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政治经济理论
简答一、为什么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全面深化改革,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不适应的环节)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宏观调控,计划经济,市场经济)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揭示了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范畴:具有一定胡启示和借鉴作用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其主要内容1马克思的劳动经济价值理论(理论基石)2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核心)3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结论)4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微观经济理论)5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宏观经济理论)6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产业资本家;工业)7马克思的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8马克思的关于借贷资本和利息理论(银行金融)9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农业与地主)10马克思的收入与分配总论三、怎么科学对待马克思政治经济学?1努力分清哪些是我们需要长期坚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努力分清哪些是我们需要结合实际加以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3努力分清哪些是我们需要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僵化的教条的理解4努力分清哪些是附加在马克思名下的错误观点5正确处理好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A、坚马为魂B、中学为体(中国化)C西学为用论述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及其在当代遇到的新挑战论的内容:1、关于商品的二因素: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有两方面的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从自然属性来看,商品具有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面要的属性,即使用价值。
从社会属性来看,商品又都可以被它的所有者用来和另人的商品相交换,即交换价值。
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前者反映和和自然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后者反映和人和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二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新时代我国的应用及意义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新时代我国的应用及意义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特点、社会再生产的概念、我国社会再生产的实践以及应用与意义四个方面探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新时代我国的应用及意义。
一、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就。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单一主导的工业经济向多元化、以服务业、信息化、创新驱动为主导的现代经济转型。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体现在:1、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飞快。
我国经济增速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在6%以上,并在2021年实现了超过6%的经济增长。
这一速度不仅让世界瞩目,也给国内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2、投资拉动经济持续发展。
在我国,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保持在10%以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目前中国正处于人口红利和产业升级期,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难以替代。
3、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
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经开始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这次升级涉及生产方式、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及一系列政策体制创新等方面,将使我国经济的新动力更加强劲。
二、社会再生产的概念社会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在一定时间内实现定量的再生产过程,包括资本再生产和物质资料再生产。
其中,资本再生产是指由一部分资本家用他们的收益再投入社会流通中的资本,以达到扩大生产和增加利润的目的;物质资料再生产是指由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用一部分新生产物资替换掉被耗费物资的过程。
再生产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使经济系统不断发展和壮大。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再生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经济角度来看,我国的再生产关系主要是指在生产中再生产出各种生产资料和商品;从政治角度来看,再生产关系则是指生产出若干个阶层,每个阶层相对地独立地占有着一些生产资料和消费品。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意义
王 领 谢 宜 男
( 四川 大 学经 济 学院 云 南 大 学发 展 研 究 院)
【 摘 要 】 会 再 生 产 理 论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政 治 经 济 学 的 一 个 重要 组 成 部 社 分 , 克 思在 《 本 论 》 第 一 到 第 三 卷 中逻 辑 缜 密 地 提 出 了 自 己 关 于 马 资 的 社 会 生产 平 衡 的 思 想 , 社 会 再 生 产 理 论 的 学 习 有 助 于 认 识 我 国 社 会 对
( ) 会 资 本 再 生 产 理 论 与 经 济 结构 调 整 。马 克 思 的 社 会 再 三 社 生 产 理 论 在 理 论 上 将社 会 生产 划 分 为 生 产 资 料 和 消 费 资 料 两 大 部 类 。在 现 实 经 济生 活 中 , 是 按 照 第 一 产 业 ( 业 ) 第 二 产 业 ( 则 农 、 工 业 ) 第 三 产业 ( 务 业 ) 划 分 和 组 织 生 产 的 。结 构 性 问 题 是 处 于 、 服 来 转 轨 时 期 的 中 国 经 济 面 临 的重 要 问题 。我 国 目前 的 产 业 结 构 特 点 是第 二产 业 比重 过 大 , 业 结 构 不合 理 。第 二 产 业 比重 过 大 , 现 产 体 在对 投 资 品供 给 巨 大 和 由此 引起 的消 费 品 供 给 的 连 动 扩 大 。 即 第 部 类 生 产 资 料 的供 给 大 于 第 一 部 类 和 第 二 部类 对 生 产 资 料 的 需 求, 由此 造 成 第 一 部 类 的 内 部失 衡 ; 通 过 投 资 品 供 给 巨大 带 动 的 而 相关 消 费 品 的供 给 扩 大 , 又使 第 二 部 类 的 消 费 资 料 的供 给 大 于 第 部 类 和 第 二 部 类 对 消 费 资 料 的 需 求 , 成 总 供 给 与 总 需 求 的 不 造 平 衡 。这 表 明 , 产 资 料 的供 给 和 需 求 要 实 现 均 衡 , 资 的结 构 要 生 投 进 行 较 大 的调 整 , 也就 是 说 , 通 过 优 化 投 资 结构 来 实 现 。 要
