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九章第2节血液循环(第二课时)
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中学杨文霞
一、设计内容:
本课时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中的第2节《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系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其主要功能是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它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纽带。学好本章无疑为以后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一节教材以血液循环为中心介绍了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压、脉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其中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动力结构,所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重点,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为理解“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本节教材最大的一个特点是知识面广,知识点多,比较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但这一节内容与人们生活、健康紧密相关,学生关注度也大。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的教学设计特色:第一、注重条理性,避免众多知识相互混淆;第二、组织好探究活动,联系自身实际学习,注意与卫生保健知识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激发兴趣。第三、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资源使学习由抽象变为具体,易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第四、结合心脏特色将一些教学过程用一些与心有关的词语来表达,使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心脏,辨认心脏的结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识图绘图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亲身体验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应用能力。
3)通过搜集与心有关的词语以及查阅有关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
1)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2)提倡学生敞开心扉诚信待人,倡议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爱心。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心脏与功能相适宜的结构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教师通过探究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有关问题,如血液在心脏中流动会不会倒流?心脏怎样区分左右?为什么说心脏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引导学生认识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教师在课前充分利用和挖掘必要的课程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现图、文相统一。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示生物体,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具体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观察、对比和综合的方法,采用问题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一些与心有关的词语将教学过程串联起来,使整堂课充满生机和活力。
脏;而抽烟、酗酒有害于心脏,我们要远离烟酒。
归纳总结练习提高
无愧于我心本节课你有什么
收获?
多媒体展示课堂
练习题。
用简明的语言
总结这节课的
主要内容和收
获。
学生练习。
将所学
的知识
系统化,
同时查
缺补漏
五、板书设计
1、心脏的位置、形态。
2、活动:观察心脏
3、心脏的结构
1)心脏具四腔
左心房←肺静脉;左心室→主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肺动脉2)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
3)瓣膜:房室瓣和动脉瓣。
4、心脏的功能:
心脏的搏动推动着血液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六、作业设计
1、慧眼识图:右图为心脏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 指出右图中1-9的结构名称;
2)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见心脏有何功能?
3)图中壁最厚的腔是;
4)血液在心脏中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
而不能倒流,原因是有11 和10
能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
5)如分别向5和8血管内注水,则水从、流出。
2、课后尝试:勾画人体血液循环路线。下一节课讨论、交流、评价和修正。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最大亮点在于结合心脏特色将一些教学过程用一些与心有关的词语来表达,如引言用“沟通从心开始”;归纳小结用“心有灵犀一点通”;课堂检测用“无愧于我心”等,这使课堂处处充满激情与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要求学生课后尝试勾画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图,促使学生对本节课进行自我反思和思想升华,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情感,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后,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本课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以组织活动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给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