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文献分类的基本原理
分类学讲义(使用稿)

2、分类标准:
科学分类是以各门学科的研究特殊对象
与特殊运动形式作为唯一的分类标准。 而文献分类有两个分类标准:其一,以 文献资料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主 要分类标准;其二,以文献资料的其他 显著属性特征作为辅助分类标准。
3、体系表现形式:
科学分类体系的表现形式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在描述方式上,可以是线性序列, 也可以用列表表示,还可以利用示意图。 第二、科学分类体系不需要采用一套标 记符号。文献分类表现形式特点:第一、 各种类目必须采取线性排列形式;第二、 必须采取一套标记符号来表示各种类目。
3:德语
4:日文
5:俄文
7:中国(大陆地区 简体字)。
2、 ISBN 的特点:
(1)具有专指性,编号唯一代表某种收
的某一版本,当同一种图书的开本、装 帧或价格不同时,书号也就不同。 (2)具有可识别性,可以得到出版国家、 地区或语种;出版者;书号的实际信息。 (3)可以检验。
一、编制目的:
分类排架的要求:
(1)分类体系要相对稳定,否则会造成
改编和倒架的困难。 (2)分类号码要求单纯、简短,有助记 性,便于管理人员和读者取归图书。 (3)分类体系应为线性排列,不宜交叉。 (4)类目要相对概括,不宜分得太细。
日语语法h346中国涉外保险f8426852主表社会科学各类中凡具概括性地区属性的类目如再依其他标准细分中东地区难民问题西欧文化史东亚现代小说选华东地区地方剧表演艺术中东地区难民问题d7370391西欧文化史k56003东亚现代小说选i31045华东地区地方剧表演艺术j825502中国当代曲艺选编中国近代哲学著作注释b2502西欧外交史d85609中国当代曲艺选编i239074在社会科学各类凡属越级复分即由于文献主题的限定或根据使用的需要没有按规定的连续复次序依次复分而是跨越其中某一复分区段再继续复分应在最后复分依据的复分子目号e2715043跨越仿e270分日本推理小说选i313406跨越仿专类复分表中的09分地方戏曲谱研究j617506跨越仿i236分5自然科学各类中的专类复分表已统一在复分表前冠0各级类目依专类复
文献分类法的基本原理

综合是指在思维过程中把客观对象的各个 部分、方面和因素结合成为一个统一体加 以考察的逻辑方法。
第一节文献分类法的概念逻辑原理
• 二、概念逻辑原理在文献分类法中的应用 一方面,概念的限定与概括原理、概念的
划分原理能够为文分类法的等级结构体系 的建立提供逻辑基础。
准,将一个属概念的外延分成若干个种概 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由三个要素组成的, 即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和划分的根据。 概念的划分应遵守四条规则:
第一节文献分类法的概念逻辑原理
(1)划分所得的各子项的外延之和应该等于 母项的外延;
(2)划分所得的各子项,其外延必须相互排 斥;
(3)每次划分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 (4)划分必须按层次逐级进行。
未列的“化学目录学”等入
– 类目涵义受同位类限定
• 因为,同位类的外延一般是相互排斥的,所以可以根据一个类 列中的同位类设置,限定各同位类的涵义。例如,《中图法》 中: I 28 儿童文学 I287 建国后作品 I287.4 小说 I287.5 故事 这里“小说”不包含“故事”。在《中图法》中,只儿童文 学下的小说不包含故事,其他类下,故事是作为小说的下位类, 被小说包含。
这是未展开细分的类目涵义通过性质相同或相关类目已列出的 下位类来明确。
例如,《中图法》中: D91 法学各部门 D912.2 财政法
此类包括
D922.2 财政法 D922.21 预算、决算法 D922.22 税法
------D922 .27 审计法
参:逻辑学概念 /link?url=ryyR9h8L5DRa3MNeNuuPD7wZgp DEsDNHyzqiY4PNaMiCeg8O5f33OGqYnKSJtBcCu1Fgt6ay2q8ZiqJ jMewLo9m1q44SXCjBf_IQ4o6nqTO
第一章 科技文献基础知识

二次文献以“ 篇” 或“ 本” 为单位进行加工, 三次文献则归纳了较多的一次文献内容
用途不同
二次文献为检索一次文献的工具; 三次文献能直接提供检索答案.
学习文检课的目的:如何通过二次文献去查找 一次文献
30
书目 文献指南
实验室笔记日记
通 信 备忘录
信札 杂志
二次替代
历时40年 历时14年 历时7年 历时4年
第五个百万条 第六个百万条 第七个百万条 第八个百万条
1972-1975年 1976-1978年 1979-1980年 1981-1982年
历时4年 历时3年 历时2年 历时2年
7
现代科技文献的特点:
(2)内容交叉重复
重复(浪费) 方便获取原文
(3)文献分布集中又分散 多种刊物;学科交叉渗透 (4)文献失效加快 使用寿命5~7年,各类文献的使用寿命不同
9
(2)缩微型:
载体:感光材料 记录手段:缩微照相 优点:存储密度较大、体积小、便于收藏保存、便于远距离传递 缺点:缺点是不能直接阅读,需借助缩微阅读机才能阅读 此类型文献有:缩微胶卷、缩微胶片等
10
(3)声像型文献(视听资料)
载体:磁性和感光材料 记录手段:借助于特殊的机械装置(如复录机、摄像机、录像机等)直 接记录声音、图像 优点:直观、生动 缺点:制作成本较高,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设备才能阅读 此类型文献有:唱片、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电影片、多媒体资 料等
21
2、期刊(Journal)期刊俗称杂志。是定期或不定期周期性出
的连续出版物。 特点: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出版周期短、传递信息快、传播面 广、时效性强 用途:获取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 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各类期刊达15万种以上,科技期刊约 占10万种。我国现有期刊8000多种,其中科技期刊占54%。据统 计,科研人员从期刊中得到的信息约占65%以上,是十分重要的 情报源。
文献的分类与特点

