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疾病81475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心血管系统疾病--病理学ppt课件

心血管系统疾病--病理学ppt课件

• 4. 巨噬C受体缺失学说
• (1)正常

① 各种组织细胞表面存在LDL受体

→与LDL结合→内吞→细胞内


② 摄取量→取决于LDL受体数目多

少→依对胆固醇需求而增减

• LDL受体数目↓↓→LDL清除↓
• →血LDL↑
• (2) 氧化LDL
• ① 不被天然LDL受体识别
• ② 通过清道夫受体(Mφ表面)
内容
• 血管疾病:
– 动脉粥样硬化
– 高血压
• 风湿病:主要累及心脏
• 心脏疾病
– 心内膜炎 —瓣膜病 —冠心病
– 心肌病
—心肌炎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 一、定义:广 泛 累 及 大 、 中 动 脉 , 以 脂质 (主要是胆固醇) 在大、中血管的内膜沉 积、 平 滑 肌 细 胞 和 胶 原 纤 维 增 生 , 继 发 坏 死 , 形成粥样斑块,常 造成血管腔 不 同 程 度 的狭 窄 及 血 管壁硬 化 的 疾 病 ,相应器官出现可出现缺血性改变 。
EC损伤(非剥脱性): 早期, 引
起单核C, 血小板粘附→GF

→SMC↑

EC剥脱性损伤:血小板粘附→GF
• ③ 单核/巨噬细胞

粘附→迁入内皮下→巨噬细胞
源性泡沫细胞

GF→SMC↑
• ④ SMC增殖:
• 中膜SMC增生→迁移→内膜
• AS进展期病变的主要环节:

分泌GF

表型转变 收缩型→合成型
• 5. 遗传因素: 约200种基因可能对脂质的 摄取、 代谢、排泄产生影响。 HDL受体 基因突变→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心血管系统疾病ppt课件

心血管系统疾病ppt课件

80%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 死亡率均显著升高。
2024/1/26
13
危险因素识别与评估
吸烟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加速血管 病变进程。
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可导致心肺功能下降,增加心血管疾病 风险。
2024/1/26
肥胖
肥胖患者易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增加 心血管疾病风险。
2
社会资源整合与利用
整合社会资源,如医疗、康复、心理等领域的专 业机构和人员,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
建立互助小组和社区支持网络
3
组织患者和家属成立互助小组,分享经验和心得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社会支 持和帮助。
2024/1/26
24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024/1/26
诊断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 脉造影等。
治疗
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 术等。
2024/1/26
8
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压
01
02
03
04
定义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 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
综合征。
症状
头痛、头晕、心悸、胸闷等。
诊断
血压测量、心电图、超声心动 图等。
治疗
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手 术治疗等。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高发病率和 死亡率,对社会和经济造成巨 大负担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高发病率和 死亡率,对社会和经济造成巨 大负担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高发病率和 死亡率,对社会和经济造成巨 大负担
2024/1/26
27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心血管系统疾病 ppt课件

