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九章几何证明提高讲义【无答案】

合集下载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几何证明: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件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几何证明: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件

∴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N
总结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 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已知) ∴PA=PB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条线 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A
M P
B
N
猜想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 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4cm.
有没有什么体会和大家分享?
运用3
练习1. 已知:如图, 在△ ABC中,AB=AC , DE是AB边
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E,CBE 30o
求:A 多少度?
A
x
及时反思?
D
合理设参数,引入方程 求角度。
E
x 30o x 30o
B
C
运用4
例题2. 已知:如图,ΔABC中,BA=BC,边AB,BC的垂直平 分线交于P.
求:∠B等于多少度?
A
50°
D 50° E
B
C
学会运用
作图2,七宝镇政府打算修建一个体育中心.在选址 过程中,有人建议该体育中心所在位置到三个中学 (如图中P,Q,R表示)的距离相等.
P●
(1) Q●
R●
P● Q●
R● (2)
(1)根据上述建议,试在图(1)中画出体育中心G的位置;
(2)如果这三个中学的位置如图(2)所示,∠RPQ是一个钝 角,那么根据上述建议,体育中心G应在什么位置?
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驶向胜利的彼岸
思考: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有哪些?
点P在线 段AB的垂 直平分线 上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PA=PB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几何证明:1证明举例(第1课时)课件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几何证明:1证明举例(第1课时)课件

求证:EF∥AC
分析:
A
要证明EF ∥AC,只要证明 ∠DFE=∠FDC
又已知∠DFE=∠A ,因此只要
﹖ 证明 ∠A=∠FDC ,而这由
E D
﹖ 已知条件DF∥AB得到的。
B
C
F
例2 已知:如图,点D,E,F分别是AC、AB、BC 上的点,DF∥AB, ∠DFE=∠A
求证:EF∥AC
分析:
要证明EF ∥AC,只要证明 ∠A+∠AEF=1800
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
直线也平行;
例1 已知:如图,AB∥CD, ∠B+ ∠D=180O 求证:CB∥DE
分析: 要证明CB∥DE,只要证
A
. C ﹖B
明 ∠C+ ∠D=180O ,已知 ∠B+ ∠D=1800 ,因此只要证
(3) 若GP、HN分别平分∠BGF、∠EHD, 探索:GP、HN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必做题:练习册 习题19.2(1) 选做题:提高题
又已知∠DFE=∠A ,因此只要 证明 ∠DFE+∠AEF=1800 , 而这由已知条件DF∥AB得到的。 B
A
﹖E ﹖D C F
例2变式练习: 已知:如图,DF∥AB, EF∥AC
求证: ∠DFE=∠A
﹖A
E
D
﹖ B
C
F
练习1 已知:如图,∠1=∠B, ∠2=∠D 求证:AB∥CD
A
B
E1
F
2
C
D
练习2 已知:如图,∠C=∠1, ∠B=∠D

沪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第十九章几何证明19.2证明举例练习一和参考答案

沪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第十九章几何证明19.2证明举例练习一和参考答案

沪教版数学⼋年级上第⼗九章⼏何证明19.2证明举例练习⼀和参考答案数学⼋年级上第⼗九章⼏何证明19.2证明举例(1)⼀、选择题1.如图,AC=AD,CE=ED,则图中全等三⾓形有()A.3对 B.4对 C.5对 D.6对第1题第3题2.⼀个⾓的两边与另⼀个⾓的两边分别平⾏,则这两个⾓的位置关系是()A.相等 B.互补 C.相等或互补; D.互余3.如图,D在AB上,E在AC上,且∠B=∠C,那么补充下列⼀个条件后,仍然⽆法判断△ABE≌△ACD 的是()A.AD=AE B.∠AEB=∠ADC C.BE=CD D.AB=AC4.等腰三⾓形的⼀个⾓是80°,那么另外两个⾓分别是()A.80°、20° B.50°、50° C.80°、80° D.80°、20°或50°、50°5.下列图形中,两个三⾓形全等的是()A. 边长为15cm的两个等边三⾓形B.含60°⾓的两个锐⾓三⾓形C. 腰长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形D. 有⼀个钝⾓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形6. 在下列命题中,为假命题的是()A. 两边及其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形全等B. 两⾓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形全等C. 两边及⼀边的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形全等D.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形全等⼆、填空题7. 过⼀点有且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8. 等腰三⾓形顶⾓的、底边上的、互相重合。

9. 在⼏何证明过程中,为了化繁为简,常常要利⽤来实现。

10. 在△ABC中,∠ACB=90°,CD⊥AB于D,∠B=38°,则∠ACD= 。

11. 若等腰三⾓形⼀个内⾓为70°,则它⼀腰上的⾼与底边所夹的⾓等于。

12. 如图,BC=AD,只需添加⼀个条件,则△ABC≌△CDA。

第12题第13题第14题第15题13. 如图,已知AB=AD,∠ABC=∠ADC,要证CB=CD,需添置辅助线是。

沪教版(五四制)上海市八年级第一学期19.1几何证明练习-文档资料

沪教版(五四制)上海市八年级第一学期19.1几何证明练习-文档资料

第 1 页几何证明(一)1.如图,已知AB ⊥AC ,AD ⊥AE ,AB=AC ,AD=AE , 求证:(1)BE=DC (2)BE ⊥DC 。

2.已知,如图,等腰△ABC 中,AB=AC ,∠A=108求证:BC=AB +DC 。

3.如图,D 为等边△ABC 内一点,且AD=BD ,BP=AB 4.已知:正方形ABCD , 45=∠EAF ,AH ⊥ 5.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90°;求证:BE=AD 。

