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纪沉积物及其工程地质特征(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第四纪沉积物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一、风化作用及残积土 二、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三、海洋的地质作用 四、湖泊的地质作用 五、冰川的地质作用 六、风的地质作用
第四纪地质Quarternary 第四纪地质Quarternary Geology
第四纪( Quarternary )是新生代最晚的一个纪,时间下 限为200万年,人类出现及新构造运动为其主要特征。第四纪气 候冷暖变化频繁,冰川作用强烈。中国大陆在冰期时,海平面 下降,渤海、东海、黄海均为陆地,台湾与大陆相连,气候干 燥、风沙盛行、黄土堆积作用强烈。
残积土特征
残积物不具有层理,其表部土壤层孔隙率大、压缩性 高、强度低;残积层通常为含碎石或砂粒的粘性土或碎石 土、砂砾土组成,其强度较高。 易溶物质被淋滤,成分和母岩有直接的关系 颗粒大小不一,棱角明显 厚度变化较大
残积土
母岩
二、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坡积土、 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坡积土、 洪积土和冲积土 基本概念
坡积土特征: 坡积土特征:
随斜坡自上而下逐渐变缓,呈现由粗而细的 分选作用。 由于每次雨、雪水搬运能力不大,故无明显 区别,大小颗粒混杂,层理不明显。 坡积土的矿物成分与下卧基岩没有直接过渡 关系。
坡积土场地的工程特性及问题
下卧基岩表面的坡度及其形态 坡积土本身的性质 下卧基岩的性质 坡积土的破坏情况 不均匀沉降问题
弯道变化与迂回扇的形成示意图
(3)河流的搬运作用
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水把冲刷 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水把冲刷 下来的物质搬运到其他的地方。 流水搬运力和搬运量的大小, 决定于流速及流量的大小; 分选作用: 分选作用:所搬运物质的颗粒 一般是上游颗粒较粗,愈向下 游颗粒愈细。 在搬运的过程中,被搬运的物 质与河床摩擦,或相互之间碰 撞,带棱角的颗粒就变成了圆 形或亚圆形的颗粒;例如石块 变成了卵石、圆砾。
洪积扇地形
集水盆 沟谷 主干 洪积扇
洪积土场地工程特性: 洪积土场地工程特性:
靠近山区地带( 靠近山区地带(Ⅰ带): 土层为较粗的碎屑土,地势高, 地下水位低,地基承载力较高,土质较均匀,故是良好的天 然地基; 离山区远的(前沿)地带( 离山区远的(前沿)地带(Ⅲ带): 土层虽为粉土、粘土 颗粒组成,但由于形成过程中受到周期性干燥。土粒被析出 的可溶性盐类所胶结而较坚硬,承载力较高,也是较好的天 然地基; 中间过渡地带( ):由于受前沿地带细颗粒土(其渗透 中间过渡地带(Ⅱ带):由于受前沿地带细颗粒土(其渗透 性极小)的影响,在此地带常有地下水溢出,有时还形成沼 泽地带,故土质稀软而承载力较低,对工程建设不利。
(1)物理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
岩石、矿物在地表自然环境中原地产生单纯 的机械破碎,又称机械风化作用
剥离作用
冰劈作用
结晶胀裂
(2)化学风化 (2)化学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
由于岩石暴露于水和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汽)中,岩石 发生分解并形成新的化合物的作用。
