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一等奖教案:元素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元素》教学设计14篇

《元素》教学设计14篇

《元素》教学设计《元素》教学设计1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元素》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内容,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及反应规律,是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载体。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要求为:“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具体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核素、以碱金属和卤素为例了解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还指出,学生应通过实验探究和联系实际的方式学习上述知识。

因此,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联系实际、以综合问题解决为核心任务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将上述不同素养进行整合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

二、学情分析原子结构在义教学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对于元素周期表学生也是不陌生的。

因此本节应在义教学习的基础上对原子结构进行拓展、深入,对原子结构的学习能更好的体会模型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鼓励学生多运用模型法进行学习和认识世界。

通过大量事实了解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巩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体会周期表的归纳和预测的作用。

因此分析学生的障碍点: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2.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结合上述学生的障碍点和发展点,需要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符合其认知发展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目标1.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元素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元素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元素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正文】引言:元素是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对于学生理解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培养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教案旨在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课堂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特性和应用。

该教案获得了元素优质课一等奖,以下将详细介绍教学内容和策略。

一、课程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1.了解元素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掌握元素的分类方法;3.认识元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元素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1.1 元素的定义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元素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不可再分解为其他物质。

2.1.2 元素的基本特征元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原子数目固定:每个元素的原子数目是固定不变的,例如氧气中氧原子的数量始终是16个。

2.原子量固定:每个元素的原子量是固定的,可以通过周期表查阅得到。

3.特定化学性质: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活性。

2.2 元素的分类方法2.2.1 按照物质状态分类元素按照物质状态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元素。

2.2.2 按照化学性质分类元素按照化学性质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2.2.3 按照周期表分类元素按照周期表可以分为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和稀有元素。

2.3 元素的应用2.3.1 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介绍几种常见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氧气在呼吸和燃烧中的作用、碳元素在有机化合物中的应用等。

2.3.2 元素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介绍几种元素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如铁元素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铝元素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等。

三、教学策略3.1 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和实验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元素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2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元素的分类方法,并展示给全班。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元素》说课稿一等奖3篇

《元素》说课稿一等奖3篇

《元素》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水的组成、原子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引领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为今后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

同时元素作为“双基”知识,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

因此,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十分重要。

2、重点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记忆与书写。

由于元素的概念较抽象,易跟原子混淆,我确定元素的概念为本节的学习难点。

二、教学目标根据初三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⒈知识与技能⑴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⑵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知识,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⑵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意识。

三、教学方法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借助多媒体,采用了“自学辅导,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以学为主,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我确立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学、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四、教学过程流程设计:先是简单导入、认定目标,接下来我把本部分内容分成两个模块进行学习:第一模块是元素的概念,第二模块是元素符号的书写、记忆和意义。

每个模块一个小循环,每个小循环都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精讲点拨---巩固应用四个环节进行的,最后是达标测试,反思小结。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㈠情境导入(2分钟)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元素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元素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元素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是基于初中化学课程中的“元素”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掌握元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此外,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他们对化学学科实用性的认识。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类等,但对元素的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尚未形成系统认识。

此外,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龄阶段,善于观察、思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元素的定义,掌握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分类方法;(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了解周期表中的周期、族及其意义;(3)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查找有关元素的信息,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4)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元素的性质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运用类比、归纳、演绎等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增强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3)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元素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对化学学科的认同感和责任感;(4)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5)通过学习元素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元素》说课稿一等奖3篇

《元素》说课稿一等奖3篇

《元素》说课稿7一、说教材本节内容属于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课题包括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两部分内容,较详细地叙述了组成无机盐的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还叙述了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等有关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从学科素养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物质组成的元素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大自然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人体也不例外。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衰老都是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人体通过这种变化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人体内常见的营养物质。

九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乐于探究感兴趣的问题。

就能力水平来看,学生初步具备了收集、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了解人是如何摄入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的元素。

2、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和从众多知识中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3、进一步认识到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人体的主要元素组成、分类及作用,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难点】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五、说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

(过渡: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四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元素第一课时一等奖说课稿3篇

元素第一课时一等奖说课稿3篇

1、元素第一课时一等奖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元素这一课题中的第一课时。

我说课内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一、设计前的一些思考元素概念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新课标中要求: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这一部分内容虽然学习要求不高,但在化学启蒙教育中却是不可或缺的。

本节课的设计应采取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概念建构的重要作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分析、讨论建立元素概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描述物质组成的'方式,初步形成元素观。

