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现状及其改革
行政程序法律制度之现状
2023-10-29•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概述•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核心理念•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目录•我国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现状及问题•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与目录展望01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概述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定义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是规定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行政事务必须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和时限的总和。
它包括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和行政监督等环节,是依法行政的基础和核心。
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特点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具有法定性、公开性、参与性、时限性、连续性和救济性等特点,旨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定义与特点提高行政效率合理的行政程序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保障公民权利行政程序法律制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防止行政权力滥用和侵犯公民权利。
促进依法行政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是依法行政的基础和核心,它规范了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重要性行政程序法律制度起源于近代西方国家,其目的是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逐渐建立了完善的行政程序法律制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管理的需要。
起源与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完善了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先后出台了《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为保障公民权利、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依法行政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中国现状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历史与发展02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核心理念公正公正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应当以符合法律规定和公平正义原则的方式行事,确保行政决定和行政行为具有公正性和合理性。
公正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应当遵循法律程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偏见、歧视和不公平的情况。
公正还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应当进行合理的裁量和考虑,考虑到各种因素和利益关系,确保行政决定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关于改革我国行政立法程序制度的思考
关于改革我国行政立法程序制度的思考背景行政立法程序制度是指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起草、起草前要听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立法后要依照法律程序进行公示、征求意见、听证等程序,保证立法公开、透明、有序、民主的立法制度。
当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民主法治的需求逐渐提高,我国的行政立法程序制度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加强改革。
问题我国当前的行政立法程序制度存在以下问题:1. 缺乏透明度现在的行政立法程序制度存在着缺乏透明度的问题。
在立法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很少充分披露立法草案,以及其在制定法案中所听取的意见和反响。
这会导致立法过程中缺乏公正和民主,无法充分体现每个人的利益和需求。
2. 立法程序过程不够严谨现行的行政立法程序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管部门的个人决策,形式上虽然符合程序,但实际上存在许多非法行为。
这种情况违反了公平、公正的原则,缺乏法治的精神。
3. 关注点的有限性立法往往关注政府主管部门的利益、产业界、学术界、社会公众等各方面的利益相对不那么重视。
这就导致着许多政策是只考虑到一方面而为发展制定,导致其他相关方面利益权益得不到兼顾。
改革方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建议在我国行政立法程序制度中加入以下改革方案:1. 加强公开、透明度政府主管部门需在立法起草前,足够地披露出相关信息,以及公众和利益相关的方面的观点,以带来公正透明的立法香香。
2. 设立固定的抽查机制建立一个独立的、固定的抽查机制,这个机制会对所有的行政立法程序进行定期以及不定期的抽查,发现并纠正程序不够标准的现象,建立一个严格法律交际的标准。
3. 加强进一步的社会参与在立法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公众和利益相关方面参与,一方面要选择各种适当的方式,如:在网上征求意见,专门听取相关方面的意见,以保证各方面利益都得到充分关注与照顾。
4. 制定更加严格的制度法我们建议制定有力有效的法规来保障我国行政立法程序的各个方面,增强法律的权威。
特别是要对政府主管部门依照法律程序进行公示、征求意见、听证等程序方面规定更为严格的条款,让政府采取可靠的、公正的方法制定法案,以满足社会对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期许。
改革我国行政立法程序制度的思考
改革我国行政立法程序制度的思考1. 引言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治国家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行政立法程序制度。
我国的行政立法程序制度在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行政立法程序制度的存在问题,分析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方案。