心血管系统疾病 ppt课件

2、区域性心肌梗死,亦称透壁性心肌梗死
(region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transmural MI) 1)病因:(1)血栓形成
(2)冠脉痉挛 (3)供血不足:过度负荷 2)好发部位: 左冠脉>右冠脉 50%: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 (左前降支) 25%:左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右心室(右冠脉) 其它:左室侧壁(左回旋支)
心 肌 嗜 酸性 变
肌浆凝聚、核消失
肌浆凝聚、核消失、中性粒细胞浸润
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心肌开始溶解
单核细胞浸润、坏死心肌被吸收
梗 死 灶 肉 芽 组 织 长 入 、 机 化
陈旧性心肌梗塞:机化、残存心肌肥大
4)生化变化: (1)肌红蛋白入血:很快 (2)心肌酶入血: GOT、GPT、CPK、 LDH
5)合并症及后果: (1)心脏破裂:1-2周内,心肌溶解 —左心室前壁下1/3心包填塞急死 —室间隔血入右心右心功能不全 —乳头肌断裂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衰
(2)室壁瘤:急性期或陈旧性梗死 左室心尖部多发心功能不全或附 壁血栓形成
(3)附壁血栓:室壁瘤处 (4)心外膜炎:纤维素性 (5)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主要死因
二、好发部位:大、中动脉的分叉处、分支开口、弯 曲凸面
主 动 脉 壁 指 纹 形 成
泡沫细胞
泡沫细胞
2、纤维斑块 (fibrous plaque) 期
肉眼:隆起于表面的灰黄色斑块
镜下:表面是纤维帽,由多量平滑肌细胞 (smooth muscle cell, SMC)及大量细胞 外基质(胶原、弹性蛋白、蛋白多糖及细 胞外脂质)组成。纤维帽下为增生的SMC、 巨噬细胞、泡沫细胞、细胞外脂质及基质。

第十二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PPT课件

第十二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PPT课件
透性增高,CO升高刺激内皮释放生长因 子 动脉中膜平滑肌增生,吸烟使LDL 易于氧化(OX-LDL 泡沫细胞) • 3.继发高脂血症:
糖尿病、甲减 肾病综合症 LDL 高胰岛血症 平滑肌增生 4. 遗传:LDL基因突变 LDL极度升高 5.其它因素:年龄、性别、病毒感染、 肥胖
发病机理
血脂升高 内膜透性升高 脂蛋白进
3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 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2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症atherosclerosis
• 概念:是指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
有关的动脉性疾病。
• 病变特征:在大、中型动脉内膜下发生脂
质沉积,形成粥样斑块,最终致动脉硬化。
• 临床:常见于中老年人,在心、脑等重要
• 概念: 是冠状
动脉硬化狭窄而 致的心肌缺血性 心脏病。
• 部位:依次为左
前降支、右主干, 左主干或左旋支、 后降支。
分级:I~IV级
分类:心绞痛、 心肌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心肌 纤维化、猝死
(一)心绞痛
angina pectoris 概念
是由于心肌急性暂时性 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一种 临床综合症。 临床表现 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 痛,向左肩或左臂放射, 每次3~5分钟,常有明显的 诱因。
(二)脑动脉粥样硬化
• 部位:
• 颈内动脉、基底动 脉、大脑中动脉和 Willis环最显著。
• 特点:
• 脑萎缩、血栓形成、 脑梗死、和动脉瘤等。
• (三)肾、四肢、肠 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 1.肾 肾性高血压、梗 死、AS固缩肾。
• 2.四肢 以下肢多见, 跛行或坏疽。
• 3.肠系膜 肠梗死

