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

合集下载

科技期刊中地名书写注意事项及原则

科技期刊中地名书写注意事项及原则

编辑出版212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科技期刊中地名书写注意事项及原则李庚,杜承宸(《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1)摘要:地名是人们赋于地表某一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

地名的正确写法不仅关乎论文的质量和读者的阅读体验,更涉及国家主权、文化话语权和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尊重。

文章总结科技期刊中常见的地名书写错误,包括非常见(常用)地名书写、拼写错误,争议性地区或共有地区书写不当,地名变更后专有名词书写混乱,地名的翻译不准确、不正确。

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三条地名书写应遵守的原则:规避性、替代性原则;首次出现进行说明、规定原则;查资料,保证正确性、标准性原则。

关键词:科技期刊;地名书写;地名拼写;地名翻译;原则中图分类号:G23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0-0212-03一、引言地名是人们赋于地表某一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不仅包括陆地、海洋、湖泊、河流、山川等自然区域,也包括国家、城市、街道等人造、人为区域。

地名的最大作用是使人们对某一地方的称呼达成统一,避免出现混乱和不必要的误解。

关于地名写法的规定、国家标准有不少,也有很多学者讨论过如何正确书写、拼写、翻译地名。

在科技期刊论文中,地名从来不是研究的重点或热点,因此很容易被忽视,但地名的正确写法不仅关乎论文的质量和读者的阅读体验,更涉及国家主权、文化话语权和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尊重。

文章通过对科技期刊中地名写法的常见问题进行汇总、讨论,提出几条地名书写原则。

二、地名书写中的常见问题(一)非常见(常用)地名书写、拼写错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般作者都是使用智能输入法在电脑上撰写论文,手写中易错的地名如“株洲”误写为“株州”、“苏州”误写为“苏洲”已很少见。

但科技期刊论文中的研究地点经常会位于一些偏远地区,所涉及地名比较少见,输入法的词库中往往没有收录,有些粗心的作者如果按照想当然或者过于信任输入法,就极有可能出现错别字,如将“巴颜喀拉山”误写为“巴彦喀拉山”[1]。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作者分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作者分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作者分析胡静;薛宏交;周建新;魏玉芳;吕琳【摘要】将《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自1981至2012年,分为3个时间段,统计并分析了自创刊以来的作者情况。

通过对作者发文量、合作情况、作者频率的分析,确定了3个不同时间段的期刊发展特点,并通过对3个阶段核心作者群及来源单位的研究,得到了期刊发展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期刊名称】《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4页(P72-75)【关键词】《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作者分析;文献计量学【作者】胡静;薛宏交;周建新;魏玉芳;吕琳【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湖北武汉 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2.8《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创刊于1981年,从创刊起至2001年,刊名为《地壳形变与地震》,2002年更名为《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刊物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等8家单位联办的,是中国唯一一份报道大地测量学在地球动力学领域研究和应用成果的学术刊物。

现该刊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之测绘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科技精品期刊库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摘录期刊等。

2002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2007年获全国测绘优秀期刊一等奖[1]。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创刊30多年以来,经历了许多困难,才取得了现在的成绩。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稿费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稿费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稿费
大地测量和地球动力学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对于研究
地球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地震活动等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相关
领域的学术期刊和出版社会对此类稿件给予一定的重视和稿费支持。

首先,关于大地测量和地球动力学领域的学术期刊,一般会根
据稿件的质量、篇幅和对学术领域的贡献程度来支付稿费。

一些知
名期刊可能会根据作者的知名度和研究成果给予额外的稿费奖励。

另外,一些期刊也会根据稿件的被引用次数来进行稿费的补偿。

其次,对于地球动力学领域的出版社,他们可能会根据出版的
专著、论文集等形式给予一定的稿费支持,以鼓励学者在该领域的
深入研究和著作。

此外,一些研究机构、基金会或学术组织也可能会设立专门的
奖励机制,以资助和鼓励大地测量和地球动力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和
著作。

总的来说,大地测量和地球动力学领域的稿费标准会受到多方
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稿件质量、期刊声誉、作者知名度等等。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国家863计划——“中国地震科学卫星计划的预研与制定”课题通过验收

国家863计划——“中国地震科学卫星计划的预研与制定”课题通过验收

国家863计划——“中国地震科学卫星计划的预研与制定”
课题通过验收
佚名
【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年(卷),期】2005(25)4
【总页数】1页(P113-113)
【关键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国家863计划;通过验收;卫星计划;地震科学;课题组;预研;信息领域;总结报告;财务报告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62;F407.67
【相关文献】
1.中国地震科学卫星计划的预研与制定 [J],
2.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电网调度中心安全防护体系研究及示范"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J],
3.一位博士后的土地情怀记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站长、国家"863"计划重大课题首席科学家梁文举 [J], 逄安库;田德育;阎威
4.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承担的5项国家“863”计划课题通过科技部验收 [J],
5.中国科学院863计划课题“高强韧多孔钛人工骨材料研发”通过技术验收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地测量学》课件

《大地测量学》课件

激光雷达地形测量
利用激光雷达技术获取高 精度地形数据,常用于数 字高程模型(DEM)的建 立。
激光雷达遥感
通过激光雷达技术获取地 表信息,用于地质、环境 监测等领域。
其他大地测量技术与方法
重力测量
利用重力加速度的差异来测定地球重力场参数,常用于地球 物理研究。
惯性导航
利用惯性传感器来测定运动物体的姿态、位置和速度,常用 于海洋和航空导航。
大地测量学的应用领域
• 总结词:大地测量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地理信息系统、资源调 查、城市规划、灾害监测等。
• 详细描述:大地测量学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理信息数据,用于地图制作、土地规 划、环境监测等领域。在资源调查方面,大地测量学可以通过对地球的重力场和磁场进行测量,探测地下矿产资源,并 对海洋资源进行调查和监测。此外,大地测量学在城市规划中也有广泛应用,例如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城市环境进行监 测和评估,以及利用GPS技术对城市交通进行管理和优化。最后,大地测量学在灾害监测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 通过大地测量技术对地震、火山、滑坡等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预警。
大地测量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领域
基础地理信息获取
大地测量提供高精度的地 理坐标和地形数据,是GIS 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重要 手段。
地图制作与更新
大地测量数据可用于制作 高精度地图,并定期更新 以确保地图的准确性和现 势性。
空间分析与应用
大地测量数据与其他空间 数据结合,可进行空间分 析、规划、决策等应用。
大地测量在地理信
05
息系统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显示 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邢台地区近年的震源机制

