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结直肠癌7大“钻石”靶点新药进展盘点

2022结直肠癌7大“钻石”靶点新药进展盘点

精准医学已经给无数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带来生存奇迹!

结直肠癌已成为暨乳腺癌、肺癌后,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一旦确诊,早期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是手术,而中晚期结直肠癌最常用的方式是药物治疗。10年前,晚期结直肠癌一旦化疗失败,生命等于进入倒计时,随着基因组测试和精准癌症药物的开发,晚期结直肠癌的生存时间由之前的不到一年提升至3年,并且有20%的患者可以生存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2022年,结直肠癌的7大“钻石”靶点取得了重大突破,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为加大整理了最新药物进展供大家参考。

一、EGFR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发生在约10%的结肠癌中,最常见于左侧。

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分别于2004年和2006年被FDA正式批准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二、BRAF V600E

7-10% 的结肠癌患者携带 BRAF V600E 突变。BRAF V600E 突变属于BRAF 激活突变,是BRAF 比例最高的变异形式。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

主要出现在右半结肠;

dMMR比例高,达到20%;

BRAF V600E突变预后差;

具有BRAF突变基因的患者通常预后较差,一些新的精确抗癌药物已被证明可以使生存时间加倍。

2020年4月,FDA已经批准Braftovi®(encorafenib,康奈非尼)和Erbitux®(cetuximab,西妥昔单抗)联合用药方案(Braftovi二药方案),用于治疗携带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这是目前BRAF基因突变mCRC患者的首个也是唯一一款靶向疗法。

三、HER2扩增

据统计,在3%~5%的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发现HER2扩增或过表达,更容易出现在左侧或者右侧的肿瘤中。而针对HER2这一靶点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方案获得批准。

今年我们终于迎来好消息!2022年9月20日,FDA授予全新组合疗法tucatinib (图卡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优先审批,治疗HER2 阳性结直肠癌 (CRC) 成人患者,监管机构将在 2023 年 1 月 19 日之前做出决定,这意味着,如果一切顺利,HER+结直肠癌的首款靶向治疗方案将在明年初获批上市!

临床数据显示:在84名接受图卡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组,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8.1%,这意味着,这些多种治疗方案失败的患者接受了全新的组合方案治疗后,竟然有近40%的患者肿瘤显著缩小30%以上甚至消失!

好消息是,在等待全新药物获批的同时,国内针对HER2实体瘤的新药也正在进行临床实验,做了基因检测的病友可以拿出报告看看,一旦存在HER2阳性,可以马上联系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

四、KRAS

KRAS突变是最致命的癌症生长和发展的初始驱动遗传因子之一。表现出这种突变的患者通常预后较差,并且对护理标准治疗的抵抗力很差。据统计,KRAS基因突变出现在近,30-40%的结肠癌中,至今没有获批的靶向治疗方案。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KRAS 突变或NRAS 突变的患者不应使用西妥昔单抗或者帕尼单抗,可能对整体疗效产生负面影响。

2022年,一款全新的KRAS抑制剂Adagrasib(MRTX849)给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曙光!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单独使用MRTX849能达到87%的客观缓解率,而联合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后能达到更强的抗癌效果,100%的患者病情稳定或肿瘤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

更值得振奋的是,这款美国的抗癌“特药”将同步在中国开启临床试验,加快在中国的上市步伐,这意味着中国KRAS患者终于等到

注:做了基因检测的病友可以拿出报告看看一旦存在KRAS突变,可以马上联系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

五、NTRK

约1~5%的结肠癌患者出现NTRK融合,尤其是MSI-H的患者,出现NTRK融合的频率更高,建议进行NGS检测。

目前,FDA已经批准了拉罗替尼和恩曲替尼用于NTRK融合阳性的实体瘤患者,并且这两款明星药均已在2022年登陆中国。

2022年ESMO世界胃肠癌大会上发表了首个不限癌种的靶向药拉罗替尼最新的长期数据。

结果显示:值得一提的是,在19名结直肠癌患者中,总缓解率(ORR) 高达47%,完全缓解率(CR)为5%,这意味着近一半的结直肠癌患者病灶显著缩小甚至消失。此外还有42%的患者病情稳定,疾病控制率达到了89%!

六、VEGF

肿瘤组织的增生需要在其周边形成大量新的血管来运输氧气和营养。这一过程通过肿瘤通过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FR)来实现,抗血管生成药物就是抑制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活性,进而抑制肿瘤的增生。

目前已获批的可用于结直肠癌的抗血管生成药物有:贝伐单抗,瑞戈非尼,阿柏西普,雷莫芦单抗,呋喹替尼。

七、MSI

MSI-H/dMMR是第一个预测mCRC免疫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预后优劣顺序:MSI-H 且 BRAF 野生型>MSI-H 且 BRAF 突变型>MSS 且 BRAF 野生型>MSS 且 BRAF 突变型。

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

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是预后良好的因素,而 MSI-H 的结直肠癌中 BRAF 突变率约 50%。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MSI-H 的有效治疗方式。目前可以应用于MSI-H 型 mCRC 患者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派姆单抗、纳武单抗及易

MSS结直肠癌

95%的结直肠癌患者都是MSS型,这类患者往往对免疫治疗的效果不佳,临床迫切需要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写给结直肠癌患者的话

进入靶向治疗时代,每个患有结直肠癌的患者都应该通过MSI检测、RAS和BRAF的突变分析,并且尽可能进行HER2扩增,NTRK 等基因的检测,基因检测(NGS)将纳入大多数患者的初步检查标标准,大家可以致电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了解最新药物进展。

我们生活在结直肠癌治疗的分子革命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关于结肠癌的分子遗传学以及如何将它转化临床治疗决策。未来还将有更多。

