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课时 圆的认识(一)
1.1圆的认识(一)(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
1.1圆的认识(一)(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与定点O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圆的基本特征:圆心、半径、直径。
3. 圆的画法:利用圆规画圆。
4.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概念、基本特征及画法。
2.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找出圆的基本特征:圆心、半径、直径。
4. 活动二:教师示范圆的画法,学生跟随操作,掌握圆的画法。
5. 活动三: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通过实例进行计算,加深理解。
6.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1. 圆的概念、基本特征及画法。
2.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2. 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记录下来,并描述其特点。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圆的概念、基本特征及画法。
但在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基本掌握了圆的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活动设计与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是本节课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圆的概念、特征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 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 圆的认识(一)|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圆的定义:学生能够描述圆的基本特征,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 掌握圆的性质:学生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
- 学会画圆:学生能够使用工具正确地画出一个圆。
过程与方法- 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圆与实际联系起来。
- 提升动手能力:通过画圆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空间观念:学生通过学习圆,培养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空间想象力。
- 激发探究兴趣: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探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重点- 圆的定义与性质: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并能够运用。
- 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技能。
难点- 圆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 圆周率的含义与运用:学生需要理解圆周率的概念,并学会如何使用它进行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 学具:圆规、直尺、练习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车轮等,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和用途。
2. 新授:介绍圆的定义、性质,并展示如何使用圆规画圆。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画圆的实践活动,互相交流心得。
4. 巩固: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5. 拓展:探讨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艺术创作等。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 板书圆的认识(一)- 核心内容: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 辅助图表:圆的示意图、周长和面积的公式。
作业设计- 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实践作业:在家中寻找圆形物体,测量并计算其周长和面积。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注意到学生在画圆和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时存在一些困难。
1.1《圆的认识(一)》(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1.1《圆的认识(一)》(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当我站在讲台前,看着台下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知道,我又将开始一次数学的探索之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1.1《圆的认识(一)》。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这一章节,我们将从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四个方面来认识圆。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直径和半径的计算,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在这一章节中,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是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们需要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圆的模型、尺子、圆规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和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圆的定义、直径和半径的计算公式,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板书,以便学生们随时查阅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目:计算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是:周长为31.4厘米,面积为78.5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圆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上,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困惑。
在下一节课中,我将继续巩固圆的概念,并通过更多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们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比如研究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圆的性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圆的定义和特征圆的定义和特征是理解圆的其他属性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展示圆的模型,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我强调了圆是一个闭合的曲线,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这是学生们理解圆的其他属性的基础,也是后续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前提。
