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实验报告
【优质】无线通信实验报告-word范文模板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篇一:无线通信实验报告无线通信实验报告院系名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0级1班学生姓名:学号:授课教师:杨静201X 年 10 月 24 日实验一QPSK信号的误码率仿真1. 实验分析四相相移调制是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差来表征输入的数字信息,是四进制移相键控。
它规定了四种载波相位,分别为45°,135°,225°,275°,调制器输入的数据是二进制数字序列,为了能和四进制的载波相位配合起来,需要把二进制数字序列中每两个比特分成一组,共有四种组合,即00,01,10,11,其中每一组称为双比特码元。
每一个双比特码元是由两位二进制信息比特组成,它们分别代表四进制四个符号中的一个符号。
2. 源代码:close all;clc;clear all;SNR_DB=[0:1:12];sum=10000;data= randsrc(sum,2,[0 1]);[a1,b1]=find(data(:,1)==0&data(:,2)==0); message(a1)=-1-j;[a2,b2]=find(data(:,1)==0&data(:,2)==1); message(a2)=-1+j;[a3,b3]=find(data(:,1)==1&data(:,2)==0); message(a3)=1-j;[a4,b4]=find(data(:,1)==1&data(:,2)==1); message(a4)=1+j;A=1;Tb=1;Eb=A*A*Tb;P_signal=Eb/Tb;NO=Eb./(10.^(SNR_DB/10));P_noise=P_signal*NO;sigma=sqrt(P_noise);for Eb_NO_id=1:length(sigma)noise1=sigma(Eb_NO_id)*randn(1,sum);noise2=sigma(Eb_NO_id)*randn(1,sum);receive=message+noise1+noise2*j;resum=0;total=0;m1=find(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0); remessage(1,m1)=1+j;redata(m1,1)=1;redata(m1,2)=1;m2= find( 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pi); remessage(1,m2)=-1+j;redata(m2,1)=0;redata(m2,2)=1;m3=find( angle(receive)>-pi&angle(receive)<=-pi/2); remessage(1,m3)=-1-j;redata(m3,1)=0;redata(m3,2)=0;m4=find( 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0); remessage(1,m4)=1-j;redata(m4,1)=1;redata(m4,2)=0;[resum,ratio1]=symerr(data,redata);pbit(Eb_NO_id)=resum/(sum*2);[total,ratio2]=symerr(message,remessage);pe(Eb_NO_id)=total/sum;endsemilogy(SNR_DB,pe,':s',SNR_DB,pbit,'-o');legend('QPSK仿真误码率','QPSK仿真误比特率');xlabel('信噪比/dB');ylabel('概率P');grid on;3. 仿真结果实验二AM调幅波的仿真1. 实验分析 AM调制方式,属于基带调制,原理是使高频载波的频率随信号幅度改变而改变的调制,我们使用的载波的是正弦波,将信号作为振幅加到载波上,即可实现。
北京理工大学微波实验报告——无线通信系统
实验一无线通信系统(图像传输)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无线通信(图像传输)收发系统的工作原理;2、了解各电路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a)测试发射机的工作状态;b)测试接收机的工作状态;c)测试图像传输系统的工作状态;d)通过改变系统内部连接方式造成对图像信号质量的影响来了解各电路模块的作用。
三、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是通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是将已调波经过某些处理(如放大、变频)之后,送给天馈系统,发向对方或转发中继站;接收系统再将空间传播的信号通过天线接收进来,经过某些处理(如放大、变频)之后,送到后级进行解调、编码等。
还原出基带信息送给用户终端。
为了使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同时工作,并且了解各电路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实验箱中的天线模块和摄像头及显示器,使得发射和接收系统自闭环,通过图像质量来验证通信系统的工作状态,及各个电路模块的作用和连接变化时对通信或图像质量的影响。
以原理框图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摄像头采集的信号送入调制器进频率调制,再经过一次变频后、滤波(滤去变频产生的谐波、杂波等)、放大、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经过空间传播,接收天线将信号接收进来,再经过低噪声放大、滤波(滤去空间同时接收到的其它杂波)、下变频到480MHz,再经中频滤波,滤去谐波和杂波、经视频解调器,解调后输出到显示器还原图像信号。
四、实验仪器信号源、频谱分析仪等。
五.测试方法与实验步骤(一)发射机测试图1原理框图基带信号送入调制器,进行调制(调幅或调频等调制),调制后根据频率要求进行上变频,变换到所需微波频率,并应有一定带宽,然后功率放大,通过天线发射或其它方式传播。
每次变频后,会相应产生谐波和杂波,一般变频后加响应频段的滤波器,以滤除谐波和杂波。
保证发射信号的质量或频率稳定度。
另外调制器或变频器本振信号的稳定度也直接影响发射信号的好坏,因而,对本振信号的质量也有严格的要求。
无线局域网的实验报告
无线局域网的实验报告无线局域网的实验报告引言: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实现终端设备之间的互联和互通。
本实验旨在研究无线局域网的性能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来评估其效果和可行性。
一、实验设备和环境本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一台无线路由器和多台无线终端设备。
实验环境为一个室内空间,包括有障碍物和无障碍物的区域,以模拟真实的使用场景。
二、实验步骤1. 设备设置将无线路由器连接到电源,并通过网线将其与宽带接入设备(如光纤猫)连接。
根据实验需要,设置无线网络名称(SSID)和密码,并选择适当的加密方式(如WPA2)。
2. 终端连接打开多台无线终端设备,搜索并选择目标无线网络。
