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家建立和完善舆论监督制度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试论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关系

试论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关系
试论人大监督与囊论签督的关系
口 文 / 讲 生 杨
人 大 监 督 就 是 人 民代 表 大 会 及 其 常 委 会 为 了 维 护 宪 法 、 法 律 的 尊 严 和 广 大 人 民群 众 的 根 本 利 益 , 表 人 民 和 国 家 的 代 参 外 , 是 面向 大众公开 透 明的。 都 人 大 监 督 和 舆 论 监 督 都 具 有 集 体 性 。人 大 及 其 常 委 会 从 事 公 务 活 动 一 个 最 大 的 特 点 就 是 开 会 , “ ” 话 , 何 个 以 票 说 任
监 督 , 且 。 被 赋 予 了承 担 实 施 对 宪 法 的 监 督 ; 舆 论 监 督 而 也 而 则 在 国 家 整 个 监 督 体 系 中 处 于 最 基 础 的 地 位 , 际 上 就 是 一 实 人 大监 督 和舆 论 监督 都 是 我 国政 治 制度 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 国 家 监 督 体 系 中 两 种 最 重 要 的 监 督 形 式 。 在 监 督 的 客 属 体 上 , 者 主要都 是对公 共权 力进 行监 视 、 查 和管 理 , 二 督 以达
媒体 具有 天然 的 引导舆论 甚 至往往 还会 代表 舆论 的特 质 , 所
以 , 媒体监督 为主渠道 的舆论 监督 , 以 其作 用 越 来 越 大 。 拥 有 的 I, 不 同 。 人 大 监 督 是 一 种 刚 性 监 督 , 监 督 权 I ̄ P 其
主 要 包 括 四个 方 面 : 是 知 情 权 。 对 监 督 对 象 的 了解 , 有 一 指 带
意 志 , 照 法 律 规 定 的 形 式 和 程 序 , 国 家 行 政 机 关 、 判 机 按 对 审 关 、 察 机 关 等 国 家 机 关 的 工 作 状 况 和 宪 法 、 律 的 实 施 情 检 法 况 。 采 取 的 了 解 、 察 、 查 、 议 、 问 、 置 等 方 式 的 强 所 视 调 审 询 处

试论电视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

试论电视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

试论电视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陆伟(合肥市广播电视台专题活动部安徽·合肥230000)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20-0072-02摘要新闻舆论监督在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和我们党及国家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媒体的重要功能,随着政治文明的推进和人民群众法制、民主意识的提高,新闻舆论监督越来越受到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

因此加强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是势在必行的。

本文就从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并以事例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电视新闻舆论监督调节协调On the Supervision Role of Television News Media//Lu WeiAbstract News media supervision,as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media,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rxist journalism and work of the party and our country.With social development,news media supervision has been laid more and more emphasis,and enhanc-ing news media supervision is an inevitable measure for us.This paper mainly illustr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news media supervision and its importance.Key words television news;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adjust; coordinate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电视作为一个最先进的电子技术武装起来的传播媒体,它的优越性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和关注,而电视新闻作为崛起的生力军,引导舆论、调节矛盾、协调社会,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浅谈新闻工作的舆论监督作用

浅谈新闻工作的舆论监督作用
出相 应 的解 决措 施 , 来完善 它 。 关键 词 : 新闻; 舆论 ; 监 督
中 图分 类 号 :G2 1 1
引 言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编号 :t 6 7 4 — 8 8 8 3( 2 0 1 4)1 2 - 0 0 3 2 — 0 2

பைடு நூலகம்

合 和交叉 渗透 , 但 又不 能代替 其他 监督手 段 , 也 不能 被 其他监督 手段所代替 。同时 , 新 闻的舆论 作用还表现 在
违 法 犯罪 的案例 , 来 约束 人们 的行 为 , 倡 导 文 明社会 。 在新 闻 当中舆论监督 部分更是发挥着 十分重要 的作 用 , 通过舆 论 的方 式曝光给社会大 众 , 让 全体 的老百姓都 当
上 “ 检察官 ” , 一个人的力量 总 比不上全社会人 的力 量 ,
从 而让丑陋 的事情扼杀在摇篮 里。因此 , 做好新 闻的舆 论监督 工作 显得 十分 的重要 , 加强新 闻舆论 体 系建 设 ,
本性 。
( 2) 舆论作 为一种社会现 象 , 它是人们思 想要求 的
表现, 受社 会 意识 形态 的支配 , 它 一旦 形成 与传播 , 就 成为强 大的精神力量 , 有 时可能反作用 于社会 。新 闻媒
体作 为党 和政府 的喉舌 及耳 目, 它不仅 是党与人 民联 系 的桥 梁 , 也 是反 映群众 的呼声 和要求 , 并 能为政府 决策 提供依 据 的渠道 , 舆论 监督作 为新 闻 的一个 主要 功能 ,
然而 , 部 分 官 员和 老百姓 为 了追求 自 保, 对这 种 现 象置之 不 理 , 从 而 助长 了这 些人 的 嚣张 气焰 , 在这期间, 新 闻媒
体逐渐站 了出来, 揭露和批判社会上 出现丑陋的事情和任务 , 将他们不可告人 的一面曝光给社会 大众。因此 , 新

