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口语交际应对》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口语交际应对》教学设计共3篇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口语交际应对》教学设计1本次教学设计的主题是《口语交际应对》,是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语文下册第1单元。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锻炼应对各种口语交际情景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口语交际情景,掌握应对方法。
2.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心。
3.运用语言交际技能,增强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过程1.教师引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口语表达技巧的视频,引导学生对正确的口语交际有更具体的印象。
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个人口语表达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让他们写下自己的答案。
2.讲解口语交际情景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口语交际情景,例如:问路、打招呼、谈论天气等,在小组内,学生可以彼此讨论交流意见,探讨该情景下最合适的交际方式,并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经验来总结交际技巧。
3.讲解应对方法每个小组分别展示出讨论的结论,并邀请整个班级进行评审,评出最佳答案。
教师进行点评和解释,指出学生学习各种情景口语交际的优劣之处,以及如何运用针对不同场合的应对方法,最终建立起有效的口语应对技巧。
4.练习口语表达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口语交际练习,运用所学技巧,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尽可能多地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方法,例如:模拟打电话、聊天等场景,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以便更好地掌握应对方法。
5.总结提升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不断总结提升口语交际技巧,帮助他们体验到流利自如的口语表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个人应对能力和沟通技巧。
三、教学评估1.学生展示口语练习成果,并互相反馈。
2.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练习口语表达的情况,调整课程内容。
3.在学生家长的帮助下,分别进行口头测试和书面测试,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口语技巧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总结本次教学通过针对不同口语交际情景的讲解和应对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正确认识并使用口语交际技能的能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 (部编版)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核心素养新课标一站式单元教学设计)1.课程标准目标要求(1)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
(2)掌握抗美援朝的原因、目的、经过及意义。
(3)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 。
2.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一、单元主要内容本单元的时间界限为1949年9月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到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主要包括三课内容: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2课抗美援朝;第3课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盛大的开国大典仪式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独立,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实现了民族团结。
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把战火燃烧到中国东北边境,逼迫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中朝人民的并肩奋战特别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浴血奋战下,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农民迫切获得土地的愿望上进行土地改革,将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又一次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二、单元教材体例1.单元框架下设课,每课中设子目。
2.课有正文和辅文两大板块以及插图组成。
(1)正文是核心,正文以宋体内容呈现,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标所要求的基本主干知识,并有一些相应的必要内容。
课文一般是根据课题分为相关的两到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本的史实。
每课的课文全以大字形式呈现,以使课文更为通畅。
(2)辅文由前设导言与辅助栏目含相关史事、材料研读、人物扫描、问题思考、课后活动、知识拓展,共同构成有机整体。
提供的文字材料,使“教本”与“学本”相结合,拓展了教材的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
①课文前设导言——主要功能是这节课要讲什么,有哪些要点?结合本课内容要点,以问题设置为主,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②课文旁设,以楷体内容作为补充。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古代诗歌的韵律、意境、情感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已经学习了《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古诗,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外,他们还了解了一些关于古代诗歌的背景知识,如作者生平、诗歌的创作背景等。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白板、计算机、打印机、音响设备等。
2.课程平台:在线教学平台,如ClassIn、UMU等。
3.信息化资源:《阳关三叠》的相关课件、视频、音频、图片等教学资料。
4.教学手段:讲授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模拟法等。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阳关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之情的感慨。这首诗在教材中的位置是“古代诗歌欣赏”,属于文学欣赏类课程。
2.视频资源:《阳关三叠》的朗诵视频、歌曲演唱视频等。
3.音频资源:《阳关三叠》的配乐朗诵、古筝演奏等。
4.图片资源:阳关古迹的图片、古代边塞风光的图片等。
5.网络资源:《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作者王维的生平等。
(二)拓展建议
1.阅读拓展:阅读《阳关三叠》相关的文学作品,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目录:1《社戏》2《回延安》3《安塞腰鼓》4《灯笼》1.社戏【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对易读错的字正音,学习运用情节、结构分析小说。
2.体会、揣摩小说在安排材料上详略得当的问题。
3.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分析双喜这一人物形象;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2.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角度描写的。
【教学难点】1.分析平桥村是乐土的原因,看戏和“偷豆”的趣点。
2.用准确的词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路历程。
3.理解小说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最值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老师很想知道你童年时,你最喜欢去哪里?最喜欢做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生活的画面。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2.背景资料这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3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
