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合集下载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教授的研究,韦庄的《菩萨蛮五首》词中的江南,都是确指的江南之地,并非指蜀地。

这组词创作于韦庄晚年寓居蜀地时期,是作者为回忆江南旧游而作。

韦庄生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

黄巢攻破长安,他逃往南方,到处流浪。

直到59岁,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

这组词内容与他的流浪生活密切相关。

文学这五首词是一整体,为联章词,但又可分前后两个层次。

前三首为一层,重在对江南情事的追忆,后二首又是一层,重在寓居洛阳的所经所感。

第一首是劈头直入,由江南情事直接写开去。

它讲的是与江南一位青楼女子的恋情。

上片写夜半临歧,美人依依不舍,垂泪分别。

但一经渲染以红楼、香灯、半掩的垂着流苏的锦帐、残月等意象,立时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过片二句,是说忘不了这位歌伎弹奏琵琶的场景:琵琶上装饰着金翡翠的羽毛,弦上流转出黄莺一样悦耳的声音,可是还没有完,主题是在一结:劝我早归家。

绿窗人似。

这位美人很清楚知道与主人公的只是昙花一现,她善解人意,劝道:你该回去了吧,你心爱的妻子在家里等着你。

第二首是对第一首的回应。

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

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眠。

说的是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

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

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

所以炉边人似月。

皓腕凝双,炉就是酒垆,炉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

古诗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翻译赏析

古诗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翻译赏析

古诗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翻译赏析《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前言】《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是唐朝词人韦庄的一首词,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

反映了词人在思想与现实相矛盾的情况下碰撞出来的心灵火花,给了欣赏者回味无穷的审美愉悦。

韦庄的《菩萨蛮》共五首,这一首是其中第二首。

【注释】①选自李一氓《花间集校》。

②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③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只合:只应。

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④垆边:指酒家。

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⑤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

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

⑦须:必定,肯定。

【翻译】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鉴赏】“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

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

古诗词鉴赏《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

古诗词鉴赏《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

古诗词鉴赏《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译文人人都说江南好,而来到这的游人只想在江南慢慢变老。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盛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要愁肠寸断。

注释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只合:只应。

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边:指酒家。

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

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

须:必定,肯定。

赏析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

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

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

“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

“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

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

所以“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双雪”,垆就是酒垆,垆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

韦庄《菩萨蛮》诗词赏析

韦庄《菩萨蛮》诗词赏析

韦庄《菩萨蛮》诗词赏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原文】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劝君今夜须沈醉,樽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赏析】第一首写他早年在洛阳时的一段美好的遇合。

当时他为了生计和前程不得不离开这个女子,而她曾弹了一曲琵琶赠别,并叮嘱他早一日回来。

这首词是写离别之情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红楼”“香灯”“流苏帐”所构成的是一幅何等温磬旖旎的背景。

温庭筠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倭堕低梳髻,连绢细扫眉”诸词,说它们寄托了极为深婉的珍重爱美的情意。

这首词开端两句表面是写闺房情事,似颇为香艳,试想如果不是离别,在有香灯和流苏帐的红楼之中,该是多么缠绵旖旎的情事。

但是这里的“红楼”紧接着“别夜”,“香灯”和“流苏帐”之间隔有“半掩”二字。

在平常休息睡眠的时候,香灯是可以熄灭的,流苏帐是可以放下来的,而香灯一直亮着,帐子也掩着,就意味着今宵是离别之夜。

这两句浅直的叙写中,有许多矛盾的对比,所以说“堪惆怅”,就因为他们不能欢聚在有香灯的流苏帐的红楼之内安眠,而内心之中满是离别的悲哀。

把红楼别夜写得如此值得珍重恋惜,是直要读到第五首的“凝恨对斜晖,忆君君不知”才会真正体会出其中的深意的。

《论语》上说过:“可与言而不与之言,谓之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谓之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菩萨蛮‘人人都说江南好

