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明妃曲二首(其一)》152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
明妃曲二首(其一)ppt1 语文版
母亲生于战乱纷飞的年代,年幼时正值国家遭受日寇侵略,被迫与家人一起四处逃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年轻到中年时期,因生育我们儿女七个,又因我父亲长期在外工作,母亲用自己弱小的肩膀,挑起了与她体格极不相称的家庭重担。本来母亲是做会计也可以教书的,但一堆孩 子拖了后腿,无奈当了童子军头头。她一面穿上草 鞋当起搬运工扛码头,一面组织七个小不点开山挖鹅卵石挣收入、到郊外开荒种菜、捡柴禾、采野菜、拾麦子等,以保障家庭最基本的生活开销和供我们上学。因母亲性格坚强,无论遭受人生多大的磨难,她都咬紧牙关挺了过来。
反衬
昭君一出场,泪湿春风,低回顾影,满 含悲戚,自己也觉得“无颜色”。然而即 使如此,尚且惊得“君主不自持”。写昭 君的美却从她的“不美”之时落笔。可以 想象,如果不是眼泪和悲哀消减了她的容 光,她会更加美丽动人。
入归当意 眼来时态 平却枉由 生怪杀来 未丹毛画 曾青延不 有手寿成 。,。,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 这句成了千古名句,试赏析。
读 诗 细 明识 妃春 曲风 面
王安石画像
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时 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同时也 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 散文家,其诗词文别具一格, 仅《明妃曲》二首就令不少文 人墨客千百年来玩味赞赏不已。 《明妃曲》作于宋嘉祜四年 (1059),王安石时任江东提点 刑狱,此时的他有际遇不佳、 不为人知重的感叹,遂写下了 寄寓深邃的《明妃曲》。
【经典诗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意: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
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出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注释】⑴魏明帝:名曹?,曹操之孙。
青龙元年:旧本又作九年,然魏青龙无九年,显误。
元年亦与史不符,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公元237年(魏青龙五年)旧历三月改元为景初元年,徙长安铜人承露盘即在这一年。
⑵宫官:指宦官。
牵车:一作“?车”。
?,同“辖”,车轴头。
这里是驾驶的意思。
捧露盘仙人:王琦注引《三辅黄图》:“神明台,武帝造,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⑶潸然泪下:《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注引《汉晋春秋》:“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铜人)或泣,因留于霸城。
”⑷唐诸王孙:李贺是唐宗室之后,故称“唐诸王孙”。
⑸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
刘郎:指汉武帝。
秋风客:犹言悲秋之人。
汉武帝曾作《秋风辞》,有句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⑹“夜闻”句:传说汉武帝的魂魄出入汉宫,有人曾在夜中听到他坐骑的嘶鸣。
⑺桂树悬秋香:八月景象。
秋香:指桂花的芳香。
⑻三十六宫:张衡《西京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土花:苔藓。
⑼?:一作“牵”。
千里:言长安汉宫到洛阳魏宫路途之远。
⑽东关:车出长安东门,故云东关。
酸风:令人心酸落泪之风。
⑾将:与,伴随。
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_咏史怀古含答案
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对应学生用书P12][资料助读]◎释标题西塞山,位于今湖北大冶县东面的长江边,一名道士洑矶,形势险峻,是六朝时有名的军事要塞。
此诗歌咏晋、宋兴亡事迹,慨叹地形之险不足恃,而历史上割据一方的局面,终归统一。
◎知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诗人,晚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
诗风爽朗,有“诗豪”之称。
有《刘宾客集》。
◎明背景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
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
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
刘禹锡所处的中唐是藩镇割据的时代,其间虽然在唐宪宗时期出现过短暂的统一,但至刘禹锡写作此诗时的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河北三镇又恢复到了割据状态。
金陵(今南京)虽是六朝古都,但都是割据一方的政权。
[精要赏析]◎品语言1.“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试加以分析。
提示:赏析词语一般先从动词找起,从内容和情感方面赏析。
参考答案:“下”和“收”字用得好。
“下”,一语双关,既说明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的路线,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
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析技巧2.“山形依旧枕寒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依旧”用意何在?提示:“枕”字已含拟人手法,“依旧”含有“怀古诗”的思想。
参考答案: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西塞山超然世外的精神。
“依旧”是说三百年前如此,三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但人间的英雄霸主们并不识相,偏要凭借山川险峻,称王图霸,因此难免要一一受到西塞山的嘲讽。
“山形依旧”同英雄们的霸业荡然无存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更突出了他们的可悲。
◎悟意旨3.联系刘禹锡所处的时代背景,据此分析诗人写作此诗的用意。
古诗明妃曲二首其一翻译赏析
古诗明妃曲二首其一翻译赏析《明妃曲二首其一》作者为宋朝诗人王安石。
