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狂犬引起的脏器病理变化

合集下载

猪伪狂犬病 症状图谱

猪伪狂犬病 症状图谱

猪伪狂犬病症状图谱1.被毛粗乱,消瘦,严重时有明显的呼吸症状2.扁桃体化脓坏死性炎3.扁桃体有出血点4.扁桃腺及咽喉头有明显坏死5.横卧于地,作“划船”动作6.角弓反张7.出血性肺炎8.耳皮下毛细血管出血9.肺出血、淤血10.腹下毛细血管出血11.肝坏死灶12.肝脏表面可见散在的坏死点13.后躯麻痹,耳一前一后,运动失衡14.仔猪病情严重,表现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表现特征性的神经症状,先兴奋不安,震颤,不停地向前冲或转运动,叫声嘶哑,继之出现痉挛,四肢麻痹,伏卧15.扁桃腺坏死性炎症16.活仔明显产少17.间歇性痉挛,口吐白沫18.拉黄色粪便19.拉黄色粪便20.母猪产出的死胎及木乃伊胎儿21.肾包膜下发生点状出血脑膜明显充血,脑脊髓液增加,屡见肾包膜下有点状出血22.脑实质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23.皮下出血点24.皮下出血点25.青年母猪发病后视力消失26.全身抽搐,四肢呈游泳状27.妊娠母猪产出的死胎。

妊娠母猪常发生流产,或产出木乃伊胎,死胎和无生活力的弱仔28.软脑膜充血软脑膜充血,其下脑沟积有出血性水肿液29.神经症状,转圈30.神经紧张,眼发直31.运动失调,癫痫发作,抽搐神经症狀:运动失调,癫痫发作,抽搐32.肾弥漫性瘀血点33.肾上腺皮质及隋质部可见散发性的坏死点34.肾上腺切面坏死点35.肾粘膜出血36.受刺激后神经反射过敏受刺激后神经反射过敏,呈抽搐症状37.胃底区粘膜出血性卡他38.有明显的呼吸症状39.仔猪呈犬样坐姿40.仔猪大批死亡41.仔猪神经紧张眼发直42.仔猪死亡后流涎43.仔猪小肠内充满黄色稀便和气体声明:本资料整理于猪场动力网,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猪场动力网。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病理变化观察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病理变化观察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病理变化观察作者:王宝兰,张春玲来源:《兽医导刊》 2018年第5期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virus,PrV)是由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属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感染和发病的传染病。

感染途径主要通过公猪精液、母猪胎盘传播,亦可以水平进行传播。

猪是伪狂犬病毒贮存宿主和主要传染源,且以猪的流行状况造成的危害损失最为严重。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冬、春季节最为多发,母猪产仔季节也可流行。

猪感染伪狂犬病后,其临床表现随猪的日龄和毒株毒力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哺育仔猪(1 ~ 4 周龄)感染本病后,病初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眼睑充血肿胀,呕吐或腹泻,随后兴奋不安或转圈运动,继之出现痉挛,四肢作游泳状,最后衰竭死亡。

断奶后的仔猪(60 日龄以上),感染后症状轻微或呈隐性感染,多表现为一过性发热,精神沉郁,有些病猪流鼻液,咳嗽,呕吐,几天内可恢复。

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或产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

弱仔产后出现呕吐和腹泻,运动失调,痉挛,角弓反张,多在2 ~ 3 d 内死亡。

猪伪狂犬病的主要病变是上呼吸道黏膜及扁桃体水肿,肺水肿,淋巴结肿大,脑膜充血水肿,脑脊液增多,胃肠黏膜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胃底呈大片出血。

流产胎儿的肝、脾、淋巴结及胎盘绒毛膜有凝固性坏死。

肝、脾等实质器官可见白色坏死结节、病灶,肾脏布满针尖状出血。

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需要实施综合措施,包括规范的引种,严谨的生物安全措施,定期血清监测与病猪的果断淘汰,科学的免疫程序,良好的饲养管理以及优质高效的基因缺失疫苗的合理应用等。

一、临床症状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程随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根据患病种类及日龄猪伪狂犬病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四类:1. 母猪妊娠初期,可在感染后发生流产,在妊娠后期,经常发生死胎和木乃伊,或者产出弱胎和死胎。

妊娠母猪发病表现为流产和产死胎,且病程短、死亡较快。

流产常发生于感染后的10 d 左右,流产胎儿的大小基本一致。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疾病概述:.猪伪狂犬病是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急性传染病。

在临床上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征,多数动物于局部皮肤呈现持续性的剧烈瘙痒。

病猪的年龄不同,其临床症也有差异。

哺乳仔猪出现发热和神经症状,病死率甚高;成猪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发生流产。

病猪都无明显的皮肤瘙现象。

其病原体是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常存在于脑脊髓组织中,病猪发热期间,其鼻液、唾液、乳、阴道分泌物及血液、实质器官中者含有病毒。

