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doc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doc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简答题:1. 简述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A. 基本特征: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白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白家生活需要和纳税)B. 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屮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屮国文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法制度为特征,以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为础,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伦理思想对社会发展进步:口给白足的小农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巫要原因。

近现代在社会基本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和健全时,小农经济不仅为广大农民提供了生存保障,也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低成本进入城山成为可能。

对农民: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十-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2. 简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其他农村经济组织有哪些不同?1、以特色产业为依托,逐步扩大经营范围。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依据山场需求组织农民有序参与山场,实现使小农经济与现代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帮助农民解决单个农户难以同大币场相抗衡的难题,对于增强农比的币场竞争意识,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合作为基本特征,组建发展形式多样化。

我国农业合作组织一般是在养殖或种卅i大户或者是农业金业的牵头下由农民自愿加入纽•建的,以农产品作为经营内容,有政府主导型、农民自发型、项目引导型,企业帯动型等多种类型。

3、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民是合作组织的主体。

农民口愿参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互助合作,分散生产,统一经营,入退口由,农村合作经济纽•织弥补我国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生产在大帀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

4、农民在合作组织的常领下,统一行动,维护自身权益。

农业合作组织对内坚持非盈利原则,对外统一步调,统一经营,改变在销售环节屮的弱势地位,改变增产不增收的局曲,并且通过统一运作,降低了运输、储存成本,还可获得一部分流通和加T利润。

农村经济与区域发展概论

农村经济与区域发展概论

农村经济与区域发展概论复习指南经济管理学院编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二00七年十二月目录1 概述1.1 区域与社区1.1.1 区域1.1.1.1 区域的概念1.1.1.2 区域的特征1.1.2 社区与农村社区1.1.2.1 社区的概念1.1.2.2 农村社区的概念、类型和结构1.2 农业与农村非农产业1.2.1 农业及其功能1.2.2 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1.3 发展与发展观1.3.1 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1.3.1.1 关于发展的几种不同观点1.3.1.2 经济发展1.3.1.3 社会发展1.3.2 发展观的演进1.3.2.1 经济增长论1.3.2.2 增长极限论1.3.2.3 综合发展观1.3.2.4 可持续发展观1.3.3 统筹城乡发展1.3.3.1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1.3.3.2 “统筹城乡发展”观2 区域发展理论2.1 平衡发展理论2.1.1 最小努力命题论2.1.2 低水平陷阱论2.1.3 大推进论2.1.4 贫困恶性循环论2.2 不平衡发展理论2.2.1 梯度推进理论2.2.2 增长极理论2.2.3 中心—外围论2.2.4 “区域成长”理论2.3 区域发展理论的评价3 区域发展的条件3.1 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1.1 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特性3.1.2 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2 人口与劳动力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3 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 区域发展战略4.1 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4.2 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4.2.1 战略目标4.2.2 战略重点4.2.3 战略方针4.2.4 战略措施5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5.1 农村人力资源的含义和特点5.1.1 农村人力资源的含义5.1.2 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5.1.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5.2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扩大就业5.2.1 农村劳动力转移5.2.1.1 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5.2.1.2 农村劳动力区域转移5.2.1.3 农业劳动力的城乡转移5.2.2 扩大农村就业措施6 农村可持续发展6.1 《中国21世纪议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目标6.2 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6.2.1 我国农村的现状6.2.2 确定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6.2.3 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框架7 农村社会发展7.1 农村人口7.1.1 当前中国农村的人口问题7.1.2 解决中国农村人口问题的对策措施7.2 农村教育7.2.1 中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7.2.2 农村教育政策措施7.3 农村扶贫7.3.1 贫困的含义及测量7.3.1.1 贫困的含义7.3.1.2 贫困线7.3.2 农村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7.3.3 中国的扶贫目标及扶贫方式的选择7.3.3.1 农村扶贫目标7.3.3.2 扶贫方式的选择7.4 农村社会保障7.4.1 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7.4.1.1 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7.4.1.2 社会保障的内容7.4.2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问题7.4.3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政策选择7.4.3.1 总体思路7.4.3.2 建设重点7.4.3.3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则8 农村城市化与社会现代化8.1 农村城市化8.1.1 农村城市化的涵义8.1.2 中国农村城市化的途径与模式8.2 农村社会现代化8.2.1 农村社会现代化涵义和特征8.2.2 农村社会现代化与农村城市化的相互关系8.2.3 我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1 概述1.1 区域与社区1.1.1 区域1.1.1.1 区域的概念对“区域”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理解:地理学把“区域”作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理单元;经济学把“区域”理解为一个在经济上相对完整的经济单元;政治学一般把“区域”看作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行政单元;社会学把“区域”作为具有人类某种相同社会特征(语言、宗教、民族、文化)的聚居社区。