其古诗全文如下: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前言】《明妃曲二首其一》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
第一首诗描绘王昭君的美貌,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同时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爱之情。
第二首诗描写王昭君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并委曲深入地刻画昭君心事,突出其民族大义,塑造了一个可悲且可敬的明妃形象。
全诗语言矜炼深雅,缠绵婉丽,艺术手法多样,风格鲜明独特。
作品命题新颖,遭致纷纷议论,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影响。
【注释】⑴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
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⑵春风;比喻面容之美。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画图省识春风面”之句。
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
⑶低徊:徘徊不前。
⑷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⑸归来:回过来。
丹青手:指画师毛延寿。
⑹意态:风神。
⑺着尽汉宫衣: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汉服。
⑻塞南:指汉王朝。
⑼毡城:此指匈奴王宫。
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
⑽咫尺:极言其近。
长门闭阿娇: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幽禁长门宫。
长门:汉宫名。
阿娇:陈皇后小名字。
【翻译】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高中语文 唐宋诗 4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教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语文版高二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秋晚书怀【宋】高士谈肃肃霜秋晚,荒荒寒日斜。
老松经岁叶,寒菊过时花。
天阔愁孤鸟,江流悯断槎。
有巢相唤急,独立羡归鸦。
【赏析】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怀念故国的五律。
既有岁月流逝,对自己行将干枯的伤感,也表达出有国难归的孤寂无奈以及对故国家园的无尽思念之情。
首联借肃肃秋风,荒荒寒日渲染出一片晚秋萧条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深沉悲切的感情基调。
颔联以“老松”“寒菊”自喻,写自己已风烛残年,行将干枯。
颈联借用典故,表达自己故国难归的孤寂伤感。
尾联写鸟儿尚有巢,而自己却只能孤独地羡慕它们,抒写了无尽的对故园的怀念之情。
作者借景抒怀,将自己的风烛残年与晚秋的松菊、孤鸟,江流、断槎诸事物联系在一起,更显得愁思深沉悲切。
【思考】 这首诗作中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王濬.(jùn) 降幡.(fān) 芦荻.(dí) 渭.(wèi)城 低徊.(huí) 毡.(zhān)城 咫.(zhǐ)尺 潸.(shān)然 2.多音字衰⎩⎪⎨⎪⎧衰.兰(shuāi)衰.服(cuī) 更⎩⎪⎨⎪⎧更.不归(ɡēnɡ)更.加(ɡènɡ)著⎩⎪⎨⎪⎧著.衣(zhuó)显著.(zhù) 相⎩⎪⎨⎪⎧莫相.忆(xiānɡ)相.貌(xiànɡ) 二、字形辨认⎩⎪⎨⎪⎧àn(黯)然昏àn(暗)⎩⎪⎨⎪⎧降fān(幡)姓Pān(潘) ⎩⎪⎨⎪⎧徘huái(徊)huí(茴)香豆⎩⎪⎨⎪⎧jiāo(娇)娆jiāo(骄)妒 三、词语释义①王气:帝王之气。
②千寻铁锁:指当时东吴为抵抗西晋的进攻而造的几千尺长的拦江铁索。
③降幡:表示投降的旗子。
④故垒:这里指西塞山过去曾为吴国要塞。
⑤铅水:形容铜人的泪水。
⑥衰兰:秋兰已老,所以称衰兰。
⑦春风:指姣好的容颜。
⑧低徊:徘徊,流连。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_全诗赏析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出自宋代贺铸的《行路难·缚虎手》缚虎手。
悬河口。
车如鸡栖马如狗。
白纶巾。
扑黄尘。
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作雷颠。
不论钱。
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酌大斗。
更为寿。
青鬓常青古无有。
笑嫣然。
舞翩然。
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
遗音能记秋风曲。
事去千年犹恨促。
揽流光。
系扶桑。
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译文及注释】①缚虎手:即徒手打虎。
②悬河口:言辞如河水倾泻,滔滔不绝,即“口若悬河”,比喻人的健谈。
③车如鸡栖马如狗:车盖如鸡栖之所,骏马奔如狗。
④“衰兰”二句: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句子。
⑤旗亭:即酒楼。
此指送别之地。
⑥秋风曲:即《秋风辞》曲,是汉武帝刘彻所写的诗歌。
【赏析】贺铸是一个极有“丈夫气”的人物,文武兼备,侠气雄爽,性格耿直傲岸,虽然出身尊贵,却得不到重用,雄才大略无法实现,失意不遇,满腹牢骚,这一首词就抒写了词人报国无门、功业难成的失意情怀。
上片写自己和与己交游的英豪当年豪放不羁的生活,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开头六句写豪杰们的勇敢、胆略和辩才,气度不凡;继写他们脱俗的装扮,外貌和胸中的抱负。
“衰兰”二句化用李贺诗句。
抒写豪杰们不为时用,被迫离京的不平遭遇。
最后四句,写酒楼送别,豪杰们一掷千金的爽朗性格,也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下片具体写斗酒饮宴的场面,他们大杯饮酒,笑声朗朗,尽情欢乐,欣赏歌舞。
“遗音”以下四句,写词人虽然暂时忘却苦闷,开怀畅饮,但流光逝去,抱负不展,愁思日增,功业难成,欢乐时千年恨促,愁怀时一日嫌长,淋漓尽致地表现词人内心的愤懑。
本词一气呵成地排比组合了许多唐人诗句,运之以豪情健笔,出之以奇姿壮彩,在词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夏敬观评曰:“稼轩豪迈之处从此脱胎。
”指出了它开启南宋辛派词的先导作用。
史载贺铸枉有文才武艺,却不得朝廷重用,只好聊以歌酒打发岁月。
但又痛感光阴遽逝,功业未就。