输入正确的密码后,终端设备将成功连接到无线局域网。
3. 信号强度测试在不同位置放置终端设备,使用信号强度测试工具(如无线网络分析仪)测量信号强度。
记录不同位置的信号强度值,并分析其变化规律。
4. 速度测试使用速度测试工具(如Speedtest)测量无线局域网的上传和下载速度。
在不同位置和时间进行多次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根据数据分析,评估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5. 干扰测试在实验环境中引入干扰源(如其他无线设备或电磁干扰源),观察无线局域网的表现。
记录干扰对信号强度和传输速度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方案。
6. 安全性测试使用网络安全工具(如Wireshark)监控无线局域网中的数据传输,分析是否存在未授权的访问或数据泄露风险。
根据测试结果,提出加强网络安全的建议。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信号强度测试结果显示,在无障碍物的开放区域,信号强度较高且稳定。
而在有障碍物的区域,如墙壁或家具的遮挡下,信号强度明显下降。
因此,在设计无线局域网时,应合理规划设备的放置位置,避免信号受阻。
2. 速度测试结果显示,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度与终端设备的距离和网络负载有关。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
篇一:无线通信实验报告无线通信实验报告院系名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0级1班学生姓名:学号:授课教师:杨静2013 年 10 月 24 日实验一qpsk信号的误码率仿真1. 实验分析四相相移调制是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差来表征输入的数字信息,是四进制移相键控。
它规定了四种载波相位,分别为45°,135°,225°,275°,调制器输入的数据是二进制数字序列,为了能和四进制的载波相位配合起来,需要把二进制数字序列中每两个比特分成一组,共有四种组合,即00,01,10,11,其中每一组称为双比特码元。
每一个双比特码元是由两位二进制信息比特组成,它们分别代表四进制四个符号中的一个符号。
2. 源代码:close all;clc;clear all;snr_db=[0:1:12];sum=10000;data= randsrc(sum,2,[0 1]);[a1,b1]=find(data(:,1)==0&data(:,2)==0);message(a1)=-1-j;[a2,b2]=find(data(:,1)==0&data(:,2)==1);message(a2)=-1+j;[a3,b3]=find(data(:,1)==1&data(:,2)==0);message(a3)=1-j;[a4,b4]=find(data(:,1)==1&data(:,2)==1);message(a4)=1+j;a=1;tb=1;eb=a*a*tb;p_signal=eb/tb;no=eb./(10.^(snr_db/10));p_noise=p_signal*no;sigma=sqrt(p_noise);for eb_no_id=1:length(sigma)noise1=sigma(eb_no_id)*randn(1,sum);noise2=sigma(eb_no_id)*randn(1,sum);receive=message+noise1+noise2*j;resum=0;total=0;m1=find(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0);remessage(1,m1)=1+j;redata(m1,1)=1;redata(m1,2)=1;m2= find( 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pi);remessage(1,m2)=-1+j;redata(m2,1)=0;redata(m2,2)=1;m3=find( angle(receive)>-pi&angle(receive)<=-pi/2);remessage(1,m3)=-1-j;redata(m3,1)=0;redata(m3,2)=0;m4=find( 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0);remessage(1,m4)=1-j;redata(m4,1)=1;redata(m4,2)=0;[resum,ratio1]=symerr(data,redata);pbit(eb_no_id)=resum/(sum*2);[total,ratio2]=symerr(message,remessage);pe(eb_no_id)=total/sum;endsemilogy(snr_db,pe,:s,snr_db,pbit,-o);legend(qpsk仿真误码率,qpsk仿真误比特率);xlabel(信噪比/db);ylabel(概率p);grid on;3. 仿真结果实验二am调幅波的仿真1. 实验分析 am调制方式,属于基带调制,原理是使高频载波的频率随信号幅度改变而改变的调制,我们使用的载波的是正弦波,将信号作为振幅加到载波上,即可实现。
无线通信实验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姓名:陈犇学号:152210704111专业: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2018年11月目录背景:无线信道模型概述 (3)第一章多径和多普勒效应 (3)一. 实验目的 (3)二. 实验原理 (3)三. 实验步骤 (4)背景:无线信道模型概述当设计一个无线通信链路的时候,我们需要问以下三个重要的问题:1.衰落和功率损耗2.信号失真3.时变一个完整的信道模型应该提供SINR的量数,信号散射和时变参数。
为了清楚这三个问题,把无线信道模型分为三个部分:1.传输损耗:信号频率,时变环境2.频率相关信道冲击响应或者传输函数:多个频率,时变环境3.时变信道冲击响应或传输函数第一章多径和多普勒效应一. 实验目的1)理解时域和频域中的多径信道效应2)理解时域和频域的多普勒效应3)理解时域和频域中的多径和多普勒效应二. 实验原理多径效应(multipath effect):指电磁波经不同路径传播后,各分量场到达接收端时间不同,按各自相位相互叠加而造成干扰,使得原来的信号失真,或者产生错误。
比如电磁波沿不同的两条路径传播,而两条路径的长度正好相差半个波长,那么两路信号到达终点时正好相互抵消了(波峰与波谷重合)。
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
主要内容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
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蓝移blue shift );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
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红移red shift );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
