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外外语课程变革之经验及其借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是国外外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经验之一。它使外语学习者更充分自由地接触到所学的语言,极大地激发了外语学习者的动机,使外语学习更具交际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教学软件开发。荷兰的"英语I与II"教学软件重点突出了学习英语常见难题等。美国开发更有创意的交互式模拟教学软件,如蓝狮公司的"车票"教学软件,在保留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重视语法点操练特点的同时,强调把学生置于真实语言世界,通过亲身感受体会,在文化熏陶中掌握语法。
用。摩洛哥的调查也发现,成功的英语学习得益于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至少2门其他语言--标准阿拉伯语和法语(同属摩洛哥幼儿园-9年级语言)。国外外语教学的重要策略还包括:1)用外语教外语。摩洛哥外语成功的重要经验就是用外语教授外语,其10-12年级学生经过3年的外语学习,口语和书面语均已达到中等甚至中等以上水平。2)模块教学。意大利最近在第二语言选修课推行模块教学,改变过去以年龄或学年分班的做法,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编班。3)项目学习(Project-Oriented Learning)。丹麦使用项目学习外语的年级,尤其是高年级(8-10年级)增加,这不但强调用电脑技术获得真实的语言材料,而且更强调的是语言与内容学习的融合:深入到英语国家(不仅仅是英美)去学习其文化,如在澳大利亚学习土著文化,在加拿大学习环保等等。
(二)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卢森堡教育部开发一种全能口语文字处理器--TEO(Text Editor Oral),鼓励学生用外语编故事,开发口头表达技巧,TEO现主要用于小学,尤其是多元文化背景的学校。此外,卢森堡开展"欧洲语言教学创新品牌",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新技术融会到语言学习中去,培养学龄前和小学学生的口笔头交际能力。
二、完整的课程指导框架
除了重视制定外语教育政策之外,国外外语界还致力于建立完整的课程指导框架,以利于促进和指导外语教育朝着计划、统一、明晰的体系方向发展。完整课程框架既有国际化的(如欧盟教育委员会),也有国家的。
为适应欧洲一体化进程而由欧洲语言政策委员会制定的《欧洲共同课程指南框架》(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1996)出台后得到了各国的积极响应,各国纷纷据其制定各自的国家标准,如意大利为此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期望,引发了教育部、工商界、家长和媒体对外语教育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欧委会还出台一系列现代外语改革框架,如《现代外语:学习、教学、评价--欧洲共同课种指南框架》(Modern Languages:Learning,Teaching,Assessment.A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1996)等,提出外语教学共同目标,它不但有助于各国制定具体目标和评价标准等,同时对大纲设计、考试、教材、教师培训等也产生了影响。为使该《框架》得以落实,欧委会还编制了《一般指南》和《使用手册》,供教育政策制定者、课程开发人员、教材编写者、考试委员、教师、教师培训人员、学生(含成人教育)等参考。《多语和多元文化的欧洲》(1997-2000)是欧委会最新Fra Baidu bibliotek台的语言政策,并为此制定《欧洲语言档案手册》(European Language Portfolio),用于:(1)让学生自我了解各阶段学习情况;(2)记录学生语言技能发展,供下一阶段学习或到国外就业参考。澳大利亚最有影响的外语课程框架当属1988年颁发的《澳大利业语言水平计划》(The Australian Language Levels(All)Project)。这个国家总课程框架试图提供一种既能涵盖语言共性,又包括教师发展和研究的课程综合模式。此外,《完全指南》(All Guidelines)对国家主要语言课程,尤其是亚洲语言(中文、日语和印尼语)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它不但指导中学高年级教学实践,而且成为国家高中外语课程评价框架(NAFLASSL)的基础,指导大纲的编写和构建共同评价标准,同时它也为外语教师教育发展提供了可参照系数。1993年美国全国性语言组织--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美国法语教师协会、美国德语教师协会和美国西班牙语葡萄牙教师协会获得联邦政府《教育目标2000》资助,历时两年多联合编制了新外语学习标准。《标准》制定出外语学习的五个目标:交际(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沟通(Connections)、比较(Comparisons)和参与(社区Communities)。各州根据其制定了符合本地发展的标准和课程框架,为各学区各学校提供最佳的教学指导。