这首《行路难》就抒写了作者这种度日如年的苦闷。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明妃曲二首(其一)》153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明妃曲二首》(其一)教案甘肃省宁县第一中学方小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由题目引导学生认识古人避讳的文化常识。
2、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炼信息和概况信息的能力。
2、在鉴赏中体会情感,把握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全诗主题,分析作者塑造的王昭君形象,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阅读咏诗怀古作品时,只关注诗人对古迹、古人、古事的态度和评价,不能理解诗人更深层的情感。
因此,把本节课难点确定为王昭君遭遇与作者士不遇的有机衔接上。
三、重点难点1、体会情感,把握主题2、分析王昭君的形象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王昭君、杨玉环、貂蝉、西施。
她们每个人都有一段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
但古代文人墨客,却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悲悯给予了王昭君,据统计,吟咏王昭君的诗作有500多首,高居四大美女之首。
今天,我们学习《明妃曲二首》(其一),共同领略王昭君的绝代风华与千年幽怨。
(二)古代文化常识(学生阅读注释1、8,教师补充。
)1、古代的避讳封建时代为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即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
如:李世民,避民,改写为人;刘邦,避邦,改写为国。
昭君遂为“明君”,后人为避免歧义“明君”(英明的君主),或为抬高她的身份,(昭君出塞时为宫女)又改为明妃。
“曲”是一种文体.2、王昭君其人其事王昭君:名嫱,是汉元帝的宫女,后宫美人太多,无法一一召见,皇帝通过画师所画的美人图召见宫女。
宫女都重金贿赂画师,昭君不肯,画师就把她画的很丑,所以,她的美貌就一直不为元帝所知。
三年后,匈奴单于来汉求亲,昭君请嫁与匈奴,汉元帝惊艳昭君的容颜,非常后悔,回去后就杀了毛延寿。
3、王安石介绍(教师补充)王安石: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过的作品有《泊船瓜洲》《元日》及熟悉的《梅》。
(三)学生默读,整体感知。
明妃曲二首其一阅读答案
明妃曲二首其一阅读答案明妃曲二首一组诗,一共有两首,内容比较长,通过对明妃曲二首其一阅读答案的理解,可以看出,这首诗主要是写出塞后的王昭君,描述了她对故国和亲人的挚爱之情。
原文:明妃曲二首其一作者: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二首其一阅读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内容?答案:这首诗描绘王昭君的美貌,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同时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爱之情。
明妃曲二首其一注音:míng fēi chū chū hàn gōng shí ,lèi shī chūn fēng bìn jiǎo chuí 。
dī huái gù yǐng wú yán sè,shàng dé jun1 wáng bú zì chí。
guī lái què guài dān qīng shǒu ,rù yǎn píng shēng jǐ céng yǒu ;yì tài yóu lái huà bú chéng ,dāng shí wǎng shā máo yán shòu 。
yī qù xīn zhī gèng bú guī ,kě lián zhe jìn hàn gōng yī ;jì shēng yù wèn sāi nán shì ,zhī yǒu nián nián hóng yàn fēi 。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阅读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阅读1、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阅读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阅读明妃曲(其一)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其二)王安石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2、王安石《谏官论》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安石《谏官论》原文及翻译王安石原文:以贤治不肖,以贵治贱,古之道也。
所谓贵者,何也?公御、大夫是也。
所谓贱者,何也?士、庶人是也。
同是人也,或为公卿,或为士,何也?为其不能公卿也,故使之为士;为其贤于士也,故使之为公卿。
此所谓以贤治不肖,以贵治贱也。
今之谏官者,天子之所谓士也,其贵,则天子之三公也。
惟三公于安危治乱存亡之故,无所不任其责,至于一官之废,一事之不得,无所不当言。
故其位在卿大夫之上,所以贵之也。
其道德必称其位,所谓以贤也。
至士则不然,修一官而百官之废不可以预也,守一事而百官之失可以毋言也。
称其德,副其材,而命之以位也。
循其名,愫其分,以事其上而不敢过也。
此君臣之分也,上下之道也。
今命之以士,而责之以三公,士之位而受三公之责,非古之道也。
孔子日:“必也正名乎!”正名也者,所以正分也。
然且为之,非所谓正名也。
身不能正名,而可以正天下名者,未之有也。
蚳蛙为士师,孟子日:“似也,为其可以言也。
”蛙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
孟子日:“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
”然则有官守者莫不有言责,有言责者莫不有官守,士师之谏于王是也。
其谏也,盖以其官而已实,是古之道也。
古者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其或不能谏,谓之不恭,则有常刑。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资料助读]◎释标题西塞山,位于今湖北大冶县东面的长江边,一名道士洑矶,形势险峻,是六朝时有名的军事要塞。
此诗歌咏晋、宋兴亡事迹,慨叹地形之险不足恃,而历史上割据一方的局面,终归统一。
◎知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诗人,晚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
诗风爽朗,有“诗豪”之称。
有《刘宾客集》。
◎明背景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
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