二、圆的直径和半径的计算圆的直径和半径的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一)》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画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圆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后续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建立起圆的概念,并理解圆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心、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用圆规和直尺画圆的方法。
2.难点:对圆的概念的理解,圆的画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实际画圆,加深对圆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规、直尺、圆形的实物和图片。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圆规、直尺,以及练习用的纸张。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圆形的实物和图片,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它们都是圆形的。
教师总结,引入圆的认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圆的定义,以及圆心、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并用具体的实物和图片进行解释。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用圆规和直尺画圆的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一)》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圆的定义,圆的半径,直径,圆心,圆的对称性,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这些内容是学生对圆的基本认识,为以后学习圆的进一步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特殊性质,如对称性和周长、面积的计算,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圆的特点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了解圆的对称性,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提高自己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规,直尺,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桌等。
2.课件: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动画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什么是圆?圆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圆的定义和性质,如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以及圆的对称性。
同时,让学生实际操作,测量硬币的半径和直径,加深对圆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每组给出一种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总结出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
4.巩固(10分钟)利用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一)
圓的特徵的認識及空間觀念的發展。
教具
教學圓規
電化教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觀察思考
1、(呈現教材套圈遊戲中的第一幅圖)這些小朋友是怎麼站的?在幹什麼?你對他們這種玩法有什麼想法嗎?(從公平性上考慮)得到:大家站成一條直線時,由於每人離目標的距離不一樣導致不公平。
2、(呈現教材套圈遊戲中的第二幅圖)如果大家是這樣站的,你覺得公平嗎?為什麼?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時,由於每人離目標的距離也不一樣導致也不公平。
第1課時圓的認識(一)(1)
課題
圓的認識(一)(1)
教
學
目
標
1、給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體會圓的特徵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
2、通過觀察、操作、想像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
材
分
析
重點
在觀察、操作中體會圓的特徵。知道半徑和直徑的概念。
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
3、為了使遊戲公平,你們能不能幫他們設計出一個公平的方案?(學生思考)學生想到圓後,出示第三幅圖,提問:為什麼站成圓形就公平了呢?(每人離目標的距離都一樣)
4、上面我們接觸了三種圖形-----直線、正方形、圓。其中圓是有點特殊的,你能說說圓與正方形等圖形的不同之處嗎?舉出生活中看到的圓的例子。
不直接說出圓,把思考的空間留給學生
在畫圖中體會圓的特徵
思考共同之處時再一次體會圓的特徵
通過正反例的練習,加深對半徑和直徑的理解
動手操作,理解畫圓的關鍵是定圓心(位置)和半徑(大小)
鞏固提高,滿足不同學生要求
教
學
後
記
2、以點A為圓心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圆的认识(一)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圆的认识(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的定义和性质,理解圆的周长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半径、直径的概念和性质2. 圆的周长公式及其应用3.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概念、半径、直径的定义和性质,圆的周长公式。
2.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2. 学具:练习本、铅笔、圆规、直尺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圆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圆的基本概念、半径、直径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公式。
3. 操练: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应用:讲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基本概念、半径、直径的定义和性质2. 圆的周长公式3.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巩固圆的基本概念、半径、直径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圆的基本概念、半径、直径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课后要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通过讲解圆的基本概念、半径、直径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公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并能够准确地画出圆的形状。
2.掌握圆的直径、半径、弧、圆心等概念,并能够用常识方法认识和理解。
