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中教师的手段与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幼互动中教师的手段与策略
作者:叶凌燕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5期
[摘要]师幼互动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幼儿之间不断交流、沟通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幼之间互动的手段与策略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为教师与幼儿的内在思维必须有外化与表达的途径。互动的手段与策略就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尤其是教师的手段与策略)。在实践的基础上,本文就以师幼互动中教师的互动手段与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师幼互动手段多样性策略丰富性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133-02
良好的师幼关系对幼儿个性、智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性等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教师是否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利、是否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将直接影响师幼间能否建立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进而帮助幼儿建立起安全感、信赖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一、游戏中师幼互动手段的多样性
(一)口头语言
口头语言交流是师幼互动最重要的手段,几乎所有的互动活动都会借助这一手段展开。口头语言的运用是人类进化和个体发展的历程中所获得的极其重要的能力。在师幼互动过程中,互动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大多数是依靠言语进行的。这是言语最直接的功能——交流。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言语的这个重要功能,具体说就是要“善于倾听”与“及时引导”。
(二)善于倾听
口头语言信息由两个部分组成:讲话的内容,以及内容背后隐藏的情绪或态度。教师要真正理解幼儿,听懂幼儿的意图,首先要全神贯注地主动倾听,正确理解信息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复述幼儿言语的方式来确认幼儿所要表达的意思。接着,教师要针对幼儿的意图作出合适的反应。特别是对于幼儿话语中的情感成分,教师要用言语正向回馈给幼儿。即心耳并用,既用耳听内容,又用心“听”情感。而要作出适当的回应,教师就必须换位思考:以幼儿看待事物的方式来看待周遭事物,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揣摩幼儿的思想,达到真正理解幼儿的目的。
(三)及时引导
教师与幼儿交谈,了解幼儿是第一步(发挥幼儿主体性的体现之一),接下来便要利用口头语言的作用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性。教师要在沟通时抓住教育契机,将幼儿的兴趣需要与教育目标相融合,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用口头语言互动的过程也是互动双方建立和保持关系的过程。融洽的师幼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坦诚以待的。在进行言语沟通时,教师主动地倾听幼儿的讲话,就是一种具体的尊重幼儿的行为。因为这种举动能向幼儿传递这样的一个信息:老师很喜欢你,你是很重要的,老师愿意听你所讲的内容。教师这样做不仅让幼儿感到自己的重要性,还能让幼儿感觉到:老师是一个值得信赖、可以坦诚交流的人。那么他们就会更加愿意和老师进行交流。这种良好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增进师幼互动的质量。
(四)体态语
有时为更加准确、快捷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经常会在用言语表达的同时伴有面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或有时直接用体态语来表情达意。教师可以用表情(包括眼神)向幼儿传达对他们的赞赏、支持、肯定。当幼儿坚持不懈完成一件事情时、当幼儿提出新的活动创意时,当幼儿出现友好行为时,教师肯定、赞许的微笑、注视能使幼儿体验到更大的快乐;而当幼儿迟疑、焦虑、紧张不安、失败时,教师鼓励的眼神更能抚慰幼儿的心灵。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的动作(手势、身体姿势)有时比言语更能让他们接受。心理学实验证明:身体的接触有利于安定人的情绪。当幼儿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教师的抚触、拥抱能很快地让幼儿消除紧张,使他们感到安全与温暖。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蹲下来,使视线和幼儿接近,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这样的举动不仅能让教师有新的发现,而且会迅速地拉近和幼儿之间的距离。
(五)环境、材料
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环境与材料”这个“第三者”来展开活动。当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发现幼儿有扩大研究范围、知识面,提高某方面的能力,发展某方面的情感的需要,但又不知道幼儿是否肯定会对自己设想的主题产生兴趣时,教师可以将“材料”作为“探路石”试探幼儿的想法,借助“材料”引导生成新的活动。如:教师将幼儿可能需要的某种物品放置在幼儿的视线范围内,让幼儿去自主发现,刺激幼儿将物品与自己的思考联系起来,推动活动的开展,让幼儿与环境对话。这也是教师的指导方式之一,也即隐性的指导。
二、游戏中师幼互动策略的丰富性
(一)增强教师对幼儿言行的领悟能力
师幼互动是双向的、变化的动态过程,需要互动双方根据对方表达的讯息作出分析、判断,再进行反馈。所以,分析、判断对方信息的涵义是作出反馈的前提。而往往,幼儿由于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与在和教师等成人沟通时处于弱势地位的客观因素的双重制约,幼儿往往不能很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因此,增强教师对幼儿言行的领悟能力成了师幼互动得以
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这一条件要求教师不仅要认真听取幼儿表达的具体讯息,而且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及其所处的场景对他们的言行进行分析,对他们的言行作出正确的解释。有时,当教师发现幼儿有“不守纪律”“出格举动”的时候,不妨先按捺一下自己负面的情绪,耐心地问问幼儿:“你为什么要怎么做?”或者观察一下他们稍后的举动,然后再采取措施,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接纳幼儿,尽可能确切地了解幼儿言行的意义与理由。那么,师幼互动就会更加自然、顺畅、贴近幼儿的需要。
(二)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
幼儿的言行活动充满着情绪色彩。穆欣娜(B.C.MYXNHA)把幼儿看作是“情绪的俘虏”。
有兴趣、快乐等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更是幼儿进行学习、操作等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而痛苦、挫败感等消极的情绪不仅影响幼儿的身体发育,也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哲人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体验积极的情绪,产生良好的情
感体验,让它成为师幼互动的润滑剂。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幼儿,相信他们的能力、尊重他们的言行,让幼儿在被赏识中找到自信,从而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从中发现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需要,根据幼儿的情况作出反应。在活动中,教师要允许幼儿出错,并给予幼儿改错的时间,提供努力的方向,多采用鼓励、肯定的方式。当幼儿成功的时候,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庆贺,表达喜悦的心情;当幼儿沮丧、失落的时候,教师则要肯定他的可取之处,让他看到希望所在。这样长期的情感互动可以让幼儿在爱的滋润下养成自尊、自爱、不怕困难、乐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三)提供多元化的活动方式
新《纲要》指出:“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每个幼儿既有年龄段所特有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特有的个性。教育要使每个幼儿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活动的形式就必须是多样化的,既有集体活动,也要有小组、个人的活动。教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要将这三种形式的活动合理安排。其次,活动的环境及活动材料必须充分、丰富,这样才能给幼儿以选择的机会。
(四)活动的过程中要给予幼儿充分探索和主动发展的空间
幼儿的学习是在操作的过程中自我建构起来的,只有他们自己亲自尝试、体验过的内容才能被他们真正接受、内化成自我的知识经验,形成属于自己的能力。因此,即使是看似很简单的内容,教师也应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使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体验,丰富感性认识。这样的互动才是以幼儿的发展为本,更具人性化的。
【参考文献】
[1]刘晶波著.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