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
刘禹锡所处的中唐是藩镇割据的时代,其间虽然在唐宪宗时期出现过短暂的统一,但至刘禹锡写作此诗时的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河北三镇又恢复到了割据状态。
金陵(今南京)虽是六朝古都,但都是割据一方的政权。
[精要赏析]◎品语言1.“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试加以分析。
提示:赏析词语一般先从动词找起,从内容和情感方面赏析。
参考答案:“下”和“收”字用得好。
“下”,一语双关,既说明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的路线,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
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析技巧2.“山形依旧枕寒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依旧”用意何在?提示:“枕”字已含拟人手法,“依旧”含有“怀古诗”的思想。
参考答案: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西塞山超然世外的精神。
“依旧”是说三百年前如此,三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但人间的英雄霸主们并不识相,偏要凭借山川险峻,称王图霸,因此难免要一一受到西塞山的嘲讽。
“山形依旧”同英雄们的霸业荡然无存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更突出了他们的可悲。
3.联系刘禹锡所处的时代背景,据此分析诗人写作此诗的用意。
提示:刘禹锡所处背景与诗中所写状况是一致的,其吊古伤今的意蕴自现。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西塞山怀古》157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结构:临古地——思故人——忆其事——抒己志 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 水、细柳营、后庭花 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 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思想感情: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表现手法:用典、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 今、即事议论 语言:含蓄蕴藉
怀人
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 负,建功业,自己却因 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 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 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 遁世之心。
伤己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被贬)
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 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 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
李商隐的《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文解释]
王濬率领高大的战船,顺江而下,讨 伐东吴,金陵城中的士气黯然消失。 千丈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投降的旗 子挂在石头城上。人生中有几回伤感 往事,山形依然没有改变,枕靠在长 江上。从今以后天下统一,旧日的堡 垒在一片芦荻草中显得凄凉萧瑟。
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黄石市东面的长江边上。岚横秋塞,山 锁洪流,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公元280年(西晋 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楼船” 组成的西晋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 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 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表明速度之快。两字对 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势如破竹,一方则是闻风丧胆,强弱悬殊, 高下立判。第二联便顺势而下,直写战事及其结果。东吴的亡 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 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 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 陵。“皓乃备亡国之礼,……造于垒门”(《晋书·王濬传》)。 第二联就是形象地概括了这一段历史。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1
西塞山风光
解题:
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 险峻,是六朝(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指南京。六 朝古都,是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 陈六个政权曾在南京建都;十朝都会,则是除 了前述六个政权外,还有南唐、明初、太平天 国、民国时期把南京作为首都)有名的军事要塞。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刘禹锡自夔州调往和 州(今安徽和县)任刺史。他在赴任途中,经 过西塞山时写了这首诗。
背景链接:
1、 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 领高大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 东吴。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 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 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 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 结果顺流鼓棹,径造(直往)三山,直取 金陵。