2022结直肠癌7大“钻石”靶点新药进展盘点

2022结直肠癌7大“钻石”靶点新药进展盘点 精准医学已经给无数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带来生存奇迹! 结直肠癌已成为暨乳腺癌、肺癌后,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一旦确诊,早期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是手术,而中晚期结直肠癌最常用的方式是药物治疗。10年前,晚期结直肠癌一旦化疗失败,生命等于进入倒计时,随着基因组测试和精准癌症药物的开发,晚期结直肠癌的生存时间由之前的不到一年提升至3年,并且有20%的患者可以生存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2022年,结直肠癌的7大“钻石”靶点取得了重大突破,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为加大整理了最新药物进展供大家参考。 一、EGFR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发生在约10%的结肠癌中,最常见于左侧。 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分别于2004年和2006年被FDA正式批准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二、BRAF V600E 7-10% 的结肠癌患者携带 BRAF V600E 突变。BRAF V600E 突变属于BRAF 激活突变,是BRAF 比例最高的变异形式。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 主要出现在右半结肠; dMMR比例高,达到20%; BRAF V600E突变预后差; 具有BRAF突变基因的患者通常预后较差,一些新的精确抗癌药物已被证明可以使生存时间加倍。 2020年4月,FDA已经批准Braftovi®(encorafenib,康奈非尼)和Erbitux®(cetuximab,西妥昔单抗)联合用药方案(Braftovi二药方案),用于治疗携带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这是目前BRAF基因突变mCRC患者的首个也是唯一一款靶向疗法。

三、HER2扩增 据统计,在3%~5%的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发现HER2扩增或过表达,更容易出现在左侧或者右侧的肿瘤中。而针对HER2这一靶点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方案获得批准。 今年我们终于迎来好消息!2022年9月20日,FDA授予全新组合疗法tucatinib (图卡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优先审批,治疗HER2 阳性结直肠癌 (CRC) 成人患者,监管机构将在 2023 年 1 月 19 日之前做出决定,这意味着,如果一切顺利,HER+结直肠癌的首款靶向治疗方案将在明年初获批上市! 临床数据显示:在84名接受图卡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组,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8.1%,这意味着,这些多种治疗方案失败的患者接受了全新的组合方案治疗后,竟然有近40%的患者肿瘤显著缩小30%以上甚至消失! 好消息是,在等待全新药物获批的同时,国内针对HER2实体瘤的新药也正在进行临床实验,做了基因检测的病友可以拿出报告看看,一旦存在HER2阳性,可以马上联系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 四、KRAS KRAS突变是最致命的癌症生长和发展的初始驱动遗传因子之一。表现出这种突变的患者通常预后较差,并且对护理标准治疗的抵抗力很差。据统计,KRAS基因突变出现在近,30-40%的结肠癌中,至今没有获批的靶向治疗方案。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KRAS 突变或NRAS 突变的患者不应使用西妥昔单抗或者帕尼单抗,可能对整体疗效产生负面影响。 2022年,一款全新的KRAS抑制剂Adagrasib(MRTX849)给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曙光!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单独使用MRTX849能达到87%的客观缓解率,而联合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后能达到更强的抗癌效果,100%的患者病情稳定或肿瘤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 更值得振奋的是,这款美国的抗癌“特药”将同步在中国开启临床试验,加快在中国的上市步伐,这意味着中国KRAS患者终于等到

2022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2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摘要 近年来,随着新型靶向药物的应用,靶向治疗已成为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的一线方案,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以及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结直肠癌质控专家委员会组织全国多位专家,讨论了结直肠肿瘤靶向药物的规范应用。 结直肠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估计2016年全国新发结直肠癌病例40.80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10.04%,居第二位高发恶性肿瘤[1]。2016年中国结直肠癌各个维度的发病世标率均低于高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地区的平均水平(合计为18.05/10万,男性为21.65/10万,女性为14.58/10万),高于中HDI地区的平均水平(合计为7.1/10万,男性为8.6/10万,女性为5.7/10万)[2]。约3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远处转移,因肿瘤转移和复发导致死亡的患者高达30%[3]。 结直肠癌治疗方法是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4]。近年来,随着化疗药物的进展及靶向药物的应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改善,中位生存期从原来的3.6~6个月延长到24~28个月[5]。化疗的疗效已进入平台期,分子靶向治疗成为改善晚期结直肠癌预

后的主要治疗手段。近两年,随着靶向治疗研究与基因分型相关研究的深入,更多靶向药物也在国内外相继获批。分子靶向药物已成为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的一线方案,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 新的靶向药物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愈和生存希望,但同时部分患者可能因治疗而发生不良反应。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与传统化疗不同,同时由于靶点和通路的差异,不同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谱亦不尽相同[6]。靶向药物已经成为最受关注和最有前途的治疗手段之一。为进一步提高认识并规范晚期结直肠癌靶向药物治疗,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结直肠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基于目前该领域的最新国内外研究成果,反复讨论修订形成《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总结了靶向药物及其各自的临床应用,同时,介绍了靶向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及其不良反应管理,这可能有助于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管理。 一、概述 目前临床上精准治疗主要是根据肿瘤分子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来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方案的针对性,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的5年生存率。临床上针对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主要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VEGFR)为靶点、针对以

2022结直肠癌药物治疗进展(全文)

2022结直肠癌药物治疗进展(全文) 结直肠肿瘤药物治疗发展60 年历史中,前40 年仅有5-FU、伊立替康、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四种药物支持。近20 年来,大量创新药物研究涌现,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逐渐成为新的治疗手段。 在2022 年中国肿瘤学大会(CCO)上,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张艳桥教授,带来了结直肠肿瘤药物治疗的年度进展报告。 一、围手术期治疗 1、NICHE-1 研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非转移性错配修复缺陷(dMMR)结肠癌中高度有效(100% 病理学缓解,60% 病理学完全缓解)。

2、NICHE-2 研究:研究者发起的非随机多中心研究,仅治疗4 周,95% 的患者实现主要病理学缓解,67% 的患者实现pCR,因此新辅助免疫治疗有望成为dMMR 结肠癌患者的标准治疗。 尤其是林奇综合症患者,其有效性直接达到80%。 目标:当前研究的突破方向是如何能去手术化、去化疗,从而能满足患者病理学缓解目标。也一直需要探索方向有:如何在术前及治疗后评估pCR。 二、姑息治疗 1、一线方案

