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 晕(教材)-针灸治疗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穴:风池 百会 肝俞 肾俞 足三里
方义
(1)实证
肝经为风木所寄,与胆经相表 里,取胆经风池和肝经太冲, 清泻肝胆,平抑肝阳。内关宽 胸理气,和中化痰止呕。百会 用泻法,可清利脑窍而定眩。 本证型处方包括平肝、化痰、 定眩三部分。用风池、太冲平 抑肝阳 ,用内关运脾和中化 痰,用百会清利脑窍而定眩。
Baidu Nhomakorabea
【思考题】
眩晕常见有几种证型?如何进行针灸治疗?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 病变主要在肝,涉及肾和心脾。
• 病理因素以风、火、痰为主, 三者又相互联系,病变性质有 虚有实,虚实之间相互兼夹与 转化。
【辨证分型】
1.辨 别 证 候 虚 实
实证
凡病程短,或呈发作性, 易因情志因素诱发,主症 重,兼有恶心、呕吐痰涎, 体质壮实者,多由肝阳或 痰浊所致
虚证
凡病程长,反复或持续不 解,每于烦劳则易发作或 加重,主症轻,兼有全身 虚弱症状者,多由血虚或 肾精不足所致
(2)虚证
• 配穴: 气血两虚者,加气海、脾俞、胃 俞;肾精亏虚者,加太溪、悬钟、 三阴交。 • 操作:风池用平补平泻法,
肝俞、肾俞、足三里等穴用 补法。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
选顶中线,沿头皮 刺人,快速捻转, 每日1次,每次留 针30分钟。
(2)耳针法
耳针法:选肾上腺、 皮质下、额。肝阳 上亢者,加肝、胆; 痰湿中阻者,加脾; 气血两虚者,加脾、 胃;肾精亏虚者, 加肾、脑。毫针刺 或用王不留行
与现代医学相应的病症
• 与现代医学相应的病症 本病在现代医学中相当 于耳源性眩晕(即;旧 称美尼尔氏综合症)、 脑动脉硬化、高血压、 贫血、神经衰弱、颈椎 病等。
【病因病机】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
• 本病发生多由内伤所致,与情 志、饮食、劳倦及体虚有关, 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风阳、 痰火上扰或阴精气血不足,脑 失所养。
【小 结】
眩晕是常见病的自觉症状,其病多由内伤所致。 病理有风、火、痰、虚之别,且每可相兼为患。 一般发作时以标实为主,缓解时以正虚或虚实兼见为主。 针灸治疗有从标与从本论治之异,证急者多实,宜先治其
标,如选用熄风、化痰穴位,体针、头针、耳针均有很好 即时效果。
证缓者多虚证或虚实相兼,针灸当标本兼顾,除配用部分 法邪通络穴位外,还应健脾和胃、滋养肝肾。
眩晕
【概 述】
病名含义及主症
病名含义及主症眩指眼花;晕指头 晕,临床上头晕与眼花常同时并见, 故合称为“眩晕”。眩晕有轻重程 度不同,轻者闭目休息片刻即可缓 解,重者如坐舟车之中,旋转不定, 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晕 欲倒,多数患者对眩晕病名较为陌 生,临床在确定病名时,应注意因 患者的文化水平、地方语言等不同, 对主症的描绘可能会有差异。
(2)虚证
肝俞、肾俞滋补肝肾、养血益 精、培元固本以治本。足三里 补益气血。风池用平补平泻法, 可疏调头部气血,百会用补法 可升提气血,二穴配合以充养 脑髓而缓急治标。
配穴与操作
(1)实证 • 配穴:
肝阳上亢者:加行间、侠溪、太 溪; 痰湿中阻者:加头维、丰隆、中 脘、阴陵泉; 瘀血阻窍者:加膈俞、阿是穴 • 操作:针用泻法
【附 注】
疗效评价