844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华南农业大学

844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华南农业大学

844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 - 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2011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农村与区域发展》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农村与区域发展考试是为招收农业推广类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选拔考试。

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的农村经济相关理论的掌握程度~包括对农村区域与农村经济发展各项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对象为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的考生适用。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农村与区域发展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试卷结构1.名词解释:占总分的30分左右~内容为基本概念~主要覆盖本门课程的各部分知识点。

2.简述题:占总分的50分左右~主要为各部分的基本原理。

3.论述题:占总分的40分左右~内容覆盖各部分需要理解并运用的知识点。

4.案例分析:占总分的30分左右~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现实问题。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一,概述考试内容区域、社区、农村社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经济增长论、增长极限论、综合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的概念区域的特征农业与农村非农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发展与发展观形成与发展考试要求1(理解区域、社区、农村社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经济增长论、增长极限论、综合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的概念2(理解农业与农村非农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3(掌握发展与发展观形成与发展~区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掌握发展观的演进,二,区域发展理论考试内容平衡发展理论、不平衡发展理论的概念与类型最小努力命题论、低水平陷阱论、大推进论、贫困恶性循环论等理论主要观点梯度推进理论、增长极理论、中心一外围论、“区域1成长”理论等理论主要观点区域发展理论的评价考试要求1.理解平衡发展理论、不平衡发展理论的概念与类型2.理解最小努力命题论、低水平陷阱论、大推进论、贫困恶性循环论等理论主要观点3.掌握梯度推进理论、增长极理论、中心一外围论、“区域成长”理论等理论主要观点4.了解区域发展理论的评价,三,区域发展的条件考试内容自然资源、劳动力、技术条件的概念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特性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口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试要求1.理解自然资源、劳动力、技术条件的概念2.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特性3.掌握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理解人口对区域发展的影响5.掌握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四,区域发展战略考试内容区域发展战略、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针、战略措施的概念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针、战略措施之间的关系考试要求1.理解区域发展战略、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针、战略措施的概念2.理解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3.了解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针、战略措施之间的关系,五,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考试内容农村人力资源的概念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扩大就业之间的关系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区域转移与农业劳动力的城乡转移之间的关系扩大农村就业措施考试要求1.理解农村人力资源的概念2.理解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3.了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24.掌握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扩大就业之间的关系5.掌握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区域转移与农业劳动力的城乡转移之间的关系6.掌握扩大农村就业措施,六,农村可持续发展考试内容与要求《中国2l世纪议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农村的现状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框架考试要求1.理解《中国2l世纪议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了解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3.了解我国农村的现状4.掌握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5.掌握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框架,七,农村社会发展考试内容与要求当前中国农村的人口问题解决中国农村人口问题的对策措施中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农村教育政策措施贫困的含义及测量贫困线的确定农村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中国的扶贫目标及扶贫方式的选择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社会保障的内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问题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政策选择考试要求1.理解当前中国农村的人口问题2.掌握解决中国农村人口问题的对策措施3.了解中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4.掌握农村教育政策措施5.理解贫困的含义及测量6.了解贫困线7.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8.掌握社会保障的内容9.理解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问题10.掌握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总体思路、建设重点~以及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则,八,农村城市化与社会现代化考试内容与要求农村城市化的涵义中国农村城市化的途径与模式农村社会现代化涵义和特征农村社会现代化与农村城市化的相互关系我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3考试要求1.理解农村城市化的涵义2.掌握中国农村城市化的途径与模式3.理解农村社会现代化涵义和特征4.掌握农村社会现代化与农村城市化的相互关系5.掌握我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4。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

1.社区——由一定区域内人们组成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进行社会生活的社会有机体。

2.农村社区——农村社会区域共同体,是以主要从事农业为特征的居民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社会组织、社会制度、活动中心、认同意识的人群共同体。

3.简述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对农业的促进作用(意义)。

农村社区的非农产业获得一定发展以后,就可能对当地农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非农产业的发展为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其他剩余生产资料提供了更加充分利用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当地社区资源配置的效率,增加了当地社区及其成员的收入。

