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成为了各界的关注焦点,人们对基础教育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
本文将从教育改革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改革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首先,课程改革的推进显著。
国家出台了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
这个改革方向的确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但是一些学校在贯彻时仍存在难题,如改革的速度不够快,缺乏足够的教师培训等。
另外,评价制度的改革也初见成效。
这些改革在考试压力和教育质量之间寻求平衡。
例如,一些地区开始试行综合素质评价,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但是,由于传统的升学评价制度根深蒂固,这些改革需要更长时间来推动。
再者,教学模式的创新逐渐受到重视。
以往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正逐渐变为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
在一些先进的学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得到了提升。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在普遍推广时仍面临着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够等问题。
二、教育改革的未来趋势基于当前的形势和发展,我们可以预见到教育改革的未来几个趋势。
首先,发展幼儿教育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
幼儿期是儿童身心发展最关键的时期,而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普遍规模小、师资力量不足等。
因此,加强幼儿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其次,数字化教育将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
虚拟实验室、网络课程等创新形式将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然而,数字化教育需注意平衡技术与教育的融合,避免盲目追求技术而忽视教育的本质。
另外,跨学科教育的发展也备受期待。
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单一学科的教学将不再是主流。
跨学科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将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最后,品德教育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庞大的知识体系下,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成为了当务之急。
学校应该通过教育改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策略资料讲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策略紫金县紫金中学钟碧芬一、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如下:1、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的课程。
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基础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使课程领域重新出现了科学化和心理学化的潮流。
2、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80年代以来,一些课程权力相对分散的国家如英国和美国,通过立法和其他手段,逐步确立了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学习的国家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并组织力量编制了各科课程的国家标准,强调要坚持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
这与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长期形成的坚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双基”论形成不谋而合之势。
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道德情操的养成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养成道德在历史上一度是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至今也仍然是学校教育肩负的重任。
从古至今人们对此做了大量的探索。
观念、态度和价值体系的传递在教育和社会教化中的极端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特别是当今全球化、网络化发展迅速的情况下,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难度都加大加重了。
我国社会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经济市场化的过程,给学校德育带来了新的特殊的难题。
在此情形下,道德教育如何才能在学校课程中更好的体现并融为一体,产生有效的德育效应和氛围,是教育研究和实践面临的迫切任务。
4、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长期以来,课程整合的理想和学科割裂的现实困扰着中小学教育教学。
世界不可能按照一个整体来进行传授、学习或探索,对世界进行分解和分化加以认识是必然的选择。
但是各种分门别类的教育需要在一个学生身上最终发生整合的作用。
一般来说,年级越低,综合的程度可以越高一些。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综合化的程度应该高些,特别是科学教育科目应该适当加以综合。
但高中阶段,分科深化的课程随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体现出的教育上的巨大价值早已为人们所认识,世界各国在高中阶段都比较重视分科的教学,综合课程成为分科课程的有效补充。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面临着新的趋势和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解决这些问题。
一、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多元化的课程设置。
过去,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然而,现在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培养学生素质发展和创新精神的要求,因此,我国的课程设置正在朝着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方向发展。
这种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此外,通过融入跨学科内容和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通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然而,这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他们具备跨学科教学的能力和教学资源的整合。
二、创新教育的推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创新教育的推动。
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
这种教育模式与传统的纯理论传授有所不同,强调学生参与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创新教育的推动需要教师具备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此外,学校也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和教学支持,例如组织教师培训和教学研讨会,分享创新教学经验和教育资源。
三、应试教育的挑战尽管目前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多元化和创新,但实际上,我国的基础教育仍然存在应试教育的问题。
应试教育重视知识点的记忆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枯燥和厌倦,丧失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解决应试教育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从制度上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
其次,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最后,学校和家长需共同努力,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的兴趣和实践。
现状与变化: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分析
现状与变化: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分析孙绵涛于江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目标强调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校教师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弊端是,仅仅把学生当做课堂教学的对象和客体,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受到了太多的限制和束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恢复与起步、兴起与发展、全面深化、创新与科学发展四个阶段。
经历了这四个阶段以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管理课程政策改革现状变化趋势作者简介:孙绵涛,哲学博士,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基本理论、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行政和教育效能;于江,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08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的一次巨大转折,它把我国带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阶段。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政治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上,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文化上,从一元文化转为多元文化。
从此,我国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
教育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变革的社会更是需要教育作出迅速的应对,教育必须为变革的社会培养一代新人。
基于对教育功能的准确而深刻的认识,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由于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学校从注重强调应试教育向强调素质教育转变,从注重传授知识向注重培养合格公民转变。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作者:王宁宁韦红雪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34期摘要:近三十年教育改革,没有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不管是其宏观管理体制、内部管理体制还是办学体制在市场经济的改革背景下都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使得目前的基础教育差强人意,没有达到为国家培养出创新型的科技人才。
