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中提高选择性的几种常见方法

合集下载

化学分析 填 空题

化学分析 填 空题

化学分析试卷班级姓名分数一、填空题( 共96题201分)1. 2 分(0120)常量分析与半微量分析划分界限是:被测物质量分数高于________%为常量分析;称取试样质量高于________g为常量分析。

2. 2 分(0122)已知某溶液含71 μg/g Cl-,其密度为 1.0 g/mL,则该溶液中Cl-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mol/L。

[A r(Cl)=35.5]3. 2 分(0123)某水样中含有0.0025 mol/L Ca2+, 其密度为 1.002 g/mL, 则该水样中Ca为___________μg/g。

[A r(Ca)=40.08]4. 2 分(0124)若每1000g水中含有50 μg Pb2+, 则可将Pb2+的质量浓度表示为_______________μg/g。

5. 2 分(0125)在滴定分析中标准溶液浓度一般应与被测物浓度相近。

两溶液浓度必需控制在一定范围。

若浓度过小,将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浓度过大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 分(0136)下列基准物常用于何种反应? (填A,B,C,D)(1) 金属锌___________ (A)酸碱反应(2) K2Cr2O7___________ (B)络合反应(3) Na2B4O7·10H2O ___________ (C)氧化还原反应(4) NaCl ___________ (D)沉淀反应7. 5 分(0137)用间接法配制下列标准溶液,为标定其浓度,可选择何种基准物和指示剂:8. 2 分(0236)根据随机误差的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某测定值出现在u = ±1.0之间的概率为68.3%, 则此测定值出现在u>1.0之外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化学第17讲配位滴定法3

分析化学第17讲配位滴定法3

100% 0.02%
102.00 1010.99
三、配位滴定中酸度的选择和控制
• 根据前面的讨论可知,金属离子被准确滴定的
条件之一是应有足够大的K’MY值。但是K’MY除 了由绝对形成常数决定外,还受溶液中酸度、
辅助配位剂等条件的限制,所以当有副反应存
在时,cM=0.01mol·L-1条件下的判别式应为:
10pM '
[Y ']sp 10pY ' [M ' ]sp 10pM' cM ,sp
在计量点附近:
[ M ' ]sp [Y ' ]sp
cM ,sp
Kபைடு நூலகம்
' MY
(4)
Et
[Y ' ]sp
10pY ' [ M ' ]sp cM ,sp
10 pM '
cM ,sp
K
' MY
10pY ' 10pM ' cM ,sp
• Fe3+、A13+、Ni2+和Ti4+等离子,能封闭二甲酚 橙指示剂,一般可用氟化物掩蔽A13+;用抗坏 血酸掩蔽Fe3+和Ti4+;用邻二氮菲掩蔽Ni2+。
• 最后值得提出的是:在工厂的操作规程中,常 提到半二甲酚橙这种指示剂。二甲酚橙与半二 甲酚橙的性质、作用基本上一致。
(四)1-(2-吡啶偶氮)-2-萘酚(PAN) • 纯PAN是橙红色晶体,难溶于水,可溶于碱或
① 酸度增大时,lgY增大,lgK’MY减小,对滴定 不利。
② 酸度减小时,虽然lgY减小,lgK’MY增大,对 滴定有利,但是,酸度太小时,金属离子也可能

分析化学(知识讲座)

分析化学(知识讲座)

问答题1.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分为几类?举例说明答:分为三类:①自身指示剂,高锰酸钾法;②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指示剂,重铬酸钾法;③淀粉指示剂,碘量法;2.EDTA可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在进行络合滴定时如何提高方法的选择性?答:①控制酸度。

②利用掩蔽或解蔽的方法。

③应用其他氨羟滴定剂。

3.简述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依据是什么?答:变色原理:酸碱指示剂是一些有机弱酸或弱碱。

这些弱酸或弱碱与其共轭碱或共轭酸具有不同的颜色。

共轭酸碱对之间存在一个酸碱平衡,平衡式中存在H+或OH–,所以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是和溶液的pH值有关的,当溶液pH变化时,共轭酸碱对的浓度发生相对变化,从而导致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选择依据:凡是变色点的pH处于滴定突跃范围内的指示剂都可以用来指示滴定的终点,这是指示剂的选择依据。

4.解释以下名词术语:标准溶液(滴定剂),标定,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

答:①标准溶液(滴定剂):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②标定:将不具备基准物质条件的这类物质配制成近似于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利用该物质与某基准物质或另一种标准之间的反应来确定其准确浓度,这一操作过程称为标定。

③化学计量点:当滴入的标准溶液与被测定的物质按照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完全反为止,称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

④滴定终点:滴定进行至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时而终,此时称为滴定终点。

⑤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往往并不相同,由此引起测定结果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又称滴定误差。

5.在进行氧化还原滴定前,为什么要进行预氧化或预还原处理?预处理时对所用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有哪些要求?答:进行预处理的原因:为了能成功的完成氧化还原滴定。

要求:(1)反应进行完全而且速度要快;(2)反应应该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3)过量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应易于除去。

6.简述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什么是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可采用什么方法去除?答:作用原理:利用指示剂本身颜色与金属指示剂和金属离子络合物颜色不同来确定终点。