砂岩和页岩中的铁镁矿物 经化学风化作用形成褐铁 矿。
冲沟形成的主要条件
较陡的斜坡; 斜坡由疏松的物质构成(如黄土、 粘土等); 降水量多.尤其是多暴雨和骤然大 量融雪水的地区容易形成冲沟; 斜坡上无植被覆盖,人为的不合理 的开发,以及废水排泄不当等也能 促进冲沟的发生和发展。在我国黄 土地区如甘肃、山西及陕西等地冲 沟极为发育。
冲沟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冲沟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分为四个阶段
2. 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
风化程度系数 Kw =岩石风化后的抗压强度∕新鲜岩石的抗压强度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微风化 中风化 强风化
3. 岩石风化的防治措施
(1)覆盖防止风化营力入侵的材料 用使水和空气不能透过的材料如沥青、水 泥、粘土层等覆盖岩层; (2)灌注胶结和防水材料 用水泥、粘土等浆液灌入岩层或裂隙中, 以加强岩层的强度,降低其透水性; (3)加强排水 为了减少具有侵蚀性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对 岩石中可溶性矿物的溶解,适当做一些排水工 程。
初始阶段: 初始阶段:在斜坡上出百度文库不深的沟槽,流水开始
沿沟槽冲刷。 下切阶段: 下切阶段:冲沟强烈加深底部,并向上游伸展。 沟壁几乎直立,沟的纵剖面为凸型。这阶段冲沟 发展最强烈,破坏性很大。 平衡阶段: 平衡阶段:沟的纵剖面已较平缓,沟底破坏基本 停止,沟壁的坡度变缓,但沟的宽度仍在增加。 衰老阶段: 衰老阶段:沟底坡度平缓,沟谷宽阔,沟中的堆 积物变厚,斜坡上有植物覆盖。
美国犹他州河流下切 作用形成的深切曲流
河流侵蚀作用类型
侧方侵蚀
在流水速度较小或河道弯曲时,流水 冲刷两岸,则形成侧方侵蚀。 能使河床逐渐加宽 。 河水在运动过程中横向环流引起凹岸 的侧向侵蚀,凸岸堆积,且凹岸侧蚀与 凸岸堆积不断地向下游扩展,导致河谷 愈来愈宽,河道愈来愈弯曲。当河曲发 展到一定程度时,上下段河槽间最窄的 陆地处会发生河流截弯取直现象,形成 牛轭湖,继而发展成沼泽。
3. 河流的地质作用及冲积土
(1)河流的侵蚀作用 (2)河流的蛇曲和改道 (3)河流的搬运作用 (4)河流的沉积作用 (5)河岸地区进行建筑应注意的工程地质问题 河流侵蚀、 (6)河流侵蚀、淤积作用的治理
河流的形态
(1)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侵蚀作用(erosion) 河流侵蚀作用(erosion):指河水冲刷河床,使
(4)河流的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河水的流 速变缓,水流所搬运 的物质便沉积下来 河流沉积的物质有粗 碎屑的漂石、块石、 卵石、砾石等及细碎 屑的砂、粘性土、淤 泥等。 沉积的物质称为冲积 土(alluvial soil)或 土(alluvial soil)或 河流沉积物。
冲积土
物质有明显的分选现象。上游及中游沉积 的物质多为大块石、卵石、砾石及粗砂等,下 游沉积的物质多为中、细砂、粘性土等;颗粒 的磨圆度较好;多具层理,并有尖灭、透镜体 等产状。根据成因可分为: 平原河谷冲积物 山区河谷冲积物 山前平原冲积物 三角洲及溺谷沉积物
地表水: 地表水:分布在江河、湖泊、
海洋内的液态水,或在陆地上的冰雪。
地下水:存在于地面以下土和 地下水:
岩石的孔隙、裂隙或溶洞中的水。
在陆地上有两种地表水:
暂时流水: 暂时流水:时有时无的,如
雨水、融雪水及山洪急流;
长期流水: 长期流水:终年不息,如江
河流水。
1.