3.能够自己创造性地使用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进行解题,训练思维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互相帮助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会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能够绘制圆形;3.能够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
2. 教学难点:1.对圆的直径、半径、弧、圆心等概念区分和认识;2.解决圆与其他图形的相交等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和课堂笔记;2.圆规、直尺、铅笔、橡皮等文具工具;3.小组合作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和方法1. 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1.教师自我介绍,并简单综述“圆形”;2.用实物(如圆形盒子、球等)引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与明确“圆形”概念。
(2)预习展示1.课前布置作业,告知学生要求;2.学生展示作业并进行品评(幸苦做的五个十等奖)。
(3)操练训练1.学生自编两到三个练习题,循环模式出题;2.随机抽取学生一一回答自编练习题;3.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知轻错。
(4)互动竞赛1.小组建立,并通过环节制度,随机答题接受其他班组挑战;2.对于回答正确且最快排名的班组,进行奖励。
(5)讲授知识1.以板书梳理“圆形”的定义,解释圆形几何图形;2.讲解圆的直径、半径、周长、面积和和圆心、对称中心等概念。
3.讲解圆的标注方式、比较常用的半径符号等。
(6)课堂绘画1.开放测量与绘画;2.以圆规、刻度尺和白纸作为造型的绘画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圆形绘画实践;3.留出作品展示和评价时间。
(7)巩固复习1.基于课堂知识,提供混合组卷训练;2.学生进行试卷交卷,并进行批改。
2. 教学方法:1.以问题为导向,强化探究课程;2.以小组合作为核心,鼓励互助与竞争;3.以讲解、板书和绘画为主,实现知识点的深入学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教案三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教案三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教案三篇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圆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能力目标: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的思想。
教学方法: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教学过程:一、结合实际、谈话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研究一个数学问题。
我们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圆,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的吗?师:看来大家平时非留心观察。
课前请同学们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它们剪下来,你们准备好了吗?师:把它们举起来,大家互相看一看。
回想自己画圆、剪圆的过程,你能说说圆是什么样子的吗?(师一手拿一个圆)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圆的边是弯曲的,跟以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板书课题)生举例师强调——指物品的表面圆是没有棱角的,边是弯的;圆的边是一条曲线。
二、引导探究新知。
1、导: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把你的圆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把折痕画出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
最后看看谁的收获多。
(1分钟)2、师:你们组观察得真仔细!大家的发现可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把刚才的发现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结果。
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完整认识圆的特征(8分钟)谁来告诉老师,你有哪些新发现?那是什么原因呢?你怎样发现的?结合学生交流、汇报探究结果,及时引导梳理。
主要从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方面来认识。
这里特别要注意通过板书帮助学生进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1 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1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1 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1单元第1课时,主要讲述圆的认识。
教材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半径以及圆周率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直径、半径的概念及圆周率的含义;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的定义、直径、半径的概念及圆周率的含义。
难点:圆周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绳子。
学具:练习本、圆规、直尺、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会拿出一个圆形物体(如圆形的饼干、地球仪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特点。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吗?它有什么特殊的性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的认识。
2. 知识讲解(1)圆的定义:圆是一个平面上所有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3)半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符号“π”表示。
3. 例题讲解例题:一个圆的直径为10厘米,求它的半径、周长和圆周率。
解:直径为10厘米,所以半径为10÷2=5厘米。
周长为π×10=31.4厘米。
圆周率约为3.14。
4. 随堂练习练习题1:一个圆的半径为4厘米,求它的直径、周长和圆周率。
练习题2:一个圆的周长为25.12厘米,求它的直径、半径和圆周率。
5. 巩固知识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直径为8厘米的圆,并测量它的半径和周长,验证圆周率的值。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概念,理解圆的半径、直径的含义,掌握圆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与给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圆的半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3. 圆的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4. 圆的性质: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都相等;圆的半径相等;圆的直径相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以及圆的性质。
2.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圆板、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圆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概念。