2. 现状分析我国目前的行政立法程序制度存在以下问题:2.1 立法过程欠缺透明度目前,我国的行政立法过程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透明,很多具体的立法过程难以被公众了解。
实现透明度的主要途径是将立法全过程公开化。
公开这个过程使得参与者能够在必要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公众参与就能保证合理性和公正性。
2.2 立法问题多在过去不少年间,我国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导致立法过程中存在过量立法的问题。
过度立法会损害立法体系的权威性,既不美观也没有效力。
更重要的是,这种过度立法还会导致立法知识产出效果下降和立法质量大幅度降低这种情况。
立法最终结果可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不良影响。
2.3 立法程序存在漏洞立法程序中也存在多个漏洞。
现行法律法规可以在立法过程中存在不可抵消的瑕疵。
我们必须保证立法过程中的所有漏洞都得到及时补救。
如果立法过程中发现某些漏洞,最好是将它们公之于众,以便其他人可以了解漏洞的真正性质并提供有关补救措施。
3. 改革方案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国的行政立法程序制度,需要采取以下措施:3.1 增加立法过程的透明度为了实现透明度,应该公开立法全过程,包括所有立法草案,辩论和投票。
公众也应该参与立法过程中,尤其在需要调整法规或者有影响面广泛的法规方面,建立公众能参与立法过程的机构。
政府通过让这些机构参与立法制定,以期提高思想上的参与和社区支持,进一步确保立法质量和合法性。
3.2 优化立法程序针对过量立法和立法问题多的问题,可以创建立法清理机制来评估现有法规的必要性和效率,并定期进行法规备案。
同时,投资于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应的立法体系也应该提供更完善的诉讼机制,确保立法程序在行使公正和健全的原则的基础上,彻底达成制定良好法律法规的目的。
我国行政程序法律制度之现状
我国行政程序法律制度之现状(一)我国宪法与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法典形式的行政程序法,但从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经在不少法律中规定了行政程序规范。
这些规定首先体现在宪法上,如,宪法第2条第3款、第27条第1、2款、宪法第41条等为行政程序法律参与原则、效率原则、听证制度等提供了依据。
根据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以及世界各国行政程序法律有关基本原则的表述,对我国行政程序法律应该明确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条:1.公开原则。
是指行政机关应当向相对人和社会公众公开其行政行为的原则。
其内容包括:一,公开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二,公开行政决定,包括行政机关所作的行政处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等各种裁定;三,是公开行政过程,包括行政机关的办事程序、各类手续等;四,公开档案资料,包括行政机关设置情况以及行政机关掌握的不涉及国家机密和私人秘密的一切情况。
2.公正原则。
是指行政机关应当排除可能造成偏见的因素,在行政活动中公平地对待所有相对人的原则。
3.参与原则。
是指相对人应当有权对行政行为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这种意见能得到应有重视的原则。
这个原则可以说是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原则。
实现参与原则的主要制度是以听证程序为核心的调查制度。
4.复审原则。
是指对行政行为进行复核、审查的原则。
这是行政程序法律确立得最早的原则。
各国规定的履行复审职能的国家机关主要有两类:一是作出被复审的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之外的另一个行政机关,主要是上级行政机关,这种复审统称为“行政复议”(具体名称各国有各种各样的叫法);二是司法机关,这种复审称为“司法审查”。
行政复议的主体毕竟是行政机关,因而对行政复议仍然可以进行司法审查,司法审查成为最终复审。
5.效率原则。
是指行政行为应当尽量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取得最理想结果的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时应主要考虑如何防止行政机关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理由,减少或免除自己的程序义务,增加自己的程序上的自由裁量权,限制或剥夺相对人的程序权利。
2024年我国行政程序立法论文
2024年我国行政程序立法论文一、引言随着法治国家建设的深入,行政程序立法成为了依法行政、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一环。
行政程序,即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应遵循的步骤、方式、时限和顺序。
它不仅关系到行政效率,更直接关系到公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因此,探讨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的现状、问题及未来方向,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的历史发展我国行政程序立法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行政法制建设也逐渐加快步伐。
早期,我国主要通过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来规范行政程序。
例如,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行政处罚法》就对行政处罚的程序作了初步规定。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全面推进,行政程序立法也逐渐走向系统化、规范化。
2004年,《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行政程序立法进入了新的阶段。
该法对行政许可的设定、实施和监督等程序作了详细规定,为其他行政领域的程序立法提供了借鉴。
三、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的现状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行政程序法律体系。
除了《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外,还有《行政复议法》、《行政强制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各类行政行为的程序作了明确规定。
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有效地规范了行政机关的行为,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我国还在不断探索和创新行政程序立法的方式和途径。
例如,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尝试制定行政程序地方性法规,以更好地适应地方实际。
此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也逐渐成为行政程序立法的重要内容,为公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行政服务。
