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林学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林学考试题及答案

林学考试题及答案

林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林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利用和管理B. 木材加工技术C. 森林生态学D. 森林病虫害防治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林学的分支学科?A. 森林生态学B. 森林培育学C. 森林保护学D. 土壤学答案:D3. 森林的三大效益是什么?A.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B.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C.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D.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政治效益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森林的生态效益?A. 保持水土B. 调节气候C. 增加就业D. 净化空气答案:C5.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主要依靠以下哪项?A. 森林采伐B. 森林保护C. 森林培育D. 森林开发答案:C6. 以下哪项不是森林培育的主要目标?A. 提高森林覆盖率B. 提高森林生物多样性C. 提高森林经济效益D. 减少森林面积答案:D7. 森林保护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防止森林火灾B. 防治森林病虫害C. 保护森林资源D. 以上都是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方法?A. 化学防治B. 生物防治C. 物理防治D. 人工防治答案:D9.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哪方面?A. 木材利用B. 非木材林产品利用C. 森林生态旅游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以下哪项不是森林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A. 保护优先B. 科学利用C. 经济效益最大化D. 持续发展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林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A.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B. 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C. 森林资源的利用和管理D. 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分析答案:ABC2. 森林资源的培育包括哪些方面?A. 森林种植B. 森林抚育C. 森林更新D. 森林采伐答案:ABC3. 森林保护的主要措施包括哪些?A. 森林防火B. 森林病虫害防治C. 森林资源监测D. 森林资源评估答案:ABC4.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哪些方面?A. 木材的合理采伐B. 非木材林产品的开发利用C. 森林生态旅游D. 森林资源的保护答案:ABC5. 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哪些?A. 森林资源的调查和评估B. 森林资源的规划和利用C. 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恢复D. 森林资源的法律和政策制定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林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等多个领域。

大学mooc林学概论(北林)章节测验答案

大学mooc林学概论(北林)章节测验答案

绪论测试1单选(2分)在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林业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A.社会问题B.森林问题C.经济问题D.跨国犯罪问题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2单选(2分)中国近代国门被武力打开,有一批青年学生赴欧美和日本攻读林学,回国后他们通过引进西方的林学思想,带动了中国近代林学的较大发展,其中著名林学家有()等。

A.郝景盛、陈植、科塔、凌道扬B.沈国舫、吴忠伦、陈嵘、梁希C.贾思勰、陈嵘、柳宗元、李时珍D.陈嵘、凌道扬、姚传法、梁希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3单选(2分)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我国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蓄积121.37亿m³。

A.0.1199B.0.31C.21.63%D.0.3095正确答案:C你选对了4单选(2分)为解决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的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国林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A.增加森林数量和质量B.实施林业生态工程C.森林保护D.退耕还林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5多选(3分)随着地球上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特别工业革命之后,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破坏造成局部地区出现缺林少林现象,环境问题逐渐突出,人们开始关心森林的恢复和培育,()逐渐成为林业的经营范畴。

A.人工造林B.开发森林C.保护森林D.采伐森林正确答案:A、C你选对了6多选(3分)林学主要研究认识森林、()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森林植物、森林生态、林木育种、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管理、森林保护以及木材采运和加工工艺为中心的森林工业等学科方向。

A.科学利用森林B.森林资源管理C.培育森林D.森林保护正确答案:A、B、C、D你选对了7多选(3分)林学概论是林学各部分知识()的阐述,它是为从事与林业有关的工作的人们提供林学常识性的基本知识,也是高等学校农林院校非林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或通识性课程。

林政学试题及答案

林政学试题及答案

林政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林政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B.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C. 森林资源的法律保护D. 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评估答案:A2. 林政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森林生态系统B. 森林资源C. 森林政策D. 森林法律法规答案:B3. 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是()。

A. 提高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B. 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 增加森林资源的数量D. 提升森林资源的质量答案:B4. 森林资源的分类不包括()。

A. 经济林B. 观赏林C. 保护林D. 工业林答案:B5. 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不包括()。

A. 法律法规B. 经济手段C. 行政手段D. 社会舆论答案:D6. 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不包括()。

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森林火灾预防C. 森林病虫害防治D. 森林资源的商业化开发答案:D7.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主要体现在()。

A. 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B.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重C. 森林资源的无序开发D. 森林资源的单一利用答案:B8. 森林资源的法律保护主要依据()。

A. 地方性法规B. 国家森林法C. 国际公约D. 行业标准答案:B9. 森林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A. 经济效益优先B. 生态效益优先C. 社会效益优先D.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答案:D10.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

A. 增加森林资源的消耗速度B. 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速度C. 保持森林资源的消耗速度不变D. 任意改变森林资源的消耗速度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林政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A. 森林资源的保护B. 森林资源的利用C. 森林资源的管理D. 森林资源的法律保护答案:ABCD12. 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

A. 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B. 提高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C. 保护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D. 提升森林资源的社会价值答案:ABCD13. 森林资源的分类主要包括()。

(整理)林学概论-考试资料

(整理)林学概论-考试资料

(整理)林学概论-考试资料基础知识题1.森林--是以乔木为主,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密集生长,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

2森林分布的一般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水平地带性:在地球表面,气候条件特别是热量和水分状况随纬度和经度呈现出有规律的递变,从而引起森林在水平方向上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的现象。

垂直地带性:随着海拔的升高森林植被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这一现象称为森林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3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在地球表面,气候条件特别是热量和水分状况随纬度和经度呈现出有规律的递变,从而引起森林在水平方向上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的现象。

4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5植物分类的方法?一人为分类法;二自然分类法,根据植物进化中亲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作为分类标准,依据最能反映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中的主要形状进行分类。

6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分类学上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各级单位的起点。

种是生物进化与自然选择的产物,同种植物占有一定自然分布区,具有基本相同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生态学特性;具有相同的遗传形状,能进行自由交配,产生有正常生育能力的后代;与边缘种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亚种是指在不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生境不同导致植物在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上的差异。

变种是指具有相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微生境不同导致植物产生可稳定遗传的形态差异。

变型是指具有微小的形态学差异,但分布没有规律的同种植物的不同个体。

7植物检索表的种类?平行检索表、定距(等距)检索表8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根据植物体形态构造表现的原始与进化、生殖过程中受精卵是否在母体内发育形成胚,把植物界划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群,或化分为无胚植物和有胚植物两大类群。