是作者在大都市中由看戏引起的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也是在大都市的作者对农村及其农民淳朴的品质的歌颂。
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
3.关于社戏文中的“社”原指土地庙或土地神,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是指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看社戏的时间应该是在初夏,而不是在春天。
社戏演出的内容《游园吊打》。
4.字音字形归省(xǐnɡ)行辈(hánɡ)撺掇(cuān duo)惮(dàn)絮叨(xù d a o)怠慢(dài)凫水(fú)蕴藻(yùn zǎo)家眷(juàn)漂渺(piāo miǎo)楫(jí)大抵(dǐ)纠葛(jiūɡé)潺潺(chán)船篷(pénɡ)皎洁(jiǎo)桕树(jiù)棹(zhào)5.词语解释。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为“大自然的启示”,包括《荷塘月色》、《春》、《济南的冬天》三篇课文。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自然景物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对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仍需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有待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观察自然、感悟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品味阅读法:引导学生细读、精读课文,品味语言美,感悟生活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美。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3.操练(2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类似的文章,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文章。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025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4 灯笼
4 灯笼◎文化自信:了解“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体会作者怀念往昔生活时引发的激越的爱国热情。
◎语言运用:理解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思维能力:分析文中描写、叙述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学习本文从小处写起、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
(难点)◎审美创造:品味文章清新典雅而含蓄蕴藉的语言。
(重点)一、导入新课梅花映雪挂灯笼,福字生金万户红。
灯笼如今在人们的心中,只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年代,灯笼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还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阅读吴伯箫的《灯笼》,去感受“灯笼”的魅力。
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
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斡旋”“怅惘”“人情世故”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作者简介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1938年4月辗转抵达延安参加革命。
抗战时期创作了许多散文,《灯笼》是其中之一;著有《吴伯箫散文选》。
◎背景链接本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正值抗日战争时期。
“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也击破了无数文人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
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
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写下了散文《灯笼》,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保家卫国的情怀和时代担当。
2.目标任务二:自读感知,梳理情节。
◎作者在文中说“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通读全文,概括作者与灯笼结的缘有哪些。
学习任务单[参考答案] ①村头挂灯慰路人 ②元宵灯笼看不够 ③挑灯名将表宏愿◎这些对灯笼的描写集中在哪些段落?据此给文章分段,概括每部分内容。
对灯笼的描写集中在第2—11段。
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说“火”,为后文写“灯笼”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2—11段):主体说“灯笼”,写“我”对灯笼的回忆及联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英语Unit1-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教学流程教师导学Play a video about Argentina winning the World Cup final.T: Do you know why they get a big success at FIFA World Cup Qatar 2022?T: Let’s watch a video to know more about our bodies!Guide Ss to know the words about body parts. Provide a game and some exercises.1. We look with our _____.2. We listen with our _____.3. We smell with our_____.4. We walk with our _____. T: 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Peter. What’s the matter?learn different health problems Read the conversations afterPresent some pictures and elicit Ss to give more different problems in English.E.g. have a coldhave a sore throathave a headachecut myself by accidentT plays the recording for the first time and let Ss number the names.T plays the recording for the second time and let Ss match the reasons and the pictures.(A chart can be provided, including names, problems and reasons.)Provide some listening strategies.T: As a doctor, I need to give some advice to patients.Let Ss to look at 2a and the picture on Page 2 and ask some questions to help them make a prediction before listening.T can give Ss opportunities to show their answers with a whole sentence.Listen for the second time , some Ss show their answerswith a whole sentence.Make conversations with their partners.Step 5. Role-play.(2d) Read the conversation in roles between Mandy and Lisa.Some pairs to come to the front and act out their own conversations or 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 only.Practice several times. Divide the Ss into 3 groups, recite the conversation in 1 minute.Step 6. Conclusion. HEAlTH: Happy Excise Activity Love ThinkStep7. Exercises.T: In Picture 1, she has a cough and sore throat, what should she do?Show the 5 pictures on PPT, and give the phrases of treatment on the right, encourage Ss to give some other reasonable treatments .Play the recording for Ss to listen and repeat.Encourage Ss to read the conversation alone and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Q1: What’s the matter with Lisa? Q2: What did Lisa do on the weekend?Q3: What’s Mandy’sadvice?