四、我国行政程序立法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行政程序立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部分行政程序法律规定仍然较为原则化,缺乏具体的操作性。
这导致在实际操作中,行政机关和公民往往难以准确把握法律要求,影响了行政程序的执行效果。
其次,行政程序立法与实体法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
在某些情况下,行政程序法与实体法之间存在冲突或矛盾,导致行政机关在执法时面临困境。
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现状及其改革
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现状及其改革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现状及其改革学号:20134143033 姓名:罗外兰班级:13人力1班摘要:行政程序法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应遵循的方式、时限、步骤和顺序等程序规范的总称。
行政程序法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及政府法治建设的重要标志。
本文对我国行政程序法中的现状和发展进程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可行的完善行政程序法的建议。
关键词:含义行政程序法现状法典化改革趋势我国目前对行政程序法的概念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种观点:第一,认为行政程序法就是"关于行为的方式、步骤及其形成的过程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第二,认为行政程序法是“对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行使或履行实体权利和义务的程序作出规定的法律规范”;第三,认为行政程序法是“规范国家行政机关组织与活动程序的法规。
行政程序法包括行政组织、行政策划与执行、行政监督、行政诉讼等方面的规定,其中以行政诉讼为主要部分”。
第四,认为行政程序法是“有关行政主体行使有关行政管理职权的步骤、方式之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五,认为行政程序法是“行使行政职权行为的过程、步骤、方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综合起来,可得到行政程序法的定义,即行政程序法是行政行为成立的步骤及其次序、方式、时限的法律规范。
这一定义表明:1.行政程序法是规范行政程序的法律规范。
2.行政程序行为虽由行政程序法规定,但行政程序行为不都是行政行为,既有行政行为,也有行政事实行为。
3.行政程序行为是行政主体的行为,而不是相对人的行为。
4.行政程序法的结构是通则与分散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总和。
一、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现状我国目前行政程序法的现状从整体上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另一方面,我国行政程序立法不统一,没有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理论研究明显落后于实际需求,尚存在不少问题。
成果方面主要表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行政程序立法呈现出系统化的倾向。
我国虽然没有着手《行政程序法》的制定,但是,在立法方式上采取了各个击破的策略,为建立我国行政程序法体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我国行政程序法治的现及对策分析
我国行政程序法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内容提要行政程序法治是依法行政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我国行政程序法治中存在着、顽固的传统观念严重影响、制约着我国行政程序法治的健康发展;行政程序立法问题颇多,至今尚没有统一的行政程序立法;司法审查范围过窄,不能对行政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司法不独立及司法腐败;行政执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和不足。
针对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诸如转变传统观念,深入司法改革、实现司法独立,进行统一的行政程序立法,扩大司法审查范围和严肃行政执法等简要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行政程序法治司法审查行政执法对策分析一、行政程序法治的重要性及其简要回顾追求程序正义,在我国日益引起法学家和立法机关的重视。
行政程序作为规范行政权,体现法治形式合理性的行为过程,是实现行政法治的重要前提,而行政程序发达与否,是衡量一个国家行政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志。
(1)行政法治,又称依法行政(AdministrationAccordingtotheLaw),是指行政权力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并依照法定的程序,既不得越权和滥用职权也不得失职,一切行政行为都要接受监督,违法行政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行政法治,除了要贯彻一般的法治原则外,还必须贯彻职权法定、越权无效、法律保留、依程序行政、职权与职责相统一和司法救济等原则,以指导和规范行政权力取得和行使的整个过程。
“依法行政”之中的“法”,固然包括实体法,但行政程序法更是其应有之义。
如果把行政法治看作行政方面的法治状态的话,那么行政程序法治就是实行行政法治的重要手段、方法或者步骤。
行政程序法治是依法行政的关键和重要内容。
没有行政程序法治,也就不可能实现行政法治。
在张扬程序正义的今天,对行政程序法治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我国现代行政程序法治的建设开始于80年代社会主义法制的重建。
1982年,我国宪法正式确认行政立法,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部委有权制定行政规章。
简论新时期中国行政法发展的现状
简论新时期中国行政法发展的现状、瓶颈与思路最近阶段,我国行政学课题研究热点开始广泛围绕相关法令以及调节潜质进行优化设计,透过研究过往行政法归控经验之后,联合最新热点、成果内容进行主流架构调整。
我国行政法体系延展力度的确可圈可点,由于法律制度不尽完善,加上组织法令的欠缺状况,使得后期行政法监督、完善途径遭受全面限制,涉及中心突破点的挖掘工作已经势在必行。
依照目前我国行政法规划条件进行科学评估,将细化的瓶颈因素全面陈列,为完善方案的拟定贡献科学构建力量。
一、我国行政法归控状况论述依照过往评估资料进行客观验证,说明我国行政法管理条件大致处于完备、欠缺两类极端观点内部,涉及这部分内容的科学、精准评估显得相当重要,这是决定后期行政法令科学调节的必要疏导渠道。
如若行政法自身管理能度较高,细化法律制度设计与体系规划效益自然美不胜收。
因此,现下发展理念就是联合既定制度内容进行局部调节,疏导过程中一旦说发展能力有限或者支撑体系不够健全,就有必要针对延展思路进行体系改造。
(一)内部法律制度不能有效映衬行政结构整体延展方向行政管理核心理念就是强调公民的权力保障效用,同时联合政府良性竞争机制,实施既定成本效益灵活分析策略。
为了尽量贴合这一调试要领,政府架构开始转向扁平化形态,内部行政权力也开始转向基层政府,达到地方自治的系统格局。
而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做的就是透过各类细致化方案进行成本规模校验,并将后期效益规模最为稳定的方案提炼、制备完全。