9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构成的一个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林业生态工程》复习思考题

《林业生态工程》复习思考题

《林业生态工程》复习思考题第一篇:《林业生态工程》复习思考题《林业生态工程》复习思考题第一章概论1.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特点和主要内容。

2、林业生态工程的类型。

3、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4、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二章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理论基础1、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哪些?2、生态经济系统的分类3、生态经济学与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5、系统论的基本原则6、可持续发展的五个要素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8、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原则9、系统工程的概念10、生态工程学的核心原理11、生态工程学的系统工程学原理第三章全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总体规划1、简述生态环境类型区划的概念2、简述功能区划的原则3、我国环境类型区划结果是几个生态环境类型?4、简述全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规划原则。

5、我国林业生态重点工程有哪几个?第四章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1、什么是立地条件?什么是立地质量?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简述功能区划的原则3、我国环境类型区划结果是几个生态环境类型?4、简述全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规划原则。

5、简述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概念6、简述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内容。

7、简述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程序8、简述造林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9、造林规划设计的文件有哪些?10简述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的编写11造林作业设计的文件组成第五章防护林营建技术1、什么是防护林?什么是防护林体系?2、山丘区水土保持林林种有那些?其各自的功能是什么?3、简述水土保持林体系的配置模式4、确定水土保持林林种的原则是什么?5、简述山区水土保持林体系中,林种配置的思路和方法6、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林营建技术主要有哪些技术?7、人工促进封山育林的适用条件是什么?8、什么是封山育林?简述封山育林的类型和方式。

9、试述封山育林技术措施。

第六章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1、简述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的内容2、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综合效益评价的理论是什么?4、怎样建立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第二篇:林业生态工程大兴安岭加林局700多名党员在退耕还林工作中做表率2010-11-18 09:46:12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大兴安岭加林局紧紧围绕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林区转型崛起目标,按照我区“五大功能区”建设和推进“十大工程”发展思路,不断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

(精选)林学概论

(精选)林学概论

林学概论第1章绪论1★.林业:是培育、爱惜、治理和利用丛林的事业。

2.林学:林学是有关林业生产(专门是营林生产)科学技术的知识系统及与其有关的科学基础知识系统的集合,是一门研究如何熟悉丛林、培育丛林、经营丛林、爱惜丛林和合理利用丛林的应用学科,它是一个相当广漠的知识领域。

3.中国林业的进展:狩猎林业进展-> 农耕林业时期-> 走向可持续进展林业时期4.中国林业的现状:(1)丛林资源总量不足、散布不均、质量不高(2)林业结构不合理(3)造林绿化质量低,进展速度慢(4)林业产业进展滞后,难以对生态建设形成有效的支持(5)林业补偿机制尚未成立(6)林业市场发育滞后(7)林业科技进展滞后,缺乏科技创新与技术推行动力(8)林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第2章森林的概念与特征1★.丛林的特点:(1)寿命长,生长周期长(2)成份复杂,产品丰硕多彩(3)体积庞大,地理环境多种多样,类型复杂(4)丛林具有天然更新的能力,是一种能够再生的生物资源(5)具有庞大的生产能力,拥有最大的生物产量(6)对周围环境具有庞大的阻碍力2★.优势树种:又称建群树种。

在丛林中,株数材积最大和次大的乔木树类别离称为优势树种和亚优势树种。

要紧树种:又称目的树种。

是符合人们经营目的的树种,一样具有最大的经济价值,若是要紧树种同时又是优势树种,是比较理想的。

另外还有次要树种(非目的树种),伴生树种(辅佐树种),先锋树种。

下木:是指林内的灌木和小乔木,其高度一样终生不超过成熟林分平均高的1/2。

3★.林分:将大片丛林按其本身的特点和经营治理的需要,区划成假设干个内部特点相同且与周围相邻部份有明显区别的丛林地段称为林分。

林分特点指标:(1)林分起源(2)树种组成(指乔木树种所占比例,以十分法表示。

同一个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作纯林;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

