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影响天气原理
人工影响天气ppt共16页
![人工影响天气ppt共16页](https://img.taocdn.com/s3/m/ee237a7a856a561252d36f9d.png)
多年来 ,俄罗斯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一直是一个 世界强国。尤其在人工防雹、人工消云减雨、催化剂 检测和室内实验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多架飞机 联合作业、多种催化剂联合使用、催化区域和催化体 积大,人工消云减雨试验和服务保障案例多,经验丰 富。
以色列的人工增雨试验居世界领先水平。其人工 增雨试验设计、催化作业技术、数值模拟技术、监测 技术、效果检验评估技术值得世界同行学习和借鉴。 近年来,以色列科学家在研究气溶胶对云和降水的影 响这一国际科学前沿热点问题方面取得了许多具有国 际影响力的重要成果 。
几点总结
1、目前人工影响天气的手段还只是通过播撒人工 冰核和吸湿性核来实现预定目的。变化的是播撒量、 播撒区域和播撒时机。
2、发展新型催化剂 生物冰核 纳米冰核等(更高的成核率和更强的吸附能力)
3、加强云的宏、微物理观测,特别重视液态水探 测,云中的液态水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着过冷水的 含量,而过冷水含量是衡量区域人工增雨潜力和增雨 作业条件选择的重要指标之一。
人工影响天气简介 基本原理及手段 国外发展情况 几点总结
人工影响天气简介
在适当的天气条件下,通过人工干预,使天 气过程向符合人类愿望的方向发展
目前,人工影响天气主要是指人工增雨和人工消雹,可以 扩展到人工消雨、消雾、防霜、人工引雷等方面。
人工影响天气简介
瑞典科学家贝吉龙等1933年提出,在大部分形成降水的混合 云中,降水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云中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冰晶,能否通 过冰水转化过程形成大水滴。到1946年,美国科学家雪佛尔和冯 纳格相继提出,可以在冷云中通过播撒干冰或碘化银的方法,适当 增加云中的冰晶数量,促使降水的形成。这些研究指出了人工增 雨的基本科学原理,开创了人工增雨作业的历史。
基本原理和手段
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影响天气](https://img.taocdn.com/s3/m/4f7f934e4431b90d6c85c7c0.png)
它们来源丰富、价廉,食盐具有腐蚀性,剂量较大时对 农作物有损害,而硝酸铵、尿素既无腐蚀性又无毒性,还具 有一定肥效。
常用作吸湿性巨核催化剂的相对湿度
化合物 相对湿度
直到1946年美国谢弗尔在实验室中从干冰的显 著成冰作用出发获得了一些成功。
我国在1958年开始了人工降水试验工作。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近年来发展很快, 特别是在防灾、减灾以及重大社会活动的 天气保障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地关注,人工影 响天气工作已成为气象部门一项重要的科 技服务手段。
N aCl 75~76
CaCl2 40~50
NH 4 NO3 40~62
NH2CONH 2
81
3、播散的方法(在云中上升气流处):飞机,高 射炮,火箭等
在我国夏季或南方局部地区长时间不降水,或 为某个国际性“节日”“比赛”使用。
第二部分 人工防雹
一、冰雹的定义: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一种固态降水。
二、冰雹的形成:在积雨云中有大量的不稳定能量, 空气垂直运动的速度很强,云内充沛的水汽产生大量 的水滴和冰晶,而它们又在强烈的上升气流中上下滚 动,使水滴和冰晶冻结增大,在云体中不断循环以上 过程,便形成冰雹。
播种在霜冻危害较轻的地方。 2、物理学防霜:依靠减弱夜间辐射冷却提高贴近地面
气层温度的一些措施。
方法一: 熏烟法: 利用烟粒物质堆在田地空间,借助烟幕来防止土壤和
植物表面很快散失热量,又使空气中水汽凝结而增加热量。 方法二 加温法:
利用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地面加温。这种方法用来保护 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 方法三 灌溉法:
第三章人工影响天气
![第三章人工影响天气](https://img.taocdn.com/s3/m/8933f7d4ce2f0066f533223b.png)
人工影响天气1 人工影响天气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2现代人工影响天气理论1、在过冷云中存在的冰晶,由于贝吉龙过程不断增长下降,降至O℃层以下,融化成雨滴,再与其它云滴碰并继续长大。
2、由于自然云内缺乏冰晶或较大的水滴,所以有些云降水能力很差,甚至完全不能降水。
3、这个缺陷可以通过往云里人工插撒干冰或碘化银而产生冰晶来弥补,或者通过引进小水滴或吸湿性核来弥补。
4、采用大剂量冰核的“过量播撒’,促使冰晶浓度加大,使降水元不能很快增长得很大并降落到地面上。
因此,这样的作业能迟缓或阻碍降水的发展,特别是可以抑制灾害性大冰雹的生长。
3人工防雹、增雨、消雾原理3.1人工防雹原理过量播撒催化剂:观测结果表明,冰雹云的中上部存在着过冷水含量很大的累积带,为冰雹生长区。
在累积带之上气流升速较小,温度又低,很容易产生雹胚,它们靠碰撞过冷水滴而长大。
在强烈上升气流的作用下,雹胚多次往返于液态水累积区增大而生成冰雹。
若在这个累积区大量引进人工冰雹胚胎,去争食有限水分,使冰雹不致长得太大,就可能抑制冰雹的生长或雹灾的形成。
云中爆炸:由于人雨弹在云中爆炸,可以产生两种效应。