行政问责制度属于我国最近阶段开发的归控内容,在这种形势下,涉及中央、地方政府部门需要联合当地人均GDP、生育条件、法治优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关于问责制在全国各地区的推广工作已经布置得足够优越,下级单位开始积极探寻负责机理,并逐渐形成某种导向型政府结构。
在这种体制背景下,行政单位对于公民个体诉求不再出现敏感反应。
这类结果深刻验证了,我国现下行政法治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在于导向渠道的开拓,而并非建设公民导向政府主体。
关于改革我国行政立法程序制度的思考
关于改革我国行政立法程序制度的思考第一篇:关于改革我国行政立法程序制度的思考杨明成一、建立统一的行政立法程序标准。
目前,我国行政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虽多但基本上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程序标准得到解决。
因此,建议全国人大制定行政法规(含规章)制定程序法,统一行政立法的程序模式。
这不仅有助于规范行政机关的立法活动,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控制能力。
目前国务院正在研究制定有关的条例。
不过笔者认为,基本的行政程序模式包括行政立法的程序模式应当由法律规定。
近年来,全国人大已经先后制定了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单行行政程序法律。
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属于立法行为,其重要性远非具体行政行为所能比拟。
制定行政立法程序规则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制定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规则。
因此,由全国人大制定行政法规制定程序规则理所当然。
二、建立严格的行政立法规划、审查制度。
由于资源有限,管理所需规则甚多,而且每一项立法的发展都是一个过程,因此,根据轻重缓急制订立法规划意义重大。
在美国,自里根政府开始就建立了旨在对行政机关的立法活动进行事前控制的管制计划程序,克林顿总统执政时,进一步强化了计划机制。
我国也应当建立行政立法的规划制度。
一方面将立法规划分为年度计划、两年或者三年计划和五年计划。
另一方面,严格计划制订的程序。
首先,立法项目尤其是年度立法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必要性论证。
其次,列入中期计划的项目通常应当是已经列入五年计划的项目,而列入年度计划的项目必须是已经列入中期计划的项目。
最后,立法计划应当经过批准并应严格遵守。
加强对法规规章草案的审查是对行政立法活动进行事中控制的重要措施。
审查分为两个环节,一是立法机关的法制部门对法规或者规章草案的初步审查,二是制定机关对法规或规章草案的审议。
审查的重点应当包括法规规章的合法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法规规章的成本和效益,法规规章对企业或农民的经济影响,对就业、投资环境的影响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演讲材料-我国行政程序法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演讲范文 精品
我国行政程序法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演讲范文内容提要行政程序法治是依法行政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我国行政程序法治中存在着顽固的传统观念严重影响、制约着我国行政程序法治的健康发展;行政程序立法问题颇多,至今尚没有统一的行政程序立法;司法审查范围过窄,不能对行政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司法不独立及司法腐败;行政执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和不足。
针对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诸如转变传统观念,深入司法改革、实现司法独立,进行统一的行政程序立法,扩大司法审查范围和严肃行政执法等简要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行政程序法治司法审查行政执法对策分析一、行政程序法治的重要性及其简要回顾追求程序正义,在我国日益引起法学家和立法机关的重视。
行政程序作为规范行政权,体现法治形式合理性的行为过程,是实现行政法治的重要前提,而行政程序发达与否,是衡量一个国家行政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志。
1行政法治,又称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权力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并依照法定的程序,既不得越权和滥用职权也不得失职,一切行政行为都要接受监督,违法行政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行政法治,除了要贯彻一般的法治原则外,还必须贯彻职权法定、越权无效、法律保留、依程序行政、职权与职责相统一和司法救济等原则,以指导和规范行政权力取得和行使的整个过程。
依法行政之中的法,固然包括实体法,但行政程序法更是其应有之义。
如果把行政法治看作行政方面的法治状态的话,那么行政程序法治就是实行行政法治的重要手段、方法或者步骤。
行政程序法治是依法行政的关键和重要内容。
没有行政程序法治,也就不可能实现行政法治。
在张扬程序正义的今天,对行政程序法治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我国行政程序法治存在的问题我国在行政程序法治上,已经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绩,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认真面对,慎重对待。
这里,不妨分析如下一传统观念的顽固存在,严重影响、制约着我国行政程序法治的健康发展。
行政法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变革推动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对市场的干预逐渐减少,市场主体的自 主性增强,需要行政法对市场主体的权益进行更加全面和有效的保护。
社会利益格局的多元化
社会利益格局的多元化对行政法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行政法更加关注不同利 益群体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政府职能转变需求
服务型政府建设
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要求行政法更加注重保障公民 权利和服务公众需求,强化政府 的公共服务职能。
法治政府建设
法治政府建设要求政府依法行政 ,严格规范行政权力运行,需要 行政法对行政行为进行更加全面 和有效的规范和监督。
民众参与意识提高
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
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民众对行 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需求增强,需要 行政法提供更加完善的公民权利保障 机制。
推进社会监督
鼓励和支持社会公众、新 闻媒体等社会力量参与监 督,拓宽监督渠道,提高 监督效果。
05
CATALOGUE