6.△ABC 中,AC=BC ,∠ACB=90°,D 是AC 上一点,AE 求证:BD 平分∠ABC 。

7.△ABC 中,AC=BC ,∠ACB=90°,CD=BD ,∠1=∠2 8.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AE=EF .求证:AC=BF 9.已知:△ABC ,△BDE 为等边三角形,C 、B 、D 求证:(1)AD=EC ;(2)BP=BQ ;(3)△BPQ 10.已知:如图所示,在ABC ∆中,BA=BC ,∠ABC 一点,ED=CD ,连结EC .求证:EA=EC . 1.如图,AB=CD ,E 为BC 的中点,∠BAC=∠BCA 2.如图,AB ∥CD ,AE 、DE 分别平分∠BAD 各∠ADE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CE ⊥AB 求证:∠ADC+∠B=180º4.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90BAC ,于E 点,求证:BD CE 21=. 5.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60A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CE 交于点O BE+CD=BC .6.已知:如图所示,AB=CD ,CDE ABE S S ∆∆=DOE BOE ∠=∠.12第 2 页 7.已知:如图所示,AD 平分BAC ∠,M 是BC 的中点,MF//AD ,分别交CA 延长线,AB 于F 、E .求证:BE=CF . 8.已知:如图所示,在ABC ∆中,BA=BC ,=∠45ABC 点,ED=CD ,连结EC .求证:EA=EC . 9.已知如图,△ABC 中,AB=AC ,D 、E 分别是AC 、AB M 、N 分别是CE 、BD 上的点,若MA ⊥CE ,AN ⊥BD ,10.如图,在ABC Rt ∆中,︒=∠90C ,M 是AB 中点,(1)在AE 、EF 、FB (2)AE 、EF 、FB 1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2,CD=1,︒=∠60A 的面积. 12.已知: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F 为DC 证:EF AF ⊥.B A BEC D。

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19.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讲义【无答案】

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19.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讲义【无答案】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学生姓名授课日期教师姓名授课时长本讲义的主要内容是探讨直角三角形这类特殊的三角形所具有的的一些特有的性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性质定理以及勾股定理。

我们要掌握这些定理,并且灵活地用这些定理去证明一些问题。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学会运用这些定理,解决问题。

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的考查一般是填空选择题或者是简单的证明题,难度一般不大,需牢牢掌握。

知识梳理1.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HL)知识梳理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定理2: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推论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推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知识梳理3.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其它两条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AB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用构造法。

直角平面坐标内两点间的距离1、设在数轴上点A 表示数A x ,点B 表示数B x ,则||A BAB x x =-2、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A A x y ,点(,)B B B x y ,则AB =【试题来源】【题目】如图,已知AC ⊥BC ,AD ⊥BD ,AC=AD,AB 与CD 交于E ,求证:CE=DE .【试题来源】【题目】如图所示,已知AB=AC ,CD ⊥AB 于D ,BE ⊥AC 于E ,CD 与BE 相交于点F , 求证:AF 平分∠BAC .【试题来源】【题目】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BC 于D ,BE ⊥AC 于E ,交AD于H ,AD=BD ,AC=BH ,连结CH ,求证:∠ABC=∠BCH.bbbaECFBDA【试题来源】 【题目】D 为锐角△ABC 的边BC 的中点,DE ⊥AB 于E ,DF ⊥AC 于F ,若DE=DF , 求证AB=AC【试题来源】【题目】知,Rt △ABC 中,∠ACB=90°,AB=8cm ,D 为AB 中点,DE ⊥AC 于E ,∠A=30°,求BC ,CD 和DE 的长【试题来源】【题目】:已知:△ABC 中,AB=AC=BC (△ABC 为等边三角形)D 为BC 边上的中点, DE ⊥AC 于E.求证:AC CE 41.【试题来源】【题目】已知:如图AD ∥BC ,且BD ⊥CD ,BD=CD ,AC=BC.求证:AB=BO.【试题来源】【题目】△ABC 中,∠BAC=2∠B ,AB=2AC ,AE 平分∠CAB . 求证:AE=2CE .【试题来源】【题目】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讲义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讲义

DEF第二种:FB =CE ,AC =DF 添加 ③∠ACB =∠DFE证明:因为FB =CE ,所以BC =EF ,又∠ACB =∠DFE AC =EF ,所以ABC ≅DEF 所以∠ABC =∠DEF 所以AB//ED精讲名题例1、已知:如图所示,∆A B C 中,∠=︒===C AC BC AD DB AE CF 90,,,。

求证:DE =DF 证明:连结CDA CB CA BA CB A D D BCD B D A D D C B B AA E C F A D CB A DC D=∴∠=∠∠=︒=∴==∠=∠=∠=∠=∠=90,,,,∴≅∴=∆∆A D E C D F D E D F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作斜边上的中线是常用的辅助线;在等腰三角形中,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或高是常用的辅助线。

例2、已知:如图所示,AB =CD ,AD =BC ,AE =CF 。

求证:∠E =∠F 证明:连结AC 在∆A B C 和∆C D A中, AB CD BC AD AC CA ABC CD A SSS B D AB CD AE CFBE D F===∴≅∴∠=∠==∴=,,,∆∆()在∆B C E 和∆D A F 中,BE D FB D BCD A BCE D AF SAS E F=∠=∠=⎧⎨⎪⎩⎪∴≅∴∠=∠∆∆()说明: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求角相等。