根据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三. 实验步骤(一) 多径信道效应:时变(无多普勒效应)在无线通信中,一个从发送端的信号经过多条路径到达接收端。
无线系统调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无线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调试方法。
通过搭建无线通信实验平台,对无线模块进行配置、调试,并分析无线通信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对无线通信系统的理解和调试能力。
二、实验原理无线通信系统主要由无线发射模块、无线接收模块和信号处理单元组成。
本实验采用蓝牙通信技术,通过串口通信实现无线数据传输。
三、实验器材1. 无线发射模块:HC-05蓝牙模块2. 无线接收模块:HC-05蓝牙模块3. 电脑4. 串口通信软件(如PuTTY)5. 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平台将两个HC-05蓝牙模块分别连接到电脑的串口,并使用连线将两个模块的TX和RX引脚交叉连接。
2. 配置无线模块使用串口通信软件打开两个蓝牙模块的串口,设置波特率为9600,数据位为8,停止位为1,校验位为无。
3. 发送数据在一个蓝牙模块的串口输入数据,按回车键发送,另一端应能接收到发送的数据。
4. 调试如果在通信过程中出现数据丢失、延迟等问题,进行以下调试:(1)检查模块的连接是否正确,确保两个模块的TX和RX引脚正确交叉连接。
(2)检查串口通信软件的设置是否正确,确保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与模块设置一致。
(3)检查电脑的串口驱动是否安装正确,可以使用“设备管理器”查看串口设备。
(4)检查蓝牙模块的固件是否更新到最新版本,可以使用HC-05蓝牙模块的烧录工具进行固件升级。
5. 分析问题根据调试结果,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成功搭建无线通信实验平台在实验过程中,成功搭建了无线通信实验平台,实现了两个蓝牙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
2. 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并解决了以下问题:(1)数据丢失:通过检查模块连接、串口设置和电脑串口驱动,发现数据丢失是由于模块连接不稳定造成的。
通过重新连接模块,问题得到解决。
(2)延迟:通过检查串口设置和电脑串口驱动,发现延迟是由于串口通信速度设置过快造成的。
无线移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无线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2. 掌握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配置和调试方法。
3. 熟悉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组建和优化。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电脑、测试仪器等。
2. 实验软件:无线移动通信仿真软件、网络配置软件等。
3. 实验场地:无线移动通信实验室。
三、实验内容1. 无线移动通信原理(1)无线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无线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在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其主要特点是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通信。
(2)无线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1)调制解调技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再通过无线信道传输,接收端再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
2)编码技术:将原始信息进行编码,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3)多址技术:在无线信道中,多个用户共享同一信道,实现多用户通信。
4)同步技术:确保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提高通信质量。
5)功率控制技术:根据信道质量调整发射功率,降低干扰和功耗。
2. 无线移动通信设备配置(1)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连接将无线移动通信设备与电脑连接,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2)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参数配置1)设置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网络参数。
2)配置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信道、频率、功率等无线参数。
3)设置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QoS(服务质量)参数。
3.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组建(1)组建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拓扑根据实验需求,设计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拓扑结构。
(2)配置无线移动通信网络设备1)配置无线接入点(AP)和基站(BS)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网络参数。
2)配置AP和BS的无线参数,如信道、频率、功率等。
3)配置AP和BS之间的互联,确保网络互联互通。
4.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优化(1)信道优化根据信道质量,调整AP和BS的信道、频率、功率等参数,提高通信质量。
(2)功率控制优化根据信道质量,动态调整AP和BS的发射功率,降低干扰和功耗。
无线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原理实验报告摘要: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即双相频移键控,是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据值的转换方式之一。
利用偏离相位的复数波浪组合来表现信息键控移相方式的一种。
本实验将简要介绍BPSK调制方式的特点,调制解调方法,以及在Matlab中在AWGN信道中的误码性能。
在载波相位调制中,通信信道传输的信息寄寓在载波相位中,于二进制相位调制而言,两个载波的相位即θ =0和θ =π,用以代表二进制“1”和“0”,而载波振幅和频率保持不变。