病毒对低温、干燥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圈或干草上能存活1个多月,在肉中能存活5周以上,2%火碱和3%来苏儿能很快杀死病毒。

流行特点:伪狂犬病病毒有易感性的动物甚多,有猪、牛、羊、犬、猫及某些野生动物等,而发病最多的是哺乳仔猪,且病死率极高,成猪多为隐性感染。

这些病猪和隐性感染猪可较长期地带毒排毒,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鼠类粪屎中含大量病毒,也能传播本病。

本病的传播途径较多,经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以及生殖道均可感染。

仔猪常因吃了感染母猪的乳而发病。

怀孕母猪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而使胎儿感染,以致引起流产和死产。

一般呈地方流行性发生,多发生冬、春两季。

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临床上呈现严重神经症状的病猪,死后常见明显的脑膜充血及脑脊髓液增加,鼻咽部充血,扁桃体,咽喉部及其淋巴结有坏死病灶,肝、脾有1-2毫米灰白色坏死点,心包液增加,肺可见水肿和出血点,都非本病特有的变化。

组织学检查,有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及神经节炎变化。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既简单易行,又可靠的方法是运动接种试验。

采取病猪脑组织,磨碎后,加生理盐水,制成10%县液,同时每毫升加青霉素1000单位、链霉素1毫克,放入4摄氏度冰箱过液,离心沉淀,取上清液于后腿外侧部皮下注射,家兔1-2毫升,小鼠0.2-0.5毫升,家兔接种后2-3天,小鼠2-10天(大部分在3-5天)死亡。

死亡前,注射部们的皮肤发生剧痒。

家兔、小鼠抓咬患部,以致呈现出血性皮炎,局部脱毛,皮肤破损出血。

猪伪狂犬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伪狂犬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伪狂犬的症状及防治措施作者:吴强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7年第7期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和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流行很广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特征。

伪狂犬病一旦传入未免疫的种群,则呈爆发性流行。

哺乳仔猪出现脑脊髓炎和败血症,以震颤和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为主,伴有发热、呼吸困难,有的呕吐和腹泻,2周龄内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100%。

妊娠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及弱仔等繁殖障碍。

生长肥育猪发生严重的呼吸道症状,类似猪流感,死亡率虽低,但增重缓慢。

此外,猪伪狂犬病常与猪蓝耳病、猪瘟、圆环病毒病、猪流感、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综合征,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 流行特点猪是伪狂犬病的唯一自然宿主,可致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及胎儿干尸化。

对初生仔猪则引起神经症状,出现运动失调、麻痹,甚至衰竭死亡,病死率达100%。

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但可引起呼吸道症状。

(1)传染源。

病猪、带毒猪及带毒鼠类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从病猪的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和尿中排除,有的带毒猪可持续排毒1年。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或间接接触,还可经呼吸道黏膜、破损的皮肤等感染。

妊娠母猪感染本病可经胎盘侵害胎儿,泌乳母猪感染本病后1周左右乳中有病毒出现,可持续3~5天,此时仔猪会因哺乳而感染本病。

(3)潜伏期。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5天。

2 临床症状发病仔猪最初眼眶发红,闭目昏睡,接着体温升高到41~41.5℃,精神沉郁。

口角有大量泡沫或流出唾液,有的病猪呕吐或腹泻,内容物为黄色。

初期以神经紊乱为主,后期以麻痹为特征。

最常见的是间歇性抽搐、癫痫发作、角弓反张、盲目行走、转圈及呆立不动。

出现神经症状的仔猪几乎全部死亡。

20日龄以上的仔猪到断奶后小猪症状轻微,体温升高到41℃以上,呼吸短促,被毛凌乱,不食或食欲减少,耳尖发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低于15日龄以内的仔猪。

猪伪狂犬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案

猪伪狂犬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案

详解某猪场猪伪狂犬的病例治疗过程及其预防措施近几年来,伪狂犬发病已无明显季节性,发病率升高,已成为除蓝耳病以外危害母猪繁殖性能的第二大传染病。

该病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易被临床诊断忽略,延误治疗,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因此,做好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对提高猪场母猪生产性能和仔猪成活率来说意义重大。

现兽医师根据其临床病例和查阅诸多资料后整理出以下关于猪伪狂犬病的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1. 临床诊断要点:母猪:临床症状不明显。