(三)重视学习策略和原有语言基础
荷兰的外语教学重视对学习者策略的指导,教师帮助语言学习者不断地进行反思,帮助学习者了解自身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丹麦国民中学的外语课程规定外语教学应包括语言习得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对各种交际策略,如一般语言学习、阅读、听力、词汇学习等的敏感性.在多元文化社会进行外语教学应重视第一语言的作用已成为国外外语界的共识,第一语言可以为学生学习学科内容提供背景知识,使其产生安全感,同时它还有助于提高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和"高级"语言能力。卢森堡在此方面进行的一些卓有成效的实验,如:DECOLAP(Dveloppement des comptences langagires dans 1education prscolaire),DECOPRIM(Dveloppement des communications orales etcriteslecole primaire)等充分证明了第一语言的作
当代国外外语课程变革之经验及其借鉴
加入WTO对我国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素质。掌握一门乃至几门外语,才能使我们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据报道,我国进入WTO最需要的人才之一就是外语人才,尤其是既懂专业,又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作为素质教育基石的基础外语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高素质的外语人才的培养。进入90年代以来,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外语课程改革从理论上、实践上为外语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成效有目共睹。但总体上说,我国外语教学质量仍落后于形势发展:教师外语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较低,教学评价标准单一,教学技术和手段落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外语课程改革之经验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吸收。本文将全面探讨国外外语课程改革的最新发展动向,以求对我国新一轮的外语课程改革有所借鉴。
一、积极的语言教育政策
在国外,无论是中央集权还是地方分权国家都十分重视语言教育政策,并把统一连贯的外语教育政策看作是外语课程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语言教育政策涉及到诸多方面,如经费的投入、语言地位、语种的选择和在课程中的比例等等。1987年颁布的《国家语言政策》(National Policy on Languages简称NPL))是澳大利亚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语言教育政策。该政策的目的是促进澳大利亚向多元化社会发展,积极支持各种有创建性的语言教学。同时,它还帮助建立了澳大利亚国家语言机构这一联结澳大利亚大学和教育学院语言教育的组织。在国家语言政策的影响下,各州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并用于指导广泛的教学实践。澳大利亚另外一个重要的语言教育政策是《澳大利亚学校策略亚洲语言研究》(The National Asian Languages and Studies in Australian Schools Strategies简称NALSAS),它为各州实行亚洲主要语言--中文、日语、印尼语和韩国语教学的州立教育机构提供各种资助,使得澳洲学生的外语学习扩展到除欧洲语言的多种亚洲语言。这些积极的语言政策极其有效地提升了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和国民对语言的意识和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1996年以色列政府推出一个全新的语言政策,教育部根据学校实际对其进行修订出台了一个称之为"3+"的外语政策,除要求犹太人掌握三种语言,希伯来语、英语和阿拉伯语外,还必须学习其他语言(如传统的依地语或拉地诺语;共同语如俄语、阿姆哈拉语或西班牙语;或世界语言如日语、中文、德语等)。西班牙通过的一项政府法案(LOGSE)规定了外语为核心课程和必修的每周时数,小学外语教学总时数达到9%-11%,既保证了外语教学的早日开展,又为其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国外语言教育政策非常重视提升外语的地位,许多国家的外语教育政策不但把外语作为必修课程,而且大多数还把其列为核心课程,学习者年龄也不断地前移,语种的选择也极为多样化。
(三)教育网络的建构与运用。国外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接触外语,许多学校建立专供外语学习的网站,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如上网、订阅电子杂志、收发电子邮件、聊天等形式,进行更广泛真实的交流。西班牙卡塔卢尼亚有250多所学校的100,000多名学生(占这一地区的12%)参加了由欧盟发起的,旨在促进跨文化意识和语言学习的COMENIUS计划。该计划支持各校开展语言教学各种活动,培训教师,帮助建立校园网等。