其次,在相当数量的剩余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以后,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可以扩大人均生产规模,提高从事农业生产本身获得的收入。

再次,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可以加速农产品市场的发展。

4.什么是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低下的劳动生产率逐步上升,人口压力有所减轻,严重的失业状况有所缓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等等经济结构不断变动与优化的过程。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般认为,经济增长的含义较窄,通常指纯粹意义上的生产增长,而经济发展的涵义较宽,除了生产数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和某些制度的变化,经济增长的结果不一定是经济发展,可能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结果。

产出的增长、经济规模的扩大进而导致经济系统结构的优化,才是经济的发展。

但这并不是说,可以离开经济增长而谈发展。

但经济增长仅仅指量的变化,而经济发展则是指量与质的共变。

5.社会发展——以经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观点是:社会发展是旨在消除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各种负面的社会效果,从而促使社会各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

我国学者认为,社会发展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导致社会结构与功能的不断优化与强化的过程。

6.简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区别与联系)。

农村区域发展 知识点

农村区域发展 知识点

农村区域发展的知识点包括:
农村区域发展的概念:农村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发展。

农村区域发展的目标:农村区域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农村区域发展的策略:为了实现农村区域发展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加强农村社会建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等。

农村区域发展的实践:在实践中,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农村区域的发展。

总之,农村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

农村发展专硕知识点总结

农村发展专硕知识点总结

农村发展专硕知识点总结一、农村发展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一)农村发展概论1.农村发展的概念和内涵2.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3.农村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4.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动态发展趋势(二)农村经济发展理论1.农业现代化理论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理论3.农村经济增长理论4.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理论(三)农村社会发展理论1.农村社会变迁理论2.农村社会结构调整理论3.农村社会管理理论4.农村社会发展战略理论(四)农村环境发展理论1.农村生态保护理论2.农村资源利用理论3.农村环境治理理论4.农村环境发展战略理论(五)农村政策与管理理论1.农村政策制定理论2.农村政策执行理论3.农村管理体制理论4.农村治理理论(六)农村发展实践案例1.中国农村发展历程2.中国农村发展成就3.中国农村发展问题4.中国农村发展实践经验二、农村发展专业的专业技能(一)农村调研和统计分析技能1.农村综合调查的方法和技巧2.农村信息处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技巧3.农村数据收集和调查报告编写的方法和技巧(二)农村政策与规划制定技能1.农村政策制定的方法和技巧2.农村规划编制的方法和技巧3.农村政策文稿撰写的方法和技巧(三)农村项目管理和实施技能1.农村项目设计和管理的方法和技巧2.农村项目实施和监督的方法和技巧3.农村项目评估和总结的方法和技巧(四)农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技能1.农村环境保护技术与方法2.农村资源利用技术与方法3.农村生态建设技术与方法三、农村发展专业的科研能力(一)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和规范3.科学研究的基本技巧和技术(二)农村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1.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2.农村社会发展的前沿问题3.农村环境发展的前沿问题4.农村政策与管理的前沿问题(三)科学研究项目的申报与执行1.科研项目的选题与设计原则2.科研项目的申报与审批程序3.科研项目的执行与总结方法四、农村发展专业的实践能力(一)实践项目的组织与管理1.实践项目的策划与设计2.实践项目的组织与调度3.实践项目的监督与总结(二)实践调研与案例解析1.实践调研的方法与技巧2.实践案例的分析与评价3.实践问题的解决与改进五、农村发展专业的创新能力(一)创新思维与方法1.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创新技术的导入和应用3.创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二)农村发展实践创新案例1.农村产业发展的创新案例2.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案例3.农村环境保护的创新案例六、农村发展专业的职业素养(一)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1.职业道德理论与实践2.职业操守的表现和作用3.职业操守的影响与改进(二)团队协作与项目领导1.团队协作的原则与方法2.项目领导的技巧和策略3.团队协作的有效性和成果七、农村发展专业的综合实际能力(一)综合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1.综合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评价2.综合实际问题的解决与改进3.综合实际问题的实施与总结(二)综合实际项目策划与管理1.综合实际项目的策划与设计2.综合实际项目的组织与调度3.综合实际项目的监督与总结以上是农村发展专业的相关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和综合实际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农村发展理论复习资料