主要引起引起母猪顽固性不发情,母猪流产。

伪狂犬病引起的流产在母猪妊娠各期均会发生,但以妊娠前期和妊娠中期最易发,且多为木乃伊胎和死胎。

仔猪:主要危害3-7日龄新生仔猪,可谓“九死一生”。

病猪多呈现出体温升高,出现神经症状,如头后仰、口吐沫、四肢泳动。

四肢软而无力,多见于后肢,眼睑肿大,拉黄色稀粪(用抗生素类药物无效)。

保育猪:少数发生,死亡率低。

主要表现的神经症状,猪歪头。

2. 剖检病变:发病仔猪的解剖病理变化有:肝、脾出现黄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脑膜出血;肾脏点状出血;扁桃体出血坏死。

注意和猪瘟的鉴别诊断:猪瘟表现为新生仔猪肾脏不仅有点状出血,且肾脏凹凸不平;扁桃体大面积的出血坏死。

3 治疗与预防:根据新联大实施的猪场伪狂犬净化系统方案,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效果开出以下治疗和预防方案:(1) 2000斤饲料添加:倍能佳或食达旺 1袋氟奇康泰 2袋替妙 6袋连用7天清热散 1袋<联毒克 3袋如果采食量下降请酌情添加,如有病毒感染请添加> (2) 使用疫苗对伪狂犬病进行防控:免疫接种:●后备猪应在配种前实施至少2次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2次均可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

●经产母猪应根据本场感染程度在怀孕后期(产前20-40天或配种后75-95天)实行1-2次免疫。

母猪免疫使用灭活苗或基因缺失弱毒苗均可,2次免疫中至少有1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产前20-40天实行2次免疫的妊娠母猪,第一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第二次使用蜂胶灭活苗较为稳妥。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猪伪狂犬病是猪隐孢子菌性脑膜脑炎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病原性脑炎,由隐孢子菌属的隐孢子菌引起,病原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受感染肉或血液经口进入。

猪伪狂犬病对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具有极大的危害。

本文将从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说。

一、临床症状诊断1. 急性感染期症状明显猪伪狂犬病的感染期虽短,但症状明显,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有: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呕吐、腹泻、体温升高、呼吸急促、抽搐、角弓反张等。

2. 神经系统症状患病猪的神经系统症状是该病的特征之一,猪伪狂犬病患猪会出现头抽筋、头部不停地晃动、耳朵抽动、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不安、步态不稳、不能站立、抽搐、脑脊液白蛋白高。

3. 病理改变患猪的脑部组织明显肿胀,部分大脑发现灰白质分界不清、些许出现点状出血。

脑的脊髓膜肿胀,浸润并压迫中枢神经,同时在脑脊液中可找到病原菌。

这样的病理改变与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是一致的。

4.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测:脑脊液分析显示出白细胞增多、蛋白质含量增加和葡萄糖含量明显下降。

二、防治:1. 猪伪狂犬病暴发后的应急处理一旦发现猪伪狂犬病的暴发,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隔离处理,防止该病向更多的猪传播。

同时对已经感染的猪进行适当处理,保持他们的生存环境清洁卫生,降低感染率,控制传播。

立即对附近的其他猪进行检疫和隔离。

2. 猪伪狂犬病的疫苗防治在猪场常规性的使用猪伪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猪伪狂犬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生产单元在规定时间内为已经接种了猪伪狂犬病疫苗的猪进行复苗,增加猪对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免疫力,提高猪的抗病能力。

3. 强化防疫措施通过加强检疫和隔离工作,提高猪场内环境的清洁卫生水平,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繁殖。

对患病猪的隔离和治疗防控,提高猪的免疫力。

4.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加强人员防护设施的建设,提醒人员在接触猪时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病毒的传播,同时对患病人员及时进行治疗。

总结:针对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猪场管理者和兽医需重视猪伪狂犬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加强生产现场的环境管理,定期进行检疫和疫苗注射,并提高个人的卫生意识,减少病毒的传播。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

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感染状况调查
各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gE)阳性率
18.00% 16.00% 14.00% 12.00% 11.52%
阳性率
16.98%
12.97%
13.04%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A B C
4.57%
9.18%
1.15%
D
(9)安全的基因工程疫苗 为什么必须缺失TK基因?
TK基因为伪狂犬病毒的主要毒力基因,与神经末
梢定位,在神经组织内的复制紧密相关。
TK基因的存在加强了伪狂犬病毒的潜伏性,犹如
一颗定时炸弹,增加了毒力返强和野毒重组的可 能性!
安全的基因工程疫苗必须缺失TK基因(猪病学第
九版)
(16.2)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的使用
因此,仔猪必须做好猪伪狂犬病免疫
(6)伪狂犬病原, 谁是致命的帮凶?
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目前,多种与毒力和免疫原 性相关的基因均已被定位和测序,如TK、gG、gE、gB、gC、gD、 gI等,其中TK为致命的凶手,是该病毒主要的毒力基因,控制
病毒在神经组织内的复制。伪狂犬病毒是属于高度潜伏感染的
量注射;
滴鼻时,应尽量把鼻子多捏一会,以免疫苗浪费;
疫苗在运输、保存、使用过程中应防止高温、消毒剂和阳
光照射。
应对注射部位进行严格消毒。 疫苗稀释后限2小时内用完。
出现过敏反应时,马上注射肾上腺素
(18) 伪狂犬病活疫苗对妊娠母猪的 安全性试验
产 仔 成 绩 母猪 接种 组别 数量 木乃 剂量 (头) 活仔 死胎 伊胎 200501 10头份/头 4 41 0 0 200502 10头份/头 4 41 0 0 200503 10头份/头 4 42 0 0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分析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分析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分析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病毒可以在猪、狗、猫、狐狸等动物身上发现。