(二)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
学生交际能力既是教学目的,又是重要的教学策略。荷、法、英、美等国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各具特色。荷兰外语课程设计以"单元"组成,每单元由一些由交流情景话题或主题构成,鼓励学生在实际交往中进行广泛的实践。法国强调"情景教学法",为学生营造学生敢于开口、善于开口的机会和良好的语言气氛,小学外语教学通过儿歌、童谣、短故事、游戏等,培养儿童对语言的敏感性。在英国,5、6年级外语虽是选修课,但其教学目标仍强调初步的交际能力的获得,教学以听、说为重点,教材、练习以对话为主,课堂活动灵活多样,3/4的时间用于各种听说活动。更让人称道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接触英语的机会,英、法、美等国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经济优势,纷纷与国外的学校建立联系,利用假期,两国学生互相"串串门",各自住在对方的家中,让他们在地地道道的外语环境中耳濡目染,接受文化熏陶。由此,学生的交际能力获得了全面提长,根据欧委会的最新报告,有70%的年轻人认为能用外语与外国人交流。
三、成功的教学策略
国家教育政策和课程指导框架为各国外语课程的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有力地促进了外语教学改革、外语课程实践,其成功的教学策略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推动双语教育发展
虽然传统的外语学科教学仍占主流地位,但用外语作为教学媒介教其他学科,融学科与外语为一体的双语教育在各国得到广泛的实践。初创于加拿大的浸入式是双语教育较为成功的一种模式,它还被推广到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并发展了多种模式,如半浸入式、全浸入式、双向浸入式等等。德国的一些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实行双向浸入式即进行混合编班,讲德语和****外语的学生各一半,柏林现有14所这类学校,教学用语除德语外,既有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波兰语,还有俄语,现代希腊语和土耳其语等。在美国,类似的学校已经发展到254个。以移民为主的澳大利亚情况也极为相似。芬兰目前也有4000多名学生用这一模式习得第二语言。传统的浸入式大部分是在低年级进行的,随着对外语要求的不断提高,现已不断上移。奥地利、芬兰、德国和荷兰等国一些学校的高中阶段的一些学科如:地理、历史、音乐、体育及职业技术课程都用英语讲授。荷兰的一些大型职业学校如酒店管理学校,部分课程是用法语或西班牙语讲授的。卢森堡的许多学科都是用德语或法语教授的。1996年芬兰的一些调查表明,33%以上的职业学校,15%的初中(7-9)年级,25%的高中采用了双语教育。
五、严格的教师教育
国外外语教学极其重视教师教育,不断对教师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使其与外语课程改革同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外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一)职前教育
国外教师职前教育一般由学科教学、教学法和教育实习等部分组成。摩洛哥外语教师在大学或师范院校接受高水平的职前教育,其英文系教师大部分拥有英美国家大学硕士或博士学位,学生通常学习4年英语,其中1年专修文学或语言学,1年学习教学法和在教育学院进行教育实习。德国外语教师培养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外语教师必须先获得大学学位(相当于双专业双学位硕士)。语言学习分两部分,一半是专业学科,一半是与应用语言学或教学法有关的课程。此外,双专业学生各有6周实习课。第二阶段的见习时间长达一年半,由专家教师指导,每周参加教材教法研讨会,见习结束时必须参加州组织的"第二次"统考。这种考试相当严格:考生上两节公开课,撰写一篇与应用研究有关的论文,参加长达2小时的口语考试。芬兰所有教师教育在大学完成的,所有教育院系都拥有规模大,师资力量雄厚的实习学校。1997年起,丹麦对国民学校(1-10年级)的教师教育进行改革,师范教育专业学习改为4年,在丹麦语和数学科增加两门必修课使外语教师数量上也有些增长。此外,必修课安排上也作了一些调整,减少了一些普通教授法,增加了学科教学法,更加重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习的结合。荷兰和英国的外语教师通过在国外进修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荷兰外语教师获得第一个学科学位课程时还必须在国外学习一段时间。在英国,几乎所有专攻语言学位课程的全日制学生都要求在国外学习或工作一年(属学位课程的一部分内容)。欧洲国家另一成功的做法是把外语教师教育扩大到所有高等教育机构,如今,德国教师教育的一个趋势是:各大学都可参与教师教育,为"专家教师"提供新的学位课程。