(1)keynote-177 研究目的:单纯免疫治疗能否替代传统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效果。 • PFS 和DOR 显示: • 帕博利珠单抗相较于化疗,可显著改善初治型MSI-H/dMMR 转移性结直肠病患者的疾病缓解情况和PFS 情况,且安全性可控。 OS-结论: 尽管由于用药交叉等原因帕博利珠单抗在OS 方面的表现末能显著优于化疗方案,但目前的结果支持帕博利珠单抗作为MSI-H/dMMR 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2)CAIRO5 研究:目的针对不可切除结直肠肝转移患者,右半结肠和左半结肠哪种用药方式对患者疗效更好。 PFS 结果:二者中位PFS 接近(两药化疗+ 贝伐单抗为10.6 月;两药化疗+帕尼单抗为10.3 月)。 结论: 对于初始不可切除RAS/BRAFV600E 野生型的左半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FOLFOX/FOLFIRI 的基础上联用贝伐珠单抗或帕尼单抗作为一线治疗中位PFS 并无差异。 后续研究: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联合切除(和/或)消融治疗后:疗效明显改善。

缓解率42%!“最难治”靶点又现新药,结直肠癌患者迎来新希望!

缓解率42%!“最难治”靶点又现新药,结直肠癌患者迎来新 希望! 早在几十年前,人们就已经将KRAS突变确定为一种重要的原癌基因与靶向治疗靶标。但近三十年过去,癌症的靶向治疗发展迅速,KRAS这个靶点的研究却一直未见突破。 因此,KRAS也成为了医生与患者心目中最“臭名昭著”的突变之一。它明明具备成为靶标的潜力,却如此的“不知变通”,罕有小分子的药物能够与它结合并损害它的功能。 基因药物汇一直在关注这个致命又难治的突变的最新进展。令人欣喜的是,从2020年到2021年,我们看到了众多真正颇具疗效的、可以用于治疗KRAS突变患者的靶向药物问世。 最近,一款全新的PLK1抑制剂,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 Onvansertib:缓解率42%,持久缓解! Onvansertib(PCM-075)是一款新型PLK1抑制剂,研究者在2021年ASCO胃肠道研讨会(GI)上公开了其二线治疗KRAS阳性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 根据已经公开的Ⅰ期临床试验结果,患者的整体缓解率达到42%,其中1例患者进行了根治性的手术;67%的患者缓解持续时间在6个月到13个月之间。 基于这一结果,研究者预计将开展第2阶段的试验。 研究者指出,KRAS突变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之一,其检出率最高可以达到50%左右。具有KRAS突变的患者发生复发与转移的风险更高,肿瘤侵袭性更强、患者预后更差。 而结直肠癌最常用的靶向药物,EGFR抑制剂对于发生了KRAS突变的患者疗效很差。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情况亟需改善。 通常来说,发生了KRAS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二线治疗的整体缓解率只有约5%,即只有5%的患者能够在现有方案的治疗下得到临床缓解;而这部分缓解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是5.7个月,中位总

99﹪的医生都会收藏的结直肠癌靶向药物汇总

99﹪的医生都会收藏的结直肠癌靶向药物汇总 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是第三大常见癌症。结直肠癌患者发病隐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或发生转移,而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5年生存率只有12%左右。对mCRC患者,多数无法手术根除病灶,主要使用药物治疗以延长生存期。 以氟尿嘧啶为基础联合奥沙利铂组成的FOLFOX 方案或联合伊立替康组成的FOLFIRI 方案为临床常用化疗方案,尽管可延长晚期结肠癌患者的生存期,但中位生存期仍不足两年,且此类化疗药物全身毒副反应较大,患者耐受性差。 近几年针对各类肿瘤的靶向药物相继面市,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为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带来了曙光。最重要的两类靶向治疗药物分别是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激酶抑制剂。今天小编将已上市的结直肠癌靶向药物及我国自主研发的阿帕替尼、法米替尼做一简单介绍。 1.作用靶点为EGFR的抗结直肠癌药物

2.作用靶点为肿瘤新生血管VEGF和VEGFR的抗结直肠癌药物 3.在研国产药物 甲磺酸阿帕替尼(apatinib,艾坦)是由我国恒瑞医药公司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TKI,其主要作用靶点是VEGFR- 2。该药于2014 年 10 月 17 日正式获得 CFDA 批准,作为国家 1. 1 类新药上市,用于

治疗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目前,阿帕替尼联合 XELOX 方案一线治疗终末期结直肠癌患者的II 期临床研究(NCT02829385)正在入组招募。 另一恒瑞医药自主研发且具有知识产权的化学类抗肿瘤新药法米替尼,是一种口服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点包括c-Kit,VEGFR2,VEGFR-3,PDGFR,Flt-3 和Ret,具有抗增殖和抑制血管生成的双重抗肿瘤作用。法米替尼在结直肠癌的多中心随机双盲III 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期待这两个我国自主研发的靶向药物最终试验结果,如能成功获批上市,不仅为我国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也将极大减轻患者使用靶向药物的经济负担,并推动我国药物研发进入新高度。 然而靶向药物临床应用的一些问题也不能回避。如何更精准的筛选有效人群,避免无效患者服用遭受经济损失甚至发生不良事件?如何识别不良反应高发人群,规避严重不良反应?不同机制的靶向药物合用为何并没有协同作用?期待未来能破解这些难题。