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

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

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摘要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受到广泛关注,在西方国家的新闻实践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大多数西方国家通过完善的法律体系进一步保护和规范舆论研究。

在我国,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业界关于舆论监督功能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与完善的法律保护。

在全媒体时代下,作为舆论工具的新闻媒体,其发展遇到了瓶颈,因此重新审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功能1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特征1.1 广泛性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基本特征之一便是广泛性。

广泛性具体表现在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范围广泛且内容丰富。

作为舆论监督工具,新闻媒体不仅对党政机关、公务人员进行监督,普通群众也在监督的范围之内,舆论监督涉及到受众的点滴生活。

在监督的内容上,新闻媒体涉及到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与公共利益有关的公共领域范围内的一切事务。

民众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参与到各项事务之中,从而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1.2 及时性及时性是媒体舆论监督区别于其他形式舆论监督的重要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一直是配合党内监督、司法监督、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的,从而形成监督合力,积极维护社会稳定。

与国家相关监督部门相比,新闻媒体可直接地、迅速地把某些事件和问题反映出来,形成舆论压力,引起相关部门关注,及时产生社会效应。

一些发达地区的新闻事业甚至数小时后就能产生监督效果,这是其它形式的舆论监督所不可比拟的。

1.3 公开性新闻媒体被喻为社会问题的“放大器”和“扩音器”,这也就决定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具有公开性的特征。

新闻媒体面对的受众分布于各个阶层,所报道的新闻内容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因此,经过媒体报道后的社会问题将会被放大与强化,这些问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未来趋势将会被社会公众广泛讨论,公众与新闻媒体良性互动,形成一个立体化、多角度与多层次的舆论监督系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效果。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整理]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整理]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摘要舆论监督指公众利用各种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象以及一切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督促,它是一种软性的社会监督模式,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一种特殊的监督形式,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

在网络媒体出现以前,舆论监督都是由传统媒体来承担的,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媒体事业的发展,网络舆论监督的地位也越发凸显,成为舆论监督的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

而网络舆论监督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是高科技和民主相结合的成果。

以其先天的优势,使更多的人掌握了话语权,拥有了自己的舆论舞台,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中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道德的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是现代民主发展进程的必然。

关键词:网络舆论;机制;完善前言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仅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同时对于信息的传播以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也由此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一方面,网络舆论监督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都被放大,两种效应之间形成博弈态势;另一方面,随着网络舆论监督力量的强大,其影响力日益彰显,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的难度也在加大。

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因势利导,保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成为网络媒体及网络主管部门共同关注的新问题。

一、网络舆论监督含义及特点(一)网络舆论监督含义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1。

它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

应当对网络舆论监督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使其规范和完善,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与途径,使“互联网”成为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最佳手段。

(二)网络舆论监督特点与优越性舆论作为公开的社会评价,它所实现的社会功能是以公开表达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社会生活。

怎样发挥新闻舆在行政监督中作用论文

怎样发挥新闻舆在行政监督中作用论文

试论如何发挥新闻舆论在行政监督中的作用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1摘要新闻舆论能给不法者造成一种新闻舆论压力;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有效地扼制腐败、防止权力的滥用。

因而探讨新闻舆论对公共行政的监督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闻舆论作用行政监督问题与对策新闻舆论监督在西方国家习惯上称之为第四种权力,把它视为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并重的一种权力。

新闻舆论监督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各项监督制度建设,把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紧密结合起来,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1]”。

因而探讨新闻舆论对公共行政的监督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新闻舆论在行政监督中的作用所谓新闻舆论监督,简言之就是利用新闻媒介等大众传播手段,对国家事务、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违反公共道德或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揭露和批评,引起人们的关注,形成社会普遍性的看法,借助新闻舆论的压力使上述不良、不法行为得以及时纠正和救济,从而确保权力的良性运行,维护社会的公平及正义。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正在逐步完善,正在建设法制现代化的国家,而司法公正原则是法制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要求。

新闻舆论监督可以成为司法机关抵制法外因素的坚强后盾;可以约束司法权力,防止司法专横;可以保证全体大众受益而不是个人或少数部门受益。

(二)新闻舆论监督可有效地扼制腐败、防止权力的滥用通过社会舆论,一方面,能够及时传达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措施,以威慑腐败分子,另一方面,特别是通过新闻媒体,揭露腐败行为,使腐败分子无处藏身。

