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纤维蛋白鞘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心静脉导管纤维蛋白鞘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心静脉导管纤维蛋白鞘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心静脉导管纤维蛋白鞘(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fibrin sheath,CVCFS)是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后形成的一种纤维蛋白堆积物,其存在可导致导管功能障碍、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并发症。
目前,对CVCFS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发生机制的研究正在逐渐深入。
CVCFS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主要包括纤维蛋白堆积、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和内皮细胞的增殖。
纤维蛋白堆积是CVCFS的核心特点,它主要由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组成,而且这些蛋白质在CVC周围形成一种异物反应,导致血管壁局部炎症反应。
纤维蛋白鞘中还有瘢痕组织,它由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组成。
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游走,而内皮细胞的增殖则是CVCFS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CVCFS的发生机制可以从机械、感染和血流动力学等方面来解释。
首先,导管的机械性刺激是导致CVCFS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导管插入中心静脉后,由于与血管壁的机械接触,导致血管内膜受损并刺激血液凝固系统的活化,进而导致纤维蛋白沉积。
其次,感染也是CVCFS发生的重要因素。
在导管插入后,细菌可以通过导管进入血管,并从导管的表面形成微观结构,最终形成CVCFS。
此外,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也可以促进CVCFS的形成,如导管的位置和管径,血管壁的剥脱和狭窄等因素都可能导致CVCFS的发生和发展。
近年来,有关CVCF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并探索其发生机制。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抗凝剂、溶栓剂、抗菌剂和纤溶酶等药物可以减轻CVCFS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一些新型材料也被发现可以减少CVCFS的发生,如具有减少炎症反应和细菌附着的特性的新型涂层。
此外,一些研究也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症介质在CVCFS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为探索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线索。
中心静脉长期透析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套形成伴钙化的诊治分析
蛋白2 g / L , 诊 断为 “ 功 能 性子 宫 出血 , 慢 性 肾衰 竭 ” , 给 予 输 血 等对 症 治 疗 后转 诊 南 京军 区福 州 总医 院 , 予颈 内静脉 临 时透 析 导管 植 入后 开始 每 周 2 次血液 透 析治 疗 。期 间行 前 臂动 静 脉 内瘘 术 , 因 患者 桡动 脉 内径 过 小 , 桡 动 脉一 头 静 脉 内瘘 手术 不 成 功 , 反 复 检 查 患者 双 侧 上肢 头 静 脉 、 贵 要 静脉 不 具 备行 上 臂
但从 中可推知 , 患者 血 磷 长 期 处 于 较 高 状 态 ,
i P T H >2 5 0 0 p g / m l 。
内瘘术 , 于2 0 0 6 年1 月将使用 3 个月的颈 内静脉临
时透 析 导 管更 换为 Q u i n t o n P e r m c e T H 长 期 透 析导
中 国 血液 狰 化 2 0 1 4 年 9月第 1 3 卷第9 期 C h i n L I B l o o d P u r i f ,S e p t e m b e r , 2 0 1 4 , V o 1 . 9 , N o . 1 3
・
血管 通 路 ・
中心静脉长期透析导管周 围纤维蛋 白鞘套形成 伴钙化 的诊治分析
王 琰 孙淑清 陈 今 林 日 勇 余 毅
中图分类号 : R 3 1 8 . 1 6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4 0 9 1 . 2 0 1 4 . 0 9 . 0 1 6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穿刺点出血防治的进展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穿刺点出血防治的进展【摘要】穿刺点出血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与穿刺手法、病人的基础状态及包扎换药方法等有关。
