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痹中医治疗经验精讲
中医治疗膝痹
外敷方:1、消瘀止痛药膏:木瓜60g 栀子30g 大黄150g 蒲公英60g土鳖虫30g 乳香30g 没药30g功效与适应症: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用于骨折筋伤,初期肿胀疼痛剧烈者。
制用法:研为细末,饴糖或者凡士林调敷2、清热消肿方:大黄5g 侧柏叶5g 黄柏10g 泽兰5g薄荷4g 炒栀子10g清热解毒、利水消肿3、通络消肿散归尾250g 赤芍250g 槟榔250g 生地250g骨碎补200g 桃仁50g 红花100g 生乳香100g生没药100g 土鳖100g 地龙100g 姜黄100g枳壳100g 香附100g 生甘遂250g 阿魏250g雄黄150g 白芥子50g行气、活血、化痰、祛湿主治:关节的滑囊炎,通风,新旧伤软组织肿胀者均可运用。
用法:上方打成极细粉末,临证时用蜂蜜调敷患处。
熏洗方:1、二草二皮汤:伸筋草60g 透骨草60g 五加皮60g 海桐皮60g局部冷痛、欠温、皮色淡暗者加:细辛、川乌、草乌、桂枝各30-60g肿胀甚,按之濡,肢体沉困者加:萆薢、防己各30-60g红肿热痛者加:大黄、芒硝、栀子各30-60g刺痛,皮色紫暗者加:苏木、丹参、生乳香、生没药30-60g关节坚肿、僵直、玩痰凝结者加:白芥子、半夏各30-60g肌肉萎缩或关节有响声者加:木瓜、灵仙、老鹳草各30-90g功效: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肘、膝及其下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者);也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活动障碍者。
2、关节炎:桂枝15g,桑枝15g,红花15g,花椒15g,艾叶15g,伸筋草32g,透骨草32g,川乌9g,草乌9g,刘寄奴15g,牛膝15 g,木瓜15g 。
3、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伸筋草30克,透骨草30克,木瓜30克,鸡血藤30克,威灵仙20克,海桐皮20克,五加皮20克,当归2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川芎10克,川牛膝10克,生川乌、生草乌各10克,功效: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使用方法:上药加水适量,煮沸10分钟后倒入盆中。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膝痹病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医认为,膝痹病多由于风寒湿邪侵袭,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因此,中医治疗膝痹病的方法主要是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案,供大家参考。
首先,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膝痹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从而缓解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常用的穴位包括阳关、阴陵泉、梁丘等,针刺后可配合艾灸或灸法,加强疗效。
其次,中药熏洗疗法也是治疗膝痹病的有效手段。
中药熏洗可以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直接渗入皮肤和肌肉组织,起到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材包括川芎、红花、没药等,将其研磨成粉末,加入热水中浸泡后,用于熏洗患处,能够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此外,中药内服疗法也是治疗膝痹病的重要手段。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医师会配制适合的中药方剂,如桂枝汤、活血通络丸等,通过内服药物来调理气血、祛风散寒、活血化瘀,从而达到治疗膝痹病的目的。
最后,中医推拿疗法也可以作为治疗膝痹病的辅助手段。
通过推拿手法,可以促进膝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紧张,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度,从而减轻疼痛和肿胀的症状。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捏、推、拉等,可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推拿调理。
总之,中医治疗膝痹病的方法多样,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注意保持适当的运动,避免受凉受潮,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希望以上介绍的中医诊疗方案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中医药结合手术治疗膝痹病,效果好
中医药结合手术治疗膝痹病 ,效果好膝痹病是一种中医诊断名称,相当于西医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是由于风寒湿热、外伤、过度劳累、年龄增大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主的慢性关节性疾病。
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出膝关节局部活动功能受到限制、局部关节疼痛、下蹲困难、行走不便、伸屈不利、腿软等症状,甚至严重的会出现肌肉萎缩、关节积液等症状,该病由于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夹杂风寒湿痹所致。
主要病理变化是关节软骨受损破坏,关节软骨剥脱,形成游离体,滑膜及关节囊充血增生,肥厚,纤维化,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而在日常中对于膝痹的治疗方式较多,下面为大家介绍常见的中西医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1、膝痹的中医治疗膝关节的痹病是中医的诊断,是指膝关节受到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膝关节僵硬、疼痛、肿胀等一系列的症状。
膝关节痹病是痹病中尪痹的症候,主要是关节周围的经脉血气凝滞,不通畅导致关节活动不好、肿胀和疼痛、僵硬等,在临床上中医方面一般采用补肾祛寒、活血通络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可配合按摩、理疗等手法进行辅助。
在日常的生活中需要注意尽量加强营养促进机体抵抗力,避免熬夜和受凉,尽量避免在潮湿的工作环境工作利于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膝痹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阴凉和潮湿的环境中,在病情急剧发作的时候,应该卧床休息,减少重体力工作。
而患者除了需要积极的接受治疗外,平常多喝一些骨头汤,多吃一些钙物补充一下钙,偶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不要过于劳累,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让腿部着凉,做好身体的保暖工作,并且尽量避免长时间的站立行走,尤其注意避免过多的爬山或者上下楼梯。
2、膝痹的西医治疗膝痹病是一种中医诊断名称,相当于西医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由于风寒湿热、外伤、过度劳累、年龄增大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和骨质增生为主的慢性关节性疾病。