菩萨蛮‘人人都说江南好

课文赏析—上片
上片描写了风景如画的江南美景。 起句“人人尽说江南好”。首先词人直言江南美好。“人 人”二字重叠,强调了普遍性,也就是普遍都是这样认为的。 其中,一个“尽”字,不但加深了普遍性,而且也说明了人 们的认识程度。但要注意的是这“江南好”,词人却用了一 个“说”字,其中也就暗示了所说与词人的认识不一定都相 同。所以,词人接着“游人只合江南老”。“游人”即指漂 流在外的游人客子,而词人就是。“合”即 “该”意。这句 意思是说,有人说游子(也许这里指韦庄)就该留在江南终 老(就是不要再想到回家乡)。
课 文
写作背景
韦庄生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五代 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一生饱经乱离漂 泊之苦。黄巢攻破长安,他逃往南方, 到处流浪。直到59岁,才结束了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泊 流离的生活。本词创作于作者晚年寓居 蜀地时期,是作者为回忆江南旧游而作。
课文—上阙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 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 听雨眠。
课文赏析—下片
唐代诗人李白的《越女词》:“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 雪。新汝荡新波,光景两奇绝。”这都是举肤色来表现美 的例子。联系上面的内容,诗人韦庄既描绘了江南“春水 碧于天”的美景,又表现了“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 引出了“皓腕凝霜雪”的美女,这样,共同组合成 “人”“只合江南老”的原因。这还不够,词人在最后还 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当然,这也是说明 “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之一。更为重要的原因。联系 当时的时代背景,黄巢攻占长安,韦庄在中和二年(882)春, 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诗人以避乱,不但饱尝离乱之苦, 而且时值中原战乱不休,欲归不能,思乡怀情之情更为强 烈。
习题
同:两人的词都用简洁清新的语言勾勒了江南风光秀丽的图 画,并融进了深深热爱、依恋江南的感情。 异:韦庄《菩萨蛮》中首先时间上是晚年留居蜀地时回顾 平生、思念故乡之作,主要是表现出人老不能归乡的焦虑, 曲折表现了“乡园不可问”的焦虑无奈和“流离客思伤” 的沉痛忧思,“老”的伤感包围了所有的文字。在依恋江 南的同时,还表达了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 词人以避乱 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 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划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 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中考文言文《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翻译

中考文言文《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翻译

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考文言文《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翻译
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菩萨蛮
作者:韦庄
凡是到过江南的人都说江南的风光无限美好,离家远游的人只愿跟着江南一起苍老。

春天的江水清沏澄碧胜过春天,这时躺在画船之中细听雨声悠然入眠。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般听雨眠。

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一轮明月,洁白的双腕像凝满霜雪。

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评解+赏析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评解+赏析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评解+赏析《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评解: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

本词为第二篇,采用白描手法,抒写游子春日所见所思,宛如一幅春水图。

起二句直言江南美好。

“春水”二句承上,一写江南水乡景色美,一写江南民居生活美。

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

江南既有“碧于天”的美景,又有“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双臂洁白如雪的美女,组合成“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的情意。

然而结末二句转入“未老莫还乡”的深沉感叹之中。

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划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结拍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

纯用白描写法,清新明丽,真切可感;起结四句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

集评张惠言《词选》:此章述蜀人功留之辞,江南即指蜀。

中原沸乱,故曰:“还乡须断肠。

”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端己奉使入蜀,蜀王羁留之,重其才,举以为相,欲归不得,不胜恋阙之思。

此《菩萨菩》词,乃隐寓留蜀之感。

“江南好”指蜀中而言。

皓腕相招,喻蜀主縻以好爵;还乡断肠,言中原板荡,阻其归路。

“未老莫还乡”句犹冀老年归去。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

起两句,自为呼应。

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久住,我亦可以老于此间也。

“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

“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

“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

《菩萨蛮五首》原文译文赏析

《菩萨蛮五首》原文译文赏析

《菩萨蛮五首》原文|译文|赏析《菩萨蛮五首》是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组词作品。

