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矛盾性对青少年抽动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在青少年中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而家庭环境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也备受研究者关注。

首先,家庭环境在青少年的认知和情感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是青少年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认知和情感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父母之间关系稳定和睦,相互尊重、理解,那么青少年获得积极心理健康的机会会大大增加。

相反,如果父母之间存在争吵、冲突,青少年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加。

因此,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也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行为模式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方式。

父母的教育方式、纪律要求、家庭规矩等都会对青少年的行为有所影响。

如果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此外,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也有一定影响。

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谐顺畅,相互支持鼓励,那么青少年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就会得到发展,有利于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再次,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研究发现,一个温暖且支持性的家庭环境有助于降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在一个愉快和谐的家庭氛围中,青少年更容易获得父母的关怀和支持,他们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有助于他们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而在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中,例如亲子沟通不畅、情感冷漠,都会增加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风险。

因此,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此外,家庭环境也会影响到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青少年正处在身份和价值观的建立阶段,他们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

如果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强调品德道德、人际关系等价值观念,青少年很可能会形成积极正向的价值观。

而如果家庭环境中缺乏积极的价值观传递,青少年可能容易受到外界负面价值观的影响,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的压力呈多样化,不仅来自自身的成长压力和学习压力,而且也有父母、老师及社会的外部压力。

如果对此处理不当,容易产生情感困惑、社交困难等心理问题。

2010 年《青少年健康人格康人格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健康问题突出,除16.9%的小学生表示每次考试前不会紧张外,其余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1]。

青少年心理健康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很多研究已经发现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确实产生影响。

因此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讨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文从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缺陷以及家庭生活环境四个方面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文献来阐述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构成。

良好的家庭关系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障,在一个充满爱、温暖的、积极地家庭里,利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自我意识等等方面的发展,反之,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

家庭关系里,处理好夫妻关系、父子关系以及母子关系是尤为重要的,当这三个关系达到平衡时,才能使整个家庭关系和谐的发展,促使家庭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对青少年在人际交往的发展也是起促进作用。

但是,当三者的平衡被打破时,对家庭还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

不健康的父母关系是造成青少年心理不健康因素之一,据研究发现,不健康的父母关系会造成孩子不良的人格特征,甚至心理疾病。

父母在家庭里冲突越频繁,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就越差,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感和对生活的满意度下降。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和子女间的交往以及由此建立的稳定的关系。

它是连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父母关系的桥梁,亲子关系的质量对其影响更直接、更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整体的家庭关系或家庭氛围状况。

有研究发现,亲子关系影响到青少年心理健康,并具有预测作用,特别影响青少年情感关系、社会性方面等方面的发展[2]。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塑造一个人性格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青少年来说,家庭环境更是直接影响其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都会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家庭氛围对青少年的影响家庭氛围是指家庭中的情感氛围、交流氛围、亲密程度等因素。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

家庭中的亲子互动、家庭活动、家庭规矩等都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认知。

在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中,青少年会感受到家人的支持与关爱,从而建立起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包括父母对青少年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态度等方面。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塑造了青少年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严厉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让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缺乏自信和独立性;而过分宽容的教育方式则可能导致青少年缺乏责任感和自制力。

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成长需求,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家庭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影响家庭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为密切的关系之一,在亲子关系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与沟通至关重要。

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促进青少年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使其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坚强和乐观。

而糟糕的亲子关系则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其日后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家庭经济状况对青少年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

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家庭中,青少年可能面临着学习资源匮乏、生活困难等问题,这些都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学习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心理素质。

父母应该重视家庭环境的建设,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给予青少年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抽动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抽动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抽动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魏宝玉;金正勇;李今子
【期刊名称】《中国妇幼保健》
【年(卷),期】2007(22)34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抽动障碍儿童的影响。

方法:选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分别对43例TD儿童和43例正常儿童进行评定。

结果:TD儿童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组织性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家庭的矛盾性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TD儿童处在一个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提示在治疗抽动障碍时,要注意家庭环境的改善。

【总页数】2页(P4848-4849)
【关键词】抽动障碍;家庭环境;儿童
【作者】魏宝玉;金正勇;李今子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
【相关文献】
1.多发性抽动症儿童的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J], 刘康香;钟燕;刘筱娴
2.抽动障碍患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其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J], 魏利锋;褚祝飞;傅慧慧
3.抽动障碍儿童的个性、行为及家庭环境分析 [J], 叶元胜;罗新坚;王倬
4.抽动障碍儿童生活质量和家庭环境状况的研究 [J], 吴媛;匡桂芳;邹华;夏颖;周长
虹;于春冬
5.慢性抽动障碍儿童的自我意识及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J], 王慧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父母婚姻冲突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研究(论文)》