膝痹中医辨证
1.风寒湿痹证症状:肢体、关节酸痛,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热痛减,遇寒加重,活动时疼痛加重,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或紧或涩。
治法:祛风、散寒、逐湿、补肝肾,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三痹汤、蠲痹汤或防己汤加减。
独活 12g 防己 12g 秦艽 10g 当归 15g 白芍 10g 川芎 9g 生黄芪 30g 桂枝 10g 苍、白术各12g 云苓 15g 细辛 9g 威灵仙 30g 蜈蚣 2条炙甘草 6g加减:上肢痹,羌活、桂枝可加至15~30g。
下肢痹,防己、牛膝各用至15g;寒湿甚,加制川乌(或制草乌)15~20g;湿热甚,加黄柏、制南星、土茯苓各15~30g。
2.瘀血痹阻证症状:痹痛日久,患处刺痛,疼痛较剧,痛有定处或而麻木,屈伸困难,反复发作,骨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呈黯瘀色,舌体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桃仁 12g 红花 12g 当归 12g 五灵脂 9g 地龙 15g 川芎 9g 没药 9g 香附 9g 羌活 9g 秦艽 12g 牛膝 15g 甘草 6g加减:痛在腰腿者,加乌梢蛇 15~20g,去羌活,加独活;痛在腰以上者,去牛膝加姜黄。
3.肝肾不足证症状:腰膝酸软,骨节疼痛,屈伸不利,筋肉萎缩,肢体麻木,遇劳加重,且反复发作,可伴面白无华,形寒肢冷,或头晕耳鸣,筋脉拘急,舌质淡苔白,或舌质红苔薄,脉沉弱或沉数。
治法:滋肝补肾,舒筋活络。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味。
熟地 12g 茯苓 15g 山药 15g 山茱萸 12g 丹皮 9g 泽泻 9g 当归 12g 白芍 12g 桑寄生 12g 杜仲 12g 补骨脂 15g 鸡血藤 15g加减:关节肿甚者,加胆南星 15g,蜈蚣 3条,全蝎 6g;关节沉重感,肌肤麻木者,加苍术、土茯苓各30g;关节急性发作时自觉热感,得凉稍舒者,加羚羊角骨10~15g;关节肌肉萎缩者,重用生黄芪30~45g,蜂房 10~15g,靳蛇 15g。
【名老中医治痹症】刘启廷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验方
【名老中医治痹症】刘启廷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验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关节间隙狭窄、滑膜炎性增生以及关节边缘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可引起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关节不稳以及肌肉无力,从而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甚至致残。
临床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因其病情复杂、病程漫长、治疗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主要病机是气血亏虚、营卫不和、肝肾亏虚、寒湿瘀滞、络脉受阻、不通则痛。
治宜益气活血、温经通络、祛寒除湿。
自拟益气化湿通络汤化裁。
处方:黄芪30克,炒白术30克,当归30克,川芎15克,鹿角胶12克(烊化),全蝎10克,土鳖虫15克,炒白芥子30克,制川乌5~10克(先煎30分钟),独活15克,木瓜30克,细辛5克,甘草10克。
服用方法:水煎二次,取汁混合,分2次早晚温服。
药渣趁热温熨膝关节。
加减运用:膝关节发红肿胀明显者,加苍术、防己、薏苡仁,以燥湿消肿,通络除胀;伴有腰脊冷痛者,加炒杜仲、淫羊藿、续断,以温肾助阳,强壮腰脊。
分析:刘启廷认为,肝肾亏虚是导致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主要原因,经络瘀阻、痰瘀互结是造成局部病损的基础,病初多为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使气血受损,运行不畅,筋骨经脉失其濡养,以致寒湿停聚、气血瘀滞、痰瘀互结而发病。
方用黄芪、炒白术、当归、川芎健脾益气,养血壮骨;鹿角胶温补肝肾,益精养血;全蝎、土鳖虫、白芥子透骨搜络、涤痰化瘀,以搜剔深入髓骱之痰瘀以蠲肿痛;制川乌、独活、细辛、木瓜温阳散寒,通络止痛;甘草解毒和药。
【资料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中医治疗膝关节痛痹的秘方及验方(收藏版)
中医治疗膝关节痛痹的秘方及验方(收藏版)膝关节寒痹,亦称膝关节痛痹,是痹症的一种,指寒邪偏重的膝关节痹症,临床上较为常见,以膝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患膝发凉,得温减轻,遇冷加重为特征,关节不红不肿,有明显压痛点,关节活动多受限,此病好发于秋冬季节,或于秋冬季节加重。
本病治疗较为棘手,目前主要以中医保守治疗为主。
笔者采用平乐正骨历节风方配合中医其他疗法治疗膝关节寒痹,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治疗方法外用膏药平乐正骨二乌散,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各等分;用法:共为细末,每次50g,蜂蜜调敷膝关节处。
内服药物平乐正骨历节风方,组成:当归12g,杭白芍12g,黄芪24g,党参12g,云茯苓12g,防风12g,桂枝6g,制川乌6g,制草乌6g,葛根9g,鸡血藤15g,忍冬藤12g,茺蔚子6g,丹皮9g,羌活6g,炒薏苡仁15g,桑寄生10g,黑杜仲12g,川断12g,五加皮10g,甘草5g,葱白3寸,生姜3片。
用法:煎药1小时以上。
每日1剂,2次分服,每次250ml,连服14天。
服药后注意事项:服药后再温服白粥一碗,盖被以发其汗。
讨论痹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名首见于《黄帝内经》,有“历节病” 、“鹤膝风”之称。
膝关节寒痹,亦称痛痹,属痹证中的一种类型,其致病原因主要以寒邪侵袭为主,《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寒气胜者为痛痹。
”。
其病因病机关键在于人体素体不足,正气虚弱,外卫不固,腠理疏松,风寒湿邪乘虚而人,以寒邪为甚,阻滞于肢体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关节失于濡养,引起疼痛。
在临床上治疗本病通常应用补虚、祛风、散寒、除湿为治疗原则。
平乐郭氏正骨认为本病之素体不足,关节在于肝肾亏虚,故在治疗本病上以补益肝肾,益气养血,温经通络,祛风除湿之剂。
平乐正骨历节风方系平乐郭氏正骨祖传验方,具有补益肝肾,益气养血,温经通络,祛风除湿之功效,是膝关节寒痹常用方,疗效确切。
作者: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陈利国这两个秘方,疗效相当的好,确实治好了许多的病因此,我们世代相传,视为秘方,轻易不肯示人。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膝痹病,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初起症状为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不利,气候变化加重,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等。
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___1995年制定的KOA诊断标准,主要根据临床和放射学标准进行诊断。
中医治疗方面,需要进行辨证论治。
对于风寒湿痹证,表现为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治疗方法为散寒除湿,祛风通络,可使用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等方药。