文献的分类与特点文献是人们创造或整理的有关知识的记录和传递载体。
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术研究和知识推广的基础。
文献按照不同的特征和用途,可以进行多种分类。
本文将围绕文献的分类与特点展开讨论。
一、文献的分类1.1 按照载体类型分类文献可以按照载体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
目前主要的文献载体类型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
纸质文献是传统的文献载体形式,包括书籍、期刊、报纸等。
它具有可触摸、可保存、口碑传播等特点,但信息检索和传播效率相对较低。
电子文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兴起,包括电子书籍、电子期刊、网页文献等。
它具有信息检索方便、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等特点,但也面临着信息真实性、可信度等问题。
1.2 按照内容性质分类文献可以按照内容的性质进行分类。
主要的分类包括学术文献、专业文献、科普文献等。
学术文献是指涉及专门领域、研究成果以及学术交流的文献,如学术论文、学术期刊等。
它主要面向学术研究者和专业领域的读者,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可靠的数据支持等特点。
专业文献是特定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记录,如专业期刊、技术手册等。
它通常包含丰富的实证数据和实践应用,对行业从业人员和专业研究者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
科普文献是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文献,如科普图书、科技报告等。
它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科学内容,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1.3 按照发表形式分类文献可以按照发表形式进行分类。
主要的分类包括图书文献、期刊文献、报纸文献等。
图书文献是以书籍形式出版的文献,通常有较长的篇幅和系统的内容结构。
它可以涵盖广泛的主题,具有较为全面和深入的阐述。
期刊文献是以期刊形式出版的文献,按照时间周期定期发行。
期刊通常以短篇论文和综述文章为主,及时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
报纸文献是指报纸上刊载的各类报道和文章,以及报纸专栏和评论等。
它主要关注当天的热点事件和新闻报道,反映社会现象和舆论动态。
二、文献的特点2.1 系统性文献具有系统性,通常以一定的范围和内容为基础构建起来。
文献资源分类

文献资源分类文献资源分类是指将各类文献资源按照一定的标准、规律进行归类整理,以便于检索、利用和管理。
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中,文献资源分类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文献资源分类的方法、原则、类别及其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一、文献资源分类的方法1.主题分类法:根据文献的主题内容进行分类,如《中图法》和《LC分类法》等。
2.字母分类法:根据文献的作者、标题或关键词的首字母进行分类,如《Dewey分类法》等。
3.数字分类法:根据文献的出版年份、期号、页码等信息进行分类,如《年代分类法》等。
4.学科分类法:根据文献所属的学科领域进行分类,如《自然科学分类法》和《社会科学分类法》等。
二、文献资源分类的原则1.整体性:确保分类体系完整、系统,涵盖各个领域的文献资源。
2.逻辑性:分类体系要有明确的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便于用户理解。
3.稳定性:分类标准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避免频繁变动影响分类效果。
4. 可扩展性:分类体系要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以便随着学科发展和文献资源的增长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文献资源分类的类别1.图书:包括专著、教材、论文集、古籍等。
2.期刊:包括学术期刊、科普期刊、大众期刊等。
3.报纸:包括全国性报纸、地方性报纸、专业性报纸等。
4.学位论文:包括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学位论文。
5.会议论文:包括国际、国内会议论文等。
6.研究报告:包括科研成果、政策研究、企业咨询等报告。
7.网络资源:包括学术网站、数字图书馆、数据库等。
四、文献资源分类的应用1.图书馆:图书馆对文献资源进行分类,便于读者检索和借阅。
2.信息检索:通过分类索引,用户可以快速定位所需文献。
3.学术研究:研究者可以依据分类找到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提高研究效率。
4.资源共享:各类文献资源平台通过对文献进行分类,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知识传播。
总之,文献资源分类对于提高文献利用效率、促进知识创新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文献资源分类的方法、原则、类别及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掘和利用文献资源的价值。
文献分类学绪论.ppt