针灸对内耳眩晕症疗效较好。该病以突然发作性眩晕,同 时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等为主症,多见于中青年。本病 发作时以邪实为主,或为肝阳上亢,或为痰浊上蒙,缓解 期正虚或虚实兼见为多。本病在发作时用针灸治疗可使眩 晕、恶心、呕吐等立即缓解,眼震速度明显减小,故为向 世界卫生组织椎荐的针灸适应症之一。针灸对心血管病变 引起的眩晕也有效果。
【经验介绍】
临床上治疗眩晕常取百会穴,其上能升提阳气,
下能平肝潜阳,又能健脑填精充髓,可用于各证型眩晕。
徐笨人等用针刺治疗内耳性眩晕,取主穴:印堂、内 关、安眠。配穴:听宫、风池。主穴每次必刺,耳鸣、 耳聋、重听者配听宫、风池,快速进针,待出现针感 后用平补平泻法捻针1~2min,留针2O~3Omin,每 日针1次,1O次为1疗程。用此法治疗75例,痊愈29 例,显效25例,好转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 93.4%。(徐笨人,等.针刺治疗内耳眩晕75例。 中国针灸1986;6(1):31)
所谓眩晕综合征指其他内耳疾病如炎症、动脉硬化、出血、 耳硬化症及颅内疾病影响前庭神经所产生的类似眩晕病的 临床表现,针灸治疗时应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
认真做好护理
眩晕发作时应嘱患者平卧休息,保持安静,妥善处理呕吐症 状并给予适当护理。内耳眩晕症病因至今尚无定论,有认为 末梢血管循环障碍、有认为全身代谢障碍使组织水肿等,较 多学者认为由于膜迷路水肿引起,故主张发作时少饮水、进 淡食。
2.辨 发 病 的辨部别发位病部位
眩晕以肝、脾、肾三脏失常最为常见。
病位在肝
常有头胀痛、 面赤等兼症;
病位在脾
病位在肾
多兼腰酸腿软、 耳鸣如蝉等。
【治 疗】
1.基 本 治 疗
(1)实证
治法:平肝化痰,定眩。以足 少阳经、督脉及手足厥阴经穴 为主。 主穴:风池 百会 内关 太冲
(2)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定眩。以足 少阳经、督脉穴及相应背俞穴 为主。
方义
(1)实证
肝经为风木所寄,与胆经相表 里,取胆经风池和肝经太冲, 清泻肝胆,平抑肝阳。内关宽 胸理气,和中化痰止呕。百会 用泻法,可清利脑窍而定眩。 本证型处方包括平肝、化痰、 定眩三部分。用风池、太冲平 抑肝阳 ,用内关运脾和中化 痰,用百会清利脑窍而定眩。
Baidu Nhomakorabea
【思考题】
眩晕常见有几种证型?如何进行针灸治疗?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 病变主要在肝,涉及肾和心脾。
• 病理因素以风、火、痰为主, 三者又相互联系,病变性质有 虚有实,虚实之间相互兼夹与 转化。
【辨证分型】
1.辨 别 证 候 虚 实
实证
凡病程短,或呈发作性, 易因情志因素诱发,主症 重,兼有恶心、呕吐痰涎, 体质壮实者,多由肝阳或 痰浊所致
虚证
凡病程长,反复或持续不 解,每于烦劳则易发作或 加重,主症轻,兼有全身 虚弱症状者,多由血虚或 肾精不足所致
(2)虚证
• 配穴: 气血两虚者,加气海、脾俞、胃 俞;肾精亏虚者,加太溪、悬钟、 三阴交。 • 操作:风池用平补平泻法,
肝俞、肾俞、足三里等穴用 补法。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
选顶中线,沿头皮 刺人,快速捻转, 每日1次,每次留 针30分钟。
(2)耳针法
耳针法:选肾上腺、 皮质下、额。肝阳 上亢者,加肝、胆; 痰湿中阻者,加脾; 气血两虚者,加脾、 胃;肾精亏虚者, 加肾、脑。毫针刺 或用王不留行
与现代医学相应的病症
• 与现代医学相应的病症 本病在现代医学中相当 于耳源性眩晕(即;旧 称美尼尔氏综合症)、 脑动脉硬化、高血压、 贫血、神经衰弱、颈椎 病等。
【病因病机】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