对于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治疗方法为清热疏风,除湿止痛,可使用大秦艽汤加减等方药。
此外,还有一些中成药可供选择,如风湿骨痛胶囊、追风透骨丸、蠲痹口服液等。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中应避免过度运动和劳累,保持适当的休息和营养,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关节的温暖,避免受凉。
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药品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3.瘀血闭阻证:如果曾经有外伤或扭伤的经历,或者是痹病反复发作,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到络脉,导致关节刺痛、掣痛、疼痛剧烈等症状。
疼痛可能会定位在某个特定的地方,或者是痛并伴有麻木感,甚至会导致关节僵硬变形。
此时,关节及周围皮肤会呈现暗紫色,舌体也可能会有暗紫色或瘀点、瘀斑,苔白而干涩,脉细涩。
治疗方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当归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羌活15g、独活15g、乳香6g、没药6g、五灵脂10g、川牛膝10g、全蝎6g、蜈蚣2条、穿山甲10g、炙甘草6g。
加减:痛在腰腿者,加乌梢蛇10g、土鳖虫10g;痛在肩颈者,加片姜黄15g、葛根15g。
中成药:大活络丹、小活络丹、舒筋活血片、九味通痹散等。
4.肝肾亏虚证:如果骨关节疼痛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致骨节变形,筋脉拘急,肌肉萎缩,难以屈伸,腰酸肢冷,尿少便溏,或心悸气短,或头晕耳鸣等症状,就可能是肝肾亏虚所致。
膝痹病中医经典论述
膝痹病中医经典论述
膝痹病是由于肾虚、血瘀或湿邪等导致的一种疾病,中医经典对膝痹病的论述如下:
《黄帝内经》中说:“五脏六腑气血皆从肾水生,肾虚则水道不利,水不通则血行不畅。
”说明肾虚是膝痹病的主因。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说:“肾者主骨,其华在发。
”说明肾主骨,如果肾虚,则会影响到骨骼,从而引起膝痹病。
《伤寒论》中说:“寒痹于膝者,不可屈伸,与湿痹同法。
”说明湿邪也是引起膝痹病的一个因素,而湿邪主要是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而导致的。
《金匮要略·风痹论》中说:“风从阳起,故风邪客于阳而痹于阴。
”说明风寒湿邪侵袭导致的膝痹病主要表现为“阴痹”,即膝关节肿痛、屈伸困难等症状。
中医认为,治疗膝痹病的关键是要缓解肾虚、祛除湿邪和疏通血脉。
具体治疗方法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一般可选用滋肾、祛风、化湿、行血等方剂进行调理。
膝痹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中医诊疗方案膝痹是中医中的一种常见病症,主要是指膝关节周围的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发生炎症反应而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
中医诊疗方案通常包括辨证论治和中药治疗两个方面。
一、辨证论治1.风寒湿膝痹: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寒湿感重,痛时不适宜活动,更适合保暖。
治疗方案可以采用温散寒湿的方法,如艾叶、丁香、藁本等药物。
2.风湿膝痹: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症状多变,易反复发作。
治疗方案可以采用祛风湿的方法,如藁本、羌活、乌药等药物。
3.湿热膝痹: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肌肉酸胀,且伴有湿热表现,如口苦、小便黄等。
治疗方案可以采用清热除湿的方法,如木香、车前子等药物。
4.气滞血瘀膝痹: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度减退,局部可能有淤血现象。
治疗方案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如桃仁、红花、当归等药物。
5.肝肾不足膝痹:主要表现为膝关节酸软无力,易疲劳,经常感到膝关节不稳。
治疗方案可以采用补肝肾的方法,如菟丝子、枸杞子等药物。
二、中药治疗1.桂枝茯苓丸:该方药以桂枝、茯苓、白芍为主要组成,具有温经理气、利湿固脱的作用,适用于寒湿膝痹。
2.桑灰炭丸:该方药以桑叶、木炭为主要组成,具有祛风湿、破滞血的作用,适用于风湿膝痹。
3.潞演丹:该方药以玄参、白芷、地黄为主要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祛湿除痹的作用,适用于湿热膝痹。
4.血府逐瘀散:该方药以红花、三棱、当归为主要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膝痹。
5.补肾益气丸:该方药以菟丝子、巴戟天、黄精为主要组成,具有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膝痹。
以上是中医膝痹的诊疗方案,不同的病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配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更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患者在进行中医治疗期间还要注意保暖、适当活动以及饮食调理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和物理疗法也有助于恢复膝关节功能。
膝痹中医诊疗方案
引言膝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痛、僵硬和活动受限。
传统中医认为,膝痹的发生与患者肾阳不足、湿热蕴结等因素相关。
因此,中医在膝痹的诊疗中采用了一系列针对这些病因的方案。
本文将介绍中医的膝痹诊疗方案。
诊断根据中医的观点,膝痹的诊断主要基于四诊合参的方法。
具体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1.望诊: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膝关节外观,包括肿胀、红肿和变形等情况,来判断病情。
2.闻诊:医生通过听患者的关节是否有骨骼摩擦的声音,判断是否有关节损伤。
3.问诊: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发作时间等,来判断病情。
4.切诊:医生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来判断肾阳是否不足、湿热是否蕴结等情况。
综合上述四诊,医生可以对膝痹做出准确的中医诊断。
中医治疗方案中医针对膝痹的病因和病情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推拿疗法。
中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膝痹主要通过温阳祛寒、疏风祛湿、活血化瘀等作用来改善病情。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1.当归活血汤:适用于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的患者。
–组成: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中药材。
2.红药酒:适用于膝关节寒痛、僵硬的患者。
–组成:枳壳、附子、干姜、紫草等中药材。
3.桂枝茯苓丸:适用于膝关节红肿痛热、活动受限的患者。