地表暂时流水的地质作用
(1)雨水、溶雪水的地质作用及坡积土 雨水、
正长石经与含CO2 水的作用形成粘 土。
(3)生物风化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
由于动物和植物的介入,导致的物理风化 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的机械风化作用主要发
生在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生 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物,随着根 系不断地长大,对裂隙壁产生挤 压,使岩石裂隙扩大,从而引起 岩石破坏,这种作用称根劈作 用 。 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是通过生物的 新陈代谢及生物死亡后的遗体腐烂分 解来进行的。植物和细菌在陈代谢中 常常析出有机酸及CO2。这些物质一方 面酸化土壤,另一方面腐蚀岩石。
(2)河流的蛇曲和改道
天然河道本身就有弯曲。在河道弯 曲处,河水最大流速的水流就直接 指向河的凹岸,使凹岸冲刷破坏, 同时河水又将凹岸冲刷下来的物质 搬运到凸岸处堆积起来。 凹岸被侵蚀,不断后退,凸岸被堆 积,不断向前发展,河道的弯曲就 逐渐增大,在前一个弯曲刚刚结束 的地方,又能产生另一个弯曲,最 后河流就变成弯弯曲曲的蛇曲形状。
第四纪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 纪 世 全新世 Q4 晚更新世 Q3 第四纪 Q 更新世 中更新世 Q2 早更新世 Q1
绝对年龄 (万年) 1 10 73 200
第四纪沉积物
由于新构造运动强烈,海平面和气候变化 频繁,使得第四纪沉积环境极为复杂。 第四纪沉积物按其成因分为 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 湖泊沉积物、海洋沉积物 冰碛与冰水沉积物、风积物。 第四纪沉积物形成时间短,成岩作用不充分, 常呈松散、多孔、软弱状态覆盖于地表。
雨水和溶雪水的地质作用以冲刷作用为主, 它们沿着斜坡面流动,将地表的碎屑物质顺斜 坡向下搬运或移动。通常冲刷作用是在整个斜 坡面上进行,好像是把地面剥去一层一样,其 结果是使地形逐渐变得平缓,并造成水土流失。 冲刷作用在地表无植物覆盖的情况下最强烈; 在有茂密植物覆盖的地面上,则不显著。 坡积土(slope wash):高处的风化碎屑物 坡积土(slope wash):高处的风化碎屑物 由于雨水或溶雪水的搬运,或者由于本身的重 力作用,运移到坡下或山麓堆积而成的土。
洪积土: 洪积土:当山洪急流携带大量石块泥砂在山口以外
的平缓地带沉积下来便形成洪积土。
洪积土的特征: 洪积土的特征:
物质大小混杂,分选性差,颗粒多带有棱角。 洪积扇顶部以粗大块石为多;中部地带颗粒变细,多 为砂砾粘土交错;扇的边缘则以粉砂和粘性土为主。 洪积物质随近山到远山 呈现由粗到细的分选作用, 但碎屑物质的磨圆度由于 搬运距离短而仍不佳。山 洪大小交替的分选作用, 常呈不规则的交错层状构 造,交错层状构造往往形 成夹层、尖灭及透镜体等 产状。
(2)山洪急流的地质作用及洪积土
山洪急流是暴雨或骤然大量的融雪水形成的。 山洪急流是暴雨或骤然大量的融雪水形成的。山洪急流的 流速和搬运力都很大,它能冲刷岩石.形成冲沟(combe) 流速和搬运力都很大,它能冲刷岩石.形成冲沟(combe), 并能把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麓平原堆积成洪积土 (diluvial soil)。 soil)
河流侵蚀作用类型
垂直侵蚀
在坡度较陡、流速较大的情况下,河 流向下切割能使河床底部逐渐加深, 这种在河流上游地区表现得很显著。
向源侵蚀: 向源侵蚀:在向下切割的同时,河流
并向河源方向发展,缩小和破坏分水 岭。 虎跳峡
侵蚀基准面: 侵蚀基准面:垂直侵蚀不能无止境
的发展下去,它有一定的侵蚀界限, 垂直侵蚀的界限面称为侵蚀基准面。 侵蚀基准面是海平面,河床达到一定 的坡度后,水流的能力仅能维持搬运 的物质而无力再向下切割。 河流的垂直侵蚀使河床加深,能使桥 台或桥墩基础遭到破坏。
河谷地貌