马克思社会主义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以及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马克思社会主义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以及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第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研究对象、基本前提和核心问题。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揭示它的实现条件和规律。
社会总资本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交错、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
社会总资本运动是所有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
社会总资本运动具有不同于单个资本运动的特点,它包括个人消费,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全部剩余价值的流通。
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要以社会总产品作为出发点。
社会总产品,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指这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总和。
社会总资本在一年内发挥职能提供的社会总产品表现为社会总商品资本。
必须从总商品资本运动公式来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
必须确立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的原理:一,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按其最终经济用途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从而社会总生产也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Ⅰ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Ⅱ部类。
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跟单个商品的价值一样,也分为C、V和M三部分。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所谓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就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得到补偿的问题。
补偿有两个方面:一是价值补偿,即社会总产品中代表C、V和M三部分价值的商品都能够卖出去,从商品形态实现为货币形态;二是物质补偿,即社会总产品生产中所消耗的各种物质资料,又从市场上买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从货币形态又实现为商品形态。
社会总产品的这两种补偿,“既要受社会产品的价值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比例的制约,又要受它们的使用价值,它们的物质形式的制约”。
所以,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问题。
第二,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必须从简单再生产开始。
因为,一,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抽象要素;二,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现实因素。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新时代我国的应用及意义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新时代我国的应用及意义1. 引言1.1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概念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是指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再生产过程。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他提出了社会再生产的基本概念,即社会生产的物质资料和人的劳动力经常地通过交换来维持并扩大生产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品的再生产两个方面。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是指通过生产新的生产资料来维持和扩大生产规模;消费品的再生产是指通过生产和流通来消费生产出来的产品。
马克思认为,只有当这两个方面都能够平衡地进行时,社会经济才能够实现持续的发展。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概念强调了社会经济生活中再生产过程的重要性,指出了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关系,为我们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在我国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对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2 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再生产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再生产规律,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部的再生产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规律以及再生产危机的本质。
我国正处于新时代的发展阶段,社会再生产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运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来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我国的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再生产理论对我国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再生产问题愈发突出。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分析我国经济结构和再生产规律,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理论指导。
社会再生产理论在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运用这一理论,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提升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社会再生产理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亦有重要意义。
随着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我们必须重视再生产问题,保护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新时代我国的应用及意义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新时代我国的应用及意义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新时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主要包括再生产的基本概念、再生产的规律以及再生产的方式等内容。
