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发动机的润滑技术

摩托车发动机的润滑技术

王成志谭朝珍

(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400050)

(摘要)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摩托车二冲程发动机与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润滑方式和技术的现状及发展状况,提出了发展我国摩托车发动机润滑技术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摩托车发动机润滑系统润滑技术

各种运动类型的机器在运转时,其作相对运动的部件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磨损、发热、能量损耗等?而对于高速动转的摩托车发动机,为确保其发动机各摩擦副在各种工况下正常工作,设计性能良好的润滑系统尤其重要。正确认识摩托车发动机的润滑技术,对于摩托车发动机设计和使用都具有实际意义。

1摩托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润滑方式

现代摩托车发动机润滑系统输送润滑油到摩擦表面的方法,总体上可分为四种方式:油浴式;飞溅式;压力式;油脂式。

发动机各运动部件的工作条件不同,所要求的润滑强度也不同。选择润滑方式的原则是:对于发动机运动部件中滑动速度较高和负荷较重的摩擦表面,如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凸轮轴承、摇臂轴承和轴颈的摩擦表面,为保证得到可靠的润滑和强制冷却的效果一般采用机油泵强制压力供油润滑。而对于负荷较小,速度较低,润滑条件比较有利的摩擦表面,为了简化结构,一般采用飞溅润滑,即利用曲拐和齿轮等的旋转搅油,或由连杆轴承甩出的润滑油(四冲程发动机采用),形成油雾,使摩擦表面得到润滑,如气缸和活塞,凸轮轴的凸轮和挺柱、活塞销和连杆小头衬套等大都采用这种方法。对于变速箱内的传动齿轮、配气机构的凸轮和挺柱、湿式离合器等则采用油浴式润滑。对于发动机的某些低速、低温、大扭矩及位置裸露、不甚重要的部件,如水泵、发电机轴承、离合器分离机构、传动链轮链条、制动踏板轴等,则采用定期加注黄油(润滑油脂式)的方法。近年来也有在发动机上设计采用含耐磨润滑材料(如尼龙等)的轴承代替加注润滑脂的结构方式。

收稿日期:2003—04一022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

一般来说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采用了前述的所有四种型式。早期的发动机大都采用飞溅润滑,飞溅润滑需要布置较长的曲柄,使曲柄在转动时能深入到机油之下,曲柄的形状应有利于甩起较多的机油。在发动机运转时,由于曲柄的甩油效果,使适量的机油飞溅到各润滑点,如气缸、曲轴、侧置气门等处。

飞溅润滑不用机油泵,构造简单,但缺点是从外部甩油很难给安装在缸壁内的轴承供油。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曲柄甩油产生的阻力越来越大,会产生较大的动力损失,同时也会使机油早期老化,并易使气泡混入机油之中。现代发动机的结构已经有了很大改进,这种单纯外部甩油润滑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高性能发动机的需要,例如曲轴轴颈、布置在气缸盖上的顶置气门、以及多缸发动机采用的整体式曲轴及轴瓦,大都采用了压力润滑方式。

由于压力润滑成本高结构复杂,根据其结构特点,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一般采用压力与飞溅相结合的方式。发动机工作时,由机油泵将润滑油输送到各个润滑部件,如曲轴、凸轮轴、轴承等高速、重负荷的工作零件表面。对难以实现压力润滑的部位则利用曲轴、齿轮等旋转体飞溅润滑及靠重力下落的润滑油来润滑,如气缸壁、正时齿轮、连杆小头、气缸和活塞等部件的润滑。所以采用压力润滑的发动机各部位并不全是压力润滑,许多部位还是利用压力润滑的飞溅油进行润滑。

具有代表性的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油路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油箱底部内的润滑油经滤网被吸人机油泵,机油泵将润滑油加压后强制送人主油道,然后分4路送出。第一路经气缸体的过油螺栓孔,进入气缸盖,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