常须添辅助线,制造全等三角形,这时应注意: (1)制造的全等三角形应分别包括求证中一量; (2)添辅助线能够直接得到的两个全等三角形。

例3、已知:如图所示,AB =AC ,∠,,A A E B F B D D C =︒==90。

求证:FD ⊥ED 证明一:连结ADAB AC BD D CD AE D ABBAC BD D CBD ADB D AB D AE==∴+=︒==︒=∴=∴==,∠∠,∠∠∠,∠∠∠129090在∆A D E 和∆B D F 中,A EB F B D A E A D B DA D EB D FF D E D===∴≅∴∠=∠∴∠+∠=︒∴⊥,∠∠,∆∆313290说明:有等腰三角形条件时,作底边上的高,或作底边上中线,或作顶角平分线是常用辅助线。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几何证明:1命题和证明课件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几何证明:1命题和证明课件
第二段因果关系: 因:“∠1+∠2=180°,∠2+∠3=180°”; 果:“∠1+∠2=∠2+∠3”;“根据”是“等量代换”.
第三段因果关系: 因:“∠1+∠2=∠2+∠3”; 果:“∠1=∠3”;“根据”是“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再尝试说一说“三角 E
A
F
形内角和”证明过程中
的因果关系.
B
C
注意:寻找因果关系可以从条件出发找到由条件能够 直接得到的结果,也可以从结论出发去寻找得到这个 结论所需要的条件,同时还要注意导致这个结果的原 因往往不止一个,需要从前面的段落中去寻找.
得 ∠1+∠2=∠2+∠3(等量代换). 所以∠1=∠3(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辩一辩
这三种方法中,哪一种最可靠,最有说服力?
像上述第三种方法,我们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得到 “对顶角相等”这个结论,演绎推理的过程就是演绎证 明.
演绎证明:从已知的概念、条件出发,根据已被 确认的事实和公认的逻辑规则,推导出某结论为正 确的过程.
D 3
2 1
E C
其中,因: BE平分∠ABC 证明:因为 BE平分∠ABC(已知);
果:∠1=∠2.
所以 ∠1=∠2(角平分线的意义).
因: BD=DE
因为 BD=DE(已知) ;
果:∠2=∠3.
所以 ∠2=∠3(等边对等角);
因:∠1=∠2, ∠2=∠3
所以 ∠1=∠3(等量代换);
果:∠1=∠3.
Hale Waihona Puke 演绎推理是数学证明的一种常用的、完全可靠的方 法.演绎证明是一种严格的数学证明.
在本书中,演绎证明简称证明. 学习演绎证明可以使我们的思维严格、缜密,其表 达条理清楚、无可辩驳 .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第一学期 第十九章 第1讲 几何证明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第一学期   第十九章  第1讲 几何证明


逆命题:如果一个角是钝角,那么这个角是两个钝角的和.
4
逆命题:直角三角形其中一边上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
逆命题:如果两个三角形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逆命题: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其中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逆命题: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例 5

逆命题:如果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第一讲
几何证明
命题 可以判断正误的陈述句
滚出去! 站起来.
命题的组成
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内错角相等.
如果一个人骑着白马,那么他一定是唐僧。
对顶角相等.
逆命题
原命题: 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内错角相等.
逆命题: 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内错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l
例 6
例 6
例 6
例 7
例 7
例 8
练 习 1
练 习 2
练 习 3练 习 4练 习 5练 习 6
对顶角相等.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如果一个人骑着白马,那么他一定是唐僧。
如果一个人是唐僧,那么他骑着白马。
例 1
例 1
例 2
例 2
如果一个四边形有三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个四边形是矩形.
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如果两个数都是无理数,那么他们的积是无理数.
例 3
例 3
例 4
5
逆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逆命题:等角对等边.
逆命题: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逆命题:如果 a+b 为奇数,那么a,b两数一奇一偶.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十九章 几何证明 全章复习 教案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十九章 几何证明 全章复习 教案