在新时代我国的经济建设中,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具有以下应用和意义。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可以为我国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指导。
社会再生产的规律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并应用这一规律可以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分析再生产的比例关系,可以合理规划投资、消费和储蓄的比例,从而调控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结构。
社会再生产理论还可以为我国制定就业政策、收入政策等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因素。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将社会整体的再生产过程分为生产部门和消费部门,通过分析这两个部门的相互作用,可以揭示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
在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考虑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生产要素的配置以及消费能力的增长等因素。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动态。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可以指导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
在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服务业的再生产特点与传统的实物生产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研究。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强调了服务业的劳动价值和劳动时间,可以为我们理解和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服务业与实物生产的相互关系,推动两者的有机结合,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在新时代我国的经济建设中,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它可以为我国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帮助我们全面了解经济发展的内外因素,并指导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新时代我国的应用及意义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新时代我国的应用及意义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他关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重要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深化,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从理论应用和意义两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新时代中国的应用,以及其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对于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社会再生产理论强调了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及其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这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新时代,我国经济结构日益优化,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社会再生产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对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深刻认识。
我们可以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新时代我国经济运行的规律,并且指导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进而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对于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社会再生产不仅仅是经济活动的再生产,更是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的再生产。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再生产理论提醒我们,要注重改革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推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再生产理论也提醒我们要关注社会再生产的可持续性,促进社会再生产的有机发展。
在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兼顾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必须要注重社会再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这正是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所在。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在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分析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一理论指导中国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论文浅谈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对产业结构
浅谈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义内容摘要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经济增长的基本规律和考察经济增长的研究方法,对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持续稳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仍然存在着三大产业比重不协调、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
对此,我们应针对当前全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短板,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现实意义及启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托克逊县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经济增长的基本规律和考察经济增长的研究方法,对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概述社会资本也称社会总资本,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相互交错、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表现为社会总商品资本的循环或运动。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在社会总商品资本的循环中,不只包括生产的消费和交换,也包括个人的消费和交换;二是在社会总商品的循环中,不仅包括资本流通,也包括一般商品流通。
社会总产品是指一年内社会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和,按最终产品的用途划分,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整个社会生产也相应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