化学分析法基础

化学分析法基础
酸效应系数:
α
Y(H)=
[Y′]/[Y]
[Y′]代表未与M配位的EDTA的总浓度,[Y] 为游离的Y离子。
金属指示剂:在配位滴定中,通常利用一 种能与金属离子生成有色配合物的显色剂 指示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 变色原理:M+HIn=MIn(A色)+H MIn+H2Y=MY+HIn(B色)+H
电位电极和能斯特方程
ox+ne=Red
Φox/Red= Φo’ox/Red+(0.0592/n)lg(cox/cRed)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在氧化还原滴定中,随着溶液中氧化性物 质或还原性物质的浓度的变化,电对的电 位不断改变,因此,以电极电位为纵坐标 ,滴定剂的加入量为横坐标,绘制氧化还 原滴定曲线
1.lgcMk’MY-lgcNK’NY≥5。
2.消除干扰的方法: ①控制酸度 ②利用掩蔽和解蔽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 的。它是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标准溶液来 测定还原性或氧化性物质的含量。 根据标准溶液的不同分类: 高锰酸钾法-以KMnO4为标液 重铬酸钾法-以K2Cr2O7为标液 碘量法-以I2和Na2S2O3为标液 溴酸钾法-以KBrO3-KBr为标液
莫尔法
莫尔法是以K2CrO4为指示剂的银量法。用 AgNO3作为标准溶液,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 中,可以直接测定Cl-或Br-。 滴定反应为: 终点前: Ag++ Cl-= AgCl↓(白色) Ksp(AgCl)= 1.8×10-10 终点时: 2Ag++CrO42-=Ag2CrO4 ↓(砖红色) Ksp(Ag2CrO4)= 2.0×10-12
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 两个电对的条件电位或标准电位之差。 能够准确滴定的条件 两个电对的条件电位或标准电位之差△ Φ >0.4V

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和新方法

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和新方法

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和新方法化学分析技术在科学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在医学、工业、食品卫生等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上世纪完成的核磁共振技术和质谱技术之后,化学分析技术得到了广泛地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方法和新技术,这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科学知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一、新技术及其应用1.1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非常敏感的化学分析技术。

通过在金属表面上制造纳米结构,可以增强样品分子的拉曼信号,从而能够检测出非常低浓度的物质。

SERS 不仅可以用于生物和化学分析,还可以应用于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例如,SERS可以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还可以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和农药等。

1.2 电化学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金属、电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化学分析技术。

通过测量电化学反应的电流和电压变化,可以确定样品中所含的物质种类和浓度。

电化学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可选择性强、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在药物分析、生物传感、环境检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3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原子力显微镜(AFM)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表面成像技术。

使用该技术可以非常详细地观察样品表面的形貌和结构,从而了解样品的组成和性质。

AFM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材料科学和物理学中的研究,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例如可以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分子机制,可以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等。

二、发展趋势2.1 多元分析技术多元分析技术是指将多种分析技术的结果整合在一起,从而获得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

例如,通过将质谱、核磁共振、液相色谱等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对复杂的化合物或样品进行全面的分析。

多元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生物分析、食品安全等领域。

2.2 极化现象的应用极化现象是指物质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的极化行为,通过测量这种现象可以获得样品的信息。

极化现象在分析技术中应用广泛,例如在四极子电场流动分析中可以利用溶液的电导率和纳秒时间分辨电容器的电容进行分析。

分析化学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

分析化学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
表4-1 不同溶液中EDTA主要存在型体
pH范围 EDTA型体 <1 H6Y2+ 1~1.6 H5Y+ 1.6~2.0 H4Y 2.0~2.67 H3Y2.67~6.16 6.16~10.26 >10.26 H2Y2HY3Y4-
在 EDTA 七种型体中,只有 Y4- 才能与金属离子直接 生 成 稳 定 的 配 合 物 。 即 称 为 EDTA 的 有 效 离 子 。 EDTA在碱性溶液中与金属离子配位能力较强。 分析化学
• 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位剂发生配位反应的特点:
• 由于有机配位剂常含有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与 金属离子配位时形成环状结构稳定性高的螯合物 ,并且是可溶性的。配位比固定,反应的完全程 度高,能够得到明显的滴定终点,符合配位滴定 法的条件。因此在配位滴定中得到广泛应用。目 前应用最多的是氨羧配位剂。
分析化学
通辽职业学院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乙二胺四乙酸的性质及其配合物
第三节 配位解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配位滴定法原理
第五节 金属指示剂
第六节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第七节 配位滴定的应用
分析化学
通辽职业学院
第一节 概述
配位滴定法是以生成配位化合物的反应为基础的 滴定分析方法。 用于配位滴定的反应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①配位反应必须完全,即生成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足够大。 ②反应按一定的反应式定量进行,即金属离子与配 位剂的比例(即配位比)恒定。 ③反应速率要快。 ④要有适当的指示剂或其它方法,简便、正确地检 出终点。 分析化学
副反应的发生程度以副反应系数加以描述 分析化学
通辽职业学院
• 1.酸效应及酸效应系数 • 酸效应:由于溶液中H+与Y发生副反应,使配位剂 参加的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 :

水化学分析——4 配位滴定法

水化学分析——4 配位滴定法
滴定这类金属离子时,要控制金属离子浓度,否则配合物的颜 色将干扰终点颜色的观察。如果颜色太深,只能用电位滴定法 来指示终点。例如Cr3+的测定。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
5) EDTA与1~4价金属离子都能形成易溶性的配合物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大多带电荷,因此能够溶于水 中。满足配位滴定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配位反应速度大多数 较快,这就要求在进行配位滴定中设法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 以便有针对性地测定其中的某一种金属离子。
M (L)
[M '] [M ]
[M ] [ML] [ML2 ] …+[MLn ] [M ]
M (L) 越大,表示副反应越严重。如果M没有副反应,则 M (L) 1 。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
如果金属离子与配位剂(L)形成1:n型配合物MLn,则:
M (L) 仅仅是[L]的函数。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
Ag
(
NH
3
)
2