第二,教学背景分析。

首先是教学内分析:初中阶段关于元素的教学主要分为3个课题展开,元素第一课时建立元素概念,第二课时认识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在水的组成这一课题中利用元素种类守恒确定化合或分解反应中物质的元素组成,最后在质量守恒定律中深入研究与应用元素守恒。

本课时以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为基础,结合微粒观,初步形成认识世界、认识物质的思想方法,既能促使学生对已学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和整合,又为后续化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学生情况分析。

已有知识技能。

障碍点。

发展点。

第三、确定本课题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教学重难点是知道元素含义,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唯冠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第四、依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三个环节,两条主线,活动线,知识线。

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上课的三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

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情境一、根据不同比例调配三原色组成了五彩缤纷的颜色;情景二、6种基本笔画组成超过了8万个汉字,提出问题: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什么?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接下来通过老师对古代、近代组成物质基本成分发展过程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对物质组成认识的不断发展的曲折性以及科学家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

课题3 元素一等奖优秀教案

课题3  元素一等奖优秀教案

九义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 第1课时
《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地壳、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

3.能记住、正确书写常见元素名称和符号,会简述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想象、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1.元素概念。

2.元素符号书写,元素符号的意义。

【难点】1.元素概念的内涵。

2.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描述。

三、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自主学习法、微课教学法、对比归纳法、小组合作交流共享法。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六、板书设计课题3 元素
一.定义
二.符号
1书写
2. 意义(1)某元素
(2)一个某原子
(3)某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教学反思:。

化学《元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元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元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概述本教案是关于化学元素的教学设计,适用于中学化学初中、高中等阶段的教学。

通过此教学设计,学生将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等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主要有:掌握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元素的周期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实验、讨论、探究为主,有效结合课堂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概述1.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什么是元素:由原子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2)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

2.元素的周期表:(1)周期表的发展历史。

(2)周期表的组成:周期、族、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等。

(3)周期表的应用:预测元素性质、判断元素种类等。

3.元素的实际应用:(1)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元素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1.开篇活动(课前10分钟)教师介绍元素的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广泛存在。

2.首先了解元素(2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出元素的概念,然后介绍元素的基本性质,包括原子结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学生通过讨论和探究了解元素的特点。

3.学习元素周期表(30分钟)教师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并解释周期表的组成和元素符号的含义。

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和发现,探究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和应用。

4.实践应用(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观察元素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通过实践探究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5.巩固和拓展(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巩固和拓展教学,提供一些延伸问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所学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际观察、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发言情况、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等方面的评价。

初中化学一等奖教案:元素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一等奖教案:元素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一等奖教案:元素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的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概念。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研究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此前学生已经了解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已研究了原子的结构。

因此本课题就从微观的角度对它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认识统一起来。

由于学生没有同位素的知识,因此元素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实际应用中容易将其与原子混淆。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掌握元素与原子的联系和区别。

②掌握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符号。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研究,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知识,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

(3)情感立场与价值观:①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②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意识。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及其表示的意义。

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从熟悉的例子切入,通过与原子的对比,归纳出元素的定义,并组织好讨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二、学情分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颠末一段时间的研究,他们对于化学知识以及物质的宏观组成已经有了肯定积累,但对于物质的微观结构还没有太深切的熟悉,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另有待提高。

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激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笼统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方法指导学生研究。

元素的教案初中优秀

元素的教案初中优秀

元素的教案初中优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序数、电子排布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分类、周期表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及基本性质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3. 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4. 元素周期律的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金属的腐蚀、颜色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疑问,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化学元素。

二、元素的概念及基本性质(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介绍元素的概念、原子序数、电子排布等基本知识。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记录重点知识。

3. 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如金属、非金属、半金属的特性。

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10分钟)1. 教师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横行(周期)和纵列(族)的划分,以及周期表的分类,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学会在周期表中查找元素的位置。

3.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展示一些典型元素的周期表位置,让学生进行识记。

四、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10分钟)1. 教师选取一些常见的元素,如氢、氧、铁、碳等,讲解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了解这些元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作用。

3.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元素性质的规律性。

五、元素周期律的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元素的概念、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和应用、元素周期律的规律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元素第一课一等奖教案

元素第一课一等奖教案

元素第一课一等奖教案第 1 篇知识目标: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材分析:本节要求学生学习的概念有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也比较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一个分化点。

这节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课,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巩固,是所学的化学用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化学用语的教学: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必须将大纲中规定要求记住的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中应最好采用分散记忆法,在此过程中,进行元素符号发展简史的探究活动,课上小组汇报。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能力。

关于元素概念的教学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着手,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例如: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氧气→氧分子→氧原子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