按照价值,可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将社会总产品在物质上分为两大部类、在价值上分为三个部分,是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
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
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的各部分价值,通过市场交换得以全部实现。
物质补偿是指社会各个生产部门,通过商品交换,将生产中消耗的各种物质资料全部买回加以代替。
社会总产品同时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既受社会产品价值组成部分相互之间比例的制约,又受它们的使用价值、物质形式的制约。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作者:施月新来源:《商》2016年第26期摘要: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集中在《资本论》第2卷第3篇,在结构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18章导言,说明研究的对象指出货币资本的作用;第19章评述重农学派关于再生产的理论,批判了“斯密教条”;第20章分析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实现问题和社会总资本运动规律及特征;第21章分析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的实现问题和社会总资本运动规律及特征。
关键词: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两个部类一、研究对象资本的再生产不仅包括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价值增殖和劳动过程),还包括了两个流通过程,也就是包括了全部循环。
无论是G…G'形式的循环,还是P…P形式的循环,资本再生产都要以流通过程中资本的转化为条件;同时,资本的不断再生产也是资本在流通领域不断在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之间转化的条件。
马克思又论述了本卷中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第二卷、第三卷的不同。
在第一卷中,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孤立的,脱离了流通过程,而本卷加入了流通时间。
并且在第一篇和第二篇,考察的只是单个资本,只是社会资本中一个独立部分的运动,而在本卷中,单个资本将作为社会总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
二、货币资本的作用马克思研究了作为社会总资本组成部分的单个资本,在周转时,以货币资本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中的单个资本有两个性质:首先,货币资本是整个资本周转的第一推动力,它作为第一个登上舞台的资本形式出现,特别是流动资本,要求货币资本作为动力经过一段短时间不断地反复出现①;其次,由于周转期长短不同以及劳动期间、流通期间的比例不同,预付资本价值和它所推动的生产资本的比例也就不同。
三、简单再生产首先,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可以从社会一年提供的总产品中看出:年产品既包括补偿原资本(保证下一年再生产规模不变的资本规模)的那部分产品,也包括归入消费基金的,提供工人、资本家消费的那部分社会产品,即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
马克思用一个公式描述了社会总产品的分配:W′-G-W…P…W′g-w其次,社会再生产过程必须从W’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来进行考察。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新时代我国的应用及意义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新时代我国的应用及意义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
新时代在我国的应用及意义表现为:
一、社会再生产理论为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支持。
社会再生产理论强调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和危机。
在新时代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等,社会再生产理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借鉴。
二、社会再生产理论推进了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规划的制定。
社会再生产理论是近年来制定《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行业规划的主要参考理论,其使得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在实践中,社会再生产理论被运用在多个社会领域,提升了我国规划能力与科学水平。
三、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应用为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社会再生产理论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使得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在新时代,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应用可以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破坏、能源危机等挑战提供思路与方向。
总之,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新时代我国的应用,为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促进了社会领域的科学规范化,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伟大意义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伟大意义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就是研究社会再生产的实现,就是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合理比例关系。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是指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如何从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实现其价值补偿。
另一方面,是指社会总产品从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以后,如何从社会总产品中取得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资本家和工人如何取得消费资料,实现其物质补偿。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就是研究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意义表现在:第一,揭示出社会再生产的规律,说明了在社会再生产的条件下,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之间和两大部类内部,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社会再生产要顺利进行,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即第一部类的全部产品必须能够满足整个社会进行再生产对生产资料的需要;第二部类的全部产品必须能够满足整个再生产对消费资料的需要。