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率高且传染性强,会对养猪业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本文将介绍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一、疫病的诊断1、症状: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包括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泼泻、四肢无力、痉挛、抽搐、猪的行为异常等。

在发病早期,猪会有烦躁不安、畏光、畏声、易激动等表现。

疾病进展后,猪体温会急剧升高,伴随着肌肉痉挛和抽搐,最终导致死亡。

2、病理学:猪伪狂犬病常伴有多种病理改变,其中脑部损害是最为显著的。

病变表现为脑部充血、水肿、出血和神经细胞空泡变。

3、实验室检测:通过采集猪脑组织,采用病毒拓扑实验、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等技术可以确定猪是否感染了猪伪狂犬病病毒。

1、加强监测:在猪场、贩猪市场等密闭场所中,应加强对猪的监测和检测,对发现可能患有猪伪狂犬病的猪,要及时隔离消毒,避免病毒传播。

2、疫苗预防:针对猪伪狂犬病,已经开发出多种疫苗。

给猪注射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疫苗的使用应遵循疫苗手册的规定,定期检查猪群免疫抗体水平,及时补强疫苗。

3、管理控制:严格落实猪舍卫生和消毒制度,避免疫源扩散。

加强对进入猪场、贩猪市场等人员的管理,保证“人畜分离”,降低疫情发生的风险。

总之,猪伪狂犬病是一种重要的疾病,要想有效地控制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只有全面加强猪场的监测、疫苗预防和管理控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的发生和对养猪业及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猪伪狂犬病及其防制措施

猪伪狂犬病及其防制措施

不同程度的卡他性 胃肠炎 , 如果神经症状 明显 , 脑膜 明显充血 , 脑脊髓液量增 多 , 、 等实质脏器常可 肝 脾
见灰 白色 坏死病 灶 , 肺充血 。子 宫 内感 染后 可发展 为 溶 解坏 死 性胎 盘炎 。 中枢 神 经 系统 呈 弥漫 性非 化 脓
及 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我国近年来也有本病的报道 ,
3 发 病 机 理
病畜在病毒血症之后 ,常发生 中枢神经 系统的 炎症 , 呈现各种不同程度的神经综合症 。主要表现为 皮 肤 的感 觉过 敏 ( 特别 是 牛 和羊 ) 发 生不 可 耐 受 的 ,
发痒。 脑脊髓发炎后, 起神经麻痹。 可引 如病程较长,
还 可能继 发呼 吸 、 消化器 官 的病 变 。
清作病毒中和试验 以确诊本病 。根据疾病 的临床症 状, 结合流行病学 , 可做 出初步诊断 , 确诊必须进行 实验 室 检查 。 同时 , 注 意 与猪 细小 病 毒 、 繁殖 与 要 猪
呼 吸综合 征病 毒 、 猪瘟 病 毒等 相 区别 。
6 诊 断
根据疾病的临诊症状 , 结合流行病学 , 可做出初 步诊 断 , 确诊必 须进 行实验 室 检查 。 同时要 注意 与猪 细小病毒 、 流行性 乙型脑炎病毒 、 蓝耳病 、 猪瘟病毒 、 弓形虫及布鲁氏菌等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相区别。
7 防制措施
坚持 “ 自繁 自养”, 最好不从外 面引种 , 严禁从
疫 区 引种 。灭 活疫 苗 , 猪第 1 注 射 后 , 种 次 间隔 4 6 ~ 星期 后 加 强免 疫 1 , 次 以后每 6个 月注 射 1 , 前 次 产
1 个月加强免疫 1 , 次 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留作 种用 的断奶 仔 猪在 断 奶 时注射 1 ,间隔 4 6星 期 次  ̄ 后, 加强免疫 1 , 次 以后按种猪免疫程序进行。弱毒 疫苗 , 种猪第 1 次注射后 , 间隔 4 6星期加强免疫 1 -

猪伪狂犬病什么症状怎么治?

猪伪狂犬病什么症状怎么治?