2、唐宪宗时期,唐王朝取得了几次
总结归纳:
1、由本诗看出,怀古诗一般是先 历史史实,后抒发作者的——— 情感 。 写———— 历史事件 2、怀古诗是以————、 历史人物 文物古迹 ————、————为题材,借登高望远、 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 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的 古人往事 ,且多用—— 典故 。 特点是多写————
(1)这两首怀古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吊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2)这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答:韦庄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阴雨、江 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 伤感的画面。 或:通篇侧面烘托,以自然景物 的“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 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华,后 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
诗歌大意
晋代王濬乘楼船自成都东下, 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 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 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是什么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是什么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宋代贺铸的《行路难·缚虎手》。
这首《行路难》集前人诗句为词,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词意激越,节短而韵长,调高而音凄。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行路难·缚虎手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查看。
《行路难·缚虎手》原文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
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
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
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
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行路难·缚虎手》译文徒手搏猛虎,辩口若河悬,车象鸡笼驰马如狗窜。
头戴平民白丝巾,黄尘追着飞马卷。
谁知我们这些人,是否来蓬篱草民间?道边衰兰泣落送我出京城,苍天有情也会衰老不忍把眼睁。
谁管旗亭美酒一杯值万钱,我要痛快淋漓倾酒坛。
睡如雷鸣行如颠,只管将来,搬,搬,搬!倒大杯,满,满,满!为我们健康,干,干,干!鬓发常青古未有。
转眼红颜变苍颜。
你看卖酒秦地女,婚然一笑有多甜。
翩翩起舞赛天仙,刚刚十五如花年,莺歌燕语如琴弦。
还记得汉武帝遗音《秋风辞》,千年过去,至今犹恨人生短!抓住流逝光阴不松手,把太阳拴在扶桑颠。
哎,无奈,忧愁袭来,一天一天长一天。
《行路难·缚虎手》鉴赏贺铸这一首词就抒写了词人报国无门、功业难成的失意情怀。
“缚虎手,悬河口”均借代人才。
手能暴虎者为勇士,可引申为有军事才能的人;口如悬河者为谋士,可引申为有政治才干的人。
倘若逢辰,这样的文武奇才当高车驷马,上黄金台,封万户侯。
可眼前却穷愁潦倒,车不大,像鸡窝,马不壮,像饿狗。
“车如鸡栖马如狗”极形车敝马瘦,与“缚虎手,悬河口”的夸张描写适成强烈对照,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以下正面申抱负,写感慨:“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白纶巾亦犹白衣之类,为未出仕之人所著。
明妃曲二首(其一)ppt课件
明泪
妃湿
初春
出风
汉鬓
宫脚时垂 ,。低Fra bibliotek 徊得顾君
影王
无不
颜自
色持
明妃当时初起程出 略去了许多身 行离别汉宫时,泪 锁后宫的辛酸 湿桃花春风面鬓脚 岁月,剪取明 微微亦低垂。 妃失意离宫的
低头回看身影间 关键情节,鬓 周围无有此颜色, 发散乱伤心落 尚幸得到我君王当泪尚如此动人, 下之怒不可持。 使元帝激动不
难以描摹成,当时 采是难于通过绘画来
冤枉曲杀死曲杀画 工毛延寿。
表现的。即讥讽了汉 元帝的案图召幸的好
色与愚笨,也强调了
王昭君的精神风采之
美。表现了作者对明
妃失意的同情和对于
元帝昏庸的讽刺。
8
一可 去怜 心着 知尽寄只 更汉声有 不宫欲年 归衣问年 ,;塞鸿
南雁 事飞 ,。
恨别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 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 衣。
5
再读课文,感受诗句
明妃曲二首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 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 往南飞。
9
家 人 万 里 传 消 息
,
好 在 毡 城 莫 相
忆 ;
君 不
人 生
见失
咫意
尺无
长南
门北
闭。
阿
娇
,
家人虽然在万里 传好来好亲安人心之在消毡息城,自昭白离君 此开心生故中绝国就不的已会时经再候明返, 不要常将家相忆。 汉宫。然而她仍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 低佪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远嫁异邦 空念汉室 孤苦寂寞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
士不遇,这是古代诗歌中一个传统的主题,北宋由于 党争激烈,不少知识分子都遭到反复贬斥,感士不遇, 就因此成了知识分子的普遍情绪。
王安石幼年即怀大志,年十七八,就以 天下为己任。嘉祐三年,王为地方官, 一直未得到重用,即写出了“《上仁宗 皇帝言事书》”,指出北宋“积弱积 贫”,“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 则不能无惧于夷狄”,主张“改易更革” 等先进主张,但仁宗已经老迈,毫无进 取之心,遭到宗仁的拒绝。后一年,写 了《明妃曲》二首,寄托了他深沉的慨 叹!