第二,马克思阐明的社会资本再生产所必须遵循的实现条件,并不是说明资本主义的社会资本再生产是能够经常顺利实现的,因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存在,并由它引起了两个矛盾:其一,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其二,生产的无限扩大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因此,社会再生产的比例经常遭到破坏,它只能通过困难、波折、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和经济危机来强制实现。
可见,马克思所研究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顺利实现条件不是资本主义的现实,只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抽象。
第三,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大意义。
马克思虽然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的社会资本再生产,但他所揭示的都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
因此,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撒开它所涉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其基本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仍然是适用的。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各个生产部门及各生产部门内部,也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否则,社会主义的社会再生产同样不能顺利进行。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新时代我国的应用及意义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新时代我国的应用及意义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他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观点,对于理解和分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时代,将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应用于我国的发展实践中,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主要分析了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再生产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问题。
这一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我国经济结构的特点和优化调整的路径。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深入理解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和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对于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和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运用社会再生产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优化经济结构提供理论指导。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和优势。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和运行机制。
通过研究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对于我国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和科技进步。
再生产理论强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与我国当前加快构建创新型国家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
借鉴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加快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国际分工和国际生产关系的变化,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拓宽对外开放提供理论指导。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借鉴意义研究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借鉴意义研究作者:朱柯旭来源:《世纪桥》2017年第01期【摘要】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产业结构总体失衡,三大产业占GDP比重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生产能力水平低下;第二产业部分行业投资过热,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新兴产业发展滞后。
为此,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调整:加快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其在GDP中的比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以创新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抑制对传统产业的过热投资。
在马克思生产理论指导下,近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义【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0030-03“不管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怎样,它必须是连续不断的。
或者说,必须周而复始地经过同样一些阶段。
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也不能停止生产。
因此,每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就是再生产过程。
”[1](P.621)马克思的这段话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进行的。
就是说,再生产是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常态化现象。
马克思在其经济学著作《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中对资本主义再生产进行了深刻分析和详尽阐述。
认真学习并深刻把握马克思的资本再生产理论,对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义(一)以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指导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在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中,把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部门划分为两大部类,即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二部类,如上文所陈述的,社会再生产要顺利进行,那么两大部类之间以及部类内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都应该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