第十九章几何证明全章复习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命题、逆命题、定理、逆定理等的含义;2.掌握证明真命题正确性的方法步骤,会举反例说明假命题的错误;掌握证明线段相等角度相等的基本方法和思路;3.理解轨迹的定义,掌握三种基本轨迹;4.能判断直角三角形全等,能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几何证明1.命题和证明(1)命题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判断为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2)演绎证明(简称证明)从已知的概念、条件出发,依据已被确认的事实和公认的逻辑规则,推导出某结论为正确的过程. 要点诠释:命题通常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2.公理和定理(1)公理:人们从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命题叫做公理,它们可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2)定理: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推理方法证明为正确的,并能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3.逆命题与逆定理(1)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则这两个命题叫互逆命题. 其中一个命题叫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它的逆命题.(2)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也是定理,则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叫另一个的逆定理.4.证明真命题的一般步骤(1)理解题意,分清命题的条件(已知)、结论(求证)(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在图中标出必要的字母或符号(3)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写出“已知”和“求证”(4)分析题意,探索证明思路(由“因”导“果”,执“果”索“因”)(5)依据思路,运用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条理清晰的写出证明过程(6)检查表达过程是否正确、完善要点诠释:(1)一个命题(定理)的逆命题(逆定理)并不是唯一的,这是因为一个命题的题设中可能有两个或多个条件,结论也可能不止一个;(2)逆命题的真假与原命题的真假没有关系.要点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如图:∵MN 垂直平分线段AB ∴PA=PB(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要点诠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与逆定理往往与边相等、角相等的证明密切相关,它提供了证明边、角相等 的又一种重要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与直角三角形、角平分线、勾股定理等连在一起综合应用.2.角的平分线(1)角的平分线的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2)角的平分线有下面的性质定理:①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②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如图:∵OP 平分∠AOB , PD ⊥OA ,PE ⊥OB ,∴PD=PE.3.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MN BA P AB O D E P要点诠释:(1)当题目中的条件涉及到角平分线上的点与角的两边的垂直关系时,利用角的平分线性质可直接得到垂线段相等,而不必用全等三角形来证,但是在书写过程中,不要漏掉垂直关系;(2)已知角的平分线,有两种常用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一是把角沿着角平分线翻折,在这个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线段,从而创设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二是过角平分线上的点向角两边做垂线段,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来解题.要点三、轨迹1.轨迹的定义把符合某些条件的所有点的集合叫做点的轨迹.要点诠释:轨迹定义包含以下两层含义:其一、轨迹图形是由符合条件的那些点组成的,就是说,图形上的任何一点都符合条件(也称图形的纯粹性);其二、轨迹图形包含了符合条件的所有的点,就是说,符合条件的任何一点都在图形上(也称图形的完备性);所谓轨迹问题的证明就是用论证的方法证明得到的轨迹符合上述两层含义.2.三条基本轨迹轨迹1: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轨迹2: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轨迹3: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以定长为半径的圆.3.交轨法作图利用轨迹相交进行作图的方法叫做交轨法.如果要求作的点(图形)同时要满足两个条件时,我们通常先作出满足条件A的轨迹,然后再作出满足条件B的轨迹,两轨迹的交点则同时满足条件A和条件B.交轨法是常用的作图方法,我们在利用尺规作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时,都运用了交轨法.要点诠释:“尺规作图”是指限用无刻度直尺和圆规来作几何图形,基本的尺规作图有如下几种:(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4)经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5)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要点四、直角三角形1.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直角三角形全等一般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也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即(SAS、ASA、SSS、AAS)(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判定定理: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HL)综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SAS 、ASA 、SSS 、AAS 、HL.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3.勾股定理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条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证明思路:面积分割法(勾股定理逆定理证明思路:三角形全等)勾股数组:如果正整数c b a 、、满足222c b a =+,那么c b a 、、叫做勾股数组,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5、12、13;7、24、25;8、15、17.4.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如果直角坐标平面内有两点()()2211,,y x B y x A 、,那么A 、B 两点的距离为: ()()221221y y x x AB -+-=.两种特殊情况:(1)在直角坐标平面内,x 轴或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两点()()y x B y x A ,,21、的距离为: ()()()212212221x x x x y y x x AB -=-=-+-=(2)在直角坐标平面内,y 轴或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两点()()21,,y x B y x A 、的距离为: ()()()212212212y y y y y y x x AB -=-=-+-=要点诠释:几何证明的分析思路:(1)从结论出发,即:根据所要证明的结论→去寻找条件.例如:要证线段相等,则需先证:①⊿全等,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到线段相等;②角相等,然后利用等角对等边(前提:在同一个三角形中)③寻找中间变量,然后利用等量代换得出结论;④观察图形,看是否可以直接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或角平分线定理来得出结论;要证角相等,则需先证:①⊿全等,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到角相等;②线段相等,然后利用等边对等角(前提:在同一个三角形中)③寻找中间变量,然后利用等量代换得出结论;④观察图形,看是否可以直接利用角平分线逆定理来得出结论;要证垂直,则需先证:①两条直线所夹的角为90°;②先证等腰三角形,然后利用“三线合一”来得出结论(前提: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要证三角形全等,则需先要从已知找条件,看要判定全等还却什么条件,然后再去寻找.(2)从已知出发,即:根据所给条件、利用相关定理→直接可得的结论.例如: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相等;已知角平分线→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或角相等;已知直线平行→角相等;已知边相等→角相等(前提:在同一三角形中).【典型例题】类型一、命题与证明例题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C、x与y的和等于0吗?D、对顶角不相等。

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九章几何证明综合学案(无答案)

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九章几何证明综合学案(无答案)

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 在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及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 )。

(二) 在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 )。

(三) 在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条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 )。

(四) 在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 )。

(五) 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H.L )。

板块一、正方形、等边三角形与全等的判定【例题1】已知,如图,延长ABC ∆的各边,使得,,BF AC AE CD AB ===顺次连接D E F 、、得到的DEF ∆为等边三角形。

求证:(1)AEF CDE ∆∆≌;(2) ABC ∆为等边三角形。

第十二讲几何综合【例题2】如图,已知在ABC ∆中,,AB AC =动点D 从点B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BA 向终点A 运动,与此同时动点E 从C 点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CB 向终点B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联结,DE 作DEF B ∠=∠,交AC 于点F ,联结.DF(1)求证:DEF ∆是等腰三角形(2)若60,6,B BC ∠=︒=求当t 为何值时?DE AB ⊥CB【例题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与BEFG 都是正方形。

求证:AH EH ⊥。

HGFEDC BA【例题4】如图⑴所示,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M 是线段BC 上任意一点,且BM CN =,直线BN与AM 相交于Q 点。