《父母婚姻冲突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研究(论文)》

父母婚姻冲突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研究1.青少年抑郁症相关影响因素 (1)1.1家庭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 (1)1.2父母婚姻冲突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 (2)2.青少年感知父母婚姻冲突的状况 (2)2.1父母冲突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 (2)2.2青少年感知父母婚姻冲突在婚姻状态上的差异分析 (3)3.减少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建议 (3)3.1重视家庭教育,努力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3)3.2发挥大众媒体作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3.3提升青少年的健康认知 (4)4.结语 (5)1.青少年抑郁症相关影响因素1.1家庭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根据家庭系统理论,家庭是按照一定层级结构组成的组织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机制,并共同影响个体的发展。

而在抑郁症的相关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领域便是与抑郁症病因、治疗、康复和预后密切相关的青少年抑郁症的家庭因素研究。

其中家庭内部冲突会增加个体的体验性回避,使个体控制或回避痛苦情绪、记忆、闯入性想法、躯体疼痛等,是抑郁症的病理机制之一。

毋庸置疑,父母婚姻冲突会直接破坏和谐的家庭氛围,矛盾冲突的升级还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常年都不可抹去的心里阴影和创伤。

研究指出,实际的冲突和感知的冲突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青少年抑郁症可能与感知婚姻冲突有更密切的关系(赵娟等,2020)。

与母子关系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不同,父子关系则更多的是与外化问题相关联的。

例如:父亲的职责更多的是为家庭提供有保障的经济支撑,而母亲则主要扮演着相夫教子的角色,对青少年的日常养育负有更主要的责任。

因此,当夫妻发生冲突时,与父子关系相比,对青少年来说母子关系会对其抑郁水平产生更多的影响。

综观各项研究发现,少年抑郁症的病因复杂,主要有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支持因素、心理应激事件等,其中家庭因素是导致青少年抑郁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青少年抑郁症与父母婚姻冲突或婚姻关系破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女孩较男孩更易受到父母婚姻不幸的困扰而出现抑郁情绪(范航等,2018)。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环境与调整建议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环境与调整建议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环境与调整建议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青少年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家庭环境在塑造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环境原因,并提供一些建议用于调整和改善家庭环境,以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一、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1. 家庭成员的情感支持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来自家庭成员的情感支持和认同感。

如果家庭缺乏这种情感支持,青少年可能会感到孤独和失落,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2. 家庭的交流方式良好的家庭交流可以促进青少年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然而,如果家庭交流缺乏有效性,比如存在大家庭成员之间的冷漠和沉默,青少年可能会感到无法得到倾诉的机会,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3. 家庭对待问题的方式家庭面临的问题和压力是无法避免的,但关键在于家庭对待问题的方式。

如果家庭没有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式,青少年可能会感到无助和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二、调整家庭环境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议1. 建立积极的情感支持家庭成员应该相互之间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系,给予彼此支持和鼓励。

例如,父母可以主动听取孩子的心声,表达对其成长的关心与支持,增加亲子间的信任和感情。

2. 提供积极的沟通氛围建立积极的家庭交流氛围,家庭成员应该多关注彼此的情感需求,尊重彼此的意见和观点。

父母可以引导青少年主动与家人分享内心体验和感受,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庭可以一起参与解决问题的讨论和决策过程中,鼓励青少年参与其中,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父母也可以以身作则,示范积极应对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让孩子从家庭中学习到积极的应对方式。

4. 注重心理健康的教育家庭成员应该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资源和支持。

可以通过一些媒体渠道或者书籍来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并与孩子一同分享。

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范桥镇中心小学李楠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气氛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父亲和母亲常常是烦恼不安、性情暴躁、言语粗鲁,对长辈缺少孝敬甚至虐待。

对于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赖父母的儿童来讲,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情绪紧张。

孩子长期处在这种情绪中,又缺少温暖和关爱,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父母的教育观念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的教育观念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种:(1)严厉管教论。

持这种观点的父母往往要求孩子必须一切听从家长,信奉“棒头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传统观念。

