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 晕(教材)-针灸治疗学

合集下载

(1.1.2)--眩晕(针灸学)

(1.1.2)--眩晕(针灸学)
主穴 : 风池、百会、肝俞、肾俞、足三里。 方义:风池平补平泻,可疏调头部气血,百会用
补法,可升提气血,肝俞、肾俞可滋补肝肾,养 血益精,培元固本,足三里补益气血,精血互生 以治本。
足三里
肝俞 胃
• 主症:兼见神疲乏力,面色淡白,心悸失眠,舌 淡脉细者,为气血不足。
• 治法:补益气血 • 配穴:配气海、脾俞、胃俞。 •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可灸。
气海
脾俞 胃 俞
主症:时有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 治法:补肾填精 配穴:配太溪、悬钟、三阴交。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可灸。
悬钟
三阴交
耳针:选肾上腺、 皮质下、脑干、神 门、内耳等,毫针 刺或王不留行籽贴 压。
头针选区:顶 中线,沿头皮 刺入,快速捻 转,每日一 次,留针 30 分钟。
西医对内耳眩晕症得病因还不是十分清楚,认为 可能与全身的代谢障碍和末梢血管循环障碍有 关。
起病常与劳累过度、忧思郁怒及饮食厚味等有关。 心 脾 亏 损 、 气 血 不 足 , 不 能 上 充 髓 海 而 发 ;
张景岳“无虚不能作眩”。 肾 阴 不 足 、 肝 失 濡 养 、 肝 阳 上 扰 清 窍 所 致 ; 素 属 湿 盛 之 体 , 过 食 厚 味 , 聚 湿 成 痰 , 上 蒙 清 阳 为 病。朱丹溪“无痰不能作眩”。
治法:平肝潜阳,健脾化痰。以手足厥阴经和头部 腧穴为主。
主穴:风池、百会、内关、太冲。 方义:胆经风池和肝经太冲,为表里经配穴,可清
泻肝胆,平肝潜阳。内关可宽胸理气,和中止呕, 与太冲为同名经配穴,可加强平肝之力。百会针用 泻法,可清利脑窍而定眩。
风池
百会
内关
太冲
主症:腰酸腿软,口苦耳鸣,舌红脉眩,因恼怒 而发作,舌红苔黄,脉弦。

本科十四五教材针灸学配套眩晕课件

本科十四五教材针灸学配套眩晕课件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
●顶中线、枕下旁线。中等刺激,留针30 分钟。
(2)耳针法
●肾上腺、皮质下、交感、神门、额、内耳。 每次选3~4穴,毫针刺或压丸法。
(3)三棱针法
●取印堂、太阳、头维、百会等穴,用三棱 针点刺出血数滴。适用于眩晕实证者。
【按语】
●1.针灸治疗眩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应查明原因,明确诊断, 注意原发病的治疗。眩晕发作时,嘱患者闭目或平卧,保持安静, 如伴呕吐应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
●眩晕是以自觉头晕眼花或视物旋转动摇为主症的病证。轻者发作 短暂,平卧或闭目片刻即安;
●重者如乘舟车,旋转起伏不定,以致难于站立,或伴恶心、呕吐、 自汗,甚至昏倒。
●其发生常与忧郁恼怒、饮食不节、肾精不足、气血虚弱等因素有 关。
●本病病位在脑,与肝、脾、肾相关。基本病机是风、火、痰、瘀 扰乱清窍,或气血虚弱、髓海不足,清窍失养。
主穴
●百会 风池 肝俞 肾俞 足三里
配穴
●肾精亏虚配志室、悬钟、三阴交; ●气血不足配气海、脾俞、胃俞。
方义
●百会用补法可升提气血,风池为近部选穴,可疏调头部气血,二 穴配合以充养脑髓而缓急治标;
●肝俞、肾俞滋补肝肾、养血益精、培元固本以治本; ●足三里补益气血。
操作
●风池用平补平泻法,肝俞、肾俞、足三里等穴用补法。
●治疗结果:患者治疗1次眩晕即缓解,连续治疗5天后眩晕发作 症状明显减轻,持续时间减短,胸闷减轻,未犯呕吐。其后续治 疗6次,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感 谢 聆 听
气血不足
●神疲乏力,心悸少寐,腹胀纳呆,面色淡白 或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为气血不足。
【治疗】
1.基本治疗
(1)实证