在这方面,新闻媒体及广大新闻记者做了大量的工作。

例如近年来揭露出的许多以权谋私及走私大案,都有新闻媒体及新闻记者的积极作用[2]。

二、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在行政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各新闻媒介都在致力于探索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最佳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试论我国的社会舆论监督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试论我国的社会舆论监督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经 济 和 社 会 生 活 中 极 具 影 响力 。 ( ) 会 舆 论 监 督 的 功 能 二 社
使 而 最 政议政 的有效 形式 , 是沟通政府与群众的重要途径。 通过社会舆论监 均 衡 , 社会 处 于最 佳 运作 状 态 的 重 要 方 式 , 且 也 是 最 快 捷 、 方便
督可以反 映人 民群众 的意见和呼声 , 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的关系, 对 于提高 公民民主意识 , 实现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维护 社会稳 定 起到 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目前我 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 , 各种利益
行政 、 立法和 司法权 的重要 力 量 , 承担 社会 功 能实现 的重要 载体 , 直 受到党和 国家 的重视 。 是 一 目前我 国正 处 于改 革 的攻 坚 阶段 , 种 利益 的摩擦 , 旧体 制 的碰撞 使社 会舆论 监督 存在 诸 多的 问题 和 面 临 巨大的压 力 。 各 新 因此 , 我 国社 会 舆论 监督 的 对 现状 和存 在 问题 进行 剖析 和研 究 , 并提 出解 决 问题 的对 策 , 改进 和 完善 我 国 的社 会舆 论监 督机 制 具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对 关键 词 社会 舆论 监督 问题 对 策
督 方 式 , 以社 会 舆 论 监 督在 发 展 社 会 主义 民主 、 全 社 会 主 义 法 制 、 所 健 维护 社 会 稳 定 等 方 面 发 挥 着 极 其 重 要 的 作 用 。 现 阶 段 , 论 监 督 至 在 舆 少有五种作用: 1评 判 作 用 . 社 会 舆 论是 公 众 的 言论 , 有 明 显 的倾 向性 , 扬 或 反 对 , 扬 或 带 赞 表
要 成 果 , 是 人 类 政 治 智 慧的 结 晶 从 一 定 意 义 上 , 力 的 监 督和 约 也 权

试论新时代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的结合

试论新时代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的结合

试论新时代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的结合新时代的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是两种不同的监督方式,但它们在现实运用中是相互交融、相互依存的。

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对政府和社会事务的舆论监管,它依靠新闻媒体的传播和公众的关注,使政府和管理者受到舆论压力和舆论监督,在令行禁止、维护公民权益、打击腐败、提高政府效能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民主监督是指公民和社会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对政治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它是一种通过选举、参与公共审议、提起诉讼、向媒体披露等途径,实现对政府权力进行制衡的形式。

民主监督是现代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它是社会民主化的重要标志、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是相互关联的,共同互为补充,共同发挥着对政府机构的监督监管作用。

首先,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重要补充。

它依靠新闻媒体的传播,可以及时反应并传递公众的意愿和要求,加强了公众的交流和互动,提高了公众的政治意识和参与意识。

其次,民主监督可以引发舆论监督的发声和反应。

公众对政府决策的质疑和批评,可以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甚至引发各种反应和示威。

这既是民主监督的有效体现,也促进了舆论监督的发展和完善。

最后,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共同促进政府治理水平的提高。

公众的关注和呼吁,加强了政府行为的规范化和效率化,促进政府的改善和完善。

从实践层面来看,新时代的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应该如何结合和发挥作用?首先要加强新闻媒体的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

政府和管理者需要关注和回应新闻媒体和公众关注的问题和热点,及时调整决策、修正错误,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解决问题,为公众争取更优惠的利益和更公正的待遇。

其次,要积极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

政府需要公开信息、接纳各种渠道的监督,包括举报、咨询、监督等,有效处理公众在社会治理各个领域的诉求和要求。

同时,公众也可以通过选举、提起诉讼、表达意见等手段参与监督政治权力的过程,进一步促进政府和管理者的监管和规范。

五、完善我国的舆论监督制度(一)

五、完善我国的舆论监督制度(一)

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内容摘要】行政监督在首要价值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不受监督的权力尽然走向腐败。

有监督才有法治,没有监督,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将推动保障。

行政监督是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政府职能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

舆论监督是监督制度的一种,体现了公民对党和政府的各项事务、政策和决策的了解。

而这种体现往往会出现在与时俱进的网络时代的舆论监督中。

【关键词】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一、目前我国的行政监督的定义:(一)广义的行政监督,指政党、立法机、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的专门监督机关,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履行职责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

(二)是狭义的行政监督,指行政系统上下级组织间或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系统自身履行职责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

(三)是等同于行政监督检查,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管理对象(行政管理相对人)遵守法律、法规,执行行政机关决定、命令情况所实施的督促和检查活动。

而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及公务员的职务行为进行的监督则被称作行政法制监督。

(四)是认为行政监督=监督行政,社会监督。

即指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依法定职权对行政机关是否合法、合理地行使行政职权所实施的督察、纠偏等活动。

行政监督系统主要包括内部监督(自律系统)和外部监督(他律系统)。

内部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运用行政监督权力对其自身的行政活动进行监督和监察的行为。

外部监督则主要包括法制监督、社会监督、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

如网络、新闻、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对行政机关进行的社会监督。

二、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一)舆论监督的定义描述舆论监督,西方称之为“第四种权力”。

舆论监督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作为一种功能,它是言论自由权的诸项政治与社会功能之一。

广义的舆论监督指对社会一切不良现象的监督。

舆论监督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舆论监督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众 舆论呈现 出一时 的迷 茫状态 ;由于 公众心态 的 浮躁 ,社会 公众舆论 又会 呈现 出比较 强烈的情 绪
化倾 向;由于社 会群体的重新组 合 , 会公众舆论 社 也会 呈现 出分 散化 的特点 。而且随 着经济 体制 的 转换和 改革 的深 化 ,各种社 会矛盾和 观念 冲突将
加剧舆论 多样 态势 。
用权 力的现 象发生 ,已设 置了多重 对权力 的约束 机制 。 些约束机制被 有些学者概 括为三种模式 : 这