猪伪狂犬病的病理过程及其防治畜牧堂张老师为你,讲解该疾病的治疗预防: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病(PPV)是由疱疹病毒属的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疾病。

在猪群中该病毒能够通过妊娠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垂直传播,还能够通过猪只之间互相接吻以及蚊蝇叮咬而水平传播,属于乙型传播疫病。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病毒感染后首先在鼻咽部、扁桃体中增殖,再经神经侵袭脑、脊髓的同时,也可由鼻腔粘膜经呼吸道侵入肺泡。

这是临床初生仔猪无其他明显症状,但若发生抽搐后迅速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临床表现感染早期体重25kg以上的商品猪,病毒侵袭导致猪的肝脏的胆汁分泌机能亢进,突然增多的大量胆汁刺激十二指肠和幽门壶腹部,病猪表现胃肠痉挛和粪便发黑,阵发性腹痛,频频排粪,采食量下降;体温39-41℃。

进入4-10天的感染中期,由于十二指肠和幽门壶腹的持续痉挛,幽门突红肿,溃疡,形成胆汁排泄障碍和向胃部的逆流;同时,由于持续增值的病毒对外周淋巴的侵袭引起的全身发热,水排泄的增强,继发胆汁粘稠,胆囊内壁充血、出血和胆囊壁增厚等炎症变化。

与此同时,大量胆汁进入胃部,打破胃内容物的酸碱平衡,使pH值上升,直接引发病猪发生呕吐。

pH值偏高的胃液长时间的浸润,一方面使得胃神经反射机能麻痹,呕吐很快停止,病猪出现采食量下降,这是饲养密度过大或观察不及时,个体发病后不易被发现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贴近胃壁的高pH值胃液直接损伤胃底粘膜,引起胃底充血、出血和穿孔、胃痛,形成病猪有食欲,但采食量下降或呈间断性采食(即添加饲料时猪反映明显,但采食数口后停顿下来,稍后继续采食,并再次发生采食停顿)、粪便发黑的现象。

到了10-15天(部分单一性病例可达20天)的感染中后期,由于胃底损伤严重,病猪采食量下降至正常采食量的1/5-1/8,甚至拒绝采食。

此时由于胃痛,多数患猪发生明显的卧姿改变。

即:从右侧卧变为腹卧。

夏秋高温季节,病猪两前肢前伸,呈典型的“犬伏状”;冬春寒冷季节,则表现四肢蜷曲的“犬卧状”。

猪伪狂犬病的致病机制与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致病机制与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致病机制与防控措施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

猪伪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野生动物传播,不仅危害猪的健康,也可能对人类造成威胁。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猪伪狂犬病的致病机制和防控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猪伪狂犬病的致病机制1. 病原体进入猪伪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受感染的野生动物如狐狸、浣熊、貉等传播给猪。

这些野生动物患病后,猪通过食用受感染的动物尸体或接触受感染的野生动物的排泄物等途径,容易感染猪伪狂犬病病毒。

2. 病毒扩散一旦猪感染了猪伪狂犬病病毒,病毒就会大量复制并在猪体内扩散,最终进入神经系统。

病毒侵入神经系统后,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病毒还会通过唾液传播给其他猪或人类。

3. 病理改变猪伪狂犬病病毒在猪体内引起的神经系统炎症会导致一系列病理改变,包括神经元变性、炎性细胞浸润、脑脊液蛋白质升高等。

这些改变会导致猪出现典型的症状,如不安、兴奋、狂乱、暴躁、恐惧等,最终导致猪死亡。

4. 免疫抑制猪伪狂犬病病毒通过影响猪体内的免疫系统,抑制机体对病毒的清除和抵抗能力。

这使得病毒更容易在猪体内扩散并引发严重的疾病。

二、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伪狂犬病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猪伪狂犬病疫苗包括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猪只要定期接种疫苗,就能有效地提高对猪伪狂犬病的抵抗能力,降低发病率。

2. 野生动物防控野生动物是猪伪狂犬病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野生动物的传播。

可以采取捕杀野生动物、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等措施,减少猪与受感染野生动物的接触,从而减少猪伪狂犬病的传播风险。

3. 畜牧管理加强畜牧管理是防控猪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

包括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定期对猪进行健康监测、禁止饲喂生肉等措施,都能有效地降低猪伪狂犬病的发生率。

4. 个人防护与猪接触的人员也需要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受感染的猪体液和排泄物。