的NH3被CN-置换。
Ag
(
NH
3
)
2
2CN
Ag
(CN
)
2
2 NH 3
➢金属离子M与配位剂
Y反应,形成的配合物
为1:n型(MLn)时, 其配位反应是逐级进行
的,相应的逐级稳定常
数用K1、K2、K3、…、 Kn表示。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
同一级的 K稳 与K不稳 不是倒数关系,其第一级稳定常数是第n级 不稳定常数的倒数,第二级稳定常数是第n-1级不稳定常数的 倒数,依此类推。 在许多配位平衡的计算中,常使用逐级累积稳定常数,用符号 β表示:
Y
=
[Y
]
[HYຫໍສະໝຸດ ] [Y ]+[H6Y ] [Y ] [NY ] [Y ] [Y ] [Y ]

化学技术中常见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

化学技术中常见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

化学技术中常见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在化学领域,分析方法是研究和检测物质组成和性质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本文将对这些常见的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色谱法是一种通过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的原理来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

GC适用于低极性化合物的分析,可以对有机物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LC则适用于高极性及不易挥发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分析。

色谱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的特点,但对仪器的要求较高,且操作复杂。

质谱法是一种通过分子的质荷比进行分析的方法。

它可以确定分析物的分子量和结构,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质谱法分为质谱仪和质谱成像两种类型。

质谱仪通过将分子进行高能电离,获取离子的分子量信息,从而确定物质的组成。

质谱成像则可以用于观察物质在空间上的分布,对于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质谱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检测速度快等优点,但需要高纯度的样品和对仪器操作和解析能力较高。

光谱法是一种通过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或发射性质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光谱法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等。

紫外-可见光谱通过物质吸收可见光和紫外光的特性,可以对化合物的结构和浓度进行分析。

红外光谱则通过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或反射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基团。

核磁共振光谱则是通过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动力学。

光谱法具有无损、非破坏性、检测范围广等特点,但需要较为复杂的仪器和高纯度的样品。

除了色谱法、质谱法和光谱法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分析方法,如电化学分析法、热分析法和化学计量学等。

电化学分析法以电极反应为基础,通过测量电流、电势和电荷等电化学参数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热分析法则是通过测量物质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的物理性质变化,如质量、体积、温度等来研究样品的组成和性质。

分析化学定量分析方法比较与选择

分析化学定量分析方法比较与选择

分析化学定量分析方法比较与选择定量分析是化学实验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测量样品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的含量,确定其定量关系。

在分析化学中,存在多种定量分析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样品和实验目的。

本文将分析比较常见的分析化学定量分析方法,并讨论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一、体积法体积法是一种基于溶液体积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体积法包括滴定法、电位滴定法和比色滴定法等。

滴定法是通过向待定物溶液中加入已知浓度的反应试剂,使两者完全反应达到滴定终点,从而确定待定物中的含量。

滴定法操作简便、精度较高,适用于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各种类型的定量分析。

电位滴定法是滴定法的一种变体,利用电位变化来判断反应的终点。

电位滴定法能够对氧化还原反应和络合反应进行准确测量,但对于其他类型的反应则不适用。

比色滴定法是通过观察反应溶液颜色的变化来确定终点。

它适用于存在显色反应的实验体系,比如络合滴定、沉淀滴定等。

体积法在定量分析中应用广泛,但其精度受溶液体积读数的准确性和试剂的质量有关,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二、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基于样品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的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光谱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等。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量样品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来确定样品中物质的含量。

分光光度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适用于各种无色或有色物质的定量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样品中的金属元素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来进行定量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广泛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分析等领域。

荧光光谱法是通过激发样品中的分子或原子,测量样品在发射光谱上的特征峰来进行定量分析。

荧光光谱法对于荧光物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被广泛用于药物分析和生物分析等领域。

光谱法在分析化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够提供多种信息,如吸光度、发射强度和荧光寿命等,从而实现对不同物质的准确定量分析。