这组词是有两层含义,可以说词人所写的只是跟一个现实的女子离别的相思怀念,也可能是暗写对于唐朝故国的一份忠爱的感情。

下面我们俩看看吧。

《菩萨蛮五首》原文其一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其三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其四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其五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译文及注释译文其一当时红楼离别之夜,令人惆怅不已,香灯隐约地映照着半卷的流苏帐。

残月将落,天刚破晓时,“我”就要出门远行,美人含着泪珠为“我”送行,真是“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样子。

临别时为我弹奏一曲如泣如诉的乐章,那琵琶杆拨上装饰着用金制成的翠羽,雍容华贵;那琵琶弦上弹奏着娇软的莺语,婉转动人。

那凄恻的音乐分明是在劝“我”早些儿回家,碧纱窗下有如花美眷在等着他。

其二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其三现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处来,当时年少风流,春衫飘举,风度翩翩。

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

闺房屏障曲折迂回,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丛之所在。

现在要是能再有像当年那样的遇合,我就是到白头也一定不会想回来。

其四今天晚上劝您务必要喝个一醉方休,酒桌前千万不要谈论明天的事情。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①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②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释】①合:应该、应当。

②垆(lu):古代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

《史记·司马相如传》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盖指卓文君当垆卖酒之事。

此处借卓文君指代美人。

皓腕:洁白的手臂。

【译文】无论我走到哪里,友人们都好语相劝:“江南好呵!外出的游子应该一辈子居留在江南。

你看,江南的春水,映照看兰天、美丽的游船,在蒙蒙的春雨里随波荡漾,留连忘返。

听着船窗外沙沙的雨声,伴你舒适地安眠。

船靠酒家,卖酒的女子花容月貌,肌肤洁白,美如婵娟。

你现在正年轻,不该回家,否则,后悔太晚。

”【集评】清·许昂霄:“或云江南好处如斯而已耶?然此景此情,生长雍、冀者,实未曾梦见也。

”(《词综偶评》)清·张惠言:“此章述蜀人劝留之辞,即下章云:‘满楼红袖招’也。

江南即指蜀,中原沸乱,故曰‘还乡须断肠’。

”(《词选》卷一)清·谭献:“强颜作愉快语,怕断肠,肠亦断矣。

”(谭评《词辨》卷一) 清·陈廷焯:“一幅春水画图,意中是乡思,笔下却说江南风景好,真是泪溢中肠,无人省得。

”(《白雨斋词评》)【赏析】此词通过他人口吻道出江南之好、向游子激切劝留之意,反衬出游子有故乡而不能归返的苦衷。

词的末二句,表面虽说“莫还乡”,而实际所蕴含的却是一片思乡的感情。

特别是“还乡须断肠”五字,说得如此斩钉截铁,然终未指出“还乡”后有哪些事物使他竟至于必须断肠。

须知,韦庄一生饱经乱离之痛,值中原鼎革之变而为异乡飘泊之人。

如此种种,隐约中遂使人感到其故乡今日之事事物物,皆足以使之断肠,足见其情真意苦也。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赏析一》上片描写了风景如画的江南美景。

起句“人人尽说江南好”。

首先词人直言江南美好。

“人人”二字重叠,强调了普遍性,也就是普遍都是这样认为的。

其中,一个“尽”字,不但加深了普遍性,而且也说明了人们的认识程度。

但要注意的是这“江南好”,词人却用了一个“说”字,其中也就暗示了所说与词人的认识不一定都相同。

所以,词人接着“游人只合江南老”。

“游人”即指漂流在外的游人客子,而词人就是。

“合”即“该”意。

这句意思是说,有人说游子(也许这里指韦庄)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就是不要再想到回家乡)。

你要知道,韦庄在江南是一个游人客子,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而有人劝他在江南终老,自然也有其原因的。

接着写道:“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这二句承上“江南好”而来,表现了不但江南水乡景色美,而且江南民居生活也美。

其中,一个“眠”字,把自然与人的休闲自在表现得更为明确。

可以说,这里不但把“江南好”具体化,而且还突出美景之中所蕴含的人文之美,表现出一种惬意的生活,从而道出了“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缘由之一。