(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宪法 》 第五条规 定: 中华 人民共 “ 和 国实行依 法治 国,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 国家 。 ”本 文将着 重论述在 党性原 则下 的舆论监督 在建设 中 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 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
是以权利 制约权 力; 二是以法律 制约权 力; 三是 舆论监督是具有 强大影 响力的一 种监督形式 。
以监督制约 权力 。 它可以唤醒人 们的 良知 , 引发 民心 向背 , 从而 形成

种强大的社会 压力 。 为群众觉悟 的催化剂 , 成 是 从我 国的实际情 况看 ,虽然舆 论监督 尚处 于
人民成为 国家 主人的基本标志 。
初步 发展的阶段 , 但其在保 障公 民利益 , 促进 国家
法治 建设方 面 已发 挥 了很 大的作 用。这从 中央 电
视 台的 点访谈》 焦 等深 受群众欢迎 的节 目中就 可 以略 见一斑 。 泽民同志在十五 大报告 中强调 “ 江 把 党 内监督 、 法律 监督 、 群众监督结 合起来 , 发挥舆 论监督 的作用 。 9 8 1 月 7日朱镕基总 理视察 ”19 年 0 中央 电视 台时赠给 焦点访谈 》 编辑 、 记者 们的四 句话 :“ 舆论监督 ,群众喉 舌 ,政府镜 鉴 ,改革尖 兵。 ”江泽 民、朱镕基都充分肯 定了舆论监督 的作

舆论监督的功能

舆论监督的功能

舆论监督的功能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 表达具有社会普遍性的意见, 对国家政府、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决策及行为, 以及社会上有悖于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行为实行的某种制约。

由于它具有事实公开、传播快速、影响广泛、披露深刻等特点, 所以能迅速聚焦人们的眼球, 吸引大众的注意力, 引起政府的关注,促进矛盾和问题的及时解决以及对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惩处。

从近年来国内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来看, 像湖南嘉禾强制拆迁事件、安徽阜阳假奶粉案、广州孙志刚事件、沈阳黑帮头目刘涌案、山西黑砖窑事件等, 事件真相的披露及对有关人员的处理, 无不显示出舆论监督的强大力量。

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舆论监督是“无处不在的眼睛”, 是一种“普遍的、无形的、强制的力量”。

向权力挑战是新闻舆论的天性, 公众的舆论监督是贪官污吏的天敌。

当前, 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各种舆论监督的工作力度, 民主政治的空前发展也为舆论监督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而要搞好新闻舆论监督, 必须对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进行深入的认识和把握, 以充分发挥好新闻舆论监督的功效。

从积极作用看, 新闻舆论监督有如下功能: 一是宣传引导功能。

新闻媒介具有反映舆论、表达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的功能。

引导舆论, 是现代新闻媒体的最主要任务, 它提倡什么, 反对什么, 能引领整个社会的舆论方向。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 “舆论导向正确, 是党和人民之福”, 深刻揭示了新闻舆论在新时期的功能和作用。

新闻媒体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多、社会影响广等特点, 对社会起着一种“了望哨”的作用, 它能够有效地对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 讴歌真善美, 鞭挞假恶丑, 是舆论导向健康的发展轨道。

二是规范强制功能。

新闻舆论通过将偏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公之于世, 能够唤起普遍的社会谴责, 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 从而起到强制遵守社会规范的作用。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 在通常情况下, 即使人们对违反规范的行为有所知晓, 也不会发生有组织的社会制裁行动。

试论国家建立和完善舆论监督制度的重要性

试论国家建立和完善舆论监督制度的重要性
社 科 论 坛 盛
试论 国家建立和 完善舆 论监督制度 的重要性
廉 圣花 ( 共吉林市昌邑区 中 委党校)
摘要 : 制度的好坏与执 政党建设密切相关 , 中舆论监 督制度的完善就 问题 , 其 要善于 捕捉 典型事例 , 要及时作出反映和报道 。 要按新闻规律 是我们党的一条基本经验。为了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 首先要强化舆论监 办事 , 要敢于坚持真理 。不信 邪, 不怕鬼 , 敢于说真话 实说 , 切忌说假 督意识 , 尤其 是党政机关 各级领导 干部和新闻工作人员 : 次要疏通舆论监 话 、 其 大话 、 空话。要正 确引导舆 论 , 避免报道失实 , 重视宣传的社会效 督渠道 , 坚持 政务公开化 ; 再次要从根本上建立和完善舆论监督制度。 果, 特别是开展 批评 的报道 , 要真实客观 , 一就是一 , 二就是二 , 事实 关键 词: 执政党 舆论监督 新闻工作 政务公开
误, 固然 与 某 些 领 导 人 的思 想 、 风 有 关 , 组 织 制 度 、 作 制 度 方 作 但 工 面 的问题更重要 。这些 方面 的制度好可 以使坏 人无法任意横行 , 制 度 不好可 以使好人无法充 分做好事 , 甚至会走 向反面。 即使像 毛泽 东 这样 伟 大 的 人 物 , 受 到 一 些 不 好 的 制 度 的严 重 影 响 , 至 对 党 也 以 对 国 家对 他 个 人 都造 成 了很大的不幸。 实践证 明 , 乏有效 的监 督制度 , ” 缺 任 何领 导 ^ 难 免 犯 错 误 。在 改 革 开放 和 现 代 化 建 设 中 , 了提 高 党 都 为 的纯洁性和凝聚力 , 建设高素质 的干部队伍 证国家 的长治久 安 保 和繁荣 昌盛 , 我们 必须加强监督制度的建设 , 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首先 。 强化 舆 论 监 督 意 识 是 发 挥 监 督作 用 的前 提 。 舆论监 督意识包括监督 者积极参 与监督 的意识和被监 督者诚 恳接受监督 的意识。 由于历史和现 实的原 因, 现在的舆论监督状 况