本章小结
掌握内容:分类的概念、分类时注 意的要点、文献分类的概念及含义、 文献分类的作用。
了解内容:类的概念、分类学的研 究对象。
向
分类时要明确两点:
第一、由于事物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因此 对事物的分类既可以采用一种属性作为 分类根据,又可以采用另一种属性作为 分类根据。例如,对于桥梁,按其用途 分为公路桥、铁路桥、人行桥等;按材 料分为石桥、木桥、混凝土桥、金属桥 等;按结构又可分为拱式桥、梁式桥等。
第二、对事物的分类,可以连续进行。 例如,对于文学作品,先按地区分 类分为中国文学和国外文学;之后 再按照体裁分为诗歌、戏剧、小说、 报告文学等;其下可再按时代分为 古代、近代、当代等。中国文学-小 说-古代小说-科幻小说。
1. 文献保证原理:分类表的编制应以已出 版的文献信息为标准;
2. 相同终止性原理:将相同的文献信息归 并一起;
3. 分类的标准-自然分类法与人为分类法 (分析事物以全部/部分特征为标准);
4. 分类的研究,必须始于概念; 5. 分类原理的基础包括逻辑。
二、文献分类的作用
组织分类排架。 建立分类检索系统。 二者从检索文献的作用来说是不同
的,分类检索系统的检索作用大大 优于分类排架。
三、文献分类学的研究对象
文献分类的修订
由于科学的不断进步,分类法应经 常增加新类目或做相应调整,以适 应现代文献分类的需要。所以一部 好的分类法,每过一段时间就应该 修订,保持新颖性,使得每种文献 都有类可寻。
文献分类,以文献分类法为工具, 根据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 其他显著特征,分门别类地、系统 地组织与揭示文献的一种方法。概 念体现了四个方面的意思:
第一,文献分类的对象是图书馆与各 种文献机构收集使用的古今中外各 种文献。
第一章 文献信息基础知识

第一章 文献信息基础知识
21
1.2.2 文献的构成要素 (1)信息内容(知识) (2)信息载体(载体) (3)信息符号(记录) 知识、载体、记录是构成文献的三要素:知识是 文献的实质内容,载体是文献的外部形式,记录则是 信息内容的一种人工编码,是联系知识与载体的手段。 三要素缺一不可。
第一章 文献信息基础知识
第一章 文献信息基础知识 34
第一章 文献信息基础知识
35
⑷ 会议文献(Conference Literature) 会议文献是指在各种学术会议上交流的学 术论文。 其特点是内容新颖,专业性和针对性强, 信息传递快,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中的新发现 新成果新成就以及学科发展趋向,是了解有关 学科发展动向的重要信息源。对大多数学科而 言,除科技期刊外,会议文献是获取信息的主 要来源。 按出版时间可分为:会前文献和会后文献。
④
机读型(电子型) 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
存储到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 似设备阅读使用的文献。 信息存储量大,出版周期短,易更新,传 递信息迅速,存取速度快,但必须利用电子设 备才能阅读。
第一章 文献信息基础知识
28
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分: 2、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分: ⑴ 图书(Book) 图书是指对某一领域的知识进行系统阐述或 对已有研究成果、技术、经验等进行归纳、概括 的出版物。 图书的内容比较系统、全面、成熟、可靠, 但传统图书的出版周期较长,传递信息速度慢, 电子图书的出版发行可弥补这一缺陷。
第一章 文献信息基础知识
29
图书按其性质可分为:阅读性图书和工具 书两大类。 阅读性图书包括:教科书(Textbook),专 著(Monograph),文集(Anthology)等,它 提供系统、完整的知识,有助于全面、系统地 了解某一领域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将人们正确 地进入陌生领域。
文献分类学(超详细版)

⽂献分类学(超详细版)⽂献分类学第⼀章绪论第⼀节基本概念分类:以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其他显著特征作为根据,把各种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献分类:以⽂献分类法为⼯具,根据⽂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特征,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献的⼀种⽅法(作⽤:组织分类排架、建⽴分类检索系统)第⼆节体系分类法概念: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依据概念的划分与概括原理,把概括⽂献内容与事物的各种类⽬组成⼀个层层⾪属,详细列举的等级结构体系的⼀种⽂献分类法,⼜称列举式分类法、枚举式分类法实例:《中图法》、《科图法》、《⼈⼤法》、《杜威⼗进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组成:主表(基本部类、基本⼤类、简表、详表),标记符号,复分表,类⽬注释与索引⼀主表结构基本部类:分类表中为便于类⽬展开⽽对知识和客观事物所作的最基本...、最.概括..的划分基本⼤类:在基本部类基础上列出的⽂献分类法的第⼀级类⽬简表:由基本⼤类与由其直接展开的⼀⼆级类⽬所形成的⼀种类⽬表详表:由简表展开的不同等级类⽬所组成的类⽬表,这是类分⽂献的真正依据主表中类⽬之间的关系:从属、并列、交替、相关①从属关系:上下位类之间的关系类系..是指对某个类进⾏连续划分所形成的⼀系列具有从属关系的类⽬②并列关系:同位类之间的关系类列..是指⼀组同位类③交替关系:正式类⽬和⾮正式类⽬之间的关系④相关关系:其他关联关系(通过类⽬参照和多重列类法实现)多重列类法.....:对某个类⽬同时采⽤⼏个分类标准,分别建⽴⼏组平⾏⼦⽬⼆标记符号标记符号是分类法中⽤以表⽰类⽬的代号,⼜称分类号。
性能:容纳性、表达性、助记性、简短性标记符号的种类单纯号码:采⽤⼀种符号系统,分为单纯数字号码和单纯字母号码两种,如《杜威⼗进分类法》、《科图法》混合号码:同时采⽤两种或两种以上符号系统,⼀般是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中图法》标记制度层累标记制:类号位数与类⽬等级相适应、层次分明的标记制度。
第一章 文献和分类