2022年终盘点NSCLC靶向治疗之BRAF篇

2022年终盘点NSCLC靶向治疗之BRAF篇 BRAF突变是 NSCLC 中罕见的突变,NSCLC 占肺腺癌的 2%,更常见于从不吸烟者、女性和侵袭性组织学类型(微毛细管)。此外,BRAF V600E 突变大多与该肿瘤中存在的大多数药物异常相互排斥。需要注意的是,某些BRAF突变可以与KRAS突变共存。然而,常规的铂类化疗疗效较低,并且与较差的存活率相关。目前,BRAF 抑制剂 (BRAFi) 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CI) 的出现改变了BRAF突变 NSCLC 的前景。 癌症中的 BRAF 突变 BRAF突变主要发生在毛细胞白血病(100%)、黑色素瘤(40%–50%) 、甲状腺癌(10%–70%,根据组织学分类)、结直肠癌(10%),很少见于肺癌(1%–2%)。 RAS/RAF/MEK/ERK 信号通路 BRAF突变可根据突变位点分为三类。I类突变体包括V600E/K/D/R,II类和III类突变均为非V600突变,临床常规将BRAF 突变分为V600突变和非V600突变。实际上,NSCLC 中大约 50% 的BRAF突变是非 V600 突变。此外,II 类和 III 类 BRAF 突变对目前的BRAF 抑制剂敏感;因此,值得开发新一代 BRAF 抑制剂。 BRAF基因的结构 目前的治疗情况 化疗 BRAF V600E 突变晚期 NSCLC患者的化疗活性已得到充分探索。文献研究表明,携带BRAF V600E 突变的晚期NSCLC 患者在接受化疗时预后较差;此外, BRAF V600E 突变患者似乎对铂类化疗不敏感。然而,几份报告显示,与没有致癌驱动因素的患者相比,携带BRAF V600E 突变的 NSCLC 患者的生存期似乎更长。 此外,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I 类BRAF V600E 突变的侵袭性可能低于 II 类和 III 类非 V600E 突变,后者在脑转移和 RAS 共同改变中存在更多可能性;因此,这种特定行为使得非 V600E 患者的无进展生存

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结直肠癌KRAS靶向联合疗法控制率达100%

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结直肠癌KRAS靶向联合疗法控制 率达100% 截止到今年,针对EGFR、VEGF、BRAF等靶点的药物已经获批于临床,但是,对于KRAS靶点的研究却始终没有进展。据统计,KRAS 基因突变约在30~40%的结直肠癌中出现。 ▲图源:创客贴 近日,美国FDA授予KRAS G12C抑制剂Krazati(adagrasib)突破性疗法认定(BTD),与EGFR抑制剂Cetuximab联用治疗肿瘤带有KRAS G12C突变的、曾接受过化疗与靶向VEGF抗体疗法并发生疾病进展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 ▲图源:参考来源[1] 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主要是基于KRYSTAL-1试验中临床1b 期队列的结果。在所有28位可评估的患者中,接受Krazati与Cetuximab的双靶向疗法后,客观缓解率达46%,疾病控制率达100%,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7.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9个月。 除此之外,今年9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发表Krazati作为单药或与Cetuximab联用治疗结直肠癌的1/2期临床试验结果也显示,无论是Krazati单药治疗还是联合疗法都在结直肠癌治疗领域显现出突出的表现。目前Krazati联合Cetuximab治疗KRAS-G12C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的3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 Krazati(Adagrasib)是一款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强力口服KRAS G12C抑制剂。2022年12月,美国FDA宣布加速批准KRAS G12C 抑制剂Krazati(Adagrasib)上市,用于治疗先前至少接受过一种全身性疗法的、携带KRAS G12C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成为第二款用于肺癌的KRAS靶向药。 双靶向疗法引领结直肠癌的治疗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针对结直肠癌的双靶向疗法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2022结直肠癌的预防策略与诊疗进展(全文)

2022结直肠癌的预防策略与诊疗进展(全文) 为了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现我国全民消化肿瘤早诊早治,《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设立"齐力荟聚-消化肿瘤频道",聚焦消化肿瘤患者的诊断治疗。旨在报道国内前瞻性、创新性和高学术水平的关于消化道肿瘤防治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把握学术开展动向,促进学术交流,整体提高国内消化肿瘤防治的临床与研究水平,结合国内研究特色,以及国内临床规范制度,推动消化肿瘤防治的进步,普及推广临床规范化诊疗。 1 .在中国,结直肠癌属于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瘤种。近年来,国家疾病防控策略和多级预防措施有效落实,随着筛查和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请您谈谈未来国内结直肠癌领域在预防和筛查方面, 还有哪些值得进一步改善和落实的工作?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专家学者的努力,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态势有所延缓。结直肠癌的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大约有90%的病例都是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 早期结直肠癌往往没有明显病症,等到出现明显病症就医时,诊断为晚期癌症的比例就会相当高。而癌症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与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发现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生存期也越长。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可以到达90%,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那么只有10%左右。止的卜,早期发现结直肠癌也能够减轻患者的医疗支出负担。

因此,从肿瘤的预防来看,我们采取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就是针对病因的预防,在疾病还没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例如通过健康科普,提高人们对癌症的认识,养成积极主动的健康意识。二级预防,就是所谓的“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够防止或减缓疾病的开展,包括胃肠镜检查、粪便隐血试验、粪便基因检测等。三级预防是临床预防,患病后及时就医,进行对症治疗、康复治疗。 目前,我国居民更重视的是三级预防的临床预防,对于病因预防、"三早" 预防的认识仍然有所欠缺。从疾病防控角度来讲,关口前移,重视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尽早发现肿瘤,尽早处理,有着更为重大的意义。因此亟需广泛开展肿瘤早筛基地等类似的政策工程,推广肿瘤早筛理念,通过社会各界、各级医疗机构协调配合,引起居民对肿瘤早筛的广泛关注并积极落实,共同促进结直肠癌的防控工作,实现有效控制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标。 2 .结直肠癌复发转移是患者谈之色变的概念。但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许多结直肠癌复发转移同样可能治愈,寡转移就是其中一种可能治愈的复发转移类型。请您谈谈结直肠癌寡转移的治疗策略。寡转移是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潜在可治愈的状态, 即虽然发生了复发转移,但病变尚局限于局部,只要尽早发现局部的孤立性转移病灶,就能够通过手术切除来根治。手术治疗在结直肠癌寡转移灶的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肿瘤根治的最正确手段,在结直肠癌寡转移的整个治疗中至关重要。 基于对患者病情的充分评估,结直肠癌寡转移患者的治疗策略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可以将手术治疗作为初始治疗方案的患者,能够直接通过手术切除来根治;不能将手术治疗作为初始治疗方案的患者,可以通过转化治疗使肿瘤逐渐缩小,进而通过手术治疗或局部治疗来到达根治的效果。