⑴请猜一猜,图⑴中BQM ∠等于多少度?⑵若M 、N 两点分别在线段BC 、CA 的延长线上,其余条件不变,如图⑵所示。

⑴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加以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图⑵图⑴ABCMN QQ N MCBA【例题5】小杰和他的同学组成了“爱琢磨”学习小组,有一次,他们碰到这样一道题:“已知正方形ABCD ,点E F G H 、、、分别在边AB BC CD DA 、、、上,若EG FH ⊥,则EG FH =”经过思考,大家给出了以下两个方案:(甲)过点A 作//AM HF 交BC 于点M ,过点B 作//BN EG 交CD 于点N ; (乙)过点A 作//AM HF 交BC 于点M ,作//AN EG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N ;小杰和他的同学顺利地解决了该题后,大家琢磨着想改变问题的条件,作更多的探索。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几何证明》全章复习和巩固--知识讲解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几何证明》全章复习和巩固--知识讲解

《几何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提高)【学习目标】1.理解命题、逆命题、定理、逆定理等的含义;2.掌握证明真命题正确性的方法步骤,会举反例说明假命题的错误;掌握证明线段相等角度相等的基本方法和思路;3.理解轨迹的定义,掌握三种基本轨迹;4.能判断直角三角形全等,能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几何证明1.命题和证明(1)命题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判断为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2)演绎证明(简称证明)从已知的概念、条件出发,依据已被确认的事实和公认的逻辑规则,推导出某结论为正确的过程. 要点诠释:命题通常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2.公理和定理(1)公理:人们从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命题叫做公理,它们可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2)定理: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推理方法证明为正确的,并能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3.逆命题与逆定理(1)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则这两个命题叫互逆命题. 其中一个命题叫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它的逆命题.(2)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也是定理,则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叫另一个的逆定理.4.证明真命题的一般步骤(1)理解题意,分清命题的条件(已知)、结论(求证)(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在图中标出必要的字母或符号(3)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写出“已知”和“求证”(4)分析题意,探索证明思路(由“因”导“果”,执“果”索“因”)(5)依据思路,运用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条理清晰的写出证明过程(6)检查表达过程是否正确、完善要点诠释:(1)一个命题(定理)的逆命题(逆定理)并不是唯一的,这是因为一个命题的题设中可能有两个或多个条件,结论也可能不止一个;(2)逆命题的真假与原命题的真假没有关系.要点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如图:∵MN 垂直平分线段AB ∴PA=PB(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要点诠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与逆定理往往与边相等、角相等的证明密切相关,它提供了证明边、角相等的又一种重要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与直角三角形、角平分线、勾股定理等连在一起综合应用.2.角的平分线(1)角的平分线的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2)角的平分线有下面的性质定理:①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②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如图:∵OP 平分∠AOB , PD ⊥OA ,PE ⊥OB ,∴PD=PE.MN B A P A B O D E P3.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要点诠释:(1)当题目中的条件涉及到角平分线上的点与角的两边的垂直关系时,利用角的平分线性质可直接得到垂线段相等,而不必用全等三角形来证,但是在书写过程中,不要漏掉垂直关系;(2)已知角的平分线,有两种常用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一是把角沿着角平分线翻折,在这个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线段,从而创设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二是过角平分线上的点向角两边做垂线段,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来解题.要点三、轨迹1.轨迹的定义把符合某些条件的所有点的集合叫做点的轨迹.要点诠释:轨迹定义包含以下两层含义:其一、轨迹图形是由符合条件的那些点组成的,就是说,图形上的任何一点都符合条件(也称图形的纯粹性);其二、轨迹图形包含了符合条件的所有的点,就是说,符合条件的任何一点都在图形上(也称图形的完备性);所谓轨迹问题的证明就是用论证的方法证明得到的轨迹符合上述两层含义.2.三条基本轨迹轨迹1: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轨迹2: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轨迹3: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以定长为半径的圆.3.交轨法作图利用轨迹相交进行作图的方法叫做交轨法.如果要求作的点(图形)同时要满足两个条件时,我们通常先作出满足条件A的轨迹,然后再作出满足条件B的轨迹,两轨迹的交点则同时满足条件A和条件B.交轨法是常用的作图方法,我们在利用尺规作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时,都运用了交轨法.要点诠释:“尺规作图”是指限用无刻度直尺和圆规来作几何图形,基本的尺规作图有如下几种:(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4)经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5)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要点四、直角三角形1.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直角三角形全等一般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也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即(SAS、ASA、SSS、AAS)(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 判定定理: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HL ) 综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SAS 、ASA 、SSS 、AAS 、HL.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3.勾股定理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条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证明思路:面积分割法(勾股定理逆定理证明思路:三角形全等)勾股数组:如果正整数c b a 、、满足222c b a =+,那么c b a 、、叫做勾股数组,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5、12、13;7、24、25;8、15、17.4.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如果直角坐标平面内有两点()()2211,,y x B y x A 、,那么A 、B 两点的距离为: ()()221221y y x x AB -+-=.两种特殊情况:(1)在直角坐标平面内,x 轴或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两点()()y x B y x A ,,21、的距离为: ()()()212212221x x x x y y x x AB -=-=-+-=(2)在直角坐标平面内,y 轴或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两点()()21,,y x B y x A 、的距离为: ()()()212212212y y y y y y x x AB -=-=-+-=要点诠释:几何证明的分析思路:(1)从结论出发,即:根据所要证明的结论→去寻找条件.例如:要证线段相等,则需先证:①⊿全等,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到线段相等;②角相等,然后利用等角对等边(前提:在同一个三角形中)③寻找中间变量,然后利用等量代换得出结论;④观察图形,看是否可以直接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或角平分线定理来得出结论;要证角相等,则需先证:①⊿全等,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到角相等;②线段相等,然后利用等边对等角(前提:在同一个三角形中)③寻找中间变量,然后利用等量代换得出结论;④观察图形,看是否可以直接利用角平分线逆定理来得出结论;要证垂直,则需先证:①两条直线所夹的角为90°;②先证等腰三角形,然后利用“三线合一”来得出结论(前提: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要证三角形全等,则需先要从已知找条件,看要判定全等还却什么条件,然后再去寻找.(2)从已知出发,即:根据所给条件、利用相关定理→直接可得的结论.例如: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相等;已知角平分线→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或角相等;已知直线平行→角相等;已知边相等→角相等(前提:在同一三角形中).【典型例题】类型一、命题与证明1. 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同位角相等。