三、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基于样品离子化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中“控制酸度”的探讨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中“控制酸度”的探讨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中“控制酸度”的探讨2009年3月第3期(总第124期)广西轻工业GuANGxIJ0uRNALoFLIGHTINDusTRY化工与材料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中"控制酸度"的探讨马永梅(淮阴工学院生化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摘要】对国内一些无机及分析化学,分析化学等教材中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申"控制酸度"进行了探讨,透彻地分析了"控制酸度"的实质.提出"控制酸度"不是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之一;对配住滴定中混合离子分步滴定的最高酸度控制问题的不同观点进行了综述与评论,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关键词】配位滴定;选择性;酸度【中图分类号】06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673(2009)02—39—021"控制酸度"不是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之一大学授课进度较快,学生需自己多看教材,大学教学工作者有责任做好教材的编写或提出修改建议工作.目前众多《无机及分析化学》,《分析化学》等教材将"控制酸度"作为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之一Il-,笔者认为这是不恰的.掩蔽法,预先分离和用其它配位剂这些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都需要控制一定范围的酸度才能准确滴定,难道这些方法也称为"控制酸度"吗?r冉者,测定单一金属离子也需要控制一定范闹的酸度才能准确滴定:众多《无饥及分析化学》,《分析化学》等教材中"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I控制酸度"所述选择性测定某一离子的方法实质卜并不足为控制了溶液酸度,所以消除了干扰,而是共存离子N(混合离子中除去待测离子以外的离子)本身对待测离子测定无着影响,这可以从判断能含利用控制酸度进行分步滴定的条什(设金属离子M,N共l存,且K>K,,,准确滴定M 一般膻满足△(1gKc)>16(或5)或△(1gKc)≥6(或5)一)看出,这种情况下控制酸度的目的和测定单一金属离子的相同,如控制酸效,控制金属离子的水解效等.例如Fe"和Znz+共存,f,f在pH=2时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用乙二胺四乙酸直接滴定Fe",此时zn'不.L.jY一形成稳定的配合物.1gK(FeY一)=24+23.1gK(ZnY一)=16.36,后者比前者稳定性差得多,滴定时【1f认为Y苒'先jFe"形成配合物,Zn与Y一的配位反应可不计.在这里控制pH=2是为了控制酸效应,控制Fe"离子的水解效以及保征磺基水杨酸指示剂作用的合适pH范用,但不改变Zn与Fe"消耗Y一的比例,因为根据Fe,与Y4-,Zn一jY的配位平衡式,有如下关系:Fe3++Y一=FeYK—:.()Fe-f"-丽1024?23IZn:'+Y一=ZnY!一式(1)÷式(2)可得:!÷!!:10,s,(3)c(Fe")c(zn"),一,,2一,在此控制PH:2不改变擘÷的值,从而c【Fe—c(Zn—J不改变Znz的共存对Fe"测定的影响程度,所以并未提高滴定的选择性.一些学者认为,控制较高的酸度可以使共存离子N不与EDTA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从而消除干扰I1,3】.在较高的H浓度下共存离子N不与EDTA形成稳定的配合物是因为H与Y一反应,使Y与共存离子N配位能力下降.此时Yl二j待测离子配位能力也下降.从上面的例子叮以看出,它们下降的幅度是相等的.换个角度来讲,控制较高的H浓度,H一jY一反应,降低了Y一浓度,抑制了Y一与共存离子N的配位反应,但H' 与Y一反应,H'消耗的Y一量大大增加.随酸度升高而增大,当酸度不太低时,N不发生水解,a.为定值,则随酸度升高而增大J.因此控制较高的酸度,实质上并未减弱共存离子N的干扰,反而增强了H的干扰.在Ca",Mg.共存的溶液中,加入NaOH,使溶液的pH>12.此时Mg形成Mg(OH)2沉淀而不干扰ca'的测定p1.该例子看上去通过控制酸度提高了配位滴定选择性,但教材皆将其编写于"沉淀掩蔽法"标题下.教材中"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1.控制酸度"下讨论的控制酸度是控制较高的酸度,使干扰离子不与EDTA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同时考虑酸度对待测金属离子1gK的影响,待测金属离子的水解效应以及指示剂作用的合适pH范闸,并不涉及利用沉淀反应降低干扰离子浓度以消除干扰."控制酸度"不能作为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之一."混合离子的滴定"标题下可设三个小标题:a.准确分步滴定的条件.}】.酸度控制;c.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有:掩蔽法,预先分离和用其它配位剂.将目前众多《无机及分析化学》,《分析化学》等教材中"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1.控制酸度"改成上述的"混合离子的滴定h.酸度控制",严谨准确,条理清楚,学生将很容易理解,极大提高他们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者简介】马永梅(1969一),女.江苏扬州人,副教授,从事基础化学教学和废水处理研究工作.392混合离子分步配位滴定的最高酸度控制常见《无机及分析化学》,《分析化学》等教材中对混合离子分步配位滴定的最高酸度控制问题的观点有:a.设金属离子lYl,N共存,且KMY>K…则Y《=dY(NI:K"所对应的酸度值为最高酸度值171.b.设金属离子M,N共存,且K>K准确滴定M一般应满足A(1gK'c)≥6(或5)或/x(1gK'c)>16(或5),cM=10tool?L.'时,lgKMY≥87),1g.=lgKMrlgKMY≤1gKMY7),据此求出1g仅最大值,即可得相应的最高酸度J.c.在滴定金属离子M时,若有另一金属离子N共存,1gKMY:1gKM,一1gY—lg111当M的剐反应町忽略时,则W由下式求出滴定允许的Y副反应系数的最高值()1g(n,)=lgKMY一1gKM,lApM'I-0.2.1Etl:0.1%,cM=2X10I2tool?L时,1g(旺Y)…=lgKMY一8考虑到共存离子效应,Y的实际副反应系数Y=,lm+qY一1若>(Ct.Y)…,由于0【Ⅲ≥l,于是有Y>(dY)….说明N一jY的副反应严重,Y的实际副反应系数超过了滴定允许的Y副反应系数的最高值,这时不能准确滴定M.若.≤(,),则町根据下式计算出滴定允许的酸效系数的最高值,fI{.=(QY)一Of.Y+1:(Y)一KY【N】sP其对应的pH值为滴定允许的最低pH值.上述观点争论性较大,学生很难掌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做好这方面统一工作.观点a认为=所对应的酸度值为最高酸度值是不合珊的,该观点偏离了准确分少滴定的条件:1gcK≥6(或5).观点h未考虑OL对K的影响,在O/.较大的情况下也是不合理的.持观点c的学者很少,笔者认为该观点基本上是合理的,但有些地方可进一步完善.先,cM=2Xl0-ztool?L可改为cM=10-2tool?L一,这样与单一金属离子测定中一致,且由1gcK>16可推出lgKMY≥8;下而可改为:1gKⅥY=1gKMY一1gOf-,一1gM当M的剐反应可忽略时,1gOf.=1gK一1gKv当IZXpM0.2,lEtI≤0.1%,cM=10.tool?L时,1gKMY≥8,1g(Y)=1gKMY一8,(0/.Y()m=(,)…一,m+l这样推导更合乎逻辑,表达更清楚.40上述a,b,c三种观点中,观点c与单一金属离子测定的相关理论一致,如果经过l,~Ja修改,则严谨准确,可作为混合离子分步配位滴定的最高酸度控制问题的统一观点.3结论(1)"控制酸度"不是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之一,仪是滴定中溶液pH值控制问题;(2)混合离子分步配位滴定的最高酸度控制问题的不同观点可进行统一,一些内容可进一步完善.参考文献【1】武汉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M1.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12j2华东理工大学分析化学教研组,成都科技大学分析化学教研组.分析化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f3】浙江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一版)[M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f4】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M1.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5J颜秀茹,肖新亮.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第一版)『M1.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6】倪静安.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一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17】李蕾,曾小梅,赖晓绮.络合滴定中选择性滴定的酸度控制问题的探讨【l】.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3):39—42f8】傅献彩大学化学(第一版)[M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j李龙泉.定量化学分析(第二版)[MI.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5【1o】李龙泉.在分析化学中关于混合离子络合滴定的最低允许pH值的探讨U1.教育与现代化,1995,(3):42—44.【11j王玉华.浅谈络合滴定的允许酸度煤质技术,2000,(3)27~30【121王全林EDTA配位滴定金属离子最高酸度的计算固原师专学报(自然科学),1996,17(3):10—13【13l王敦清,李先春EDTA配位滴定中适宜酸度控制的集论教学法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9(3):279—281.)【141鄢传微,董祖东.络合滴定的最佳酸度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Ull四川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7(3):99—101.f15】王东援.各种干扰对络合滴定误差的影响U】沈阳药学院学报, 1994,11(1):73—78.【16】陈兰化.关于配位滴定中溶液酸度的影响和pH值的控制U1.淮北煤师院学报,1998,19(4):77—79.【l71李先文配位滴定指示剂确定终点最佳酸度的选择Ul_;胃南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4—8【181麦亮民.试论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理论依据U】.佛山大学佛山师专学报,l989,7(2):85—88.。