一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产生震动效应,可以直接影响或干扰云中有组织的上升气流,进而阻止冰雹的继续增长,同时也可使冰雹受到强烈震动后变软。
二是爆炸也可能使过冷水滴冰晶化(目前,这种作用尚未完全证实),因而减少了云层中过冷却液态水的存在,也能起到抑制冰雹的生长或限制大冰雹形成的作用。
3.2人工增雨原理人工增雨,就是采用高炮和火箭等作业工具将携带有催化剂的炮弹或火箭弹送入云中爆炸、燃烧,产生大量的人工冰核,通过这些人工冰核与云中的水汽和过冷水的相互作用来增加降水。
在高炮炮弹和火箭弹中携带的催化剂为碘化银,碘化银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效率,每克催化剂可产生大量的人工冰核,这些人工冰核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参与云中的降水微物理过程,从而达到增加降水的目的。
人工影响天气ppt共16页文档
![人工影响天气ppt共16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2c628d2aeaad1f346933f54.png)
几点总结
1、目前人工影响天气的手段还只是通过播撒人工 冰核和吸湿性核来实现预定目的。变化的是播撒量、 播撒区域和播撒时机。
2、发展新型催化剂 生物冰核 纳米冰核等(更高的成核率和更强的吸附能力)
3、加强云的宏、微物理观测,特别重视液态水探 测,云中的液态水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着过冷水的 含量,而过冷水含量是衡量区域人工增雨潜力和增雨 作业条件选择过程一般分为成云和致雨形成两个阶段
降水过程启始于云的出现,表明空气中的水汽已经达到饱 或过饱和,这就是成云阶段,这一过程是通过大气中气块被 抬升冷却引起的。水汽从地面被抬升到高空需要大量能量。 因此人工影响天气要在这个环节上有所作为是不现实
冷云催化---干冰、碘化银、液氮 暖云催化---吸湿性颗粒(食盐、氯化钙等)
谢谢大家!
目前催化作业的方式大体有四种:
一是地面布置AgI燃烧炉 二是高炮和火箭的地面作业。 三是飞机催化作业。 四是气球撒播催化剂
碘化银燃烧炉
国外发展情况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的人工影响天气活 动得到联邦政府的支持,但始终未能拿出令科学界信 服的完全由播云作业产生的效果。由于人工影响天气 作业效果检验问题一直是一个国际性难题, 美国联 邦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减少对人工影响天气 活动的投入。尽管美国政府已不太支持人工影响天气 研究, 但美国国内仍有一些科学家致力于推进云降 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其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 仍然居世界前列。
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影响天气简介 基本原理及手段 国外发展情况 几点总结
人工影响天气简介
在适当的天气条件下,通过人工干预,使天 气过程向符合人类愿望的方向发展
目前,人工影响天气主要是指人工增雨和人工消雹,可以 扩展到人工消雨、消雾、防霜、人工引雷等方面。
人工影响暖云降水原理
![人工影响暖云降水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6da31c3f8c75fbfc77db2f1.png)
43
2019/3/11
暖云人工增雨
把盐质粒播撒到云底附近,以便提供形成云滴所必须的核。
44 2019/3/11源自452019/3/11
吸湿性凝结核
46
2019/3/11
小结
1. 大水滴的存在是暖云 降水得以发生的关键。 2. 播撒吸湿性巨核可以 增加暖云中大水滴数 浓度。 3. 吸湿性巨核在云底催 化,影响暖云核化过 程。
21 2019/3/11
云滴的凝结增长
– 对于所研究的云滴表面薄层,假设所有物理量均与 方向无关,即各向同性。
– 由D的定义式有
d v d v dM 2 AD 4 l D dt dl dl dM dl 2 4 Dd v dt l
22 2019/3/11
水滴通过水汽扩散产生凝结增长的半径变 化方程(Maxwell方程,1890)
25 2019/3/11
云滴的凝结增长
– 讨论
• 凝结增长正比于e-Ern • 半径增长率与r成反比,即随r的增大,r的增长率将减小
– 质量为10-12克(r=0.48μm)的NaCl核,在过饱和度ΔS=0.0005的 环境中长成半径r=50μm的水滴,需11.5小时
Lv Tr T s (Tr ) s (T ) s (T )( 1)( ) 2 RvT T
三个方程相结合,可以得到:
4 r[ v / s (T ) 1] dM 4 r[ S 1] Lv Lv Lv Lv 1 1 dt ( 1) ( 1) K aT RvT D s (T ) K aT RvT D s (T )
19
纯水
纯溶液滴
2019/3/11
云滴的凝结增长
人工防雹和降雨
![人工防雹和降雨](https://img.taocdn.com/s3/m/e8cfcfa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e.png)
人工防雹和降雨摘要:由于科学知识有限,古人认为复杂的天气变化由“神仙”控制,因此,遇到干早天气常举行祈雨仪式。
如今,人类掌握了足够丰富的气象学知识,不仅可以及时预报天气,还能采用人工手段影响天气。
人工影响天气是指在一定的有利时机和条件下,通过人工催化等技术手段,对局部区域内大气中的物理过程施加影响,使其发生某种变化,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的一种措施。
