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卓越学案》高考生物二轮训练:命题源6.13种群、群落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21·北京海淀期末)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21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7∶1
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橡树种子散布力量差,常在母株四周形成集群
D.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上升
解析:选C。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诞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A选项描述的是性别比例,B选项描述的是年龄组成,D选项描述的是死亡率,C选项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2.(原创题)科学争辩表明,生物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如图所示,可分为“S”型增长和“J”型增长,且“S”型增长曲线通常又分为5个时期:开头期(如a)、加速期(如b)、转折期(如c)、减速期(个体超过K/2以后,如d)、饱和期(如e)。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S”型增长曲线的加速期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
B.“J”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增长率不变
C.环境阻力开头于减速期
D.应将有害生物数量把握在加速期
解析:选B。依据曲线可知,e点对应的个体数量为K值,在K/2(c—转折期)时增长速率最大,A错误;对于“J”型曲线来说,增长率是不变的,增长速率是增加的,B正确;两条曲线从一开头就消灭差异,说明环境阻力开头于起点,而在减速期时环境阻力加大,C错误;应将有害生物的数量把握在开头期,而不是加速期,D错误。
3.(2021·江苏淮安二模)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内14年,校内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年份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第14年
增长速率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
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争辩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
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
解析:选D。由表格数据可知增长速领先增加后下降,应呈“S”型增长,A错误;第12年增长速率比第8年下降,但仍在增长,属于增长型,B错误;白头鹎活动范围较广,活动力量强,调查其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C错误;白头鹎在第8年时增长速率最大,是K/2,环境容纳量是K,应是第8年时的两倍,D正确。
4.(2021·福建福州5月模拟)社鼠诞生1个月后即性成熟,科研人员对湖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调查争辩,部分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社鼠在夏秋季诞生率大于死亡率
B.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占比高于下半年
C.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D.种群密度增大过程中,雄性死亡率高于雌性个体
解析:选B。分析曲线可知,与春季相比,夏秋季种群数量下降,说明社鼠在夏秋季诞生率小于死亡率,A错误;上半年种群数量增加,属于增长型的年龄组成,下半年种群数量下降,属于衰退型年龄组成,幼年个体占比高于下半年,B正确;该种群位于湖泊中一个岛屿,迁入和迁出不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C错误;春夏季节,种群密度增大,性别比例增大,雄性死亡率低于雌性个体,D错误。
5.(2021·四川成都期中)某农场面积15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供应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争辩小组接受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其次次捕获了300只,发觉其中有5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0只/hm2
C.通过防治鼠类,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鹰与黑线姬鼠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选C。鹰是鼠的天敌,鹰的数量确定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数量,A正确;依据标志重捕法的原理,用重捕中标记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量种群的数量,利用公式100/X=5/300,得X=6000只,
X/150hm2,进而计算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0只/hm2,B正确;生态系统内能量传递效率不变,但能合理调整能量流淌关系,提高能量利用率,C错误;鹰和黑线姬鼠间的信息传递能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6.(原创题)下图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某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的最初阶段,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
B.在t2时刻,甲种群的诞生率等于0
C.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与甲种群形成竞争关系,导致甲种群数量削减
D.若乙种群突然灭亡,则甲种群数量会增加,最终会超过K值
解析:选A。在t2时刻,甲种群的诞生率等于死亡率;甲与乙两种群之间为捕食关系,即乙捕食甲;若乙种群突然灭亡,则甲种群数量会先增加后削减,最终维持在K值四周波动。
7.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成了一片裸地。几年之后,地面上稀疏长出了小草,还消灭了蜘蛛。到了1909年,已有202种动物生活在这块新土地上了。1919年动物增加到621种,1934年增加到880种。结合所学学问,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上述演替过程中,最先消灭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B.与废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一样,上述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880种动物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与植物的垂直分层有关
D.上述演替中,养分结构趋于简单,有机物总量增多
解析:选B。从题目所述,此为初生演替,先有植物后有植食性动物,再消灭的动物是肉食性的,A正确;废耕的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不正确;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制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分层现象,C正确;上述演替中,动植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养分结构越来越简单,由于生物数量增加,那么有机物总量也增加,D正确。
8.(2021·浙江东阳5月模拟)在一个简洁的生态系统中,蝗虫种群首先迁入且快速增长,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其他动物先后迁入。下图表示蝗虫种群的数量变化(↑表示种群迁入,其中0月时为蝗虫迁入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2月蝗虫种群呈指数增长
B.2月肯定迁入了蝗虫的天敌
C.M为在该环境中蝗虫种群的稳定平稳密度
D.该生态系统在3~7月的稳定性比0~2月高
解析:选D。分析题图可知,0~2月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较快,环境阻力较小,但不是“J”型增长,A错误;2月迁入某种群后,种群的数量增加速率变慢,迁入的种群可能是蝗虫的天敌,也可能与蝗虫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图中M为种群数量的K值,而不是种群密度,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3~7月份,种群的数量变化范围不大,生物种类增加,养分结构简单,因此3~7月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D正确。
9.(2022·湖北八市联考)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状况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经受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
B.乔木阶段物种丰富度最高,群落结构最简单
C.表中的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接受样方法获得的
D.该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寄生等
解析:选C。由表可知该弃耕的农田依次消灭了草本、灌木和乔木,所以在演替过程中经受了这三个阶段,A正确;由于演替过程中只是优势取代,所以乔木阶段物种的数目最多,丰富度最高,群落结构最简单,B正确;该数据是用样方法取得的,但应是随机取样获得的数据,不应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获得,C错误;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寄生,在该群落中都应有,D正确。
10.(原创题)图1所示为在暴露岩石上开头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该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地衣和苔藓之间存在着互利共生关系
C.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
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
解析:选C。图1暴露岩石上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地衣和苔藓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 错误;由图2信息可知,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多,并趋于相对稳定,C正确;群落演替初期,植物种数增加时,岩石的体积也增大,后来岩石体积下降,可能是由于地衣活动产生的有机酸分解了岩石,D 错误。
11.(2021·云南红河州一检)下列科学试验争辩中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获过一次后更难捕获,则估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B.探究促进生根的最适NAA浓度需要做预试验,其目的是排解无关变量的影响
C.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解释和猜测
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
解析:选C。假设种群数量为A,第一次捕获标记个体数量为B,其次次重捕总数为C,标记数为D,则A/B=C/D,A=B(C/D),田鼠被捕获过一次后被其次次捕获个体重捕概率下降,即D下降,故A上升,A 错误;做预试验时要缩小浓度范围,是为了节省物力、财力,排解无关变量影响要通过对比试验把握,B错误;种群数量的变化通过数学公式用相关曲线描述,如“J”和“S”型曲线,可以描述、解释和猜测种群数量变化,C正确;物种丰富度与物种的数量相关,某一物种个体数量下降对之影响不大,D错误。
12.(2022·安徽六校一联)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状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表现形式之一的____________,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
(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______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_______(K1或者K2)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
A.食物和天敌B.气候和传染病
(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削减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________会变小。
解析:(1)曲线图是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优点是较为直观、形象。(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J”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无限环境(空间和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抱负条件。(3)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取值时,取的是平均值而不是峰值,因此该种群的K值为K1。(4)据图中曲线分析,与D段相比,影响C 段的因素最可能是气候和传染病,由于食物和天敌等捕食关系对该种群的影响结果应当是种群数量维持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