1、听音乐范读: 要求:把握字音、节奏和感情 2、学生自读,初步体会诗中情感,并判断本诗 可分为哪几部分?(最好用诗中字词回答)
整体感知:全诗可分为哪几部分?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前八句侧重描写王昭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君“初出”汉宫时的美 貌。
无南北。
这种安慰来自谁? 那个多情君王呢? 表现了什么?
昭君出塞后,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 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从此,使得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 役”,匈奴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因为昭君不是一个 北上匈奴的,她带着中原所有的文化,所到之处,无不春暖 花开。她一个人影响着整个匈奴以及中原全人民的生活。
昭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
君 选
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 村。名,嫱,字,昭君。其父王穰 (ráng)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王
秀
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
入
无所不精,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
长 安
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 年仲春,年仅17岁的王昭君泪别父母 乡亲,历时三月之久入长安。随后由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
知识目标: 1 、准确分析昭君形象。 2、体会作者王安石想要传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学习探明昭君形象,梳理出诗歌情感; 2、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 3、拓展训练,让学生学以致用,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 情感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悟封建社会中“士不遇”的深沉苦闷情怀, 树立起积极面对人生失意的态度。
现代人眼中的昭君
你眼中的昭君呢现代史?学家请翦伯同学
们展示一下赞 经自赞 不美是己:一“个对王人昭物昭君,已而君的
认识?
是一个象征,一个民 族友好的象征;昭君
墓也不是一个坟墓,
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
历史纪念塔”。
课后思考:
对于昭君来说,出塞这种选择 是对还是错?
是这样的吗?
还是这样的呢?
请同学们分组探究诗文, 明妃曲(其一)
要求:翻译诗文内容, 分析昭君形象,及所貌用美
手法 并做解析 反衬
侧面描写 欲扬先抑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 低佪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后八句侧重叙写王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昭君“既去”汉宫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后的思汉情绪。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请同学们分组探究诗文, 明妃曲(其一)
要求:翻译诗文内容,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 分析昭君形象,及所用 低佪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 无南北。
《西京杂记·画工弃市》则是“画工丑图”说的代 表作,:“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 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 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 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 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娴雅。帝悔之, 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 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
请同学们分组探究诗文, 明妃曲(其一)
要求:翻译诗文内容, 分析昭君形象,及所貌用美 手法 并做解析
无双 皇帝昏庸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 低佪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反用典故 侧面描写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于不贿赂画师,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冷
宫时光。
峨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
后公元前33年,昭君20岁,北方匈奴首 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 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 召后宫,王昭君主动应诏。呼韩邪临辞 大会,元帝见昭君丰容靓饰,大惊,不 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 而难于失信。后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 昭君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到达漠北,被 封为“宁胡阏氏”(相当于汉代的皇后) 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安宁始 得保障。自此肩负起维护汉匈和平的重 担,使汉匈边境维持了长达半个世纪的 和平稳定,深受匈奴人的爱戴。
多将昭君的悲剧命运归罪于无情的画师毛延寿。宋之问 的《王昭君》诗曰“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崔国辅则 在其诗《王昭君·其二》中假托昭君的语气,其诗曰“一回望 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何时得见汉朝使,为妾传书斩 画师。叹息自己不能回到故国故乡,只能期望在什么时候可 以见到汉朝来的使节,好让他们给皇帝带个口信,杀了毛延 寿好为自己解恨,可见昭君对画师的怨恨之深刻,
手法 并做解析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 无南北。
和亲,也叫做”和戎“”和蕃“,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周 边少数民族或者各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出于各种各样和目的而达成 的一种政治联姻。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
无南北。
“可怜”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可怜昭君的什么? 同情昭君远嫁异邦,思国不得归
“着尽”突出了什么? 可见对故国思恋之长,之深!