农村发展理论复习资料

第一节农村发展研究概论(一)基本概念1、发展:(广义)等同于“进步”可泛指人类社会的递进或成长;(狭义)指一个社会的现代化问题和现代化进程。

2、社会与社会变迁的区别:社会发展指单一性要素的变化;社会变迁较社会发展更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变化的特点;社会发展侧重于从宏观角度反映社会变化的本质和一般规律;社会变迁除了反映社会整体的变化过程外,也研究社会微观领域的具体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社会发展指的是社会进步,具有唯一性和单指向性的特点;社会变迁包括社会进步和社会退步,具有多维性和多指向性的特点。

3、发展研究:(狭义)针对相对贫穷落后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问题所开展的研究。

4、农村发展研究:(广义)从全球背景上探索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变迁的一般规律,阐明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农村经济、政治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乃至未来发展的远景。

(狭义)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它分析这些国家落后的原因、发展的国内外条件和环境,提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发展的战略方案和政策建议。

(二)社会发展理论1、现代化理论代表性的学者是(美)帕森斯,他提出结构分化思想,认为结构分化的层次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这一理论带有明显的西方主义色彩。

2、依附理论实际上是关于摆脱依附的理论,它是在60年代中期崛起的,代表性人物是弗兰克和多斯桑托斯(巴亚)。

它有三个基本的概念:“中心”、“外围”和“依附”,即世界体系由“中心”和“外围”两部分构成,工业国处于中心地位,而第三世界各国处于“外围”层面。

“外围”依附于“中心”而存在,而“中心”则通过对“外围”的剥夺得以发达起来。

这一理论的不足在于否认了各国之间的适度交流的必要性,单纯强调自主与本土化,必然走向封闭。

3、可持续发展理论最早于1981年由布朗提出,即21世纪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正确处理和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社会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部分)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部分)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部分)同大市场相抗衡的难题,对于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合作为基本特征,组建发展形式多样化。

我国农业合作组织一般是在养殖或种植大户或者是农业企业的牵头下由农民自愿加入组建的,以农产品作为经营内容,有政府主导型、农民自发型、项目引导型,企业带动型等多种类型。

3、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民是合作组织的主体。

农民自愿参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互助合作,分散生产,统一经营,入退自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弥补我国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生产在大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

4、农民在合作组织的带领下,统一行动,维护自身权益。

农业合作组织对内坚持非盈利原则,对外统一步调,统一经营,改变在销售环节中的弱势地位,改变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并且通过统一运作,降低了运输、储存成本,还可获得一部分流通和加工利润。

5、以利益为纽带,市场运作、民主决策。

合作组织内部实行利益和风险共担机制,依据交易额分配,还可参与分红。

内部设有社员大会,并由社员大会选出理事会、监事会,管理上实行民主管理。

1.联系惠民社区发展现状,简述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功能。

1、自治功能。

第一公共服务的功能。

搞村上的公益事业通过采取村民“一事一议”广大村民共同自愿参与把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好。

第二组织和动员群众的功能。

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自治活动提高村民自治意识农村社区成员自主管理,营造和形成自己管理社区、自己建设社区的社会氛围。

第三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

主要是通过社区村民自治来维护社会治安和调解民事纠纷。

2、建设功能。

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抓好的首要任务。

搞好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把社区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好,把农村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好。

文化建设和乡村建设也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

3、管理功能。

农村社区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协商、民主监督。

农村发展规划复习资料农区

农村发展规划复习资料农区

农村发展规划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农村发展规划指在一个特定的地区围,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和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农村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科技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与综合布局。

2、抚养系数指每个劳动力平均抚养的人数来反映总人口数与劳动力的比例。

3、村镇经济联系半径是村镇在组织社会生产与居民生活方面所产生的经济影响的地区围。

4、系统仿真系统仿真,就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目的,在分析系统各要素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能描述系统结构或行为过程的、且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或数学方程的仿真模型,据此进行试验或定量分析,以获得正确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

5、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围,通过安排各项建设事业的综合布局,进行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使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趋于和谐统一。

6、污染源是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7、村镇性质指村镇在一定地域围,在组织生产、生活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8、农村发展规划指各地区根据其当前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状况和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而制定的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的一种计划形式。

9、现代农业园区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围,通过土地流转、政府补贴和市场运作,整合土地、资金、劳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开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

10、农村产业结构指一定时期的区域农村各项产业之间及其部各生产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构成状况和相互关系,是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形态影响的产物。

11、专项规划相对于总体规划,针对系统的某一层面或组成元素,对经济、社会的某个领域(经济、科技、教育、卫生、生态、园区……),或某个行业,或某个产业,编制的规划。