选择性

选择性

指企业选取若干个具有良好的盈利潜力和结构吸引力,且符合企业目标和资源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其 中每个细分市场与其他细分市场之间较少。
指血清IgA低于0.05g/L,而IgG和IgM含量正常的病症。它是免疫缺陷中最常见的类型。在群体中扫病率约为 1/700。本症多为散发,部分家族性,且累及数代人。对我国不同地区6个民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有民族 和地区差异。Α重链编码结构基因异常可能不是主要病因;在B细胞分化早期IgA生成B细胞成熟停滞或IgA特异性 抑制T细胞被活化,致使B细胞成熟受阻可能是致病原因。
生物学中的
透过膜 清除
毒性 培养基
英文名 selective permeable membrane
选择性透过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化学成分为磷脂双分子层,它对物质的通过既具有半透膜的物理性质, 还具有主动的选择性,如细胞膜。因此,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必然具有半透性,而具有半透性的膜不一定具有选 择性透过,活性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
选择性扭曲是指人们有选择地将某些信息加以扭曲,使之符合自己的意向。 选择性扭曲是一种倾同,它将信息加以扭曲,便之合乎自己的意思,并以符合我们预想的方式理解信息。 即使刺激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是因为人们面对客观事物,有一种把外界输入的 信息与头脑中早已存在的模式相结合的倾向。这种按人们已有的想法来解释信息的倾向,就是选择性曲解。
其它
执法 需求
离子电极 破碎
缄默 分销
专业化 IgA缺乏症
法制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关于它的定义有褒贬各异的两种版本:其一是指执法主体对不同的管辖客 体,刻意采取区别对待、有违执法公正的问题;其二是指国家根据情势变化,试图获得灵活性和实效性,而在执 法上做出的调整。正因为选择性执法在以较小的执法资源推动法律实施的同时,也存在着必然的病灶,与法治目 标背道而驰,所以它被赋予褒贬各异的两种定义也在情理之中,这是公平与效率矛盾的体现。但是必须肯定的是, 择性执法是必须存在的一种执法策略,其正负两种作用都有可能衍生,因而对其所有的研究只能是考虑如何去弥 补、规范,让效率与公平并驾齐驱,而不是放弃。

电化学分析方法的研究与改进

电化学分析方法的研究与改进

电化学分析方法的研究与改进在电化学分析方法的研究与改进方面,科学家们不断努力,致力于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本文将就电化学分析方法的研究与改进进行探讨,并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方法。

一、电化学分析方法的概述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和技术对物质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它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快速准确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化学、材料、生物、环境等领域。

二、常见电化学分析方法1. 电化学滴定法电化学滴定法是一种以电化学沉积或析出反应为基础的滴定方法。

它利用电位差测量滴定过程中的电流变化,从而确定滴定终点和滴定物质的浓度。

2. 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法是一种以电位差为基础的滴定方法。

它通过测量电位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和滴定物质的浓度。

3. 电位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是利用电位的变化来测定溶液中微量物质的方法。

它根据电极与待测物质之间产生的电势差来分析物质的含量或浓度。

4. 循环伏安法循环伏安法是一种通过改变电位的大小和扫描速度来测量电流和电势的方法。

它可以用来研究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和表征电化学过程中的电化学活性物质。

5. 交流阻抗谱法交流阻抗谱法是以交流电场下材料的电化学阻抗为基础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利用交流信号的频率和振幅的变化来测量电极和电解质界面的电化学性质。

三、电化学分析方法的改进1. 灵敏度的提高在电化学分析方法的研究与改进中,提高灵敏度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科学家们通过改变电极材料、优化实验条件等手段来提高电化学信号的灵敏度,从而实现对微量物质的高灵敏检测。

2. 选择性的改进在分析复杂样品时,选择性是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科学家们通过改进电极表面修饰、引入选择性识别元件等方式,提高分析方法对目标物质的选择性,降低干扰物质的影响。