上游地区,由于坡度陡,流速大, 上游地区,由于坡度陡,流速大, 垂直侵蚀作用强。 在中游地区,一般两岸受侧方侵 在中游地区,一般两岸受侧方侵 蚀作用的冲刷较强,因而河谷斜 坡的形状比较开展,谷底比较宽 阔。 在下游地区,冲刷作用弱而沉积 在下游地区,冲刷作用弱而沉积 作用强,河谷开展,成宽广的平 谷。泥砂类的沉积物多,成广大 平原,洪水容易泛滥。
一、风化作用及残积土
1.风化作用( 1.风化作用( weathering ) 风化作用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大气、水和生物活动等 因素影响下,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致使岩体崩 解、剥落、破碎,变成松散的碎屑性物质,这种作用 称为风化作用 。 根据风化作用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岩石的风化 可分三种类型: 物理风化作用(physical weathering) 物理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chemical weathering) 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biological weathering) 生物风化作用
4. 残积土
岩石风化后产生的碎屑物质,一部分被风和大气降水带走, 一部分残留在原地,这种残留在原地的岩石风化碎屑物称为残 积土(residual soil)。 残积土主要分布在岩石暴露于地表而受到强烈风化作用的 山区(mountain area)、丘陵(hills),及剥蚀平原 (abrasion plain)。 残积土从地表向深处颗粒由细变粗,一般不具层理,碎块 呈棱角状,土质不均,具有较大孔隙,厚度在山坡顶部较薄, 低洼处较厚。残积土与它下面的母岩之间无明显的界限赫是逐 渐过渡的,其成分与母岩成分及所受风化作用的类型有密切的 关系。例如:酸性岩浆岩地区的残积土中,除含有由长石等矿 物分解的粘土矿物外,常以富含石英颗粒的砂土为其特征;石 灰岩风化形成的残积土则多为含石灰岩碎石的红色或黄褐色的 钙质粘性土(如云贵高原分布的红粘土)。 土壤层、残积层、风化岩层构成完整的地表风化壳。
岩石发生破坏的作用。其破坏方式包括:
冲蚀(washout): 冲蚀(washout):水流冲击岩石,使岩石破碎; 磨蚀(ablation): 磨蚀(ablation):河水所夹带的泥、砂、砾石等
在运动的过程中摩擦破坏河床;
溶蚀(solution): 溶蚀(solution):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溶解岩石。
第四纪沉积物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一、风化作用及残积土 二、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三、海洋的地质作用 四、湖泊的地质作用 五、冰川的地质作用 六、风的地质作用
第四纪地质Quarternary 第四纪地质Quarternary Geology
第四纪( Quarternary )是新生代最晚的一个纪,时间下 限为200万年,人类出现及新构造运动为其主要特征。第四纪气 候冷暖变化频繁,冰川作用强烈。中国大陆在冰期时,海平面 下降,渤海、东海、黄海均为陆地,台湾与大陆相连,气候干 燥、风沙盛行、黄土堆积作用强烈。
残积土特征
残积物不具有层理,其表部土壤层孔隙率大、压缩性 高、强度低;残积层通常为含碎石或砂粒的粘性土或碎石 土、砂砾土组成,其强度较高。 易溶物质被淋滤,成分和母岩有直接的关系 颗粒大小不一,棱角明显 厚度变化较大
残积土
母岩
二、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坡积土、 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坡积土、 洪积土和冲积土 基本概念
坡积土特征: 坡积土特征:
随斜坡自上而下逐渐变缓,呈现由粗而细的 分选作用。 由于每次雨、雪水搬运能力不大,故无明显 区别,大小颗粒混杂,层理不明显。 坡积土的矿物成分与下卧基岩没有直接过渡 关系。
坡积土场地的工程特性及问题