)(3)林相(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

林学概论考试资料

林学概论考试资料

林学概论第一章绪论林学: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发展、管理以及资源再生和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林学概论:是对林学学科这个广阔知识领域的概括论述..通只论述狭义林学所涉及的主要学科及基础学科..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生物库;蓄水库;能源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等多种功能;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保障农牧业的高产稳产;保护和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防治污染我国最新定义:森林:面积大于或等于0.667公顷的土地、高度可以达到2米或2米以上、郁闭度等于或大于0.2;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达到以上标准的竹林、天然林或人工幼林未成林幼林;两行以上;行距小于或等于4米或树冠幅度等于或大于10米的林带以及特定的灌木林..主要相关学科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物之间及其与森林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的学科..研究内容:森林环境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因子、森林生物群落和森林生态系统..目的:阐明森林的结构、功能及其调节、控制的原理;为不断扩大森林资源、提高其生物产量;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能和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树种特性、种群消长、种间关系、系统结构、物能流动、信息传递等运动规律..林业气象学是研究林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的学科..其任务是为发展林业生产、改造自然、实现大地园林化服务..主要内容是:①研究各地区的气象条件与各种树木的生态关系;为提出合理的造林计划;采取适宜的技术措施;实现林木速生丰产提供依据;②研究不同树木受害的气象指标;作好灾害性天气预报;预防各种自然灾害;③研究森林的气象效应;揭示森林在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树木学:是研究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和经济价值的一门学科..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植物类群的分类、鉴定和亲缘关系;建立植物进化系统和鉴别植物的科学最基本..造林学:是研究森林营造和培育的理论和技术的应用科学;包括森林造林和森林抚育学及森林主伐更新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即森林经营管理 ;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心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对森林资源进行的区划、调查、编制计划、森林的经营决策和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等..对象是森林资源;宗旨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测树学:测树学是以林木、林分为对象;研究和测算其材积或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重量以及林产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任务是对树木和林分进行数量和质量的评价;阐明林分分布和生长的规律..土壤学: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保护学第二章世界林业概况及发展趋势2 1.1 世界森林分布①寒带针叶林;又称“泰加林”..分布在北半球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约在北纬50°~70°;如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呈宽阔的带状东西伸展..形成了由云杉、银松、落叶松、冷杉、西伯利亚松②温带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树和落叶阔叶树..在北纬40°~60°的欧洲西缘、北美洲东缘和亚洲东缘③温带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于北纬30°~50°的温带地区..所以又称“夏绿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分布在北半球受海洋性气候影响的温暖地区..·落叶阔叶林是我国北方温带地区的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也是华北暖温带的地带性植被..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我国的落叶阔叶林类型很多:典型落叶阔叶林、山地杨桦林和河岸落叶阔叶林..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分布地区;通常两层乔木;林下有灌木和草本层;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不多;但蕨类植物丰富;没有板状根和茎花现象的植物..动物资源丰富..⑤热带雨林:在赤道南北纬5°—10°;亚马孙流域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热带雨林区世界上三大热带地区都有它的分布..最大的一片在美洲、热带亚洲、热带非洲刚果盆地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1.3 世界林业生产的特点:·⑴人工林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工业用材的主要来源..·⑵世界林产品生产及消费快速增长·⑶世界木材加工产品出口占总量的比重有所增加..1.4 林业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⑴可持续发展理论将是世界各国林业经营的共同指导原则;⑵森林培育学将有较快的发展;⑶林业生物工程将取得重大突破;⑷森林生物生物多样性研究是全球的重要课题;·⑸森林生态与环境的研究将是最热门课题;⑹城市森林研究方兴未艾;⑺防治荒漠化是当今世界的迫切任务..第四章森林的结构特征与生态功能⑴构成森林的植物成分·枯立木:林木中常常由于自然枯死或感染病虫害而枯死的林木称为枯立木..·森林是以乔木为主的植物群落一立木层:是所有乔木树种的总称..每一株树木称为立木或林木....优势树种又称建群树种..它是群落中数量最多的树种;它决定着群落特点;支配环境..·主要树种:又称目的树种..是符合人们经营目的的树种;一般具有最大的经济价值..主要树种同时又是优势树种;是比较理想的;但是有些天然林中;主要树种不一定数量最多;次生林中;往往缺少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即辅佐树种..它是陪伴主要树种生长的树种;伴生树种的作用是促使主要树种干材通直;抑制其萌条和侧枝发育..在防风为主的防守林带中;伴生树种可增加树冠层的厚度和紧密度;提高防护效益..·次要树种:又称非目的树种..它是群落中不符合经营目的要求的树种;经济价值低..木材松软的软杂木多属次要树种..次生林大多由次要树种组成..先锋树种:不怕日灼霜害;不畏杂草的喜光树种;依靠结实和传播的能力;适者生存抢先占据地盘的树种..二下木层·下木即林内的灌木;但其高度一般终生不超过成熟林分平均高的一半;种类和多少因地区和建群种而异;阳性树种为优势树种的林下一般下木数量多..·森林形成后;原有的灌木种类减少或消失;森林采伐后;原林下的下木种类又会减少或消失..下木对防护、更新有重要影响;也具有经营上的意义..三地被物层·死地被物层:指林地上的枯枝落叶层..它是林地腐殖质和肥力的来源;对土壤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活地被物层:是林内的草本植物和半灌木、小灌木、苔藓、地衣、真菌组成的植物层次;居林内最下层;分为草本层和苔藓层..有药用植物和经济植物;如人参、天麻、三七、何首乌、半夏、党参四层外植物;又称层间植物..是林内没有固定层次的植物成分..如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寄生植物;以及土壤中的细菌、真菌、藻类等..层外植物往往是湿热气候的标志;层外植物利害具有双重性:有的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的缠绕在树干上可使林木致死;被称为“绞杀植物”..·林分的树种组成;指乔木树种所占的比例;以十分法表示;称为组成式..计算各树种的比例一般按其株数、蓄积或胸高断面积;在幼龄林中多用株数比例..树种数量上不及2%;应在组成式后加注“-”;若数量占林分总蓄积量的2-5%;应在组成式后加注“+”;各种树种前的数字称为组成系数..·林分由一个树种组成者;称为纯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树种组成者;称为混交林..·树种组成;是决定林分价值的重要标志..我国南方气候湿热;多混交林;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树种组成简单;如我国大兴安岭林区多落叶松纯林;樟子松纯林;西南高山林区多云杉纯林、冷杉纯林..2林相林层:乔木林冠的层次状况 ..林冠集中在一个层次;称为单层林;林冠分为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称为复层林;林冠层次不清;上下连接构成垂直郁闭者;称为连层林..标准:一般层间高差要大于20%;每层林木要有一定的数量·疏密度:主林层不小于0.3;次林层不小于0.2;次林层平均直径在8cm以上 ..3林龄:林分的年龄;它是按龄级划分的..龄级是按树种的生长速度和寿命确定的·绝对同龄林:所有树木年龄完全相同;如人工落叶松;不超过一个龄级的为相对同龄林;相差超过一个龄级的称为异龄林..·龄级:林木在一定年龄范围内5、10、15年;这个年龄范围称为龄级用ⅠⅡⅢ……表示..·20年:适用于生长慢、寿命长的树种;如云杉、冷衫、红松、樟、栎等;10年:适用于生长和寿命中庸的树种;如桦木、槭树、油松、马尾松和落叶松等;5年一个龄级:适用于速生树种和无性更新的软阔叶树种;如杨、柳、杉木、桉树等;竹子一般1年或2年一个龄级;因为它生长迅速;龄级期长了就反应不出它的变化;对指导生产不利..4疏密度用每公顷蓄积与相同条件下“标准林分”的蓄积量或断面积之比来表示..·郁闭度:即林冠相互衔接的程度..以林冠在林地投影所占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的十分法表示..1.0最高郁闭;0.1-0.2郁闭度为疏林地;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株数..直接影响未来森林的形成速度和质量..5林型是对林分的分类..它是根据一系列的综合特征确定的..如;白桦落叶松林、河岸落叶松林、高山偃松林、杜鹃白桦林等..6森林起源即森林的形成方式;一般指林分的繁殖方式..实生林:由种子发芽成长形成林分;主干通直;生长高大;根系良好;寿命较高;不易感染病虫害..无性繁殖林:由插条;伐根萌芽、根蘖方式形成的森林..发生快、衰老早、易感病虫害;不宜培育大径材..次生林中;实生林为乔林;萌生林为矮林;上层实生;下层为萌芽;林业上称为中林..三、森林的分布规律㈠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1.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⑴世界:北半球自北到南:寒带苔原→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欧亚大陆中部和北美中部;自北向南:苔原→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⑵我国:东部湿润森林区;自北向南: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西部内陆;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的隆起:温带荒漠、半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寒山地灌丛草原带..2.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⑴世界:北美的中部;东面是大西洋;西面是太平洋;但被经向的落基山脉所阻隔;植被从东向西依次更替为:东森林地带→草原地带→半荒漠地带→荒漠地带→森林地带西落基山脉..㈡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山体的植被垂直带;是反映山体所处的一定纬度和一定经度的水平地带性的特征;植被垂直地带性是从属于水平地带性的特征;在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相互关系中;水平地带性是基础;它决定着山地垂直地带的系统..·1.某一山体植被垂直带分布;与山体所处的纬度开始到极地为止的水平植被带分布顺序相对应..·2.