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五四学制) (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
数学试卷(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
1.直线y=2x﹣1的截距是()
A.1B.﹣1C.2D.﹣2
2.下列方程中有实数解的是()
A.x2+3x+4=0B.+1=0C.=D.=﹣x
3.函数y=x﹣3的图象不经过()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相反向量
B.平行向量不能在一条直线上
C.﹣=0
D.|+(﹣)|=0
5.菱形的一条对角线与它的边相等,则它的锐角等于()
A.30°B.45°C.60°D.75°
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任何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
B.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是任意实数
C.可能性很小的事件在一次实验中有可能发生
D.不可能事件在一次实验中也可能发生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2分,满分24分)
7.方程x3﹣8=0的根是.
8.方程的解是.
9.已知一次函数y=(3m﹣2)x+1,且y的值随着x的值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
10.把直线y=2x﹣3沿y轴方向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所得直线的表达式.11.用换元法解方程﹣=1,设y=,那么原方程可以化为关于y的整式
方程为.
12.已知一个凸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5倍,那么这个凸多边形的边数等于.
13.从1、2、3、4、5、6这六个数中,任取一个数是素数的概率是.
14.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56cm,AB:BC=2:5,那么AD=cm.15.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的平分线交BC于点E,若AB=AE,则∠BAD=度.
1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等边三角形AEF的顶点E、F分别在边BC和CD上,则∠AEB=度.
17.我们把两条对角线所成两个角的大小之比是1:2的矩形叫做“和谐矩形”,如果一个“和谐矩形”的对角线长为10cm,则矩形的面积为cm2.
18.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90°,∠C=60°,BC=CD=6,现将梯形折叠,点B恰与点D重合,折痕交AB边于点E,则CE=.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第19、20、21、22、每题6分,第23题7分,满分31分)19.解方程:+=
20.解方程组:.
21.已知甲、乙两地相距90km,A、B两人沿同一公路从甲地出发到乙地,A骑摩托车,B
骑电动车,图中DE、OC分别表示A、B离开甲地的路程s(km)与时间t(h)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A比B迟出发小时,B的速度是km/h;
(2)在B出发后几小时,两人相遇?
22.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设,.(1)试用向量,表示下列向量:=;=;
(2)求作:.(保留作图痕迹,写出结果,不要求写作法).
23.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12,AB=DC=8.∠B=60°.(1)求梯形的中位线长.
(2)求梯形的面积.
四、解答题:(第24题8分,第25题9,第26题10分,满分27分)
24.八年级的学生去距学校10千米的科技馆参观,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过了25分钟,其余的学生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每小时汽车的速度比骑自行车学生速度的2倍还多10千米,求骑车学生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5.如图,在△ABC中,点D是BC边的中点,点E是AD的中点,过A点作AF∥BC,且交CE的延长线于点F,联结BF.
(1)求证:四边形AFBD是平行四边形;
(2)当AB=AC时,求证:四边形AFBD是矩形;
(3)(填空)在(2)中再增加条件.则四边形AFBD是正方形.
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OBC的顶点C的坐标是(2,6),动点P 从点A出发,沿线段AO向终点O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线段BC向终点C 运动.点P、Q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运动时间为t(0<t<6)秒,过点P作PE⊥AO交AB于点E.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设△PEQ的面积为S,求当0<t<3时,S与t的函数关系;
(3)在动点P、Q运动的过程中,点H是矩形AOBC内(包括边界)一点,且以B、Q、
E、H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直接写出t值和与其对应的点H的坐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3分,满分18分)
1.直线y=2x﹣1的截距是()
A.1B.﹣1C.2D.﹣2
【分析】代入x=0求出与之对应的y值,此题得解.
解:当x=0时,y=2x﹣1=﹣1,
∴直线y=2x﹣1的截距为﹣1.
故选:B.
2.下列方程中有实数解的是()
A.x2+3x+4=0B.+1=0C.=D.=﹣x
【分析】求出判别式即可判断A;根据算术平方根是一个非负数即可判断B;求出方程的解,代入x﹣3进行检验,即可判断C;解方程可得x=0,进行检验,即可判断D.解:A、x2+3x+4=0,
△=32﹣4×1×4=﹣7<0,
即此方程无实数解,故本选项错误;
B、可得=﹣1,
∵算术平方根是一个非负数,
∴此方程无实数解,故本选项错误;
C、=,
方程两边都乘(x﹣3)得:x=3,
∵x=3代入x﹣3=0,
∴x=3是原方程的增根,即原方程无解,故本选项错误;
D、=﹣x,x=x2,解得x1=0,x2=1(是增根,舍去),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3.函数y=x﹣3的图象不经过()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系数,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出函数y=x﹣3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进而可得出函数y=x﹣3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解:∵k=>0,﹣3<0,
∴函数y=x﹣3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函数y=x﹣3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
故选: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相反向量
B.平行向量不能在一条直线上
C.﹣=0
D.|+(﹣)|=0
【分析】根据平面向量的性质一一判断即可.