3. 活动一: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4. 活动二:让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对圆的认识进行总结,强调圆的性质和应用。
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2. 圆的半径和直径3. 圆的性质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绘制几个不同大小的圆,并标注出圆的半径和直径。
2. 让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学生对圆的认识有了直观的感受。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圆的性质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应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对《圆的认识(一)》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学生对圆的认识有所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示范课教案
第一单元圆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教材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圆与这些图形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图形。
虽然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但是他们仅仅感知了圆这个图形的形状特征,并不认识圆内在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圆的结构特征。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圆,本课时设计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几个层层递进的认识活动:首先围绕套圈游戏公平性问题的探究产生圆,体会圆的优越性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1/ 11画圆,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在画圆的基础上,清晰组成圆的要素、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然后结合“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个问题进一步认识圆区别于其他图形的本质特征。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结构特征。
2.在画圆的过程中,理解同圆中半径、直径以及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3.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认识圆,在操作观察中掌握圆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2/ 11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玩过套圈游戏吗?下面三种套圈方式,哪种方式更公平?什么是公平呢?课堂活动一:想一想,在套圈游戏中哪种方式更公平?为什么?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种套圈游戏,将人物和小旗抽象成线和点。
师:我们来看一下第二种套圈游戏,将人物和小旗抽象成正方形和点。
3/ 11师:我们来看一下第三种套圈游戏,将人物和小旗抽象成圆和点。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大家与小旗的距离相等,所以就公平。
小结:小朋友们站成圆形进行套圈游戏,这样才是最公平的。
圆上的每一个点到小旗(定点)的距离都是一样的。
课堂活动二:活动1 :用自己的方法尝试画一个圆。
活动2:认一认圆的各部分名称。
活动3:探究同一个圆中半径之间、直径之间、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师:要想研究圆,我们首先得有一个圆,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个圆?4/ 11小结:用手指画圆的过程中,固定点和距离是不变的。
圆的认识(一)(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圆的认识(一)》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半径和直径;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圆的特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与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圆的半径与直径:圆的半径是连接圆心与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圆的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3. 圆的特征:圆上任意两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圆的半径相等;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4. 圆的画法:使用圆规画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认识圆,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2. 难点:理解圆的特征,如圆上任意两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圆的半径相等,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圆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圆规、直尺、练习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关注圆。
2. 探究:让学生观察圆,讨论圆的特征,总结圆的定义、半径和直径。
3. 实践:使用圆规和直尺,让学生尝试画圆,加深对圆的理解。
4. 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画圆的经验,互相学习。
5. 总结:对圆的定义、半径、直径和画法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一)》2. 内容:- 圆的定义- 圆的半径与直径- 圆的特征- 圆的画法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巩固对圆的认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圆形物体,观察其特征,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圆的定义、半径、直径和画法。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运用了观察、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数学教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第1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第1课时》教案教学设计1 圆的认识(一)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第1课时认识圆设计说明圆的认识(一)是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直线平面图形的认识的扩展。
由直线发展到曲线,对圆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这对于刚接触圆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本节课时,我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点进行设计。