体现经度地带性的山体垂直带的组成情况;还与该经度地带所处的纬度有一定的相关性..高山是处于热带的荒漠地区;则山麓平地的地带性的植被类型为干荒漠;随着山地的上升;依次的理想分布为干草原或稀树草原→疏林灌丛→常绿阔叶林→夏绿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地→高山冻原→冰雪带..四、森林的生态功能:森林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㈠森林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森林能提供大量木材和其它林产品;能生产果品、药材、皮毛、松香、橡胶等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产品..·森林中有极其丰富的物种资源;仅热带雨林中的物种就占地球上全部物种的50%..·现代的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能源生产者..由于森林的面积大;同化层厚;多年生;所固定的日光能量大..·森林在史前的地质年代里曾经起过巨大的作用;实质上我们现在所用的煤和石油等能源基本上都是过去的森林所固定积聚的日光能..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森林是土壤的绿色保护伞..茂密的枝叶能够截留降雨;减弱水流对土壤的冲刷;林下的草本植物和枯枝落叶层;既能吸水;又能固定土壤;庞大的根系纵横交错;对土壤有很强的粘附作用..另外;森林还能抵御风暴对土壤的侵蚀..·森林是巨型蓄水库..降雨落到树下的枯枝落叶和疏松多孔的林地土壤里;会被蓄积起来;就像水库蓄水一样..森林对于减轻旱涝灾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森林在水分循环中起到了“绿色天然水库”的作用..㈢防风固沙;护田保土·防护林带和农田林网不仅能够降低风速;还能增加和保持田间湿度;减轻干热风的危害..·许多地区的实践证明;在结构合理的防护林带背风面的15—20倍林带高度的范围内;森林的这种防护作用是明显的..如果将林带联成体网;并与衬宅植树、成片造林结合起来;形成防护林体系;则其效果将更为显着..防护林带的设计重要的是;森林确实能改善邻近地段的小气候;如减少温差;增加空气湿度;降低风速;减少平流寒害;干热风危害及地表风蚀的危害..㈣降低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森林是地球生物圈中大气成分平衡的主要调节者..㈤森林是良好的吸尘器·携带各种粉尘的气流遇到森林;风速就会降低;一部分尘粒降落地面;另一部分就被树叶上的绒毛、粘液和油脂等粘住.. 树木茂密的枝叶能够降低风速;而且叶表面不平;多绒毛;能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而使大粒灰尘沉降;吸附大量飘尘..㈥森林是自然界的卫生保健医生·释放出负氧离子;保健作用强大;森林浴―森林吸氧.. ·吸毒杀菌..㈦森林是绿色的隔音墙:林木有减轻噪音的作用;一般40米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音10~15分贝..㈧对环境变化的监测指示作用·酸性土指示植物:茶、杜鹃、芒萁·钙质土指示植物:南天竹、碎米蕨、铁线蕨、肾·盐碱土指示植物:多种碱蓬、海蓬子·石灰性土壤指示植物:柏木·富氮土壤指示植物:葎草粘重土壤指示植物:杜草·SO2指示植物:一年生早熟禾、芥菜、堇菜、菠菜、莴苣、萝卜、胡萝卜、百日草、欧洲蕨、苹果树、颤杨、美国白蜡树、欧洲白桦、紫花苜蓿、牵牛花、万寿菊、秋海棠、大麦、荞麦、南瓜、杉树、油松、红松、杨树、桉树、美洲五针松、加拿大短叶松、挪威云杉;以及苔藓和地衣等..·HF指示植物:对HF特别敏感的植物是唐菖蒲;因此常用它作生物监测器..此外;金荞麦、葡萄、玉米、郁金香、桃、杏、落叶杜鹃、北美黄杉、美国黄松、小苍兰等..·O3指示植物:美国白蜡、菜豆、黄瓜、葡萄、牵牛花、洋葱、松树、马铃薯、菠菜、烟草、西瓜 ..·C2H4 乙烯指示植物:洋玉兰最为有名..其他有麝香、石竹、蕃茄、玫瑰、香豌豆、黄瓜、万寿菊、皂荚树、香石竹等..·监测NH3的指示植物:向日葵、悬铃木、枫杨、女贞等.. ·监测C12的指示植物:荞麦、向日葵、萝卜、曼陀罗、百日草、蔷薇、郁金香、海棠、落叶松、火炬松、油松、枫杨等..·PAN过氧乙酰硝酸:牵牛花、瑞士、甜菜、菜豆、蕃茄、长叶莴苣、芹菜、大丽花以及一年生早熟禾等..·气候指示植物:如椰子的开花是热带气候的标志;生长桫椤、莲座蕨的地区表明为热带或亚热带潮湿气候带..·矿物指示植物:如问荆、云杉可用以指示金矿;海州香薷可指示铜矿;喇叭茶可指示铀矿..·潜水指示植物:可指示潜水埋藏的深度、水质及矿化度;如柳属是淡潜水的指示植物;骆驼刺为微咸潜水土壤的指示植物..第五章森林与环境森林forest是指一个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其它生物;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并显着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复合体..环境是指生物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生存的空间及维持其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森林环境指森林生活空间包括地上空间、地下空间和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对森林有影响的种种自然环境条件以及生物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按环境的主体分类:人类环境、生物环境;按环境的性质分类:人工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境又称栖息地;是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素的综合体;即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光的变化规律:由于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地形特点等的不同;以及由于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使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导致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也随之变化 ..1光照强度有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包括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坡向;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2光谱成分:由于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有选择性;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后;辐射强度减弱;光谱成分光质也发生变化..太阳高度升高;紫外线和可见光所占比例增大;反之;变小;长波光比例增加..在空间变化上;低纬度处短波光多;高纬度长光波多;同时;随海拔升高短光波随之增多..在时间变化上;夏季短光波多;冬季长光波多;中午短光波多;早晚长光波多..3光照长度:日照长度随纬度变化而进行不同的周期性变化..随着纬度的增加;最长日和最短日的差距越来越大;即纬度越高日照长短的变化越明显..2.温度的变化规律:太阳辐射使地表受热;产生气温、水温和土温的变化.. 1空间变化纬向变化:纬度决定一个地区太阳入射高度的大小及昼夜长短;因此也就决定了太阳辐射量的多少..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量也大;昼夜长短差异小;太阳辐射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在北半球随着纬度北移;太阳辐射量减少;温度逐渐降低..纬度每增加1度;年均温度大约降低0.5℃..海拔变化:海拔高的地方;空气稀薄;水蒸气和CO2含量低;地面的辐射散热量大;所以尽管太阳辐射较强;温度还是较低..通常海拔每升高100 m;平均温度降低0.5-0.6℃;相当于纬度北移1度..2时间变化分为季节变化公转和昼夜变化自转;平均温度10-22℃..3土温变化:白天土壤表面受热后;热量从表土向深层输送;夜间土表冷却后;热量从深层向表层流动..土壤温度的变化比大气要缓慢且稳定;所以冬暖夏凉..水体温度变化:光线穿过水体时;辐射强度随深度的增加呈对数值下降;因此太阳辐射增温仅限于水体最上层..夜晚;特别在寒冷季节;水面温度下降;表层水密度增加而下沉;深层温暖的水上升;上下层水体发生对流、交换充分混合..生物圈是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与之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的总称;是由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和大气圈的交接空间构成的..最显着的特点是有大量的生物存在;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类..气候因子也称地理因子;包括光光强、光质和光周期、温度平均温度、积温、节律性变温和非节律性变温、水分、空气等..土壤是气候因子和生物因子共同作用;包括土壤结构、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生物等..地形因子如地面的起伏、坡度、坡向、阴坡和阳坡等;通过影响气候和土壤;间接地影响植物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包括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如捕食、寄生、竞争和互惠共生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及生物的适应一、光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二、1.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光对植物的形态建成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影响很大..叶绿素必须在一定光强条件下才能形成;许多其他器官的形成也有赖于一定的光强..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就会出现“黄化现象”..在植物完成光周期诱导和花芽开始分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机物越多;有利于花的发育;还有利于果实的成熟根据植物对光强适应的生态类型可分为阳性植物、中性植物和阴性植物耐阴植物..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效率与光强成正比;达到一定强度后实现饱和;再增加光强;光合效率也不会提高;这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2.光质的生态作用与植物的适应:植物的光合作用只能利用可见光区400-760nm;这部分辐射通常称为生理有效辐射;约占总辐射的40-50%..可见光中红、橙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成分;其次是蓝、紫光;绿光生理无效光此外;长波光红光有促进延长生长的作用;短波光蓝紫光、紫外线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并抑制茎的伸长..3.光照长度与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地球的公转与自转;带来了地球上日照长短的周期性变化;长期生活在这种昼夜变化环境中的动植物;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物的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光周期现象:长日照植物是指在日照时间长于一定数值14小时以上才能开花的植物;如冬小麦、大麦、油菜和甜菜等..短日照植物则是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14小时以上的黑暗才能开花的植物;如水稻、棉花、大豆和烟草等..日中照植物的开花要求昼夜长短比例接近相等;如甘蔗等..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的植物是中间型植物;如番茄、黄瓜和辣椒等..短日照植物在日照时间短的热带、亚热带;长日照植物在温带和寒带;在生长发育旺盛的夏季..二、温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1.温度对生物生长的影响: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在零下几度到50℃左右之间..三基点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2.温度对生物发育的影响即有效积温法则:是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K=N·T-T031低温对生物的影响温度低于一定数值;生物便会受害;这个数值为临界温度..寒害是指温度在0℃以上对喜温生物造成的伤害;主要原因有蛋白质合成受阻、碳水化合物减少和代谢紊乱等..冻害是指0℃以下的低温使生物体内形成冰晶而造成的损害..植物在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会在细胞间隙形成冰晶;原生质。