其实,长期处在父母高压政策下的孩子易形成幼稚、依赖、神经质的心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有些幼儿可能变得更加依赖无主,有些则可能变得更加反抗、暴烈。

(2)自然成熟论。

持这种观点的父母对孩子往往是放任自流概不过问的教养态度。

这种忽略型家庭中儿童就会因为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甚至放荡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3、家庭情感沟通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情感沟通是家庭心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良的沟通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不利。

(1)指责埋怨型沟通。

指责埋怨型沟通使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

家庭未了结事件越多,家庭生活越是沉闷或紧张甚至危机四伏。

这是一种很具破坏功能的家庭沟通模式,被指责者要不逆来顺受,要不逆反、攻击性强。

(2)迁就讨好型沟通。

迁就讨好型沟通的家庭,缺乏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养成一些依赖而又固执、软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点。

孩子在这种迁就讨好型沟通模式中,更容易形成的是任性,只要父母迁就自己,自己却很少迁就父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青少年是社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群体之一,而家庭环境作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对其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环境包括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等多个层面,这些都会对青少年的情绪、个性、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育儿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

在一个温暖、和睦、严格但不严厉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可以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

相反,一个常常出现父母间冲突或者缺乏沟通的家庭则会导致青少年产生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

首先,父母对待孩子的关注、理解与尊重是塑造青少年自尊心和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在一个关爱有加、尊重孩子个性与需求的家庭中长大,孩子会更自信并具备积极向上的品质。

其次,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将直接影响到青少年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养成。

温和而有规矩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青少年形成积极向善的行为模式,而过于严苛或放任不管则易使他们产生叛逆或不良行为。

最后,亲子沟通是建立亲密关系以及理解彼此需求的桥梁。

经常与孩子交流并重视听取他们的想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并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支持与引导。

家庭氛围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家庭氛围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处时形成的情感氛围。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会给予青少年安全感和支持,促使他们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挑战。

首先,家庭氛围会对青少年情绪产生重要影响。

在一个积极乐观、善于表达情感并且情感交流畅通无阻的家庭中成长,孩子更容易体验到快乐、满足和幸福感。

其次,家庭氛围还彰显了积极应对问题与逆境能力,在压力下能给予精神支持。

如果家庭缺乏应对问题与逆境能力,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因无法得到支持而形成自卑或焦虑情绪。

此外,家人间相互间所形成的亲子关系也会对青少年产生深远影响。

亲子关系如果存在紧密关联与相互依赖,则有益于维护心理健康;反之则会增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综述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综述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8), 4733-4739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ss https:///10.12677/ass.2023.128646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综述杜可鑫江汉大学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23年7月10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7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16日摘要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日益成为大众重视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梳理,基于Belsky “家庭系统”的观点阐述了家庭环境的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以往研究表明,亲子关系、亲子沟通、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和父母文化水平等均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相关。

亲子关系越好、沟通越顺利、教养方式越科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同时,家庭结构完整、经济收入水平高也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环境,亲子关系,亲子沟通,父母教养方式A Review of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Environment on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Kexin DuSchool of Education,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Received: Jul. 10th , 2023; accepted: Aug. 7th , 2023; published: Aug. 16th , 2023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key issue of public attention. Through the review of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act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environment of family environ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based on杜可鑫the view of Belsky’s “family system”.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parenting style, family structure, economic status and parental lite-racy are related to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The better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the smoother the communication and the more scientific the parenting style,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at the same time, complete family structure and high economic income level are also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s.Keywords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Family Environment,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Parenting Style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文化迅速变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增高,国民的心理健康素质也逐步被学界和广大民众所重视,其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被列为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环境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承担着塑造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探讨家庭环境如何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及家庭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1.家庭的支持与关爱家庭是青少年心理的温床,当家庭充满理解、支持和关爱时,青少年能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有利于他们应对内外在压力。

相反,缺乏家庭关爱和支持的青少年可能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2.家庭氛围与情绪家庭的氛围和情绪对青少年的情绪表现和心理状态有重要影响。

一个充满积极情绪、沟通畅通的家庭能够培养青少年的情商和情感认知,使他们更好地处理情绪困扰。

3.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教养方式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

家长的教育方式温和而明确,尊重青少年的个性特点,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家庭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1.建立和谐家庭关系和谐的家庭关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石。

