整的就是春秋,春秋是在鲁国史的基础上编成的,作者是鲁国史官,但具体是哪一位也不清楚。

孔子删削的,基本上不符合实际。

春秋即鲁国及牵涉到的诸侯国的大事记。

《春秋》的记事简约,每年分若干条,每条少则几个字,多则二十余字,像是鲁国及牵涉到的诸侯国的大事记,如《春秋》记录“郑伯克段于鄢”就只有这一句话,但《左传》就有一个小文章,类似今天新闻里面的要闻。

②据传《左传》是左丘明写的,左传是历史,后来归入经书,成为儒家的经典。

所以,我们看左传,要从史和经的角度去看,至于与文学上的关系,要看春秋左传对其它文体的影响。

今人把左传看作是文学,实际上会忽略其中更多的意义。

如果我们一昧从文学角度去思考它,也会降低左传在中国思想史和文(“文”与“文学”不同)的历史上的地位。

(二)春秋笔法:暗寓褒贬。

《春秋》的作用,让后世的“乱臣贼子惧”,很大程度上是受了“春秋笔法”的影响。

孔子:“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朱熹:“直书其事,善恶自见。

”二、《春秋》与《左传》的关系1.春秋三传:《左传》(古文),《谷梁传》和《公羊传》(今文)。

《左传》是解释《春秋》的。

与谷梁传与公羊传不同,是以事来解释的,不是字句或意义的解释。

《春秋》的记载: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的作者一定是有史料的,传是对经书的解释,也就是做注。

为什么要做注?一般是后人不懂了,不清楚了,需要做注。

做注时,一定是有事实或语言上的根据的,一定要有史料。

《左传》便记载了“郑伯克段于鄢”的原因。

陈寿、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也是类似《左传》,把当时上百种史料记载同一件事的不同记载放到注里,后来这些书都失传了,有赖裴松之的注保存下来。

2.古文与今文的理解的问题:(1)字体的不同;(古文一般指先秦的篆书,今文一般指秦后的隶书等)(2)两个不同的解释学派。

他们对待经术的解释方法与思想史不同的。

汉代有经今古文,可参史记《儒林传》和汉书的《艺文志》。

3、《郑伯克段于鄢》(例文)背景:郑国是除鲁国之外的最先载入《春秋》和《左传》的诸侯国。

“郑伯克段于鄢”这六个字本来是《春秋》有关鲁国的第一笔记载,它证明郑伯(郑庄公)在这一年(前722)击败了弟弟共叔段。

《左传》将这六个字演绎为一篇五百字左右的故事,以说明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重点字词解释:(1)寤生:一般解释为“倒生”;(2)制:地名,即虎牢,河南省荥(xíng)阳县西北;(3)京:地名,河南省荥阳县东南;(4)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未称武姜为母,知乎其姓,可以看出母子二人的关系;(5)不义,不暱(nì),厚将崩:共叔段对君不义,百姓就对他不亲,势力再雄厚,将要崩溃;暱:同昵(异体),亲近;(6)郑庄公在“夫人将启之”之后抓段,写出了人的复杂。

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但对于一个社会或群体来说,要有基本的契约或道德要求。

(7)《诗经·大雅·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

’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战国时虽然礼崩乐坏,但是贵族还是要装的。

三、《左传》的艺术特点:(1)文学特征:善于刻画人物性格从《郑伯克段于鄢》看①从文学角度来看,本文写郑伯打败其弟弟的过程,涉及权力争斗。

②原因:非政治原因,而是他们家庭内部爱恨情仇。

③人物:庄公及其他,充分表现了性格的复杂,或者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有心机,有远虑,有计谋)。

人物形象具有立体感。

如:秦穆公、楚成王、晋献公、曹共公、郑文公、宋襄公。

④情节:故事情节曲折,有悬念,一波三折。

这些写法,从今天看,都是文学的写法。

⑤《左传》写人时能够写出人物的性格的发展。

如:《左传》在写晋文公时,就写了他由一个公子哥到一代霸主的成长过程,描写了他的性格逐渐成熟的过程。

(2)《左传》善于写战争《左传》中描写的战争都是千变万化的。

(《左传精读》里面就选录了好多写战争的段落:《周郑繻葛之战》、《齐鲁长勺之战》、《秦晋韩原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崤之战》、《秦晋彭衙之战》)《左传》写战争时,能充分表现战争的残酷,但并不并没有单纯的写战争,还要追究战争及取胜的原因,表现爱国思想,展现人物性格(如:《秦晋崤之战》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先轸的性格)。