–组成:桂枝、茯苓、芍药、丹皮等中药材。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膝痹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缓解病痛。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1.阳陵泉穴:位于膝盖下方,能够改善膝关节活动受限的症状。
2.阳明穴:位于足背中部,能够缓解膝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
3.照海穴:位于小腿后侧,能够改善膝关节的驼背变形。
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中医治疗膝痹的常用方法,通过按摩和推拿的手法来改善膝关节的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和僵硬。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1.捏: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膝关节周围的肌肉,进行适度的捏揉,以促进血液循环。
2.推:用掌心轻轻地推动膝关节,以活血化瘀,缓解病痛。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膝痹病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
中医学认为,膝痹病主要是由于气血不畅、湿邪内停所致。
下面将介绍一种中医诊疗方案,以帮助患者缓解膝痹病症状,重拾健康快乐的生活。
一、辨证论治中医治疗膝痹病首先要进行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常见的证型包括寒湿痹阻、湿热蕴结、气血不足等。
1. 寒湿痹阻型寒湿痹阻型膝痹病表现为膝关节冷痛、活动受限、喜温喜按等症状。
治疗应以温通寒湿为主,可选用温热的中药进行外敷,并辅以艾灸、拔罐等疗法。
茯苓、白芍、巴戟天等中药具有温通经络、祛寒湿的功效,可用于病程较长且症状较重的患者。
此外,适当加入温阳之品如肉桂、附子等,可以加强驱寒作用。
2. 湿热蕴结型湿热蕴结型膝痹病表现为膝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困难、痛风样性疼痛等症状。
治疗应以清热利湿为主,可选用具有消炎、解毒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黄柏、栀子、茅莓等中药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湿热蕴结型膝痹病的治疗。
此外,适当加入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三七、当归等,可以加速康复过程。
3. 气血不足型气血不足型膝痹病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困难等症状,常伴有乏力、面色苍白等全身症状。
治疗应以补益气血为主,可选用具有补气补血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黄精、人参、西洋参等中药具有补益气血、滋养关节的功效,可用于气血不足型膝痹病的治疗。
此外,适当加入活血通络的药物如桃仁、红花等,可以增强疗效。
二、调理饮食膝痹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也应注意调理,选择一些有助于改善疾病的食物,同时避免一些对病情不利的食物。
对于寒湿痹阻型患者,宜多食用一些温暖的食物,如生姜、辣椒、葱、肉类等,以帮助身体驱寒。
对于湿热蕴结型患者,宜多食用一些利水消肿的食物,如黄瓜、西瓜、苦瓜、白萝卜等,以帮助身体清热利湿。
对于气血不足型患者,宜多食用一些滋补益气血的食物,如桂圆、红枣、黑豆、瘦肉等,以帮助身体补充营养。
膝痹中医治疗经验精讲
膝痹中医治疗经验精讲科主任从事各类骨、关节疾病临床治疗20多年,运用中医治疗各类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多年来赢得了众多患者信赖,尤其在运用中医药治疗膝痹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本人于09年师从于曹怀焱,对其膝痹中医治疗经验介绍如下:一、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病名:膝痹病副主任医师认为膝痹根据其临床症状多将此病归属于“痹证”、“痰证”、“骨痹”、“筋痹”、“腰腿痛”的范畴。
认为此病由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气血痹阻不通,“不通则痛”而发病,最后加重骨及软骨的退变,出现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
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
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
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西医诊断标准:中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认为膝病中西医诊断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0个/ml;④中老年患者(多40岁);⑤晨僵感30min;⑥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2.1.鉴别诊断:2.1.1风湿性关节炎典型表现为游走性的多关节炎,常呈对称性,关节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但不化脓,炎症消退,关节功能恢复,不遗留关节强直畸形,皮肤可有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
风湿性心脏炎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原发性骨关节炎可出现游走性疼痛,经治疗后关节功能可适当恢复,日久可能遗留关节强直畸形,无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亦无内脏并发症。
2.1.2类风湿关节炎均可出现多关节发病,而且累及手足小关节,逐渐出现关节僵硬、肿胀、畸形。
由于骨关节炎是一种最常见的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同时患有骨关节炎的比率亦很高,所以在治疗和随访这些患者时一定要正确地判断造成疼痛的原因,以免造成治疗上的错误。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1.中医证候诊断根据中医理论,膝痹病可分为不同证候类型,如寒湿痹、风湿痹、瘀血痹等。
具体表现为:1)寒湿痹:膝关节疼痛、肿胀、沉重,活动受限,周围肌肉酸痛,舌苔白腻,脉沉紧。
2)风湿痹:膝关节疼痛、肿胀、红肿热痛,关节僵硬,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
3)瘀血痹:膝关节疼痛、肿胀、紫暗,活动受限,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涩。
2.西医证候诊断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西医可以将膝痹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以便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膝痹病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骨关节病,需要进行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
中医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初起膝关节隐隐作痛,气候变化加重等症状,而西医则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诊断。