关键词:人工增雨;防雹;农作物种植;影响前言:我国多数地区都发生了很多自然灾害,比如冰雹问题以及干旱问题等,对当地工业、农业以及林业等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相关部门而言,应增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重视,进行人工防雹可以有效减少冰雹对农作物的损害,从而减少农业损失,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
1.雨和冰雹的形成雨水的形成要有充足的条件,必须有足够的水汽和流动的气流。
在干旱地区由于地理限制,降水量较少。
山西处于北方地区,常年降水量不足,因此农作物多以黍米、高粱、谷子等耐旱农作物为主,但是农作物生长仍然需要雨水的灌溉,所以,在干旱季节,采用人工增雨的方式可以缓解旱情。
降雨前,云中的水汽要凝集在一起,形成对流,才能实现降雨,人工降雨也是运用这一原理,进行增雨。
冰雹的形成大都在恶劣的极端天气,冰雹多为圆球形或者圆锥形的固态降水物,常出现在夏季,当天空出现积雨云时,顶层上部的温度会降低到-50℃~-30℃,上层云由冰晶组成,下层云中有冷水滴,在往下有0℃以上的温度,冰晶下降过程中,会经过冷水滴层,水在冰晶表层冻结,形成冰雹,然后降落到地面。
冰雹具有极强的破坏力,会打落农作物的果实、枝叶、茎秆,严重的话,可能会毁坏农田,给农民造成极大的损失。
1.天气预报受人工影响天气的主要影响天气预报是借助近期天气发展的态势、结合大气变化的内在规律来预测未来特定时间段里天气的情况。
人们在分析卫星云图与天气图以后,与本地气候特征与地形地貌相结合,然后按照气象资料、实践经验来开展天气的综合性研究工作。
人工影响天气基本原理
![人工影响天气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dde42f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6.png)
⼈⼯影响天⽓基本原理第⼗⼀章⼈⼯影响天⽓基本原理⼈⼯影响天⽓和⽓候既是⼈类千百年来的古⽼愿望,⼜是今天迅速发展着的⼀门新兴学科。
⼀切⼈为影响(有意识的和⽆意识的)天⽓和⽓候的活动都属于这门学科的研究范畴。
⼈⼯影响天⽓是建⽴在云降⽔物理学基础上的⼀门应⽤科学技术,在深⼊研究云动⼒学和微物理学特征及其相互制约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云降⽔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规律,因势利导,施加⼈⼯影响,以便使天⽓状况向⼈们所希望的⽅向演化。
前⾯已经讲过,能否降⽔与云中微物理条件及过程有关,能否降⼤量降⽔则与云的宏观条件有关。
除了少数情况外,⼈⼯影响天⽓实际上就是⼈⼯影响云,⼀⽅⾯改变云中微物理条件及过程,另⼀⽅⾯通过第⼀⽅⾯的作⽤促使云中宏观动⼒过程产⽣相应变化。
现阶段⼈⼯影响天⽓主要致⼒于在适宜的地理背景和⾃然环境中,选择适当的云体部位进⾏⼈⼯催化作业,以达到(1)增(加降)⾬(雪);(2)消雾、消云,(3)抑制冰雹等⽬的。
尽管在⽅法技术上并不完全成熟,还处于科学研究和应⽤试验相结合的阶段,但已经取得了⼀定的成效。
有些国家已形成了⼈⼯增⾬、防雹和消雾的业务体系,对国民经济和⼈类抗拒⾃然灾害有促进作⽤。
在过去的40多年中,播云技术作为增加降⾬量、抑制冰雹增长的⼀种⽅法得到了发展。
播云增加的⾬量是有⼀定⽐例的,在⽐较成功的地区,增加量约为5%⼀20%。
这些增加的⽔量降落在农⽥地区,对农业丰产丰收会有很⼤的帮助;如果降落在⼭区,则有利于⽔⼒发电和灌溉;在重要林区,⼈⼯增⾬为扑灭森林⽕灾起了关键作⽤。
我国先后有20个省、市、⾃治区开展⼈⼯防雹,多数地区取得了⼀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些有专业技术⼈员参加组织试验的防雹地区,初步统计资料分析表明,雹灾⾯积减少40%⼀80%。
然⽽必需认识,播云技术具有不确定性,应⽤时务必慎重决策。
下⾯简单介绍⼈⼯影响云、雾和降⽔的基本原理及⽅法。
1.增加降⽔当云中既有⾜够⼤的⽔滴或冰质粒,就有可能发⽣云⽔转化,产⽣降⽔。
人工影响天气原理
![人工影响天气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a5cb7f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1.png)
人工影响天气原理引言:天气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人类却一直试图通过人工手段来影响天气,以满足自身的需求。
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是基于对大气系统的干预,通过人为手段改变大气参数,从而改变气象现象的发生和发展。
本文将从云雾消散、降雨增加和防止自然灾害三个方面介绍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
一、云雾消散云雾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形成的悬浮液滴或冰晶,对能见度和日照时间有着重要影响。
人工影响天气可以利用云雾消散技术,通过人为增加云雾微粒的尺寸和数量,使其凝结成较大的水滴,从而加速降水过程,使云雾消散。
主要的方法有云雾消散剂的喷洒和人工降雨。
云雾消散剂是一种能够增加云雾微粒数量的化学物质,通过喷洒在云层中,使水汽凝结成水滴,从而加速降水过程。
人工降雨是通过向云层中喷洒云雾消散剂或冷却剂,使云层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而引发降水。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气象条件,提高能见度和日照时间。
二、降雨增加人工影响天气还可以通过人为增加降水量来满足农业、水资源和旅游等领域的需求。
人工增雨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向云层中喷洒云雾消散剂或冷却剂,使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而引发降水。