12、田间灌排渠系指末级固定渠道(农渠、农沟)以下及耕作田块的临时渠道(毛渠、毛沟、灌水沟、畦等)。

污染源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原版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原版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1.区域:区域经济学家埃德加·胡佛认为,“区域就是对描写、分析、管理、规划或制定政策来说,被认为有用的一个地区统一体”。

2.区域特征:区域的本质特性有二:整体性和结构性3.社区:它是由一定区域内人们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进行社会生活的社会有机体。

任何一个社区都具有下列基本要素:有一定数量的人口,有一定的地域,有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和经济发展水平,社区成员有基本相同的职业,比较相同的生活方式和民情、风俗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缘关系、认同意识和社会心理行为等等。

4.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是农村社会区域共同体,是以主要从事农业为特征的居民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社会组织、社会制度、活动中心、认同意识的人群共同体。

5.社区功能:空间功能。

社区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

没有这个空间,人们就无法生存、繁衍,更无法发展。

因此,空间功能是社区的最基本、最主要功能之一。

联接功能。

社区在为人们提供空间的基础上,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个人、家庭、团体聚集在一起,提供彼此沟通、交流的机会,提倡共同参加社区活动、相互援助,从而将居民密切联接起来,构成一个小社会。

社会化功能。

社区不仅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居民联接在一起,还通过不断的社会化过程,相互影响,逐步形成社区的风土人情、人生观和价值观。

控制功能。

社区通过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有效地维持社区的秩序,保护社区居民的安全。

传播功能。

社区因拥有密集的人口,从而成为文化源、知识源、技术源、信息源,为传播提供了条件。

各种信息在社区内外,以各种方式迅速传播、辐射,为人们及社区本身的发展创造了基础。

援助功能。

社区对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及处于疾病或经济困难中的弱势群体,能提供帮助和支援。

6.农业分类:根据生产、研究和管理的不同需要,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划分标准。

例如,根据劳动对象的生物学性质,农业可以划分为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两大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种植业和养殖业。

(完整版)农村与区域发展

(完整版)农村与区域发展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复习一、名词解释1、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

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

是采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的农业。

2、现代农业:向农业大量输入机械、化肥、燃料、电力等各种形式的工业辅助能,用现代科技武装,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生产效率达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

3、可持续农业:通过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调整农作制度和技术,以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需要的农业,是一种能维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

4、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

5、农产品需求:经济学中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显示了随着价钱升降而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ceteris paribus),某个体在每段时间内所愿意买的某货物的数量。

在某一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某一货物的总数量称为需求量。

在不同价格下,需求量会不同。

需求也就是说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

若以图像表示,便称为需求曲线。

6、科斯定理:由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一种观点(并非真是一条定理),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曰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

7、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部门的劳动力向非农业生产部门的流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部门劳动力向农村内部和外部的非农产业部门转移,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

根据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本身的劳动力与自然资源状况等特点,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途径不可能是单一的。

农村发展概论知识点

农村发展概论知识点

农村发展概论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农村发展概论》①基本定义:农村发展概论简单说呢,就是专门研究农村咋进步、变得更好的一门知识。

比如农村的经济怎么增长,大家生活水平咋提高,环境咋保护这些事儿。

②重要程度:在学科里那可是相当重要。

就如同农村是一个大拼图里的一部分,农村发展得好不好,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

要是农村一直落后,那国家发展也不均衡不是吗?③前置知识:得对农村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像农村的人口结构、土地分布、风俗习惯这些。

打个比方,你要是研究农村经济发展,不知道农民种地有啥习惯,那就可能想出不合适的办法。

④应用价值:实际用处可多啦。

政府制定农村政策得靠这个知识,投资者想在农村搞项目也得懂这个,像一些企业去农村办厂或者搞旅游,不了解农村发展知识就容易搞砸。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农村发展概论在学科里就像一个中心枢纽,和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农村环境等多个分支都联系得紧着呢。

②关联知识:和农业经济学有联系,因为经济发展是农村发展的重要部分;也和农村社会学有关,毕竟农村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结构变化也是发展的一部分。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有点难。

农村情况太复杂,每个地方风土人情不一样,地理环境不一样,很难有一个通用的发展模式。

比如有的农村在山区,交通不便,发展工业就困难。

- 关键点:得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能只看一方面。

像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了环境污染,那最后还是失败的发展。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重要得很,不管是农业相关专业的考试,还是农村干部考个职业证啥的,都会考到。