基于MATLAB 的Monte Carlo仿真可用于分析BPSK调制在AWGN信道中的误码性能。
OFDM技术是一种多载波传输技术,其主要特点是把高速的信息分割到多个正交子载波上并进行低速传送;由于子载波互相交叠和正交,它们可以独立并行传送信息符号而不互相干扰,同时保持较高频谱利用率。
OFDM系统一方面提高了对时域脉冲噪声的鲁棒性;另一方面,基于块传输技术的OFDM技术在每个OFDM信息符号之间加上保护间隔(Time Interval Guard, TGI ),只要保护间隔的长度大于信道冲激响应(Channel Impulse Response, CIR)的最大时延扩展,系统的所有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在通过信道之后就能够得到保持。
OFDM 这种基于块传输的正交多载波传送方式使它具有抗符号间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ISI)能力,同时也可以将信道均衡从复杂的时域处理转化到简单易行的频域处理。
在OFDM系统中,系统可以根据子载波的工作环境在子载波间灵活应用自适应调制技术、自适应功率分配技术等,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和传输性能。
[关键词] BPSK;QPSK;OFDM;16QAM; MATLAB; 载波;误码率一引言1. BPSK( 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使用了基准的正弦波和相位反转的波浪,使一方为0,另一方为1,从而可以同时传送接受2值(1比特)的信息。
无线网络技术全部实验报告含选作实验
无线网络技术全部实验报告含选作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无线通信的原理和技术;2.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建立和配置方法;3.了解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和问题。
二、实验内容1.确定实验需求,并选择适当的设备和工具;2.建立无线局域网并进行配置;3.测试无线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4.分析无线网络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实验步骤1.确定实验需求:考虑到实验环境的特点和预期使用需求,确定实验中需要建立的无线局域网的规模、范围和设备要求。
2.选择适当的设备和工具:根据实验需求和预算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等设备,并准备好相应的安装、配置和测试工具。
3.建立无线局域网:根据选定的设备和工具,按照相关操作手册,按图示连接路由器、网卡等设备,并进行相应的电源接入和网线连接等操作。
4.进行配置:根据实验需求和设备特点,进行无线局域网的配置,包括设置网络名称、密码、IP地址等参数。
5.测试速度和稳定性:使用专业的无线网络测试工具,对建立的无线局域网进行速度和稳定性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6.分析安全问题:通过专业的无线网络安全分析工具,对建立的无线局域网进行安全问题分析,包括扫描可能存在的漏洞和攻击面等。
7.提出解决方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设置强密码、关闭不必要的网络服务、更新设备固件等。
8.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内容、步骤、分析和解决方案等。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1.建立无线局域网: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一个范围为100平方米的无线局域网,使用了一台无线路由器和多台无线网卡。
4.分析安全问题:使用安全分析工具对网络进行分析,发现无线网络存在弱密码漏洞和未关闭的不必要网络服务。
5.提出解决方案:将无线网络密码更改为复杂的组合,并关闭不必要的网络服务如远程管理等,定期更新设备固件。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无线通信的原理和技术,并掌握了无线局域网的建立和配置方法。
无线信号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无线信号的基本传输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无线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
3. 分析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4. 学习使用无线信号测试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5. 培养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实验原理无线信号传输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传播,将信息从一个地点传输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
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信息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叠加的过程,解调则是从叠加后的信号中提取出信息信号的过程。
2. 频率选择:根据无线信号的频率范围选择合适的频率,以减少干扰和提高传输效率。
3. 天线设计:天线是无线信号发射和接收的关键部件,其设计对信号传输性能有重要影响。
4. 信号衰减与反射: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因距离、障碍物等因素发生衰减和反射,影响信号强度和稳定性。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无线信号发射器2. 无线信号接收器3. 无线信号测试仪器(如频谱分析仪、功率计等)4. 计算机及实验软件5. 天线(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熟悉实验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 搭建实验平台:将发射器和接收器连接好,确保信号传输通道畅通。
3. 信号发射:调整发射器参数,如频率、功率等,使信号稳定发射。
4. 信号接收:调整接收器参数,如增益、带宽等,接收发射器发出的信号。
5. 信号测试:使用无线信号测试仪器对信号进行测试,如测量信号的功率、频率、带宽等参数。
6. 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7. 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信号发射参数:记录发射器的频率、功率等参数。
2. 信号接收参数:记录接收器的频率、增益、带宽等参数。
3. 信号测试结果:记录信号的功率、频率、带宽等测试数据。