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理论的现实意义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深刻揭示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对当今时代经济发展仍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学习和整理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对于我国目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平稳发展,实现充分就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结合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提出了当前必须通过政府调控配置,保持经济的总量均衡和结构的均衡,并通过国家制定收入政策调节居民收入差距来刺激消费。
一、社会再生产理论概述马克思指出:“各个单个资本的循环是互相交错的,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而且正是在这种交错中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虽然简单商品流通没有必要包括资本的流通,——因为它可以在非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但如上所述,社会总资本的循环却包括那种不属于单个资本循环范围内的商品流通,即包括那些不形成资本的商品的流通。
”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即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均衡模型出发,并应用再生产理论的总量分析和均衡分析方法,揭示了要保证社会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马克思指出社会再生产实现核心问题在于实现两个补偿,归根到底就是按比例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表现在市场上,就是要求所有生产部门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卖得出去,把全部产品卖掉,收回价值,实现价值补偿。
二是要买得进来,通过购买,把已消耗掉的各种物质资料买回来,实现物质补偿。
马克思分析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时,是从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入手的。
从实物构成上看,社会产品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从而社会生产部门相应的地分为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Ⅰ)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Ⅱ),当然两个部类的内部,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更小的生产部门。
从价值构成上看,社会产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c,v,m。
社会总产品按实物构成分为两大部类和按价值构成分为三个部分,是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的基本理论的前提。
《资本论》的三个重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李江岳麓讲坛《资本论》的三个重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之上。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资本论》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大成,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然而这部科学巨著从一问世就遭到了敌对势力的诋毁,今天仍有人想通过否定《资本论》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
对此我们决不能置之不理。
本文就《资本论》中最遭敌对势力攻击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谈些认识。
劳动价值论经济学的价值概念是指商品的价值。
那么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呢?马克思之前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和古典经济学家都曾进行过论述。
庸俗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最有代表性的是“供求论”“生产费用论”和“边际效用论”。
“供求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是由商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决定的。
某种商品的需求越是超过供给,这种商品的价值越大;反之越小。
“生产费用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劳动、资本、自然力共同作用决定的。
生产商品时要对使用劳动力、资本、自然力支付费用,这三者的费用决定商品的价值。
“边际效用论”认为,价值起源于效用,又以物品稀缺性为条件。
某种物品的数量越多,该物品用来满足最后欲望(边际欲望)的效用越低。
所谓边际效用就是物品满足最后欲望的程度,商品价值就是由这种边际效用决定的。
与庸俗经济学不一样,起源于威廉·配第,经由亚当·斯密而到大卫·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派则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这一原理。
配第最早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
斯密明确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指出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它的使用价值决定的,而是由劳动决定的,并且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归结为无差别的一般社会劳动。
李嘉图更是明确指出“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规定商品的交换价值”。
他还克服了斯密的商品价值由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三种收入决定的局限,认为生产出来的价值无论怎么划分,都不会影响到价值的大小;价值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并不影响劳动决定价值这一原理,并指出,商品价值不仅由生产中新加入的劳动来决定,而且还由物化劳动来决定。
浅谈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论文关键词:再生产理论研究对象货币作用积累与消费经济结构论文摘要: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一到第三卷中逻辑缜密地提出了自己关于社会生产平衡的思想,对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学习有助于认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社会各部门保持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不管生产过程的形式怎样,它必须是连续不断的,或者说,必须周而复始地经过同样一些阶段。
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他也不能停止生产。
因此,每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就是再生产过程。
”马克思的这一段话揭示了再生产过程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就将在分析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其对于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协调比例均衡和社会三大产业关系的指导意义。
一�p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概述(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当作个别的过程和再生产过程来分析,即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自身的生产。
假定了资本在流通领域内所经过的形态变化,但未进一步考察它们。
而这些未考察的内容,正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要研究的。