人们习惯于从文献中获取信息、知识和情报,文献已成为 人们获取信息、知识和情报的主要方式。 因此,文献是一种 重要的信息源。
但是,文献并不是唯一的信息源。除了文献信息外,还有 非文献信息源。
非文献信息源又可分为实物信息源和口头信息源两种。前 者包括实物、样品、展览等,后者包括交谈、会议、广播等。
第二节 文献分类依据和意义
SEP/OCT 2010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新英格兰医疗期刊” 2009年impact factor 50.017
April 9, 2009
美国Cell Press(隶属 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 集团) impact factor 为31.253
(4)专利文献 专利申请人向本国或外国专利局提出保护某项新发明、新 创造时递交的技术文件。经专利局审核后向全世界出版发行。
专利的主要内容:专利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其它材料。
专利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专利的作用: 保护自己;别人得不到保护。
(5)学位论文 为取得学位而撰写的论文。
高价值的一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的定义
1、知识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 知识来源于信息,是对信息加工后获得的产品。
欧洲名言:不吸取知识之光,心灵就会被黑暗笼罩。
2、信息 广义的信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存在方式和它们的运动 状态的反映。 通俗的说法:客观世界一切事物存在和运动所能发出的各种 信号和消息。
(6)标准文献
产品结构、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称为产 品标准。 产品标准按其适用范围,分别由国家、部门和企业制定。
文献分类讲义

文献分类讲义第一章文献分类的含义和作用一、文献分类的含义要明确什么是文献分类,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类,什么是分类。
类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个别事物的集合,表明某些个别事物共有的一种概念。
每一个个别事物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属性,某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同或相异,就是这一事物的属性与另一事物的属性的相同或相异。
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形成一类,具有不同属性的事物又分别地形成不同的类。
类在文献分类体系中又称为类目,类目是构成文献分类体系的基本单元,一个类目就表示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组文献。
表示类目概念的名称叫类名,类名不仅体现类目概念,使其区别于其它类,而且还规定类目的性质与内容范围。
例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TN95雷达”类下的“TN959.1侦测雷达”这一类名,既区别于“TN958.1脉冲调幅雷达”、“TN958.92相控阵雷达”等,又规定了该类目是以雷达的用途作为分类根据的,其范围包括各种侦测雷达,如警戒雷达、目标识别雷达等。
分类是指以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其它显著特征作为根据,把各种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
事物的属性分为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是事物本身具有的、较稳定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属性,而且通过这种属性可以和其它事物区别开来。
非本质属性是指除了本质属性以外的其它属性。
对事物的分类:一、可采用多种属性特征作为分类根据,二、分类可以连续进行,如文学作品,按国家、体裁、时代等逐级划分,就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分类体系。
文献分类就是以文献分类法为工具,根据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和其它显著属性特征,分门别类、系统地组织与揭示文献的一种方法。
文献分类概念的含义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文献分类的对象是各种文献,包括印刷型、缩微型、音像型、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第二,文献分类的根据是文献的学科内容属性和其它显著特征。
文献所体现的学科知识内容是文献的本质属性,如学科的门类、研究对象、基本理论、观点等。
文献的其它显著属性特征是指除了学科知识内容以外的具有检索意义的一些属性特征,如文献的种类、类型、体裁、载体、使用对象等。
历史文献分类的原因

历史文献分类的原因
图书文献为什么要分类?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为了查找方便。
书多了不便查阅,于是根据内容,把相同相近的图书放在一起,查找起来会方便很多。
二是能够通过分门类总结学术源流。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始终以图书内容、学术门类为主要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分类是能够从一个角度体现学术发展历史状况的。
由于检阅、保存的需要,文献的分类与文献的产生,几乎是同步的。
甲骨文是现存最早的文献,根据殷墟甲骨的发掘报告,发现一个穴窖甲骨的入藏、陈列和参考使用,都有一定的方法和手续。
有些甲骨的尾和背上,刻有“入”“示”和一些数码,这是主管保藏的人做的记号,这些记号和数码,可能与另外简单的单据和目录相对应,这表示出目录参考工作的实际意义,同时包含着目录工作的雏形。
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