全方位, 完善监督制度体系

全方位, 完善监督制度体系

全方位, 完善监督制度体系全方位,完善监督制度体系是指在各个方面和层面建立和完善监督制度,形成一个全面、立体的监督网络。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立法监督: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监督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支持。

同时,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2. 行政监督:加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确保行政权力在法定范围内行使,防止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行为。

此外,还要加强对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服务等方面的监督,提高行政效能。

3. 司法监督:加强对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公开、公平。

同时,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防止司法腐败和不正之风。

4. 经济监督: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监督,确保市场经济秩序正常运行,打击经济犯罪和违法行为。

此外,还要加强对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等经济实体的监督,保障国家财产安全。

5. 社会监督:加强对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个人等社会主体的监督,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格局。

6. 舆论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强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方面的舆论监督,揭露违法违规行为,推动问题整改。

7. 自我监督:加强党内监督,确保党的纪律严明,党风廉政建设有效推进。

同时,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8. 国际监督: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展示国家的法治和责任形象。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努力,形成一个全方位、完善的监督制度体系,有利于维护国家法制的稳定和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试论新时代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的结合

试论新时代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的结合

试论新时代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的结合新时代背景下,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的结合已经成为推进社会进步、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机制。

传统的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各自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通过结合起来,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对权力的监督效果。

本文将从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并探讨二者如何结合在一起,提升监督的效果,促进社会进步。

要搞清楚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的概念。

舆论监督是指利用媒体和公众的舆论力量,对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进行监督和批评。

舆论监督通过传播言论和信息,引导公众舆论,形成对社会问题的共识,对政府和社会机构进行监督。

而民主监督是指公民依法通过选举、提案、问责等方式,对政府和公共部门进行监督。

民主监督是一种制度性的监督机制,通过法定程序保障公民对政府的信息获取和参与决策,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

舆论监督可以引导民主监督。

舆论监督具有敏锐的舆论感知能力,能够及时发现社会问题和政府失职情况,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关心。

通过舆论监督,可以形成民意共识,推动社会问题得到解决,也可以引导公民参与到社会监督中。

舆论监督可以帮助公众了解社会问题的真相,促使公民积极参与到选举、提案、问责等民主监督程序中,通过民主程序实现舆论监督的目标。

舆论监督可以引导公民对政府进行民主监督,推动民主监督的深化和拓展。

民主监督可以支持舆论监督。

民主监督是一种制度性的监督方式,能够通过法定程序对政府和公共部门进行监督,保障公民的权利。

而舆论监督则是一种非正式的监督方式,通过舆论和信息的传播来影响公众和政府的行为。

在实践中,舆论监督往往受到政府的干预和限制,从而限制了舆论监督的效果。

而通过民主监督的程序,可以保障舆论监督的自由和公正,支持舆论监督的发挥。

民主监督可以保障舆论监督的自由和公正,从而提升舆论监督的影响力和效果。

通过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的结合,可以形成一种互相促进的监督机制,提高对权力的监督效果。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加强媒体监督,鼓励公民参与社会治理,深化政府公开透明,健全法治机制等方式,促进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的结合,提升对权力的监督效果。

最新关于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规定三篇

最新关于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规定三篇

【实用资料】为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要作用。

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

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利于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高度,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舆论监督工作。

二、坚持舆论监督工作的原则要求。

舆论监督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要服务大局,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着眼于改进工作,抓住群众关注、政府重视、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要事实准确,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防止报道失实、以偏概全。

要客观公正,坚持以理服人,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善于听取不同意见,防止主观臆断、感情用事。

要注重社会效果,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跟踪报道处理结果,向积极的方面引导,不恶意炒作。

要遵守新闻纪律,恪守新闻职业道德。

三、把握当前舆论监督的重点。

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揭露和批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贪赃枉法等问题,推进依法治国。

加强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反映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希望和建议,揭露和批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各行其是等行为,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

加强对党纪政纪执行情况的监督,揭露和批评失职渎职、滥用权力、消极腐败等行为,促进干部队伍廉政建设。

新时代新闻舆论监督的价值、内涵和路径研究

新时代新闻舆论监督的价值、内涵和路径研究

24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内涵,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逻辑学上指某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如“人”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有语言、会思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等。