伪狂犬病-检疫

伪狂犬病-检疫
有明显神经 症状,如昏 睡、鸣叫、 发抖、运动 不协调、间 歇性痉挛、 前进或后退 或转圈等强 迫运动等
伪狂犬病-临诊检疫
伪狂犬病-流行特点
• 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冬春季多见。家畜中猪
、牛、羊、犬、猫、兔及某些野生动物都可
感染,其中猪、牛最易感,除成年猪以外, 其他动物患病后死亡率极高。本病可经消化 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以及生殖道传播感 染。
猪伪狂犬病毒引起肝脏表面有白色坏死结节或坏死点
肝脏表面可见散在的坏死点/结节
接种家兔 奇痒
接种小白鼠 奇痒
伪狂犬病-临诊检疫
伪狂犬病-病理变化
• 猪
• 常见明显的脑膜充血及脑脊髓液增加,鼻咽
部充血,扁桃体、咽喉部及其淋巴结有坏死
病灶,肝、脾等实质脏器可见有l~2mm的灰 白色坏死灶,心包液增加,肺可见水肿和出 血点。组织学检查有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及神 经节炎变化。
伪狂犬病-临诊检疫
• 牛羊
• 患部皮肤撕裂,皮下水肿,肺常充血、水肿,
心外膜出血,心包积水。组织学病变主要是中
枢神经系统呈弥漫性非化脓性脑膜脑脊髓炎及 神经节炎。
伪狂犬病-实验室检疫
• 1.动物接种试验
采取动物患部水肿液、病毒侵
入部的神经干、脊髓以及脑组织,接种于家兔腹侧皮 下,接种后36~48h,注射部位可出现剧痒,并见家兔 自行啃咬,直至脱毛、破皮出血,继而四肢麻痹,很 快死亡。
伪狂犬病-临诊检疫
伪狂犬病-临床症状
• 猪 • 引起新生仔猪大量死亡,年龄越小,病死率越高,15 日龄内死亡率可达100%,主要表现突然发病,体温升 高达41~42℃,不食,间有呕吐或腹泻,精神高度沉
郁,有明显神经症状,如昏睡、鸣叫、发抖、运动不

猪伪狂犬病(1)

猪伪狂犬病(1)
猪伪狂犬病
演讲人
01 症状和诊断 02 防治方法
03 猪伪狂犬病的危害
目录
1 症状和诊断
临床症状
1 发热 3 神经症状 5 呕吐
2 呼吸困难 4 腹泻 6 死亡
病理变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1
猪伪狂犬病病毒主要感染猪的神经系统, 引起猪的脑炎和脑膜炎。
02
病猪可能出现发热、呼吸困难、运动失 调、抽搐等症状。
03
生长缓慢:感 染猪伪狂犬病 的猪群生长速
度明显减缓
繁殖障碍:感 染猪伪狂犬病 的母猪可能出 现流产、死胎
等繁殖障碍
免疫抑制:感 染猪伪狂犬病 的猪群可能出 现免疫抑制, 导致其他疾病 的易感性增加
对养殖业的影响
影响猪的品质 和销售价格 6
影响猪的繁殖
5
性能 增加猪的用药
成本 4
降低猪的生长速
1
度和饲料转化率 2 增加猪的死亡率 3 增加猪的患病率
病理学检查可见猪脑组织充血、水肿, 脑膜血管扩张,脑实质有散在的坏死灶。
04
猪伪狂犬病病毒可引起猪的免疫系统损 伤,导致猪的免疫力下降。
05
猪伪狂犬病病毒可引起猪的生殖系统损 伤,导致猪的繁殖能力下降。
诊断方法
01
临床症状观察: 观察猪只的精神 状态、食欲、体
温等
02
病理学检查:对 病死猪进行病理 解剖,观察病变
04
免疫方法:肌内注射、皮下注射、滴鼻等
05
免疫效果: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率
药物治疗
01
疫苗:接种疫苗 是预防猪伪狂犬
病的有效方法
02
抗病毒药物:使 用抗病毒药物进 行治疗,如干扰 素、利巴韦林等

猪伪狂犬病的致病机制与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致病机制与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致病机制与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又称猪瘟狂犬病、青年瘤型狂犬病等,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病
毒性疾病。

该病主要通过受感染猪的唾液、血液、尿液等体液传播,也可通过细胞、组织
等途径传播。

猪伪狂犬病的致病机制及防控措施如下:
一、致病机制
1.病毒入侵:猪伪狂犬病病毒进入机体后,首先通过与受体结合,进入宿主细胞内部,利用宿主细胞进行大量复制繁殖。

2.病毒扩散:病毒复制后会从感染细胞发散到全身,破坏大量组织细胞,引起多种病
理变化。

3.免疫反应:机体对病毒产生免疫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是指
机体通过T淋巴细胞攻击病毒感染的细胞;体液免疫是指机体通过抗体中和病毒,并通过
其他机制清除病毒。

4.病理损害:病毒感染会导致多种病理损害,主要包括神经系统损害、肝脏、肾脏、
心脏等器官组织损害。

二、防控措施
1.加强管理:由于猪伪狂犬病主要通过猪之间的接触传播,因此加强猪场卫生管理和
防疫措施,对猪舍、畜舍、饮用水、饲料等进行消毒,减少猪之间的接触;对于病猪及时
隔离和处理,减少环境病毒污染。