• 本病发生多由内伤所致,与情 志、饮食、劳倦及体虚有关, 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风阳、 痰火上扰或阴精气血不足,脑 失所养。
【小 结】
眩晕是常见病的自觉症状,其病多由内伤所致。 病理有风、火、痰、虚之别,且每可相兼为患。 一般发作时以标实为主,缓解时以正虚或虚实兼见为主。 针灸治疗有从标与从本论治之异,证急者多实,宜先治其
标,如选用熄风、化痰穴位,体针、头针、耳针均有很好 即时效果。
证缓者多虚证或虚实相兼,针灸当标本兼顾,除配用部分 法邪通络穴位外,还应健脾和胃、滋养肝肾。
眩晕
【概 述】
病名含义及主症
病名含义及主症眩指眼花;晕指头 晕,临床上头晕与眼花常同时并见, 故合称为“眩晕”。眩晕有轻重程 度不同,轻者闭目休息片刻即可缓 解,重者如坐舟车之中,旋转不定, 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晕 欲倒,多数患者对眩晕病名较为陌 生,临床在确定病名时,应注意因 患者的文化水平、地方语言等不同, 对主症的描绘可能会有差异。
(2)虚证
肝俞、肾俞滋补肝肾、养血益 精、培元固本以治本。足三里 补益气血。风池用平补平泻法, 可疏调头部气血,百会用补法 可升提气血,二穴配合以充养 脑髓而缓急治标。
配穴与操作
(1)实证 • 配穴:
肝阳上亢者:加行间、侠溪、太 溪; 痰湿中阻者:加头维、丰隆、中 脘、阴陵泉; 瘀血阻窍者:加膈俞、阿是穴 • 操作:针用泻法
【附 注】
疗效评价
针灸对内耳眩晕症疗效较好。该病以突然发作性眩晕,同 时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等为主症,多见于中青年。本病 发作时以邪实为主,或为肝阳上亢,或为痰浊上蒙,缓解 期正虚或虚实兼见为多。本病在发作时用针灸治疗可使眩 晕、恶心、呕吐等立即缓解,眼震速度明显减小,故为向 世界卫生组织椎荐的针灸适应症之一。针灸对心血管病变 引起的眩晕也有效果。
【经验介绍】
临床上治疗眩晕常取百会穴,其上能升提阳气,
下能平肝潜阳,又能健脑填精充髓,可用于各证型眩晕。
徐笨人等用针刺治疗内耳性眩晕,取主穴:印堂、内 关、安眠。配穴:听宫、风池。主穴每次必刺,耳鸣、 耳聋、重听者配听宫、风池,快速进针,待出现针感 后用平补平泻法捻针1~2min,留针2O~3Omin,每 日针1次,1O次为1疗程。用此法治疗75例,痊愈29 例,显效25例,好转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 93.4%。(徐笨人,等.针刺治疗内耳眩晕75例。 中国针灸1986;6(1):31)
所谓眩晕综合征指其他内耳疾病如炎症、动脉硬化、出血、 耳硬化症及颅内疾病影响前庭神经所产生的类似眩晕病的 临床表现,针灸治疗时应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
认真做好护理
眩晕发作时应嘱患者平卧休息,保持安静,妥善处理呕吐症 状并给予适当护理。内耳眩晕症病因至今尚无定论,有认为 末梢血管循环障碍、有认为全身代谢障碍使组织水肿等,较 多学者认为由于膜迷路水肿引起,故主张发作时少饮水、进 淡食。
2.辨 发 病 的辨部别发位病部位
眩晕以肝、脾、肾三脏失常最为常见。
病位在肝
常有头胀痛、 面赤等兼症;
病位在脾
病位在肾
多兼腰酸腿软、 耳鸣如蝉等。
【治 疗】
1.基 本 治 疗
(1)实证
治法:平肝化痰,定眩。以足 少阳经、督脉及手足厥阴经穴 为主。 主穴:风池 百会 内关 太冲
(2)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定眩。以足 少阳经、督脉穴及相应背俞穴 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