3. 实时监测与在线分析为了满足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的需要,电化学分析方法的研究与改进也着重于实时监测和在线分析。

科学家们通过结合微流控技术、纳米材料等新技术,实现对反应过程的实时监测和在线分析。

分析化学方法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方法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方法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分析化学方法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分析化学方法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分析化学方法。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背景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不仅会引起食物中毒,还可能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

因此,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对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二、分析化学方法的作用分析化学方法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方法,通过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食品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三、常见的分析化学方法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并提供数据支持,以便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

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

该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分析食品中微量物质的含量。

3.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元素。

该方法通过测量样品中金属元素吸收光的强度来确定其浓度,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的优点。

4. 荧光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食品添加剂。

该方法通过测量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荧光强度来确定其成分和浓度。

四、分析化学方法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案例1. 农药残留检测分析化学方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

例如,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以保障公众健康。

2. 食品添加剂检测分析化学方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

例如,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检识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化学方法

检识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化学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天然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其分离纯化和结构表征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检测与分析,常用的化学方法有以下几种:1.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化学方法,适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

其原理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和吸附作用,通过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迁移速度差异,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检测。

薄层色谱法具有样品用量小、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等优点,是检测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之一。

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效率的分离和检测方法,适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其原理是利用样品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和吸附作用,通过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迁移速度差异,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果好、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是检测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之一。

3.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高分辨率、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分离和检测方法,适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其原理是利用样品在气相和液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和吸附作用,通过不同物质在气相和液相中的迁移速度差异,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检测。

气相色谱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是检测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之一。

4.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准确性的分析方法,适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和定量分析。

其原理是利用物质在质谱仪中的分子离子生成、离子荧光和质谱检测,通过离子质荷比的比较和分析,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检测。

质谱法具有结构表征准确、检测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是检测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之一。

以上列举了几种常用的化学方法,用于检测和分析黄酮类化合物。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浅谈提高配位滴定法的选择性与配位滴定方式

浅谈提高配位滴定法的选择性与配位滴定方式

浅谈提高配位滴定法的选择性与配位滴定方式摘要:本文从如何提高配位滴定法的选择性和配位滴定方式两个方面探讨了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希望能为广大同行的学习提高点滴帮助。

关键词:化学配位滴定法选择性方式引言配位反应具有极大的普遍性,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大多是以不同形式的配位化合物存在,但金属离子与无机配位剂形成的配位化合物多数不稳定,因此除个别反应外,大多数不能用于滴定分析。

20世纪中叶,以氨羧配位剂为代表的有机配位剂应用于滴定分析,使配位滴定迅速发展,成为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目前最常用的氨羧配位剂是乙二胺四乙酸(EDTA).1 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1.1 选择性滴定的可能性判断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多种金属离子共存于同一溶液中,而EDTA可以与很多金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因此,判断能否进行分别滴定是非常有意义的。

首先讨论比较简单的情况。

设溶液中含有M、N两种金属离子,并且它们在化学计量点时的分析浓度分别为cM(sp)和cN(sp)。

若要在此条件下,准确地选择性地滴定M而不受N干扰,考虑到混合离子选择滴定的允许误差可以稍大,所以设△pM′=0.2,TE=0.3%,由林邦误差公式可得1.2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1.2.1 应用掩蔽的方法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在滴定分析中,若待测离子M和干扰离子N共存,且不满足△lgcK′≥5的选择性滴定条件。

如果要选择滴定M,可先加入适当试剂与N反应,使N的浓度降低,达到△lgcK′≥5的条件后,则离子N的干扰被消除。

这种加入适当试剂降低干扰离子浓度,以提高测定选择性的方法称为掩蔽,所加入与干扰离子发生反应的试剂称为掩蔽剂。

根据掩蔽反应的类型,掩蔽法分为配位掩蔽法、沉淀掩蔽法和氧化还原掩蔽法,其中配位掩蔽法应用最多。

(1)配位掩蔽法:加入某种配位剂与干扰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从而降低溶液中干扰离子浓度,达到选择性滴定M的目的,这种掩蔽法称为配位掩蔽法。

(2)沉淀掩蔽法:加入某种沉淀剂,使干扰离子生成沉淀,以降低其浓度,这种方法称为沉淀掩蔽法。

6-7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6-7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第23讲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第四讲
二、消除干扰离子的措施 (一)控制酸度进行混合离子的选择滴定 由于MY的形成常数不同,所以在滴定时允许的最小 pH值也不同。溶液中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离子时, 若控制溶液的酸度,致使只有一种离子形成稳定配合物, 而其他离子不易络合,这样就避免了干扰。 例如,在烧结铁矿石的溶液中,常含有Fe3+ 、Al3+ 、 Ca2+ 和Mg2+ 四种离子,如果控制溶液的酸度,使pH= 2(这是滴定Fe3+ 的允许最小pH值),它远远小于A13+ 、 Mg2+ 、Ca2+ 的允许最小pH值,这时,用EDTA滴定Fe3+ , 其他三种离子就不会发生干扰。
第23讲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第四讲
当用指示剂检测滴定终点时,由于指示剂的广泛 性,它能和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性不同、但颜色 相同的络合物,当干扰离子N与指示剂在M离子的化 学计量点附近形成足够稳定的络合物NIn时,就会干 扰M终点的检测,所以,用目视法检测终点时,仅 有上述判别式(ΔlgK≥6)还不能正确选择消除N的干扰, 准确滴定M的适宜条件,还必须有第三个条件——指 示剂条件。 根据指示剂与干扰离子N的络合平衡: N+In=NIn, KNIn=[NIn]/[N][In] 因为在M的化学计量点附近,N被络合的很少, 所以[N]≈cN,故 cNKNIn=[Nln]/[In]
第23讲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第四讲
(二)、利用掩蔽剂提高络合滴定的选择性 在络合滴定中,如利用控制酸度的办法尚不能消除 干扰离子的干扰时,常利用掩蔽剂来掩蔽干扰离子,使它 们不与EDTA络合,或者说,使它们与EDTA络合的表观 形成常数减至很小,从而消除干扰。常用的掩蔽方法有 络合掩蔽法、沉淀掩蔽法和氧化还原掩蔽法。 1、 络合掩蔽法 利用络合反应降低干扰离子的浓度以消除干扰的 方法,称络合掩蔽法。这是滴定分析中用得最广泛的 一种方法。 例如,用EDTA测定水中的Ca2+、Mg2+时,Fe3+、 A13+ 等离子的存在对测定有干扰,可加入三乙醇胺作 为掩蔽剂。三乙醇胺能与Fe3+、A13+等离子形成稳定的 络合物,而且不与Ca2+ 、Mg2+ 作用,这样就可以消除 Fe3+和Al3+的干扰。