2.改善条件:适宜的饲养条件、良好的环境和饮食,可以增强猪的免疫力,并有助于
降低猪患病的风险。

3.疫苗接种: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有效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目前
市场上已经有专门的猪伪狂犬病疫苗,可以针对此病进行预防。

4.提高防范意识:对于养殖场工作人员和养殖户要加强学习和宣传工作,提高对猪伪
狂犬病的认识和了解,及时发现病猪,预防疫情发生。

同时,要定期接受疫情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隔离病猪,避免病毒传播。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和其他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的特征为发热、奇痒(猪除外)、脑脊髓炎等症状。

成年猪常呈隐性感染,母猪出现妊娠流产、死胎及呼吸症状,仔猪一般表现为神经症状。

一、流行特点1.易感性各种动物均可感染,如犬、猫、兔、牛、羊等2.传染源病猪、带毒猪和带毒的鼠类3.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生殖道感染,通过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和尿中排出病毒,易感猪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发生传染4.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和产仔旺季多发二、临床症状1.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6日。

2.妊娠母猪感染后体温升高0.5℃,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咳嗦、腹式呼吸和便秘,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延迟分娩等3.新生仔猪,20日龄内大量死亡,尤其是3-5天的是死亡高峰,有时整窝死光,明显的神经症状4.20日龄以上的死亡率40%-60%,动物出现神经症状、拉稀和呕吐,两个月以上的神经症状减少,随着日龄的增长症状减轻,主要表现精神沉郁,咳嗦,呼吸困难5.感染伪狂犬的母猪,返情率高达90%,屡配不孕6.公猪感染后睾丸肿胀、萎缩、丧失配种能力三、病理变化鼻腔可他性或化脓出血性炎症,扁桃体水肿病出现坏死灶,喉头水肿、肺水肿、气管内有泡沫样的液体,心肌松软、心肌及心包有出血点,肝肾有灰白色坏死灶,有神经症状者,脑膜明显出血,充血水肿,脑回展平,生殖器官系统的实质器官可见继发性退化病变四、诊断1.初诊特征(1).哺乳仔猪病死率高,年龄越高死亡率越高(2).仔猪多见神经症状,随年龄增长,症状减少(3).猪群中呼吸系统症状增加(4).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延迟分娩2.实验室诊断动物接种、血清学检查五、防治1.本病尚无治疗方法,早期感染的仔猪可用高免血清降低死亡率,可采取经免疫或发病康复的母猪血液经分离血清后给严重的仔猪注射2.(1)疫苗接种对控制本病减少发病,有重要的意义(基因缺失灭活苗)(2)紧急免疫接种,对于病种公猪、母猪可用基因缺失苗进行免疫接种(3)场内严格灭鼠,严格控制鸟类进入(4)搞好环境卫生,粪便最好发酵处理。

伪狂犬引起的脏器病理变化

伪狂犬引起的脏器病理变化

伪狂犬引起的脏器病理变化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是一种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
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猪、狗、猫等动物。

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
感染动物或者间接接触传播病毒。

伪狂犬病病毒可以引起多种脏器的病理变化,在感染过程中,病
毒首先感染上呼吸道、消化道及结膜等黏膜,然后通过血液和神经系
统传播到全身各种组织和器官。

下面是伪狂犬病在不同脏器中可能引起的病理变化:
1. 中枢神经系统:伪狂犬病病毒主要在神经系统中繁殖,特别
是脑干和脊髓。

感染会导致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和炎症反应,出现
脑膜炎、脑炎等症状。

2. 呼吸系统: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后,病毒会定植于上呼吸道黏
膜并传播至呼吸系统的下部,导致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出现咳嗽、呼
吸困难等症状。

3. 消化系统:伪狂犬病病毒感染消化系统后,可引起胃肠炎和
肝炎。

这会导致食欲减退、呕吐、腹泻、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4. 泌尿系统: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后,病毒可以在肾脏和尿路系
统中繁殖,导致肾炎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5. 循环系统:伪狂犬病病毒在感染过程中,可以通过血液传播
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导致全身性血管炎和败血症等并发症。

伪狂犬病病毒感染会引起多个脏器的病理变化,病情严重者可能
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等多
个系统的并发症。