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是国外外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经验之一。它使外语学习者更充分自由地接触到所学的语言,极大地激发了外语学习者的动机,使外语学习更具交际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教学软件开发。荷兰的"英语I与II"教学软件重点突出了学习英语常见难题等。美国开发更有创意的交互式模拟教学软件,如蓝狮公司的"车票"教学软件,在保留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重视语法点操练特点的同时,强调把学生置于真实语言世界,通过亲身感受体会,在文化熏陶中掌握语法。
用。摩洛哥的调查也发现,成功的英语学习得益于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至少2门其他语言--标准阿拉伯语和法语(同属摩洛哥幼儿园-9年级语言)。国外外语教学的重要策略还包括:1)用外语教外语。摩洛哥外语成功的重要经验就是用外语教授外语,其10-12年级学生经过3年的外语学习,口语和书面语均已达到中等甚至中等以上水平。2)模块教学。意大利最近在第二语言选修课推行模块教学,改变过去以年龄或学年分班的做法,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编班。3)项目学习(Project-Oriented Learning)。丹麦使用项目学习外语的年级,尤其是高年级(8-10年级)增加,这不但强调用电脑技术获得真实的语言材料,而且更强调的是语言与内容学习的融合:深入到英语国家(不仅仅是英美)去学习其文化,如在澳大利亚学习土著文化,在加拿大学习环保等等。
(二)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卢森堡教育部开发一种全能口语文字处理器--TEO(Text Editor Oral),鼓励学生用外语编故事,开发口头表达技巧,TEO现主要用于小学,尤其是多元文化背景的学校。此外,卢森堡开展"欧洲语言教学创新品牌",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新技术融会到语言学习中去,培养学龄前和小学学生的口笔头交际能力。
二、完整的课程指导框架
除了重视制定外语教育政策之外,国外外语界还致力于建立完整的课程指导框架,以利于促进和指导外语教育朝着计划、统一、明晰的体系方向发展。完整课程框架既有国际化的(如欧盟教育委员会),也有国家的。
为适应欧洲一体化进程而由欧洲语言政策委员会制定的《欧洲共同课程指南框架》(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1996)出台后得到了各国的积极响应,各国纷纷据其制定各自的国家标准,如意大利为此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期望,引发了教育部、工商界、家长和媒体对外语教育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欧委会还出台一系列现代外语改革框架,如《现代外语:学习、教学、评价--欧洲共同课种指南框架》(Modern Languages:Learning,Teaching,Assessment.A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1996)等,提出外语教学共同目标,它不但有助于各国制定具体目标和评价标准等,同时对大纲设计、考试、教材、教师培训等也产生了影响。为使该《框架》得以落实,欧委会还编制了《一般指南》和《使用手册》,供教育政策制定者、课程开发人员、教材编写者、考试委员、教师、教师培训人员、学生(含成人教育)等参考。《多语和多元文化的欧洲》(1997-2000)是欧委会最新Fra Baidu bibliotek台的语言政策,并为此制定《欧洲语言档案手册》(European Language Portfolio),用于:(1)让学生自我了解各阶段学习情况;(2)记录学生语言技能发展,供下一阶段学习或到国外就业参考。澳大利亚最有影响的外语课程框架当属1988年颁发的《澳大利业语言水平计划》(The Australian Language Levels(All)Project)。这个国家总课程框架试图提供一种既能涵盖语言共性,又包括教师发展和研究的课程综合模式。此外,《完全指南》(All Guidelines)对国家主要语言课程,尤其是亚洲语言(中文、日语和印尼语)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它不但指导中学高年级教学实践,而且成为国家高中外语课程评价框架(NAFLASSL)的基础,指导大纲的编写和构建共同评价标准,同时它也为外语教师教育发展提供了可参照系数。1993年美国全国性语言组织--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美国法语教师协会、美国德语教师协会和美国西班牙语葡萄牙教师协会获得联邦政府《教育目标2000》资助,历时两年多联合编制了新外语学习标准。《标准》制定出外语学习的五个目标:交际(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沟通(Connections)、比较(Comparisons)和参与(社区Communities)。各州根据其制定了符合本地发展的标准和课程框架,为各学区各学校提供最佳的教学指导。
(三)重视学习策略和原有语言基础