邢台地区近年的震源机制

邢台地区近年的震源机制张宏志;刁桂苓;赵英萍;王成亮;张骁;李光;马利军【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年(卷),期】2007(27)6【摘要】利用首都圈和邯郸数字地震遥测台网2002年以来的资料,采用理论地震图拟合观测波形的方法,得到邢台地区96次ML≥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表明:1)地震主要分布在1966年邢台地震区内,呈共轭交汇条带,因此可以作为邢台地震序列的延续;2)震源机制解应力轴的优势取向和序列早期与华北其它强震的相同,说明该地构造应力场与华北区域构造应力场一致;3)机制解节面占优的走向以NNE-NE和NWW-NW为最多,和序列早期的破裂方向一致,证实近年的中小地震活动具有继承性;4)震源机制类型多样,表明当地的应力水平有别于序列早期.【总页数】5页(P91-95)【作者】张宏志;刁桂苓;赵英萍;王成亮;张骁;李光;马利军【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河北省地震局,石家庄,050021;河北省地震局,石家庄,050021;邯郸市地震局,邯郸,056014;唐山市地震局,唐山,063000;唐山市地震局,唐山,063000;河北省地震局,石家庄,0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63【相关文献】1.近年首都圈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其特征分析 [J], 兰从欣;邢成起;苗春兰;岳晓媛;郭心;袁学明2.近年邢台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较多 [J], 卢文玲3.新疆天山地区与川滇地区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对比分析 [J], 龙海英;聂晓红;高国英4.张家口地区近年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反演 [J], 王曰风;张秀萍;李峰;马利军;宋晓煜;刘燕翔;张珊珊5.2021年12月中国大陆地区M≥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 [J], 梁姗姗;邹立晔;刘艳琼;张雪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下水漏斗对昌邑-新河相对重力观测的影响