发展趋势预测与前景展望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
数字化技术应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行政法领域也将逐步实现数字 化,包括电子化文件管理、在线审批、数字化监管等方面的 应用。
智能化技术应用
持续改进方向和建议
进一步加强行政法理论研究
完善行政程序法律制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深入研究行政法的基本理论和前沿问题, 为行政法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保障行政相对 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 效率。
加强行政复议与诉讼制度建设
推动行政法国际化进程
完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提高复议 和诉讼的公正性和效率,为公民、法人和 其他组织提供更加有效的救济途径。
浅论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政许可法 我们 等, 在行政程 序立法方 面积累了 相当的 经验。同时 理论研究也 , 取得了 足的 展: 论研究 长 进 理 著作不断出 版。1 9 9 年国 9 务院
召开 了 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 , o 年国务院又颁发 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实施纲要 , 出要在十年时间内基本建成 法治政府 的 目 全 2 4 o 提 标。以 下本文拟从法律层面上简要阐述一下我国行政程序法律制度 的现状 。
【 关键词 J 行政程序制度; 行政程序立法 ; 行政程序法
为完全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可见 , 单纯 的违反法 定程 序不会影 响具体 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 法治 国, 依法行政的要求 , 9 1 9年 国务 院召开了 行政行为的实体内容的存在及其 效力 。这样无 疑有损行 政程序 的权威 , 9 应在以后的行政程序立法 中予 以重视。 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 ,04年 国务 院又颁发 了全面推进依 法行政实施 使其不具威 慑力 , 20 2 3 行政程序的参与性弱 , .. 透明度低 。行政程序 的参与性 强弱和透 纲要 . 提出要 在十年 时间内基本建成 法治政 府的 目 。以下本 文拟从 法 标 明度的高低是行政程序 民主化程度 的重要 体现 。在我 国, 当一部 分行 相 律层 面上简要 阐述一下我 国行政程序法律制度 的现状 。 政程序缺乏 民主性 和参与性 , 没有说 明理 由, 没有 听证程序 , 甚至 于 当事 11 ..我国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宪法依据
有J施 Sl DI I I I
嗽
20 年 2 09 月
浅论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井杰 马 罡
(。 I 黑龙江鑫鼎律师事务所 , 黑龙江 牡丹江 17 0 ;. 50 0 2 黑龙江博 学律 师事务所 , 黑龙江 牡丹江 1 00 5 0) 7
小议行政程序法律的完善
小议行政程序法律的完善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于行政程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而行政程序法律的完善,是构建良好法治环境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进一步完善行政程序法律,成为了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行政程序法律的概念行政程序法律,顾名思义,是关于行政程序的法律规范。
行政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包括颁布行政指令、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活动。
因此,《行政程序法》成为我国行政程序的基本法。
二、行政程序法律的现状我国的行政程序法律建设始于1950年代,60年代制定了《行政诉讼法》。
此后,我国对行政程序法进行了三次系统性重大的修改和完善:1989年通过了《行政诉讼法》;199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201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当前,我国的行政程序法律框架比较完善。
但在实践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在行政执法中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行政复议程序复杂,进入诉讼程序的像民营企业、个人等反而较少;行政诉讼的程序设计还有待完善等问题。
三、完善行政程序法律的重要性1、保证正当程序行政程序法律的完善可以使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这有助于保证行政机关的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能够保证公民和单位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2、确保行政执法公正行政程序法律的完善,可以推动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行政机关依照规定程序进行行政执法,把握权力的尺度,保障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从而强制行政机关遵循法制化要求。
3、促进经济发展行政程序法律的完善,可以推动企业的投资信心和积极性。
营商环境的良好与否,与行政程序的法治效果密不可分。
而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四、完善行政程序法律的建议1、强化行政程序的透明度行政机关的决策、立法和控制等行为,应当遵循透明原则。
政府信息公开法实施以来,不少具体问题得到了明确的解决,但行政程序透明度依然有待提升。
我国行政程序法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行政程序法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作者:金鸣来源:《卷宗》2017年第21期摘要:行政程序是行政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行政程序法治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
随着社会公共事务范围的扩大,行政管理的范围也随之拓展,行政权力全大需要对新政权进行限制,以维护人民的权利,这就需要行政程序的法制化管理与规范。
本文将就我国当前行政程序法治的现状出发,分析与探讨可行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行政程序;法治;现状;解决对策1 行政程序法治行政程序,就是将行政行为所经历的顺序、步骤、时限以及所采取的方式。
行政程序包含事前程序、事中程序以及事后程序三个部分。
比如就立法而言,政府需要进行立法公告、征求民众意等,全体社会成员对行政管理的参与度也随之上升。
行政程序在制约行政权力、保障民主自由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行政法治离不开程序保障,以法律程序规范语控制政府权力,有利于保障行政公正。
行政程序法治有利于规范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加强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以防止决策失误。