/What should Lisa do?Guide Ss to memorize some patterns in the conversation.e.g. Are you OK?What should I do?It doesn’t sound like...That’s probably why.can’t move my necktake breaks away from the computersit in the same way for too long without movingT: Health is so important. Please remember: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Step8. Summary.Make a summary with the students.课时达标检测第页课时教学设计尾页第页。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八下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整体设计【课程标准】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知道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单元内容】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是新课本的开篇,展开的时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使新中国政权得以巩固。
本单元内容结构清晰,从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两个角度展开阐述,向学生展现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之后为巩固新中国的政权党和人民所作出的努力。
本单元有三个联系密切的单课构成,第1课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开启了改天换地的新纪元,在政治上摆脱了颓势。
第2课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与威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抗美援朝,在军事上摆脱了败势。
第3课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以人民之需,废不平之制,定民心,固国势。
【单元时空纵览】【学情分析】优势:中国近代史的历史事件时间离我们较近,有部分学生从各种渠道了解过,较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而且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历史学习,大部分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历史思维能力,在学习态度、表现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作方面都有很强的可塑性。
学生基本上都拥有自主查阅和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条件。
劣势:但大部分学生无法做到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系统性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还需提升。
策略:学生学习历史,需要培养兴趣,扎实基础。
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是按照教材课时编写顺序引导学生理解单元主题,二是要通过情境再现、问题引领、故事讲述和多样化的资源运用等方式,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探究新中国成立意义和巩固措施,形成自己的观点,培养大历史观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自然、人生的独特见解,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2. 学会关爱自然,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
2.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3. 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
教学难点1.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课文中所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的解析。
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共需 _课时_ 课时,每课时 _分钟_。
四、教学过程1. 导入(_分钟_)1. 引导学生回顾上册所学内容,为新学期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简介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_分钟_)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课文背景及生僻词语的含义。
3. 课堂讲解与讨论(_分钟_)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作者的意图。
4. 合作探究(_分钟_)1. 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5. 课堂练习(_分钟_)1.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6. 总结与拓展(_分钟_)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突出重点。
2. 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自主学习。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巩固重点词语和句式。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深入思考课后拓展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理解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政治常识,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方面,还需通过具体案例和材料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法治观念的认知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材中的案例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法治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2.使学生认识到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关系。
2.学生对法治观念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材料,用于引导学生了解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的政治体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政治常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教师讲解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关系。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一篇课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藤野先生》一、教材依据《藤野先生》是人教实验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
二、设计思想(一)、教材分析:《藤野先生》是一篇传统课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地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洋溢着作者一腔的爱国之情。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学到叙事性文章的写法,也能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有主见,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概括、分析能力,但看问题往往不够客观、全面、深入。
不过,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好胜心强。
倘若教师在班级中创设交流、探索、合作的良好氛围,在教学中引导得当,学生定会从中获得感悟,得到教益的。
(三)、设计理念: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设计。