地下水漏斗对昌邑-新河相对重力观测的影响

第40卷第11期2020年11月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J o u r n a l o fG e o d e s y a n dG e o d yn a m i c s V o l .40N o .11N o v .,2020收稿日期:2020-01-07项目来源:山东省地震局科研基金(Y B 2004)㊂第一作者简介:李树鹏,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流动重力观测研究,E -m a i l :570349661@q q .c o m ㊂通讯作者:张春鹏,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速报软件研发,E -m a i l :1073594935@q q.c o m ㊂D O I :10.14075/j .j g g.2020.11.006文章编号:1671-5942(2020)11-1129-04地下水漏斗对昌邑-新河相对重力观测的影响李树鹏1 张春鹏1 李国一1 陆汉鹏1 王锋吉1 吴 双11 山东省地震局,济南市文化东路20号,250014摘 要:通过分析昌邑-新河测段1991~2019年L C R -G 型与C G -5型相对重力仪的相对重力观测数据和测点附近水文资料发现:1)2009~2018年相对重力观测值持续增大的主要原因为昌邑市地下水位下降,水位降低的最大影响可达132μG a l ;2)2014-05~2016-03相对重力累计下降72μG a l ,并在2016-03~2018-05快速回升,这一现象是否与动力学原因有关尚不明确㊂关键词:相对重力测量;重力变化;地下水漏斗;水位变化;地下水改正中图分类号:P 312 文献标识码:A研究区位于华北台地东南部,同时位于渤海南部莱州湾东南沿岸,行政区划上主要包括昌邑市㊁莱州及平度西部地区㊂研究区构造上处于沂沭断裂带北段,前人对该区域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沂沭断裂带北段目前处于闭锁阶段㊂山东省地震局在1991~2019年采用L C R -G 型和C G -5型相对重力仪对该地区进行每半年1期的重力重复观测,已取得大量重力变化观测成果㊂观测数据自1997年以来呈波浪式上升变化,尤其是2016-03以来观测值存在较大变化,本文试图对该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㊂1 观测点与研究区地下水概况昌邑-新河测段横跨沂沭断裂带东部昌邑-大店断裂,该断裂东西两侧不同的成因类型控制着两侧地层和地下水特征㊂昌邑观测点位于断裂西部,属于华北沉陷区昌潍断陷,沉积巨厚的第四纪砂砾岩,厚度一般在60m 以上,其沉积环境为冲积扇形成的冲积平原,古河道较发育[1]㊂新河观测点位于断裂东侧,属于胶北台凸,主要为元古界粉子山群变质岩系,第四纪沉积较少,厚度一般小于30m [2]㊂地下古河道以孔隙较多的砂岩构成,是浅层地下淡水的良好含水层和工农业供水的重要水源地,同时也是地下水运移的主要通道[3]㊂研究区内地下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具有复杂而明显的变化,其水文地质特征主要受构造㊁地层㊁地貌㊁古地理环境㊁气候㊁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㊂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昌邑地区地下水被大量开采[4],从而出现地下水降落漏斗,并导致滨海平原咸水体向南侵入,成为该区严重的环境灾害[2]㊂2 相对重力测量自1991年以来,山东省地震局采用L C R -G型和C G -5型相对重力仪对昌邑-新河重力测段开展每半年1期的重力重复观测㊂在1997~2015年间,该测段实测原始重力段差(未经平差计算改正)呈波浪式上升,总体上升幅度为90μG a l㊂2016-03开始出现持续增强的上升异常变化,2018-05达到峰值,累积上升达119μG a l ;同年8月㊁9月㊁11月对该测段进行加密观测,其重力段差出现小幅回落,变化幅度在20μG a l 以内;2019-03~10该测段重力段差下降35μG a l,转折后累计下降57μG a l (图1)㊂3 资料分析3.1 地下水异常情况昌邑地区潜水水位近年来主要受昌邑市大规模地下水开采及降水入渗影响,河流渗漏㊁灌溉回归补给㊁侧向补给㊁蒸发等因素对潜水位整体变化趋势的影响较小[5],其中降水及灌溉具有季节性,因此会使地下水位出现小幅度的年内波动[6]㊂收集并分析昌邑地区3口水井2009~2018年井水位深度变化(图2,部分数据通过内插值法获取),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20年11月图1 昌邑-新河测段相对重力时序变化图F i g .1 R e l a t i v e g r a v i t y ti m e s e r i e s o f C h a n g y i -X i n h e s e gm e n t 并用黄辛庄井及南店井的水位拟合测点下方的水位变化,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该区地下水具有以下特点:1)测点附近潜水水位距离地表较近,参考点在2009~2018年最低水位和最高水位分别为-31.20m 和-11.68m ,平均水位为-21.44m ,最大水位变化为-19.52m ㊂2)潍坊北部地下水位具有南高北低的特点,地下水通过渗流由南部山区流入莱州湾㊂近年来由于昌邑市工业及生活用水量较大,在昌邑及周边地区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㊂地下水以昌邑城区为最低点,向四周逐渐升高,潜水面呈漏斗型(图3)㊂根据3口井的水位及相对位置,利用达西定律计算该漏斗半径约为15k m ㊂新河测点古河道发育较少,岩石孔隙率低,含水性相对于西部较差,且无大规模地下水开采情况㊂新河测点距昌邑市20k m ,地下水降落漏斗尚未对其产生影响,测点的地下水位年变化相对稳定㊂图2 昌邑市及周边观测井水位F i g.2 W a t e r l e v e l o f o b s e r v a t i o nw e l l s i n C h a n g y i a n da d ja c e n t a r e a 3.2 地下水影响分析水平层地下水对重力影响范围半径的计算公式为[7]:R =42ˑh ˑΔh ˑμ(1)式中,h 为缺失地下水的平均水深,Δh 为地下水的下降高度,μ为给水度㊂半径外区域对重力值图3 地下水降落漏斗模型F i g .3G r o u n d w a t e r d e pr e s s i o n f u n n e lm o d e l 的影响小于1μG a l㊂依据拟合的现今水位,h 取21.44m ,Δh 取19.52m ,第四纪冲积平原的砂砾岩给水度μ取0.15,计算结果为2637m ㊂上述分析表明,远区域地下水缺失对测点引力效应的垂直分量影响较小,即2.6k m 以外的区域对测点重力影响的总和小于1μG a l㊂研究区内出露地层均为第四纪沉积物,横向与纵向变化均较小,因此可视为均一圆柱体,对该区域内缺失的地下水建立数学模型(图3)㊂模型半径R 为2637m ,θ为360ʎ,高度H 为2009-01以来水位变化高度19.52m ,2009-01水位a =11.68m ,岩石给水度μ取0.15,采用下式计算地下水对测点重力的影响(G =6.67259ˑ10-11N ㊃m 2㊃k g -2)[8-9]:Δg =-G μ∭z/(x 2+y 2+z 2)3/2d x d y d z =-G μ∭z/(R 2+z 2)3/2d θd R d z =-G μʏ2π0d θʏR 0r d r ʏa +H az(r 2+z2)3/2d z =-2πG μH -R 2+(a +H )2+R 2+a 2(2) 通过式(2)计算昌邑地下水位变化对昌邑测点重力观测的影响,得到的重力效应为125μG a l ㊂新河测点位于地下水降落漏斗之外,水位稳定,因此地下水未对新河测点的重力测量产生影响,无需地下水改正㊂2009年以来昌邑地下水变化所产生的重力效应与实测原始重力段差改变量在数值上基本一致,排除干扰后的段差真实变化在20μG a l 以内㊂4 异常性质判定通过内插法获取2009~2018年每月的连续重力数据,结果显示其变化量与地下水变化具有明显同步性(表1)㊂具体表现为:2009~2014年两者均较为稳定,呈小幅度起伏变化,其原因可能311第40卷第11期李树鹏等:地下水漏斗对昌邑-新河相对重力观测的影响与季节性降水差异导致地下水位产生波动有关[10],进而表现为重力段差变化㊂2014年下半年至2018年末,地下水下降幅度较大且速度较快,在2014-06~2014-09期间下降近10m,占2014~2018年总变化量50%㊂重力变化具有一定滞后性,下降速度与幅度均较地下水变化较小,这一现象可能由构造变化的叠加所引起㊂通过去除地下水干扰,图4为真实重力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2009~2018年重力段差变化量基本在50μG a l以内,重力变化整体相对平稳㊂表12009~2018年地下水㊁重力变化及地下水改正统计表T a b.1S t a t i s t i c s o f g r o u n d w a t e r,g r a v i t y c h a n g e s a n dg r o u n d w a t e r c o r r e c t i o n f r o m2009t o2018时间水深月均值/m影响半径/m重力干扰值/μG a l原始重力变化/μG a l校正重力变化/μG a l2009-0612.50102.685.170-5.17 2009-1212.54105.835.42-11-16.42 