下片紧承上片而来,由物到人,侧重抒情。

词人写道:“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这里。

词人运用了一个特写镜头,从江南风景美、生活美大背景中而拉近镜头,突出了人物之美。

“垆”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

“垆边人”就是指卖酒的女子。

古时,女子当垆沽酒是常事。

比如,汉代不是有司马相如固然曾自开酒店,“令文君当垆”的故事?晋代不是有阮籍也有邻家少妇“当垆沽酒”,阮常去饮酒,醉便卧其侧,其夫不疑的故事吗?“人似月”是说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如同月光一样柔美,温情。

“皓腕凝霜雪”是说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卖酒时挽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这里,词人通过肌肤的“白”来写美女,这在很早就已经有的。

如《诗·卫风·硕人》写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意思是说,十指尖尖像白嫩的茅草芽,皮肤白润像脂膏,颈项颀长像天牛的幼虫儿,牙齿排列像葫芦子。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4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课内阅读《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游人: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作者自谓。

▷合:应当。

▷垆边人:这里指当垆卖酒的女子。

▷皓腕:洁白的手腕。

▷须:必定。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课外延伸韦庄其人韦庄是唐末、五代时期的重要诗人、词人。

他生活的时代,是唐末的黄巢大起义和此后的朱温代唐建梁,结束了大唐王朝,开启了五代的序幕,韦庄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乱世。

韦庄一生并不幸运,五十九岁考中进士。

六十四岁仕蜀,成为蜀主王建的重臣。

七十二岁协助王建建立前蜀政权,七十五岁就去世了。

他在蜀地割据政权中仅有三、四年的时间。

韦庄四十五岁到长安参加考科,刚好遇见黄巢攻陷长安,他在长安亲历了这场大动乱。

逃出长安以后的六、七年间,他到处流浪,到达江南的镇江、东阳,此时,他已经五十多岁。

五十九岁考中进士,才结束了这次流浪生活。

《菩萨蛮》四首《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韦庄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韦庄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韦庄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韦庄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今日音频提及诗词摘选“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东汉王粲《登楼赋》节选“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东汉王粲《登楼赋》节选“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东汉王粲《登楼赋》节选“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

鉴赏《菩萨蛮·其二》译文及赏析

鉴赏《菩萨蛮·其二》译文及赏析

鉴赏《菩萨蛮·其二》译文及赏析导读:《菩萨蛮·其二》唐代: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其二》译文人人都说江南好,来到这的游人只想在江南慢慢变老。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盛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要愁肠寸断。

《菩萨蛮·其二》注释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只合:只应。

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边:指酒家。

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

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

须:必定,肯定。

《菩萨蛮·其二》赏析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

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

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

“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

“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

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

《菩萨蛮五首》原文译文赏析

《菩萨蛮五首》原文译文赏析

《菩萨蛮五首》原文|译文|赏析《菩萨蛮五首》是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组词作品。

这组词是有两层含义,可以说词人所写的只是跟一个现实的女子离别的相思怀念,也可能是暗写对于唐朝故国的一份忠爱的感情。

下面我们俩看看吧。

《菩萨蛮五首》原文其一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其三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其四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其五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译文及注释译文其一当时红楼离别之夜,令人惆怅不已,香灯隐约地映照着半卷的流苏帐。

残月将落,天刚破晓时,“我”就要出门远行,美人含着泪珠为“我”送行,真是“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样子。

临别时为我弹奏一曲如泣如诉的乐章,那琵琶杆拨上装饰着用金制成的翠羽,雍容华贵;那琵琶弦上弹奏着娇软的莺语,婉转动人。

那凄恻的音乐分明是在劝“我”早些儿回家,碧纱窗下有如花美眷在等着他。

其二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其三现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处来,当时年少风流,春衫飘举,风度翩翩。