- 考查方式:有选择题,比如问农村发展首要任务是什么;也有论述题,让你分析某个农村的发展道路和改进方法。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农村发展可不是光让农村有钱就行。

农村发展是全方位的,包括农村经济发展,比如说农民收入增加,村里有产业;还包括农村社会进步,像教育水平提高,医疗条件变好;也包括农村环境改善,青山绿水要保住。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第一篇: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复习题1.什么是发展?发展与增长的关系?2.什么是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内涵和原则?3.新时期中国农村存在哪些主要问题?4.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的对策是什么?5.中国人力资源发展面临的挑战?6.你对中国农村贫困状况有何看法?7.简述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8.结合实际,谈谈对农民增收途径的看法?9.结合实际,谈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10.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模式的区别?第二篇:农村发展概论学号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发展概论》论文(作业)题目平山县上东峪村农业发展与展望姓名王艳专业入学时间教学点2016年4月10日平山县上东峪村农业发展与展望——从传统农业改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视角摘要:通过对平山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该县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该目前国内外现代农业前景和经验的借鉴,提出了平山县上东峪村突破目前现代农业发展瓶颈的发展方向。

关健词:平山;农业;发展;旅游一、平山县农村农业发展现状平山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滹沱河上游,距石家庄40公里,距北京300公里,东临鹿泉市,南接井陉县,北靠灵寿、阜平,西与山西省接壤。

全县总面积为264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288万亩,耕地46万亩,水域46万亩,俗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70万亩左右。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深入,平山县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方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基础设施全面加强。

通过“项目投入、政府支持、群众自筹”的方式,实施了标准粮田建设、中低产田改良、病险水库加固、农村沼气推广等项目,同时完善了农村路网、电网、广电通信等设施,农业生产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另一方面,以往粮食种植“一头沉”的局面得到了切实改变。

特色作物种植和旅游农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核桃种植已经初具规模,并且获得了“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配合西柏坡、驼梁、天桂山等景区的旅游观光采摘农业得到了长足进步,许多观光采摘园都已经建成迎客。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考试复习指南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考试复习指南
产生业副农 事从中村农是村层基。村心中和村层基为分可小大能功的务服活生区社和模规居聚按)4( 。组小民村 设村然自�会员委民衬设村政行�村然自和村政行为分般一在现国我�类分次层的织组会社层基按)3( 。区社等村合综、村牧、村业矿、村渔、村业农为分可又�分划来业产要主的事从所按即构结济经按)2( 。用作的导先区社村农般一到起以可常常展发其�高较对 相质素民居�快展发会社、济 经�援支的面方多等化文、才人、技科、融金、息信、通交、业工市城有 于由�区社村农的郊近。态 状的布分度梯现呈般一�层圈的生产而同不的力射辐市城心中受接于由�上 度程展发会社、济 经在种一成形�射辐围周向等化文、济经其�心圆为市城心中以体大区社的型类种这 。区社郊远 和郊近为分可又区社郊城。区农般一和区社郊城为分划可近远的围周市城心中离距按)1( �分划以加来度角的同不种各从以可型类的区社村农。性别差出示显都也式方活生的们人和 系关会社 其�能功、构结区社的同不有区社村农的型类同不�型类的样多种多出现呈区社村农国中 。体同共群人的识意同认、心中动活、度制会社、织组会 社定一有 具�内域区定一在集聚民居的征特为业农事从要主以是�体同共域区会社村农是区社村农 构结和型类、念概的区社村农 2 .2 .1 .1 。等等为行理心会社和识意同认、系关缘地的生产此由及以俗风 、情民和式方活生 的同相较比�业职的同相本基有员成区社�平水展发济经和织组会社、度制会社的定一 有�域地 的定一有�口人的量数定一有�素要本基列下有具都区社个一何任�看程过的展发史历从 。体机有会社的 活生会社行进织组和体群会社种各成组们人内域区定一 由是它即�义含本基的区社出纳归以 可们我�中识认的同共较比些这从。念概态动的化变生发断不迁变 会社着随是区社�三第�征特 和异差的素要本基会社等理心会社和式方活生、度制、织组、体群、口人 区地同不映反区社�二第�质性域区的构结会社和系关会社调强�会社的内域区定一是�体同共的域区和 会社是区社 �一第。致一较比法看容内本基的含包念概一这对但�解理同不种各有能可"区社"对们人 念概的区社 1 .2 .1 .1 区社村农与区社 2 .1 .1 。构结同不成形�系联种多生产而从�一不品产与源资�同不段阶展发济经 的处所�同不能功域区的部内域区于由。系联的域区于源构结域区。性定稳和性织组自、性次层有具性构 结 的域区。构结境环 、构结镇城、构结乡城如。构结生产系联的定一按�元单成构的域区 �性构结 ② 。统系和局格市城的域区个整了变改会起崛的市城 心中域区一某�化变的构结济经域区个整 响影会�产生和现发的源资种某域区一某。化变的域区个整致 导会化变的部局一某部内域区使 性体整的域区。的定决性系联和性致一部内其由是这�性体整是① �二有性特质本的域区 征特的域区 2.1.1.1 。性观景、性方地调强更且�大较围范般一"域地"而�小有大有围范 "域区�"区地东华如�指特是则"区地"而�指泛是"域区"是只。的致一是质实其”域地”、"区地"有词的近相 域区与。"体一统区地个一的用有为认被�说来策政定制或划规、理管、析分、写描对是就域区�"为认佛 胡 ·加德埃家学济经域区 。区社居聚 的)化文 、族民 、教宗 、言语(征特会社同相种某类人有具为作"域区"把 学会社 �元单政行的理管 政行施实家国作看"域区"把般一学治政 �元单济经的整完对相上济经在个一为解 理"域区"把 学济经�元单理地个一的面表球地为作"域区"把学理地�解理的同不有科学同不"域区"对 念概的域区 1.1.1.1 域区 1 .1 .1 区社与域区 1 .1 述概 1 南指习复试考论概展发域 区与村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区域发展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区域:用某项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球外表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别离的单位。