中医适宜技术——眩 晕

中医适宜技术——眩  晕

三、简易治疗技术
• • 1、刮痧法 头部(百会、太阳、风池)、背部(肝俞、肾俞)、前 臂内侧(内关)、下肢外侧(足三里)各1一2分钟。 • 2、外敷法 • ①填脐疗法。黄芪、五味子各10克,研为细末,加清水 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次,连续3一5天。可健脾益气,适用于气血亏 虚所致的眩晕。 • ②敷涌泉法。吴茱萸20克,肉桂2克,共研细末,米醋 调匀,捏成饼状,于睡前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次晨取下, 连续3一5次。或取吴茱萸英适量,研为细末,用米醋或凡 士林适量调为膏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 10一15天。.可引热下行,适用于眩晕耳鸣,烦躁多梦, 颜面潮红。
二、单方验方
• • • • • • 1、钩藤汤 钩藤30克,水煎,早晚分服,30日为一疗程。可清热 平肝,熄风定眩。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本品不宜久煎。 2、黄芪饮 黄芪10一15克,加水500毫升,浸泡40分钟后煮沸,频 频代茶饮,每日一剂。可益气升阳,治疗因气虚引起的头 晕眼花,无力。 3、饮食疗法 车前梗米粥:车前子15克(布包)煎水去渣,人粳米0 克煮粥,玉米粉适量用冷水溶和,调人粥内煮熟吃,每日 1剂,常吃。适用高血压痰湿壅盛之眩晕。
五、饮食及生活起居注意事项2
• 3、对重症病人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 4、患者要保持心情愉悦,增强战胜疾病的 信心。 • 5、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多吃蔬菜水果, 忌烟酒、油腻、辛辣之品,少食海腥发物。 虚证眩晕者应适当增加营养。
谢谢!
四、中成药的使用
证型 肝阳上亢 痰浊中阻 肝肾不足 心脾两虚 用药 松龄血脉康胶囊/脑立清胶囊 二陈丸 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 归脾丸
五、饮食及生活起居注意事项1

针灸治疗-眩晕

针灸治疗-眩晕

病。


2
箭 头








中医认为:本证病位在脑,与忧郁恼怒 箭
、恣食厚味、劳伤过度和气血虚弱有关。 头
有情志不舒、气郁化火、风阳升动、肝阳 所
上亢而眩晕;有恣食肥厚、脾失健运、痰 指
湿中阻、清阳不升而发眩晕;有劳伤过度 结
、肾精亏损、不能上充于脑而发眩晕;若 构
病后体虚、气血虚弱、脑失所养亦能发生 是
血,调理脾胃;

,培肝元肾固阴本虚。—加肝俞、肾俞、太溪—滋补肝肾什么?
4
箭 头








三棱针 耳针
眩晕剧烈时可取印堂、太阳、百
会、头维等穴,三棱针点刺出箭血
l~2滴。


取肾上腺、皮质下、枕、脑、指神
门、额、内耳;风阳上扰加肝结、
胆;痰浊上蒙加脾、缘中;气构血
不足加脾、胃;肝肾阴虚加肝是、


坐面部位2.经)眩气,晕疏以发畅手作,指眩时按晕,压症令印状患堂可者、减闭太轻目阳。,等安穴卧,(使或头头所指结
3 . 痰 浊 上 蒙 者 应 以 清 淡 食 物 为 主 , 少构
食油腻厚味之品,以免助湿生痰,酿热生风是
。也应避免过食辛辣,过用烟酒,以防风阳什
升散之虞。


箭 头 所 指 结 构 是 什 么 ?