林学类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林学类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林学类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林学是研究森林资源、森林生态系统以及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森林的学科。

对于林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参加林学类考试是他们学习成果的一次检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解析一些林学类考试中常见的题目及答案,并探讨背后的学术原理和知识内涵。

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物种是常见的速生树种?A. 杉木B. 云杉C. 樟子松D. 白桦答案解析:D. 白桦白桦是一种速生树种,其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被广泛用于森林经营和生态修复。

杉木、云杉和樟子松都是常见的树种,但并不属于速生树种。

2.下列哪种防护林带的作用是减少沙尘暴的影响?A. 美化林带B. 风沙固定林带C. 减缓植被退化林带D. 海岸防护林带答案解析:B. 风沙固定林带风沙固定林带是一种特殊的防护林带,其主要作用是减少沙尘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固定流动的沙土,保护土地资源。

美化林带、减缓植被退化林带和海岸防护林带都有其特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针对沙尘暴的缓解。

二、填空题1.常见的造林方式包括________造林和人工________造林。

答案解析:自然;人工自然造林是指利用自然条件和种子的自然散布来实现新林的产生,常见的有天然更新、间伐更新等。

人工造林是指人为地选择苗木,并通过育苗、移栽等方式进行人工栽培的种植方式。

2.森林的结构分为森林________和森林________。

答案解析:竖直;水平森林结构是指森林中各种树木的排列和分布规律。

竖直结构是指森林中各种树木的分布高度和层次关系,包括上层、中层、下层等;水平结构是指森林中各种树木的种类和空间分布关系,包括径向和切向的分布。

三、问答题1.请解释何为森林生态系统?答案解析:森林生态系统是由森林中的生物群落、以及与其相互作用的非生物因素(如土壤、气候等)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水土保持、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