叙词语言的体现形式是叙词表。国内外
常用的叙词表主要有我国许多文摘检索 刊物使用的《汉语主题词表》,英国《 科学文摘》使用的《INSPEC叙词表》, 美国《工程索引》使用的《Ei叙词表》 以及美国《政府报告和索引》使用的《 NTIS叙词表》等。
主题词与关键词的关系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陈多
2.4 文献检索的技术
《中图法》使用字母与数 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基本 采用层累制编号法。将人类 的文献分为五个基本部类, 22个基本大类。
五大部类是:
1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 、哲学 3 、社会科学 4、自然科学 5、综合性图书
基本大类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 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 O P Q R S T U V X Z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3 逻辑“非”
运算符:NOT 或 -
一种排斥关系的组配,用来从原来的检索范围中排 除不需要的概念。 表达式:
A not B 或 A-B A
适用于排除含有某个 指定检索词的记录
B
检索出的记录含 有检索词A,但同 时不含检索词B
3 逻辑“非”
作用
缩小检索范围,增强检索的准确性。但使用不当, 易排除有用文献信息,从而导致漏检
2.2.1
检索系统
检索系统是根据特定需要利用一 定的检索设备,从整理加工并存贮 在某种载体上的文献集合中检索出 所需情报的系统。 它根据检索设备和载体的不同, 可以分为手工检索系统和计算机检 索系统。
文献分类学绪论

文献分类就是以文献分类法为工具,根 据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他显 著属性特征,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 与揭示文献的一种方法。文献分类的含 义体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意思:
第一,文献分类的对象是图书馆与各种 文献信息机构所收集与使用的古今中外 各种文献。
第二,文献分类的根据是文献的学科内 容属性与其他显著特征。
第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采用分类排架,图书情报人员能够按类来熟悉藏书、研究藏书,便于 向读者宣传、推荐与提供有关的图书资料。
第三,采用分类排架有利于提高开架借阅的质量。 第四,采用分类排架,就可以有条件按类来统计图书借阅情况,了解与分析
读者的借阅要求与阅读倾向,并能为藏书建设提供一定的可靠数据。
2、建立分类检索系统
学 是 发自心灵的 悠闲的 优雅的 快乐
文献分类学
参考文献
1、文献分类法主题法导论 G254/M193-2 2、图书分类学G254-1/S968 3、图书分类G254.1/8 4、知识分类G254.1/T183 5、信息组织的分类法与主题法
G254.11/C123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文献分类的意义 一、文献分类的含义
类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个别事物的集合,表明某 些个别事物共有的一种概念。 类在文献分类体系中又称为类目,类目是构成文献分 类体系的基本单元,一个类目就表示具有某种共同属 性的一组文献。
第三,文献分类的工具是文献分类法。
第四,文献分类的主要目的是按学科知 识的系统性分门别类地组织与揭示文献。
二、文献分类可以干什么
1、组织分类浏览与(虚拟)排架 优点:
第一,能够使藏书体现学科的系统性,使内容相同的书集中在一起,内容相 近的书联系在一起,内容不同的书区别开来,便于人们按学科系统来利 用藏书。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件_第一章 文献信息源

1 文献的特点
1. 1文献数量大,增长速度快
1. 2文献时效性增强
1. 3文献分布集中又分散
1. 4文献载体及语种增多
1. 5文献内容交叉重复
1.1文献数量大,增长速度快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各种文献总量约12000万 册,平均每天出版文献约32万件。下面是美国《化学 文摘》报道文献量的变化情况:
3.书刊网站:
1) Academic Press IDEAL美国学术出版社的电子期刊,可 检索13个学科229种期刊,内容涉及应用科学、生物医 学、医学、护理学、牙科、经济及商业、法律与金融、 工程与材料、生命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物理与环境、 心理学、社会科学等。检索中,可使用逻辑算符、截词 符(*无限截词、?有限截词),用双引号进行词组检索。 2) AMS美国数学学会(AMS)的网站,可免费查询、浏览该 学会的四种期刊。
第一个一百万条 第二个一百万条 第三个一百万条 第四个一百万条 第五个一百万条 第六个一百万条 第七个一百万条 第八个一百万条 1907-1946年 1947-1960年 1961-1967年 1968-1971年 1972-1975年 1976-1978年 1979-1980年 1981-1982年 历时40年 历时14年 历时7年 历时4年 历时4年 历时3年 历时2年 历时2年
1.3文献分布集中又分散
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综合与细化 各学科间的严格界限日趋淡化
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交叉渗透逐渐增强
文献分布呈现出集中又分散的现象
某一专业的大部分文章发表在少量的专业性期刊中, 而另外一部分文章则刊载在大量的相关专业,甚至 不相关专业的杂志中
英国文献 1.3文献分布集中又分散 计量学家
5.机读型:
一二三次文献划分依据