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互动和支持能够稳定青少年的情绪状态,提高其抵抗生活中挑战的能力。

2.增强家庭沟通家庭应加强沟通,鼓励青少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开放的沟通环境让青少年感到被尊重和理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3.树立积极的家庭价值观家庭应当传递积极的家庭价值观,如诚实、正直、宽容等。

这些价值观的传承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对生活的认知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结语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支持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重要保障。

家长和家庭成员应注重培养积极的家庭氛围,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

只有家庭与青少年共同努力,才能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为青少年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他们身心发展正处于脆弱而敏感的状态。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家庭环境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家庭是青少年最初接受教育和社会化的地方,家庭环境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会在很大程度上塑造青少年的性格和价值观。

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能够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促进青少年积极的情感发展。

相反,一个矛盾冲突的家庭环境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焦虑、抑郁等问题。

此外,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对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有直接影响。

如果父母注重教育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那么青少年在学业上的表现可能会更好。

但是,如果家庭环境缺乏学习的重视和支持,青少年可能会感到自卑和无助,对学校和学习失去兴趣。

二、学校环境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学校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环境的积极性与否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

首先,学校对青少年的学业表现和学习动力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个高品质的学校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优秀的教育师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此外,学校也是培养青少年交往能力和社交技巧的重要场所。

在学校中,青少年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团和活动来结交朋友、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学校的社交环境对培养青少年的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建立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不幸的是,一些学校环境较差,存在校园霸凌、师生关系紧张等问题,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和学习动力。

三、社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社会文化环境是指社会中各种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综合体。

社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首先,社会文化环境塑造了青少年的性别认知和性别角色定位。

在一些传统文化中,男女角色的刻板定位会对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产生消极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他们的身心发展以及生活方式都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一个不健康的家庭环境则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它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父母的情感表达、家庭的亲密关系、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宗教信仰、父母的教养方式等等。

以下是一些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的例子:1. 父母的情感表达:父母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情感。

当父母表达出积极的情感时,例如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父母之间的沟通等等,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自尊心和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

相反,当父母表达消极的情感时,例如常常争吵,对孩子的批评和惩罚,可以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抑郁、焦虑和自我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2. 家庭的亲密关系:家庭亲密关系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与支持,是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联系的核心。

一个亲密的家庭可以提供安全感和支持,从而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社交能力。

相反,家庭关系疏离的家庭会导致孩子感到孤独、自卑和不安全感。

3. 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是指家庭的财富和社会地位。

其中,财富和社会地位是互相关联的。

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孩子就会有更好的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生活条件。

这些都可以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反,当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好时,孩子可能会缺乏机会和资源,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和心理适应能力下降。

4. 家庭的宗教信仰:家庭的宗教信仰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信仰上的支持,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勇气和坚定的意志。

同时,宗教信仰也可以帮助青少年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从而化解他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5.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长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抑郁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抑郁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引言•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初中生抑郁的影响目•教育对策与建议•研究不足与展望录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影响逐渐受到社会和学者的关注。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探讨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抑郁的影响及教育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心理素质和抑郁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素质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影响初中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则可能增加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

家庭环境的氛围、亲子关系、家庭经济条件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素质产生影响,其中亲子关系的好坏与孩子的心理素质发展呈正相关。

家庭环境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家庭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孩子的心理素质,例如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孩子与父母之间情感的纽带,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促进孩子的情感发展和自信心。

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给孩子提供安全感和温暖,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有助于孩子形成乐观、自信的心理素质。

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机制来自良好家庭环境的初中生心理素质较好,表现为较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来自不良家庭环境的初中生心理素质较差,表现为较低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研究发现,来自不同家庭环境的初中生心理素质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不同家庭环境下的初中生心理素质比较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影响初中生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环境与抑郁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父母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影响初中生的抑郁水平。

家庭环境与抑郁的关系家庭环境对初中生抑郁的影响机制是多方面的。

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期望也会影响初中生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进而导致抑郁的发生。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心理平衡非常重要。

然而,青少年时期正是他们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本篇文章将探讨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首先,家庭环境可以影响青少年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父母的关爱和赞扬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更加平衡和开朗。

相反,家庭环境中的负面因素,如亲人之间的冲突、忽视、批评和责备等,会使青少年感到不被重视,降低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其次,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性格和行为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父母的言行和对待孩子的态度,能够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产生深刻影响。