解:A、错误.应该是方向相反且长度相等的向量叫做相反向量.
B、错误.平行向量能共线.
C、错误.结果应该是零向量.
D、正确.
故选:D.
5.菱形的一条对角线与它的边相等,则它的锐角等于()
A.30°B.45°C.60°D.75°
【分析】由菱形的性质可得这条对角线与菱形的两边组成等边三角形,从而求得锐角的度数等于60°.
解:由菱形的性质得,菱形相邻的两边相等,则与这条对角线组成等边三角形,则它的锐角等于60°,故选C.
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任何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
B.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是任意实数
C.可能性很小的事件在一次实验中有可能发生
D.不可能事件在一次实验中也可能发生
【分析】利用概率的意义等知识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
解:A、任何事件发生的概率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故错误;
B、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故错误;
C、可能性很小的事件在一次实验中有可能发生,正确;
D、不可能事件在一次实验中不可能发生,故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2分,满分24分)
7.方程x3﹣8=0的根是x=2.
【分析】首先整理方程得出x3=8,进而利用立方根的性质求出x的值.
解:x3﹣8=0,
x3=8,
解得:x=2.
故答案为:x=2.
8.方程的解是x=7.
【分析】将方程两边平方后求解,注意检验.
解:将方程两边平方得x﹣3=4,
移项得:x=7,
代入原方程得=2,原方程成立,
故方程的解是x=7.
故本题答案为:x=7.
9.已知一次函数y=(3m﹣2)x+1,且y的值随着x的值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m<.
【分析】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即可得出m的取值范围.
解:∵一次函数y=(3m﹣2)x+1的y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
∴3m﹣2<0,
∴m<.
故答案为:m<.
10.把直线y=2x﹣3沿y轴方向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所得直线的表达式y=2x+1.
【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图象平移规律进而得出答案.
解:将直线y=2x﹣3向上平移4个单位,所得直线的表达式是:y=2x﹣3+4=2x+1.故答案为:y=2x+1.
11.用换元法解方程﹣=1,设y=,那么原方程可以化为关于y的整式方程为y2+y﹣2=0.
【分析】可根据方程特点设y=,则原方程可化为﹣y=1,化成整式方程即可.解:方程﹣=1,
若设y=,
把设y=代入方程得:﹣y=1,
方程两边同乘y,整理得y2+y﹣2=0.
故答案为y2+y﹣2=0.
12.已知一个凸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5倍,那么这个凸多边形的边数等于十二.
【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与外角和定理列出方程,然后求解即可.
解: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
根据题意得,(n﹣2)•180°=5×360°,
解得n=12.
故答案为:十二.
13.从1、2、3、4、5、6这六个数中,任取一个数是素数的概率是.【分析】共有6种可能性,其中任意取一个数是素数的有3种,可以求出相应的概率.解:在1、2、3、4、5、6这六个数中,是素数的有2、3、5,共三种,
因此,任取一个数是素数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14.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56cm,AB:BC=2:5,那么AD=20cm.【分析】由▱ABCD的周长为56cm,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求得AB+BC=28cm,又由AB:BC=2:5,即可求得答案.
解:∵▱ABCD的周长为56cm,
∴AB+BC=28cm,
∵AB:BC=2:5,
∴AD=BC=×28=20(cm);
故答案为:20.
15.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的平分线交BC于点E,若AB=AE,则∠BAD=120度.
【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易证△ABE为等边三角形,则∠BAE=60°,进而可求出∠BAD的度数.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EAD=∠AEB,
∵AE平分∠BAD,
∴∠BAE=∠EAD,
∴∠BAE=∠AEB,
∴AB=EB,
∵AB=AE,
∴AB=AE=BE,
∴△ABE是等边三角形,
∴∠BAE=60°,
∴∠BAD=2∠BAE=120°,
故答案为:120.
1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等边三角形AEF的顶点E、F分别在边BC和CD上,则∠AEB=75度.
【分析】只要证明△ABE≌△ADF,可得∠BAE=∠DAF=(90°﹣60°)÷2=15°,即可解决问题.
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D,∠B=∠D=∠BAD=90°,
在Rt△ABE和Rt△ADF中,

∴△ABE≌△ADF,
∴∠BAE=∠DAF=(90°﹣60°)÷2=15°,
∴∠AEB=75°,
故答案为75.