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积极探索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发展趋势当代社会正在变革,在这一时期,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的一部分,必然受到社会的巨大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改革的30多年发展历程所取得的成果和矛盾与问题并存,只有在充分了解改革的现状的基础上才能发现存在的不足,进而指出改革的发展趋势,指导改革的顺利推进并取得胜利。
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样的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的成就也是可圈可点的,不管是入学率、学校的各种硬件和软件条件还是教师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我国的基础教育经历了以下历程:第一阶段:酝酿准备(义务教育1996—2001、普通高中2001—2003)1996年7月,教育部组织6所大学与中央教科所的课程专家对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此后,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01年5月,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研制工作全面启动,此后逐渐形成新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与管理制度,完成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起草工作,2003年开始组织新高中课程的实验与推广工作。
第二阶段:实验推广(义务教育2001—2004、普通高中2003—2008)2001年秋季,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新课程实验教材在38个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试用。
高中课程改革的实验推广进程如下:2004年秋季,广东、山东等4个省(区)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其他省区也逐渐加入,到2008年有三分之二的省份进入了高中新课程实验。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义务教育2005始,普通高中2010始)2005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进入新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国在近年来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这些改革不仅涉及到课程内容的更新,还包括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以及教育资源的配置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动态进行概述。
课程内容更新首先,在课程内容上,改革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正逐步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转变。
新课程标准增加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的比重,同时加强了语言、艺术等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教学。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革新其次,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正在被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所取代。
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通过小组合作、问题解决等互动方式,学生能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体系优化再者,评价体系的改革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部分。
传统的以分数为主的评价方式正在向多元化评价转变。
除了考试成绩之外,学生的课堂表现、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表现也被纳入评价体系。
这种全面的评价方式更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
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最后,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
当前,政府正努力通过多种措施,如优质教育资源下沉、远程教育等方式,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以及教育资源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改革,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很多变化和发展,我们已经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传统的知识型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素养、基本技能素养、学习能力素养以及创新精神素养等。
这些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工作,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二、注重实践教育其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是注重实践教育。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注重实践教育,并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三、个性化教育另外,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是个性化教育。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传统的集体式教育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因此,个性化教育成为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个性化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跨学科整合最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是跨学科整合。
传统的学科之间往往是相对独立的,而缺乏交叉融合。
跨学科整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交叉应用能力。
因此,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注重跨学科整合,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实践教育,个性化教育以及跨学科整合。
试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试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教育环境的不断变革和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分析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目的以及主要方向,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首先回顾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进程,分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后,将重点探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包括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拓展、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评价体系的完善与优化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与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能够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向,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也期望能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回顾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史诗。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革,每一次变革都反映了时代的需求,体现了教育的进步。
回顾历程,我们可以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改革,这个阶段主要是学习苏联的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造。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开始逐步走向多元化和现代化。
在这个阶段,我们开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提倡素质教育。
第三阶段是进入21世纪以后,面对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跨学科学习,提倡探究性学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几十年的改革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始终在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课程改革带来的显著成效,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与趋势-精选文档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与趋势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 转型 概念重建:新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 课程改革的实质:重建“学校文化”
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 转型 (一)纲要明示了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体
现了课程政策的转型
●课程政策的转型:“ 三级课程管理”
美国斯坦福大学最新提出的公式: 成功=20%(IQ)+40%(EQ)+40%(SQ)。 SQ——Speed Quotient 是“大脑运转效率商数”的英文简称即为 “速商”,它代表的是一个人的大脑在单 位时间内对外界信息的摄取量和对外界事 物变化的应变能力。 简单的来说,SQ是一个人对外界事物进行 客观认知和做出迅速反应的能力指数。
性实践 ●同他人的对话/社会性实践
●同自身的对话/伦理性实践
二、概念重建:新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
5.区分若干概念:
● 学力基础——性格因子、生理因子、
一般智能因子 ● 基础学力——以3R(读、写、算)为中心 ● 发展性学力——它是以问题解决与创造 性相结合的、有个性的思考力为核心 的学力,又叫“创造性学力” ● 基础学力与发展性学力不是两个不同 的概念,是一个概念范畴的两个侧面