2010-0312.55106.625.48-25-30.48 2010-0814.53275.5217.96-3-20.96 2011-0314.86306.0720.03-3-23.03 2011-0816.12429.0327.97-4-31.97 2012-0315.20338.2622.183-19.18 2012-0815.61378.0624.76-10-34.76 2013-0315.67383.9725.145-20.14 2013-0814.45268.2217.453416.55 2014-0313.01143.668.381910.62 2014-0821.221028.9060.1019-41.10 2014-1222.081146.2065.5230-35.52 2015-0322.171158.7466.0932-34.09 2015-0823.341326.4773.4637-36.46 2016-0324.771543.1882.4716-66.47 2016-0826.431810.9192.9325-67.93 2016-1228.762215.97107.6045-62.60 2017-0329.252305.51110.6948-62.69 2017-0829.992443.60115.3570-45.35 2018-0329.552361.08112.5813219.42 2018-0430.622563.88119.32116-3.32 2018-0530.602560.02119.2013515.80 2018-0830.902618.14121.091275.91 2018-0931.102657.20122.35118-4.35 2018-1131.202676.82122.981230.02研究表明[11-13],沂沭断裂带每k m垂直形变速率基本小于1.0m m/a,属于断裂活动水平较弱的地区,断裂带两侧块体相对运动速率为0.5 ~2.5m m/a;山东地区不同块体运动状态相对稳定,整体向东南方向运动㊂因此本文认为,沂沭断裂带北段近10a来构造应力积累有限且未发生持续的大规模物质迁移,其仍处于闭锁阶段,近期发生6级以上强震的可能性较小㊂2013-11莱州M s4.6地震后,昌邑-新河测段重力变化在2014-05~2016-05间累计下降72μG a l,随后1.5a内快速回升,这一现象可能与莱图42009~2018年地下水㊁重力变化及地下水改正折线图F i g.4G r o u n d w a t e r,g r a v i t y c h a n g e s a n d g r o u n d w a t e rc o r r e c t i o n f r o m2009t o2018州地震后局部区域应力调整有关㊂前人研究成果表明[14],沂沭断裂带两侧块体在2015~2016年处于能量积累阶段,2017年初能量释放,长岛震群开始活跃㊂仅从时间尺度上看,2015~2018年昌邑-新河相对重力出现波动及块体相对运动产生变化的时间跨度及拐点出现时间均较为吻合,但两者是否存在动力学上的联系仍需跟踪观测及进一步研究㊂5结语通过核实昌邑-新河重力异常并分析其与地下水位异常的关系,认为2009年以来出现的重力变化主要与地下水位下降有关,最大影响可达132μG a l,地下水改正后重力相对稳定;同时结合水准及G P S研究资料,推测沂沭断裂带北段近期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小㊂昌邑-新河测段重力变化在2014-05~2016-03累计下降72μG a l,之后出现较快回升,这一现象是否与动力学原因有关仍需跟踪观测及进一步研究㊂致谢:感谢潍坊市水文局提供昌邑市水文数据㊂参考文献[1]李道高,赵明华,韩美,等.莱州湾南岸平原浅埋古河道带研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0,20(1):23-29(L iD a o g a o,Z h a o M i n g h u a,H a n M e i,e ta l.A S t u d y o f t h eS h a l l o w-B u r i e dP a l e o c h a n n e l Z o n e s i n t h e S o u t hC o a s t P l a i no f t h eL a i z h o u B a y[J].M a r i n e G e o l o g y a n d Q u a t e r n a r yG e o l o g y,2000,20(1):23-29)[2]苗晋杰.莱州湾南岸海(咸)水入侵动态监测及演化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M i a oJ i n j i e.D y n a m i cM o n i t o r i n g a n d E v o l u t i o n S t u d y o f S a l i n e I n t r u s i o n a tS o u t hC o a s t o fL a i z h o uB a y[D].B e i j i n g: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G e o s c i e n c e s,2014)[3]赵艳霞,徐全洪,刘芳圆,等.近20年来中国古河道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1):3-19(Z h a oY a n x i a,X uQ u a n h o n g,L i uF a n g y u a n,e t a l.P r o g r e s s e so fP a l e o c h a n-1311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20年11月n e l S t u d i e s i nC h i n a i nt h eP a s t20Y e a r s[J].P r o g r e s s i nG e o g r a p h y,2013,32(1):3-19)[4]卫政润,张涛,韩晔.昌邑市地下水开发及其环境地质效应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07,23(5):11-14(W e i Z h e n-g r u n,Z h a n g T a o,H a nY e.S t u d y o n U n d e r g r o u n d W a t e rE x p l o i t a t i o n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a n dG e o l o g i c a l E f f i c i e n c y i nC h a n g y iC i t y[J].L a n da n dR e s o u r c e s i nS h a n d o n g P r o v-i n c e,2007,23(5):11-14)[5]孙景林,刘英昊,宋芳.潍坊市潍北区地下水模型研究[J].地下水,2018,40(2):35-37(S u nJ i n g l i n,L i u Y i n g-h a o,S o n g F a n g.S t u d y o n G r o u n d w a t e r M o d e l i n W e i b e iD i s t r i c t o fW e i f a n g C i t y[J].G r o u n d W a t e r,2018,40(2):35-37)[6]曹滨.潍坊北部地下水漏斗成因机理与演变规律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7(C a oB i n.R e s e a r c ho nF o r m a-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a n dE v o l u t i o nR u l e o fG r o u n d w a t e r F u n n e li nN o r t h e r n W e i f a n g[D].T a i a n:S h a n d o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2017)[7]贾民育,游泽霖,万素凡,等.地下水活动对精密重力测量的影响及排除方法[J].地壳形变与地震,1983(1):50-67 (J i aM i n y u,Y o uZ e l i n,W a nS u f a n,e t a l.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G r o u n d w a t e rA c t i v i t y o nP r e c i s i o nG r a v i m e t r y a n d I t sR e-m o v a lM e t h o d[J].C r u s t a lD e f o r m a t i o na n d E a r t h q u a k e, 1983(1):50-67)[8]张为民,王勇.洱海水位变化对下关基准点绝对重力观测的影响[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5,25(4):114-116 (Z h a n g W e i m i n,W a n g Y o n g.E f f e c t o fW a t e r L e v e lV a r i a-t i o n so fE r h a iL a k eo n A b s o l u t e G r a v i t y O b s e r v a t i o na t X i a g u a nF i d u c i a l S t a t i o n[J].J o u r n a l o fG e o d e s y a n dG e o-d y n a m i c s,2005,25(4):114-116)[9]王晓兵,张为民,钟敏.