行政程序法治是一个国家以及支持政府法治建设的关键标志,也是国家与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2 我国行政程序法治的现状西方国家的民主法治成效显著,依法行政的发展与国家权力的扩张共同进展,在十九世纪末期,英国的依法行政以及完全树立根基。
而在美国,依法行政在国家成立之初就开始初创,并被包含在法治原则之内。
1993年日本也制定了行政程序法典。
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也逐渐拉开了法治建设的序幕。
就全世界而言,日本的行政程序法治对中国的影响较为深远。
1996年,政府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规定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行政程序法治进程取得巨大进展。
但是从国家社会的具体现状而言,行政违法现象仍然突出,这也是行缺乏程序控制的后果。
我国的行政程序法治建设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亟需完善。
(一)行政程序立法分散当前我国政府就行政程序管理已经建立了诸多法律条文,诸如《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行政诉讼程序》等,这些采取的是分散立法的方式,并没有统一的行政程序立法规划,各项行政程序之间或有重复交叉或者冲突。
我国行政程序法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演讲范文-精品文案范文
我国行政程序法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演讲范文我国行政程序法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演讲范文内容提要行政程序法治是依法行政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我国行政程序法治中存在着:顽固的传统观念严重影响、制约着我国行政程序法治的健康发展;行政程序立法问题颇多,至今尚没有统一的行政程序立法;司法审查范围过窄,不能对行政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司法不独立及司法腐败;行政执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和不足。
针对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诸如转变传统观念,深入司法改革、实现司法独立,进行统一的行政程序立法,扩大司法审查范围和严肃行政执法等简要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行政程序法治司法审查行政执法对策分析一、行政程序法治的重要性及其简要回顾追求程序正义,在我国日益引起法学家和立法机关的重视。
行政程序作为规范行政权,体现法治形式合理性的行为过程,是实现行政法治的重要前提,而行政程序发达与否,是衡量一个国家行政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志。
(1)行政法治,又称依法行政(AdministrationAccordingtotheLaw),是指行政权力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并依照法定的程序,既不得越权和滥用职权也不得失职,一切行政行为都要接受监督,违法行政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行政法治,除了要贯彻一般的法治原则外,还必须贯彻职权法定、越权无效、法律保留、依程序行政、职权与职责相统一和司法救济等原则,以指导和规范行政权力取得和行使的整个过程。
“依法行政”之中的“法”,固然包括实体法,但行政程序法更是其应有之义。
如果把行政法治看作行政方面的法治状态的话,那么行政程序法治就是实行行政法治的重要手段、方法或者步骤。
行政程序法治是依法行政的关键和重要内容。
没有行政程序法治,也就不可能实现行政法治。
在张扬程序正义的今天,对行政程序法治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我国行政程序法治存在的问题我国在行政程序法治上,已经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绩,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中国行政法发展现状、瓶颈与思路
中国行政法发展现状、瓶颈与思路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行政法在保障公民权利、规范政府行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行政法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
本文将简要分析中国行政法的发展现状、面临的瓶颈,并提出相应的思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法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行政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涵盖了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多个领域,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行政法律体系。
行政法的实施情况逐渐好转,政府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识不断提高,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更加重视。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行政法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行政法的规定过于原则化,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导致实践中难以操作;另一方面,行政法的执行力度不够,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使得法律应有的效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尽管中国行政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法律体系仍存在不完善之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空白:某些领域还没有制定相应的行政法律法规,导致实践中无法可依。
(2)立法滞后:部分行政法律法规未能及时修订和完善,与现实需要脱节。
(3)立法质量不高:部分行政法律法规的规定过于笼统、模糊,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
在实践操作方面,行政法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1)执法难度大:由于行政法的规定过于原则化,实践中难以操作,加大了执法难度。
(2)执法不公:由于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执法过程中存在不公正现象。
(3)救济途径有限: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缺乏有效的救济途径和措施。
为了解决法律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使法律规定更加具体化和具有可操作性。
(2)及时修订和完善行政法律法规,使其与现实需要相适应。