此外,还可以利用离子探测器和激光器等仪器设备,对云层中的离子进行调控,从而影响云层的形成和演变,进而增加降水量。
这些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降水量,但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时机和区域,以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三、防止自然灾害人工影响天气还可以用于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人工控制降雨可以在洪涝灾害来临前及时进行干预,减少洪水的发生和破坏。
此外,人工影响天气还可以用于减轻干旱和台风等灾害的影响。
通过人为增加降水量或改变风场分布,可以降低干旱和台风的危害程度。
同时,人工影响天气还可以在火灾发生时进行干预,通过增加降水量或改变风向,控制火势的蔓延,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结论:通过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可以实现云雾消散、降雨增加和防止自然灾害等目标。
人工影响天气原理
![人工影响天气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10a2b25eefdc8d376ee323a.png)
人工影响天气原理人工影响天气是用人为手段使天气现象朝着人们预定的方向转化,如人工降水、人工降雹、人工消云、人工消雾、人工削弱台风、人工抑制雷电、入工防霜冻等。
概述人工影响天气是用人为手段使天气现象朝着人们预定的方向转化,如人工降水、人工降雹、人工消云、人工消雾、人工削弱台风、人工抑制雷电、入工防霜冻等。
人类活动无意识地使天气发生变化,如都市对天气的作用等,不属于人工影响天气,而称为人类对大气的无意识影响。
人工影响天气主要是利用云(雾)的微物理不稳定性。
例如在温度低于0℃的冷云中往往存在着大量未冻结的水滴,播撒成冰催化剂可使它们转化为冰晶以促进水滴的形成,释放的潜热会改变云的热力、动力结构,在不同场合下可以促进降水、减少冰雹、消云(雾)或者减小台风风力;在暖云(雾)中播撒大小适当的盐粉可以促进雨滴的生成,在不同场合下可以促进降雨或者消云(雾)。
从自然变化中把播云造成的变化区分开来是很困难的,因此人们对于人工影响天气试验的效果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估价。
总之,除人工消除过冷雾的技术比较成熟,已在一些重要机场投入使用外,总的说来,人工影响天气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简史从避雷针开始,到往云层里播撒食盐、干冰和碘化银,影响天气的尝试,几乎可以说古已有之。
首次有科学根据的人工增雨建议是气象经典著作《风暴原理》(1841)的作者美国埃斯皮(Espy,1839)提出的,他认为在潮湿的空气中可用烈火产生上升气流来造云致雨。
但是,真正的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活动,应该始于1946年的美国。
那一年11月13日,谢弗(Schaefer)和冯内古特(Vonnegut)实施了人类首次在云中撒播干冰,5分钟后几乎整个云都转化成雪粒并形成雪幡,这次成功的试验开创了人工影响天气的新时代。
1、从避雷针开始人类最早影响天气的科学尝试,也许应该追溯到避雷针。
避雷针一般认为是富兰克林在1749年发明。
实际上首次有科学根据的人工影响天气建议是美国气象学者伊斯派于1839年提出的,他认为在潮湿的空气中可用烈火产生上升气流来造云致雨。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及其应用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1cda1e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6d.png)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及其应用摘要: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在农业生产和天气调节方面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天气过程的认识不断加深,社会大众和各个行业对天气、气候的敏感性逐渐增强,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也不断完善。
本文在探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具体应用,并给出了几点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质量对策,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应用对策前言人工影响天气是人类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对局部天气过程进行影响,进而实现人工增雨、防雹、消雾等目的活动。
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可以有效降低干旱、冰雹、雾霾等天气带来的危害,是确保水资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是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1.1暖云人工增雨的原理整个云体温度超过0℃的云称之为暖云,虽然云顶温度在0℃以下,但云顶因过冷却云滴组成的云也被称之为暖云。
对于这种类型云的自然降水形成过程是:气流在上升过程携带一定量的水汽进入到云中,通过凝结而形成云滴,在凝结与碰并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雨滴,最终则会降落到地面形成了降水天气。