她得到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汉帝的寡恩薄情,对其的批判。
请同学们分组探究诗文, 明妃曲(其一)
要求:翻译诗文内容, 分析昭君形象,及所貌用美 手法 并做解析
她让一个太平盛世,在这一片不宁静的天空中漫延开来。 这是西施、杨玉环这些“亡国女”不能与之比拟的。
陈阿娇 (汉武帝刘彻第一任皇后)即 陈皇后,武帝姑母刘嫖之女。武帝小 时,有一次刘嫖问武帝要不要娶妻, 并指其女阿娇问武帝:“阿娇好不 好? ”武帝笑着说:要是把阿娇给我 作妻子,我就盖一间金屋子给她住。” 这就是“金屋藏娇”故事的由来。武 帝即位后封阿娇为皇后,史书记载她 “专宠十余年”。但后因年长色衰, 被打入长门官幽闭起来。这两句的意 思是说,阿娇当年虽受到那样宠爱, 一旦君王变心,却落得幽闭深宫,虽 与皇帝近在咫尺,却失去了皇帝的宠 爱。
怀才不遇 诗人借昭君这一形象要抒发怎样的情怀?
(提示:结合背景寻找昭君与诗人的连接点。)
昭君
王安石
美貌无双 远嫁异邦 孤苦寂寞
因皇帝昏庸怀
空念汉室
人 伤
人生失意 己
才华出众 因皇帝糊涂 才不得用 空念宋室 满怀忧愤 人生失意
主题思想(小结)
此诗作者一反过去归咎毛延寿欺君的正统观念,对封 建皇帝好色、自欺,进行了批判,旨在歌颂昭君容貌 气质的美好,以及心系汉家,不辱使命的坚贞。同时也 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政治主张未被采纳的情怀。由美人 的失宠联想到才土的不遇,揭示了封建时代“人生失意” 特别是才士不遇的普遍性。本篇立意高远,人物形象饱 满,寓意精警,耐人寻味。
奉命去和亲的女子人生之路是坎坷的,悲惨与屈辱可能会贯 穿她们的后半生,一旦被不幸选中,她们便要告别物产丰饶,山川 秀丽的家乡,前往匈奴土地贫瘠,环境恶劣,漫天黄沙的不毛之地, 她们要告别兄妹,泣别父母,从此天各一方,老死不相见,忍受亲 情隔离之痛。更可怕的是一旦入嫁外邦,就要接受胡俗,而胡人有 妻后母、报寡嫂的传统,就是说丈夫死后,女子要嫁给丈夫的兄弟, 或者嫁给丈夫的其他儿子。王昭君也不得不从胡俗,先嫁给呼韩邪 单于,育有一子,呼韩邪单于死后,嫁于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 于,生育二女,复株累单于死后,又嫁与复株累的长子,也就是呼 韩邪的孙子,两年不到,王昭君病逝。年仅37岁。
请同学们分组探究诗文, 明妃曲(其一)
要求:翻译诗文内容, 分析昭君形象,及所貌用美 手法 并做解析
无双 皇帝昏庸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 低佪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远嫁异邦 空念汉室 孤苦寂寞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当时,梅尧臣、欧阳修、司马光、刘敞皆 写有和诗。
北宋时,辽国、西夏“交侵,岁币百万” (赵翼《廿二史札记》)。自景祐年间 (1034—1038)以来,“西(夏)事尤棘”。 诗人们借汉言宋,想到明妃。梅尧臣、欧阳修 诗中皆直斥“汉计拙”,对宋王朝屈辱政策提 出批评。
当时的施宜兰、张元之流,就因在宋不得 志而投向辽、夏,为辽、夏出谋献策,造成宋 的边患。所以,王安石歌颂明妃的不以恩怨易 心,是有着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