净月潭水库蓄水对长春基准站绝对重力变化的影响[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9,29(5):72-75(W a n g X i a o b i n g,Z h a n g W e i m i n,Z h o n g M i n.I m p a c t o nA b s o l u t eG r a v i t y O b s e r v a t i o na tC h a n g c h u nF i-d u c i a l o f J i n g y ue t a nR e s e r v o i r I m p o u n d m e n t[J].J o u r n a l o fG e o d e s y a n dG e o d y n a m i c s,2009,29(5):72-75)[10]吕子强,佟瑞清,王峰吉,等.沂沭断裂带重力场季节性变化特征[J].地震研究,2014,37(1):24-28(LüZ i q i a n g, T o n g R u i q i n g,W a n g F e n g j i,e ta l.S e a s o n a l V a r i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G r a v i t y F i e l d i nY i s h uF a u l t[J].J o u r n a lo f S e i s m o l o g i c a lR e s e a r c h,2014,37(1):24-28) [11]李杰,于澄,朱成林,等.沂沭断裂带及附近地区垂直形变特征分析[J].地震,2018,38(1):167-177(L iJ i e,Y uC h e n g,Z h uC h e n g l i n,e t a l.V e r t i c a lD e f o r m a t i o nC h a r a c-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Y i s h uF a u l tZ o n ea n dI t sN e a r b y A r e a[J].E a r t h q u a k e,2018,38(1):167-177)[12]殷海涛,李杰,张玲,等.基于G P S观测网的山东地区地壳运动特征分析[J].西北地震学报,2008,30(3):276-281 (Y i nH a i t a o,L i J i e,Z h a n g L i n g,e t a l.A n a l y s i s o f C r u s t a l M o v e m e n tF e a t u r e s i nS h a n d o n g A r e aB a s e d o n t h eD a t a o fG P SO b s e r v a t i o nN e t w o r k[J].N o r t h w e s t e r nS e i s m o l o g i c a lJ o u r n a l,2008,30(3):276-281)[13]朱成林,甘卫军,李杰,等.日本M W9.0地震后沂沭断裂带两侧块体相对运动及对地震活动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18,61(3):988-999(Z h uC h e n g l i n,G a n W e i j u n, L i J i e,e t a l.R e l a t i v e M o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T w oB l o c k so nE i t h e rS i d eo f t h eY i s h uF a u l tZ o n ea f t e r t h e2011J a p a nM W9.0E a r t h q u a k e a n d I t sE f f e c to nS e i s m i cA c t i v i t y[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G e o p h y s i c s,2018,61(3):988-999)[14]朱成林,甘卫军,贾媛,等.沂沭断裂带两侧地区地震能量释放与块体相对运动的关系[J].地震地质,2018,40(2): 299-309(Z h uC h e n g l i n,G a n W e i j u n,J i aY u a n,e t a l.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R e g i o n a l S e i s m i cE n e r g y R e l e a s ea n d R e l a t i v e M o t i o n b e t w e e n B l o c k so n B o t h S i d e so f Y i s h uF a u l t Z o n e[J].S e i s m o l o g y a n dG e o l o g y,2018,40(2):299-309)I n f l u e n c e o fG r o u n d w a t e rF u n n e l o nR e l a t i v eG r a v i m e t r i cD a t a i nC h a n g y i-X i n h eA r e aL I S h u p e n g1Z H A N GC h u n p e n g1L I G u o y i1L UH a n p e n g1W A N G F e n g j i1W US h u a n g11 S h a n d o n g E a r t h q u a k eA g e n c y,20E a s t-W e n h u aR o a d,J i n a n250014,C h i n aA b s t r a c t:B a s e do n t h e r e l a t i v e g r a v i m e t r i c d a t am e a s u r e db y LC R-Ga n dC G-5r e l a t i v e g r a v i m e t e r a n d h y d r o l o g i c a l d a t a i nC h a n g y i-X i n h e a r e a f r o m1991t o2019,w e f i n d t h a t:1)T h e i n c r e a s i n g r e l a t i v e g r a v i m e t r i cd a t a f r o m2009t o2018i sm a i n l y c a u s e d b y t h e d e c l i n e o f g r o u n d w a t e r l e v e l i nC h a n g y i c i t y, a n d t h em a x i m u me f f e c t c a n r e a c h t o132μG a l.2)T h e r e l a t i v e g r a v i t y d e c r e a s e db y72μG a l c u m u l a-t i v e l y f r o m M a y2014t oM a r c h2016,a n d i t r e c o v e r e d r a p i d l y f r o m M a r c h2016t oM a y2018.I t i s n o t c l e a rw h e t h e r t h i s p h e n o m e n o n i s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d y n a m i c s.K e y w o r d s:r e l a t i v e g r a v i m e t r y;g r a v i t y c h a n g e s;g r o u n d w a t e r f u n n e l;w a t e r l e v e l v a r i a t i o n;g r o u n d-w a t e r c o r r e c t i o nF o u n d a t i o n s u p p o r t:S c i e n t i f i cR e s e a r c hP r o j e c t o f S h a n d o n g E a r t h q u a k eA g e n c y,N o.Y B2004.A b o u t t h e f i r s t a u t h o r:L I S h u p e n g,a s s i s t a n t e n g i n e e r,m a j o r s i nm o b i l e g r a v i t y o b s e r v a t i o n,E-m a i l:570349661@q q.c o m.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Z H A N G C h u n p e n g,a s s i s t a n te n g i n e e r,m a j o r s i nr e s e a r c h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e i s m i c q u i c kr e p o r ts o f t w a r e, E-m a i l:1073594935@q q.c o m.2311。