暖云降水是凝结与湍流的碰并后,会有较大的水滴出现在云内,之后较大水滴因重力的碰并,体积迅速增加就形成了雨滴。
若是云内因缺乏大水滴而不能降水或者降水强度较小,通过人工方式引入大水滴或者是产生大水滴的物质就能产生降水天气或者增加降水强度,这就是暖云人工增雨的原理。
1.2云的动力催化原理在冷云催化的作用下,会有大量的冰晶出现在云中,该过程中会有潜热释放出来,进而对积云的宏观动力进行改变,之后则会出现降水天气。
云内、云外间的温度差会产生浮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积云中上升气流速度。
尤其是对于发展较为旺盛的积雨云来说,其内涵盖的过冷水滴数量较多。
若是将大量成冰的催化剂播撒到这种云中,会在短时间内造成过冷水滴冻结,并释放大量潜热,在冰粒表面凝华的水汽也会释放潜热。
试论人工影响天气的若干问题
![试论人工影响天气的若干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cf88e3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c.png)
试论人工影响天气的若干问题【摘要】人工影响天气是指利用人类科技手段来改变或控制天气系统的行为。
本文从人工影响天气的背景和现状入手,分析了其技术原理、方法与实践,以及影响与风险。
探讨了人工影响天气所涉及的伦理与道德问题,以及国际合作与监管机制。
结合以上内容,文章对人工影响天气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人工影响天气这一新兴领域的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然灾害,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背景、现状、技术原理、方法与实践、影响与风险、伦理与道德问题、国际合作与监管、未来发展趋势、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人工影响天气的背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天气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自古以来,人们就试图找到能够预测和影响天气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影响天气的概念逐渐被提出并逐步得到实践。
人工影响天气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云雾的成因及排放了云中的微粒能改变云的特性,从而影响降水的发生。
这一发现为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尝试利用云种子发射器、化学物质喷射等方式来调控天气,尤其是在干旱地区或者需要减少灾害的地区。
人工影响天气的背景还包括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对气候变化的担忧。
人们希望通过人工手段来调整天气,减轻灾害的影响,提高农业产量,解决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人工影响天气也存在着一系列争议和风险,仍然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1.2 人工影响天气的现状人工影响天气的现状可以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人工影响天气的可能性和实现方式越来越感兴趣。
目前,世界各地都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探索和实践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和方法。
一些国家利用云种植和云催化等技术手段来增加降水量,解决干旱问题;另一些国家则试图通过减少降水量来缓解洪涝灾害。
还有一些国家尝试利用人工影响天气的方法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自然灾害等方面。
人工影响天气安全培训教材
![人工影响天气安全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0191ad0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b.png)
人工影响天气安全培训教材第一章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与目的人工影响天气(Artificial Weather Modification)是指通过科学手段改变大气中的自然过程,以达到调整降雨模式、抑制或减弱自然灾害等目的的行为。
本教材将介绍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和目的,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第一节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主要包括云雾物理过程、气象动力学原理和化学反应机制。
云雾物理过程通过释放云种子改变云滴的大小分布和浓度,从而影响降水的形成和降水量的增减。
气象动力学原理利用气流的运动特性,通过喷洒或释放气溶胶物质来改变气流的运动状态,从而影响降水和气候。
化学反应机制主要是通过改变大气中的化学成分,例如调整臭氧浓度、减少污染物等,达到改善气候环境的目的。
第二节人工影响天气的目的人工影响天气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具体目的包括:1. 调整降雨模式:通过人工影响天气的手段,可以调整大气中水分的分布和降水的形式,从而增加干旱地区的降雨量,或减少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保护农作物、水资源等生态环境。