荷兰的外语教学重视对学习者策略的指导,教师帮助语言学习者不断地进行反思,帮助学习者了解自身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丹麦国民中学的外语课程规定外语教学应包括语言习得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对各种交际策略,如一般语言学习、阅读、听力、词汇学习等的敏感性.在多元文化社会进行外语教学应重视第一语言的作用已成为国外外语界的共识,第一语言可以为学生学习学科内容提供背景知识,使其产生安全感,同时它还有助于提高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和"高级"语言能力。卢森堡在此方面进行的一些卓有成效的实验,如:DECOLAP(Dveloppement des comptences langagires dans 1education prscolaire),DECOPRIM(Dveloppement des communications orales etcriteslecole primaire)等充分证明了第一语言的作
当代国外外语课程变革之经验及其借鉴
加入WTO对我国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素质。掌握一门乃至几门外语,才能使我们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据报道,我国进入WTO最需要的人才之一就是外语人才,尤其是既懂专业,又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作为素质教育基石的基础外语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高素质的外语人才的培养。进入90年代以来,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外语课程改革从理论上、实践上为外语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成效有目共睹。但总体上说,我国外语教学质量仍落后于形势发展:教师外语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较低,教学评价标准单一,教学技术和手段落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外语课程改革之经验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吸收。本文将全面探讨国外外语课程改革的最新发展动向,以求对我国新一轮的外语课程改革有所借鉴。
一、积极的语言教育政策
在国外,无论是中央集权还是地方分权国家都十分重视语言教育政策,并把统一连贯的外语教育政策看作是外语课程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语言教育政策涉及到诸多方面,如经费的投入、语言地位、语种的选择和在课程中的比例等等。1987年颁布的《国家语言政策》(National Policy on Languages简称NPL))是澳大利亚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语言教育政策。该政策的目的是促进澳大利亚向多元化社会发展,积极支持各种有创建性的语言教学。同时,它还帮助建立了澳大利亚国家语言机构这一联结澳大利亚大学和教育学院语言教育的组织。在国家语言政策的影响下,各州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并用于指导广泛的教学实践。澳大利亚另外一个重要的语言教育政策是《澳大利亚学校策略亚洲语言研究》(The National Asian Languages and Studies in Australian Schools Strategies简称NALSAS),它为各州实行亚洲主要语言--中文、日语、印尼语和韩国语教学的州立教育机构提供各种资助,使得澳洲学生的外语学习扩展到除欧洲语言的多种亚洲语言。这些积极的语言政策极其有效地提升了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和国民对语言的意识和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1996年以色列政府推出一个全新的语言政策,教育部根据学校实际对其进行修订出台了一个称之为"3+"的外语政策,除要求犹太人掌握三种语言,希伯来语、英语和阿拉伯语外,还必须学习其他语言(如传统的依地语或拉地诺语;共同语如俄语、阿姆哈拉语或西班牙语;或世界语言如日语、中文、德语等)。西班牙通过的一项政府法案(LOGSE)规定了外语为核心课程和必修的每周时数,小学外语教学总时数达到9%-11%,既保证了外语教学的早日开展,又为其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国外语言教育政策非常重视提升外语的地位,许多国家的外语教育政策不但把外语作为必修课程,而且大多数还把其列为核心课程,学习者年龄也不断地前移,语种的选择也极为多样化。
(三)教育网络的建构与运用。国外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接触外语,许多学校建立专供外语学习的网站,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如上网、订阅电子杂志、收发电子邮件、聊天等形式,进行更广泛真实的交流。西班牙卡塔卢尼亚有250多所学校的100,000多名学生(占这一地区的12%)参加了由欧盟发起的,旨在促进跨文化意识和语言学习的COMENIUS计划。该计划支持各校开展语言教学各种活动,培训教师,帮助建立校园网等。