2、社区:即它是由一定区域内人们组成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进行社会生活的社会有机体。

3、农村社区:是农村社会区域共同体,是以主要从事农业为特征的居民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社会组织、社会制度、活动中心、认同意识的人群共同体。

4、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低下的劳动生产率逐步上升,人口压力有所减轻,严重的失业状况有所缓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等等经济结构不断变动与优化的过程。

5、社会发展:旨在消除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各种负面的社会效果,从而促使社会各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

6、经济增长论:它把发展仅仅看作是一种经济现象,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把经济增长看作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而无视发展的其他方面。

7、增长极限论:人口增长、粮食供给、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是影响经济增长的5个主要因素,这五种因素的共同特点是它们的增长都是指数增长。

8、综合发展观:它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一发展的两个方面,经济发展是社会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还强调发展应当是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

9、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0、平衡发展理论:在产业发展方面、区域间或区域内部各地区间基本保持同步与平衡发展。

11、不平衡发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针对平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强调不发达地区不具备产业和地域全面增长的资金和其他资源12、区域发展战略: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

13、贫困恶性循环论:资本缺乏是阻碍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由投资诱力不足和储蓄能力太弱造成的,而这两个问题的产生又是由于资本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存在恶性循环。

14、大推进理论: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以促进这些部门的平均增长,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全面发展。

15、低水平陷阱论:说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存在低水平人均收入反复轮回的现象。

16、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应努力使经济到达一定水平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以取得长期的持续增长。

17、中心一外围论:在考虑区际不平衡较长期的演变趋势基础上,将经济系统空间结构划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二元空间结构。

出增长。

一般认为,经济增长的含义较窄,通常指纯粹意义上的生产增长,而经济发展的涵义较宽,除了生产数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和某些制度的变化。

经济增长的结果不一定是经济发展,可能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结果。

产出的增长、经济规模的扩大进而导致经济系统结构的优化,才是经济的发展。

这并不是说,可以离开经济增长而谈发展。

但经济增长仅仅指量的变化,而经济发展则是指量与质的共变。

3、简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答:〔1〕区别: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低下的劳动生产率逐步上升,人口压力有所减轻,严重的失业状况有所缓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等等经济结构不断变动与优化的过程。

社会发展:旨在消除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各种负面的社会效果,从而促使社会各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

〔2〕联系:一方面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脱离经济发展的社会发展是一句空话,任何最优越的制度,没有以高度发达的经济作为基础是不可能表达其优越性的。

另一方面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重要保证。

4、综合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发展不单单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经济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过程,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政治民主、等各个方面。

它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一发展的两个方面,经济发展是社会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还强调发展应当是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

5、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

没有必要的自然资源,决不可能出现某种生产活动。

(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但自然资源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6、.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技术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

(2)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地产资源的依赖程度。

(3)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

(4)技术进步还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

7、简述人口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一一生产规模的大小。

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2)区域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