根据中医理论,膝痹病可分为不同证候类型,如寒湿痹、风湿痹、瘀血痹等,而西医则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在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治疗膝关节炎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治疗、牵引疗法、手术疗法等。
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关节液替代剂、葡萄糖胺等药物,但需要注意其副作用。
物理治疗包括热疗、冷疗、电疗、磁疗、超声波等,可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针灸治疗包括针刺法、灸法和针刀疗法等,可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牵引疗法需要根据病情制定牵引的重量、角度和体位。
手术疗法是保守治疗无效时的选择,可以采用关节冲洗术、关节镜术、截骨矫形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护理调摄要点包括心理护理和生活方式指导,如注意休息、保暖和进行必要的锻炼等。
评价方法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 3.1)。
全国名中医冀来喜治膝痹经验
全国名中医冀来喜治膝痹经验全国名中医冀来喜是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擅长针灸,尤其是“新九针”疗法,倡导临床治病“以效为宗”,形成了“针药结合、中西医融汇”的特色,尤其对膝痹的针灸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对该病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处方选穴、针刺操作均见解独到。
笔者有幸跟师临证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辨证分型膝痹以膝部疼痛,或伴有沉重、酸软、肿胀、骨鸣、屈伸不利等为主要表现。
临床主要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肝肾亏虚四个证型。
风寒湿痹①行痹:膝部关节疼痛酸楚,屈伸不利,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有恶风、发热等表证。
舌淡、苔白,脉浮缓或浮。
治法以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②痛痹: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得热痛减,遇寒痛甚,局部皮肤有寒冷感。
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以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③着痹:肢体关节、肉酸楚、重着、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肉麻木不仁。
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以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风湿热痹风湿热痹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以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痰瘀痹阻痰瘀痹阻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变形,或麻木不仁,或屈伸不利,面色暗黧。
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涩。
治以化痰行瘀,蠲痹通络。
肝肾亏虚肝肾亏虚痹症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或骨蒸劳热,心烦口干。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数。
治以培补肝肾,舒筋止痛。
治疗特色辨证取穴标本兼治冀来喜认为膝痹辨证,要审查邪气盛衰,明辨虚实。
处方选穴需据此辨证加减。
主穴:患侧犊鼻、阴陵泉、阳陵泉、梁丘、血海、膝下穴(经外奇穴,位于髌骨下缘中点)。
配穴:行痹,加风池、膈俞以活血调血;痛痹,加关元以温阳补气、驱逐寒邪;着痹,加足三里健运脾胃、清利湿邪;风湿热痹,加曲池以清热祛风除湿;痰瘀痹阻,加丰隆、三阴交以活血行瘀、通络散结;肝肾亏虚,加肝俞、肾俞以调补肝肾。
“膝痹”(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辩证及日常护理方法!
“膝痹”(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辩证及日常护理方法!发布时间:2023-06-12T05:53:53.032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月4期作者:杨晓娜[导读]“膝痹”(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辩证及日常护理方法!杨晓娜(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攀枝花617000)膝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的疾病,绝大部分是因为年龄的增加,发生了退变,造成关节软骨损伤,从而导致膝关节在活动的时候,出现明显的疼痛、肿胀、行走距离变短,这是膝关节炎的主要的症状。
如何用中医的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又该如何护理?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一、病因(1) 关节过度劳损:日常生活中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人群或关节运动强度超过极限的运动员膝关节长期受到过度负荷,膝关节长期姿势不良、负重用力、负荷过重、过度使用,关节组织比正常人受损情况更加严重。
(2) 身体过度肥胖:体重的增加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成正比,肥胖患者的体重下降可以减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肥胖人群由于本身体重过大会对下肢关节,特别是膝关节造成长期过度负荷,因而造成关节软骨快速磨损。
(3) 环境因素:长期潮湿环境容易造成体内气血运行受阻,骨内血液运行不畅。
(4) 膝关节外伤:外伤可以导致关节软骨损伤,另外也可以造成韧带或者半月板的损伤,使关节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受力不平衡导致局部压力增加。
(5) 遗传基因:关节炎存在家族史,如果父辈出现关节炎,下一代人出现概率可能较高。
(6) 年龄性别:本病主要以老年人、女性较为多见。
二、症状(1) 关节疼痛:疼痛在初期可能轻微,并不严重,当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加剧,当患者坐下或躺下休息时,疼痛略有改善,有些患者在早晨休息或醒来时感到疼痛,一点运动可以减轻疼痛,这是由软骨下骨充血引起的,有时疼痛还与天气变化、寒冷等因素有关,随着病变的加重,可能会出现持续性的疼痛,长时间站立或者是膝关节着凉以后,疼痛的症状可加重,并且关节局部存在压痛。
(2) 关节活动受限:在膝骨关节炎早期,关节活动受限不明显,患者在早晨起床以后,关节部位会出现发紧散以及晨僵,活动以后会逐渐缓解,以后逐渐加重,晚期关节活动严重受限,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患者走路受到影响,行走困难,甚至无法行走,有时由于关节软骨凹凸不平,患者走路时常有关节被卡住的感觉,关节处会发出响声。
膝痹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经验?组成:独活,桂...