17.我们把两条对角线所成两个角的大小之比是1:2的矩形叫做“和谐矩形”,如果一个“和谐矩形”的对角线长为10cm,则矩形的面积为25cm2.
【分析】根据“和谐矩形”的性质求出∠ADB=30°,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AD的长,即可得出答案.
解:∵四边形ABCD是“和谐矩形”,
∴OA=OC,OB=OD,AC=BD=10,∠BAD=90°,∠CAD:∠BAC=1:2,
∴OA=OD,∠CAD=30°,∠BAC=60°,
∴∠ADB=∠CAD=30°,
∴AB=BD=5,AD=AB=5,
∴矩形ABCD的面积=AB×AD=5×5=25(cm2);
故答案为:25.
18.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90°,∠C=60°,BC=CD=6,现将梯形折叠,点B恰与点D重合,折痕交AB边于点E,则CE=4.
【分析】连接DE,BD,由题意可证△BCD是等边三角形,可得BD=BC=6,∠DBC =6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AD=3,AB=3,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BE=2,由勾股定理可求解.
解:如图,连接DE,BD,
∵∠BCD=60°,BC=CD=6,
∴△BCD是等边三角形,
∴BD=BC=6,∠DBC=60°,
∵∠B=90°,AD∥BC,
∴∠DAB=90°,∠ABD=30°,∠ADB=∠DBC=60°,
∴AD=BD=3,AB=AD=3,
∵折痕交AB边于点E,
∴BE=DE,
∵∠DBE=∠BDE=30°,
∴∠ADE=30°,
∴DE=2AE,
∴BE=2AE,
∵AE+BE=AB=3,
∴BE=2,
∴EC===4,
故答案为:4.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第19、20、21、22、每题6分,第23题7分,满分31分)19.解方程:+=
【分析】根据解分式方程的步骤:①去分母;②求出整式方程的解;③检验;④得出结论,依次计算可得.
解:方程两边都乘以(x+1)(x﹣1),得:4+2(x﹣1)=x(x+1),
整理,得:x2﹣x﹣2=0,
解得:x=﹣1或x=2,
检验:x=﹣1时,(x+1)(x﹣1)=0,舍去;
x=2时,(x+1)(x﹣1)=3≠0;
所以分式方程的解为x=2.
20.解方程组:.
【分析】先降次转化成两个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求解.
解:,
由方程(1)可得x+2y=﹣3或x+2y=3,
则方程组可变为或,
解得或.
21.已知甲、乙两地相距90km,A、B两人沿同一公路从甲地出发到乙地,A骑摩托车,B 骑电动车,图中DE、OC分别表示A、B离开甲地的路程s(km)与时间t(h)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A比B迟出发1小时,B的速度是20km/h;
(2)在B出发后几小时,两人相遇?
【分析】(1)根据函数图象可以得到A比B迟出发多长时间,由图象知B出发3小时行驶60km,从而可以求得B的速度;
(2)根据函数图象和图象中的数据可以OC和DE对应的函数解析式,然后联立方程组即可求得B出发后几小时,两人相遇.
解:(1)由图象可得,
A比B迟出发1小时,B的速度是:60÷3=20km/h,
故答案为:1,20;
(2)设OC段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y=kx,
则3k=60,得k=20,
即OC段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y=20x,
设DE段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y=ax+b,
,得,
即DE段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y=45x﹣45,
,得,
∴B出发小时,两人相遇.
22.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设,.(1)试用向量,表示下列向量:=﹣;=﹣﹣;
(2)求作:.(保留作图痕迹,写出结果,不要求写作法).
【分析】(1)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法则求解即可.
(2)如图,延长BC到E,使得CE=BC,则即为所求.
解:(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C∥AD,BC=AD,OA=OC,
∴==+=﹣,
=+=﹣﹣.
故答案为:﹣,﹣﹣.
(2)如图,延长BC到E,使得CE=BC,则即为所求.
23.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12,AB=DC=8.∠B=60°.(1)求梯形的中位线长.
(2)求梯形的面积.
【分析】(1)过A作AE∥CD交BC于E,则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得AD=EC,AE=DC,证出△ABE是等边三角形,得BE=AB=8,则AD=EC=4,即可得出答案;
(2)作AF⊥BC于F,则∠BAF=90°﹣∠B=30°,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F=AB=4,AF=BF=4,由梯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解:(1)过A作AE∥CD交BC于E,
∵AD∥BC,
∴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
∴AD=EC,AE=DC,
∵AB=DC,
∴AB=AE,
∵∠B=60°,
∴△ABE是等边三角形,
∴BE=AB=8,
∴AD=EC=BC﹣BE=12﹣8=4,
∴梯形ABCD的中位线长=(AD+BC)=(4+12)=8;
(2)作AF⊥BC于F,
则∠BAF=90°﹣∠B=30°,
∴BF=AB=4,AF=BF=4,
∴梯形ABCD的面积=(AD+BC)×AF=(4+12)×4=32.