一二三次文献划分依据一、文献划分依据: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框架。
不同的研究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因此在科学研究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一般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方法。
定性研究主要是通过描述、解释和理解现象,强调对研究对象的深入了解和细致分析。
定量研究则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进行数值统计和定量分析,以得出结论和推断。
定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个案研究、内容分析等。
实地调查是指研究者亲自走访实地,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得研究数据。
个案研究则是选择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寻找普遍规律或特殊情况。
内容分析则是通过对文本资料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和分析,以获取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
定量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等。
问卷调查是通过编制问卷并对受访者进行调查,以获取大量的数据。
实验研究则是通过人工干预和控制,观察和测量变量之间的关系。
统计分析则是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
二、文献划分依据: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与社会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社会问题可以分为经济问题、教育问题、环境问题等。
经济问题主要包括贫富差距、就业问题、收入分配不均等。
教育问题主要包括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公平问题、教育质量不高等。
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资源浪费等。
针对社会问题,人们可以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来解决社会问题,例如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推行义务教育制度、加强环境保护等。
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也可以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和项目,提高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和解决效果。
三、文献划分依据: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指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性的思维和方法,开发出新的科技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一章 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2. 微缩型
定义:以感光材料为载体,利用光学技术以缩微照相为记录手段,
如缩微胶卷、缩微胶片等。
优点:存贮密度大、体积小,便于保存和远距离传递; 缺点:不能直接阅读,必须借助缩微阅读机才能阅读。
著者
书名
代码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时间
Horst, R., Pardalos, P. M. 1994, Handbook of global optimization, Kluwer, Dordrecht.
10
(三)文献类型--按文献出版划分:
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 ISBN) P7
ultrasound and pulsed-vacuum treatments on the dehydration kinetics, distribution and status of water in osmotically dehydrated strawberry: a combined NMR and DSC study[J],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 ,2014, 7(10): 2782-2792.
1.图书(Book)
定义:指对某一领域的知识进行系统阐述或对已有研究成果、技术
、经验等进行归纳、概括的出版物。包括专著、汇编、丛书等。
特点:图书的内容比较系统、全面,论点成熟、可靠,但传统印刷 业图书的出版周期较长,传递信息速度慢,电子图书的出版发行可
第一章-文献信息检索概论

• 特点:具有新颖性、创造性(是人类创造 性劳动成果)和先进性(内容上是新成果, 新发明);
• 缺点:数量大,分布散,难以查找。
• 二次文献: 报道和查找一次文献的检索工 具书、书刊。
• 它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对一定范围或学科领 域的一次文献进行鉴别、筛选、分析、归 纳、加工整理重组,使之有序化后出版的 文献。如各种索引、题录、文摘。形式上 有卡定义为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 文献的基本构成要素
第一,知识内容 第二,记录载体 第三,记录符号 第四,记录手段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存贮和表达人们思想的物质 载体不同了,从金石、竹简、羊皮、丝帛、纸张 发展到用感光介质和磁性介质。从非人工材质的 泥版、岩石、石板、兽骨、木板、竹片、 兽皮、 树叶、桦树皮等到各种人工材质,如无机材质 (陶、砖瓦、瓷,玻璃等)、金属材质(青铜、 铁、铝、金银等)、高分子材质(帛、纸、胶片、 醋酸纤维等)、复合材质(磁带、光盘等)。纸 质文献已经多得不便于快速传输信息、高效查阅 和高密度存贮了,于是其他介质的文献应运而生, 这些文献主要包括:纸质文献具有价格低廉、质 地柔软、易于书写、携带和收藏等其它一些载体 所无法比拟的性能而成为文献家族的主干。
• 特点:汇集性、工具性、系统性
• 三次文献:根据二次文献提供的线索,选 用大量一次文献,根据一定的需要和目的 进行筛选、分析、综合和浓缩而再出版的 文献。
• 如词典、手册、指南、年鉴、百科全书、 大全、综述、工具书目录、书目之书目、 专题述评、进展报告等。
• 特点:综合性、 价值性、 针对性
/
• 序号途径:
• 许多文献除普通的外表特征外,还具有序 号特征,如,专利文献有专利号、标准文 献有标准号、馆藏文献有索书号。序号索 引一般按照文献序号的大小顺序排列。
文献检索基本原理、方法