2022结直肠癌的诊疗进展主要内容

2022结直肠癌的诊疗进展主要内容 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大肠癌的发病率分别占到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和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中国大肠癌发病趋势和欧美国家相比如何? 大肠癌学名为结直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本世纪在中国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由于诊治水平提高,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一定缓解。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高,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习惯,缺乏足够的身体锻炼,不健康的解便习惯,以及缺乏蔬菜等纤维素摄入导致的营养结构不良,都是诱发结直肠癌的重要因素。 上个世纪结直肠癌是欧美国家发病率前三的肿瘤,国内是在近二十年才开始上升的。欧美国家已经通过积极干预和健康教育的方式成功使发病率逐渐降低,如果国内不进行积极、有效干预,发病率上升是必然趋势。另外欧美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如癌前病变干预、良好生活习惯的倡导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现在国内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只要我们关注结直肠癌的预防和筛查,国内高发病率的现状一定能得到解决。 为早期发现肠道病变,应该做什么检查? 2、“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属于二级预防,目前肠镜的应用比较普及,但要求

每个人都去做肠镜检查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通常选择筛查的方法。 45岁以上人群要开始关注结直肠癌的问题,定期进行大便潜血检查,如果发现潜血,须及时进行肠镜检查;若发现肠息肉、腺瘤以及一些慢性炎症,一定要规律地去做肠镜检查,以便于癌前病变的干预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另外,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将筛查年龄提前10岁。 3、从您的临床经验来看,目前早期的结直肠癌患者是否在手术之后都需要进行术后辅助化疗?如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目前术后辅助化疗的标准疗程应该是多少个月?足疗程的术后辅助化疗对于患者的意义在哪里? 根据现有数据和经验来看,结直肠癌在一期发现的情况,通常是不做术后辅助治疗的。二期具备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能需要做术后辅助化疗,二期不具备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要根据基因型来区别,PMMR 的患者通常有高危因素,需要进行辅助治疗。 三期的患者一定需要做术后辅助治疗。根据现有数据和经验,三期患者辅助治疗的标准疗程通常为半年,两周方案12个周期或者三周方案8个周期,二期高危因素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如:XELOX方案)通常也是半年。 对于肿瘤患者术后辅助治疗,须记住几个原则,首先要留取基线,病人在做治疗前需要对常见转移部位进行检查,没有发现病灶,才称为辅助治疗;二是通常辅助治

重磅!结直肠癌药物发展简史

重磅!结直肠癌药物发展简史 前言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易致死、最普遍的恶性肿瘤之一,由其致死的人数在2018年达到88.1万。手术和化疗长期以来被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首要选择。但是,结直肠癌的预后很差,尤其是发生转移后生存率极低。随后出现的靶向治疗是结直肠癌患者的一个新选择,它使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延长了1-2倍。结直肠癌患者的分子靶向药治疗,以西妥昔单抗(抗EGFR)和贝伐珠单抗(抗VEGF)为主。随着靶向PD-1药物的成功上市,免疫疗法在肿瘤领域表现出了绝佳的潜力,也给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新希望。本文将总结、分析结直肠癌治疗药物的研发历程,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一、结直肠癌流行病学分析 据GLOBOCAN统计,2020年结直肠癌新发患者的比例达10%,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排第3位。2020年因结直肠癌死亡癌症患者的比例达9.4%,低于肺癌(18%),高于肝癌(8.3%),排第2位。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排全国肿瘤发病率的第3位,死亡率排第5位。 1、东西方差异 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占全国肿瘤发病率的第3位,发病率上升比较明显,而在欧美等国家目前开始呈下降或者是水平线的趋势。一方面原因是我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西方化饮食(高脂高糖快餐);另外一方面是源于结直肠癌诊断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加快了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东西方结直肠癌在发病年龄、发病率变化趋势、发病部位和治疗方式等均存在着区别,如表1示。 表1 东西方结直肠癌发病特点差异

▲来源:全球结直肠癌流行数据解读[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 42(1): 149-152 2、趋势 近年中、日、韩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韩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增长最快,到2012年已经超过了中国和日本。男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普遍高于女性。韩国男性2012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50%,而女性发病率只有25%左右。中国男性结直肠癌发病率近年呈缓慢增长趋势,维持在30%-32%左右,中国女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近年维持在22%-23%左右。中、日、韩发病率情况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中、日、韩近年结直肠癌发病率趋势

最新ERBB2阳性转移性结直肠癌研究进展盘点2022(全文)

最新ERBB2阳性转移性结直肠癌研究进展盘点2022(全文) ERBB2(也称为HER2)扩增见于约3%所有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和5% KRAS/NRAS野生型患者。最新的研究显示,ERBB2靶向治疗在ERBB2阳性mCRC患者中显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将来可能为这部分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ERBB2是mCRC治疗领域有希望的治疗靶点,本文对近年来在ERBB2阳性患者中开展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少见靶点的靶向治疗推动mCRC领域进展 结直肠癌(CRC)是第三大癌症,占2020年全球新诊断癌症的10%。结直肠癌是第二大致命性癌症,9.4%的癌症相关死亡由CRC引起。相关研究显示,在接受标准治疗的情况下,mCR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约为30个月。靶向罕见分子标志物的治疗包括BRAF、神经营养性酪氨酸受体激酶(NTRK)、错配修复缺陷/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和高水平肿瘤突变负荷,推动了结直肠癌领域的进展,改善了患者的生存(图1、图2)。