2.简述小环境中的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林学考试题及答案

林学考试题及答案

林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森林生态系统中,下列哪项不是森林的主要功能?A. 保持水土B. 调节气候C. 净化空气D. 增加噪音答案:D2. 以下哪种树木不属于针叶树?A. 松树B. 柏树C. 橡树D. 冷杉答案:C3.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不包括以下哪项?A. 合理采伐B. 保护生物多样性C. 单一树种种植D. 森林更新答案:C4.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A. 化学防治B. 生物防治C. 物理防治D. 人工降雨答案:D5. 森林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通常比农田土壤要高,这是因为:A. 森林土壤更肥沃B. 森林土壤更贫瘠C. 森林土壤更湿润D. 森林土壤更干燥答案:A6. 以下哪种植物不是林下植被?A. 蕨类植物B. 苔藓植物C. 草本植物D. 仙人掌答案:D7. 森林火灾的主要危害不包括以下哪项?A. 破坏森林生态B. 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C. 增加土壤侵蚀D. 促进森林更新答案:D8. 森林经营的目标不包括以下哪项?A. 提高木材产量B. 保护森林生态C. 提高森林景观价值D. 减少森林面积答案:D9. 以下哪种动物不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A. 狼B. 鹰C. 鹿D. 熊答案:C10.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下哪项不是森林碳汇的作用?A. 减缓全球变暖B. 提高生物多样性C. 改善空气质量D. 增加土壤肥力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物种多样性B. 遗传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土壤多样性答案:A, B, C12. 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包括以下哪些?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实施森林禁伐C. 推广可持续林业D. 增加森林砍伐量答案:A, B, C13. 森林土壤的特点包括以下哪些?A. 有机质含量高B. 土壤结构良好C. 土壤肥力低D. 土壤水分充足答案:A, B, D14.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化学防治B. 生物防治C. 物理防治D. 人工降雨答案:A, B, C15. 森林火灾的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哪些?A. 加强火源管理B. 提高公众防火意识C. 增加森林砍伐量D. 建立防火隔离带答案:A, B,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对维持全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给学生复习思考题

给学生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林木病害的概念。

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恶劣条件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细胞、组织、器官和形态特征产生一系列反常变化,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2.林木病害发生的原因。

1. 寄主:遭受病原生物侵染的植物称为寄主。

2. 病原(病原物或病原菌):直接导致寄主发病的因素叫做病原。

其中,生物性病原称为病原物;引起病害的真菌和细菌统称为病原菌。

3. 诱因:间接引起寄主发病的因素。

在自然界,每种林木都可能遭受病原物的侵害,但林木会相应地做出防卫性反应。

从病原物开始作用于林木起,到病害停止发展为止,这种侵害与防卫的活动贯穿于林木病害发生的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病原物克服了寄主林木的防卫系统,则导致发病;反之,如果林木的反抗力量克服或削弱了病原物的侵袭,病害的进程将停止或减慢,林木仍保持健康状态或发病很轻。

在林木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二者还同时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如果环境条件利于植物而不利于病原,病害过程就会延缓或停止;反之,环境条件如果适合于病原物的生长繁殖,就可能导致林木发病。

3.林木病害症状的类型及各类症状的特点。

1. 类型林木病害的种类多,为了正确地诊断病害,研究其发病规律,可根据病原种类、寄主种类、发病部位或传播方式进行分类。

这里只介绍按病原分类的情况。

1)非侵染性病害,又叫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由非生物因素病原引起。

这些病原包括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发育的温度、光照、水分、空气或营养物质等因素。

2)侵染性病害,又称为传染性病害。

由生物性病原引起,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物菌原体、线虫、螨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和寄生锈藻等。

2. 特点非侵染性病害通常成片发生,比较均匀一致,不能传染蔓延,发病植株上无病原物。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通常由点到面,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能够传染蔓延,在病部可见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内蒙古农业大学园林树木学思考题解答

内蒙古农业大学园林树木学思考题解答

内蒙古农业大学园林树木学思考题解答《园林树木学》思考题1、什么是园林树木?凡适合于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统称为园林树木。

2、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有哪些作用?(1)美化环境,(2)改善生态环境因子,(3)经济生产3、*(资源丰富)中国园林树木资源有什么特点?(1)种类繁多(2)分布集中(3)丰富多彩(4)特点突出*4、植物的分类系统有哪两类?其分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1)人为的分类系统:着眼于应用上的方便(2)自然分类系统:物种的概念、关于进化特征的标准问题、分类系统上的等级*5、什么是双名法?**如何表示变种、变型、栽培品种?双名法规定用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字作为植物的学名。

变种:在种名之后加缩写字var.后,再加上拉丁变种名;变型:加缩写字f.后,在写变种名,最后写缩写的命名人;栽培品种:则在种名后将品种名用正体写于单引号内,首字母军用大写其后不必附命名人6、什么是物种、亚种、变种、变型?物种: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类群,是分类的基本单位亚种:种内的变异类型,这个类型除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的变化特点外,在地理分布上也有一定较大范围的地理性分布区域。

变种:种内的变异类型,再形态结构上有显著变化,但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变型:在形态特征上变异比较小的类型。

*7、园林树木依生长类型、观赏特性、园林用途是如何分类的?举例。

一、依树木生长类型分类:(1)乔木类(圆柏、油松),(2)灌木类(红丁香、水蜡),(3)丛木类(黄刺玫),(4)藤木类(凌霄、爬山虎),(4)匍地类(铺地柏)二、依观赏特性分类:(1)形木类(广玉兰、龙爪槐),(2)叶木类(银杏、五角枫),(3)花木类(梅、牡丹),(4)果木类(金银木、沙棘),(5)干枝类(白皮松、红瑞木),(6)根木类(樟、朴)三、依园林用途分类:(1)独赏树类(雪松、油松),(2)庭荫树类(杨、柳),(3)行道树类(银杏、紫丁香),(4)树丛类(白桦、圆柏),(6)花木类(牡丹、月季),(7)藤木类(爬山虎、凌霄),(8)植篱及绿雕塑类(大叶黄杨、圆柏),(9)地被植物类(铺地柏、沙地柏),(10)屋基种植类(景天),(11)桩景类(迎春、垂柳),(12)室内绿化装饰类(仙人掌、兰花)8、什么是树木的年周期?落叶树的年生长周期分哪几个时期?各期的生理特点及形态标志是什么?树木每年随环境周期变化而出现形态和生理机能的规律性变化,成为树木的年周期。