1.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层层递进的认知过程。
结合教材中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初步感知圆的特点,认识圆的本质特征及其各部分名称。
2.创设实践操作机会,实现自主发现。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圆,感知画圆的技巧;在“量一量”的活动中,感知在同一个圆中半径与半径、直径与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试一试”中采用层层设疑、层层释疑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巧妙设计突破点,适时地融入教学课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掌握圆的特征,实现自主发现。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圆规学生准备圆规圆形、正方形、椭圆形的硬纸板各一张圆形纸片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第1课时认识圆⊙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游戏情境。
(课件出示)师:同学们,你们玩过套圈游戏吗?说一说游戏规则是怎样的。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忆套圈游戏的规则。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在套圈游戏中常用的三种方式,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公平?为什么?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一致认为:站在圆上到物体的距离同样远,所以用围成圆的方式进行套圈游戏更公平。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们熟知的套圈游戏引入,通过对比哪种游戏方式更公平,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特点,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建构模型,探究新知1.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并观察比较。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圆的认识(一)》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让学生在了解圆周率的过程中,学会处理数据,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刻理解圆的本质特征。
3.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如圆上的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
4.了解圆周率的概念,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并运用圆周率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
二、核心素养目标
《圆的认识(一)》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感知圆的特点,建立圆的直观形象;
举例:在讲解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不同大小圆的周长和直径,然后计算圆周率的近似值,以此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2.教学难点
-圆的半径与直径的转换:学生需要理解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能够在一个已知的情况下求解另一个。
-圆周率的运用:在实际问题中,学生可能会对如何使用圆周率感到困惑,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圆周率。
此外,圆周率的含义和运用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在课堂上,虽然我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圆周率,但仍有部分学生感到困惑。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不同大小圆的周长和直径,自己计算圆周率的近似值,从而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表现得积极主动,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为了提高讨论的效率,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紧扣主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第1课时)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一)》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课第1课时。
本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对圆的再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圆,教材设计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几个层层递进的认识活动:首先围绕套圈游戏公平性问题的探究产生圆,体会圆的优越性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画圆,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在画圆的基础上,明晰组成圆的要素,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能力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
学生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等都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则是曲线平面图形,因此,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体会圆的结构特征。
2.在画圆过程中,理解同圆中半径、直径以及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并会用圆规画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确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直径、半径与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并会用圆规画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步认圆师: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圆,圆很美丽,由圆构成的图形也很美丽,大家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圆?学生回答。
师: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多姿多彩,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圆,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一))【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认知圆,尝试画圆1.认知圆。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图,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师:原来他们在玩套圈游戏,大家平时有没有玩过套圈游戏?大家觉得哪种方式更公平?为什么?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集体交流。