图1 mCRC靶向治疗公认或正在探索的生物标志物图2 mCRC领域生物标志物驱动的靶向治疗

有潜力的下一个靶点:ERBB2 ERBB2蛋白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成员之一,其他成员还包括ERBB1、ERBB3和ERBB4。ERBB2扩增可导致ERBB2酪氨酸激酶受体过表达,而导致信号通路异常激活,进而影响细胞迁移、生长和分化等。ERBB2扩增更可能起源于左侧结肠,与EGFR 治疗的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相关,并可能增加中枢神经系统转移风险。 临床前研究提示,ERBB2是mCRC患者潜在的治疗靶点。开发靶向ERBB2新型药物势在必行。虽然目前有几种ERBB2靶向治疗可用于ERBB2阳性乳腺癌和胃/胃食道肿瘤患者,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获批可用于ERBB2阳性mCRC患者的靶向疗法。 ERBB2靶点及靶向治疗进展 ERBB2扩增的预后价值目前备受争议。有几项研究提示,与乳腺癌和胃癌类似,与ERBB2野生型相比,CRC中ERBB2扩增与侵袭性疾病和预后较差相关。但目前仍缺乏靶向ERBB2的有效疗法,目前有几种靶向ERBB2疗法,包括单克隆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但迄今为止尚未获批用于mCRC(图3)。

最新:HER2阳性晚期结直肠癌诊疗进展

最新:HER2阳性晚期结直肠癌诊疗进展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报告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位于全部恶性肿瘤的第3位,在我国则仅次于肺癌,发病率位于第2位,年新发病例56万例。复发转移是造成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将对结直肠癌重要的治疗靶点之一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在结直肠癌领域的研究进展展开系统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原癌基因HER2位于17号染色体q21,编码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HER2与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3、HER4共属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通过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进一步自体磷酸化胞内酪氨酸残基从而激活下游级联信号反应的受体酪氨酸激酶。因此HER2基因的过表达或扩增所导致的酪氨酸激酶受体激活能够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01、结直肠癌HER2的检测 应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和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法检测HER2基因扩增情况是实体肿瘤中常规的HER2检测方法。既往文献

报道结直肠癌中HER2扩增/过表达的比例在1.3-12.4%,当然这些研究中对HER2阳性的定义并不完全一致。 2015年Valtorta等人对1000例结肠癌肿瘤组织标本HER2免疫组化及FISH检测,发现不同于胃癌HER2表达的高度异质性,结直肠癌HER2表达同质性较高,绝大部分HER2阳性患者均有超过50%的肿瘤细胞表现为HER2扩增。因此本研究将免疫组化大于50%肿瘤细胞HER2表达3+的以及HER2免疫组化2+且50%的肿瘤细胞HER2:CEP17 ≥2的结直肠癌定义为HER2阳性(后称为HERACLES标准),该标准也被NCCN和CSCO指南作为结直肠癌HER2扩增的判读标准。 也有随着液体活检和新一代测序技术的不断成熟,多项研究探索了液体活检在评估结直肠癌HER2状态中的价值。本中心前期研究发现组织学HER2阳性晚期结直肠癌患者ctDNA HER2拷贝数显著高于组织学HER2阴性患者。2018年ASCO会议上发表一项研究应用二代测序方法对HERACLES研究队列患者ctDNA HER2拷贝数进行检测发现,超过96%的患者能够通过液体活检被筛选出来,并且校正后的血浆HER2拷贝数与组织学HER2拷贝数具有明显的相关性,ctDNA HER2拷贝数与抗HER2治疗PFS(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相关(Spearman rank p <0.0001)。2019年ESMO会议上发表的TRIUMPH研究的患者纳入标准之一即为ctDNA HER2扩增且RAS野生型。虽然目前组织学检测是更为广泛接受的“金标准”,但液体活检能够实时反映肿瘤变异状态并且同时检测多基因突变,在

可行有效:结直肠癌的化疗、靶向治...

可行有效:结直肠癌的化疗、靶向治... 目前结直肠癌主要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这篇文章带你全面了解、目前结直肠癌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案,多一个选择也就多一条路,机会也会大很多。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非常有用。 结直肠癌的化学治疗 目前结直肠癌常用的化疗药物主要有三种,即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 常见的化疗方案为:FOLFOX方案(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亚叶酸钙),FOLFIRI方案(5-氟尿嘧啶+伊立替康+亚叶酸钙),CapOx 方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FOLFOXIRI方案(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亚叶酸钙+伊立替康),5-Fu/leucovorin方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等。 在具体的临床使用上,主张将化疗的疗效发挥到极致,也就是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在临床治疗中尽可能将这三类药物都用到。 此外,作为5-氟尿嘧啶的衍生性药物,卡培他滨由于为口服制剂,所以目前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替代5-氟尿嘧啶,而在一般状况不好的患者,使用卡培他滨可能更具优势。 还有一种化疗药物TAS-1021(TAS-102是日本公司研发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可供选择,临床上使用上为单药使用,主要用于三线及以上患者,也就是既往已经使用过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以及伊立替康后病情进展的患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三线治疗上,由于尚缺乏TAS-102与瑞格菲尼的头对头的疗效研究,在三线治疗选择上还没有形成一致共识,尽管似乎TAS-102的疗效在同安慰剂进行比较时要优于瑞格菲尼。 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 目前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主要分为5类,即抗肿瘤血管形成治疗,抗EGFR治疗,肿瘤免疫调控点治疗,抗BRAF治疗,抗Her2治疗等。 抗肿瘤血管形成治疗

2022年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进展(全文)

结直肠癌肝转移诊疗路径: 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 )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初诊时合并有肝转移的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10个月和13个月[3 ],肝转移患者的预后次于肺转移,但好于其他部位转移[4],详见图L对于肝转移病灶无法切除的患者, 5年生存率<5% ,而肝转移灶完全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5 个月,5年生存率为30%〜57% [ 5 ] o以上生存结果提示,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提供正确的诊疗路径,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获益。 Q=qeqαιd(δ≥/U 一θon∙ MHastMic sit∙ B<∙n - Intraabdonunal 1— - LUOg -lymph code 1.00 0 75 0 50 025 • 000 0 12 24 36 48 6c Months from diagnosis