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展开横向思维,读懂事件与主题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的同时,使学生受到前人高尚情操的熏陶,达到既学读书又学做人的目的。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
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
授课时,应紧紧抓住文章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这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一暗线,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中要始终突出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仿写法等学法。
三、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抓住文章两条线索,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素养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体 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 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 于表现力的语言。
单元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一个多文体的单元,本 单元包含一篇小说、一首诗歌和两篇散文。
鲁迅的《社戏》是一篇经典课文,通过外来少 年"我"的新奇眼光,体察江南水乡的村民生活、自 然风光,感受到了水乡的淳朴和睦的民风。
例如:学习任务一 完成以下任务单
篇目
选材 构思 语言 主题
《社戏》
《回延安》
《安塞腰鼓》
《灯笼》
学习任务三
• 鉴赏交流影响最深的句子,完成以下任务单。
• 1.请你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对你影响最深的句子按表 达方式分类:
• 叙述性的语句: 描写性的语句:_____
• 抒情性的语句: 议论性的语句:_____
单元作业目标 1.了解家乡的风俗 ,理解家乡风俗文化 的价值意蕴,提升搜 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恰当运用多种表 达方式去表现身边的 民俗,增强传承民俗 文化的使命感,强化 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 3.培养清楚流利的 表达能力和积极互动 的应对能力。
作业布置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 张家乡名片,并运用描写、抒情 等表达方式为这张名片、写一段 解说词或推荐词。 2.学生自主撰写喜闻乐见的家 乡民俗故事,可以综合运用记叙 、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3.结合家乡非遗名片和家乡民 俗故事,编写《家乡民风民俗手 册》。 4.模拟冬奥会山东民俗展览(1 )学生制作冬奥会上介绍山东民 俗的展板。(2)扮演冬奥会志愿 者,答世界运动员提问。
部编语文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 内容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 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 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 务群有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 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 践性,综合性。
第一单元华夏古韵——————楚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4)结合楚商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楚商音乐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楚商音乐的历史背景、音乐特色和风格,以及楚商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
2. 难点:
(1)楚商音乐的音色和旋律特点的把握
(2)学唱楚商音乐作品的音准和节奏控制
(3)对楚商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解决办法:
(1)通过多媒体教学,播放楚商音乐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其特色和风格,并通过对比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心得体会,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二、新课讲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楚商音乐的基本概念。楚商音乐是汉族传统音乐的一种,主要流行于我国湖北、湖南等地,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悠久的历史传统。楚商音乐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曲调优美,节奏鲜明,旋律富有变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楚商音乐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音乐文化。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楚商音乐作品集:收集一些经典的楚商音乐作品,如《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让学生通过聆听这些作品,更深入地了解楚商音乐的魅力。
(2)楚商音乐历史资料:提供一些关于楚商音乐历史发展的资料,如楚商音乐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楚商音乐与其他音乐流派的区别等。
(3)楚商音乐演奏视频:提供一些专业的楚商音乐演奏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学习楚商音乐的表演技巧。
在教学手段上,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通过播放楚商音乐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其特色和风格,并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对楚商音乐的认识。同时,运用教学软件,如音乐播放软件、音频编辑软件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楚商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了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分类
- 理解并应用集合的运算规则
- 发展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法
2. 集合的分类和特点
3. 集合的运算规则和应用
4. 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
活动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法
- 通过图片和实例介绍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法
- 学生读取和理解集合的表示形式
活动2: 集合的分类和特点
- 分组讨论,了解集合的分类和特点
- 学生通过实例判断集合的分类
活动3: 集合的运算规则和应用
- 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运算规则
- 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集合的运算进行解决
活动4: 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学生根据实际情境,构建集合并应用集合运算规则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
- 通过解答问题、练题和实际问题,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 进行小组讨论和整体讨论,评价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个人报告展示实际问题解决过程
教学反思与改进
- 加强对集合分类和特点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 提供更多实际问题和例子,增强学生应用能力
- 在评价中注重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同步教学设计)
3.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作业批改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5.定期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课后巩固:布置相关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并及时给予反馈。