要把握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需先明确三个关键词——新闻、舆论、监督。

首先,核心是监督;其次,这是一种通过舆论实施的民间监督;再次,这是一种通过新闻媒介实施的民间监督。

下文分别对三个界限进行简要阐释,梳理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

(一)舆论定义中国《辞海》界定,舆论指公众的言论,舆论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和时势的晴雨表,可预测动向,是调节决策科学性的有力杠杆。

以西方英语国家的定义,如《美利坚百科全书》,认为舆论是公众就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公开表达出来的意见。

一般认为,舆论是一种公众的意见,类似于民心民意;意见主要针对多数人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舆论一般具有大致相同的利益诉求;反映和引导舆论最有力的载体是新闻媒体;舆论影响社会公众也具有正反两面性;正面舆论会在社会上形成赞扬和积极的情绪,反面则会让公众产生愤怒或不满的情绪。

(二)监督的定义监督是监察、督促的简称,特指国家权力机关及其代表对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或公职人员依法进行质询和监督。

广义的监督实际上范围很广泛,除了对官方机构和权力进行对公监督外,还包括对社会现象及个人品行的对私监督。

本文重点讨论对权力和执法机关的监督。

此类监督一般分为三种:以权力监督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

其中,以权利制约权力的形式主要存在于近现代的民主社会,它以承认公民权利为根本前提,以保护公民权利为最终目的,从而使公民成为监督政府的主要力量,舆论监督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三)舆论监督学者侯健在《三种权力制约机制及其比较》中认为,舆论监督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舆论监督是指对社会一切不良现象的监督;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自由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及其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试论我国的社会舆论监督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试论我国的社会舆论监督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 , , 、 , ,
它能够迅速 将人 们 的注 意力聚 焦 形 成巨 大的社会压 力 引
, , ,
起政府 高度关注 迫 使司 法 机关秉公办事 对 腐败分子及 时依法严 惩 不 怕你 通 报 就 怕你 见 报


,
就 是人们对 社会舆 论监 督的 作 用和 威力
, 、 。
的 生 动 描绘
社会臾论 监 督虽 然 没有强制力 却 在 一 个 国家 的政 治
。 、 、 、 , 。 , , , 、 、
要防止 滥用权 力就 必 须以 权力 制约权




对 政 治权 力的有效 监 督和 约束 是人 类社会 政治 发 展 进步的 重
,
要 成 果 也是人类 政 治 智慧的结 晶
从 一 定意 义 上 权力的监督和约
,
束机制可 简要概括 为三 种模式 一 是 以 权利制约权力 二 是以 法 律制 约 权力 三 是以监督制约权力 被称作为 第 四权
。 、 、 ,
是制约行 政 立 法和 司法权并和 这 三 权共同协调社会结构和排解冲突 的重要 力量 是承 担 社会 功 能 实 现的重要 载体 一 直受到 党和 国家的 重视 它 是 监 督 公 共权力有效 运 行 和实施的 有 力工 具 是人 民 群众参 政议 政 的有效形 式 是 沟通 政府与群众 的重要途径 通过社会臾论监 督 可 以反 映人 民群 众的意见和呼声 密切党和政 府 同人 民的关 系 对 于 提 高 公民民主 意识 实现 对公共权力 的监 督 与制约 维护社会稳定 起 到 了 积极的 推 动 作用 目前我 国正 处于 改革 的攻坚 阶 段 各种利 益 的摩 擦 新 旧 体制的 碰 撞使社会 舆论 监 督 存 在 诸 多的 问题 和 面临巨大 的压 力 本文 通 过 剖析我 国社会 舆 论监 督的现状和 存在 问题 粗浅地 提 出了 如何改进和 完善 我国 的社会 舆 论监 督 机制 的对策 一 社 会 舆 论监 督 的内涵 及 其功能 一 社会舆论监督 的 内 涵 舆论 即 公 众的言 论 法 国 政治 思 想家卢梭在《 社会契 约论 》 论 一 文 中将舆论称 之 为 公 众的意见

2024年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心得体会

2024年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心得体会

2024年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心得体会一、背景介绍2024年,我国在反腐败斗争中不断加强监督制度的建设,形成了四项监督制度,分别是国家监察、行业监察、群众监察和舆论监察。

这四项制度的出现,为反腐斗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为推进政府廉洁建设和打击腐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年中,我积极参与了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深刻领会到了其重要性和价值,下面是我个人的学习心得体会。

二、国家监察的学习心得体会国家监察是将原来的监察机关和反腐败职能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监察机构,并将其纳入宪法和法律的范围,赋予其更大的权力和职责。

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家监察制度的重要性。

首先,国家监察制度有效地提升了监察力度和效果。

通过建立统一的监察机构,国家监察可以更加集中地开展反腐败工作,形成合力,提升监察的力度和效果。

其次,国家监察制度强化了权力监督和制约。

国家监察机构的设立,可以对各级权力进行监督,有效遏制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最后,国家监察制度推动了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国家监察制度的建立,为反腐败工作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促使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行业监察的学习心得体会行业监察是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的监督制度,通过建立行业监察机构,加强对各个行业的监督和管理。

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行业监察对于行业规范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行业监察可以加强对行业从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

其次,行业监察可以对行业内部的不正之风进行有效遏制,保护行业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最后,行业监察可以推动行业发展的规范和健康,促使行业朝着良性发展的方向前进。