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
• 复合检索 1 截词符:? * film films ----------film? react?---------reactive reacting reactance reaction….
文献检索基本含义、类型
• 基本含义:将文献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 存储起来并根据用户的需求,查找出有关 文献信息的过程。对用户而言,就是从文 献集合中迅速、准确的找出所需信息的过 程
文献检索基本含义、类型
• 类型:按检索对象
书目检索 全文检索 数据检索 事实检索
文献检索基本含义、类络检索
文献检索基本原理、方法
文献的概念
• • 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具有史料价值的图书和档案
文献的特点
•知识性 •记载性 •传递性 •再生性、积累性 •重复性
文献的类型
• 出版方式: 图书 ISBN 期刊 ISSN 会议文献 科技报告 专利文献 标准文献 学位论文 政府出版物
文献的类型
• 加工方式
文献检索基本原理
• 用户根据课题需要,将代表需要查找的检 索提问标识与文献库中所存贮的文献特征 标识进行比较,如果文献库中所存贮的文 献特征标识符合要求,那么具有这些特征 的标识被捡出,就是命中的结果
文献检索方法、途径、步骤
• 方法 工具法 追溯法 循环法 浏览法
文献检索方法、途径、步骤
• 途径 文献外部特征检索途径:题名(title)、责任者 (responsar)、作者、机构、号码(number)
一次文献:期刊论文、学术论文、学位论文、 科技报告、专利说明书等 二次文献:书目、索引、文摘、题录 三次文献:参考性文献 主题述评、综述研 究、百科全书、数据手册、文献指南等 零次文献:手稿、个人通信、实验记录、原 始统计数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文献分类的基本原理文献分类的基本原理由概念逻辑原理、概念逻辑方法、科学知识分类原理三部分组成,是文献分类的理论基础。
文献分类的理论基础是其他社会科学的理论在文献分类中的应用,如概念逻辑原理和概念逻辑方法属于逻辑学内容,逻辑学又属于哲学范畴,科学知识分类原理属于科学分类学(G304)内容。
第一节文献分类的概念逻辑原理1.1.1 逻辑学基本知识概念逻辑原理和概念逻辑方法属于普通逻辑的范围,即形式逻辑的范畴。
形式逻辑通常叫做“逻辑学”,简称“逻辑”。
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科学。
把思维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有许多,如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工智能等。
它们是从不同的侧面或角度来研究思维的。
逻辑主要研究对象是思维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
逻辑学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同时也研究认识现实的简单的逻辑方法。
2.逻辑学的性质。
逻辑学在哲学范围内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一直包括在哲学的大范围内。
在科学体系中,哲学居于最高层次,是统帅其它科学的科学。
因为,哲学所反映的客观对象最大,它所揭示的矛盾性质和规律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因而对其它科学具有一般指导意义。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工具性、方法性科学。
逻辑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工具和方法。
3.逻辑学的作用。
(1)提供认识事物的必要工具。
认识的源泉是实践。
但是,对于具体一个人来说,不可能事事实践。
人们根据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实的知识,经过正确的推理,推出新的知识,这是认识客观世界所不可缺少的逻辑环节。
形式逻辑正是研究如何从已有的知识正确地推出新的知识的科学,所以,掌握了形式逻辑的知识就使我们有可能进行正确的推理,从而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
从已有事实出发,经过推理,提出假设,最后经过实践验证,在科学发展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①欧几里德的几何学,从少数的几条公理,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推出许多人们原来不知道的新定理。
②天文学中海王星发现之后推算出冥王星。
③理论逻辑推理导致电磁波的发现④爱因斯坦质能关系E=C2M 的发现,原子能被利用的可能,爱因斯坦给罗斯福的信,原子弹的制造。
⑤爱因斯坦相对论理论推出光速运动的物体时间变长、沿运动方向的尺度缩小。
(2)有助于准确地、严密地表述思想。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总是要通过语言、文字等进行信息交流的。
在信息交流时,如何准确地表述和论证自己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应当准确、鲜明、生动,特别是准确地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就都是逻辑问题。
文献分类和编制分类法是要注意整体结构和内在的联系,避免互相冲突。
(3)有利于人们学习、理解和掌握各门学科知识。
普通逻辑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提供必要的预备知识和初步的推演技能。
各门具体科学都是由具有不同内容的概念、命题和推理构成的科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学习普通逻辑的知识,对于人们准确地把握各门具体科学的逻辑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将是大有帮助的。
1.1.2 概念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的范围和本质的思维形式。
概念反映的事物包括一切认识对象。
概念包括客观事物,即主观的认识对象。
概念也反映人们的思想认识,这归根结底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概念反映的事物既包括各种具体事物,又包括事物的各种性质和关系。
例如,鲁迅和北京是个别的单独的具体事物。
人和城市是一般的具体事物。
正义、善良、红色和香味是事物的性质。
压迫和反抗,大于和小于都是事物之间的关系。
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还包括有若干个别事物所组成的集合体,如联合国、森林等等。
个别的单独的具体事物:鲁迅、北京范围(外延)一般的具体事物:人、城市(具体事物)若干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联合国、森林概念——事物本质(内涵)性质:正义、善良、红色、香味(思想认识)关系:压迫和反抗、大于和小于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概念主要的是把事物作为一类一类事物加以反映。
一般说来,一类事物是由个别事物组成的。
若干个别事物组成一类事物。
分子:组成类的个别事物叫做类的分子。
有的一大类事物是由若干小类事物组成的。
母类:通常把由小类组成的大类叫做母类,也简称“类”。
子类:组成母类的小类叫做子类。
属和种:母类和子类又分别叫做属和种。
因此,属和种之间具有母类和子类的关系。
作为类的事物有个根本的特点,这就是类的属性必然为子类和分子所具有。
这是因为类是由具有共同属性的子类和分子组成。
类与子类和分子之间具有一般、特殊和个别的关系。
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概念主要是反映一类一类事物的概念,即类概念。
概念的逻辑要求:要充分发挥概念的作用,就必须遵守运用概念的逻辑要求。
从形式逻辑方面来说。
