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人物性格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宝玉形象分析
------由《林黛玉进贾府》说开来
明光市第三中学王大攀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核心人物。在中学语文课本《林黛玉进贾府》里,大多数教师对贾宝玉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征的分析多以“叛逆”一词而冠之。诚然,贾宝玉作为曹雪芹满怀理想和激情、倾其心血和才力创造的艺术形像,往往被世人看成是乖僻、邪妄和不合情理。如宝玉的前身是女娲补天剩下来的一个“于事无补”的顽石;如在文中对宝玉的侧面描写中被王夫人骂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等等;这些描写为宝玉的正式出场已经重重的刻画了其“叛逆”的性格特征。
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语文同行们在对贾宝玉的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多以“叛逆”为主线而对文中相关的宝玉形象进行有效的教学,这一点是无容置疑的。但是,笔者在潜心研究文中宝玉的形象时发现,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在本节中还有许多地方值得研究和探讨。以下笔者将从三个角度对贾宝玉的人物形象以及内心的精神世界作出剖析。
第一,大爱。贾宝玉以慈悲之心无条件的爱着众女儿,这一大爱襟怀闪耀着神圣的光芒。脂砚斋曾这样理解“意淫”的含义:“按宝玉一生心性,只不过是体贴二字,故曰意淫。”因此叫宝玉的大爱精神就表现为对女儿的体贴,他能够下意识的直觉到他人的心情和处境,并给予无私的怜爱、关心和照顾。贾宝玉对女儿的大爱情怀,在《红楼梦》中,例子俯拾即是。如第三十回,“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一段。在一个赤日当空、满耳蝉声的夏日,宝玉隔着篱笆洞儿,见蔷薇花架那边,有一位女孩,一边哽咽,一边用簪子在地面上痴痴地划着一个“蔷”
字。宝玉心想:“这女孩一定什么话说不出来的大心事,看他的模样这样单薄,心里哪里还搁的住熬煎。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忽一阵风过来后,唰唰下起阵雨,宝玉想到:“他这个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不禁大喊,提醒女孩躲雨。那痴女儿猛抬头见繁茂花叶间隐隐一张俊秀面庞,便道:“多谢姐姐提醒我,难道姐姐在外头有什么避雨的?”宝玉才发现自己造已湿透,一气跑到怡红院,心里还记挂着那女孩儿无处避雨。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贾宝玉的这一形象和性格特征作为前期的教学准备是需要略作补充的。
第二,平等。早期的红学家大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宝玉一视同仁,不问迎、探、惜之为一脉也,不问薛、史之为串亲也,不问袭人、晴雯之为侍儿也,但是女子,俱当珍重。”这揭示了宝玉在与众女儿相处中的平等态度。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和六十三回,集中铺排了宝玉等人过生日的热闹景象,大观园里没大没小、没上没下,乐不可支的度过了喧腾的一天一夜。宝玉等人的生日,成了大观园裙钗们共同的青春盛会。在这个节日里,宝玉平等待人的性情得到了极致的显露。如:“平儿便福下去,宝玉忙作揖不迭。平儿便跪下去,宝玉也忙跪下去袭人连忙搀起来。又下了一福,宝玉又还了一揖。袭人笑推宝玉:你再作揖。宝玉道:已经完了,怎么又作揖?袭人笑道:这是他来给你拜寿。今儿也是他的生日,你也该给他拜寿。宝玉听了,喜得忙作下揖去,说:原来今儿也是姐姐的芳诞。平儿还万福不迭。”平儿虽是凤姐的丫头,贾琏之妾,身份究竟不高,而宝玉如何尊之,上面的细节描写真是一览无余。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宝玉的这种平等思想也是有极大体现的。如宝玉在细细的打量黛玉一番之后,问道:“妹妹可曾读书?”在黛玉回答之后,宝玉又道:“妹妹的尊名是那两个字?”通过这两段问话我们可以推知,在宝玉的眼中,
女子和男子一样是可以平等的享受教育的权利。而不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不平等思想。这是两个细节描写,在教学的过程中最易被忽视。当然,将情节推上高潮的部分是宝玉摔玉这个镜头,在这一段中,将贾宝玉所遵循的平等思想也推上了一个高潮。在宝玉的眼里,林黛玉是一个具有超凡脱俗的女儿身,淡而不俗,清丽高雅,其美在精神气质,如文章中所云: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黛玉是一个集书卷气、灵秀气和孤傲气于一身的女孩。因此在宝玉和黛玉彼此的眼中和心中,是一种相互间的欣赏。而黛玉竟没有玉,是心向平等思想的宝玉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宝玉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这一点是我们在教学中应当着重强调的。
在宝玉的眼里,众女儿是水作的骨肉,同由天地灵秀之气所化,身份地位等级的界限是不存在的,只要是好女儿,都为他所重。如在上文过生日里,他与平儿的互拜、玉芳官的对饮同睡的例子说明,不仅宝玉对众女儿一视同仁,无小姐、丫头之别,而且他与众女儿之间的关系,也是平等的。
第三,悲悯。在中国男尊女卑的旧传统中,身为女儿本身就意味着不幸。女儿的欢乐只是一时,悲凉之雾却更经常、持久的弥漫在她们的周围。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一场冲突下来,总是鲜花揉碎,雾落凡尘。善良的宝玉,总是最先敏感到女儿的不幸。女儿们的悲惨遭遇,常常拨动宝玉的心弦,如贾赦逼鸳鸯,宝玉得知,心中不快。如宝玉与金钏的几句戏言,导致王夫人逼得这可怜的女儿投井身亡。宝玉惭恨之余,在凤姐热闹的生日里,素服私自出城,到水仙庵隆重虔心祭奠金钏儿的亡灵。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中国小说史略》)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宝玉这种悲悯的形象也随处可见。如在课文的高潮
部分有一段对宝玉肖像描写的文字:“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绿,面若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这一段肖像描写,塑造的简直就是一个极柔情、极善良、极妩媚的女儿态。从中可以看出宝玉有女儿一般的善良,有女儿一般的多情,以及其独具魅力的对女儿的悲悯之心。宝玉出场后,在黛玉看来宝玉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任性率真的年轻公子,而且感觉到眼熟,产生了亲切感。另外,宝玉悲悯的形象在摔玉这个环节中也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宝玉和黛玉二人初次见面就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对黛玉就顿生怜爱之情。当他听说如神仙一般的妹妹没有玉时,呆性大起,以摔玉之行为来映衬对黛玉的悲悯之心。
综上,本文从三个角度塑造了贾宝玉大爱、平等、悲悯的人物形象。正如宝玉所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宝玉的男女泥水论,就是从男女平等的角度,在各个章节中显现出他大爱、悲悯女儿的人物形象。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这几点都是值得重视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