CG-6型重力仪零漂特性研究

CG-6型重力仪零漂特性研究

CG-6型重力仪零漂特性研究郝洪涛; 刘少明; 韦进; 胡敏章【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年(卷),期】2019(039)010【总页数】5页(P1086-1090)【关键词】CG-6重力仪; 静态零漂; 动态零漂; 混合零漂【作者】郝洪涛; 刘少明; 韦进; 胡敏章【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 43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44高精度重力观测技术和仪器是获取重力场及其时空变化,进而服务重力基准建设、研究地震及火山等构造活动的重要手段[1-6]。

为满足我国基准重力测量和地震重力测量的需要,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近期引进了4台加拿大Scintrex公司生产的CG-6型重力仪,编号分别为18050090(以下简称090)、18050091(以下简称091)、18050092(以下简称092)、18050093(以下简称093)。

该型重力仪是在前一代CG-5型重力仪基础上改进研发的新一代重力仪,不仅延续了CG-5重力仪自动读数和自动改正等良好的操作特性,并且在传感器性能、仪器外观、操作界面等方面进行改进[5],主要包括:1)对传感器进行重新设计,改进传感器性能,减少仪器长周期漂移,提高读数分辨率;2)仪器的体积和重量明显减小,高度相比CG-5减少32%(仅为21.5 cm),提高了仪器抗风能力;仪器重量减少35%(仅为5.2 kg),提高了仪器携带和运输的便捷性;3)进一步优化操作界面,操作按键减少至5个,使得仪器操作更为方便。

为研究、验证该型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对前述4台重力仪进行测试。

本文主要基于4台重力仪的静态和动态测试数据,研究其零漂特性,从而为未来与该型仪器相关的野外测量方法、数据处理策略以及应用研究等提供参考。

1 重力观测数据与处理为测试4台CG-6重力仪在不同状态下的零漂特性,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观测。

晋冀蒙地区的垂直形变特征

晋冀蒙地区的垂直形变特征

晋冀蒙地区的垂直形变特征
陈阜超;陈聚忠;郑智江
【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年(卷),期】2015(35)3
【摘要】基于1998、2006和2013年3期水准复测资料,平差计算得到1998~2006年和2006~2013年的垂直形变速率及其垂直形变速率梯度.根据计算结果研究晋冀蒙地区的地壳垂直形变运动趋势以及主要断裂带的活动性,分析区域垂直形变速率和垂直形变速率梯度的演变.结果揭示出吕梁山地块后一时段上升速率增加、太行山地块由前一时段上升变为后一时段下降、盆地地带变化复杂的垂直形变态势.
【总页数】4页(P453-456)
【作者】陈阜超;陈聚忠;郑智江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天津市耐火路7号,300180;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天津市耐火路7号,300180;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天津市耐火路7号,3001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2+5
【相关文献】
1.首都圈及晋冀蒙交界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J], 韩月萍;杨国华;塔拉;张风霜
2.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垂直形变研究及其构造活动特征 [J], 王若柏;毛银海
3.晋冀蒙与京津冀地区高空间分辨率岩石圈磁场地震地质特征初步研究 [J], 苏树朋;李博;张海洋;王朝景;刘德强
4.利用精密水准数据分析晋冀蒙交界区垂直形变特征 [J], 常明;尹海权
5.利用水准数据分析晋冀蒙地区垂直形变演化特征 [J], 徐凯;赵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窄带信号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窄带信号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窄带信号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吴涛;周云耀;赵凤花
【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年(卷),期】2009(029)0z1
【摘要】介绍一种特殊的CIC级联数字滤波器,它能对窄带信号进行滤波.通过抽点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采样频率,而不影响有用信号. 同时介绍了运用SPTool图形化数字滤波器设计工具箱来设计凯泽窗FIR低通数字滤波器.
【总页数】4页(P124-127)
【作者】吴涛;周云耀;赵凤花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762
【相关文献】
1.机车信号用一组窄带带通数字滤波器的多抽样率设计及实现 [J], 张勇
2.基于单片机高阶窄带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J], 闫华光;蔡伟;黄祥伟;周文俊
3.基于单片机高阶窄带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J], 闫华光;蔡伟;等
4.局部放电窄带干扰抑制的数字滤波器设计 [J], 林宁;郭灿新;黄成军;邹依依;江秀臣
5.窄带信号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J], 吴涛;周云耀;赵凤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GNSS柔性观测墩的试验研究

GNSS柔性观测墩的试验研究

GNSS柔性观测墩的试验研究吴培稚;徐平;赵桂儒;邢成起;张中五;徐斌;白永福;胡乐银;尹继尧【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年(卷),期】2012(032)005【摘要】On the basis of the requirement of the observation piers to have the ability to work for the GNSS continuous observation in the non-earthquake period and to reduce the recordable ground displacement threshold in the earthquake period, we designed and built 3 flexible GNSS observation piers with the dual drum sinking-mode at Dongsanqi station. With these three flexible observation piers, we carried out the continuous observation several months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and the same time period. Through examining the results which solved in the same conditions, we have found that the flexible GNSS observation piers with the dual drum sinking-mode are able to be used in the continuous observ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shock and pulse experiments results shown that the inverted pendulum type observation piers for testing have the amplification ability. The amplification ability of this type of piers proved the possibility to reduce the recordable ground displacement threshold. Considering that there were no earthquakes more than M3. 0 in the testing area in the testing period, some more detailed study will be took out in the future.%基于无震时用于GNSS连续站测量、有震时能降低可记录地动位移阈值的需求,设计建造了3个不同深度的双筒下沉式GNSS柔性观测墩,在东三旗GNSS连续站进行了数月的同环境、同时段连续观测.在解算环境相同的条件下,结果表明,无震时双筒下沉式观测墩可用于连续站测量.脉冲敲击试验结果还显示,试验用的倒立摆式观测墩在水平分量上具备放大作用,它为降低可记录地动位移阈值提供了可能.由于试验时测区内没有发生3.0级以上地震,更详细的研究有待下一步工作.【总页数】6页(P143-147,159)【作者】吴培稚;徐平;赵桂儒;邢成起;张中五;徐斌;白永福;胡乐银;尹继尧【作者单位】北京市地震局,北京100038;北京市地震局,北京100038;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北京市地震局,北京100038;北京市地震局,北京100038;北京市地震局,北京100038;北京市地震局,北京100038;北京市地震局,北京100038;上海市地震局,上海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27【相关文献】1.GNSS不同类型实验观测墩对不同类型噪声幅值影响分析 [J], 夏峰;张锐;冯胜涛;周伟2.GNSS连续站不同类型观测墩稳定性研究 [J], 张锐;刘志广;占伟;梁洪宝;师宏波;王友;董彦知;李瑜3.GNSS连续站锚标观测墩稳定性测试研究 [J], 王岩;张勇;洪敏;邵德盛;黎炜;黎志军4.轻轨柔性薄壁高墩连续刚构桥承载能力试验研究 [J], 钟晓林; 张鹏5.温度变化驱动下GNSS观测墩热弹性位移时变特性 [J], 张俊文;王锴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陆态网基准站的坐标和速度