下卧基岩表面的坡度及其形态 坡积土本身的性质 下卧基岩的性质 坡积土的破坏情况 不均匀沉降问题
弯道变化与迂回扇的形成示意图
(3)河流的搬运作用
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水把冲刷 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水把冲刷 下来的物质搬运到其他的地方。 流水搬运力和搬运量的大小, 决定于流速及流量的大小; 分选作用: 分选作用:所搬运物质的颗粒 一般是上游颗粒较粗,愈向下 游颗粒愈细。 在搬运的过程中,被搬运的物 质与河床摩擦,或相互之间碰 撞,带棱角的颗粒就变成了圆 形或亚圆形的颗粒;例如石块 变成了卵石、圆砾。
洪积扇地形
集水盆 沟谷 主干 洪积扇
洪积土场地工程特性: 洪积土场地工程特性:
靠近山区地带( 靠近山区地带(Ⅰ带): 土层为较粗的碎屑土,地势高, 地下水位低,地基承载力较高,土质较均匀,故是良好的天 然地基; 离山区远的(前沿)地带( 离山区远的(前沿)地带(Ⅲ带): 土层虽为粉土、粘土 颗粒组成,但由于形成过程中受到周期性干燥。土粒被析出 的可溶性盐类所胶结而较坚硬,承载力较高,也是较好的天 然地基; 中间过渡地带( ):由于受前沿地带细颗粒土(其渗透 中间过渡地带(Ⅱ带):由于受前沿地带细颗粒土(其渗透 性极小)的影响,在此地带常有地下水溢出,有时还形成沼 泽地带,故土质稀软而承载力较低,对工程建设不利。
(1)物理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
岩石、矿物在地表自然环境中原地产生单纯 的机械破碎,又称机械风化作用
剥离作用
冰劈作用
结晶胀裂
(2)化学风化 (2)化学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
由于岩石暴露于水和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汽)中,岩石 发生分解并形成新的化合物的作用。
砂岩和页岩中的铁镁矿物 经化学风化作用形成褐铁 矿。
冲沟形成的主要条件
较陡的斜坡; 斜坡由疏松的物质构成(如黄土、 粘土等); 降水量多.尤其是多暴雨和骤然大 量融雪水的地区容易形成冲沟; 斜坡上无植被覆盖,人为的不合理 的开发,以及废水排泄不当等也能 促进冲沟的发生和发展。在我国黄 土地区如甘肃、山西及陕西等地冲 沟极为发育。
冲沟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冲沟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分为四个阶段
2. 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
风化程度系数 Kw =岩石风化后的抗压强度∕新鲜岩石的抗压强度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微风化 中风化 强风化
3. 岩石风化的防治措施
(1)覆盖防止风化营力入侵的材料 用使水和空气不能透过的材料如沥青、水 泥、粘土层等覆盖岩层; (2)灌注胶结和防水材料 用水泥、粘土等浆液灌入岩层或裂隙中, 以加强岩层的强度,降低其透水性; (3)加强排水 为了减少具有侵蚀性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对 岩石中可溶性矿物的溶解,适当做一些排水工 程。
初始阶段: 初始阶段:在斜坡上出百度文库不深的沟槽,流水开始
沿沟槽冲刷。 下切阶段: 下切阶段:冲沟强烈加深底部,并向上游伸展。 沟壁几乎直立,沟的纵剖面为凸型。这阶段冲沟 发展最强烈,破坏性很大。 平衡阶段: 平衡阶段:沟的纵剖面已较平缓,沟底破坏基本 停止,沟壁的坡度变缓,但沟的宽度仍在增加。 衰老阶段: 衰老阶段:沟底坡度平缓,沟谷宽阔,沟中的堆 积物变厚,斜坡上有植物覆盖。
美国犹他州河流下切 作用形成的深切曲流
河流侵蚀作用类型
侧方侵蚀
在流水速度较小或河道弯曲时,流水 冲刷两岸,则形成侧方侵蚀。 能使河床逐渐加宽 。 河水在运动过程中横向环流引起凹岸 的侧向侵蚀,凸岸堆积,且凹岸侧蚀与 凸岸堆积不断地向下游扩展,导致河谷 愈来愈宽,河道愈来愈弯曲。当河曲发 展到一定程度时,上下段河槽间最窄的 陆地处会发生河流截弯取直现象,形成 牛轭湖,继而发展成沼泽。