4.个性化教学: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5.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激发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词汇练习:请学生完成课后词汇练习,包括填空、选择、匹配等形式,以加深对新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要求:准确无误地完成练习,遇到困难时查阅资料或向同学、老师请教。
2.语法练习:针对本章节的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完成相应的语法练习,如改错、句型转换等。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将重点讲解以下内容:
1.新词汇:通过词汇卡片、例句等方式,讲解本单元的新词汇,如:goal, achievement, effort, succeed, confident等,并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这些词汇。
2.语法知识:针对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运用,通过例句、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法规则。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同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将掌握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的核心词汇和语法知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
(核心素养)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灯笼映照着长幼情笃)(2)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
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
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灯笼宣照着母子情深)(3)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灯笼慰藉着孤行客的心)(4)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灯笼显示主人的地位与权势)……目标导学三:思考探究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来表现灯笼对自己乃至民族的意义,但第九、十自然段却跳出回忆,而去写了想象虚构的事件,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义?“哎,壮……”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文本最后一段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材料链接作简要分析。
材料链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萧。
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的“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
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
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
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
明确:虚写追慕古代名将挑灯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是为后面的直抒胸臆做铺垫,作者借灯笼表达自己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自回忆中超脱出来,表达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表现出自己要同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
目标导学四:艺术特色这篇文章篇幅不长,写作手法却值得借鉴。
请同学们合作探究并作总结。
明确:特色一:多种表达方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既创设了感人的意境,又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特色二:结构严谨文本前两段与结尾联想之两段紧密联系,中间诸段落。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目标:1、感受和体悟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情怀,并在品读中陶冶情操。
2、理解课文所写事物外在特点与内在特点的关系,以及物与情的关系。
3、学习课文根据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点写景的主要方法,培养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并在观察中把握事物特点的习惯。
4、在诵读中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5、掌握联想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写作中适当地展开联想,通过联想丰富写作的内容。
6、在跟别人交流思想时,能够围绕话题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15课时课本整体感知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海燕》 2课时《白杨礼赞》及学生自荐课文 2课时(也可放在课外进行)《石榴》 1课时《紫藤箩瀑布》及学生自荐课文 2课时《竹溪记》 2课时诵读欣赏 1课时写作 3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单元小结 1课时三、教学设想自然万物,不仅孕育了我们的生命,而且给予我们许许多多人生的启示。
高尔基从海燕身上看到了革命先驱的无畏无惧,茅盾从白杨树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郭沫若写石榴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宗璞从紫藤箩瀑布中感受到勇气和信心我们学习这个单元,就是透过大师的文章,感受大师的情怀,使我们对生活有更丰富的解读,对人生有更深刻的领悟。
本单元的重点、难点:一是对象征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领会事物的象征意义,防止牵强附会。
二是品味语言,提高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
所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是教好本单元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
同时,让学生收集有关历史资料,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大量阅读同题材作品,都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学习本单元。
第1课时起始课总结回顾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并明确任务:共同总结期末考试的得与失听讲2出示、补充讨论的话题:1、八年级(上)语文学习中你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2、在语文学习中,你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有信心克服吗?你希望得到老师的那些帮助。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民俗文化”选编了一组文体多样的文章,包含小说、诗歌和散文。
四篇课文除含有“民俗文化”的元素外,还有本身所具有的意蕴。
语言富于表现力,在写法上也都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
【单元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其中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2.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3.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教学思路】《社戏》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教读课,在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理解写作意图,同时找出文中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地方,体会其作用,掌握方法,从而领会文章主旨。
《回延安》是一首模仿“信天游”民歌形式写成的抒情诗,教读课。
通过朗读,梳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在读中感受陕北的地方民俗,在比较中掌握“信天游”的形式特点,在品读中学习抒情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从而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感激、依恋之情。
《安塞腰鼓》是一篇抒情散文,自读课。
学生通过运用前面两课教读课中梳理、概括内容的方式,拎出线索,再通过分析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来把握文章的主旨。