型指 结





风阳上扰 痰浊上蒙
风阳上扰 眩晕耳鸣,头目胀痛箭,
烦躁易怒,失眠多梦,面红目赤头,

02眩晕教案-针灸治疗学

02眩晕教案-针灸治疗学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1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配
一、病案导入:
一、PPT 展示。就病
【病案内容】
例内容提问学生,给
张某,女,56 岁。主诉:头晕,头痛一年半。病史:患者于 出初出答案,老师结
去年 4 月洗头发未干即外出,以后自觉头晕、头痛,如重 合学生予点评,引入
物 压 顶 , 有 紧 箍 感 , 曾 到 市 中 心 医 院 就 诊 , 测 血 压 本节内容。约 3 分钟。
又与太冲同名经配穴,加强平肝之力;
丰隆健脾除湿、化痰定眩。
操作
针刺风池穴应正确把握进针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其他腧穴常规刺法。
虚证
治法
补益气血,益精填髓。取督脉穴及肝、肾的背俞穴为主。
主穴
百会 风池 肝俞 肾俞 足三里
配穴
气血亏虚配脾俞、气海;
肾精不足配悬钟、太溪。
方义
眩晕病位在脑,脑为髓之海,督脉入络脑,故治疗首选位
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痰湿中阻: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
口黏,纳差。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瘀血阻窍: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心悸,精神不振,
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问题与思考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治法:平肝潜阳,和胃化痰。取督脉、足厥阴、足阳明经
穴为主。
处方:主穴:百会 风池 太冲 内关 丰隆;配穴:痰湿中
针风府;头眩善呕烦满者,取神庭、承光;头旋耳鸣取络
却;头晕面赤不欲言,泻攒竹、三里、合谷、风池。
2.《针灸大全-卷之四》:阴厥头晕及头目昏沉,大敦二穴,
肝俞二穴,百会穴。

《针灸治疗学》教案

《针灸治疗学》教案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1.高希言.针灸治疗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2.王启才.针灸治疗学.新世纪第 1 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年 1 月 3.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年 6 月
复习思考题
1.针灸的治疗作用包括哪些? 2.《黄帝内经》中的“解结”是什么意思� 3.针对疾病的发生及其转归在运用扶正祛邪时应注意些什么�
复习思考题
1.何谓针灸治疗学? 2.针灸调和阴阳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3.针灸调和阴阳应遵循什么原则�
课后小结(实施 情况�发现问题 及改进意见)
精品文档 免费阅读 免费分享 如需请下载�
精品文档 免费阅读 免费分享 如需请下载�
课程名称 专业、层次
授课类型
理论
针灸治疗学 针英本科 授课方式
传统讲授
年级 授课学时 授课教师
上篇 第二章 针灸的治疗作用 第一节 调和阴阳
目的�使学生了解针灸治疗学的概念�了解学习针灸治疗学的意义�掌握针灸治疗
的理、法、方、穴及针灸在临床中的治疗作用�为学习针灸治疗各论打下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
定的基础。
要求�1.了解针灸治疗学的概念� 2.掌握针灸的治疗作用及针灸治疗疾病的理、法、方、穴。
上篇 总论
三、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
四、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
复习�5 分钟��针灸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治疗作用�70 分钟��总结�5
分钟�。采用理论讲授、提问、讨论及自学交互的方式进行。
重点、难点及解决 方法
重点�针灸治疗的作用。 难点�针灸治疗疾病之所以适应证广�疗效明显�主要是因为针灸具有疏通经 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作用。