通过改进穿刺方法、包扎技术,并合理的使用凝血药物,能有效地预防出血的发生,同时低温止血、明胶海绵等新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减少穿刺点出血的发生。
病人出血后应及时评估出血情况给予个体化的处理。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出血;并发症;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05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41-01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于中心静脉的静脉通路建立技术。
picc 穿刺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首先开始应用,我国自90年代末引入该项技术,因其留置时间长、可由护士操作、可以输入化疗药物及浓度较高的药物、保护患者血管、感染率较低等优势,近几年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由于picc穿刺鞘直径较粗,穿刺点血管损伤大,穿刺点血管渗血时有发生。
因此,穿刺局部出血成为置管护理的关键问题之一[1-2]。
现将穿刺点出血的主要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方法综述如下。
1 picc穿刺点出血的主要原因1.1 穿刺操作穿刺手法、速度、部位选择、不能做到一针见血等都会造成血管壁不同程度损伤而容易出血。
1.2 特殊患者群凝血功能较差、肝功能异常、营养不良等易引起出血[3-5]。
1.3 包扎换药方法按压方式、时间、加压包扎的力度及换药方法不当也会造成出血。
1.4 宣教患者不能正确了解picc导致做出引起出血的行为,如剧烈运动等[6]。
2 picc穿刺点出血的预防及护理2.1 穿刺方法2.1.1 穿刺部位的选择贵要静脉由下至上逐渐变粗,静脉瓣少且分支少,一次置管成功率较高,是穿刺的最佳靶血管。
中心静脉导管纤维蛋白鞘的组织病理学发生机制研究
中心静脉导管纤维蛋白鞘的组织病理学发生机制研究中心静脉导管纤维蛋白鞘(CVC纤维蛋白鞘)是一种容易形成在中心静脉导管(CVC)周围的纤维蛋白聚集结构。
这种纤维蛋白鞘可能会造成血栓形成、感染、机械性损伤等并发症。
目前,关于CVC纤维蛋白鞘的组织病理学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一些研究提供了一些启示。
CVC纤维蛋白鞘的病理学特点是由纤维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结构,其形成主要与机体炎症反应和纤维蛋白沉积有关。
一种可能的发生机制是机体炎症反应。
在CVC插管部位,机体通常会发生局部炎症反应,这是由导管周围组织的机体免疫系统对导管的异常刺激反应所致。
局部炎症反应会导致细胞因子的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这些细胞因子能够刺激纤维蛋白的合成和释放。
同时,炎症反应还能引起组织坏死和内皮细胞损伤,进一步促进CVC纤维蛋白鞘的形成。
另一种可能的发生机制是CVC周围的纤维蛋白沉积。
纤维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结构蛋白,能够形成纤维状结构并参与血栓形成。
在CVC插管过程中,一些研究显示纤维蛋白会沿着导管表面的微创伤部位聚集,形成纤维蛋白鞘。
这些纤维蛋白着陆的过程可能与导管表面的特殊结构有关。
例如,导管表面可能存在一些结构和化学特性,如微触突、腺样体等,这些特性能够促进纤维蛋白的沉积和聚集。
此外,CVC周围的细胞外基质(ECM)也可能参与CVC纤维蛋白鞘的形成。
ECM是一种由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等组成的复杂结构,能够提供细胞外的支撑和刺激。
在CVC插管过程中,导管表面的ECM可能会受到损伤,导致ECM的改变和重塑。
这些ECM的改变可能会刺激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进一步促进纤维蛋白的沉积和聚集。
总的来说,CVC纤维蛋白鞘的组织病理学发生机制主要涉及机体炎症反应、纤维蛋白沉积和ECM的重塑等多个因素。
研究这些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CVC纤维蛋白鞘的形成过程,并为预防和治疗CVC相关并发症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预防性治疗措施的研究进展
黏 附 。长期 以往 , 随着 平滑 肌 细胞从 静 脉 壁 迁移 到 导 管
尖, 胶 原 蛋 白 沉积 。 最 终 , 如 果 凝 血 超 出 了 纤 溶 系统 的 能 力 ,
期 留置导管的并发症也较 多 , 导 管功 能不 良是最常见 的远期
导管血栓 便会形成 。
并发症 之一 , 其 主要表 现是在导 管正常使 用一段 时间后 出现
3 导 管功能不 良的预防性治疗措施
目前 临床 上 预 防性 治 疗 导 管 功 能 不 良较 常 用 的 方 法 为
2 5 0 0—5 0 0 0 U / mL的肝素 盐水按 导管管腔容量封管 。肝 素 钠封 管在 一 定 程 度 上 能 减 少 导 管 功 能 不 良 的 发 生 率 , J O N K E R等 叫研 究 P I C C置 管患者发现 , 每 天使 用 5 mL ( 1 0 U / m L ) 肝素液封管 可以减 少因纤维 蛋 白鞘 等形 成致堵 管 的 发生, 但有 学者提 出肝素封 管 导管功 能不 良发 生率仍较 高 ,
性 拮 抗 维 生素 K, 干 扰 凝 血 因子 Ⅱ、 Ⅶ、 Ⅸ、 X, 以及 蛋 白 C 和