4. 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如信号衰减、干扰等。
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数据分析,总结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无线信号传输性能。
无线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其工作原理,进一步加深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1. 了解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
2. 使用无线通信模块进行通信测试
3. 观察和分析通信信号波形
4. 测量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和信号强度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
1. 无线通信模块
2. 电脑
3. 示波器
4. 天线
5. 信号发生器
6. 相关工具和软件
四、实验步骤
1. 连接无线通信模块至电脑,并安装相应驱动程序
2. 设置通信模块的参数,进行通信测试
3. 使用示波器观察通信信号波形,分析数据传输情况
4. 调整信号频率和功率,测量传输距离和信号强度
5.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测试,我们成功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并进行了数据传输测试。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信号的强度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同时信号的频率和功率对数据传输速率也有显著影响。
通过对通信信号波形的观察,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信号的传输过程和特点。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对无线通信技术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实践能力。
以上是本次无线通信技术实验的报告,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
无线电通信的实验报告
无线电通信的实验报告1. 引言1.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一种无需通过实体线路连接,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中进行传播,从而达到信息传递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国防科技等领域。
从最初的无线电报,到现代的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技术已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
在我国,无线电通信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1.2 实验目的和意义本次实验旨在加深对无线电通信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无线电通信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学习到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并探讨无线电通信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这对于培养我们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未来从事无线电通信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无线电通信基本原理2.1 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是无线电通信的物理载体,它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并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现象。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同样会产生电场,两者相互垂直且共同传播。
在无线电通信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至关重要。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约为3×10^8m/s,而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其速度会受到介质的电磁特性影响。
电磁波的传播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反射、折射、衍射和吸收。
反射是电磁波遇到障碍物时,部分能量返回原来的介质的现象。
折射是电磁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衍射是电磁波遇到障碍物边缘时发生弯曲现象,波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
吸收是指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被介质吸收而减弱。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这些特性对于天线设计、信号覆盖范围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2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调制和解调是无线电通信中的核心过程,它们确保信息能够有效地加载到载波上,并在接收端被准确提取。
调制是将原始信号(如音频、视频或数据)转换为适合在无线电频率上传播的形式的过程。
太原理工大学14级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end
if qstl(2*(p/nb)*(i-1)+(1*(p/nb))) >= 0
qn(i) = 1;
else qn(i) = 0;
end
end
%%%%%%%%%%%%%%%%%并串转换
for i = 1 : nb/2
y(2*i-1) = in(i);
y(2*i) = qn(i);
end
%将基带信号变换成对应波形信号
for i=1:nb
data0((i-1)/delta_T+1:i/delta_T)=data(i); %将基带信号变成对应的波形信号
end
%串并转换,将奇偶位数据分开
idata=datanrz(1:ml:(nb-1)); %将奇偶位分开,因此间隔m1为2
qdata=datanrz(2:ml:nb);
end
for i = 1 : nb
yy((i-1)/delta_T+1:i/delta_T) = y(i);
end
data
y
N
figure;