针灸治疗眩晕案例一则

针灸治疗眩晕案例一则

针灸治疗眩晕案例一则
2021年2月21日
患者女,46岁。

主诉:眩晕,后头痛。

病史:患者当日未吃午饭,下午去洗澡,在洗澡过程中在高温池中浸泡过久,产生晕堂现象。

在澡堂休息后,求诊。

来诊时头眩晕,后头部疼痛。

检查:患者面色萎黄,无光彩。

后头部疼痛部位属于膀胱经范畴。

淡红舌
脉诊:右侧寸关尺沉虚,诊为脾虚。

治疗:取右侧大都,大陵。

针后摸脉,脉平。

取双侧至阴穴。

效果:针后不久患者即觉头目清晰,后头痛不再有疼痛现象,眩晕减轻。

方解:脾土虚,用火生土的方法来补脾土。

通常可以使用土经火穴和火经火穴。

大都是土经火穴,取火生土之意。

火经火穴,原则上应该是少府,但是心的问题一般都是用心包来解决,所以此处用了心包经的穴位。

此处可以使用劳宫,也可以使用大陵。

至阴,是膀胱经的井穴。

井穴的作用,大学《针灸学》的教材里一般介绍的是急救作用,但是井穴的作用不仅仅是急救作用,对于循经路线上的问题,井穴的作用往往远远大于其他穴位的作用。

至于为什么?高树中老师在他的书籍里介绍井穴时,说过这种作用类似于多米诺骨牌的效果,越是远端的效果越强大。

针灸治疗各论课件:眩晕

针灸治疗各论课件:眩晕
• 治法:灸百会穴。 • 操作:剪去穴区头发约指甲大,选用合适大小的艾炷
(艾炷大小依病情而定,最大黄豆大小,中炷如绿豆大 小,小炷如麦粒大小)直接置于百会穴上,从炷顶燃烧 至无烟为止(此刻最热),医者用右手持压舌板迅速将 艾炷压熄,压的力量由轻到重, • 1小时后晕止,诸症开始消除,灸至2小时,对答如常人,耳