生:(通过比较、讨论得出结论)最右边那幅图的方式最公平,因为每个人套圈的距离相等。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一)》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一)》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第一节课《圆的认识(一)》,主要介绍了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并能够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认识圆的性质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圆的定义,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b.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认识圆的性质和特点。
2. 能力目标:a. 能够正确使用专业术语描述圆的特征;b. 能够观察并发现圆的性质,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b.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践认识圆的性质和特点。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对点、线、角等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于观察和实践具有一定的能力,但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认识圆的性质和特点,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圆的形象化认知。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圆形物品,如硬币、圆盘、橙子等,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之处?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第二环节:呈现新知1. 引导学生观察圆形物品,并提问:-你们能发现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学生应该能够观察到这些物品都是圆形的,没有尖角和棱角。
教师可以进一步解释,圆是一个平面上所有到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介绍圆的基本概念:-圆心:圆的中心点,通常用字母O表示。
-半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通常用字母r表示。
-直径:通过圆心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通常用字母d表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秋)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秋)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第一章的第一节——圆的认识(一)。
我们将要学习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如何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含义,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的定义、直径和半径的概念,以及用圆规和直尺画圆的方法。
难点: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圆形教具。
学具:每人一份圆形纸片、圆规、直尺、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会向同学们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假如我们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我们应该如何进行?2. 知识讲解:(1)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与给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直径和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3)用圆规和直尺画圆:画一个点作为圆心;然后,调整圆规的距离,使其等于圆的半径;固定圆规的位置,旋转直尺一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3. 例题讲解:例题:已知一个圆的直径为10厘米,求这个圆的半径。
解:直径是半径的两倍,所以半径为10厘米除以2,即5厘米。
4. 随堂练习:练习题:如果一个圆的半径是8分米,那么它的直径是多少?答案:直径是半径的两倍,所以直径为8分米乘以2,即16分米。
5. 知识应用: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那个操场画圆的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圆的定义:平面上所有与给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用圆规和直尺画圆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圆的直径是12厘米,求这个圆的半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一辆大巴从广州开往韶关,行了一段路程后,离韶关还有210千米,接着又行了全程的20%,这时已行路程与未行路程的比是3:2。
广州到韶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方程解)2.图中各有多少个和?填一填。
序号①②③④101.照这样接着画下去,第8个图形中和各有多少个?第10个图形呢?3.小明有一本书,已看的和未看的是1:5,又看了30页,这时已看的和未看的是1:2,这本书共有多少页?4.一辆快车与一辆慢车分别从甲、乙两站同时相对开出,在距中点5千米处相遇.已知快、慢车的速度比是3:2,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用方程解)5.一本故事书有180页,小红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如果第二天看的相当于第一天的,第二天看了多少页?(2)如果第一天与第二天看的页数比是5:4,第二天看了多少页?(3)如果第二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多少页?6.果园里有桃树、梨树、苹果树共700棵,桃树与梨树的比是2:3,梨树与苹果树的比是4:5.果园里有桃树、梨树、苹果树各多少棵?7.如图是光明小学的运动场的示意图,阴影部分为跑道.求跑道的占地面积.8.食堂运来三种蔬菜,其中白菜的质量占28%,土豆的质量和其他两种蔬菜质量之和的比是2:3,土豆比白菜多24千克,食堂运来的三种蔬菜共多少千克?9.小明放一群鸭子,已知岸上的只数与水中的只数比是3:4,现在从水中上岸9只后,岸上的只数是水中的45,这群鸭子有多少只?10.果园里的桃树比苹果树少50棵,苹果树的13和桃树的40%相等,梨树的棵数与苹果树的棵数之比是2∶3,果园里这三种树各有多少棵?11.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走向B地,当甲走了全程的57时,乙走了全程的35;当甲离B地还有17时,乙离B地还有50米,A、B两地相距多少米?12.某服装店将两件不同的衣服都以每件120元的价格出售,与进价相比,结果一件赚了20%,另一件亏了20%。
服装店老板出售这两件衣服是赚了还是亏了?赚了(或亏了)多少元?13.一个疏菜大棚里种植菜椒的面积是450平方米,西红柿的种植面积比菜椒少20%,比黄瓜多12.5%,这个大棚里种植黄瓜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4.学校要买48 支钢笔,每支10 元。
三个商店有不同的出售方案。
甲商店:买5 支送 1 支;乙商店:一律九折;丙商店:满500 元八折优惠。
学校去哪个商店买合算?15.如图4×4方格纸片内,两面都写着1,2,3,4,…,16(同一位置的格子正反面数字相同),现依下列顺序逐步折叠:(1)上半部往下折叠盖在下半部上;(2)右半部往左折叠盖在左半部上;(3)左半部往右折叠盖在右半部上;(4)下半部往上折叠盖在上半部上。
经过上述操作,纸片在最上面的数字是(________)。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6.数与形。
(1)仔细观察每幅图和它下面的算式之间的关系,根据发现的规律,接着画出后面的两个图形,并完成图形下面的算式。