subplot(4,1,1)
plot(data0*0.7),title('基带信号,4096维二进制序列,对应向量是data0');
subplot(4,1,2)
3、观察I、Q调制解调过程中各信号变化。
三、主要仪器设备
Win8 64位操作系统笔记本电脑及MATLAB R2009a
四、主要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程序代码
%日期2013.1.14
%功能QPSK的调制解调,基带信号点数t(限偶数),基波频率w0可设置
clear all;
短距离无线通信实验报告-语音传输
实验报告
(语音传输实验)
一、实验具体操作步骤
1.理解实验原理,进行操作与观察
•脉冲编码调制(线性、A律PCM)
•连续可变斜率增量(CVSD)调制原理
•随机错误和突发错误的观察分析
•蓝牙设备的ACL链路和SCO链路分析
•蓝牙设备的身份切换
•蓝牙设备的内部通话与数据传输的工作过程
2.根据A律PCM和CVSD的编解码原理进行编程
二、观察、记录与分析
1.性能仿真
仿真2
仿真1
仿真3
仿真4
仿真5
仿真6
仿真7
2.速率测试
语音传输
三、思考题
1.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非均匀量化,而不是均匀量化,为什么?
2.思考解码后的波形失真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3.蓝牙系统如何分配ACL链路与SCO链路所占用的时隙?
4.随机错误和突发错误的异同是什么?怎样将突发错误转换成随机错误?
答:随机错误:错误的出现是随机的,错误出现的位置是随机分布的,各个码元是否发生错误是互相独立的,通常不是成片地出现错误。
一般是由信道的加性随机噪声
引起的。
突发错误:错误的的出现是一连串出现的。
在一个突发错误持续时间内,开头和末尾的码元总是错的,中间的某些码元可能错也可能对,但错误的码元相对较多。
如移动通信中信号在某一段时间内发生衰落而造成一串差错,光盘上的一条
划痕等等。
突发错误长度:如果B比特连续码序列的首位和末位,或中间任意位在接收时发生误码,则定义该连续码序列为n比特接收码字中的长度为B的突发错误。
采用交织技术可以将突发错误转换成随机错误。
5.试定性地比较PCM和CVSD的性能。
lte实验报告
lte实验报告
LTE实验报告
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一部分。
LTE技术在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覆盖范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LTE技术的性能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LTE实验,并将实验结果总结如下。
首先,我们进行了LTE网络的覆盖范围测试。
通过在不同地点进行信号强度测试,我们发现LTE网络的覆盖范围比以往的3G网络更广,信号强度更稳定。
在城市和郊区地区,LTE网络都能提供良好的覆盖,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通信体验。
其次,我们进行了LTE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测试。
通过下载和上传大容量文件的测试,我们发现LTE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比3G网络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和拥挤地区,LTE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依然能够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为用户提供了更流畅的网络体验。
另外,我们还进行了LTE网络的延迟测试。
通过在不同网络环境下进行延迟测试,我们发现LTE网络的延迟比3G网络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在进行实时视频通话和在线游戏时,LTE网络的低延迟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总的来说,通过我们的LTE实验,我们发现LTE技术在网络覆盖范围、数据传输速率和延迟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移动通信体验。
随着LTE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相信LTE网络将会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的主流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性。
zigbee实验报告
zigbee实验报告Zigbee实验报告引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随着物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无线通信来实现互联互通。
Zigbee作为一种低功耗、短距离通信的无线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家庭自动化、智能城市和工业控制等领域。
本文将对Zigbee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其在物联网应用中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一、实验背景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了解Zigbee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Zigbee是一种基于IEEE 802.15.4标准的无线通信技术,它采用了低功耗、低数据速率和短距离传输的特点。
Zigbee网络由一个协调器和多个终端节点组成,协调器负责网络的管理和控制,终端节点负责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Zigbee网络,了解其通信原理和网络拓扑结构。
同时,我们还将探索Zigbee在家庭自动化中的应用,比如智能照明、温度监测等。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准备:我们需要准备一台Zigbee协调器、多个Zigbee终端节点、一台电脑和相应的软件开发工具。
2. 网络搭建:首先,我们将协调器和终端节点连接到电脑上,并通过软件开发工具进行配置。
然后,我们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将终端节点连接到协调器上,形成一个Zigbee网络。
3. 通信测试:在网络搭建完成后,我们可以进行通信测试。