膝痹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经验组成:独活,桂...膝痹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经验组成:独活,桂枝,桑寄生,杜仲,怀牛膝,附片,淫羊藿,锁阳,白芍,甘草,地黄,秦艽,细辛,川芎,当归,党参。
加减:肢体麻木:蕲蛇,威灵仙;若入睡困难,噩梦纷纭者加:夜交藤,郁金,酸枣仁,合欢皮;若阴虚火旺加:枸杞子,女贞子。
若关节疼痛游走性强加:防风,荆芥;关节重着疼痛加:泽泻,茯苓,山药;若关节遇寒疼痛明显者加:干姜,肉桂。
【按】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病和关节痛,常见于中老年人。
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常见的,但有效的干预延迟或阻止其进展的应用是有限的。
骨关节炎的特点是患者关节软骨逐渐退化和关节功能丧失。
软骨代谢和炎症标志物可能是骨关节炎感觉指标的重要敏感性指标,但关节损伤对生物标志物水平有影响。
在中医学中,膝骨关节病归于“痹证”“鹤膝风”范畴,该病的主要原因为风、寒、湿邪入侵机体,随着经络走行,留于膝盖处,其主要的内在因素为肝肾不足,筋骨失养。
在中医学中,肾主骨生髓,肝主筋脉,肝肾亏虚则骨筋软弱“不荣则痛”,风寒湿痹脉络瘀阻“不通则痛”。
治疗上滋补肝肾、祛风化瘀通络为大法。
故采取膝痹汤治疗肝肾亏虚证膝骨关节炎,独活袪风湿,止痛,解表,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两药合用,祛风湿邪,舒筋和络,为君药;桑寄生袪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压;杜仲补肝肾,强筋骨,两药合用补肾。
附片回阳求逆,补火助阳;淫羊藿补肾壮阳,袪风除湿。
以上药物合用补肾阳,锁阳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桑寄生、杜仲、附片、淫羊藿共为臣药,怀牛膝引火下行,防止以上药物补阳太过,防止患者内火上行为使药;白芍补肝、柔肝,配合甘草缓急止痛;地黄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秦艽袪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细辛袪风解表,散寒止痛,通窍,温肺化饮;川芎活血行气,袪风止痛;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党参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随症加减,肢体麻木:蕲蛇袪风,通络,止痉;威灵仙祛风湿,通络止痛,两药合用祛风通络,止痉,止痛。
膝痹中医辨证
1.风寒湿痹证症状:肢体、关节酸痛,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热痛减,遇寒加重,活动时疼痛加重,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或紧或涩。
治法:祛风、散寒、逐湿、补肝肾,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三痹汤、蠲痹汤或防己汤加减。
独活 12g 防己 12g 秦艽 10g 当归 15g 白芍 10g 川芎 9g 生黄芪 30g 桂枝 10g 苍、白术各12g 云苓 15g 细辛 9g 威灵仙 30g 蜈蚣 2条炙甘草 6g加减:上肢痹,羌活、桂枝可加至15~30g。
下肢痹,防己、牛膝各用至15g;寒湿甚,加制川乌(或制草乌)15~20g;湿热甚,加黄柏、制南星、土茯苓各15~30g。
2.瘀血痹阻证症状:痹痛日久,患处刺痛,疼痛较剧,痛有定处或而麻木,屈伸困难,反复发作,骨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呈黯瘀色,舌体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桃仁 12g 红花 12g 当归 12g 五灵脂 9g 地龙 15g 川芎 9g 没药 9g 香附 9g 羌活 9g 秦艽 12g 牛膝 15g 甘草 6g加减:痛在腰腿者,加乌梢蛇 15~20g,去羌活,加独活;痛在腰以上者,去牛膝加姜黄。
3.肝肾不足证症状:腰膝酸软,骨节疼痛,屈伸不利,筋肉萎缩,肢体麻木,遇劳加重,且反复发作,可伴面白无华,形寒肢冷,或头晕耳鸣,筋脉拘急,舌质淡苔白,或舌质红苔薄,脉沉弱或沉数。
治法:滋肝补肾,舒筋活络。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味。
熟地 12g 茯苓 15g 山药 15g 山茱萸 12g 丹皮 9g 泽泻 9g 当归 12g 白芍 12g 桑寄生 12g 杜仲 12g 补骨脂 15g 鸡血藤 15g加减:关节肿甚者,加胆南星 15g,蜈蚣 3条,全蝎 6g;关节沉重感,肌肤麻木者,加苍术、土茯苓各30g;关节急性发作时自觉热感,得凉稍舒者,加羚羊角骨10~15g;关节肌肉萎缩者,重用生黄芪30~45g,蜂房 10~15g,靳蛇 15g。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治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工作委员会《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2015 年版)。
(1)初起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常见中老年人。
(3)膝部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咔嚓声和摩擦声。
(4)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OA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
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粘稠,WBC<2000个/ml④中老年患者(≥40岁)⑤晨僵≤3 分钟⑥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 ②条或①+ 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膝关节OA 。