陆态网基准站的坐标和速度

陆态网基准站的坐标和速度刘光明;唐颖哲;吴富梅;秦显平;曾安敏【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年(卷),期】2012(032)0z1【摘要】The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of GNSS fiducial stations of "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in China" are introduced and the coordinates and velocities of 252 GNSS fiducial stations of "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12 are obtained. The rules of coordinates variation of GNSS fiducial stations are analyzed, and a statistic analysis result of station coordinates and velocities accuracy is obtained.%介绍“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GNSS基准站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基于陆态网工程2010-07-01 -2012-03-16日的252个GNSS基准站观测数据,获得了基准站的坐标单日解时间序列,利用抗差最小二乘估计拟合出了这些站的速度场.【总页数】4页(P53-56)【作者】刘光明;唐颖哲;吴富梅;秦显平;曾安敏【作者单位】西安测绘研究所,西安710054;兰州大学资环学院,兰州730000;西安测绘研究所,西安710054;西安测绘研究所,西安710054;西安测绘研究所,西安710054;西安测绘研究所,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27【相关文献】1.中国现今板块运动对陆态网基准站稳定性影响 [J], 岳彩亚;党亚民;杨强;韩雪丽2.浅析“陆态网”基准站季节性位移规律及机制 [J], 乔亚明;刘武凤;李婧;张建东3.陆态网基准站的坐标和速度 [J], 刘光明;唐颖哲;吴富梅;秦显平;曾安敏4.海潮负荷对陆态网络基准站坐标的影响分析 [J], 吴富梅;元宝莹;张冬林;;5.山西陆态网络坐标时间序列噪声及速度场分析 [J], 隋哲民;李建章;王思凡;高志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0国家重力基准现状分析_何志堂

2000国家重力基准现状分析_何志堂

图1 Fig. 1
2000 国家重力基本网基准点分布
Point distribution of the 2000 national gravity fundamental network datum
3
国家重力基准现状
在近几年的监测过程中, 发现部分国家重力基 准点周围环境变化较大, 甚至有些点位已经遭到破 坏。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P312. 1
文献标识码: A
ACTUALITIES ANALYSIS OF 2000 NATIONAL GRAVITY DATUM
He Zhitang1) , Zhang Rui2) , ng Zhiming1) , He Xiaoming1) ,Wei Junhui1) ,Cheng Hufeng1) and Nie Jing1)
*
0311 收稿日期: 2012基金项目: 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TJES1003 ) 作者简介: 何志堂, 男, 硕士,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绝对重力基准建立与维持方面的研究. E - mail: hezhitang2004@ yahoo. com. cn
88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1 ) 当地的经济建设。 因为经济建设对土地的 需要, 改变了原有土地的使用性质, 或原有点位地址
图3 Fig. 3 重力基准点成果的时序变化 Sequential changes of gravity datum point results
所属变更, 造成点位破坏或环境变化; 2 ) 维护困难。 部分点位所属设施因为年久失
90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32 卷
修, 维护资金困难等具体原因造成点位逐渐丧失作 用; 3 ) 外界自然环境变化。 地球重力场本身是一 个动态变化的信息, 经过 10 多年的时间后, 部分点 位重力场信息变化是其客观变化的表现 。这种变化 对于作为国家控制的重力基 本身是正常的。但是, 准而言, 势必影响到其本身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表现是施工单位法律意识淡 , 薄 科研、 国防意识不强, 没有意识到点位的重要性, 更没有意识到点位破坏后的严重后果; 其次是点位 维护不及时。

《Geodesy and Geodynamics》发展探索

《Geodesy and Geodynamics》发展探索
二创办geodesyandgeodynamics中国地震局的高被引论文scopus数据统计结果作者论文题目发表期刊频次发表日期zhangpzcontinuousdeformationofthetibetanplateaufromglobalpositiongsystemdatageology4512004huangjlhighresolutionmantletomographyofchinaandsurroudingregionsjgrsolidearth2262006xuxwcoseismicreverseandobliqueslipsurfacefaultinggeneratedbythe2008mw79wenchuanearthquakechinageology2232009shenzkcontemporarycrustaldeformationaroundthesoutheastborderlandofthetibetanplateaujgrsolidearth2002005ganwjpresentdaycrustalmotionwithinthetibetanplateauinferredfromgpsmeasurementsjgrsolidearth1942007zhangpzslipratesandrecurrenceintervalsofthelongmenshanactivrfaultzoneandtectonnicimplicationsforthemechanismofthemay12wenchuanearthquakechina地球物理学报1632008shenzkslipmaximaatfaultjunctionsandrupturingofbarriersduringthe2008wenchuanearthquakenatgeosci1292009ditorogfaultlubricationduringearthquakenature992011baidhcrustaldeformationoftheeasterntibetanplateaurevealedbymagnetotelluricimagingnatgeosci952010clarkmkearlycenozoicfaultingofthenortherntibetanplateaumarginfromapatiteheag

大地测量学与地壳动力学研究

大地测量学与地壳动力学研究

大地测量学与地壳动力学研究大地测量学与地壳动力学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通过对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的测量和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特征和演化过程。

本文将分析大地测量学和地壳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它们在科学研究和现实应用中的意义。

一、大地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形状、重力场以及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运动的学科。