化学反应中的手性构型及选择性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手性构型及选择性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手性构型及选择性反应一、手性构型的概念手性构型是指一个分子在三维空间中的排列方式,使得它不能与其镜像完全重合。

在有机化学中,手性中心是指一个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从而产生手性。

手性分子具有非对称的空间结构,使得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在生物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手性构型的表示方法手性构型通常用R/S系统表示,其中R代表“右旋”(Rectus),S代表“左旋”(Sinister)。

这个表示方法是根据分子的构型与参考坐标系(称为手性碳原子的优先坐标系)的关系来确定的。

在优先坐标系中,手性碳原子与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相对位置决定了分子的手性。

三、手性构型与反应选择性在手性催化反应中,催化剂的手性构型会影响其对反应物的选择性。

具体而言,催化剂的手性构型决定了它能够与反应物的特定手性构型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某一特定手性产物的生成。

这种选择性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制备具有特定手性的化合物。

四、手性构型与药物化学在手性药物的研究中,手性构型对药物的生物活性、药效和副作用产生显著影响。

由于生物体中许多酶和受体的手性,只有与这些生物大分子匹配的手性药物才能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因此,在手性药物的合成中,通过控制反应的选择性,以获得所需的手性构型至关重要。

五、手性构型的判断方法判断手性构型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化学法、物理法和光谱法等。

其中,化学法是通过添加手性辅助剂(如手性指示剂)来判断分子的手性;物理法是通过研究分子的旋光性质(如旋光度和比旋光度)来判断;光谱法是通过分析分子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等光谱特性来判断。

六、手性构型在合成中的应用在手性合成中,通过控制反应的选择性,可以实现对产物手性构型的调控。

这通常涉及使用手性催化剂、手性辅助剂或通过立体选择性反应来实现。

手性合成在药物、香料、农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化学反应中的手性构型及选择性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例如:含Al3+、Zn2+的溶液,两者浓度均为2.010-2 mol.L-1。
若用KF掩蔽Al3+ ,并调节溶液pH=5.5。已知终点时[F-]=0.10 mol.L-1 ,问可否掩蔽Al3+而用0.02000 mol.L-1的EDTA准确滴 定Zn2+ ? 已知:lgKZnY=16.50,lgKAlY=16.3, pH=5.5时,lgY(H)=5.51, 铝氟络合物的各累积形成常数为:
⑶、 氧化还原掩蔽法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改变干扰离子的价态,以消除其干
扰的方法称为氧化还原掩蔽法。 有些高价离子 ,在溶液中以酸根离子形式存在时,有时 不干扰某些组分的滴定,则可将低价氧化为高价状态,以 消除其干扰。
氧化还原掩蔽法,只适用于那些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的金属离子、并且生成的还原型物质或氧化型物质不干扰 测定的情况。因此目前只有少数几种离子可用这种掩蔽方 法。
又pH=5.5时,lgY(H)=5.51>> lgY(Al)
显然这时Al3+已经被掩蔽完全,对Zn2+的滴定不干扰,
Y = Y(H) lgK’ZnY = lgKZnY - lgY=16.50-5.51=10.99 lgcZn,spK’ZnY=-2.00+10.99 =8.99 >6 所以,此时Zn2+能被准确滴定。
化分离手续。
3、选用其他滴定剂
目前除EDTA外,还有其他氨羧络合剂,如CyDTA、
是滴定分析中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例如:用 EDTA测定水中的 Ca2+ 、 Mg2+时, Fe3+ 、 A13+ 等 离子的存在对测定有干扰,可加入三乙醇胺作为掩蔽剂。三 乙醇胺能与Fe3+、A13+等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且不与

化学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均衡

化学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均衡

化学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均衡一、化学反应活性1.定义:化学反应活性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能力。

2.影响因素:a.物质的化学性质:如元素的电子排布、原子半径等;b.物质的物理状态:如温度、压力、浓度等;c.催化剂: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活性,改变反应路径,降低活化能等;d.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氢键、范德华力等。

3.活性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活性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二、化学反应选择性1.定义:化学反应选择性是指在化学反应中,产物种类和数量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a.反应物的结构:如官能团、空间构型等;b.催化剂的选择: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选择性有显著影响;c.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溶剂等;d.反应路径:反应路径越复杂,选择性越低。

3.选择性与产物的关系:选择性越高,目标产物的产率越高。

三、活性和选择性的均衡1.含义:在化学反应中,活性和选择性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即提高活性往往会导致选择性降低,反之亦然。