眩晕(vertigo)是指病人所感到的 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的主观感觉, 常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和出汗等 一系列症状。
一、概述
(一)定义: “眩”:指眼花,眼黑。轻者稍作闭目
即 可恢复;重者两眼昏花缭乱,视 物不清。
“晕”:指头晕,旋转。轻者如坐舟车, 飘摇不定;重者旋摇不止,难于 站立,甚则晕倒,面色苍白,胸 中泛恶。
痰湿中阻:中脘、丰隆、阴陵泉 (运脾和中,除湿涤痰。)
(2)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定眩。 以足少阳经、督脉、 背俞穴为主, 针用补法或平补平泻。
取穴: 风池 百会 肝俞 肾俞 足三里
疏调局部气血 升提阳气 滋补肝肾,益精养血
补益气血
辩证配穴
气血不足:气海、脾俞、胃俞; 肝肾阴虚:志室、悬钟、三阴交
灸百会穴-张令君
• 一般灸至120分钟时为最佳。施术时应1壮1壮施 灸,不得间断,如患者有烧灼痛,应鼓励坚持, 灸后一般不化脓,不需处理,4-6周灸痂自行脱 落,新发自生。灸痂脱落之后,洗头或梳头时 勿撞伤处,以免感染,如有感染化脓应按外科 常规处理。
• 注意事项:本病应在发作时治疗,灸治后,禁 忌饮酒、浓茶、咖啡等。
内关穴治疗眩晕-东兴明
• 典型病例:鲍XX,男,73岁。主诉:突然自感头晕、恶 心、呕吐,耳鸣,不敢睁眼视物5天。曾在省某医院诊为 眩晕。给予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于1987年2月8日来院 就诊。体检体温、脉搏、血压均正常,心、肺、肝,脾 亦无异常,舌尖红,苔微黄薄,脉弦稍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介绍】
临床上治疗眩晕常取百会穴,其上能升提阳气,
下能平肝潜阳,又能健脑填精充髓,可用于各证型眩晕。
徐笨人等用针刺治疗内耳性眩晕,取主穴:印堂、内 关、安眠。配穴:听宫、风池。主穴每次必刺,耳鸣、 耳聋、重听者配听宫、风池,快速进针,待出现针感 后用平补平泻法捻针1~2min,留针2O~3Omin,每 日针1次,1O次为1疗程。用此法治疗75例,痊愈29 例,显效25例,好转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 93.4%。(徐笨人,等.针刺治疗内耳眩晕75例。 中国针灸1986;6(1):31)
【思考题】
眩晕常见有几种证型?如何进行针灸治疗?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2)虚证
肝俞、肾俞滋补肝肾、养血益 精、培元固本以治本。足三里 补益气血。风池用平补平泻法, 可疏调头部气血,百会用补法 可升提气血,二穴配合以充养 脑髓而缓急治标。
配穴与操作
(1)实证 • 配穴:
肝阳上亢者:加行间、侠溪、太 溪; 痰湿中阻者:加头维、丰隆、中 脘、阴陵泉; 瘀血阻窍者:加膈俞、阿是穴 • 操作:针用泻法
与现代医学相应的病症
• 与现代医学相应的病症 本病在现代医学中相当 于耳源性眩晕(即;旧 称美尼尔氏综合症)、 脑动脉硬化、高血压、 贫血、神经衰弱、颈椎 病等。
【病因病机】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
• 本病发生多由内伤所致,与情 志、饮食、劳倦及体虚有关, 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风阳、 痰火上扰或阴精气血不足,脑 失所养。
【小 结】
眩晕是常见病的自觉症状,其病多由内伤所致。 病理有风、火、痰、虚之别,且每可相兼为患。 一般发作时以标实为主,缓解时以正虚或虚实兼见为主。 针灸治疗有从标与从本论治之异,证急者多实,宜先治其
标,如选用熄风、化痰穴位,体针、头针、耳针均有很好 即时效果。
证缓者多虚证或虚实相兼,针灸当标本兼顾,除配用部分 法邪通络穴位外,还应健脾和胃、滋养肝肾。
2.辨 发 病 的辨部别发位病部位
眩晕以肝、脾、肾三脏失常最为常见。
病位在肝
常有头胀痛、 面赤等兼症;
病位在脾
病位在肾
多兼腰酸腿软、 耳鸣如蝉等。
【治 疗】
1.基 本 治 疗
(1)实证
治法:平肝化痰,定眩。以足 少阳经、督脉及手足厥阴经穴 为主。 主穴:风池 百会 内关 太冲
(2)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定眩。以足 少阳经、督脉穴及相应背俞穴 为主。
所谓眩晕综合征指其他内耳疾病如炎症、动脉硬化、出血、 耳硬化症及颅内疾病影响前庭神经所产生的类似眩晕病的 临床表现,针灸治疗时应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
认真做好护理
眩晕发作时应嘱患者平卧休息,保持安静,妥善处理呕吐症 状并给予适当护理。内耳眩晕症病因至今尚无定论,有认为 末梢血管循环障碍、有认为全身代谢障碍使组织水肿等,较 多学者认为由于膜迷路水肿引起,故主张发作时少饮水、进 淡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虚证
• 配穴: 气血两虚者,加气海、脾俞、胃 俞;肾精亏虚者,加太溪、悬钟、 三阴交。 • 操作:风池用平补平泻法,
肝俞、肾俞、足三里等穴用 补法。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
选顶中线,沿头皮 刺人,快速捻转, 每日1次,每次留 针30分钟。
(2)耳针法
耳针法:选肾上腺、 皮质下、额。肝阳 上亢者,加肝、胆; 痰湿中阻者,加脾; 气血两虚者,加脾、 胃;肾精亏虚者, 加肾、脑。毫针刺 或用王不留行
主穴:风池 百会 肝俞 肾俞 足三里
方义
(1)实证
肝经为风木所寄,与胆经相表 里,取胆经风池和肝经太冲, 清泻肝胆,平抑肝阳。内关宽 胸理气,和中化痰止呕。百会 用泻法,可清利脑窍而定眩。 本证型处方包括平肝、化痰、 定眩三部分。用风池、太冲平 抑肝阳 ,用内关运脾和中化 痰,用百会清利脑窍而定眩。
• 病变主要在肝,涉及肾和心脾。
• 病理因素以风、火、痰为主, 三者又相互联系,病变性质有 虚有实,虚实之间相互兼夹与 转化。
【辨证分型】
1.辨 别 证 候 虚 实
实证
凡病程短,或呈发作性, 易因情志因素诱发,主症 重,兼有恶心、呕吐痰涎, 体质壮实者,多由肝阳或 痰浊所致
虚证
凡病程长,反复或持续不 解,每于烦劳则易发作或 加重,主症轻,兼有全身 虚弱症状者,多由血虚或 肾精不足所致
【附 注】
疗效评价
针灸对内耳眩晕症疗效较好。该病以突然发作性眩晕,同 时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等为主症,多见于中青年。本病 发作时以邪实为主,或为肝阳上亢,或为痰浊上蒙,缓解 期正虚或虚实兼见为多。本病在发作时用针灸治疗可使眩 晕、恶心、呕吐等立即缓解,眼震速度明显减小,故为向 世界卫生组织椎荐的针灸适应症之一。针灸对心血管病变 引起的眩晕也有效果。
眩晕
【概 述】
病名含义及主症
病名含义及主症眩指眼花;晕指头 晕,临床上头晕与眼花常同时并见, 故合称为“眩晕”。眩晕有轻重程 度不同,轻者闭目休息片刻即可缓 解,重者如坐舟车之中,旋转不定, 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晕 欲倒,多数患者对眩晕病名较为陌 生,临床在确定病名时,应注意因 患者的文化水平、地方语言等不同, 对主症的描绘可能会有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