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专题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材料一 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 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而 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功罪》); 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 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 ——据《中国 古代史》改编 • 材料二 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而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 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 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 •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 (5分) •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 怜”。(5分)
【答案】(1)思想:法家思想。 作用: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2)原因: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百姓剥削与压迫。 【解析】(1)第一小问“指导思想”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 归纳作答;第二小问“作用”属于基础知识识记题,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2)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残伤民以峻刑”和材 料二中的信息“人(指奴隶主贵族)说惠王”作答。
• 材料一 在秦国的文化传统中,宗法观念相对淡薄,商鞅利用 这一点……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鼓励、引导并强制秦人 把大家族变为小家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王绍东《论商鞅 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 材料二 苏轼给宋神宗上书: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 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 (1)商鞅变法是如何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的?结合时代背景分 析小家庭政策得以推行的作用。(6分) • (2)概括材料二中苏轼的观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出发点。 (4分)
【答案】(1)权威:利用整合秦国文化观念;实行军功爵制,废分封,建立县制。(4 分)作用:这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有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派徭役、兵役,加速了 人口增长,为秦国国力的强大奠定基础。(2分) (2)观点:商鞅变法导致秦朝快速灭亡。出发点:苏轼站在大官僚的立场上,借评说 商鞅变法反对王安石变法。(4分) 【解析】(1)第一小问可从取消宗法制,实行军功爵制以及取消分封制,建立县制等 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可从促进农业的发展、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增强秦国的 国力等角度思考作答。 (2)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商鞅变法……(使秦)旋踵灭亡”作答;第二小问 可从苏轼的阶级属性及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等角度思考作答。
商鞅变法
• 材料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 “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团的情况下,公元前383 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 袭的分封制;“度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 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 “;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 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 止。 • ——摘编自《中国通史》 • 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 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 (2)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答案】(1)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2分) 商鞅变法是全面的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2分) (2)商鞅变法历时19年,分先后两次逐步推行,注重取信于民和制度保证。 (2分)吴起变法抑制贵族,打击对象明确,但使自己孤立;变法急于求成, 时间短暂,许多措施难以实施。(2分) 【解析】(1)不同之处,可从时代背景、具体内容、影响进行比较。 (2)可从人物性格、阶级立场、采取的方式或手段、所受阻力、民众的支 持等方面思考。
Leabharlann Baid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