通过测量地球表面上的点的位置和高程,可以绘制出地球的三维形状,并且能够计算出地球表面上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运动速度。

大地测量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地球重力场测量、地球形状测量以及地球变形测量。

1. GNSS测量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一种通过接收地球上卫星发出的信号,来确定接收器位置的系统。

通过接收多颗卫星信号,大地测量学家可以利用测距原理计算出接收器的位置坐标。

GNSS测量在地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监测和导航定位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2. 地球重力场测量地球的重力场是由地球本身的质量分布所引起的。

通过测量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可以绘制出地球的重力场分布图。

重力场测量在油气勘探、地热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管理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3. 地球形状测量地球并非一个完全规则的椭球体,而是一个稍微呈扁球形的椭球体。

地球形状测量通过确定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和扁率等参数,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真实形状。

地球形状测量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制图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4. 地球变形测量地球的形状和地壳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地震、火山活动、冰川运动等,导致地球表面出现各种变形现象。

地球变形测量通过观测地球表面的变形,可以了解地壳运动的性质和规律,对于地震活动和地壳运动的研究非常重要。

二、地壳动力学地壳动力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的流动和变形的学科。

它通过观测和分析地震、地壳形变和地热等现象,揭示了地球内部的结构和运动机制。

1. 地震研究地震是地球内部释放能量的一种方式,也是地壳运动和变形的重要表现形式。

汶川8_0级地震的根源和成因

汶川8_0级地震的根源和成因

表 3 宇宙线大 GL E事件后中国及附近地区 7. 7级以上的 大地震 3
Tab. 3 Earthquakes of magn itude 7. 7 and larger in and a2
round Ch ina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large GL E
顺序
宇宙线大 GLE 事件日期
A bstra c t The main origin of the great W enchuan M s8. 0 earthquake is a large GLE on January 20, 2005
which is the second largest GLE in recent 70 or more years since the continued observation of cosm ic rays. Thus, in past 108 years at least 8 in all of 9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8 occurred in China were caused by large enhancem ent of cosm ic ray environm ent. The cause of formation of the W enchuan earthquake reads as follow s: M assive cosm ic rays caused by large enhancement of cosm ic ray environment p roduce current system in the ionosphere, through e2 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the current system p roduces inductive current system w ithin the earth which p roduces burn2 ing gasifying cavity in the enriched region of uranium or thorium. The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 ressure further lead to nuclear fission combustion and nuclear fusion combustion in the burning cavity and then the very high tem2 perature and very high p ressure caused by continued nuclear combustion finally lead up to a burst of surrounding rock of the burning cavity , thus a large earthquake occurs. The observational data and seism ic tomography have al2 ready confirmed that below the focus of the W enchuan earthquake there is a very high temperature region. On these grounds, the paper p roses a new idea and m ethod for early warning large earthquakes. Key words:W enchuan earthquake; origin; cause of form ation; cosm ic ray environment; large GLE; nuclear com2 bustion in the earth

一种可能的地震成因模型

一种可能的地震成因模型

一种可能的地震成因模型
黄广思;黄江;陈蜀俊;罗登贵
【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年(卷),期】2004(24)1
【摘要】提出了一种地震成因模型.认为不仅水库地震、矿震等是被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其它地震也很可能有诱发因素起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仅是触发了地震,地震的孕育很可能也与其有关.诱发因素包括人类工程活动、地外天体的特殊位置、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气象异常等.这些因素对地壳产生了附加垂直力,后者引起局部地层弯曲,进而导致应力集中、构造应力作用方式的改变乃至地震发生.
【总页数】6页(P99-104)
【作者】黄广思;黄江;陈蜀俊;罗登贵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
汉,43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2+8
【相关文献】
1.针对切除卵巢与嗅球的大鼠可能成为一种女性更年期激越性抑郁症实验动物模型的印证研究 [J], 莫飞嵘;郭灵
2.一种基于时间约束可能性Petri网的设备状态分析模型 [J], 路光辉;佘维;雍明超;
刘炜;林予松
3.一种优化的可能性测度计算树逻辑检测模型 [J], 陈燕升;张赞波;吴忠坤;任江涛
4.中温榴辉岩中柯石英和金刚石形成的一种地震成因模型 [J], 刘景波
5.经手术切除甲状腺和嗅球的大鼠有可能成为一种难治性抑郁症的实验动物模型[J], 郭灵;莫飞嵘;磨洁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三峡工程地壳形变监测网络

长江三峡工程地壳形变监测网络

长江三峡工程地壳形变监测网络邢灿飞;龚凯虹;杜瑞林【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年(卷),期】2003(023)001【摘要】长江三峡工程地壳形变监测网络,采用了当今高精度GPS、INSAR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并与精密水准测量、精密重力测量、精密激光测距和峒体连续形变监测等技术相结合,构成一个空间上点、线、面结合,时间上长、中、短兼顾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形变监测网络.该网络既可获取三峡库区特别是库首区区域形变场和区域应变场的动态变化,监测库区主要断层活动,为水库诱发地震预测及研究服务,又可用于气象、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等.该监测网络于1997年底开始建设,2001年6月建成,到目前为止,已获得大量宝贵的观测资料,必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页数】5页(P114-118)【作者】邢灿飞;龚凯虹;杜瑞林【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27【相关文献】1.长江三峡工程地壳形变监测网络简介 [J], 王当强;伍中华;吴华清2.长江三峡工程中国人的骄傲--国务院三建委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成员、国家机械工业局三峡办公室高级顾问梁维燕院士谈长江三峡工程及其机电设备 [J], 梁维燕3.水电站库区地壳形变流动监测网络布设探索与实践 [J], 尚红;刘天海;张金城;张成强;于海生;孙柏成;杨怀宁;杜晓霞4.浙江省地壳形变监测网络的构建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J], 李东平;龚俊;林胜法5.中国第三代地壳形变连续观测技术———地壳形变连续观测台网数字化网络系统 [J], 蔡惟鑫;谭适龄;蒋骏;纪小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