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包,我们可以验证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节点之间的距离和障碍物的影响,来观察Zigbee网络的传输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Zigbee网络,并进行了通信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Zigbee网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即使在节点之间存在一定的障碍物,数据传输的成功率也很高。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Zigbee网络的传输距离较短,适用于室内环境或者小范围的应用场景。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Zigbee网络适用于低功耗、短距离传输的应用场景,比如家庭自动化、智能城市等。
无线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网络实验报告《无线网络实验报告》无线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通信方式,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和获取。
为了更好地了解无线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我们进行了一项无线网络实验,并在此报告中分享实验结果和分析。
实验目的:1. 测试不同环境下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和稳定性。
2. 比较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无线路由器的性能表现。
3. 分析无线网络在高负荷情况下的表现。
实验过程:我们在实验室、办公室和户外三个不同环境下进行了无线网络信号测试。
同时,我们选择了三种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无线路由器进行性能比较。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专业的无线网络测试工具,记录了不同条件下的信号强度、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1. 不同环境下的信号强度和稳定性存在差异,办公室和实验室的信号强度较高且稳定,而户外环境下信号强度较弱且不稳定。
2.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无线路由器在信号强度和传输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性能表现较为接近。
3. 在高负荷情况下,无线网络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会受到影响,存在一定的波动。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环境对无线网络信号的影响较大,不同环境下需要采取不同的信号增强措施。
2.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无线路由器在性能上差异不大,但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存在更适合的选择。
3. 在高负荷情况下,无线网络的性能会受到一定影响,需要合理规划网络负荷和增强网络稳定性。
结论:通过本次无线网络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无线网络在不同环境和负荷情况下的性能表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无线网络技术,不断优化网络性能,为人们提供更加稳定和高效的无线通信服务。
无线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网络实验报告无线网络实验报告引言:无线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信息时代,人们对无线网络的需求越来越高,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为了更好地了解无线网络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表现,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
实验一: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与障碍物的关系我们首先测试了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与障碍物的关系。
我们在一个开放的室外空间设置了不同距离的接收器,并逐渐增加了障碍物的数量和密度。
通过测量接收器收到的信号强度,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障碍物的数量和密度对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有明显的影响。
障碍物越多,信号传输距离越短。
2. 不同类型的障碍物对信号传输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金属障碍物对信号的阻挡作用更大,而木质障碍物的影响较小。
3. 信号的传输距离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天气条件和地形等。
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信号传输距离会进一步减小。
实验二:无线网络速度与设备数量的关系接下来,我们测试了无线网络的速度与设备数量的关系。
我们在一个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设置了一个路由器,并连接了不同数量的设备进行测试。
通过测量每个设备的下载速度,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设备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无线网络速度的下降。
当设备数量超过路由器的处理能力时,每个设备的下载速度将明显减慢。
2. 无线网络的速度还受到设备之间的干扰影响。
当设备之间距离过近时,它们之间的信号干扰会导致速度下降。
3. 使用更先进的无线网络技术,如802.11ac或802.11ax,可以提高无线网络的速度和容量,从而更好地支持大量设备的连接。
实验三:无线网络安全性的评估最后,我们评估了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我们使用了常见的无线网络安全漏洞测试工具,如Aircrack-ng和Wireshark,对一个开放的无线网络进行了渗透测试。
通过分析测试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开放的无线网络存在被攻击的风险。
攻击者可以通过监听、劫持或破解无线网络的通信,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
短距离无线通信实验报告1
实验课题:3.1 点对点射频通信实验3.1.1 实验目的? 在ZX2530A 型CC2530 节点板上运行相应实验程序。
? 熟悉通过射频通信的基本方法。
? 练习使用状态机实现收发功能。