当家庭环境良好,父母关爱和支持孩子,孩子们会变得自信、积极和乐观。

相反,当家庭环境不健康,比如说存在过度严厉、过度放纵的行为,孩子们可能会表现出不稳定或反叛的性格特征。

再次,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有间接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的情绪体验、沟通技巧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积极情绪的表达、沟通技巧的提高,并培养青少年的交往技能。

相反,不好的家庭环境会让青少年难以学习这些技能,具有抵触和社交障碍的可能性。

最后,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学业成就和成功也有影响。

一个温暖、安全、支持性的家庭环境,面对学业困难的情况下可以提高青少年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学业金字塔不断攀升。

而恶劣的家庭环境,比如说亲人之间互相责备、批评或干预,很容易导致青少年对自己失去信心,影响学习态度,致使学习成绩下降。

综上所述,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障青少年更好的发展和创造更好的家庭环境,家长们应当在生活中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家庭环境,提供专业、恰当、均衡的教育和资源,帮助孩子们成长并发掘自己的潜力。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家庭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情感支持和积极的成长体验,有助于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结构和积极的人格特质。

相反,如果家庭环境存在问题,比如冷漠、矛盾、暴力等,就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

充分认识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于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情感支持: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情感支持。

父母的关怀、理解和支持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安全感来源,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尊和自信心,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管理能力。

相反,冷漠、忽视和否定的家庭环境则会给青少年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使他们产生自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家庭氛围:家庭的氛围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可以使青少年感到安全、坚定和快乐,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人格特质。

相反,矛盾、冲突和暴力的家庭氛围则会给青少年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刺激,导致他们产生消极、抵触和攻击性的心理反应。

三、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种温和、民主和尊重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自主性、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和健康的心理结构。

相反,苛刻、专制和严厉的家庭教育方式则会抑制青少年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导致他们产生顽固、叛逆和自卑的心理问题。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改善家庭环境,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一、重视情感交流:父母要重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尤其是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不要冷漠和忽视。

二、营造和睦氛围: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避免无谓的争吵和冲突,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

青少年家庭问题对心理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青少年家庭问题对心理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青少年家庭问题对心理的影响及应对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家庭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来自于父母的不和谐关系、家庭暴力、离异、缺乏沟通等等。

这些问题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这些影响以及应对建议。

首先,青少年家庭问题对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绪方面。

他们可能感到沮丧、愤怒、焦虑或无助。

这是因为他们的安全感受到威胁,没有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

情绪的波动会导致他们在学习、人际交往和自我认知方面出现问题。

其次,青少年的自尊心也会受到影响。

在一个问题家庭中成长,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甚至对自己的存在怀疑。

他们可能会误以为家庭问题是他们的过错,从而陷入自责和自卑。

另外,青少年的人际关系也容易受到影响。

他们可能会有交友困难,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家庭问题感到尴尬或羞耻。

他们可能会回避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怕再次受到伤害。

这种隔离感会使他们感到孤独和失落。

面对青少年家庭问题对心理的影响,我们需要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他们应对和克服。

首先,建立一个安全的沟通环境非常重要。

青少年需要知道他们可以信任和倾诉的人。

这可以是他们的朋友、老师、辅导员或心理咨询师。

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问题,他们可能会得到安慰和指导。

其次,青少年应该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们可以通过写日记、绘画或参加体育活动来宣泄负面情绪。

通过这些方法,他们可以找到一个积极的出口,而不是把负面情绪自我压抑。

此外,青少年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个别辅导和治疗,帮助他们处理情绪问题、提高自尊心以及改善人际关系。

专业帮助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安全和支持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最后,家长也需要承担起责任。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生活,提供情感和实质上的支持。

他们需要倾听孩子的感受和问题,并尽力解决家庭问题,创造一个稳定和健康的家庭环境。

总之,青少年家庭问题对心理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

然而,通过合适的应对策略,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重建自信,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家庭环境如何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如何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如何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课堂,对于青少年来说,更是塑造其心理健康的关键场所。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为青少年的心灵提供滋养和庇护;而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则可能给他们的内心带来创伤和困扰。

首先,家庭的经济状况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影响。

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和良好的生活条件,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少一些物质上的担忧。

然而,如果家长过度溺爱,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意识和责任感,在面对挫折时容易感到无助和沮丧。

相反,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孩子可能会因为物质的匮乏而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如他人。