病理学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ppt课件

病理学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ppt课件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一)病因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 • 病变部位: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其次:右冠状动脉主干; 再次:左冠状动脉主干或左旋支 • 病变特点:斑块多位于近侧端、分支口处较重。内膜半月状
增厚,管壁变硬,弹性降低,管腔狭窄。特别发生继发性改
变时可导致严重后果,如血栓形成阻塞。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6)心肌梗死的分类
①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指梗死灶仅累及心室壁内1/3的心肌, 并波及肉柱及乳头肌。表现为多发性小灶状坏死,坏死灶 直径通常<1.5cm。
② 透壁性心肌梗死:梗死灶累及心室壁全层或超过心室壁厚 度的2/3以上, 病灶较大,最大直径可在2.5cm以上。此型 是临床上最常见、最典型的心肌梗死。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多可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发作患者可突然昏倒在地,四肢肌肉 抽搐,大小便失禁,或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口吐白沫,大汗淋 漓,很快昏迷。症状发作后迅速死亡。
第二节 高血压
人体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称为高 血压。常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的病变 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2) 好发部位 以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最多见,40—50%,最严重;
30—40%,见于右冠状动脉。 • 左前降支供应: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的血液
供应,其次为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 • 右冠状动脉供应:右心室大部分、室间隔后1/3,左心室后
壁。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二)病理表现 1. 心绞痛(AP):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骤 增致使心肌急剧、短暂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 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症状
喂养困难、气促、咳嗽、易呕吐和大量出汗、声嘶、 发育迟缓、反复肺炎、心功能不全、蹲踞、昏厥等, 其它如心悸、咯血、乏力、胸痛、青紫等。
发病年龄
3岁以内先心病多见
体检检查
全身检查
心脏检查
生长发育 合并畸形 紫绀
杵状指(趾) 蹲踞体位 血压异常 脉搏异常 腹部体征
望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周围血管征
❖ 静脉导管 ▪ 6~8周内闭锁形成韧带 脐静脉和静脉导管 变为肝园韧带,脐动脉变为膀胱韧带。
小儿心脏位置与形态
2岁以下
心脏呈横位,心 尖搏动在胸骨左 侧第4肋间隙左锁 骨中线外0.5~1 厘米
2岁以后
逐渐转为斜位, 心尖搏动降至 第5肋间隙
婴幼儿心脏的形 状为球形、圆锥 形或椭圆形;6 岁后跟成人心脏 的形状相接近, 为长椭圆形
1 运行途经
2 特点
3
出生后的改变
正常血液循环途径(出生后血循环)
胎儿血循环
运行途经
V导管 脐V 肝门V
心脏 头臂
上腔V
升主A 左心室
下腔V 右心房
卵圆孔 SO2 60%
左心房
胎盘
A导管
SO2 30%
脐A
降主A
肺A 右心室
胎儿血循环特点
❖ 只有体循环,没有肺循环,心脏两侧均向身体供给混合血,但 仍有动、静脉血之分。 ➢ 左心供应:心、脑、上肢,含氧量较高(SO260%) ,代表胎儿动脉血; ➢ 右心供应:躯干、腹部、下肢,含氧量较低( SO230%),代表胎儿静脉血。
普通X线检查
心脏大血管右前斜位
1、气管前壁; 2、左侧无名静 脉; 3、上腔静脉前 壁; 4、奇静脉; 5、上腔静脉; 6、右侧肺动脉总 干; 7、降主动脉; 8、左心房; 9、右心房; 10、下腔静脉;
房间隔形成(第六周) 第一房间隔(原发),
原发孔、继发孔 第二房间隔(继发
隔),卵圆孔 室间隔形成(第八周)
肌隔、膜部隔
动脉干发育
(第八周)
纵嵴形成、螺旋扭 转、和心室连接
2-8周是关键时期
原始心脏
心脏胚胎发育
房室管、心房及心 室的分隔
室间隔膜部的形成 及室间隔的封闭
