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预防医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口腔预防医学: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

的科学与艺术。

2.三级预防的原则

①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如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卫生指导,控制牙菌斑的措施等。

②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定期口腔检查,高风险人

群的发现和早期龋齿充填等。

③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如牙列缺损和缺失的修复等。

第二章口腔流行病学

一、口腔流行病学概念、作用及其发展

(一)口腔流行病学概念: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发生、

发展和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指定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服务效果打下良好基础。(二)作用:描述人群口腔健康及疾病的分布状态。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检测口腔疾病流行趋势。为制定口腔卫生保健规划提供依据。

二、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包括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

(一)描述性流行病学

1.概念:用于描述疾病或健康现象在人群中分布以及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病因假设。

2.横断面研究:现况调查。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现象在某一特定时点(较短时

间内)的情况。

3.纵向研究:疾病监测。研究疾病或某种情况在一个人群中随着时间推移的自然动态

变化。

4.常规资料分析:历史资料分析。对已有资料或者疾病检测记录作分析总结。

(二)分析性流行病学(由果到因)

1.病例-对照研究

观察时间短、需要研究的对象少,适合研究一些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和一些比较少见

的疾病。

2.群组研究(准确性高)

(三)实验流行病学

1.特点:有干预措施。设立对照组。

2.不同研究目的和不同研究对象等特点:临床试验(以人体作为对象,以临床为研究

场所)。现场干预(特定现场)。社区干预实验(社区开展的干预性试验)。

三、龋病流行病学

(一)龋病常用指数

1.恒牙龋、失、补指数

“龋”(D)代表已龋坏尚未填充的牙齿。

“失”(M)因龋而丧失的牙齿。

“补”(F)因龋已做填充的牙齿。

2.乳牙龋、失、补指数

九岁以下儿童丧失不该脱落的乳牙称为龋失。

3.龋均、龋面均

龋均= 龋、失、补牙之和(牙数)/ 受检人数

龋面均= 龋、失、补牙面之和/ 受检人数

(虽然龋均和龋面均都反映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但龋面均较为敏感。

4.龋面均充填构成比

龋面充填构成比= 受检人群已充填牙面数/ 受检人群龋、失、补牙面数之和

(存在继发龋,此牙面仍算作龋面,不计为已充填牙面)

5.患龋率

患龋率= 患龋病人数/ 受检人数

6.龋病发病率

龋病发病率= 发生新龋的人数/ 受检人数

(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

7.无龋率

无龋率= 该年龄组全口无龋的人数/ 受检人数

(二)流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1.WHO规定龋病的患病水平以12岁儿童龋面均作为衡量标准。

2.人群分布:在3岁左右患龋率上升较快,至5~8岁乳牙患龋率达到高峰。

12~15岁是恒牙患龋病的易感时期,35岁进入中老年以后以容易形成根面龋。

乳牙患龋率男性高于女性,恒牙患龋率女性高于男性。发展中国家城市居民患龋率

高于农村。民族中最高的彝族,最低的是回族。

(三)影响龋病流行因素

1.社会经济因素

2.氟摄入量(0.6~0.8mg/L)

3.饮食习惯

4.家族影响

四、牙周病流行病学

(一)牙周健康指数

1.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检查全口28颗牙,但只检查6个牙面,【16、11、26、

31的唇(颊)面,36、46的舌面】,简化口腔卫生指数包括简化软垢指数(DI-S)和简化牙石指数(CI-S)。

口腔卫生指数(OHI)需要检查全口28颗牙,评价12个牙面【每个区段选择覆盖

软垢、菌斑与牙石最多的1个唇面、1个舌(腭)面】。

DI-S(软垢)

0 = 牙面上无软垢

1 = 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

2 = 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与2/3之间

3 = 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下

CI-S(牙石)

0 = 龈上、龈下无牙石

1 = 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

2 = 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在牙面1/3与2/3之间,或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结石

3 = 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或牙颈部有连续而厚的龈下牙石

牙龈指数(检查牙龈颜色和质的改变以及出血倾向,近中唇颊乳头,正中唇颊缘、

远中唇颊乳头、舌侧龈缘)

0 = 牙龈健康

1 = 牙龈轻度炎症,牙龈的色有轻度改变并轻度水肿,探诊不出血

2 = 牙龈中等炎症,牙龈色红,红肿光亮,探诊出血

3 = 牙龈严重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并有自动出血倾向

牙龈指数牙龈炎流行程度

0 无流行

0.1~1.0 轻度流行

1.1~

2.0 中度流行

2.1~

3.0 重度流行

社区牙周指数(临床常用,适合于大规模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

检查方法:运用CPI亚洲探针,检查牙龈出血情况,探测龈下牙石,探测牙龈沟或

牙周代的深度。

检查每个区段的指数牙,20岁以上者需检查以下10颗牙齿的牙龈出血、牙石、牙

查6颗指数牙:

情况,不检查牙周袋深度。

五、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一)了解某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掌握口腔疾病的流性特征,揭示影响口腔疾病发生的因素,发现口腔疾病的流行趋势。

(二)指数与标准

常用的龋病指数有DMFT、DMFS等,牙周健康状况用CPI指数,氟牙症用Dean指数。(三)调查方法

1.普查:特定时间内(1~2天内或1~2周内,对特定人群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的调查

或检查。

2.抽样检查:从目标地区的总体人群中,按统计学随机抽样原则抽取部分人作为调查

对象。(优点为省时间、省劳力、省经费)。分为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

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

3.捷径调查: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某群体口腔健康状况,只查有代表性的指数年龄组的

人群。

(四)样本含量

调查对象变异大、患病率低、调查者对调查要求的精确度和把握度大,所需的样本含量就大,反之则小。

(五)误差与预防方法

偏倚: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检查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属于系统误差,应该而且可以设法防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