但如果家长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品质,那么这种环境也可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和努力改变命运的决心。

家庭的氛围也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个充满温暖、关爱和理解的家庭,能让青少年感受到安全和被接纳,从而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积极的心态。

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与孩子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孩子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遇到问题时也能得到及时的支持和引导。

而在紧张、冷漠甚至充满冲突的家庭环境中,青少年往往会感到焦虑、恐惧和孤独。

长期处于这种氛围下,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行为问题,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症等。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权威型教养方式,父母既对孩子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则,又能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具备较高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

放任型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过于纵容,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约束,容易使孩子变得任性、自我中心,缺乏责任感和自控力。

专制型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缺乏民主和尊重,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变得胆小怯懦、缺乏主见。

家庭结构的完整性也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在完整的家庭中,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双方的关爱和陪伴,有利于他们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期。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不良的家庭环境也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1. 家庭温馨和睦家庭是青少年最主要的社会化环境,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可以给予青少年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自尊、自信和良好的情感态度。

父母之间的和睦关系和亲子之间的和睦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

孩子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包容他人,培养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2. 父母的支持和陪伴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支持和陪伴可以给予青少年安全感和信任感,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父母可以通过陪伴和关心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3. 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

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一个有益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可以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心态和态度,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4. 父母的情感呵护和养育方式父母的情感呵护和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的情感呵护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父母的情感呵护可以使孩子感到被关心和被接纳,从而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

父母的养育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合理的养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1. 家庭冲突和矛盾家庭冲突和矛盾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因素之一。

父母之间的婚姻关系不和睦、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使孩子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2. 家庭成员的心理问题家庭成员的心理问题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家庭冲突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与应对

家庭冲突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与应对

家庭冲突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与应对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境,而家庭冲突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探讨家庭冲突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种影响。

家庭冲突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家庭冲突可能会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焦虑与压力增加:频繁的家庭冲突会使青少年感受到更多的压力和焦虑,影响他们的情绪稳定和心理健康。

自我认知受损:家庭冲突可能使青少年对自己产生怀疑和负面评价,影响其自尊和自信心。

社交问题:家庭冲突也可能导致青少年在社交关系中出现问题,如难以建立亲密关系或处理人际冲突。

应对家庭冲突的方法
针对家庭冲突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帮助青少年处理和应对:
沟通与倾听:家长和家庭成员应该注重与青少年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理解和支持。

建立安全稳定的环境: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尽量减少家庭冲突的发生。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家庭冲突严重且影响较大,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家庭治疗师的帮助,以帮助青少年处理情绪和困扰。

家庭冲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影响,但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和寻求专业帮助,我们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家庭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抽动障碍患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其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抽动障碍患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其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儿科 门诊 诊断为抽 动障碍的儿童 1 0 0例( 抽动障碍组) 和健康儿童 1 0 0例 ( 对 照组) 。观察抽 动障碍 患儿的 临床特 点 , 比较 抽动 障
碍 组 儿 童 和 对 照 组 儿 童 自我 意识 量 表 评 分 、 家庭 功 能评 分和 家庭 环境 评 分 情 况 。结 果 喉间异常发声 、 颈肩部抽动 、 四肢 和 腹 部抽 动 等 , 发 生率 最 高 的抽 动 症 状 为 眨 眼 ( 6 4 . 0 ) , 其次为吸鼻 子和清嗓子 声 , 发 生率分 别
暂 性 抽 动 障 碍 3种 类 型 。抽 动 障 碍 的发 病 原 因和 发 病 机 制 尚 不清楚 , 考虑可能和神 经生化 因素、 遗 传因素 、 器质性 因素 、 精 神 因 素 和药 源 性 因 素等 有 一 定 关 系 , 给予抽动障碍儿童理性 的 关爱 , 适 当 的“ 忽视 ” 患 儿 的抽 动 症 状 , 给予 良好 的 心 理支 持 , 能 够 减 少 抽 动 的发 生 频 率 。抽 动 障 碍 儿 童 的 发 病 频 率 和 家 庭 的
魏 利锋 , 褚祝 飞 , 傅 慧 慧
( 余 姚 市人 民 医 院 儿 科 , 浙 江 宁波 3 1 5 4 0 0 )
[ 摘要] 目的 探 讨抽 动 障 碍 儿 童 的 临 床 、 心理 特 点及 家庭 的 功 能 、 环 境 情 况 。方 法 选 择 2 0 1 3年 9月至 2 0 1 5年 8月该 院 抽 动 障碍 儿 童 的 临床 症 状 有 头 面 部抽 动 、
况 和家 庭 环 境 评 分 情 况 。 1 . 3 统 计 学 处 理 采 用 S P S S 1 9 . 0软 件 进 行 分 析 , 计 数 资 料 用率表示 , 组 间 采 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第6期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年6月765家庭环境矛盾性对青少年抽动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韩丽彤吕琳琳李晶武赵伟白云洋韩静艳李海杰张婷婷[摘要]目的探讨家庭环境矛盾性对青少年抽动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选择确诊为抽动障碍的患儿共45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院接受检查的机体运动功能正常患儿45例,设为对 照组。