(二)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
学生交际能力既是教学目的,又是重要的教学策略。荷、法、英、美等国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各具特色。荷兰外语课程设计以"单元"组成,每单元由一些由交流情景话题或主题构成,鼓励学生在实际交往中进行广泛的实践。法国强调"情景教学法",为学生营造学生敢于开口、善于开口的机会和良好的语言气氛,小学外语教学通过儿歌、童谣、短故事、游戏等,培养儿童对语言的敏感性。在英国,5、6年级外语虽是选修课,但其教学目标仍强调初步的交际能力的获得,教学以听、说为重点,教材、练习以对话为主,课堂活动灵活多样,3/4的时间用于各种听说活动。更让人称道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接触英语的机会,英、法、美等国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经济优势,纷纷与国外的学校建立联系,利用假期,两国学生互相"串串门",各自住在对方的家中,让他们在地地道道的外语环境中耳濡目染,接受文化熏陶。由此,学生的交际能力获得了全面提长,根据欧委会的最新报告,有70%的年轻人认为能用外语与外国人交流。
三、成功的教学策略
国家教育政策和课程指导框架为各国外语课程的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有力地促进了外语教学改革、外语课程实践,其成功的教学策略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推动双语教育发展
虽然传统的外语学科教学仍占主流地位,但用外语作为教学媒介教其他学科,融学科与外语为一体的双语教育在各国得到广泛的实践。初创于加拿大的浸入式是双语教育较为成功的一种模式,它还被推广到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并发展了多种模式,如半浸入式、全浸入式、双向浸入式等等。德国的一些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实行双向浸入式即进行混合编班,讲德语和****外语的学生各一半,柏林现有14所这类学校,教学用语除德语外,既有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波兰语,还有俄语,现代希腊语和土耳其语等。在美国,类似的学校已经发展到254个。以移民为主的澳大利亚情况也极为相似。芬兰目前也有4000多名学生用这一模式习得第二语言。传统的浸入式大部分是在低年级进行的,随着对外语要求的不断提高,现已不断上移。奥地利、芬兰、德国和荷兰等国一些学校的高中阶段的一些学科如:地理、历史、音乐、体育及职业技术课程都用英语讲授。荷兰的一些大型职业学校如酒店管理学校,部分课程是用法语或西班牙语讲授的。卢森堡的许多学科都是用德语或法语教授的。1996年芬兰的一些调查表明,33%以上的职业学校,15%的初中(7-9)年级,25%的高中采用了双语教育。
五、严格的教师教育
国外外语教学极其重视教师教育,不断对教师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使其与外语课程改革同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外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一)职前教育
国外教师职前教育一般由学科教学、教学法和教育实习等部分组成。摩洛哥外语教师在大学或师范院校接受高水平的职前教育,其英文系教师大部分拥有英美国家大学硕士或博士学位,学生通常学习4年英语,其中1年专修文学或语言学,1年学习教学法和在教育学院进行教育实习。德国外语教师培养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外语教师必须先获得大学学位(相当于双专业双学位硕士)。语言学习分两部分,一半是专业学科,一半是与应用语言学或教学法有关的课程。此外,双专业学生各有6周实习课。第二阶段的见习时间长达一年半,由专家教师指导,每周参加教材教法研讨会,见习结束时必须参加州组织的"第二次"统考。这种考试相当严格:考生上两节公开课,撰写一篇与应用研究有关的论文,参加长达2小时的口语考试。芬兰所有教师教育在大学完成的,所有教育院系都拥有规模大,师资力量雄厚的实习学校。1997年起,丹麦对国民学校(1-10年级)的教师教育进行改革,师范教育专业学习改为4年,在丹麦语和数学科增加两门必修课使外语教师数量上也有些增长。此外,必修课安排上也作了一些调整,减少了一些普通教授法,增加了学科教学法,更加重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习的结合。荷兰和英国的外语教师通过在国外进修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荷兰外语教师获得第一个学科学位课程时还必须在国外学习一段时间。在英国,几乎所有专攻语言学位课程的全日制学生都要求在国外学习或工作一年(属学位课程的一部分内容)。欧洲国家另一成功的做法是把外语教师教育扩大到所有高等教育机构,如今,德国教师教育的一个趋势是:各大学都可参与教师教育,为"专家教师"提供新的学位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