园林树木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共23页word资料

园林树木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共23页word资料

园林树木学部分测试题参考答案(2019版)一、名词解释1. 园林树木——凡适合于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统称园林树木。

(P1)2. 园林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称园林树木学。

(P1)3. 植物分类学——是对各种植物进行描述、记载、鉴定、分类和命名的基础科学,是研究园林植物学科应具备的基础.(P6)4. 园林建设分类法——属人为分类系统,它是以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和利用为目的、以提高园林建设水平为主要任务的分类体系。

(P6)5. 人为分类系统——是着眼于应用上的方便的分类系统,如本草学是为了医药目的。

(P7)6. 自然分类系统——是着眼于反映出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关系的分类系统,又叫植物系统学。

(P7)7. 种——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类群。

这种类群的所有个体都有着极其近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常后代而使种族延续,它们在自然界中又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P7)8. 亚种——是种内的变异类型,这个变型除了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的变化特点外,在地理分布上有一定较大范围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P7)9. 变种——是种内的变异类型,虽然在形态结构上有显著的变化,但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P7)10. 变型——是指在形态特征上变异较小的类型。

例如花色不同:花的单、重瓣:毛的有无:叶面上有无色斑等。

(P7)11.双名法——双名法规定用两个拉丁字母或拉丁化的字作为植物的学名。

头一个字母是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多为名词;第二个字母为种名,多为形容词。

以此二名作为植物的学名。

(P8)12. 生长——植物在同化外界物质的过程中,通过细胞的分裂和扩大导致体积和重量不可逆的增加称生长。

(P15)13. 发育——植物生活史中,建立在细胞、组织、器官分化基础上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称“发育”.(P15)14. 生命周期-——植物从播种开始,经幼年、性成熟、开花、衰老直到死亡的全过程称生命周期。

林学概论考试题和答案

林学概论考试题和答案

林学概论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林学是研究森林的生长发育、保护、培育、经营、利用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是()。

A. 森林生态系统B. 森林资源C. 森林植物D. 森林动物答案:A2. 森林的三大效益是指()。

A.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B.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C.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D. 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答案:C3. 森林的分类中,以保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类型是()。

A. 经济林B. 用材林C. 保护林D. 薪炭林答案:C4. 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层次是()。

A. 基因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生物群落多样性答案:B5. 森林的碳汇功能主要体现在()。

A. 吸收二氧化碳B. 释放氧气C. 减少温室气体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森林经营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木材产量B. 保护生态环境C. 实现可持续发展D. 提高经济效益答案:C7. 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控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

A. 建立防火隔离带B. 加强火源管理C. 提高公众防火意识D.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答案:B8. 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的主要优点是()。

A. 效果快B. 成本低C. 环境友好D. 操作简便答案:C9.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A. 经济因素B. 社会因素C. 生态因素D. 政治因素答案:D10. 森林资源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A. 森林面积和蓄积量B. 森林生物多样性C. 森林土壤和水文状况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森林的主要功能包括()。

A. 木材生产B. 水土保持C. 碳汇功能D. 休闲娱乐答案:ABCD1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包括()。

A. 直接使用价值B. 间接使用价值C. 非使用价值D. 潜在价值答案:ABCD13. 森林经营的目标包括()。

林学概论[试题]

林学概论[试题]

第一章森林植物1.叶由芽的叶原基分化而形成,通常绿色。

2.花及花序花:是适合于繁殖的变态枝一朵完整的花是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3.果实植物开花后,胚珠受精发育形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果皮加上里面的种子(1)单果: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由其子房形成的单个果实。

分为干果和肉质果。

(2)聚合果:一朵花中有多数单雌蕊,每个单雌蕊形成一个单果,集生在花托上,将这样集生在一朵花内的单果合称聚合果。

(3)聚花果:由整个花序形成的果实。

4.森林: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具有一定面积(空间)和密度(结构),同时包括其他生物在内受环境的制约并影响环境的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整体。

5.森林的特点(1)寿命长,生长周期长(2)成分复杂,产品丰富多彩(3)体积庞大,地理环境多种多样,类型复杂(4)可天然更新,可再生的生物资源(5)巨大生产能力,拥有最大的生物产量(6)对周围环境具有巨大的影响力6.森林的植物成分:根据植物所处地位,可分为林木、下木、幼苗幼树、活地被物、层间植物。

(1)林木(立木):指森林植物中的全部乔木。

由于乔木树体高大,一般是构成上层和中层林冠。

据经济价值、作用和特点不同可分为:优势树种:建群种,森林中材积最大和次大的乔木树种主要树种:目的树种,符合经营目的的树种,经济价值高次要树种:非目的树种,不符合经营要求,经济价值以木材价值为准伴生树种:辅佐树种,与主要树种伴生,耐荫先锋树种:优先适应环境生长的树种,喜光(2)下木:指林内的灌木和小乔木的总称,其高度一般终生不超过成熟林分平均高的1/2。

(3)幼苗幼树:林内1年生幼龄树木(慢生树种2~3年)总称为幼苗,超此年龄以上但其高度尚未达到乔木林冠层一半则称幼树。

(4)活地被物:是林内的草本植物和半灌木、小灌木、苔藓、地衣、真菌等组成的植物层次。

(5)层外植物(层间植物):在林内没有固定层次的植物。

藤本植物、附生、寄生植物。

7.林分——是指内部特征相同,与周围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

林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林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森林生态系统及管理》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种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功能单位.2、什么是森林生态系统,其特征有哪些?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生物群落与其环境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系统。

简单说来,就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特征:⑴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复杂的空间结构,并随时间发生演替⑵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

⑶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量最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

⑷生态系统是一个有生命的开放式的功能系统。

⑸森林资源是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3、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按其功能可分为哪几类?⑴生产者(又是自养生物)⑵消费者(又是异养生物)⑶分解者(又称还原者)4、解释总初级生产量和净初级生产量、生物量总初级生产量:森林植物光合作用将1%——20%的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减去植物呼吸消化部分剩下部分。