四、群众监察的学习心得体会群众监察是指广大群众对各级政府和公务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批评,通过搭建多层次、广覆盖的监督网络,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群众监察在反腐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群众监察可以扩大监督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全民参与、全程监督的格局。

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

试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1 相关理论概述1.1 舆论监督监督权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舆论监督则是这种权利在新闻媒体领域的使用和发展。

李良荣在《新闻学概论》中指出,舆论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社会公众针对某一公共事件,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观点,舆论监督就是利用这种公众关注对人民群众关心的公共事务,利益问题等内容给予监督的活动,现在,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发展,我国已经建成了报纸,电视,网络等一系列的媒体监督平台,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2 舆论监督的特点1.公开性。

这是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最显著的特点,一方面,新闻媒体的工作是公开的,他们监督的内容,监督的立场被人们广泛熟知,另一方面,被监督的事件曝光后,其内容也是公开的,全面的展示在公众面前,受到更多人的监督议论。

2.广泛性。

新闻包含的方面很多,娱乐新闻,社会新闻,政治新闻等,其内容是丰富的也是广泛的,所以,新闻媒体能够涉及到的监督领域也是宽泛的,另外,监督权是我国公民一项基本的政治权利,所以,任何公民都可以通过媒体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从这一方面来说,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也是广泛的。

3.及时性。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是在特点的时间发生的,这也就要求新闻媒体的监督要有一定的时效性,通常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当下热点话题,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的监督。

2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意义2.1 有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我们的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主要表现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直接参与国家事物的管理,参与政治生活,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效却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国家公共事务管理中。

比如,当下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开幕,改革的一些重点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人民群众即使不能直接参加会议表达自己的观点,却可以通过舆论监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让民主得到进一步的发扬。

2.2 有效帮助抵制腐败犯罪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让贪污腐败问题曝光在太阳下,让这些阴暗行为无处躲藏。

试论网络舆论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试论网络舆论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进 民主政治建设 的广 阔平 台 。

公共 事物的组织和个人 、 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 的体 制和机制 、 不 良社会道德 和陈规陋 习等 , 都被纳

充分发挥 网络舆论监 督的优势和 作用
网络舆 论监督 是人 民群众通 过互联 网 了解 国家 人监 督对象 。由于网络舆论 监督主 、 客 体的广泛性 , 事务 、 广泛充分 地交流 和发表意 见与建议 , 对国家 的 公 民可 以在 互联网上对众多事件展开讨论和批评 , 从 政治 、 经济 、 法律、 文化 、 教育等 活动 进行褒 贬和评价 。 而开 辟 了一条 网络舆论表达 民意的宽 阔通道 。
程, 往往一些 原生态的呼声和真实 的舆情得 不到及时
样, 有 文字 、 图片、 声音 、 视频等多媒体形式 , 真正做到 了及 时便捷 、 透明开放 、 自由互动 , 从而实现意见信息
( 四) 形成舆论 的有效性
传 统媒 体对 民情 民意一般有 个筛选 、加工 的过 的平 等交流 和 自由碰撞 。
实时 I 生、 信 息传递 的快捷 J 生、 监督主体的私密性 、 传播 波澜 。 网上对某些 问题 的关 注和探讨 , 往往带有 一定 方式的灵潘 f 生 等优势 , 为广大民众参与舆论监督提供 的随机性 、 自发性 和盲 目性 。
了物质和技术保障。广大群众可 以通过 网络监督 司法
( 三) “ 网络暴力” 行 为导致违法侵权

网上对广西南丹矿难的报料, 对保定 ‘ 三 鹿” 奶粉的揭 互联 网上 信息 的平 等对称 流动 和透 明共 享 的特 发, 对I  ̄ ) J l 救灾款物挪作他用的曝光等等, 都吸引受众 点, 使 信息垄 断成 为历 史 。 每一个 人都可 以成为信 息 的广泛关注 , 促进 了舆论的形成 , 使这些事件引起各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国家建立和完善舆论监督制度的重要性
制度的好坏与执政党建设密切相关,其中舆论监督制度的完善就是我们党的一条基本经验。

为了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首先要强化舆论监督意识,尤其是党政机关各级领导干部和新闻工作人员;其次要疏通舆论监督渠道,坚持政务公开化;再次要从根本上建立和完善舆论监督制度。

标签:执政党舆论监督新闻工作政务公开
执政党建设离不开舆论监督,否则必然走向失败,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条真理。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多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

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即使像毛泽东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

”实践证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任何领导人都难免犯错误。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为了提高党的纯洁性和凝聚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我们必须加强监督制度的建设,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首先,强化舆论监督意识是发挥监督作用的前提。

舆论监督意识包括监督者积极参与监督的意识和被监督者诚恳接受监督的意识。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现在的舆论监督状况是不理想的。

从党政机关内部看,影响舆论监督功能发挥的主要障碍是:一是部分领导干部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

有的认为自己是领导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学得多,吃得透,理解深,思想觉悟高,理论水平也高,一般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不需要监督;有的则认为舆论监督是给党抹黑,给自己出丑,因此对舆论监督看不惯,有的甚至打击报复。