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

闺房屏障曲折迂回,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丛之所在。

现在要是能再有像当年那样的遇合,我就是到白头也一定不会想回来。

其四今天晚上劝您务必要喝个一醉方休,酒桌前千万不要谈论明天的事情。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出自唐代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赏析这首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

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

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幺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说的是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

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

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

所以“炉边人似月。

皓腕凝双雪”,炉就是酒垆,炉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

主人公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色赛霜雪的妻子?但是“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古人云富贵而不还乡,就像衣锦而夜行,而一事无成的人,回到家乡,心情却只有更加抑。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浩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分析这首词在表现“江南好”这一主题时的艺术特点。

答:这首词写景只有两句,却以写意的画法,画出江南水乡的最大特点,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

写江南的人美,只写垆边女的皓婉,而“似月”的美貌,又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

开头用“人人尽说”这一侧面描写的手法,令人信服。

一般游子,总会发出“思归”而不得的感慨,而这首词的结尾又巧妙地呼应开头,反传统而用之,说游人和客居应老死于此,否则将遗憾无穷,俏皮而极富新意。

1、作者通过哪些方面来赞美江南好的?答案:“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的美。

“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江南的人美。

通过这些写出江南的美。

2、如何体会“未老莫还乡”五个字平易中的转折?答案:“莫还乡”实际正是由于想到了家乡。

他没有用“不”字,而是用的“莫”带有叮嘱的口吻,是想还乡,但是由于此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饱尝离乱之苦,有故乡欲归而不能的苦衷。

“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未老”是第三层意思,意思是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没有关系,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

所以五个字有三层意思的转折,表面上写的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实际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所以韦庄的词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3、为什么说“还乡须断肠”?答案:家乡正弥漫着战乱烽火,回到那里只会有断肠的悲哀。

4、这首词的表现手法?答案:以乐景写哀情。

5.这一首词共写了江南哪几种景物?表现了江南怎样的.景色特点?答案:春水、画船、垆边美人。

表现出江南优美可人的景色特点。

6.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案:对江南景色的依恋、赞美之情。

译文人人都说江南好,让游人只想在江南待到老去。

韦庄菩萨蛮(韦庄著名的十首诗词)

韦庄菩萨蛮(韦庄著名的十首诗词)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诗歌欣赏]《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作者:魏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朝】魏庄大家都说江南好,游客要留在江南直到老。

泉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绿,游客可以在船上听着雨在船上睡觉。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人都很漂亮,卖酒时露出的手臂洁白如雪。

当时间不减当年,不回国,回国一定难过到极点。

【注释】游客只在江南安享晚年:在这里,游走在江南的人,就是作者为自己说话。

只适合:只适合。

江南豪:白居易《忆江南》字第一句是“江南豪”。

比天好:一片绿比天好。

Longedge:指餐厅。

w,以前酒店都是造酒坛卖酒的。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报道,司马相如的妻子卓文君非常漂亮。

她曾经卖过酒:“买个酒屋,让文君当乞丐。

”手腕上结着冰冷的霜和雪:形容你的手臂像雪一样白。

冰冻的霜雪和冰冻的霜雪一样白。

如果你还没老就回国了,那回国一定心痛不已:你还没老,好好享受江南。

如果回国离开江南,你会深感痛心。

必须:一定。

【译文】大家都说江南好,游客要留在江南,直到老。

春天,河水清澈,比天空更绿,游客可以一边听着雨,一边睡在画好的船上。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人很漂亮,卖酒的时候手臂雪白。

不要在人生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回到家乡。

当你回到家乡时,你会非常难过。

【赏析】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是对第一首的回应。

英雄不想回家吗?但是如果自己得不到名声,怎么会反过来回去呢?“大家都说江南好。

游人只在江南老。

”多美啊!但这种美不是由意象之美所衬托,而是由深层情感所衬托,是渗透了理性之后的深层情感所感动。

江南之美天下第一,可是住在这里逃避战争的人怎么会有归属感呢?所以,这两句话很压抑。

“泉水比天空好。

画条船,听雨睡。

”是关于绿色的泉水,比天空还要清澈。

躺在船上和着雨睡觉,是如此的美丽和缥缈。

前两句的压抑,后两句的空虚,形成了一种说不出的艺术张力。

一部片子之后,偷偷用卓文君的佳能。

蜀汉人司马相如和富翁卓望孙的女儿卓文君私奔了。

自从卓望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后,司马相如就让文君看起来像个乞丐,穿着短裤在街上洗酒器。