生物量:任一时间,一定面积上有机物质的总量。

5、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食物链类型主要有哪几类?树木------蝉-------螳螂------黄雀食物链类型草牧链:以绿色植物为基础,从草食动物开始的食物链.腐生链:以死有机体为基础,从腐生物开始的食物链.6、解释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以绿色植物固定,转换太阳能为基础,沿食物链进行着定向的能量转换,移动,最后以热能的形式释放的过程.7、何谓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包括哪几个类型?生态金字塔: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体数量,生物量,能量流一般是从第一营养级到最后营养级逐级减少.如果食物网中每一营养级用一个长方形框的长短表示量化指标,这样逐级堆起来就构成一个金字塔图形.类型:⑴数目金字塔⑵生物量金字塔⑶能量金字塔8、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哪些特点?在生态系统中,物质以一定数量在库与库之间进行转移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试 卷
课程 林学概论参考答案 2010 ~2013 学年第 1 学期
一、 名词解释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同种个体的总和(集合体)。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

种间竞争: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两个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

生态位: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构成的功能单位.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食与被食的关系,能量依次传递的关系.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大多是多种生物之间的网状关系.
营养级:是指在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生态金字塔:是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森林演替:在一定的地段上,一个森林群落依次被另一个森林群落所代替的过程。

生物群落:
种质资源:种质资源也称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是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遗传材料。

引种驯化:是指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

选择育种:是指从林木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和鉴定,培育出适于栽培推广的新繁殖材料的方法。

种子园:是由人工选择的优树无性系或子代家系为材料建立起来的。

杂交:是指不同基因型材料结合,实现基因重组而产生杂种的过程.
杂交育种:是指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将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或利用天然杂交,通过选择和鉴定,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杂种的过程。

无性系育种:是指从天然或人工育成的杂合群体中,通过选择和测定得到优良无性系,并以无性繁殖的手段加以推广应用的育种过程。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的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密的设计,经过体外DNA重组和转移等技术,有目的地改造生物种性,使现有物种在较短时间内趋于完善,创造出新种质的过程。

细胞工程:是指人们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根据预先的科学设计,改变细胞遗传基础,以及通过无菌操作,大量培养细胞、组织乃至完整植株的技术。

2013.10.23/END。

抚育采伐:是指从幼林郁闭起到主伐以前,为保留木的良好生长,在林内定期伐除部分林木的一系列措施。

主伐更新:对成熟林木进行采伐,同时在采伐过的林地上迅速恢复新一代森林的过程。

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二、问答题(2013.10。

16讨论1—10题)
1、温度对树木的分布有什么影响?
答: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着手
2、水对森林分布的影响是什么?
答:降水量270MM以上及土壤含水量考虑
3、以水调温的原理是什么?
答:水的比热大展开
4、地形对小气候的影响有哪些?(举例说明)
答:山体、水体等
5、了解种群的结构特征有什么意义?
答:空间、数量和遗传特征;数量动态;年龄结构与性比。

6、怎么样理解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
答:从水的有效性方面展开,
7、怎么样理解森林的固土功能?
答:从森林的树冠与根系考虑
8、怎样理解森林的防风效果?
答:森林的结构、防风范围
9、农田林网化有什么优点?
答:防风、改善小气候方面考虑
10、树木识别形态上应注重哪些?
11、试写出常见的五种木本植物名称
12、试写出常见的五种草本植物名称
13、苗圃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答:A:位置:
(1)苗圃应设在造林地区的中心或靠近造林地为原则
(2)苗圃应尽量设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3)苗圃最好靠近居民点,离水源、及电力供应较方便的地方
B:自然条件:
(1)地势及坡向:一般地势1°~3°~5°的缓坡为佳;
(2)土壤:以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轻粘质壤土为上;
(3)水源及地下水位:近水源;地下水位不能过高;
(4)病虫害:必须对圃地土壤进行杀菌杀虫处理。

14、容器育苗的优点有哪些?
答:
(1)根系发达、
(2)分化小、
(3)对圃地土壤无要求、
(4)造林季节性不明显、
(5)生产机动灵活
15、无性繁殖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以单个亲本营养器官的一小部分,如植物根、茎、叶的一部分作为繁殖材料,最终培育出与亲本具有相同遗传基础的个体。

营养繁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扦插繁殖
(2)嫁接繁殖
(3)埋条育苗
(4)根蘖育苗
(5)压条育苗
(6)分生繁殖
16、人工林的种类有哪些?
答:
(1)用材林、
(2)经济林、
(3)防护林、
(4)薪炭林、
(5)特种用途林
17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途径有哪些?
答:立地分类有三种途径:
(1)植被因子途径
(2)环境因子途径
(3)综合多因子途径
植被因子途径:主要侧重于植被的组成和树种的特性,已经有森林的地方,能够顺利地分类;
环境因子途径:主要侧重于立地条件分析,能够对荒山荒地进行分类;
综合多因子途径:综合以上两种途径的优点划分立地类型.
18、造林季节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从气候特点和苗木特性方面考虑。

(1)春季造林:气温上升和降水较多;
(2)夏季造林:(雨季造林)气温高、梅雨季节;
(3)秋季造林:气温下降、土温和水分较稳;
(4)冬季造林:适合南方冬季较温暖地区;
19、森林抚育采伐有哪几种?
答:
(1)透光伐
透光伐:主要消除其他树种对目的树种的抑制;
(2)疏伐
疏伐:主要调节目的树种之间的关系,使保留木更好地生长;
(3)卫生伐
卫生伐:森林受灾后,及时清理损毁的林木,改善森林的卫生状况,提高森林抗病虫害能力。

20、森林主伐更新有哪几种?
答:
(1)皆伐更新:(伐后更新)
(2)择伐更新:(伐前更新)
(3)渐伐更新:(伐中更新)
21、大树移栽应注意哪些?
答:大树移栽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大树的水分平衡,而树木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部的细根,失水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及枝条和主杆。

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根盘(或土球)直径是主杆胸径的10倍左右;
(2)随挖随运随载;
(3)运输必须覆盖树体,防止强风引起树体的严重失水;
(4)适当去叶、修枝、必要时截杆,减少水分的散失;
(5)树杆和粗枝用保湿材料包卷。

(6)加强养护管理:浇水、喷水、遮荫等.
22、林木病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答:
(1)植物检疫
(2)林业技术措施防治病害
(3)选育抗病品种
(4)生物防治
(5)化学防治.
23、林木虫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答:
(1)植物检疫
(2)林业技术措施防治虫害(3)物理防治
(4)化学防治
(5)生物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