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改变
❖ 左、右心及大血管之间有直接通道(卵园孔、动脉导管) ❖ 氧与二氧化碳、养料与废物的交换靠胎盘与母体之间以弥
散方式进行。
出生后血循环改变
❖ 运行途经、心腔与大血管的压力、含氧量、营养与
气体的交换场所均有改变:
结扎脐带:
❖ 特点
结扎脐带→体循环阻力↑ 呼吸建立→肺循环阻力↓
卵园孔、动脉导管关闭
➢ 既有体循环又有肺循环,左心向身体供血,右心向肺循环
LOGO
心血管系统疾病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内科 宋小华
教学内容
1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3 几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4 思考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心脏结构
心脏胚胎发育
原始心脏 (房室管)妊
娠第2周形成
纵 心房
直 管
心室
道 心球
四腔心形成
具有循环作用
心内膜垫 (第四周) 分隔房室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病因及预防 诊断方法 分类 治疗
病因
影响心脏胚胎发育的因素甚多,大致可 分为内在和外在因素两类,以后者为多 见。
病因
内在因素: 高龄产妇、遗传、染色体异常或多基因 突变。
病因
宫内感染
孕母缺乏叶酸
接触放射线
外在 因素
服用药物 代谢性疾病
宫内缺氧
预防
➢加强孕妇的保健、妊娠早期适量补充叶酸 ➢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病毒性疾病 ➢避免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接触
普通X线检查
正位胸片的心脏投影
普通X线检查
普通X线检查
心脏大血管后前位(正位)
1、右侧无名静脉; 2、左侧无名静脉; 3、上腔静脉; 4、奇静脉; 5、右侧肺动脉; 6、右肺上下叶静脉; 7、右心房; 8、三尖瓣; 9、下腔静脉; 10、主动脉弓; 11、左侧肺动脉总干; 12、肺动脉; 13、左肺上叶静脉; 14、左心耳; 15、二尖瓣; 16、右心室
小儿血压
收缩压(mmHg):年龄×2+80 舒张压 约为收缩压×2/3。
高于此标准20mmHg以上考虑为高血压; Βιβλιοθήκη 于此标准20mmHg以上考虑为低血压。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胚胎时期心脏和血管发育异 常所致的先天畸形,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心脏 病。其发病率约为6~8‰(生后一年内),多 数复合畸形于生后数周或数月内死亡。 先天性心脏病种类达数十种之多,较常见的有 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法 洛四联症,约占所有先心病的70%左右。
供血。
➢ 直接通道关闭,脐血管于生后6~8周闭锁,形成韧带。
➢ 气体在肺部交换;养料由胃肠吸收;废物由大肠、肾脏、
皮肤排泄。
出生后血循环改变
❖ 卵圆孔 ▪ 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时,功能上关闭 ▪ 5~7月时解剖上关闭
❖ 动脉导管 ▪ 80%足月儿生后24小时内功能性关闭 ▪ 80%于3个月内解剖上关闭 ▪ 95%于1年内解剖上关闭
预防
先天性心脏病分类
左向右分流型
(潜伏青紫型) 如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和 房间隔缺损等
右向左分流型
(青紫型) 如法洛四联症 和大动脉转位 等
无分流型
(无青紫型) 如肺动脉狭窄和 主动脉狭窄等
先天性心脏病分类
1 病史询问
诊断方法
2 体格检查
3
特殊检查
病史询问
母妊娠史
孕初3个月有无病毒感染、接触放射线、服用药物
各年龄小儿心界(左界)
<2岁:左乳线外1-2cm 2-5岁:左乳线外1cm 5-12岁:左乳线上或内 0.5-1cm >12岁:左乳线内0.5-1cm
小儿心率
年龄 新生儿 1岁以下 2~3岁 4~7岁 8~14岁
心率(每分钟) 120~140 110~130 100~120 80 ~100 70 ~90
杂音的分类
收缩期杂音
S1之后开始,S2之前结束 分为全收缩期杂音、早期、中期和晚
期收缩期杂音
舒张期杂音
S2之后开始,S1之前结束 分为早、中、晚三期杂音
全期杂音
特殊检查
心电图 心导管检查
普通X线检查
❖ 诊断价值如下 ▪ 心脏位置、形态、大小 ▪ 心胸比例 ▪ 心脏各腔及大血管影 ▪ 肺血管影 ▪ 肺门搏动 ▪ 有无内脏异位症
水冲脉 股动脉枪击音
毛细血管搏动
体 格 发 育
杵状指(趾)
杵状指(趾)
青 紫
蹲踞体位
周围血管征
心 脏 四 诊
听 诊 部 位
听诊
❖ 小儿听诊常用听诊区 ▪ 二尖瓣听诊区 ▪ 肺动脉瓣听诊区 ▪ 主动脉瓣听诊区 ▪ 三尖瓣听诊区
❖ 听诊内容: ▪ 心率 ▪ 心律 ▪ 心音 ▪ 杂音:位置、分级、时相、性质及有无传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