图L 比较结直肠癌单个部位转移病变的OS 分析[4] ESMO 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疔策略建议治疗目标应达到〃无疾病 证据 (NED )”状态,治疗原则推荐为全身治疗联合局部治疗 ⑹。 C OLUSION 研究组专家共识针对结直肠癌单纯合并有肝 转移的患者提 出了明确的诊疗路径:①从患者特征出发⑺,易 于切除/消融的IVa 期 CRLM 以及部分难以切除/消融的IVb 期 CRLM ,推荐根治性切除和/或消 融且不需要接受辅助化疗;而 对于部分IVb 期、全部的IVc 期和IVd 期 CRLM 患者,需依据 化疗是否获益、早期异时性、肝脏转移病灶数量和 大小、残余 肝体积以及是否适合肝移植等角度综合判断,选择根治性切除 和/或消融,或全身姑息治疗,详见图2。②从肿瘤特征出发⑺, 依据肿瘤大小、解剖学位置、手术/消融禁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 法,详见图3o 治性切除4/直淌H 不需要硒北介 ≡B ∣∙M∙∏: IL 双码化疗(CAPO)VKMJOX) 贝伐塔VR CttVUtnwA 21.伊立 科Jt∕KXflRl 3L 帕尼单杭

“钻石”靶点NTRK惊现!七大不限癌种新药横空出世

“钻石”靶点NTRK惊现!七大不限癌种新药横空出世 2018年11月,整个医疗界和癌友圈都为一款FDA新批准上市的抗癌药物沸腾,这就是全球首个不区分肿瘤来源用于初始治疗的靶向药--Vitrakvi ®(拉罗替尼,larotrectinib),用于成人和小儿具有神经营养受体酪氨酸激酶(NTRK)基因融合的实体瘤治疗。这款新型的抗癌药物每年可以帮助成千上万的人,它已经给世界各地的患者来了新的希望。各类NTRK融合癌症接受治疗后奇迹重生! 自此,又一个“钻石”靶点基因-NTRK迅速的火遍了癌友圈,开启了泛癌种治疗的新纪元!除了拉罗替尼,全球对于NTRK药物的研发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今天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就为大家深度解析关于NTRK基因,以及其上市新药和最新进展。 初识“钻石”基因NTRK NTRK之所以被称为“钻石”基因,首先是因为它非常罕见,在中国常见的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中,只有1%~5%的患者存在这种突变,而一些罕见的癌症,比如婴儿纤维肉瘤和分泌型乳腺癌,存在NTRK融合的频率却高达90%~100%。其次,针对NTRK融合突变上市的药物及在研的药物临床效果显著,接受治疗的患者通常都能快

速起效,很多晚期患者在使用NTRK抑制剂后得到了重生,像钻石一样罕见又珍贵。 NTRK在正常组织中的重要性 NTRK(NeuroTrophin Receptor Kinase)是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K)家族包括 TRKA、TRKB 和TRKC 三种蛋白,它们分别由 NTRK1、NTRK2 和 NTRK3 基因编码,这些蛋白通常在神经组织中表达。在健康组织中,NTRK通路参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以及细胞存活,在健康组织中起重要的作用。 NTRK基因融合产生致癌蛋白 然而,当NTRK基因家族,包含NTRK1、NTRK2和NTRK3,任何一个基因如果和其他的基因发生了融合突变,那么就会导致异常活性,驱动肿瘤的发生。比如目前,婴儿纤维肉瘤,先天性中胚层肾病和分泌性乳腺癌都显示出ETV6-NTRK3融合,就是ETV6和NTRK3基因发生了融合,以及米歇尔的肿瘤中出现的TPM3-NTRK1,就是TPM3和NTRK1基因发生了融合。 驱动癌症的致癌NTRK融合 至今,已经确定了25种不同的融合。致癌嵌合蛋白激活涉及癌细胞增殖,存活和血管生成的信号级联反应,导致肿瘤形成。

2022ASCO七大癌肿精彩新药研究快讯集锦

2022ASCO七大癌肿精彩新药研究快讯集锦 6月3日,一年一度的ASCO肿瘤盛会在美国芝加哥正式开幕,此次ASCO大会,各癌肿呈现多样发展: 肺癌集中于难治靶点的突破但乏新药;乳腺癌为本次魁首,精彩研究最多;消化道肿瘤贡献了两大经典研究,颇具临床意义;泌尿肿瘤新药并起,发展迅速。 学术盛宴,随小编共同品读。 一、肺癌 靶向治疗进展 1. 比AMG510更强!Adagrasib携43%有效率荣升KRAS新星,同日登顶NEJM! 肺癌KRAS靶点领域,在去年迎来AMG510首款靶向药物上市后,此次ASCO首日,再次惊爆新款药物MRTX849小分子口服抑制剂的优秀战绩。 在既往接受PD1/PDL1免疫和化疗治疗的KRAS G12C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获得了43%的有效率、80%的疾病控制率,75%的起效患者肿瘤缩小>50%。中位起效时间1.4个月,疗效持续时间8.5个月。中位PFS6.5个月,中位OS 12.6个月。颅内有效率33%。 如此优秀的结果,也获得了NEJM杂志同日发表的殊荣待遇。 2.EGFR20ins再出新药CLN-081,疗效不输6372! EGFR20ins靶点在上市了JNJ6372和TAK788两款药物后,此次ASCO再现有效新药,一款EGFR不可逆口服抑制剂CLN-081,在1/2期研究中,采用不同梯度剂量治疗EGFR20ins晚期肺癌患者,有效率为38.4%,疾病控制率为95.9%,中位疗效持续时间为10个月,整体与JNJ6372相当,在20ins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期待更成熟结果。 3.CHRYSALIS研究:Amivantamab治疗MET14突变肺癌 Amivantamab在以40%有效率获得EGFR20ins上市批准后,作为EGFR/MET的双抗药物,其一大研究方向即在MET14突变患者的疗效探索。