对比两组患儿家庭环境矛盾性评分,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使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儿童 自我意识量表,评定患儿心理状态;使用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评定患儿生活质量。

结果两组患儿的家庭环境矛盾性的比较中,观察组患儿家庭环境矛盾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的比较中,观察组患 儿SAS、SDS两项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ISLQ量表得分中,除躯体情感外,其他5项评分均低于对 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家庭矛盾性会使青少年抽动障碍患儿心理状态处于敏感、消极状态,降低其生活质量,提议患儿家属对该问题改进。

[关键词]家庭环境矛盾性;青少年抽动障碍;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 - 1434. 2019. 06_ 065抽动障碍是以发病群体集中于青少年儿童的慢性神 经精神障碍。

该疾病发病快速、无规律且非自主性,主要 症状表现为单一肌肉(或多部位)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抽 动),发病机制复杂,尚未明确[1]。

临床上依据患儿发病年 龄、患病病程以及具体临床表现,并且依据是否伴有发声 抽动症状,分为短暂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以及 Tourette综合征三种[2]。

患儿因机体的无规律异样发病,多数受到其社交范围影响产生心理疾病,生活质量下降。

而由于患儿大多年幼,家庭环境矛盾性是影响其心理状态 及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有待研究。

1资料与方法1. 1—般资料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3月-2017年4月确诊为抽动障碍的患儿共45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 院接受检查的机体运动功能正常患儿45例,设为对照组。

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书,并经本院医学伦理会批准。

其中,观察组男患儿26例,女患儿19例,年龄6 ~ 12岁,平 均年龄(8.36±2. 44)岁;病程1 ~3年,平均病程(1.66 土1.08)年;短暂抽动障碍20例,慢性抽动障碍25例;对照组 男患儿21例,女患儿24例,年龄5 ~ 13岁,平均年龄(8.57 ±2. 23)岁,病程1 ~3年,平均病程(1.41 ±1. 12)年。

短 暂抽动障碍23例,慢性抽动障碍22例,纳人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诊断 标准[3];排除标准:①癫痫、小儿麻痹症患儿;②机体运动 功能缺陷患儿;③伴有免疫缺陷,心、肝、肾及血液系统其 他原发性疾病者;④伴有精神疾病者及患儿及监护人不合 作、未规范完成治疗者。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作者单位:辽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辽阳111000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〇.〇5)。

1.2方法对所有患儿进行临床资料调查并建立个体档案,方便研究过程中调用。

档案包括以下信息:姓名、年 龄、性别、症状具体表现以及现阶段受教育程度等,所有资 料、量表的填写必须有家长在旁协助,保证准确性与资料 完整性。

对所有患儿进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调査其家 庭环境中存在的矛盾性程度。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患儿家庭环境矛盾性评分: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141,该量表 包含对患儿家庭特性描述的10个评定因子,选取矛盾性进 行评定。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使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 自评表(SDS),评定患儿心理状态:SAS、SDS量表均含20 条目,每个条目可选择1、2、3、4分选项,总分80分,得分越 高,症状表现越明显。

使用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评定患儿生活质量:该问卷包含8个维度下52项条目,选 取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知以 及躯体情感作为评价选项,计总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 好。

1.4统计学处理所有统计学资料都采用SPSS21.0专业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检验,干预前后组内比较采用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检验,而所有的计数资料用Y检 验,P< 0.05评价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2.1两组患儿家庭环境矛盾性的比较两组患儿的家庭环境矛盾性的比较中,观察组患儿家庭环境矛盾性评分为3.62 ± 1. 13分,对照组患儿家庭环境矛盾性评分为2.58 士0.98分,观察组患儿家庭环境矛盾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766V〇l.30 No.6Journal of Aerospace Medicine Jun2019组,t=4. 664,P<0. 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儿心理状态评分的比较两组患儿心理状态评分的比较中,观察组患儿SAS、SDS两项量表得分明显高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〇.05)。