2. 减轻自然灾害:人工影响天气可以有效地抑制龙卷风、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的形成和发展,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雪崩、干扰沙尘暴的形成等方式保护城市、农田、草原等地区的安全。
第二章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与方法本章将介绍人工影响天气所使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包括云雾处理技术、气象飞机作业技术和空间科学应用等。
第一节云雾处理技术云雾处理技术是指通过喷洒云种子或释放云凝结剂等物质,改变云中的水滴结构和粒子大小,从而影响降水的形成和降水量的增减。
常用的云雾处理技术包括人工降雨、减雪、增雾和抑制冰雹等。
第二节气象飞机作业技术气象飞机作业技术是指利用专门的气象飞机进行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
这些飞机通常搭载了测量仪器和喷洒设备,可以对云层进行观测和操作,以实现人工影响天气的目的。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及作业程序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及作业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8f3edb2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a.png)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及作业程序摘要:全球的发展在不停更新过程中,科学技术和经济贸易给人们带来了可观收益的同时,也会带来很多影响,其中最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环境因素。
人们渐向小康生活方向迈进,这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导致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劣,比如说常见的酸雨、全球变暖、森林面积减少等现象,都是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常见表现,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围绕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及作业程序做出深入分析。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作业程序前言: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指的是利用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对各种天气因素进行管控,增加有利的气象,例如:在干旱的时候增加降雨量,对冰雹和雾气给人们出行带来的影响进行消除,防止冰霜给农业带来影响等等活动,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增加降雨量,缓解干旱情况,不仅可以推进我国农业的发展进步,解决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还可以有效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帮助我国不断进步。
一、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一)冷云人工增雨天气的原理冷云是指温度低于0℃的云层,在冷云中存在三种形式,分别为水滴、冰晶和水汽,降水就是冰与水的相互转化而成。
近代人工影响冷云降水的物理根据,也是冷云降水的核心,早在1935年外国学家就率先提出了理论假说,在相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冰面要小于水面,在通过冷云中的冰晶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水汽,而水滴处在不断蒸发过程中,冰晶通过凝华增长,这种反应就是俗称的冰晶效应[1]。
水滴蒸发和冰晶大小成正比,水滴不断蒸发,冰晶不断长大,这就是冰水转化过程,被称为蒸凝过程。
由于温度的不同,冰晶的数量也不尽相同,在0℃到30℃范围内,可以生成大量人工冰晶,也就意味着可以形成降水,从而实现人工降雨。
(二)云的动力催化原理冷云可以通过催化使云产生大量冰晶,冰晶在转化为水系的过程中释放的热能会改变积云的动力,从而使降水量增多。
云层内外温差所存在的浮力可以决定积云中上升气流的速度。
人工影响天气燃气炮工作原理
![人工影响天气燃气炮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8ad213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6.png)
人工影响天气燃气炮工作原理人工影响天气是指通过一系列人为干预手段来改变或调节大气系统的运行状态,以达到影响天气现象的目的。
其中,燃气炮被广泛应用于人工影响天气的实践中。
燃气炮是一种能够产生强大冲击波和声波的装置,它通过释放高压气体来产生爆炸效应,从而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
燃气炮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气体供给系统、点火系统和冲击波发生器。