总之,在前面资本积累理论中考察的是个别资本,生产过程,这里考察的是社会资本,资本运动的全部过程;前面考察的重点是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这里考察的重点是资本简单再生产。
社会资本亦称社会总资本,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交错、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
单个资本与社会资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或者说是微观和宏观的关系。
马克思说:“各个单个资本的循环是互相交错的,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而且正是在这种交错中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二)社会再生产的起点“不管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怎样,它必须是连续不断的,或者说,必须周而复始地经过同样一些阶段。
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他也不能停止生产。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现实意义
其 次 , 助 于 形 成 我 国改 造 传 统 产业 、 升 产 业 结构 的指 导 有 提
思 想 。虽 然 马 克 思 再生 产理 论 所 关 注 的是 物 质 生 产 部 门 两 大部 类 之 间 的 生产 与交 换 关 系 ,两 大 产 业 的 划 分 与 现 代 经济 中三 次 产 业 的划 分 有 本 质 上 的不 同 , 是 , 论 是 对 两 大产 业 还 是 三 次 但 无
马 克 思 的社 会 资 本 再 生 产 理 论 揭 示 了在 当 时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条 件 下 资本 发 展 的 自我 内在 张 力 ,以 及 社 会 生 产 协 调发 展 的 内
仅 搞 产 品 经 营 , 且 搞 资 产 经 营 , 有 效 地 提 高 企 业 总 资金 的整 而 更 体效益。
策 的合 理 指 引 下 , 国 经济 一 定 能 实 现 又好 又 快 的 发 展 。 我 最 后 , 强 企 业 的 经 营管 理 , 步 实 现 管理 现 代 化 。 业 资金 加 逐 企 循 环 、 转 速 度 的快 慢 , 取 决 于 生 产 中 的 物 质 技 术 条 件 外 , 周 除 又 同企 业 的 经 营 管 理水 平 密 切 相 关 。在 自然 条 件 和 物 质 技术 条件
分 , 马 克 思 社会 再 生 产 地基 本 理 论 的 前 提 。 会 总 产 品 的价 值 是 社
产 业 , 是 对 国 民经 济 总 体 产业 的研 究 , 是要 加强 产 业 之 间发 都 都
展 的协 调 , 进 产 业 的合 理 化与 运 行 的高 效化 。 一 理论 思 想 在 促 这 今 天仍 然 有 指 导 意 义 , 助 于我 们 改 造 传 统 产 业 , 力 发 展 现 代 有 大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新时代我国的应用及意义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新时代我国的应用及意义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社会再生产理论首先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过程的深刻的解剖和批判,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过程的分析和评价。
社会再生产理论也是对社会整体再生产过程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是对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理论理念和方法基础。
在新时代我国,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意义,对于指导我国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基础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新时代我国的应用和意义在于指导我国经济发展。
社会再生产是指生产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再生产,也即是说,是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过程的再生产。
在我国,实现再生产的重大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过程的发展规律,指导了我国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在对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具体而言,就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增强我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也要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农产品供给,保障我国再生产过程的连续进行。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新时代我国的应用和意义是全方位的,它对我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我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各项工作,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和深入研究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更加深入地运用这一基本理论,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
考研政治经济学真题7含答案
考研政治经济学真题7一、概念题1. 平均利润答案:平均利润指一定量预付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平均利润等于预付资本与平均利润率的乘积。
由于各个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也就各不相同,随着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总预付资本的比率,所以,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剩余价值总额在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
2. 超额利润答案:超额利润指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是由于个别资本家率先采取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从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
超额利润也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在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上,长期内不会存在超额利润,只有在垄断市场上,垄断厂商才可以保持长期的超额利润。
3. 级差地租答案: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是级差地租,它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级差地租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土地的优劣不同;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的有限性引起的土地经营权的资本主义垄断;级差地租的源泉是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Ⅰ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4. 级差地租Ⅱ答案:级差地租Ⅱ指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如果在同一地块上连续追加等量投资,实行集约经营,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只要增加的农产品为社会所需要,且追加投资的生产率高于劣等地原始投资的生产率,就会产生超额利润,并转化为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的有限性引起的土地经营权的资本主义垄断,源泉是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集中在《资本论》第2卷第3篇,在结构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18章导言,说明研究的对象指出货币资本的作用;第19章评述重农学派关于再生产的理论,批判了“斯密教条”;第20章分析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实现问题和社会总资本运动规律及特征;第21章分析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的实现问题和社会总资本运动规律及特征。