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

这时再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元素的概念。

2024年初中化学一等奖教案元素教学设计(含多场合)

2024年初中化学一等奖教案元素教学设计(含多场合)

初中化学一等奖教案元素教学设计(含多场合)初中化学一等奖教案元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能够识别常见的元素符号,了解元素的分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包括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3.常见元素符号:如氧(O)、碳(C)、氢(H)、氮(N)等。

4.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根据电子排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进行分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常见元素符号的识别。

2.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元素分类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元素知识的学习兴趣。

2.讲解元素的概念:介绍元素的定义,强调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演示元素周期表: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4.学习常见元素符号: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常见元素符号的识别方法。

5.探究元素周期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活动,探究元素周期律的规律,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

6.元素分类:介绍元素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进行分类。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8.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技能、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

2.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化学优秀教案元素

初中化学优秀教案元素

初中化学优秀教案元素
主题:化学中的常见元素
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和了解常见元素的基本特性和用途。

一、导入:
1. 让学生看一幅元素周期表,让他们观察其中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2. 引导学生思考:元素都有什么共同特性?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3. 提出本节课的目标:了解常见元素的基本特性和用途。

二、讲解:
1. 逐个介绍常见元素的符号、名称和基本性质,如氧(O)、氢(H)等。

2. 结合元素周期表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分布规律和周期性特性。

3. 讲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化合物中的应用。

三、实验和展示:
1.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氢气点燃可以发生燃烧。

2. 展示一些元素的实物样品,如金属铁、氧气气体等,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元素的真实存在形式。

四、活动:
1. 小组讨论常见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氧气在呼吸中的重要性。

2. 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自己去验证某个元素的性质或用途。

五、总结:
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常见元素的基本特性和用途。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中的元素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意义。

六、作业:
1. 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用一张海报展示一个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2. 让学生写一篇感想,谈谈对化学中元素的理解和意义。

七、延伸:
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更多元素的知识,拓展他们的化学学习领域。

2. 组织一个化学实验小组,让学生深入了解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教案设计,希望能让学生对常见元素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广泛的应用认识,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初中化学说课稿一等奖元素

初中化学说课稿一等奖元素

初中化学说课稿一等奖元素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初中化学课程,主题为“元素”。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元素的定义,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分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的定义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元素周期表挂图、实物元素样本。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教材内容,准备记录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空气、水、金属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组成,并引出“元素”这一概念。

2. 讲解元素概念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解释元素的定义,即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并通过实物样本,让学生直观感受元素的存在。

3. 探讨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性,展示元素周期表的挂图,讲解其结构特点,包括周期、族(或组)以及元素的位置规律。

4. 元素的分类通过比较不同元素的性质,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分类,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等。

5. 实践应用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找出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应用实例,并进行分享。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强调元素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布置相关练习题以巩固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后的习题。

2. 收集生活中不同元素的应用案例,准备下节课进行交流。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绘制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元素的定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图以及元素分类的要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我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精选12篇)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精选12篇)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二、重点、难点:1、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2、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规律和相关信息。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其本质区别是什么?2、什么是原子相对质量?情景导入:讲授新课:一、元素(板书)讲解:无论是木炭中的碳原子,还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

又如:二氧化碳分子里的氧原子与氧气分子中的氧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8,称为氧元素。

提问:二氧化碳是由几种元素组成?(四氧化三铁、氯酸钾呢?)小结:1、元素概念:见课文第71页(板书)讲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目前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余种,物质二千多万种,这千千万万物质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讲解:根据我国文字的形象化,讲解这一百余种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小结:金属元素:如:Na、Mg、Al、Zn、Fe、……2、元素非金属元素:如:C、Si、S、P、Cl、N、……(板书)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Ar……阅读:课本第71页图4-4,找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和两种金属元素。

3、元素的读法、写法(板书)讲解:利用板书讲解元素名称(我国命名、国内通用)、元素符号(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若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区别,如Fe。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元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元素的基本概念、符号表达及其分类方法。

通过教学,期望学生能够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认识到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框架和意义,并能够初步运用元素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严谨的化学实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元素的定义及符号表示法,了解元素的分类及其在周期表中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则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实质性意义,以及如何将元素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为突破这一难点,将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元素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元素》第一课时的教学顺利进行,需准备以下教学材料:化学元素周期表挂图、元素符号卡片、相关化学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同时,教师需提前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和教案,确保课堂上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教学情况。

此外,还需布置好化学实验室,准备好必要的实验用品,以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化合物实例,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元素。