首先,气体供给系统负责提供高压气体,通常使用压缩空气或其他可燃气体作为燃料。
然后,点火系统通过电火花点燃气体,引发爆炸反应。
最后,冲击波发生器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传播到大气中。
燃气炮的气体供给系统通常由气体储罐和控制阀组成。
气体储罐用于存储高压气体,通过控制阀释放气体到点火系统中。
为了保证气体供给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燃气炮通常配备了压力传感器和流量控制装置。
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气体储罐内部的压力,当压力低于设定值时,控制阀自动打开,补充气体。
流量控制装置则负责控制气体的流量,以确保燃气炮的工作效果和安全性。
点火系统是燃气炮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负责将气体点燃,引发爆炸反应。
点火系统通常由火花塞和高压电源组成。
当气体通过火花塞时,高压电源产生的电火花将点燃气体,引发爆炸反应。
为了保证点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燃气炮通常配备了点火控制装置和防爆装置。
点火控制装置负责控制点火的时机和频率,以确保燃气炮的工作效果。
防爆装置则用于防止点火时产生的火花引发气体爆炸,保证燃气炮的安全性。
冲击波发生器是燃气炮的核心部件,它能够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传播到大气中。
冲击波发生器通常由爆炸室和放大器组成。
爆炸室是冲击波的产生源,它负责将气体爆炸转化为冲击波能量。
放大器则用于放大冲击波的能量,并将其传播到大气中。
为了提高冲击波的传播效果和范围,燃气炮通常采用多级放大器结构和优化的冲击波传播方式。
总结起来,人工影响天气燃气炮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气体供给系统、点火系统和冲击波发生器。
通过释放高压气体,点燃气体并产生爆炸反应,燃气炮能够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和声波,从而实现对天气的人工干预。
人工影响天气的历史及原理
![人工影响天气的历史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d41dd1dfc4ffe473368ab28.png)
人工影响天气的历史及原理自古以来,人们就幻想能够控制天气。
17世纪末,中国清代的《广阳杂记》就载有:“夏五、六月间,常有暴风起,黄云自山来,必有冰雹,土人见黄云起,则鸣金鼓,以枪炮向之施放,即散去。
”这是中国古代用土炮防雹的生动描述。
然而科学的人工影响天气是在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朗格缪尔指导下,于20世纪40年代末在实验室的试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46年美国的谢弗用干冰对层积云进行催化试验,发现云中过冷却水滴很快转化为成群的冰晶,不断增大并从云底下落,在云中留下一个明显的空洞。
接着,谢弗和万涅古特发现了可使过冷云中产生冰胚的催化剂---碘化银。
至今,与某些化学物质复合产生的碘化银仍然是普遍使用的播云催化剂。
目前全世界已经有20多个国家开展了这项工作,特别是美国、俄罗斯、以色列、乌克兰等国家的气象部门通过长期深入的科学试验研究,已经掌握了当地的云雨特点,并且发明了一整套相应的人工增雨技术,将其作为一项气象业务长期开展起来。
我国的人工增雨始于1958年。
当时吉林省等地遭遇百年未遇的大旱,国家和吉林省的有关科学家们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第一次飞机人工增雨试验,以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便有组织地开展起来。
现在,我国已经在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展了这项工作。
1975年至1986年,我国在福建省古田水库开展了为期12年的高炮人工增雨随机试验,取得了相对增雨24%的良好效果。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人工影响天气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工增雨、防雹作业规模跃居世界前列。
一方面作业规模迅速扩大,各级政府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投入也持续增加;另一方面,服务领域也不断扩展,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增水作业、上海八运会人工消雨试验、云南世博会消雨作业等,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截至1999年,全国已有1377个县开展了高炮、火箭增雨防雹作业,拥有高炮6270余门,新型火箭发射装置近300台;17个省开展了飞机人工增雨作业,飞行作业500多架次。
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及方法
![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162ac10c281e53a5802ff44.png)
云里 , 既 有水汽凝结 的小水滴 , 也有 用飞机 在 云层 下部播 撒 碘 化 银 焰 剂 , 的 风扇 使 上 暖 下 冷 的 空 气混合 , 提 高
具备 两 个条 件 , 一是 必 须有 一 定 的 水 水分 供 应 , 用 高炮 或 火 箭将 装 有 碘化 大量热 量 , 就 会使 植物体 温不会 下 降 。 汽 饱和 度 , 二 是 必须 有 凝 结核 。 因此 , 银 的 弹 头发 射 到 冰 雹 云 的适 当部位 . 当 日 出后 温 度 升 高 、 冰 融化 , 植 物 恢