3.1.2 实验内容接收节点上电后进行初始化,然后通过指令ISRXON 开启射频接收器,等待接收数据,直到正确接收到数据为止,通过串口打印输出。
发送节点上电后和接收节点进行相同的初始化,然后将要发送的数据输出到TXFIFO 中,再调用指令ISTXONCCA 通过射频前端发送数据。
3.1.3 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ZX2530A 型CC2530 节点板2 块、USB 接口的仿真器,PC 机Pentium100 以上。
?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WinXP、IAR 集成开发环境、串口监控程序。
3.1.4 实验原理发送节点通过串口接收用户的输入数据然后通过射频模块发送到指定的接收节点,接收节点通过射频模块收到数据后,通过串口发送到pc在串口调试助手中显示出来。
如果发送节点发送的数据目的地址与接收节点的地址不匹配,接收节点将接收不到数据以下为发送节点程序流程图:程序开始初始化系统时钟初始化射频模块初始化串口通过串口发送数据以下为接收节点流程图程序开始初始化系统时钟初始化射频模块初始化串口等待 1 秒3.1.5 实验步骤1. 打开光盘“无线射频实验\2.点对点通信”双击p2p.eww 打开本实验工程文件。
2. 打开main.c文件下面对一些定义进行介绍RF_CHANNEL 此宏定义了无线射频通信时使用的信道,在多个小组同时进行实验是建议每组选择不同时信道。
但同一组实验中两个节点需要保证在同一信道,才能正确通信。
PAN_ID 个域网ID 标示,用来表示不同在网络,在同一实验中,接收和发送节点需要配置为相同的值,否则两个节点将不能正常通信。
SEND_ADDR 发送节点的地址RECV_ADDR 接收节点的地址NODE_TYPE 节点类型:0 接收节点,1:发送节点,在进行实验时一个节点定义为发送节点用来发送数据,一个定义为接收节点用来接收数据。
无线电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无线电通信实验实验日期:2021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目的1. 了解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和设备。
2. 掌握无线电通信的调制和解调方法。
3. 学习无线电通信信号的传输与接收。
4. 分析无线电通信实验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实验原理无线电通信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递的技术。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调制:将信息信号加载到高频载波上,以便于信号的传输。
2. 解调:从调制后的信号中恢复出原始信息信号。
3. 传输:利用无线电波将调制后的信号传递到接收端。
4. 接收:接收端通过天线接收无线电波,并将信号解调为原始信息。
三、实验设备1. 无线电发射机2. 无线电接收机3. 天线4. 调制器5. 解调器6. 信号发生器7. 示波器8. 测量仪器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设备,确保各部分正常工作。
2. 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信号。
3.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信号输入到调制器,进行调制。
4. 将调制后的信号输入到无线电发射机,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5. 在接收端,通过天线接收无线电波,并将信号输入到无线电接收机。
6. 将接收机输出的信号输入到解调器,进行解调。
7. 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分析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调制、解调、传输等环节。
8. 测量信号的传输距离、接收灵敏度等参数。
9.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信号传输距离:在实验中,无线电波成功传输了1000米距离,说明实验设备的性能良好。
2. 接收灵敏度:接收机在接收距离1000米处,信号强度达到-70dBm,满足实验要求。
3. 调制与解调效果:调制后的信号在解调过程中,原始信息信号得以恢复,说明调制与解调效果良好。
4. 信号质量:实验过程中,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衰减和失真,信号质量较好。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无线电通信实验,我们了解了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和设备,掌握了无线电通信的调制、解调、传输与接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技术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
活方式,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无线通信技术,我
们进行了一次无线通信实验,以下是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无线通信系
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提高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
实验内容:
1. 了解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学习无线通信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
3. 进行无线通信系统的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实验步骤:
1. 阅读相关无线通信技术的理论知识,了解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搭建无线通信系统实验平台;
3. 进行无线通信系统的调试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了无线通信
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提高了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我们也发现无线通信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可以在移动通信、物联网、航
空航天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结论:
无线通信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提高了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无线通信技术,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