附:骨性关节炎的分级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0级:正常;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II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II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膝痹中医治疗经验精讲科主任从事各类骨、关节疾病临床治疗20多年,运用中医治疗各类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多年来赢得了众多患者信赖,尤其在运用中医药治疗膝痹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本人于09年师从于曹怀焱,对其膝痹中医治疗经验介绍如下:一、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病名:膝痹病副主任医师认为膝痹根据其临床症状多将此病归属于“痹证”、“痰证”、“骨痹”、“筋痹”、“腰腿痛”的范畴。
认为此病由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气血痹阻不通,“不通则痛”而发病,最后加重骨及软骨的退变,出现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
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
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
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西医诊断标准:中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认为膝病中西医诊断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0个/ml;④中老年患者(多40岁);⑤晨僵感30min;⑥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2.1.鉴别诊断:2.1.1风湿性关节炎典型表现为游走性的多关节炎,常呈对称性,关节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但不化脓,炎症消退,关节功能恢复,不遗留关节强直畸形,皮肤可有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
风湿性心脏炎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原发性骨关节炎可出现游走性疼痛,经治疗后关节功能可适当恢复,日久可能遗留关节强直畸形,无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亦无内脏并发症。
2.1.2类风湿关节炎均可出现多关节发病,而且累及手足小关节,逐渐出现关节僵硬、肿胀、畸形。
由于骨关节炎是一种最常见的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同时患有骨关节炎的比率亦很高,所以在治疗和随访这些患者时一定要正确地判断造成疼痛的原因,以免造成治疗上的错误。
见表1。
表1类风湿关节炎与骨关节炎鉴别2.1.3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单纯半月板损伤多有外伤史,或者为先天盘状软骨畸形、交叉韧带损伤未能及时治疗所致半月板破裂。
最主要的症状为关节内疼痛多由一些特殊的动作(屈膝、转身、伸直)而诱发或加剧,有关节“卡住”(即医学上的“交锁”)症状,非持续性疼痛,为突发性,有时伴随关节突然不能活动。
而骨关节炎多为单个关节或合并对侧膝关节,为退行性表现(随年龄加重),并因为关节软骨的磨损、老化,病变较局限于关节,为活动后出现疼痛,持续性加重,休息后缓解。
2.1.4十字韧带损伤:十字交叉韧带损伤也可出现膝关节疼痛的症状。
但膝交叉韧带位置较深,非严重的外力不易引起交叉韧带的损伤或断裂,多因膝关节受到打击的外力引起。
但韧带损伤后膝关节生物力学改变,造成膝关节不稳,可使关节软骨面局部的负荷和磨损增加,改变其他部位的功能,可继发膝骨关节炎,尤其是前交叉韧带损伤后继发软骨损伤率明显升高。
但在十字韧带损伤晚期应与膝骨关节炎相鉴别,有无外伤、影像学MRI等可鉴别。
2.1.5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在中医认为属邪毒内侵,局部表现红肿热痛为其特点,严重者可形成窦道,脓汁外溢。
在早期仅表现为疼痛时,与膝骨关节炎较难鉴别。
但化脓性关节炎在早期即可伴有体温升高,化验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等表现,疼痛程度可较膝骨关节炎重,静息跳痛明显,关节内穿刺化验,白细胞数量大于50x109/L,或可见脓球,生化检查关节液中糖含量明显下降,与血糖之差超过 2.2mmol/L(正常两者相差小于0.55.mmol/L),细菌培养在未治疗或治疗初期阳性率高。
2.1.6膝关节结核:膝骨关节炎与膝关节结核在膝部初起表现症状不易区别。
膝关节结核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病者及家属可有肺疥病史,起病缓慢,初起仅感病变关节略有酸痛,皮色不变,活动不利,动则疼痛加剧,数月或经年以后,可有寒性脓肿出现,脓肿溃后,脓水稀薄,夹有败絮状物,不易收口早期全身症状不明显,中、后期出现低热、颧红、纳呆、盗汗、消瘦、精神疲乏、脉细数等虚弱症状,膝关节局部肿胀,关节强直,活动受限,大、小腿肌肉萎缩,形如鹤膝,脓肿多出现于病变关节附近。
活动期血沉明显增快,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脓液培养可有结核杆菌生长。
早期影像学显示骨质疏松、脱钙,甚至部分破坏模糊,稍晚可见死骨游离,死骨吸收后可见骨空洞,晚期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呈畸形。