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对于病情的控制和治疗至关重要。

猪伪狂犬病病例简介

猪伪狂犬病病例简介
中国畜牧兽 医文摘
2 0 1 6 年
3 2 卷
第1 2 期
I 床 兽 医
猪伪狂犬病病例 简介,江苏南京
伪狂犬病是因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家畜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 特 点是 发 热 、奇 痒 和脑 脊髓 炎 。 发病 猪群 年 龄不 同 ,其 特 征也 有 差 异 ,哺 乳 猪 出现发 热 、神 经 症状 ,高死 亡 率 ;成 年猪 呈 隐性 感 染 。个 别 的 出现 上 呼吸 道感 染 等症 状 ,怀 孕 母猪 发 生 流产 、公 猪 精液品质下降,本病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6 鉴别诊 治
猪 伪 狂犬 病 主要 易 与猪 肺 疫 、猪传 染 性 胸膜 肺 炎 、猪 嗜血 杆 菌 病相 混 淆 ,有 类 似发 病 临床 症状 ,主要 根 据 流行 病学 、发 病特 征 、病 理剖 检相 区分 。
7 猪伪狂犬病主要 防治建议
( 1 ) 制 定猪 伪狂 犬病 免疫 接种 计划 。 ( 2) 控 制从 疫 区购人 猪群 ,引进种 猪 、育肥 苗猪 要 进行 严格 隔离 管理 制度 。
织急性炎性肿胀,或表现为肺、胸膜的纤维蛋 白渗出性炎症。 [ 关键词 ]猪肺 疫 诊 断 防治
本 病为 散 发性 ,不像 猪 瘟那 样 猛烈 ,但 一 年 四季 都 可发 生 , 特别 是春 秋两 季易 发 。 2 0 1 6 年3 月 ,扬 中市开 发 区陈某养 殖场 5 l 头仔 猪发 生 以体 温 升 高 和于 陛痛 咳为 主要 临床症 状 的疾病 ,到场 时发现 已经死 亡3 头。 结合临床症状 、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 ,诊 断为猪肺疫。经综合 治疗 ,得 到 了有效 控制 ,现 汇报 如下 : 的 咽喉 区域 肿胀 ,可 见该 处 高热 红 肿 。皮肤 有 红 色小 出血点 ,按

03第二节伪狂犬

03第二节伪狂犬

伪狂犬病毒为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e) 的疱疹病毒(Herpesvirus),
(二)传播途径
病毒和带毒鼠为传播源。病 毒可经皮肤、黏膜、配种、哺乳 引起传播。
(三)侵入门户:
口鼻黏膜
24小时之后
侵入中枢神经 出现在血液 分布到病猪的全身各脏器
三、病理变化
(一)病毒性脑炎
伪狂犬
脑软膜充血、肿胀
伪狂犬:脑膜炎,血管套管现象
伪狂犬:单核细胞脑膜炎
伪狂犬:血管套管现象,单核细胞
伪狂犬:单核细胞套管现象
伪狂犬:单核细胞血管套管现象,水肿
伪狂犬:神经胶质增生
伪狂犬:单核细胞套管现象,神经胶质增生
伪狂犬:神经胶质增生
(二)间质性肺炎
伪狂犬:间质性Biblioteka 炎PRV lung, interstitial pneumonia and necrosis
间质性肺炎和坏死
PRV lung, necrosis in bronchial epithelium
支气管上皮坏死
(三)肝脏、肾脏、脾脏的 渐进性坏死,尤其在肝脏坏 死灶中常见核内包涵体。
伪狂犬:肝脏坏死
伪狂犬:肝坏死
伪狂犬:肝脏坏死,核内包涵体
伪狂犬:病毒在大脑大锥体细胞内形成的核内包涵体
第二节: 伪狂犬病 (psedorabies)

概念
伪狂犬(pseudorabies)是由病 毒引起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 传染病,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 发热、奇痒(猪除外)、病毒性脑 炎剂神经节炎和流产。
三 发病机理
(一)病原:
伪狂犬病毒为疱疹病毒科 (Herpesviride)的疱疹病毒 (Herpesvirus),含双股DNA,病 毒颗粒直径100-150nm,产生核内 包涵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伪狂犬引起的脏器病理变化
伪狂犬是一种由类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狗和猫的病毒感染,与真正的狂犬病不同的是,伪狂犬病病毒不会感染人类。

在患有伪狂犬的动物身体内,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脏器上。

脑部病理变化:伪狂犬病病毒会首先感染大脑,导致脑组织发生炎症,并最终引起脑组织的破坏和坏死。

这种神经系统受损会导致动物出现行动迟缓、意识丧失、狂躁不安、进行性瘫痪等症状。

呼吸系统病理变化:伪狂犬病病毒会在患犬或猫的气管和肺部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

在病毒复制过程中,病毒可能进一步传播到呼吸系统其他部位,如支气管和肺泡,造成更严重的肺部病理变化。

消化系统病理变化:伪狂犬病病毒也可能在消化系统内引起病变,尤其是在口腔、咽喉和胃部等部位。

这些病变可能导致口水增多、吞咽困难、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其他脏器病理变化:伪狂犬病病毒还可能在其他脏器中引起炎症反应和病变。

例如,肝脏、肾脏等脏器的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相关器官病理变化。

总之,伪狂犬引起的脏器病理变化主要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并导致相应的症状和疾病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