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九章 几何证明讲义(无答案)

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九章 几何证明讲义(无答案)

命题与证明(概念)演绎证明①推理的依据,可以是已知条件和已证事项(简称为已知和已证),也可以是已有的概念、性质等。

②演绎推理是数学证明的一种常用的、完全可靠的方法,演绎证明也简称为证明。

③整个证明由一段一段的因果关系连接而成。

④通常证明是由若干个推理组成,即有多层因果关系,从整体上看,前一段中果为后一段提供了因,一连串这样连贯、有序的因果关系组成完整的证明。

命题,证明,定理一、定义: 能说明一个名词的含义,能界定某一个对象含义的句子叫做定义。

二、命题:①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②其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其判断为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③数学命题通常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这样的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三、公理:①人们从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命题叫做公理,它们可以作为判断其它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

②严格意义的几何公理,其正确性不需证明,也不能证明。

③初中9大公理: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第六讲 几何证明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垂线段最短.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平行公理)6.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7.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8.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9.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例题1】⑴推理的依据,可以是_______和_______(简称为_______和_______),也可以是已有的_______、_______等。

⑵演绎推理是数学证明的一种_______的、_______的方法,演绎证明也简称为_______。

⑶整个证明由一段一段的_______连接而成。

⑷通常证明是由若干个推理组成,即有多层因果关系,从整体上看,前一段中_______为后一段提供了_______,一连串这样连贯、有序的_______组成完整的证明。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十九章 几何证明 复习课件-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十九章 几何证明 复习课件-
第十九章 几何证明 复习课件
知识梳理: 定义
概念
几 何 证 明
命题 真命题 假命题 基本事实 定理 互逆命题
几何证明
证明步骤
平行线 三角形内角和 全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角平分线 垂直平分线 直角三角形
知识回顾
定义:用来说明一个名词含义的语句叫做定义。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知识梳理: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名称
图形
判定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A
三个角都等于60°的三角形

B
C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
三角形
知识梳理: 角平分线
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逆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
精讲点拨
例 已知:如图,在△ABC中,∠1是它的一个外角,E为边
AC上一点,延长BC到D,连接DE。
D 2
求证:∠1>∠2。 C
证明:∵∠1是△ABC的一个外角(已知),
∴∠1>∠3(
)。
E5
3
∵∠3是△CDE的一个外角,
4
∴∠3>∠2(
)。 A
1 BF
∴∠1>∠2(
)。
把你所悟到的证明真命题的方法,步骤,书写格
)。
),
), )。
谢谢
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这个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 心)。 三角形一个内角和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平分线 交于一点,这个的点到三边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 这样点有三个。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几何证明:1证明举例(第2课时)课件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几何证明:1证明举例(第2课时)课件
F
A
E
B
D
C
3、已知:如图,AB=AD,BE=DE,C是 AE延长线上一点. 求证:∠BCA=∠DCA.
A
E
B
D
C
课堂小结:
谈谈你在这节课上学到了哪些 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常用方法?
例1变式:已知: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 AB=DC ,∠ABC=∠DCB. 求证: OA=OD.
A
O
D
B
C
例2、 已知:如图,AB=AC,DB=DC. 求证:∠B=∠C.
A
B
C
D
例2变式(1):图形变换成如图,能否证明? 例2变式(1): 已知:如图,AB=AC,DB=DC.
求证:∠B=∠C.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内角都等于60 °。
例1、已知: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
OA=OD,∠OBC=∠OCB.
求证:AB=DC.
A
标出已 知条件
O
D
两个三角形,能否
B
C
推理这两个三角形全
等来证明线段相等。
学会发掘图形中的隐含条 件,如:对顶角相等、公 共边、公共角等.
复习:
1、三角形的边、角的有关性质: 三角形的边的性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
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角的性质: 内角和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外角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
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
邻的内角。
复习: 2、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
(S、S、S);(S、A、S);(A、S、A);(A、A、S);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九章 逆命题与逆定理初步讲义(无答案)

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九章 逆命题与逆定理初步讲义(无答案)

逆命题与逆定理知识定位1,理解命题的概念,命题是能判断一件事情的正确与错误的句子,不能是问句,也不能是省略句,这个句子必须是完整的,并且能判断正确与否才叫做命题。

2、知道数学命题通常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因此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人们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命题叫做公理,它们可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数据。

4、有些命题是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推理的方法证明为正确的,并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知识梳理1:1,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理解:命题的定义包括两层含义:(1)命题必须是个完整的句子;(2)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判断。