关键词: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两个部类
一、研究对象
资本的再生产不仅包括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价值增殖和劳动过程),还包括了两个流通过程,也就是包括了全部循环。
无论是G…G'形式的循环,还是P…P形式的循环,资本再生产都要以流通过程中资本的转化为条件;同时,资本的不断再生产也是资本在流通领域不断在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之间转化的条件。
马克思又论述了本卷中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第二卷、第三卷的不同。
在第一卷中,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孤立的,脱离了流通过程,而本卷加入了流通时间。
并且在第一篇和第二篇,考察的只是单个资本,只是社会资本中一个独立部分的运动,而在本卷中,单个资本将作为社会总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
二、货币资本的作用
马克思研究了作为社会总资本组成部分的单个资本,在周转
时,以货币资本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中的单个资本有两个性质:首先,货币资本是整个资本周转的第一推动力,它作为第一个登上舞台的资本形式出现,特别是流动资本,要求货币资本作为动力经过一段短时间不断地反复出现①;其次,由于周转期长短不同以及劳动期间、流通期间的比例不同,预付资本价值和它所推动的生产资本的比例也就不同。
三、简单再生产
首先,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可以从社会一年提供的总产品中看出:年产品既包括补偿原资本(保证下一年再生产规模不变的资本规模)的那部分产品,也包括归入消费基金的,提供工人、资本家消费的那部分社会产品,即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
马克思用一个公式描述了社会总产品的分配:
W′-G-W…P…W′
g-w
其次,社会再生产过程必须从W’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来进行考察。
我们先从价值补偿的角度进行考察,这里有两个假定:第一,生产以不变规模进行;第二,生产要素的价值没有发生变化。
社会生产分为两个部类:Ⅰ(c+v+m)生产资料和Ⅱ(c+v+m)消费资料。
每个部类中的产品价值都是由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构成。
马克思假定,简单再生产的价值组成如下,并且剩余价值率m/v=100%:
Ⅰ. 4000c+1000c+1000m=6000
Ⅱ. 2000c+500v+500m=3000
在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上,考虑物物交换的形式。
首先,第Ⅰ部类生产出来的都是生产资料,第Ⅱ部类生产出来的都是消费资料。
第Ⅱ部类工人的工资500v和资本家的剩余价值500m都必须用于消费资料(因为是简单再生产),而消费资料全部掌握在第Ⅱ部类资本家手里,他们可以在内部进行交换。
同理,第Ⅰ部类的1000c和1000m也都必须用于消费资料,它们可以和第Ⅱ部类的2000c进行交换,获得消费资料。
第Ⅱ部类也会获得相应的生产资料。
最后剩下第Ⅰ部类的4000c,它只是第Ⅰ部类内部资本家之间的交换就可以解决的。
第Ⅱ部类由众多产业部门组成的,将第Ⅱ部类分为两大部类:消费资料Ⅱa和奢侈消费资料Ⅱb。
前一种部类的产品既进入工人的消费也进入资本家的消费。
而后一种部类的产品只进入资本家的消费,即只能和剩余价值交换。
生产奢侈消费资料Ⅱb的工人的工资不能用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支付,而只能通过生产消费资料Ⅱa的部类中的剩余价值(Ⅱa)m中获得。
因此(Ⅱb)v 如果进行等价交换,那么第Ⅱ部类就会向第Ⅰ部类出售2000价值的商品,但是第Ⅱ部类就向第Ⅰ部类出售的商品却只有1800,剩下的200需要第Ⅰ部类用货币来补足,并且这个200的货币额不会像前面的预付货币一样,最终不会回到第Ⅰ部类预付资本家手中。
因此,在这种情况
下,这两个部类就变成下列的交换:
Ⅰ、1000v+1000m
Ⅱ、1800c+200c(d)
第Ⅰ部类就会用工资形式支付1000劳动力报酬,工人到第Ⅱ部类购买消费资料1000Ⅱc,同时第Ⅱ部类也用得到的1000
货币购买需要的1000生产资料1000v,这样1000货币又回到了第Ⅰ部类。
第Ⅱ部类用预付的400镑购买生产资料Ⅰm;Ⅰm用同一个400镑购买消费资料Ⅱc。
这样,第Ⅱ部类预付在流通中的400镑回到了第Ⅱ部类的资本家手中,但只是作为已售商品的等价物回到他们手中。
第Ⅰ部类预付400镑来购买消费资料;第Ⅱ部类再向第Ⅰ部类购买400镑的生产资料,从而这400镑流回第Ⅰ部类那里。
到此为止,计算如下:
第Ⅰ部类把1000v+800m以商品形式投入流通;此外,它以货币形式投入流通的是:作为工资的1000镑以及用来和Ⅱ交换的400镑。
交换完成以后,第Ⅰ部类有:货币形式的1000v,800m 转化为800Ⅱc(消费资料),还有400镑货币。
第Ⅱ部类把商品(消费资料)1800c和货币400镑投入流通;交换完成以后,它有:第Ⅰ部类的商品(生产资料)1800和货币400镑。
现在,我们在第Ⅰ部类方面还有200m(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在第Ⅱ部类方面有200c(d)(以消费资料形式存在)。
④
这时,由于第Ⅱ部类不会立即将200转化为生产资料,因此在这一轮生产后,就有200Ⅰm的剩余价值无法实现,即作为第Ⅰ部类的生产剩余或者叫存货。
另一方面,第Ⅱ部类获得了将来用来补偿它的固定资本损耗的货币基金。
这里的关键就是实现200Ⅱc(d)的货币从哪里来。
马克思的解决办法是:第Ⅱ部类的资本家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Ⅱ(1)的固定资本已处于必须更新的状态,需要实物替换;另一部分Ⅱ(2)则处于折旧过程中。
这样,前一部分Ⅱ(1)就会用到期的折旧向第Ⅰ部类购买剩下的生产资料,第Ⅰ部类的资本家用这样得到的货币再向Ⅱ(2)购买消费资料,货币流回到Ⅱ(2),Ⅱ(2)将货币用于折旧。
于是第Ⅱ部类用折旧基金实现了200Ⅰm 和200Ⅱc(d)。
但是,实现固定资本的补偿平衡还需要一个条件:Ⅱc(1)=Ⅱc(2)。
就是说第Ⅱ部类中需要立即用实物进行替换的固定资本,和不需要立即用实物进行替换的固定资本折旧是相等的。
如果Ⅱc(1)>Ⅱc(2),那么部分剩余价值不能有相等的消费资料来满足,这是会发生消费资料不足,货币过剩的现象;如果Ⅱc (1)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之一:第Ⅰ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在补偿两大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后,还必须有剩余为两大部类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才能满足扩大生产的需要。
即Ⅰ
(c+v+m)>(Ⅰc+ Ⅱc);即Ⅰ(v+m)>Ⅱc。
既然把积累作为前提,Ⅰ(v+m)就大于Ⅱc而不想简单再生产那样,和Ⅱc相
等;因为1、第Ⅰ部类已经把它的一部分剩余产品并入自己的生产资本。
第Ⅰ部类要用它的剩余产品,为第Ⅱ部类进行积累时所必需的不变资本提供材料。
如果Ⅰ(m/x)时Ⅰm中作为第Ⅰ部类资本家的收入花掉的部分,那么Ⅰ(v+m/x)就可以等于、大于或小于Ⅱc;但是,Ⅰ(v+m/x)必须总是小于Ⅱ(c+m),其差额就是第Ⅱ部类的资本家在Ⅱm中无论如何必须由自己消费的部分。
显然,Ⅰ(v+m/x)=Ⅱc,即第一例情况;若Ⅰ(v+m/x)>Ⅱc,即第二例情况。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之二:第Ⅱ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在满足两大部类工人消费和资本家消费后,还能为两大部类提供追加的生活资料,即Ⅱ(c+v+m)>Ⅰ(v+m/x)+Ⅱ(v+m/x)或Ⅰ(v+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