2.均衡方法:a.选择合适的催化剂:通过筛选或设计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实现活性和选择性的均衡;b.优化反应条件:通过调整温度、压力、溶剂等条件,使反应在较高活性和选择性下进行;c.反应路径调控:通过改变反应路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实现活性和选择性的均衡。

3.实际应用:在化学工业中,活性和选择性的均衡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副产物排放等。

本知识点涵盖了化学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及活性和选择性的均衡方法。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习题:某同学进行了一个化学反应实验,使用同一催化剂,在相同条件下,甲反应物的反应活性较高,而乙反应物的反应活性较低。

请解释这一现象。

解题思路:分析甲、乙两种反应物的化学性质、结构以及与催化剂的相互作用,从而解释为何甲的反应活性较高,乙的反应活性较低。

答案:甲反应物具有较强的电子亲和力,与催化剂的相互作用较好,因此反应活性较高;而乙反应物具有较强的电子排斥力,与催化剂的相互作用较差,因此反应活性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分析中提高选择性 的几种常见方法
----厦门大学 分析化学教学组 小组研究性作业
小组成员:冀然, 李超然, 高松, 董宇宸, 陈睿祺
干扰的来源
提高选择性的方向
改进方法 A
掩蔽干扰物 B
C
分离干扰物极弱酸的滴定方法源自非水滴定 强化滴定 离子交换法
络合强化法 沉淀强化法 氧化还原强化法
非水滴定
分离提纯
沉淀掩蔽
• 加入沉淀剂与被测试液中的干扰组分发生 沉淀反应,使干扰组分的浓度降低,在不 分离的条件下对欲测组分进行络合滴定, 这种方法称之为沉淀掩蔽法。
• 对比:在沉淀滴定中,我们用络合 剂将沉淀溶解
沉淀分离
• 基体沉淀 • 痕量成分的共沉淀
基体沉淀
• 所谓借基体沉淀消除干扰有两层意思:
分别滴定强度不同的酸碱
例:甲基异丁酮MIBK(pKs>30)
H2A+----HA---A-
区分效应
pKa
pKb
掩蔽
• 1.络合掩蔽和解弊 • 2.氧化还原掩蔽
• 3.沉淀掩蔽 掩蔽和分离的区别:掩蔽实际上
并没有将干扰物去除只是使干 扰物成为检测不出的型体。
条件控制对掩蔽的影响
• 1.掩蔽剂的选择 • 2.酸度的控制
溶剂
V3 搅拌
S 晶核的溶解度 温度
颗粒大小
沉淀的纯度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水合
共沉淀 coprecipitation
后沉淀 postprecipitation
快速,不陈化
吸附 adsorption 包藏 occlusion 混晶 mixed crystal
其浓电溶
他度价解



形重陈 成结化 速晶 度
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案例12)
• 1 防止水解和络合 酸化溶液
• 2 改善沉淀性质
搅拌
洗涤沉淀时不用纯水
陈化
改变溶剂
调节温度
二次沉淀
• 3 消除干扰——络合,或水解
本质是利用控制温度,
酸度等外界条件控制平
衡,使待测物质以我们
希望的型体存在
电化学方法
• 干扰消除中常用的电化学法主要有电沉积 法、渗析法和汞齐法等
1 电沉积法通常是指圆盘,箔,管或细电极 进行电沉积富集,是一种经典方法。
2 渗析法是一种使用渗析器以消除干扰的手 段。
3 所谓汞齐是指某些金属溶于汞或与汞形成 金属化合物。通过汞齐的形式可进行痕量 元素的富集和分离,从而消除各种干扰。
1
沉淀法
2
静态吸附法
3
动态吸附法
4
电化学法
5
萃取
6
挥发
沉淀在分析中的应用
• 沉淀掩蔽 • 沉淀分离 • 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
沉淀的基础知识
沉淀的形成(案例11)
构晶 成核作用
长大
离子
晶核
V1
V2
QS
V1 K
Q 瞬时浓度
S滴入方法
滴入速度
沉淀 微粒
聚集
长大
无定形
V3
晶形
定向排列
V2
温度 搅拌
搅拌否
• 一是制备基体纯品,使他与样品中的次要 成分及痕量成分分开。
• 二是利用基体沉淀消除基体干扰,即使基 体的影响降到可以忽略的水平。
共沉淀
• 所谓共沉淀是指含痕量组分和常量组分的 溶液中,当常量组分形成沉淀时,通常未 达溶度积的痕量组分也随之析出的现象。
• 在干扰消除中,常从两方面消除共沉淀: 1.使待测成分从溶液中析出 2.使特定干扰成分从溶液中除去
M+ Y
MY
H+
N
.H.Y. NY A
HmY
掩蔽和解蔽(案例13)
Pb2+ Zn2+
KCN 酒石酸 NH3 – NH4+
Pb2+ EDTA Zn(CN)42- EBT
甲醛
PbY
4HCHO+Zn(CN)24- +4H2O 噲垐 ?? Zn2+ +4H2C(OH)CN+4OH乙醇腈
EDTA
ZnY
干扰物的分离
酸性溶剂(疏质子溶剂)
非 质子迁移性溶剂

(SH)
两性溶剂

碱性溶剂(亲质子溶剂)
无质子惰性溶剂
剂 无质子溶剂
(S)
无质子弱碱性溶剂
区分效应
在溶剂中,比溶剂离子酸碱性强的强酸强碱 被拉平到溶剂离子的酸碱强度;而比溶剂 离子酸碱性弱的酸碱有强弱之分,即为区 分效应。
应用:混酸混碱的滴定 拉平效应——总量 区分效应——分别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