2,命题的分类(按正确、错误与否分)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命题假命题(错误的命题)所谓正确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所谓错误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不能证明知识梳理2公理: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并把他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公理。

定理: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并可以作为判断命题其他真假的依据,这样的命题叫定理。

⑸证明:判断一个命题的正确性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证明的一般步骤①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②根据题设、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③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互逆定概念: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即真命题),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试题来源】【题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题设是______,结论是_____它是命题。

【试题来源】【题目】.命题“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试题来源】【题目】命题“如果∠A=65°,∠B=25°,那么∠A与∠B互余”的逆命题是________,它的逆命题是_______(填“真”或“假”)命题.【试题来源】【题目】命题“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逆命题的条件是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试题来源】【题目】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直角都相B.钝角都小于180。

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 19.2几何辅助线初步讲义(无答案)

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 19.2几何辅助线初步讲义(无答案)

板块一:中点模型的的构造【前铺1】 已知ABC ∆中,12AB =,20AC =,求BC 边上的中点AD 的范围.D C B A【前铺2】 已知在ABC ∆中,AD 是边BC 上的中线,E 是DA 上的一点,联结BE 并延长交AC 于点F ,AF EF =,求证:AC BE =FED C B A.1、已知任意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点,可以考虑倍长中线或类中线(与中点有关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2、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可以考虑构造斜边中线。

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4、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可以考虑与顶点联结用“三线合一”。

5、已知线段垂直平分线,可以考虑联结中垂线上某点和线段两个端点,构造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6、有些题目的中点不直接给出,此时我们需要挖掘题目中的隐含中点,例如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当没有这些条件的时候,可以用辅助线添加。

第四讲 几何辅助线初步【例题1】 已知在ABC ∆中,AB AC =,CE 是AB 边上的中线,延长AB 到点D ,使BD AB =,求证:2CD CE =.ED C BA【例题2】 在正方形ABCD 中,F 是AB 的中点,联结CF ,作DE CF ⊥于点E ,交CF 于点M ,求证:AM AD =MFE DC B A【例题3】 在五边形ABCDE 中,90ABC AED ∠=∠=︒,BAC EAD ∠=∠,点F 为CD 的中点,求证:BF EF =F EC D BA【例题4】 在平形四边形ABCD 中,点M 为边AD 的中点,过点C 作AB 的垂线交AB 于点E ,若3EMD MEA ∠=∠,求证:2BC AB =M E DC B A【例题5】 已知,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BC ADE ∠=∠=︒,点M 是CE 的中点,联结BM 。

(1)当D 在AB 上,联结DM 并延长交BC 于点N ,可探究得出BD 与BM 的数量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何证明提高学生姓名 授课日期 教师姓名授课时长【本讲内容】通过“倍长中线”、“截长补短”、“图形旋转”等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实现边与角的转化及转移,最终得到证明结果。

【重点难点】添加合适的辅助线,解决证明问题知识梳理1.倍长中线法几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考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在证明举例中,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种题型:题型一: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等腰三角形,三角形全等) 题型二:证明两线平行;(利用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题型三:证明两线垂直(证明角90度);题型四:证明两角相等(等腰三角形,三角形全等); 题型五:证明线段或角的和差倍;有一部分题目,只要应用我们的一些定理公理即可证明,但有部分题需要做出辅助线才能完成。

有的时候,做不出恰当的辅助线,或者做不出辅助线,就没有办法完成该题的解答。

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在做几何题时得心应手,现在将八年级数学中几何题的辅助线添加方法总结如下。

倍长中线法:1.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2.若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① 从线段来看:12AC BC AB ==;② 从点与点的相对位置来看:点C 在点A B 、之间,且点A B 、关于点C 对称。

3.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所对的边的中点所得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① 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 ② 每条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③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每条中线被该点(重心)分成1:2的两段;④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把三角形分成六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

如何延长三角形的中线 1.延长1倍的中线:如图,线段AD 是ABC ∆的中线,延长线段AD 至E ,使DE AD =(即延长1倍的中线),再连接BE CE 、。

①总的来说,就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 和两对(中心选转型)全等三角形ABD ECD ∆≅∆、ACD EBD ∆≅∆,且每对全等三角形都关于点D 中心对称;②详细地说,就是可以转移角:BAD CED ∠=∠,CAD BED ∠=∠,ABD ECD ∠=∠,ACD EBD ∠=∠,ADB ECD ∠=∠,ADC EDB ∠=∠;可以移边:AB EC =,AC EB =;可以构造平行线:AB ∥EC ,AC ∥EB ;可以构造边长与AB 、AC 、AD 有关的三角形:ABE ∆、ACE ∆。

(1)延k 长倍的中线:(0k >且1k ≠) 如左(右)下图,点E 为ABC ∆中线AD (DA 延长线)上的点,延长AD 至F ,使ED FD =,连接BE 、CE 、BF 、CF .在平行四边形BFCE 中就可以得到类似(1)中的结论。

注意:通常在已知条件或结论中测及到与BE 、CE 有关的边与角时,会用这种辅助线.整体做题思路:⎧⇒⇒⎨⎩全等三角形中线倍长利用性质解决问题平行四边形知识梳理2. .截长法与补短法截长补短解题法简介有一类几何题其命题主要是证明三条线段长度的“和”或“差”及其比例关系。