息技术是所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素。“信息能力”。
无限广阔的虚拟世界。 ● 发展基于网络,建设信息库当然是必要的,但 关键是软件建设(课堂搬家、应试教育精致化) ● 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性 (信息污染、 信息垃圾)
4.倡导综合实践活动
● “ 打倒分科主义”,学科群。 ●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学
语文实际上是思想、道德、伦理、信念的一种载体。语文
能力是做人的起码基础。(技术专精未必是合格的公民) ●母语的价值。放弃母语亡国。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状况及改革趋势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状况及改革趋势吴霓教育部中国教科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教育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霓。
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内容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状况及改革趋势。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状况及改革趋势这一讲涉及到四个方面的内容。
大家都知道,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基础教育的发展好坏关系到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未来。
下面我给大家就相关内容进行一个讲述。
一、我国基础教育概况首先我给大家介绍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况,我国基础教育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幼儿教育,另外一个方面是小学教育,再一个方面是普通中等教育。
截止到2010年,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概况有这样一些数据。
截止到2010年我国共有幼儿园15.04万所,在园的幼儿包括学前班有2976.67万人,学生教育的毛入园率达到56.6%。
我们国家基础教育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小学教育,截止到2010年全国共有小学25.74万所,在校小学生有9940.70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0%。
基础教育的另外一个学段是初中,我们国家在截止到2010年,初中学校有5.49万所,其中包括职业初中0.01万所,在校初中生279.33万人,初中阶段的毛入学率达到了100.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7.5%。
另外我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706所,在校生42.56万人。
再一个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包括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学校2.86万所,在校学生4677.34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2.5%。
这是我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基础教育目前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高中大概的一个情况,这个数据是截止到2010年的数据。
(一)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什么样的类型?我国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实行的是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
这样一个分级管理的体制它有这样几个方面,一个从中央也就是我们国家的中央主管部门就是教育部,教育部的职责就是:负责制定有关基础教育的法规、方针、政策及总体发展规划和基本学制;设立用于补助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师范教育的专项基金;对地方教育部门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等等,这是教育部的职责。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doc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新中国成立50多年,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也在不断改革。
但是,众多的教育工作者,经过与外国的对比.发现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存在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
(2)课程目标注重知识技能取向。
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养成,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
以致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4)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6)课程评价过分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过于强调学生学业考试成绩,评价标准单一.忽视了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促进发展等功能。
(7)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课程管理缺乏灵活性、开放性.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
另外,推行素质教育也遇到很大困难.许多地方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教育与时代的要求差距很大。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一)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总体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追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要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前景展望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前景展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了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景展望。
首先,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基础教育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因此,未来的课程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素养。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具备竞争力。
其次,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需要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能,因此,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未来的课程改革应该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自由度,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学习。
例如,可以引入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感兴趣的学科进行深入学习。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基础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未来的课程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性课程、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并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教学设计、评估和指导等方面的能力。
因此,未来的课程改革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
可以通过开展教师培训、研讨会和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有必要关注当前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以确保教育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多元化和个性化。
多元化的趋势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
传统的“一刀切”式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育部门不断鼓励学校和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
例如,有些学校引入了STEM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能力;还有些学校鼓励学生开设社团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和体育兴趣。
个性化的趋势体现在课程实施方面。
教育部门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别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然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一方面,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量大而广,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点繁多,导致教师只能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课程改革需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课程设置和实施的不平衡也是一个问题。
在一些地区,由于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学生无法享受到全面而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因此,需要解决资源不平衡的问题,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实施者,他们需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其次,要加强学校和家长的合作。
学校和家长是孩子教育的两个重要环节,他们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学校可以与家长开展多样化的沟通方式,了解家长的需求和意见,制定更合理的课程方案。
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我国基础教育现实状况及改革调研汇报基础教育是一种国家教育发展旳起点和基石。
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旳需要,既要满足目前经济发展旳需要,又要为经济旳持续高速发展奠定坚实旳基础。
