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原文】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 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 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 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评析】 孔子向来认为,人的智力从出生就有聪明和愚笨的
差别,即上智、下愚与中人。既然人有这么多的差 距,那么,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就提出“因材施教” 的原则,这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根据 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这对我国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评析】 这章虽也提及贫穷及富有时应有的态度。但其实重 点应该还是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八字之上,也就是希望 大家不论求学或处世,都应该有精益求精的精神。
君子砥砺心志,求仁皈礼的心灵诉求。
10【原文】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 “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 矣。”
评析:一乐家庭平安,二乐心地坦然,三乐教书育人。 朱熹 《集注》引林氏的话说:‘此三乐者,一系于天,一系于人, 其可以自致者,惟不愧不作而已。” 也就是说,一乐取决于天 意,三乐取决于他人,只有第二种快乐才完全取决于自身。因 此,我们努力争取的也在这第二种快乐,因为它是属于“求则 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的范围,
8【原文】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 不说。”
【译文】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 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评析】 颜回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在孔子面前始终是服
服贴贴、毕恭毕敬的,对于孔子的学说深信不疑、 全面接受。所以,孔子多次赞扬颜回。这里,孔 子说颜回“非助我者”,并不是责备颜回,而是 在得意地赞许他。 (责备颜回:缺乏质疑精神。)
来冥思苦想,结果并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 7【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茫然迷惑;只
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导致懈怠而危险。” 【评析】学思结合。学习有方向,先是学德,次是学文。
思考亦有方向,先是思修身,次是思修“行”,思知行 结合,思与社会生活结合。学有方向,思有目的。
9【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 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 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时不谄媚,富有时也不骄纵,这种表现 如何?孔子说:还可以,可是比起能做到贫穷而仍能长保其乐, 富有而能崇尚礼仪的人,就还差一点了。子贡说:诗经上说处 理骨角玉石时,要不断地切磋琢磨,精益求精,是否正是老师 现在的意思呢?孔子说:赐啊!现在已经可以和你一齐讨论诗 经了,把以往的事情告诉你,就知道以后的事情。
【评析】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一个忠于君主,算是尽忠了;一 个不与逆臣共事,算是清高了,但他们两人都还算不上仁。因 为在孔子看来,“忠”只是仁的一个方面,“清”则是为维护 礼而献身的殉道精神。“仁”还需爱人。
5【原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 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 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 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 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译文】子夏问道:“‘美妙的笑靥真美好呀,顾盼 多姿真多情呀!素粉描面更娇俏啊!’说的是什么 呢?”孔子回答说:“就像绘画一样,不是最后用素 粉勾画吗?”子夏又问:“(您的说法使我想到)礼 仪制度不是在后来产生的吗?” 孔子说:“给我启发 的是卜商啊!如此,是可以和他讨论诗了。”
【评析】孔子在这则语录里赞扬了子夏,其实我们阅 读欣赏任何一种文艺作品都应该运用想象和联想,举 一反三,触类旁通。
1【原文】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
族类。” 【评析】 孔子的教育对象Baidu Nhomakorabea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自己
的独特性。他办教育,反映了当时文化下移的现 实,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除了出身贵族的 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阶级、阶层都有了受 教育的可能性和某种机会。他广招门徒,不分种 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门下受教育。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开创了中国古代 私学的先例,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
评析:孔子为学:得其"曲"、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为人", 进而达到极高的境界,不容师襄子不避席扼腕!
【译文】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 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他每 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 相。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是忠了。”子张 问:“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 呢?”(子张又问:)“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 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了,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 他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 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 子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人你看怎么样?”孔子说:“可算 得上清高了。”子张说:“可说是仁了吗?”孔子说:“不知 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
教育理念: 有教无类 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习方法: 学思结合 举一反三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 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 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译文: 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 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 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 第三大快乐。 君子有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 ‘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 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 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 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评析】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 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 因材施教:对于同一个问题,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 同回答。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陶渊明) 俯仰无愧,君子本 色。 君子之乐,莫过于此。
【原文】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 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 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 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 “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 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 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 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 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 《文王操》也。”
4【原文】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
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 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 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 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 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 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评析】 教学的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 考和琢磨,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 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 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 生灌输标准答案。
6【原文】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①思, 无益,不如学也。”
【注释】①以:连词,表目的。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
【译文】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练了十天却不另学新曲子。 师襄子说:“你可以学新乐曲了。”孔子说:“我已学会了乐曲, 但节奏的技巧还没有掌握。”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 掌握了节奏的技巧,可以学新乐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 会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 经领悟了乐曲的思想感情,可以学习新曲子了。”孔子说:“我 还不能想象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 “从你的弹奏中,仿佛看到有个人正在严肃地沉思,安然地在高 处瞻望,胸怀着远大的志向。”孔子说:“我也想象出作者是什 么样的人了:他有着黑黑的面孔,高大的身材,目光凝视远方, 好像是个王者,正在关注着四方。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是这个 样子呢!”师襄子离开座位,向孔子行了再拜之礼,说:“老琴 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
3【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 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 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 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注释】 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译文】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