(3)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

作为生产主体,即劳动力的人,只有和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源在时间及空间上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开展并完成某种生产。

8、简述平衡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9、简述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对农业的促进作用。

(1)非农产业的发展为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时机,也为其他剩余生产资料提供了更加充分利用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当地社区资源配置的效率,增加了当地社区及其成员的收入。

(2)在相当数量的剩余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以后,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可以扩大人均生产规模,提高从事农业生产本身获得的收入。

(3)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可以加速农产品市场的发展。

10、简述威廉姆森的"区域成长"理论。

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区域间成长的差异将会扩大,倾向不平衡成长,即区域发展差异的扩大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区域间不平衡的程度将趋于稳定,当到达发展成熟阶段,区域间经济水平发展的差异逐渐趋于缩小,倾向平衡成长,此时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缩小,又构成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这是一种有时间变量的不平衡发展理论,即所谓倒"U"字型理论。

11.简述梯度推进理论的主要内容。

(1)区域经济的发展盛衰,主要取决于该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劣及转移,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各经济部门,特别是主导专业化部门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

(2)由科技进步引致创新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思想以及新的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因此,产业结构的更新,促使地区经济向高梯度发展和集中。

(3)产业结构的更新随着经济发展的时间推移和生命周期的衰退,逐步有次序地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多层次转移。

(4)梯度推进过程是在动态上产生的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既产生经济向高梯度地区进一步集中,对周围地区起支配和吸引作用,又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也将造成地区间两极分化。

12.简述增长极理论的主要内容。

(1)增长极理论是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为出发点的,其核心是: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不会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总是首先在少数区位条件优越的点上不断发展成为经济增长中心〔极或城市〕。

(2)增长极的形成有赖于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的存在,所在地区既具有能集中相当规模的资本、投资、技术、人才从而形成规模经济的能力,又要有较好的区位环境条件,即周围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建设条件较好,能吸引周围厂商、投资、人才和技术,才能最终促成增长极的形成。

(3)增长极具有两种作用,即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

13.简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形式。

(1)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2)农村劳动力区域转移(3)农业劳动力的城乡转移14.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措施?(1)引导农民从事开发性生产和扩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选择合适的农业技术类型。

(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4)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15.农村社会现代化内涵和特征?16.试述农村城市化的基本涵义。

不仅指城市规模、数量的不断扩大与增加和大量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还包括农村产业结构由农业型经济转变为工业型经济、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社区扩展的过程。

由于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呈明显的梯度结构,且农村城市化的水平与其相适应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态势。

17.简述农村社会现代化与农村城市化的关系。

〔1〕随着农村社会现代化的推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逐渐减少,大批农业劳动者转向其他行业,农村"职业非农化"趋势会日益明显,与"职业非农化"相伴而生的便是农村人口城市化;〔2〕农村社会现代化有赖于城市化的发展,因为农村各项事业的现代化、尤其是农业的现代化,必须依赖城市提供各种现代先进的物质、技术装备;〔3〕.农村城市化程度是衡量农村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农村社会现代化的目标是通过农村城市化实现城乡融合。

18.简述我国扶贫政策的主要政策措施。

(1)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扶持贫困农户。

(2)利用扶贫资金组织企业搞开发项目建设。

(3)贫困地区农民自愿组成经济合作组织,带动贫困农户脱贫。

(4)选择和培植支柱产业,组织连片开发,建立区域发展基地。

(5)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素质,增强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

19.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

含义:社会保障功能:(1)保障基本生活(2)维护社会稳定(3)促进经济发展(4)保持社会公平(5)增进国民福利。

20.简述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发展的原则。

(2)以人为中心的原则。

(3)城乡协调发展原则。

(4)因地制宜的原则。

三、论述题1.试述发展观的历史演进过程。

二战结束以后,一大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

另外,西方各国为谋求战后重建。

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而无视发展的其他方面,这就是经济增长论。

经济增长给大多数国家带来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人们开始对"发展就是增长"的思想进行全面反思。

特别《增长的极限》一书的出版,引起全世界的震动。

另一种新的发展观一一综合发展观也同时而生。

然而随着人类在环境问题遍布全球并愈演愈烈的现实中,可持续发展观诞生。

2.论可持续发展观。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这个定义包括两个关键性的概念:一是人类需求,即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基本需要应被置于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长远地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二是环境限度,如果它被突破,必将影响自然界支持当代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