其中,基础教育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旳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旳正道,未来教育发展旳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承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
调研时间调研对象:语文老师(石老师)、数学老师(倪老师)、英语老师(雷老师)物理老师(李老师)调研目旳:理解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旳现实状况基础教育改革旳现实状况调研方式:访问、网络、访问四位老师均有丰富旳教学经验,并且都曾经当过班主任老师。
对四位老师旳采访过程如下:我说:老师,你好,请问你目前以便吗?可以问你几种问题吗?答:好,我目前没事,你问吧。
问:老师,请问您认为我国旳教育出问题了吗?有怎样旳问题呢?石老师答:我国目前旳教育确实是出了问题。
我认为有如下几种问题:(1)教育旳目旳不对旳了,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找到自己旳位置,使学生有健全旳人格,健康旳心态,活得更有质量。
不过教育却成了功利主义旳工具。
孩子每天被压得透不过气来,从小就在巨大旳精神压力下,为分数而起早贪黑,奋斗不止,甚至孩子会厌学逃学,用多种形式来进行对抗。
(2)我国实行旳是应试教育。
长期下来,几乎把有灵性旳人培养成了能“适应环境旳笨蛋和庸才”,都已经失去了独立思索旳能力,这样限制了学生旳自由个性发展。
在这样旳教育下,当然也就没有学习旳快乐可言,失去学习旳爱好是必然旳。
(3)应试教育导致学生旳学习是速成旳。
即为了高考,制定出一整套周密旳学习计划。
再让学生被动旳接受而去努力旳学习。
问:老师,请问您觉得基础教育重要吗?倪老师答:肯定是重要旳。
就例如说小学教育,对学生旳教育是非常重要、特殊旳。
小学阶段旳教育是对每个学生后来旳人生发展和平常生存必须首先接受旳最基本旳教育,它也是后来教育旳基础。
从每个孩子来讲,完好旳小学教育能让他旳身心健康快乐旳发展,学会为人处事旳道理。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及问题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及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出来。
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石,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一直处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
然而,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和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
一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渐推进,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此外,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教师培训和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广泛关注。
另一方面,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和共享也取得了一些突破,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教育资源得以广泛共享和利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然而,尽管目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当前的基础教育侧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孩子们长时间面对枯燥的功课,在背诵和应试的重压下,很难培养出创新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突出。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丰富,而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使得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教育公平面临严峻挑战。
此外,目前的教育评价体系过于倚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应试导向的评价方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权利,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起到了阻碍作用。
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
首先,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
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要加大基础教育资源的投入和优化配置,弥补城乡教育差距。
政府应该积极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此外,我们还需要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减少应试成绩的权重,更多地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吕达张廷凯论著选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及其课程教材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和造就成千上万的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给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
课程教材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目前所受到的关注日益突出,批评和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提出了许多尖锐的批评意见,那么,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到底存在什么问题?这些批评意见对未来课程教材改革的走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问题。
如何评价20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统计分析,需要对基础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作科学的研究.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成长发生作用的滞后效应,现在就要对改革开放后的基础教育做出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似乎为时尚早,也许再过十年才是恰当的时机.因此,在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或其某一方面做出批判和否定的评价时必须慎之又慎,盲目的轻率的否定于改革和发展不利,而针对现实的具体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才是正确的态度。
当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重大改革措施,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光明的前景。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重新审视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更新课程观念,改革其中落后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方面是当务之急。
但是,任何改革的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如何处理课程改革的继承性、复杂性和前瞻性?这是应当认真考虑的问题。
必须对改革可能出现的偏差和误区有所预见,作好足够的准备。
从战后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到,如果不对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前瞻性有充分的认识,改革就有可能成为一相情愿或纸上谈兵,或大起大落导致最终失败.学校课程是培养和造就未来人才的蓝图,它涉及人的培养和发展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规格,涉及教育系统工程的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
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发展现状
我国的基础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同时,基础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我国基础教育已经基本普及。
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95%,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净入学率分别达到95.5%、91.2%。
其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推进。
此外,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二、存在问题
然而,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
其次,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解决对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
可以通过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
件、提高教师待遇等方式来实现。
其次,要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可以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德育工作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待遇等方式来实现。
总之,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现状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促进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基础教育的教育改革及未来发展趋势
基础教育的教育改革及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基础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石,是每个孩子成长中必经的阶段。
随着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本文将从教育改革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探讨基础教育的现状和未来。
一、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当下社会的一大热点。
在基础教育中,教育改革更是必要的,因为它关系到孩子们的未来和国家的未来。
在教育改革中,最着重的是课程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1.课程的改革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在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
基础教育中的课程设置应该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
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可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内容。