2221213-=+= 2232325-=+= 2243437-=+= 2254==-2265==-(2)根据上面的规律,完成下面的算式。
1002-992=( )+( )=( ) 20202-20192=( )+( )=( )17.一张正方形桌子可以围坐4人,同学们吃饭时把正方形桌子拼成一排,每张不留空位.(如图所示)(1)20人吃饭需要多少张桌子拼在一起才能正好坐下? (2)10张桌子这样拼成一排,可坐多少人? (3)发现规律.多摆1个□,就多出2个〇.如果有n 个□,那么一共有2+ 个〇.18.电车从A 站经过B 站到达C 站,然后返回.去时在B 站停车,而返回时B 站不停.去时的车速是每小时48km .(1)A 站到C 站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返回时的车速是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9.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上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某书店这天在图书定价的基础上降价20%出售某种图书,售价每本19.2元。
已知该图书的进价为图书定价的50%,则降价后每卖一本书可以盈利多少元? 20.下图中,以圆的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是75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21.六(1)班的同学买了48米彩带,用总长的14做蝴蝶结,用总长的13做中国结。
还剩多少米彩带?22.六(1)班女生人数比全班人数的35多2人,男生有22人,全班有多少人?23.汽车往返甲、乙两地.去的时候平均每小时行50千米,返回的时候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汽车往返两地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4.张明和李丽进行口算比赛,两人在10分钟的时间里一共完成了230道题,张明比李丽多做了111.他们两人各做了多少道题?25.一个水池早晨放满了水,上午用去这池水的,下午又用去25升,这时水池的水比半池水还多2升,这个水池早晨用去了多少水?26.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要20天,乙队单独完成需要12天。
现在乙队先工作几天,剩下的由甲队单独完成。
工作中各自的工作效率不变,全工程前后一共用了14天,共得劳务费2万元。
如果按各自的工作量计算,甲、乙各获得多少万元?27.一份稿件,甲5小时先打了15,乙6小时又打了剩下稿件的12,最后剩下的一些由甲、乙两人合打,还需多少小时完成?28.六年级举行“小制作比赛”,六(1)班同学上交32件作品,六(2)班比六(1)班多交14,六(2)班交了多少件?29.如图所示为一卷紧绕成的牛皮纸,纸卷直径为20厘米,中间有一直径为6厘米的卷轴.已知纸的厚度为0.4毫米,问:这卷纸展开后大约有多少米?(保留小数点后一位)30.一个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45米,第二天修全长的14,第二天修的米数又恰好比第一天多15,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31.仙居目前的居民用电电价是0.55元/千瓦时。
为了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鼓励市民安装分时电表实行峰谷时谷电价,具体收费标准如下:时段峰时(8:00~22:00)谷时(22:00~次日8:00)每千瓦时电价(元)0.630.43孔强家一年用电4800千瓦时,其中峰时用电量与谷时用电量的比是5:7,如果孔强家安装分时电表,一年能节约多少钱?32.如图,长方形的长AD与宽AB的比为5∶3,E、F为AB边上的三等分点,某时刻,甲从A点出发沿长方形逆时针运动,与此同时,乙、丙分别从E、F出发沿长方形顺时针运动。
甲、乙、丙三人的速度比为4∶3∶5,他们出发后12分钟,三人所在位置的点的连线第一次构成长方形中最大的三角形,那么再过多少分钟,三人所在位置的点的连线第二次构成最大三角形?33.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90平方厘米,D是BC的中点,E是AD中一点,AE与ED的比是2∶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34.小红和小兰都积攒了一些零用钱,她们所积攒的零用钱的比是5:3.在“支援灾区,奉献爱心”的捐款活动中,小红捐了26元,小兰捐了10元,这时她们剩下的钱数相等.小红原来有多少钱?35.张师傅,王师傅,李师傅和孙师傅合做一批零件,张师傅做的个数与其他三人零件总数比是1:4,王师傅做的个数与其他三人零件总数比是2:3,李师傅做的个数与其余三人零件总数比是3:5,孙师傅做了90个零件.张师傅做了多少个零件?36.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遇后继续前进,当两车又相距70千米时,甲行驶了全程的75%,乙离A地的路程与已行驶的路程比是1∶2,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37.某校六年级学生在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参加机器人竞赛,分成甲、乙两个组,甲、乙两组人数比是7:8,如果从乙组调8人到甲组,则甲、乙两组的人数比是5:4,参加机器人比赛的一共多少人?38.李师傅3天做完一批零件,第一天做的是第二天的,第三天做的是第二天的,已知第三天比第一天多做30个零件,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39.当图中两块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时,x 的值应该是多少?(单位:cm )40.某校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6∶5,后来又增加了5名女生,这时女生人数正好是全班的一半。
原来参加数学竞赛的女生有多少人?【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350千米 【分析】分析题干,根据这时已行路程与未行路程的比是3∶ 2,则未行路程占全程的25,而全程的25与全程的20%的和是210千米,可得到等量关系广州、韶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0%+25)=210,据此列出方程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广州到韶关两地相距x 千米。
220%2105x ⎛⎫+= ⎪⎝⎭32105x = 333210555x ÷=÷ 350x =答:广州到韶关两地相距350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列方程解决问题、百分数、比的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广州、韶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0%+25)=210。
2.100.361015 13610 101.第8个图形中有36个,有45个;第10个图形中有55个,有66个。
【解析】100.略101.略3.180页【详解】30÷(11 1215-++)=30÷1 6=180(页)答:这本书共有180页。
4.50千米【详解】5×2=10(千米)设慢车行了x千米,则快车行了(x+10)千米,则有:(x+10):x=3:23x=(x+10)×23x=2x+20x=2020+10=30(千米)20+30=50(千米)答:甲、乙两站相距50千米5.(1)25页(2)24页(3)30页【解析】【详解】(1)180××=30×=25(页)答:第二天看了25页.(2)180××=30×=24(页)答:第二天看了24页.(3)180×(﹣)=180×=30(页)答:第二比第一天多看30页.6.桃树160棵,梨树240棵,苹果树300棵【解析】【详解】解:因为桃树与梨树的比是(2×4):(3×4)=8:12梨树与苹果树的比是(4×3):(5×3)=12:15所以桃树、梨树、苹果树的比是:8:12:15所以700÷(8+12+15)=700÷35=20(棵)桃树:20×8=160(棵)梨树:20×12=240(棵)苹果树:20×15=300(棵),答:果园里有桃树160棵,梨树240棵,苹果树300棵7.2750平方米【详解】60﹣10×2=60﹣20=40(米)50×10×2+3.14×[(60÷2)2﹣(40÷2)2]=1000+3.14×[900﹣400]=1000+3.14×500=1000+1750=2750(平方米)答:跑道的占地面积2750平方米.【分析】将蔬菜总质量看作单位“1”,根据土豆的质量和其他两种蔬菜质量之和的比是2:3,可得土豆占总质量的223+,用24千克÷对应分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