【盘点】近期关于结直肠癌研究进展精华一览

【盘点】近期关于结直肠癌研究进展精华一览 导语:近期关于结直肠癌研究进展精华一览。 来源:梅斯医学 【1】Nutrition:警示!'炎症性饮食'或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慢性炎症可造成癌症。饮食通过改变炎症生物标志物的循环水平而在调节慢性炎症中起到重要作用。2017年6月,发表在《Nutrition》的一项在加拿大纽芬兰进行的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了炎症性饮食和结直肠癌风险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总共纳入了547例CRC病例(来自于纽芬兰结直肠癌注册)和686例来自于普通人群的对照。社会人口学、用药史、生活方式和169条目的食物频率调查问卷等数据从两组中回顾性收集。研究者计算了饮食炎症指数(DII)评分,并用作分类和连续变量进行分析。调整了潜在混杂因素后的多变量逻辑回归用于评估比值比。使用每个四分位数的中位值进行趋势的线性检验。 结果显示,调整后总能量的平均DII评分为-0.81(范围:-5.19~6.93)。病例(-0.73±1.5)比对照(-0.89±1.6)的DII评分稍高(P=0.04)。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无论使用DII作为连续变量(OR,1.10;95% CI,1.01~1.20),还是作为分类变量(OR,1.65;95% CI,1.13~2.42),DII评分和CRC风险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显着的相关性(P=0.02)。 结果表明,纽芬兰人群中,促炎症饮食与CRC风险的增加相关。(原文详见--Nutrition:警示!'炎症性饮食'或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2】Lancet Oncol:希腊神话中的HERACLES为结直肠癌的精

准治疗助一臂之力--HER-2与转移性结直肠癌(一) HER-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gene ERBB2) 是ERBB家族的成员,我们常说的EGFR也是其中的成员之一。HER-2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q12-21.32上,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185000的跨膜受体样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HER-2在乳腺癌、胃癌中表达率较高,目前已经成为这两种肿瘤有效的治疗靶点。当受到外界刺激时,HER-2会与ERBB家族的其他成员形成异二聚体,引起细胞内的酪氨酸激酶磷酸化,刺激下游的PI3K-AKT途径、RAS-MAPK途径等,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 HER-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率低 抗HER-2治疗在乳腺癌和胃癌中获得的巨大成功,使人们开始了对结直肠癌中HER-2的研究。但HER-2在结直肠癌中的低表达的现实,却比较令人失望。从文献回顾的结果来看,转移性肠癌(mCRC)中患者阳性率2-4%,RAS野生型患者中阳性率5-6%;而且HER-2阳性与KRAS突变基本不会同时出现,此外文献研究还发现,RAS野生型mCRC患者HER-2阳性表达,抗-EGFR治疗效果不佳。在一项入组多项大宗临床试验患者的回顾研究的结果来看,IV期肠癌的HER-2表达率约2.1%,显着高于 II-III期肠癌( 0.2%);RAS野生型mCRC 中HER-2阳性表达率为 5.2% ,显着高于突变型(1.0%)。 抗HER2与结直肠癌:艰难前行 由于这个现实,既往很多的临床研究都以失败告终。早在2003年,ASCO发言的一项临床试验,就研究了FOLFOX+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治疗初始治疗失败的mCRC。但该试验还是结果失败告终:有效率低,且生存没有获益。

七大靶点,37款新药!适合各类肺癌的新药信息速看

七大靶点,37款新药!适合各类肺癌的新药信息速看 近年来,靶向和免疫药物势如破竹的研发和上市,让肺癌的治疗步入了黄金时代。截止2021年12月,非小细胞肺癌获批的靶向和免疫药物多达29款,靠着一代一代的靶向药活过五年十年的肺癌患者已经数不胜数。对于肺癌患者来说,这是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 全球肿瘤医生网根据美国国际癌症研究院及FDA官网公布的信息为大家详细整理了目前所有非小细胞肺癌新药的药品信息供大家参考。 2022肺癌患者的37款“续命”新药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奇迹的时代,给更多的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和希望。然而这些上市新药都远在美国,价格昂贵,中国的病友仅有个别经济条件雄厚的患者选择前往美国接受治疗,大部分病友只能望药兴叹。好消息是,目前国外上市的以及中国自主研

发的几款针对肺癌EGFR,ALK,ROS1,RET,MET,NTRK靶点的抗肿瘤新药,开始进行临床饰演了!这意味着,国内的患者也终于有机会用上这些效果更好,堪称天价的抗癌新疗法! 01 EGFR 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rbB-1或HER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主要在肺腺癌、亚裔、非吸烟及女性患者中,大约有15% 的白种人和 30-50% 的亚洲人中有 EGFR 基因突变。无吸烟史者,比例高达50-60%,常见的突变位点是外显子19和21,占90%,称为经典型突变,其余10%为外显子18和20的突变。 01 JMT-101 药品名称:JMT-101 作用靶点:EGFR20 ins 研发公司:津曼特 药物介绍:JMT101为人源化抗EGFR单克隆抗体,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该产品相较于国内外已上市同类产品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等具有亲和力更高、免疫原性低、药效更优的特点。该产品已于2016年5月获得CFDA临床批件,现已进入I期临床研究,拟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等实体瘤。疾病控制率100%,我国自主研发广谱新药重磅登场!临床招募进行中 适应症:二线治疗EGFR突变20ins阳性肺癌。ⅢB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不适合进行根治性手术或放疗,且证实具有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包括重复突变),至少接受过含铂化疗的EGFR ex20ins 非小细胞肺癌,允许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贝伐珠单抗;排除EGFR 抑制剂用药史。 02 JNJ6372 药品名称:Amivantamab(Rybrevant,JNJ-6372,JNJ-6118637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