他们喜欢听诺诺之辞,不喜欢听谔谔之言,不是闻过则喜,闻过则改,而是闻过则怒。

对此群众有个形象的说法,叫做“三种屁股”:第一种是听到批评浑身不自在,猴子屁股坐不住;第二种是一批即跳,老虎屁股摸不得;第三种是听了批评无动于衷,大象屁股推不动。

从监督者的监督意识、民主意识来看,也是比较淡薄的。

有的认为领导是掌权的,咱们是老百姓,监督领导是自寻倒霉。

因此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从根本上提高领导干部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和舆论工作者积极参与监督的意识,乃是目前舆论监督工作中一个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第一,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领导干部接受舆论监督,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

要实现有效的舆论监督,作为被监督的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对舆论监督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要有诚意接受监督的义务感,为舆论监督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方便,造成一个民主气氛浓厚的社会环境。

要保护新闻工作者依法行使新闻自由的权利。

对于敢于说真话,表述民意的新闻工作者,要鼓励
支持,要保护他们不受非法的干涉、打击。

同时在主观上要正确对待批评,不要怕丢面子。

陈云同志说得好:“有的时候你愈要面子,将来愈要丢脸,只要你不怕丢脸,撕破脸皮,诚心诚意地改正错误,那时候也许还有些面子。

”只要牢记自己是一名“社会公仆”和“人民的勤务员”,摆正自己和群众的关系,就能正确对待舆论监督。

第二,要加强新闻工作者队伍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提高队伍自身的政治责任感、业务素质和法制观念,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

新闻工作要增强“一定要讲政治”的观念,坚持以全党工作的大局为重,切实做到中央领导同志所提出的“六要六不要”,即要帮忙,不要添乱;要唱主旋律,不要搞“噪音”;要注意社会效益,不要见利忘义;要遵守宣传纪律,不要各行其是;要聚焦,不要散光;要狠抓落实,不要搞花架子。

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沿着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前进。

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对群众关心的和倾向性的问题,要善于捕捉典型事例,要及时作出反映和报道。

要按新闻规律办事,要敢于坚持真理。

不信邪,不怕鬼,敢于说真话实说,切忌说假话、大话、空话。

要正确引导舆论,避免报道失实,重视宣传的社会效果,特别是开展批评的报道,要真实客观,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事实不能有丝毫的出入。

批评报道有据有理,无懈可击,才能显示舆论监督的力量,才能在是非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切忌片面追求“轰动效应”,道听途说,以偏概全或者添油加醋,夸大其辞,给党的新闻事业声誉造成恶劣的影响。

其次,疏通舆论监督渠道是发挥监督作用的保证。

实行公开化原则,是使舆论监督富有成效的前提和条件。

我们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切政务活动或行政行为,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除了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外,没有什么理由不能向人民公开的。

但长期以来,有些政府部门办事透明度不高。

应该公开的没有公开,深藏不露,秘而不宣;应该向全社会公开的,只在内部公开,搞内部掌握;应该全部公开的只公开一半,“犹抱琵琶半遮面”,若明若暗,办事透明度低,从而引起人们的猜疑和不满,影响群众监督。

之所以实行公开化原则,是因为知政是议政参政的前提。

只有让人民群众了解党政机关工作的目的、内容、过程、结果及利弊得失,才能让人民群众了解公职人员职责,所以强调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等等,全部公之于众。

同时,也要把干部行为向社会公开,如干部的工资收入、财产状况、政绩和廉洁状况、对干部的起诉、裁决文件等一律公开。

如果不能坚持公开化原则,群众不知政,不悉情,监督者就无从监督,投诉者无从投诉,舆论监督便成为一句空话。

政务要公开化,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公开的部门。

要从直接与群众和企业打交道的部门开始,从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着手。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逐步建立办事公开制度,凡是掌握人、财、物分配权和审批权的部门,都可以制定出简明扼要、易于
操作的公示制度。

以堵塞各种漏洞,自觉接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

第二,公开的项目。

要从群众最关心和最容易营私舞弊的事情公开,例如建房审批、征税、办执照、转户口、罚款的征收,招干、提干的考试成绩等方面,公开承办人姓名,公开申报时间和审批时间,公开审批时所依据的规章制度,公开办事结果。

第三,公开的考试方式。

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栏,发布公报,列表、发文、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展对话活动等方式,力求让服务对象广为知道,并接受咨询。

做到以上三点,可以提高政务活动的透明度,使政务活动公开化,才能拆除政府与人民之间的隔膜,使思想感情得到沟通,才能畅通舆论和监督渠道,才有廉政,人民才信赖政府,政府才能把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好。

再次,建立完善舆论监督制度是保证发挥监督作用的根本。

舆论监督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党和国家接受舆论监督从形式到内容的多项制度的完备和健全。

目前舆论监督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不充分,原因就在于舆论监督制度的不健全。

建国50多年来,我国仍没有一部《新闻法》,可做为法律依据的有关舆论监督的法规和条例既不多也不够具体,难操作。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把舆论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必须进一步加强监督立法,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舆论监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规范,严格依法进行。

从目前状况看,要尽快制订出《新闻法》和有关法规,把宪法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具体化,保护人民群众与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权利。

对舆论监督的内容、目的以及方式等方面,都应有明确的规定。

积极稳妥地实现舆论监督的法制化,使舆论监督受到法规的规范和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