人 工影 响 天 气 , 是 指运 用 云和 降
水 物 理 学 原理 , 向云 中撒 播 催 化 剂 使 某局 地 天 气 得 到 转 变 的 一 项科 学 技
术措 施 。 又称 人 工控 制 天 气 。 包括 人 工 降雨( 人 工增 雨) 、 人 工降雪 、 人 工 消雨 、 人 工 防雹 、 人 工 消云 、 人 工 消
冷 型 云 常常 是播 撒 致 冷 剂 和 结 晶 剂 , 进行 人 工增 雨作 业 , 让 雨提 前 下 完 : 二 在 雾 区加 热 等 方 法 , 使 雾 消散 , 称为
增加 云 中冰 晶 浓度 , 以 弥补 云 中凝 结 是 在 目标 区上 风 方 , 通 常 大 约是 3 O ~ 人 工 消雾 。 人 工 消雾 的原 理 与人 工 消
核 的不 足 ; 对 暖 型 云 则通 常 是 向 云 中 6 0 k m的距 离, 往 云层 里 超 量 播 撒 冰 云 的 原 理 类 似 。
播撒 吸湿剂 和水 雾 , 促使 云 滴增大 。 人 核 , 使 冰 核 含 量 达 到 降 水标 准 的 3 ~ 5 工 降雨 的 理 想 天 气是 : 作 业 区上 空 需 倍 , 冰核数 量 多了, 每 个 冰核 吸 收性 质 、 高度 、 厚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影响天气原理
一、引言
人工影响天气,是指通过人类的干预手段,改变或控制特定地区的天气状况。
这种技术主要应用在气象灾害的防治、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等领域。
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涉及到大气物理学、云物理学、气象动力学等多个学科,本文将从这些学科的角度,探讨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
二、云物理学与人工影响天气
云物理学是研究云的形成、演变和降水过程的学科。
在人工影响天气中,云物理学起到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人工影响天气方法之一是云雾消散,即通过释放人工催化剂或云中的颗粒物,改变云中的水滴或冰晶的大小和浓度,从而促使云雾消散。
这种方法利用了云物理学中的凝结、蒸发、降水等过程,通过改变云中微粒的特性,影响云的形成和稳定性,从而实现云的消散。
三、气象动力学与人工影响天气
气象动力学是研究大气运动的学科。
在人工影响天气中,通过改变大气运动,可以影响天气的形成和演变。
例如,人工降雨是通过改变大气中的温度、湿度和运动等参数,使得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云滴,并逐渐增长为降水粒子,从而实现增加降雨的目的。
这种方法利用了气象动力学中的大气稳定性、辐射传输、湍流等过程,通过
改变大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实现对天气的影响。
四、大气物理学与人工影响天气
大气物理学是研究大气的性质和现象的学科。
在人工影响天气中,通过改变大气中的物理性质,能够影响大气的温度、湿度等参数,从而影响天气的形成和变化。
例如,人工增雪是通过在云中投放冰核,促使云中的水汽凝结为冰晶,进而形成降雪。
这种方法利用了大气物理学中的凝结过程,通过改变云中冰核的浓度和大小,从而实现增加降雪的目的。
五、人工影响天气的应用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在气象灾害防治方面,人工影响天气可以用于减轻干旱、抑制冰雹、防治霜冻等。
在农业生产中,人工影响天气可以用于增雨、增雪、抑制台风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人工影响天气可以用于调控降雨分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人工影响天气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防雾、控制大气污染等领域。
六、人工影响天气的挑战与未来
尽管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人工影响天气的效果和影响范围仍然不够明确和可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其次,人工影响天气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环境风险评估
和管理。
此外,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成本和可行性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未来,人工影响天气技术需要在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以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七、结论
人工影响天气是通过人类的干预手段,改变或控制特定地区的天气状况的技术。
其原理涉及到云物理学、气象动力学和大气物理学等多个学科。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在气象灾害防治、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然而,人工影响天气仍面临着挑战和未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未来,人工影响天气技术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以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