运用概念的逻辑要求主要有以下两项:1.所用概念要明确。
(概念层次)所用概念要明确是说,在使用某个概念的时候,必须弄清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范围和本质。
只有弄清概念所反映事物的范围和本质,所用的概念才是明确的,否则所用概念就是模糊不清的。
只有所用概念是明确的,才能充分发挥概念在把握事物和区分事物方面的作用。
2.使用概念要准确。
(判断层次)准确使用概念,是比明确概念更进一步的逻辑要求。
使用概念要准确是说,在使用概念作出判断的时候,必须确切地、恰如其分地反映事物的范围和本质。
准确地使用概念是作出恰当的判断和正确地进行推理的必要条件。
二、概念和语词1.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是语词。
概念不仅和事物有关,而且和语词有着密切的联系。
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
概念是在语词的基础上形成的。
概念总是要通过语词表达出来的,脱离语词的思想概念是不存的。
语词是概念的载体。
2.概念是语词词义的一部分。
语词=词义+语音,词义=概念+主观感受。
概念与语词又是有明显区别的。
语词是声音和词义的结合体,概念只是语词的基本的词义。
概念是事物范围和本质的反映。
概念构成了词义的基本内容,但词义除了包含概念以外,还包含主体对事物的各种主观感受,即主体对事物的褒贬等含义。
因此在把握概念与词义的联系的同时,也要注意词义和概念的区别。
3.概念的同一性,语词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多词表达一概念、一词表达多概念)。
概念是人类的认识成果,语词却具有民族特点。
同一个概念,往往不同的民族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人民这个概念,汉族用“人民”这个词表达英语、日语、俄语用等又不同语词表达。
表达的概念虽然相同,语词却因民族而异。
概念与语词的区别,就是在同一的民族语言中也明显地表现出来。
同一概念往往有不同的语词表达形式。
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存在同义词或多词一义的情况。
例如,红薯、白薯、地瓜是不同语词,却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
水泥、洋灰是不同的词,表达的也是同一个概念。
另一方面,同一个语词也往往表达不同的概念。
这是平常所说的存在多义词或一词多义的情况。
例如,“先生”这个词,可以指称师长、医生、知识界人士,也是对人的一种尊称等。
4.概念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但是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具体地说,各种实词,如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表达概念。
在虚词中连接词:“和”、“或者”、“如果……,那么……”等等表达概念。
单纯感叹词和孤立的助词通常不表达概念。
5.概念的语词表达形式:单词、词组概念的语词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基本上有单词和词组两种。
日、月、星辰以单词的形式表达概念;红日、新月、繁星是以词组的形式表达概念。
弄清语词在什么时候表达概念,在什么时候不表达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它有助于选用恰当的语词表达概念,另一方面它有助于透过语词表达形式确定语词所表达的概念。
一个语词当它能独立的指称事物范围和本质时,它才表达概念;而当它不能独立地指称事物范围和本质时,它就不表达概念。
总之,弄清概念和语词的关系有助于提高使用语词表达概念和通过语词识别概念的能力。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任何反映现实事物的概念都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
并且反映现实事物的属和种的概念之间,在内涵和外延方面又有着确定的逻辑关系。
1.什么是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对事物的本质的反映。
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内涵是对人的本质有理性、有语言、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等的反映。
国家这个概念的内涵反映着国家的本质,即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等等。
外延是概念对事物的范围的反映。
对于类概念来说,它是对事物类的反映,即反映类是由哪些子类或分子组成的。
例如,树这个概念,它的外延反映有针叶树和阔叶树两种。
有的概念的外延只反映一个事物,如北京、中国;有的概念的外延反映两个以上的事物,如城市、国家。
2.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反映属和种的属概念和种概念,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内涵有多少之分,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外延有大小之分。
属概念的内涵少于种概念的内涵。
例如,就生物和动物两个概念来说,生物是动物的属概念,动物是生物的种概念。
生物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而动物这个概念所指除了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以外,还指具有需摄食、要呼吸、有感觉、能运动等本质属性。
属概念的外延大于种概念的外延。
还就生物和动物两个概念来说,生物这概念的外延大于动物这个概念的外延,生物除包括动物以外,还包括植物和微生物,动物的外延只是生物外延的一部分。
属概念与其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具有反变关系。
这就是说,内涵越多的概念其外延越小,内涵越小的概念其外延越大。
例如,生物、动物和人这三个概念,生物是动物的属概念,动物是人的属概念;人是动物的种概念,动物是生物的种概念。
共中,人的内涵最多,而外延最小。
人除了具有生物和动物的本质属性以外,还具有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等人的本质属性。
在这三个概念中,生物的内涵最少,而外延却最大。
三者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具有反交关系。
如果以三个同心圆分别表示三者外延的大小,而以三个同心圆内所含星号的多少表示其内涵的多少,那么它们之间内涵和外延的反交关系可用右方图解表示。
考察属概念与其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反变关系是许多逻辑推演的基础。
概念的划分、限定和概括等都是依据这种反变关系进行的。
四、概念的种类1.以外延不同作区分:单独概念、普遍概念、零概念。
单独概念:反映由一个事物组成的一类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仅指一个单独的对象。
如长城、泰山、中国、鲁迅、五四运动等。
专有名词表达单独概念。
普通概念:反映若干个别事物组成的一类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是由两个或许许多多个分子组成的类。
如国家、城市、矛盾、规律等。
普遍名词表达普遍概念。
动词、形容词也常常表达普遍概念。
如坐、立、打、踢、勇敢、伟大、聪明等,它们是对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概括,因而是普遍概念。
普遍概念又分为有限普遍概念和无限普遍概念。
有限普遍概念:反映有限的个别事物所组成的一类事物的概念。
如中国的211大学、中国的直辖市。
无限普遍概念:反映无限的个别事物所组成的一类事物的概念。
如原子、天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