(3)提高立法质量,确保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具体、可行。
为了解决实践操作困难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
最新整理我国地方行政程序立法的新发展.docx
最新整理我国地方行政程序立法的新发展我国地方行政程序立法的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是党和国家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重点。
完善行政程序法,加强地方行政程序立法的发展,关系着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的进程。
一、我国地方行政程序立法的现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在行政程序法上已经取得一定成就,我国地方行政程序立法得到很大的发展。
地方行政程序法的完善,表明我国地方行政程序立法已经向着法律化、规范化等方面发展。
地方行政程序法是为保障人民的权益不受侵犯而设立的,所以我国地方行政程序立法是以此为重点,严格规范行政程序法的内容和按照行政程序法执行。
我国地方行政程序立法呈现的创新性、规范性、xxxx性等特点,标明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的发展已经跟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翻开新的篇章。
二、我国地方行政程序立法存在的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变化,地方行政程序立法还存在着如下三方面问题,影响着地方行政程序立法的发展:(一)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对行政程序立法的认识不够,严重影响着我国地方行政程序立法的发展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发展提倡的都是注重实际上程序法的制定,从而忽略了程序法的制定,使得我国地方政府对行政程序立法的重视不够。
(二)我国地方行政程序法内容不完善,使得我国地方行政程序立法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行政程序法中的宪法内容没有明确的权益保障内容,致使我国地方行政程序立法时,公正性、公开性和平等性受到严重的质疑,存在不规范等问题,在对人民权益的保障上不能良好的维护作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方行政程序立法很少采纳人民群众的意见,都是政府行政部门自行制定,我国地方行政程序法的实用性也因此降低。
(三)我国地方行政程序立法的不规范性,现代化水平不够,使得对于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督作用不强我国地方行政程序法的内容很多都是针对人们的行为建立的,行政程序立法很少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缺乏xxxx精神,使得对于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督作用降低,不能真正的起到维护人民权益的多用。
行政执法程序的规范与改革
行政执法程序的规范与改革行政执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其程序的规范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行政执法程序的规范与改革的必要性、目标和挑战、现行问题及解决途径等角度展开论述。
行政执法程序的规范与改革的必要性行政执法程序的规范与改革对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提升行政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规范的执法程序能够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防止滥用权力和不当干预。
其次,规范的执行程序能够提高执法的效率和公正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最后,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对于建立法治国家、提升国家形象和信誉有重要意义。
行政执法程序的规范与改革的目标和挑战行政执法程序的规范与改革应该以提高公正性、效率和便利性为目标。
首先,公正性是规范执法程序的核心要求,要求执法者在行使权力时公正、客观、无私利。
其次,提高执法效率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最后,提供便利性可以简化执法程序、减少程序性成本,提升公众满意度。
然而,行政执法程序的规范与改革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法治观念和执法意识的不足是制约规范执法的重要因素。
部分执法者对法律知识和程序掌握不够熟练,执法思维偏离法治方向。
其次,执法权责的分散和交叉造成执法程序的复杂和繁琐。
行政机关之间的执法职责交叉重叠,导致程序不统一、效率低下。
最后,公众参与度低下也制约了行政执法程序的规范和改革。
公众在执法过程中的知情和参与权利受限,制约了监督的有效性和程序的公正性。
现行问题及解决途径现行行政执法程序存在一些问题,如程序不规范、执法权滥用等。
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首先,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执法者的法律意识和程序掌握能力。
推行专业培训和考核制度,定期进行法律法规和执法程序的培训,提升执法者的规范执法能力。
其次,加强执法程序的统一和协调,建立健全执法协作机制。
明确执法权限和责任划分,减少程序冗杂和交叉,提升执法效率和公正性。
最后,推进公众参与的机制创新,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现状及其改革
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现状及其改革
学号:20134143033 姓名:罗外兰班级:13人力1班摘要:行政程序法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应遵循的方式、时限、步骤和顺序等程序规范的总称。
行政程序法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及政府法治建设的重要标志。
本文对我国行政程序法中的现状和发展进程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可行的完善行政程序法的建议。
关键词:含义行政程序法现状法典化改革趋势
我国目前对行政程序法的概念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种观点:第一,认为行政程序法就是"关于行为的方式、步骤及其形成的过程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第二,认为行政程序法是“对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行使或履行实体权利和义务的程序作出规定的法律规范”;第三,认为行政程序法是“规范国家行政机关组织与活动程序的法规。
行政程序法包括行政组织、行政策划与执行、行政监督、行政诉讼等方面的规定,其中以行政诉讼为主要部分”。
第四,认为行政程序法是“有关行政主体行使有关行政管理职权
《税收征管法》,确立了税收征管领域的程序机制得以不断完善。
1996年的《行政处罚法》堪称我国行政程序立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该法为行政处罚设定了程序机制,给我国行政部门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观念转变与工作方式的变革。