四、解答题:(第24题8分,第25题9,第26题10分,满分27分)
24.八年级的学生去距学校10千米的科技馆参观,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过了25分钟,其余的学生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每小时汽车的速度比骑自行车学生速度的2倍还多10千米,求骑车学生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分析】先将25分钟化成小时为小时,再设骑车学生每小时走x千米,根据汽车所用的时间=学生骑车时间﹣,列分式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解:设骑车学生每小时走x千米,
据题意得:,
整理得:x2﹣7x﹣120=0,
解得:x1=15,x2=﹣8,
经检验:x1=15,x2=﹣8是原方程的解,
因为x=﹣8不符合题意,所以舍去,
答:骑车学生每小时行15千米.
25.如图,在△ABC中,点D是BC边的中点,点E是AD的中点,过A点作AF∥BC,且交CE的延长线于点F,联结BF.
(1)求证:四边形AFBD是平行四边形;
(2)当AB=AC时,求证:四边形AFBD是矩形;
(3)(填空)在(2)中再增加条件∠BAC=90°.则四边形AFBD是正方形.
【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矩形的判定方法得出答案;
(3)当△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四边形AFBD是正方形,理由为:由第一问证得的AF=BD,且AF与BD平行,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可得四边形AFBD为平行四边形,若三角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为斜边BC的中点,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AD=BD,且根据三线合一得到AD 与BC垂直,可得平行四边形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为直角,即可判定出四边形AFBD 为正方形.
【解答】(1)证明:∵点D是BC边的中点,点E是AD的中点,
∴DE是△BCF的中位线,
∴DE∥BF,
∴AD∥BF,
∵AF∥BC,
∴四边形AFBD是平行四边形;
(2)证明:(2)∵AB=AC,BD=DC,
∴AD⊥BC.
∴∠ADB=90°.
∵四边形AFBD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FBD是矩形;
(3)当△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AC=90°时,四边形AFBD是正方形,理由如下:
∵四边形AFBD为平行四边形,
又∵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且D为BC的中点,
∴AD=BD,∠ABD=90°,
∴四边形AFBD为正方形.
故答案为:∠BAC=90°.
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OBC的顶点C的坐标是(2,6),动点P 从点A出发,沿线段AO向终点O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线段BC向终点C 运动.点P、Q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运动时间为t(0<t<6)秒,过点P作PE⊥AO交AB于点E.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设△PEQ的面积为S,求当0<t<3时,S与t的函数关系;
(3)在动点P、Q运动的过程中,点H是矩形AOBC内(包括边界)一点,且以B、Q、
E、H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直接写出t值和与其对应的点H的坐标.
【分析】(1)先求出点A,点B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先求出点E坐标,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解;
(3)分两种情况讨论,利用菱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
解:(1)∵矩形AOBC的顶点C的坐标是(2,6),
∴OA=BC=6,OB=AC=2,
∴点A(0,6),点B(2,0),
设直线AB解析式为:y=kx+b,
∴,
解得:,
∴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6;
(2)∵点P、Q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
∴AP=BQ=t,
∴OP=6﹣t,
∵PE⊥AO,
∴点E纵坐标为6﹣t,
∴6﹣t=﹣x+6,
∴x=t,
∴点E(t,6﹣t),
∴当0<t<3时,S=×t(6﹣2t)=﹣t2+t;(3)如图,当四边形EHBQ是菱形时,延长PE交BC于F,
∵AB===4,
∴OB=AB,
∴∠BAO=30°,
∵AO∥BC,PE⊥AO,
∴∠ABC=∠BAO=30°,PE⊥BC,
∵四边形EHBQ是菱形,
∴BQ=EQ=t,EH∥BQ,
∴∠QEB=∠EBQ=30°,
∴∠FEQ=30°,
∴FQ=EQ=t,
∴BC=t+t+t=6,
∴t=,
∴BQ==EH,点E(,),
∴点H(,);
如图,若四边形EHQB是菱形,延长PE交BC于F,
∵四边形EHQB是菱形,
∴BE=BQ=t,EH∥BQ,
∵∠ABC=30°,EF⊥BC,
∴BE=2EF,
∴t=2(2﹣t)
∴t=24﹣12,
∴点E(8﹣12,12﹣18),
∴点H(8﹣12,6);
综上所述:t的值为或24﹣12,点H坐标为(,)或(8﹣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