3. 河流的地质作用及冲积土
(1)河流的侵蚀作用 (2)河流的蛇曲和改道 (3)河流的搬运作用 (4)河流的沉积作用 (5)河岸地区进行建筑应注意的工程地质问题 河流侵蚀、 (6)河流侵蚀、淤积作用的治理
河流的形态
(1)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侵蚀作用(erosion) 河流侵蚀作用(erosion):指河水冲刷河床,使
(4)河流的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河水的流 速变缓,水流所搬运 的物质便沉积下来 河流沉积的物质有粗 碎屑的漂石、块石、 卵石、砾石等及细碎 屑的砂、粘性土、淤 泥等。 沉积的物质称为冲积 土(alluvial soil)或 土(alluvial soil)或 河流沉积物。
冲积土
物质有明显的分选现象。上游及中游沉积 的物质多为大块石、卵石、砾石及粗砂等,下 游沉积的物质多为中、细砂、粘性土等;颗粒 的磨圆度较好;多具层理,并有尖灭、透镜体 等产状。根据成因可分为: 平原河谷冲积物 山区河谷冲积物 山前平原冲积物 三角洲及溺谷沉积物
地表水: 地表水:分布在江河、湖泊、
海洋内的液态水,或在陆地上的冰雪。
地下水:存在于地面以下土和 地下水:
岩石的孔隙、裂隙或溶洞中的水。
在陆地上有两种地表水:
暂时流水: 暂时流水:时有时无的,如
雨水、融雪水及山洪急流;
长期流水: 长期流水:终年不息,如江
河流水。
1.
地表暂时流水的地质作用
(1)雨水、溶雪水的地质作用及坡积土 雨水、
正长石经与含CO2 水的作用形成粘 土。
(3)生物风化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
由于动物和植物的介入,导致的物理风化 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的机械风化作用主要发
生在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生 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物,随着根 系不断地长大,对裂隙壁产生挤 压,使岩石裂隙扩大,从而引起 岩石破坏,这种作用称根劈作 用 。 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是通过生物的 新陈代谢及生物死亡后的遗体腐烂分 解来进行的。植物和细菌在陈代谢中 常常析出有机酸及CO2。这些物质一方 面酸化土壤,另一方面腐蚀岩石。
(2)河流的蛇曲和改道
天然河道本身就有弯曲。在河道弯 曲处,河水最大流速的水流就直接 指向河的凹岸,使凹岸冲刷破坏, 同时河水又将凹岸冲刷下来的物质 搬运到凸岸处堆积起来。 凹岸被侵蚀,不断后退,凸岸被堆 积,不断向前发展,河道的弯曲就 逐渐增大,在前一个弯曲刚刚结束 的地方,又能产生另一个弯曲,最 后河流就变成弯弯曲曲的蛇曲形状。
第四纪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 纪 世 全新世 Q4 晚更新世 Q3 第四纪 Q 更新世 中更新世 Q2 早更新世 Q1
绝对年龄 (万年) 1 10 73 200
第四纪沉积物
由于新构造运动强烈,海平面和气候变化 频繁,使得第四纪沉积环境极为复杂。 第四纪沉积物按其成因分为 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 湖泊沉积物、海洋沉积物 冰碛与冰水沉积物、风积物。 第四纪沉积物形成时间短,成岩作用不充分, 常呈松散、多孔、软弱状态覆盖于地表。
雨水和溶雪水的地质作用以冲刷作用为主, 它们沿着斜坡面流动,将地表的碎屑物质顺斜 坡向下搬运或移动。通常冲刷作用是在整个斜 坡面上进行,好像是把地面剥去一层一样,其 结果是使地形逐渐变得平缓,并造成水土流失。 冲刷作用在地表无植物覆盖的情况下最强烈; 在有茂密植物覆盖的地面上,则不显著。 坡积土(slope wash):高处的风化碎屑物 坡积土(slope wash):高处的风化碎屑物 由于雨水或溶雪水的搬运,或者由于本身的重 力作用,运移到坡下或山麓堆积而成的土。
洪积土: 洪积土:当山洪急流携带大量石块泥砂在山口以外
的平缓地带沉积下来便形成洪积土。
洪积土的特征: 洪积土的特征:
物质大小混杂,分选性差,颗粒多带有棱角。 洪积扇顶部以粗大块石为多;中部地带颗粒变细,多 为砂砾粘土交错;扇的边缘则以粉砂和粘性土为主。 洪积物质随近山到远山 呈现由粗到细的分选作用, 但碎屑物质的磨圆度由于 搬运距离短而仍不佳。山 洪大小交替的分选作用, 常呈不规则的交错层状构 造,交错层状构造往往形 成夹层、尖灭及透镜体等 产状。
(2)山洪急流的地质作用及洪积土
山洪急流是暴雨或骤然大量的融雪水形成的。 山洪急流是暴雨或骤然大量的融雪水形成的。山洪急流的 流速和搬运力都很大,它能冲刷岩石.形成冲沟(combe) 流速和搬运力都很大,它能冲刷岩石.形成冲沟(combe), 并能把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麓平原堆积成洪积土 (diluvial soil)。 soil)
河流侵蚀作用类型
垂直侵蚀
在坡度较陡、流速较大的情况下,河 流向下切割能使河床底部逐渐加深, 这种在河流上游地区表现得很显著。
向源侵蚀: 向源侵蚀:在向下切割的同时,河流
并向河源方向发展,缩小和破坏分水 岭。 虎跳峡
侵蚀基准面: 侵蚀基准面:垂直侵蚀不能无止境
的发展下去,它有一定的侵蚀界限, 垂直侵蚀的界限面称为侵蚀基准面。 侵蚀基准面是海平面,河床达到一定 的坡度后,水流的能力仅能维持搬运 的物质而无力再向下切割。 河流的垂直侵蚀使河床加深,能使桥 台或桥墩基础遭到破坏。
河谷地貌
上游地区,由于坡度陡,流速大, 上游地区,由于坡度陡,流速大, 垂直侵蚀作用强。 在中游地区,一般两岸受侧方侵 在中游地区,一般两岸受侧方侵 蚀作用的冲刷较强,因而河谷斜 坡的形状比较开展,谷底比较宽 阔。 在下游地区,冲刷作用弱而沉积 在下游地区,冲刷作用弱而沉积 作用强,河谷开展,成宽广的平 谷。泥砂类的沉积物多,成广大 平原,洪水容易泛滥。
一、风化作用及残积土
1.风化作用( 1.风化作用( weathering ) 风化作用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大气、水和生物活动等 因素影响下,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致使岩体崩 解、剥落、破碎,变成松散的碎屑性物质,这种作用 称为风化作用 。 根据风化作用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岩石的风化 可分三种类型: 物理风化作用(physical weathering) 物理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chemical weathering) 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biological weathering) 生物风化作用
4. 残积土
岩石风化后产生的碎屑物质,一部分被风和大气降水带走, 一部分残留在原地,这种残留在原地的岩石风化碎屑物称为残 积土(residual soil)。 残积土主要分布在岩石暴露于地表而受到强烈风化作用的 山区(mountain area)、丘陵(hills),及剥蚀平原 (abrasion plain)。 残积土从地表向深处颗粒由细变粗,一般不具层理,碎块 呈棱角状,土质不均,具有较大孔隙,厚度在山坡顶部较薄, 低洼处较厚。残积土与它下面的母岩之间无明显的界限赫是逐 渐过渡的,其成分与母岩成分及所受风化作用的类型有密切的 关系。例如:酸性岩浆岩地区的残积土中,除含有由长石等矿 物分解的粘土矿物外,常以富含石英颗粒的砂土为其特征;石 灰岩风化形成的残积土则多为含石灰岩碎石的红色或黄褐色的 钙质粘性土(如云贵高原分布的红粘土)。 土壤层、残积层、风化岩层构成完整的地表风化壳。
岩石发生破坏的作用。其破坏方式包括:
冲蚀(washout): 冲蚀(washout):水流冲击岩石,使岩石破碎; 磨蚀(ablation): 磨蚀(ablation):河水所夹带的泥、砂、砾石等
在运动的过程中摩擦破坏河床;
溶蚀(solution): 溶蚀(solution):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溶解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