这一类题目一般可以采取“截长”或“补短”的方法来进行求解。

所谓“截长”,就是将三者中最长的那条线段一分为二,使其中的一条线段与已知线段相等,然后证明其中的另一段与已知的另一段的大小关系。

所谓“补短”,就是将一个已知的较短的线段延长至与另一个已知的较短的长度相等。

然后求出延长后的线段与最长的已知线段的关系。

有的是采取截长补短后,使之构成某种特定的三角形进行求解。

几种截长补短解题法类型1.我们大致可把截长补短分为下面几种类型:类型① a b c ±= 类型② a b kc ±=对于类型①,可采取直接截长或补短,绕后进行证明。

或者化为类型②证明。

对于②,可以将a b ±与c 构建在一个三角形中,然后证明这个三角形为特殊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或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等。

2.截长法:(1)过某一点作长边的垂线(2)在长边上截取一条与某一短边相同的线段,再证剩下的线段与另一短边相等。

3.补短法(1)延长短边。

(2)通过旋转等方式使两短边拼合到一起。

知识梳理3.平移、旋转构造全等三角形【试题来源】【题目】如图,ABC ∆中,AB AC <,AD 是中线. 求证:DAC DAB ∠<∠。

【试题来源】E【题目】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是AD 上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 AC 于F .求证:AF EF =。

ADBCE图1A 12【试题来源】【题目】已知ABC ∆中,12AB =,30AC =,求BC 边上的中线AD 的范围。

【试题来源】【题目】.如图,在△ABC 中,AC=5,中线AD=7,则AB 边的取值 范围是( )【选项】A.2<AB <12 B.4<AB <12 C.9<AB <19 D.10<AB <19【试题来源】【题目】 如图2,在Rt ABC ∆中,AB AC =,90BAC ∠=︒,12∠=∠,CE BD ⊥的延长于E .求证:2BD CE =.【试题来源】【题目】如图,AD BC ∥,点E 在线段AB 上,ADE CDE ∠=∠,DCE BCE ∠=∠。

求证:CD AD BC =+。

【试题来源】【题目】如图示,在ABC ∆中,AD 平分BAC ∠,且2C B ∠=∠。

求证:AB AC CD =+。

DAE F 12【试题来源】【题目】已知,正方形ABCD 中,射线AE 与射线BC 交于点E ,射线AF 与射线CD 交于点F ,45EAF ∠=。

(1)如图1,当点E 在线段BC 上时,试猜想线段EF 、BE 、D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当点E 在BC 延长线上时,线段EF 、BE 、DF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试题来源】【题目】如图,⊿ABC 中,∠C=900,AC=BC ,P 是⊿ABC内的一点,且AP=3,CP=2,BP=1,求∠BPC 的度数。

【试题来源】【题目】如图,正方形ABCD 边长为1,点M 、N 分别在BCCD 上,使得CMN ∆的周长为2,则AMN ∆的面积的最小值为 .F'21图2GFEDC B A45°【试题来源】【题目】如图3所示,已知点E 、F 分别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与CD 上,并且AF 平分EAD ∠,求证:BE DF AE +=。

【试题来源】【题目】如图1所示,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DAB ∠,若AB AD >,DC BC =,求证:180B D ∠+∠=︒。

【试题来源】【题目】如图所示。

已知正方形ABCD 中,M 为CD 的中点,E 为MC 上一点,且2BAE DAM ∠=∠。

求证:AE BC CE =+。

【试题来源】 【题目】如图示,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BC 边上,点F 在CD 边上,且FAD FAE ∠=∠。

求证:=AE BE DF +。

M ED CBAFCFEDCBA【试题来源】【题目】如图示,点M ,N 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AB 边上运动,BD DC =,120BAD ∠=,60MDN ∠=,求证:MN MB NC =+。

【试题来源】【题目】如图,已知CB 、CD 分别是钝角△AEC 和锐角△ABC 的中线,且AC=AB ,给出下列结论:①AE=2AC ;②CE=2CD ;③∠ACD=∠BCE ;④CB 平分∠DCE ,则以上结论正确的是()【选项】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试题来源】【题目】如图,点E 是BC 的中点,∠BAE=∠CDE ,延长DE 到点F 使得EF=DE ,连接BF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BF ∥CD ②△BFE ≌△CDE ③AB=BF ④△ABE 为等腰三角形 【选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试题来源】4321ABCDMN【题目】如图,在△ABC中,点D、E为边BC的三等分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BD=DE=EC②AB+AE>2AD ③AD+AC>2AE ④AB+AC>AD+AE【选项】A.1个 B.2个 C.3个 D.4个【试题来源】【题目】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中,∠BAC的平分线交BC于E,求证:AB+BE=AC.【试题来源】【题目】△ABC中,∠BAC=60°,∠C=40°AP平分∠BAC交BC于P,BQ平分∠ABC交AC 于Q,求证:AB+BP=BQ+AQ.【试题来源】【题目】如图(7)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BE.求证:AC=BF【试题来源】【题目】已知四边形ABCD 中,AB AD ⊥,BC CD ⊥,AB BC =,120ABC ∠=,60MBN ∠=,MBN ∠绕B 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D 、DC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 、F 。

(1)当MBN ∠绕B 点旋转到AE CF =时(如图1),求证:AE CF EF +=; (2)当MBN ∠绕B 点旋转到AE CF ≠时,在 图2和 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AE 、CF 、EF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60MBN ∠=【试题来源】【题目】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AB 边的中点,G 、F 分别为AD ,BC 边上的点,若AG=1,BF=2,∠GEF=90°,则GF 的长为()【选项】A.1 B.2 C.3 D.4图1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