《灯笼》也是一篇抒情散文,自读课。
以“散文的自由笔法”为主线,通过“任务单”的形式,让学生运用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主梳理文章内容,体会民俗内涵,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品味有特色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情感。
写作《学习仿写》先指导学生通晓仿写的相关知识,再引导学生研读范文,确定仿写点,然后按步骤进行仿写,在训练中掌握仿写的技巧,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1+X设计】【课时安排】1.《社戏》(3课时)2.《回延安》(2课时)3.《安塞腰鼓》(2课时)4.《灯笼》(2课时)写作《学习仿写》(1课时)1社戏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分析重点句段,进而掌握记叙等表达方式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说说在我们这个地方有哪些民俗?(生说)。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方法,感受红军的高大形象及内心世界。
3.记忆、背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4.学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做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课本整体感知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七律长征 1课时长征组歌两首 1课时老山界 1课时草 1课时《长征》节选 2课时写作 3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单元小结 1课时三、教学设计长征事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主席曾经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告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是诗歌,放声讴歌长征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有的是回忆录,真实的记述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有的是小说,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有的是电视剧本,逼真的再现长征途中的某一幅情景。
读读这些课文,就如同走一走长征之路,会更加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本单元真正的难点在于长征距离现在已隔多年,与现今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义较难体会。
因此,本单元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注意运用种种方法让学生对长征身同感受,对长征能够起到思想上的理解与共鸣。
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回顾、总结与展望总结回顾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并明确任务:共同回首初一的学习听讲2出示、补充讨论的话题七年级中你语文学会了什么?七年级中你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七年级语文学习中你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思考,讨论3组织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学反思展望新学期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引导讨论:我期望中的八年级的语文学习。
进入八年级,我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与进步思考2了解学生的需要与渴求交流教学反思共同走进初二语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让学生浏览课文、目录明确任务2巡回指导浏览课文、目录3布置讨论:新的语文课本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最喜欢课本中的第几单元或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方法,感受红军的高大形象及内心世界。
3.记忆、背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做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七律长征1课时
长征组歌两首1课时
老山界1课时
草1课时
《长征》节选2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单元小结1课时
三、教学设计
长征事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主席曾经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告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是诗歌,放声讴歌长征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有的是回忆录,真实的记述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有的是小说,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有的是电视剧本,逼真的再现长征途中的某一幅情景。
读读这些课文,就如同走一走长征之路,会更加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本单元真正的难点在于长征距离现在已隔多年,与现今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义较难体会。
因此,本单元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注意运用种种方法让学生对长征身同感受,对长征能够起到思想上的理解与共鸣。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回顾、总结与展望
学习目标:
1.体会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课前学习:
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复习《沁园春雪》,自我朗读《七律长征》课堂学习:
第3课时《长征组歌》两首
教学目标:
1.体会红军的钢铁意志
2.学习文章的高度概括和用词准确生动
3.巩固“四字学习法”和朗读技巧,在体验中加深学习方法的掌握。
课前学习:
自由朗读《长征组歌》两首,体验表达感情
课堂学习:
第4课时:《老山界》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课堂学习:
三、播放视频,再度体验红军精神
课后学习:
摘抄、背诵文中的优美语段
第5课时《草》
学习目标:
1.理解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学习文中细腻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
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课前学习:
积累文中的字词,划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地方,复习《一面》、《柳叶儿》课堂学习
课后学习:
1.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文
2.学习使用文中的手法,写一个150左右的片断,主题不限第6课时《长征》节选
学习目标:
1理解基本的剧本情节
2了解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
课前学习:通读课文
课堂学习:
课后学习:小组进行表演的彩排,分工合作
第7课时《长征》节选
学习目标:
通过自身的表演,进一步体会红军指战员丰富的内心世界
课前学习:
反复阅读课文,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彩排。
学习目的:
1.结合网页中的相关资源,进一步体会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能完成相关专题作业。
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表达能力、自主创新精神和群体合作能力。
课前学习:
搜集有关的长征的网址
网络教学环境:
供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第9课时口语交际当一次主持人
学习目标:
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
能够发挥自身特长主持大方自然。
课前学习;
搜集一部分名主持人的主持节目
课后学习:完成一次虚拟的节目主持,将串连词在班级交流
第10、11、12课时写作
第10课时:
学习目标: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课后学习:准备一个有关自己的故事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第13课时
综合一单元的内容和涉及的人物,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可就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