2.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教育改革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基础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应该更加多样化,灵活性更高。
我们应该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与此同时,鼓励创新和实践,促进实际操作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3.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改革需要更多专业而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这些教育工作者应该是高质量、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具有更加精湛的教育技能和教育思想。
高质量的教育师资队伍能够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二、未来发展趋势未来的基础教育中,教育改革的发展会呈现出以下趋势:1.科技与教育的结合未来的教育将会更加注重科技融合,学习教育将会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将会向网络和互联网倾斜。
未来教育将以多媒体为主要形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2.个性化教育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未来的教育将更加关注个性化教育,更加注重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在教育中,将会创造更加丰富的教育模式,实现定制化教育。
3.全球化和国际化未来的基础教育将趋向全球化和国际化。
教育学-浅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浅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二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我们充分感到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力度和它政策的变化调整。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比较国内外的政策,科学的预见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那什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是在集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于一体, 并深入研究我国基础教育的传统现状, 在充分的酝酿基础上实施的, 因此我们的目标应是最大限度避失误, 保持我国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点上无疑是我们的识。
但是我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却不那么令人满意, 有许多问题还是缺乏预见性或是超过了已有的预见的, 比如没有很好地考虑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条件问题; 也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的教师的一些现实条件比如生存状况问题等等。
我国基础教育的传统是什么?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的理论研究中, 许多教育理论术语本身的含义与以往传统中的基础育术语的含义不同,比如课程!这一教育理论术语的含义, 本来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前的意义非常明确, 可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的各项教育科研理论成果中, 其含义逐渐变得模糊起来,这反而不利于先进教育理论的传播与发展。
同时这本身也是对我国基础教育传统的一种间接否定。
那么如何认识基础教育传统中的继承与批判问题呢? 传统的东西往往是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改变的, 教学论在困惑中做出的抉择, 无论以怎样的时代特色展示出怎样的冲突, 无论那些改革家们怎样充满自信地宣称他们的超越,继承都是不可改变的, 具体的改变超越不了抽象继承。
如果论特色,具体是它的形式, 抽象继承却是它的实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可以说,形式上的新课程仍然不能长期掩盖实质上的教育传统。
课程改革的现状与趋势
十八个空格《课程改革的现状与趋势》近年来,我国教育系统一直在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课程改革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现状和趋势两个方面探讨当前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一、课程改革的现状1、改革步伐逐渐加快。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到“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再到“国家课程体系”,我国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多个阶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教育部门不断推出新的课程方案和实施规划,以实现课程目标和优化教育结构。
例如,2017年全国中小学“减负年”行动,强调“减负、提质”,对推进深化教育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2、“从知识学科向能力与素养转化”。
当前的课程改革主要是围绕素质教育和综合素养展开,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
在这一背景下,很多新课程不再注重传统的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而是更加突出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例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跨学科”、“追求创新”、“注重实践”,体现了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迫切需求。
3、课程改革面临挑战。
虽然我国的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例如,对于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贯彻不一、实施方案缺乏可行性、资源配置不合理、评价机制不成熟等。
此外,在当前的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发展的背景下,课程改革也面临着跨学科整合、改革创新和政策保障等方面的挑战。
这些挑战需要教育部门加强协同合作、提高质量效益和加强评价保障等。
二、课程改革的趋势1、全球化和多元化趋势。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和教育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也日益加强,这将推动我国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在这一趋势下,我国的课程改革也需要更加开放、多元、深思熟虑,依托国际化的视野和平台,融入更多的新思想、新内容和新技术。
2、创新和技术驱动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日益数字化和智能化,推动着课程改革向深度和广度方向拓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新中国成立50多年,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也在不断改革。
但是,众多的教育工作者,经过与外国的对比.发现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存在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
(2)课程目标注重知识技能取向。
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养成,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
以致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4)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6)课程评价过分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过于强调学生学业考试成绩,评价标准单一.忽视了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促进发展等功能。
(7)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课程管理缺乏灵活性、开放性.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
另外,推行素质教育也遇到很大困难.许多地方“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教育与时代的要求差距很大。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目标(一)指导思想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总体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重大举措。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追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要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具体目标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
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倡导建构的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一)重构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
1.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的要求(1)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
(2)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发展的多样化要求。
①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必须具有一定的变通性。
②课程结构要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体现选择性。
③课程结构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完
善选修制。
(3)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①学习领域或学科与活动的规划、设计应体现全面、均衡的原则。
②学习领域或学科与活动的课时安排应体现均衡性,而绝不是平均分配。
③课程内容的选择也要体现均衡的原则。
2.重构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的具体做法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2)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①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②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③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④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
或问题。
(二)由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