唐韦庄《菩萨蛮》赏析

唐韦庄《菩萨蛮》赏析

唐·韦庄《菩萨蛮》赏析菩萨蛮韦庄【原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①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释】①垆:通“罏”。

古时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

【作者简介】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

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

广明元年(880)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

中和二年(882)始离长安赴洛阳。

中和三年(883)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

不久避战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

乾宁元年(894)五十九岁登进士第,授校书郎。

乾宁四年(897),时年六十二岁,被“宣谕和协使”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

天祐四年(907),朱温篡唐。

唐亡,力劝王建称帝,王建为前蜀皇帝后,任命他为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

【赏析一】这首词,上片描写了风景如画的江南美景。

大意是:江南美好,游人陶醉,不肯离去,应终老于此。

躺在画船上,眼看着“春水碧于天”的春景图,耳听着细细的雨声酣然入梦,好不惬意!下片由物到人,侧重抒情。

词人运用比喻写出了酒店当垆女子长得洁白明媚。

江南物美,人更美,让人留恋忘返。

然而,美景却触动了词人的无限乡愁。

他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因为,此时他的家乡(中原一带)正是烽火连天,如果看到那种残破的情景,一定会令人心伤不已的。

词人巧妙地刻画出了在特定环境之下具有个性特征的内心活动,从而突出了“春日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

菩萨蛮韦庄翻译赏析

菩萨蛮韦庄翻译赏析

菩萨蛮韦庄翻译赏析菩萨蛮韦庄翻译赏析韦庄这五首词是同时可以有两层含义的,第一层可以说他所写的只是跟一个现实的女子离别的相思怀念,因为他毕竟漂泊江南,终老蜀中而不能重返中原与所之人重聚了。

以下内容是店铺为您精心整理的菩萨蛮韦庄翻译赏析,欢迎参考!菩萨蛮韦庄原文菩萨蛮作者:韦庄其一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其三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其四劝君今夜须沈醉,樽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其五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拼音:略菩萨蛮韦庄翻译(其二)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说江南老。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卧在画舫之中听着雨声入睡。

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撩袖盛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不到年老时,千万不要回到故乡,回到家乡江南之情会让人愁断肠字词解释:(其二)菩萨蛮:词牌名。

①只合:应当。

②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放酒瓮卖酒的地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当垆。

”③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其五①春:一作“风”。

②洛阳才子:西汉时洛阳人贾谊,年十八能诵书,长于写作,人称洛阳才子。

这里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阳。

③魏王堤:即魏王池。

唐代洛水在洛阳溢成一个池,成为洛阳的名胜。

唐太宗贞观中赐给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

有堤与洛水相隔,因称魏王堤。

④渌:一本作“绿”,水清的样子。

⑤凝恨:愁恨聚结在一起。

菩萨蛮韦庄赏析第一首写他早年在洛阳时的一段美好的遇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原文: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唐代〕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译文:
人人都说江南好,来到这的游人只应该住在江南直到老去。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有彩绘的船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盛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要愁肠寸断。

注释:
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只合:只应。

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边:指酒家。

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

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

须:必定,肯定。

赏析:
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

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

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

“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

“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

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

所以“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垆就是酒垆,垆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

主人公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色赛霜雪的妻子?
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勒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这抒情体现了花间词特点,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

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

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后面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

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创作背景:
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教授的研究,韦庄的《菩萨蛮五首》词中的“江南”,都是确指的江南之地,并非指蜀地。

这组词创作于韦庄晚年寓居蜀地时期,是作者为回忆江南旧游而作。

本首词就是组诗中的第二首。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

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

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

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

《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