让学生感知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其在物质构成中的重要性。

然后通过简短的讲解,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点,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

二、知识讲解1. 元素概念及分类在讲解元素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图表和实例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解释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理解不同元素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性。

通过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或电子设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顺序和规律。

同时,结合具体的元素实例,讲解元素周期表中的符号、原子序数、电子排布等信息。

三、实验操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元素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 元素【省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 元素【省一等奖】

课题2 元素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

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元素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元素【导入新课】我们学过的有关元素的知识: 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100多种元素;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各种元素,如加碘食盐、含铁酱油、富硒茶、含钙的口服液等,这里的硒、铁、钙、碘等都是指元素,二氧化碳中的碳和氧,水中的氢和氧也都是指元素,那什么是元素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组成物质的元素下面介绍几种原子:碳元素和氧元素本质区别是什么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呢一、元素1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概念解析】不同元素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说: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思考】元素和原子又是什么关系如以下问题:1水分子中含有 原子; 2 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原子; 水是由 组成。

二氧化碳是由 组成。

3氧气分子中含有 原子; 氧气是由 组成。

【分析】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2元素和原子的区别【推论】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为核电荷数不同,但中子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展示下列四项内容图片)【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氧、硅、铝、铁;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氧、碳、氢、氮;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氧、氢、氯、钠;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氮、氧。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 元素【省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 元素【省一等奖】

§元素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发展史的探究及对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比较,建立元素的概念。

知道元素的分类依据及方法,理解元素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2)通过小组合作和识记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通过分析一些常见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能从元素组成上辨析单质和化合物,理解单质、化合物的定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提升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法等学习方法使用的灵活性和熟练程度。

学会在学习、生活中与他人团结、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列表对比等活动,进一步学会分类、类比、推理、分析和归纳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发现新知的乐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辨析物质的元素组成活动,初步形成元素观和分类观。

二、教学重点:
元素概念内涵的揭示;常见元素符号的识记及书写;根据元素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元素的概念及表示意义
教学过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 元素【区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 元素【区一等奖】

《元素》教学设计大连市第五中学安宇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

本课题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的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概念之一,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将“元素”这一课题放在这个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课题之前学生学习了分子原子的微观概念,学习了原子的结构以及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分子种类改变的知识,为学习元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此课题之后,“元素”及其相关知识几乎每单元都会涉及,例如水的组成探究、物质分类、质量守恒中的相关计算、化学元素与人体的关系等。

若元素概念掌握不好,理解不透,将直接影响今后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变化等一系列化学知识的学习。

本课题的内容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三个部分。

教科书首先从较易上手的宏观层面,通过类比构成英文单词的26个字母,分析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引导学生从物质的组成上认识元素,并介绍了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分布,还通过图示展示了多种多样的物质及其组成,说明了物质与元素、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教科书以简明的文字和活泼的卡通图表述了元素符号的作用、写法和含义。

简介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认识和利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

通过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元素,进而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布特点及规律,为高中阶段周期表、周期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例如知道身体缺乏钙元素就会影响生长发育,缺铁就容易贫血等这些生活中和元素有关的知识。

并且此前学生已经从绪言中所介绍的元素周期表中明确了元素的存在。

但是大多数学生对元素的概念还是很陌生,甚至于有认为元素是一种微粒,或元素是一种物质等的错误认识。

通过第三单元课题1、2的学习,他们已了解了原子的结构,并且知道原子能够通过得失电子而形成离子。

因此本课题一开始就从微观的角度对它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认识统一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的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概念。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此前学生已经了解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已学习了原子的结构。

因此本课题就从微观的角度对它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认识统一起来。

由于学生没有同位素的知识,因此元素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实际应用中容易将其与原子混淆。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掌握元素与原子的联系和区别。

②掌握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符号。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知识,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②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意识。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及其表示的意义。

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从熟悉的例子切入,通过与原子的对比,归纳出元素的定义,并组织好讨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二、学情分析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对于化学知识以及物质的宏观组成已经有了一定积累,但对于物质的微观结构还没有太深入的认识,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三、教法分析
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结合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讲解法、谈话法、指导发现法。

四、学法分析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节课内容,我将本节课的学法确定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教学理念设计
针对本节课课程特点,在教学方法设计上采取讲授法与指导学生阅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方式。

概念教学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路进行设计,从而在教学中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

教学模式采取和谐教学模式来设计,主要包括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自学指导,整体感知、检查点拨,探寻规律、深入探究,回归系统。

和谐教学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它把教学内容也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药品或保健品说明书,课前预习元素的相关知识,尝试课后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