《左传》一般认为注重场面描写。

(《诗经》里描写战争的诗,多是对战争的反思,深刻地揭露人性。

)(3)辞令之美在外交场合会讲话,辞令之美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会讲话的问题。

如“楚齐会于召陵”(僖公四年),管仲去说明讨伐战争的原因。

管仲的说法:1.齐国有正当性;2.具体原因,但这个具体原因并不确凿。

表现了使者与齐国君臣之间语言的交锋,楚国的使者虽然不惧怕齐国,但并未正面交锋,而是委婉地表达楚国的抵抗齐国的意志。

在这之中,有好多东西值得推敲。

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春秋时期十分注重辞令之美,尤其在外交方面。

从传统看,中国人是天生的外交家。

毕竟春秋时代有周天子,诸侯还是维护周的秩序的;但到了战国时代,诸侯就不维护了。

上面就是《左传》的三个主要特征,按照教程上的从文学的角度看。

实际上,从文学角度看《春秋》《左传》,是极其不够的,还要从正的路子,即从史、经的角度去看。

(4)精于材料之剪裁与历史事件的故事化《左传》对历史事件不是简单的叙述,而是善于传达历史事件的意蕴。

既做到了描述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又具有文学色彩。

《左传》常常借助于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甚至带有小说、戏剧的色彩。

《左传》能够有这样的效果,乃在于他的文学色彩的对材料的剪裁。

如“郑伯克段于鄢”。

这个历史事件涉及到宫廷内部的矛盾以及权力争夺。

事件的起因具有偶然性,主要是郑伯的母亲因难产而不喜欢郑伯,因此,处处偏袒公叔段。

郑伯如何打败公叔段,则采用了欲擒故纵的忍让的策略,最后采取行动,打败公叔段。

《战国策》笔记1.名称《战国策》原有多种名称,如《长书》、《短长》、《修书》,《国策》、《国事》,后来经西汉刘向整理,成为三十三篇,定为现名。

2.内容与记事年代《战国策》是写战国时代的一本史书,在国别史中较有代表性。

主要写的是主要记载了当时谋臣策士的谋略、事迹和言论。

都是一段段的,每一段写一个主要人物,主要写他们的言,不像左传那样以记事为主。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公元前460-前220),杂记了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国之事,这些事实际上是背景,主体是谋臣策士的言论,士人追求个人的功名,实现自我的价值。

写了一些士人持有这样的人生观的,追求功名利禄,也表现了其他思想,也讲究德行,就是史书。

3.从文学角度看,新特点《战国策》多夸饰之词,史学价值似不如《左传》、《国语》,但从文学角度来说,则有独特的价值。

其特点有四:(1)铺张辨丽,夸饰恣肆的风格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云:“纵横之学,本于古者行人之官。

观春秋之辞命,列国大夫,聘问诸侯,出使专对,盖欲文其言以达旨而已。

至战国而抵掌揣摩,腾说以取富贵,其辞敷张而扬厉,变其本而加恢奇焉,不可谓非行人之辞命之极也。

”策士好多是纵横家,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合纵连横。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邹忌讽齐(威)王纳谏:要对齐王提意见,委婉的去说。

在讽谏齐王的时候,则采取相当委婉的办法,主要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和自己切身的感受,提出自己的意见。

当时的士人为什么采取这样办法,刘向《战国策书录》说: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

……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皆可观。

政治品行没有了,政治也不仅仅都是赤裸裸的斗争,也要有政治品行的,有政治品行也是文明的标志。

(3)善于刻画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这样的特点,实际上在《战国策》不多,因为战国策不是以叙事为主,但从某些片段,也可以看到战国策叙事的技巧的高超。

如《秦策一》中“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

就把苏秦失败后的潦倒和失意写了出来,衣服坏了,钱财没了,面貌黧黑枯槁,面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

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家人在他回家之后把他当成一个不切实际的败家子。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穷困潦倒,面对这种态度,大概是发怒,于是苏秦发愤读书,练习演讲,在赵国获得成功。

回来后。

“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原因就是“位尊而多金”。

位尊而多金,他觉得苏秦家里的人,势利眼,反思自己。

(4)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说服别人的时候,会用比喻,会用寓言讲道理,说服别人。

《国语》笔记①《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的历史,全书二十一卷。

起于周穆王,止于鲁悼公(约前1000-前440),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

国语不是完整记叙历史,而是选择地记录一些事件。

“语”来自史官文献中的记言体文,所载录的是前代史官或“君子”的言论。

②《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

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国别体著作。

宋代以来,包括康有为在内的多位学者怀疑《国语》为西汉刘歆的伪作。

③国别史,但是记载的历史事件,不系统,所以有人就认为,国语是一本史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