2.3两组患儿生活质量的比较两组患儿生活质量ISLQ 量表得分中,除躯体情感外,其他5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〇.05),详见表1 -2。

表1两组患者ISLQ量表评分的比较(i h,分)组别n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观察组458. 14 ±1.69 6. 74 ±2. 15 6. 02 ±1.33对照组458. 92 ±2. 047. 62 ±2. 24 6. 73 ±1.51 t 1.975 1.901 2. 367P0.0260.0300.010表2两组患者丨SLQ量表评分的比较U土5,分)组别n生活环境自我认知躯体情感观察组45 5.95 ±2. 19 6.25 ±1.85 5. 52 ±1.37对照组45 6. 81 ±2.047.35 ±1.99 5. 73 ±1.42 t 1.928 2.7160.714P0.0290.0040.2393讨论近年来对于患者健康水平的评定手段中,心理健康状 态及生活质量的评定已逐渐成为健康水平评判的重要手 段[5]。

鉴于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否可影响其未来较 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因此儿科中对患儿的心理健康及生活 质量观察已在儿童疾病研究中广泛应用[6]。

抽动障碍是 一种由心理因素占主导影响因素的心理行为疾病,该类患 儿与健康儿童相比,与自身社交范围内的他人之间进行娱 乐活动的频率较低,但相互间冲突、矛盾发生频率高,且无 法准确表达情感、自控力差,因此生活质量普遍较低[6]。

国内有调査发现,抽动障碍患儿心理状态常处于欠稳定 状态,在遇到外界环境微变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较大幅 度的情绪波动,易紧张,同时可能朝着抑郁、焦虑等不良情 绪发展。

张宇珊等[8]在其研究中提到,家庭环境亲密度 低、矛盾性明显时,青少年儿童更易产生心理疾病。

研究 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家庭环境矛盾性的比较中,观察组 患儿家庭环境矛盾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 的比较中,观察组患儿SAS、SDS两项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 照组;生活质量ISLQ量表得分中,除躯体情感外,其他5项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据此,家庭环境是患儿成长的主要环境,家长对患儿给予的关爱、耐心与榜样的树立对于该类患儿的疾病治愈有积极作用,但相反,若家庭表现出明显矛盾性,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极大。

家庭环境与抽动障碍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家庭矛盾性表现明显时,患儿长期处于父母的矛盾中,缺乏与父母的互动、无法表达情感与需求,长此以往会产生孤独感,甚至当家庭矛盾激化时,会产生极度的恐惧感,致使患儿情绪敏感,精神随时紧绷[9],患儿在校表现为胆怯并受到同学排斥,影响学习成绩与在校生活。

综上所述,家庭矛盾性会使青少年抽动障碍患儿心理状态处于敏感、消极状态,降低其生活质量,提议患儿家属对该问题改进。

参考文献[1]李洪华,董涵宇.儿童抽动障碍的心理教育与行为干预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8,20(11) :968 -973.[2]陈海鹏,吴力群.运用多元辨证方法治疗抽动障碍[J]•环球中医药,2018,11(5) :737-738.[3]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 -188.[4]汤娟萍,査显友,朱惠芳.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环境状况的初步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8,28(2) :116 -118.[5]刘秀勤,李韵,杨丽容,朱惠娟.抽动障碍患儿一级亲属焦虑特点及对患儿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8,27(10) :892 - 895.[6]谷红丽,陈虹.抽动障碍儿童的行为及家庭环境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 3) :5409 -5411. [7]孙玉珠,陈玉燕,杨育访.抽动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心理行为特征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4) :306 -308.[8]张宇珊,李欣,王颖,等.青少年首发抑郁障碍病人家庭功能和家庭环境调查[J].护理研究,2018,32(12) :15 -16[9] 丁俊丽,岳瑞芝,郝爱珍,等.家庭环境对3 ~6岁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26(1) :88 -90.[10]余益萍,田永波,卢玉龙.贵州黔南地区7~15岁儿童抽动障碍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3) :42-45.(收稿日期:20丨9-01 -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