1999年的《行政复议法》,不仅使行政复议程序机制更加完善,而且为行政复议管理程序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诸如复议申请的移送机制等方面的规定,充分体现了服务行政的理念,大大推进了我国行政管理方式变革的进程。
同年颁布的《价格法》,为政府的定价行为自己价格监督检查等规定了较为完善的程序机制。
尤其是该法关于价格听证的程序设置,在实践中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此后,2000年的《立法法》以及2001年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为行政立法程序机制的确立提供了较为全面和充分的法律依据。
二、我国行政程序法典化的改革趋势
(1)背景知识。
行政程序法典化的兴起和发展是20世纪行政法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
所谓“法典化(例如民法、刑法法典化),
一般是指将众多散件、杂乱的成文法,予以分门别类,将相同性质的法律规范,经过认真鉴定与整理,有系统的编撰于同一法典之中”。
而行政法的法典化,因其具有某些特殊性:行政法律规范数量庞大无比,行政法律规范性文件层级太多、形式繁杂,各行政机关职能、运行方式差别太多、变化也快等,因此要将所有行政法律、法规以及规章等编撰于统一的法典中,其困难是难以想象的,行政法的法典化主要是指行政程序法典化,但不可能是所有行政程序法典化,也不可能是纯粹的行政程序法典化。
(2)制定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必要性。
第一,分散式体例模型存在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
分散式体例模型不能对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和共同制度作出统一规定,造成一些单行法律中规定的行政行为制度,对其他行政行为则不能适用,如《行政处罚法》规定了听证制度,行政处罚行为可以适用听证,但由于采用分散式立法,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执行程序中就不能适用,致使体现行政公正的听证、行政行为说明理由、行政公开等现代行政程序基本制度在我国没有成为普遍性制度。
要改
变这一状况,只能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
采用法典式体例模式,不仅有利于统一、规范行政程序,使行政程序标准化,提高行政效率,而且有助于树立程序公正的观念,并与行政诉讼法接轨。
第二,市场经济需要行政程序法规范和约束政府的行为。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权利经济、自由经济、法治经济。
法治经济不仅意味着市场主体的商业行为要依据法律,更重要的是政府行为也必须依据法律,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对的独立的空间。
第三,依法治国呼唤行政程序法早日出台。
英国著名行政法学家威廉·韦德认为:法治的基本含义是任何事情都必须依法进行,法治的核心就是依法行政。
(3)我国行政程序法典化的可行性。
行政程序法典化,即要把行政程序规范化、法律化、制度化,上升为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
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的制定与实施,是中国行政法制现代化的前提。
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一,行政程序立法的历史发展进程表明,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有现实的基础。
我国的行政程序立法,经历了从自然发展到系统发展的阶段,从行政程序规章、法
规到《行政处罚法》、《价格法》和《行政许可法》等中有关行政程序部分立法,为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奠定了基础。
第二,国际和其他地区立法经验可以借鉴。
中国属于后发的追求行政程序法典化的国家。
欧美诸国行政程序制度变迁的先进经验固值得我们借鉴,但亚洲相邻国家和地区行政程序法制定宗旨、制定动向、制定实践制定效果,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求充分掌握行政程序发展的共同规律,正确把握制定方向,缩短差距,减少曲折,同时降低成本。
第三,专家学者的研究为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立法参考。
20世纪90年代初,有关行政程序法的文章凤毛麟角,近几年来却著述颇丰,成为行政法的研究重点,对行政程序法的基础理论及立法的体例模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
外国行政程序法的汇编,也为我国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提供了借鉴。
用国家行政学院应松年教授的话来说,一部中国行政程序法典已“呼之欲出”。
三、完善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建议
(一)加强行政程序之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一是加强行政程序法的理论研究,为我国制
定统一完善的行政程序法典提供法学理论指导;二是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的培养教育;三是加强行政程序理论及行政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二)制定系统完善的行政程序法典
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是一国行政程序法建设的基本保障。
因此,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已成为国家立法的一项紧迫任务。
在立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处理好立法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的关系,防止因法出多门而导致互相冲突。
二是应考虑程序的繁简与公正和效率的关系。
使行政程序的繁简程度符合某一特定的行政领域公民合法权益与公共利益、公平与效率的轻重程序,繁简得当,符合效率原则。
(三)加强行政程序法的执法监督
首先,应充分发挥行政监察机关、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的监督职能,及时否定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行为的效力;其次,强化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行政程序的法律责任追究,主要是追究行政主体的行政赔偿责任和行政主体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再次,应不断健全和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对因其失职而致使
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定程序的,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 谭泽林;政府信用法律保障制度研究 [D];中南大学;2004年
[2] 黄海茵.中国程序法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改革趋势[D];学术天地2006年01期
[3] 张遂,陈庭会;浅论我国行政程序法建设[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