2.2、骨性关节炎的分级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二、疾病分期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
X线表现(0~I级)。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
X线表现(II~III级)。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
X线表现(IV级)。
三、证候诊断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
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4、肝肾亏虚证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四)鉴别诊断1、类风湿关节炎:两者都累及膝关节等,然而类风湿以近指关节和掌指关节的病变为突出,且关节肿痛,滑膜炎症远较骨性关节炎明显,很少出现Heberden结节,且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增快。
2、银屑病关节炎:可累及膝关节,但X线表现与骨性关节炎不同。
患者皮肤有银屑病皮疹。
3、假性痛风:为焦磷酸钙晶体沉着于关节软骨、滑膜、包膜、韧带而引起局部关节(其中以膝受累多见)的肿痛,X线表示关节软骨面有钙化线,关节液中可找到焦磷酸钙的结晶。
后两者可与骨性关节鉴别。
4、膝关节骨内囊肿:这是以软骨下X线透亮区,出现骨内囊腔变为特征。
这种病损好发于中年人,临床症状轻微,无损伤病史,X线往往在长股骨骺部位或扁平骨、关节软骨面下区域出现囊腔变,往往孤立性,囊腔边缘清晰,病损边缘有硬化骨,特别是在关节非负重区更为明显。
病理特征表现为单房性或多房性囊腔结构,腔内含有白色或黄色胶状物质,边缘有纤维组织衬垫所包裹。
骨内囊肿的特点,包括囊腔好发在关节的非负重区,囊腔往往单发,病灶范围较大,相对症状较轻,具有较正常的关节活动等,可与退行性骨关节病相鉴别。
四、中医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寒湿痹证治则:祛寒散寒、除湿止痛。
代表方剂:防己黄芪汤加减。
方药:防己6g 黄芪15g 防风12g 羌活12g独活12g 桂枝9g 秦艽9g 当归12g川芎12g 木香6g 甘草6g。
中成药:可酌情使用追风透骨胶囊等。
2、风湿热痹证治则:清热疏风,通络止痛。
代表方剂:大秦艽汤加减。
方药:秦艽15g 羌活12g 当归12g 甘草6g防风9g 白芷12g 熟地10 茯苓9g石膏30g 川芎9g 白芍12g 独活9g黄芩12g 生地12g 白术12g 细辛3g3、瘀血闭阻证治则:活血化淤、舒筋止痛。
代表方剂:身痛逐瘀汤加减。
方药:桃仁10g 红花6g 当归10g 五灵脂9g地龙9g 川芎9g 没药6g 香附12g羌活12g 秦艽20g 牛膝9g 甘草3g.4、肝肾亏虚证治则:滋补肝肾、强壮筋骨。
代表方剂:肾气丸加减。
方药:熟地30 g 山萸肉15 山药15 泽泻10仙灵脾15g 骨碎补15g 土茯苓30g 川牛膝15g炒莱菔子12g 秦艽10g 白芍10g 鸡血藤15g鹿含草15 g 全蝎粉1 g(冲) 蜈蚣粉1 g(冲) 、中成药:可酌情使用六味地黄丸、骨刺胶囊、仙灵骨葆胶囊等。
(二)手法治疗体位:患者先取俯卧位,下肢伸直放松,踝关节下垫低枕。
(1)治疗者以拿法或滚法施于大腿后侧(腘绳肌)、小腿后侧约2分钟。
(2)推、揉或一指禅推腘窝部2分钟。
体位: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放松,膝关节下垫低枕。
(3)先以滚法施于患肢阔筋膜张肌、股四头肌、内收肌群约3分钟。
(4)然后摩、揉或一指禅推法施于内外膝眼、阿是穴,每穴操作约40秒。
体位: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放松,移去垫枕。
(5)推髌骨。
向上下内外各方向推动髌骨,先轻柔的推动数次,再将髌骨推至极限位,维持2-3秒,反复3次。
(6)膝关节拔伸牵引:治疗者双手握持小腿远端拔伸并持续2秒,力量以有膝关节牵开感为度,反复5次;然后,以同法作持续牵引约30秒(如有助手,可由助手固定大腿远端,再行上述操作)。
(7)被动屈伸,收展髋关节,至极限位(以病人能忍受为度),反复3次;被动屈伸膝关节,至极限位(以病人能忍受为度),反复3次。
手法:滚法、点、揉、一指禅推法、拔伸、牵引等手法。
实施方案:其中(1)(2)(3)(4)(5)(6)为基本手法;关节活动受限者加手法(7);有明显关节肿胀疼痛者去手法(5),并降低手法强度。
实施手法前可用按摩油剂或膏(如青鹏软膏)涂抹患处,增加消肿止痛的作用。
手法剂量:手法力量要求均匀柔和,患者舒适耐受为度。
每次治疗约20分钟,每周2次,三周为一疗程。
(三)中药外用根据病情在膝部疼痛部位贴敷云南白药膏、消痛贴膏等膏药。
同时可以用科室自制“活血散”、止痛消炎软膏等中药膏剂外敷疼痛部位治疗。
(四)中药熏洗疗法按病人辨证分型加减不同方药,具体参考辨证论治。
[基本处方] 川芎15g 艾叶10g 牛膝30g 羌活12g独活12g 桂枝18g 桑枝25g 伸筋草30g透骨草30g 枳壳9g 海桐皮30g[方法]将诸药置于盆中,加水1500~2000ml煎沸20~30分钟,将患肢放在盆口上方高于药液30cm左右,并在膝关节处盖上毛巾,熏蒸10~15分钟(注意防止烫伤),待药液温度在60℃左右时,将患膝放入盆中浸洗,边洗边按摩膝关节,并做主动伸屈关节的运动至药液变凉。
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
也可借助腿浴治疗器、熏蒸床(坐式)等设备进行治疗。
(五)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牵引、外敷、矫形鞋垫、中药离子导入疗法等。
(六)运动疗法运动治疗:以轻微的肌肉活动为主。
包括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度训练。
当患者关节发炎、肿胀时,为了避免关节挛缩,可以使用主动辅助性运动。
由于患者运动时可以控制自己的关节,比较不会引起肌肉痉挛,对关节亦较无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