蛋 白 S的 2羧 基 化 从 而 发 挥 抗 凝 作 用 , 还 能 降 低 凝 血 酶 诱
以通过 变动导 管位 置或 更换 导 管得 到 解决 。然 而,血 栓 性
导的血 小板聚 集反应 , 因而还具有抗血 小板 的作用。且 它的
达8 % …J 。 因此 , 关 于预 防 性 治 疗 导 管 功 能 不 良的 其 他 治 疗
D O Q I ) 工作 组 认 为 血 流 量 低 于 3 0 0 mL / mi n超 过 3次 即 为 导
中心静脉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的形成原因与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的形成原因与护理摘要】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其周围均有纤维蛋白鞘的形成。
纤维蛋白鞘是有平滑肌细胞、红细胞、血栓、内皮细胞及胶原蛋白组成[1]。
而这种膜状物的出现是导致静脉狭窄,继而导管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
了解纤维蛋白鞘的形成原因,增强导管护理的相关知识,以维护与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原因;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354-02中心静脉导管(tunnel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TCCs)是继自体动静脉内瘘最常用的血管通路,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保障。
随着透析技术的提高,医保的改革,我国血液透析的病人日趋增长。
其中患者因自身血管条件差,心功能差,内瘘未成熟或多次失败,病情需要立即开始血液透析治疗而选择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2]。
研究表明:在使用TCCs的患者中,导管内都有纤维蛋白鞘形成[3-4],是造成导管失功的主要原因,故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对中心静脉导管纤维蛋白鞘的管理提供依据。
1.纤维蛋白鞘的认识早在20世纪中期就有关于这种表面物质的报道,1964年首次对这种膜状物进行了描述[5]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命名为纤维蛋白鞘。
纤维蛋白鞘是有细胞成分与非细胞成分组成的膜状物,它起始于导管的头端,在置管24h后开始形成,延导管壁延伸,达到管壁全长约需要5~7天的时间,与静脉壁紧密相联,即使导管拔出也不易被移出。
2.纤维蛋白鞘的组织病理学1971年,1篇对55名锁骨下静脉插管的患者尸体解剖的研究,首次对纤维蛋白鞘的组织病理学成分进行了报道。
该篇认为纤维蛋白鞘主要是血液中纤维蛋白沉积而成。
1996年Farrell等人对15只大鼠进行颈静脉插管的研究,表明早期形成的血栓中含有纤维蛋白成分,7天后血栓机化,形成一种致密的半透明的纤维结缔组织,即纤维蛋白鞘,而这种致密的结缔组织不易被溶栓剂溶解。
纤维蛋白鞘致PICC拔管困难的处理对策
纤维蛋白鞘致PICC拔管困难的处理对策范祖燕; 杨运娥; 陈妙霞【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9(033)023【总页数】2页(P4171-4172)【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拔管困难; 纤维蛋白鞘; 碳酸氢钠; 脉冲式冲管; 液状石蜡【作者】范祖燕; 杨运娥; 陈妙霞【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5106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局部麻醉,不限制病人肢体活动,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1]。
但是,拔管困难也时有发生。
据报道,拔管困难的发生率为9.8%[2],造成拔管困难的原因主要包括血管痉挛、静脉炎、感染、血栓形成、导管异位、静脉瓣发炎、纤维蛋白鞘形成[3]。
纤维蛋白鞘引发拔管困难的报道较少[4]。
钟婷等[5]报道了1例纤维蛋白鞘引起拔管困难的病人,经过镇静和介入方法均未成功,最终以静脉切开方式拔除导管。
我院2016年3月—2018年11月5例纤维蛋白鞘致PICC拔管困难病人最终成功拔除导管,避免了手术创伤,现将处理对策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6年3月—2018年11月我院出现因纤维蛋白鞘引起拔管困难病人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5~83岁,中位年龄43.5岁;留置导管类型: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单腔3F型号PICC导管2条,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单腔4F型号PICC导管3条;穿刺方法:传统穿刺1例,B超导引穿刺4例;穿刺部位:肘窝下贵要静脉1例,肘窝上贵要静脉2例,肘窝上肱静脉2例;导管留置时间181~363 d,中位时间263 d;Ⅲ级拔管困难3例,Ⅳ级拔管困难2例。
1.2 方法1.2.1 拔管困难分级拔管困难指各种因素导致拔管过程中出现牵拉感或弹性回缩,致使拔管过程不畅,无法拔出。
定时脉冲式冲管维护经皮中心静脉导管通畅的研究进展
临床上常用 0 . 9 % 氯化 钠溶液 及肝 素液稀 释正压 冲管 , 预防导管堵塞 , 但两 种溶液 的冲管 效果一直存 在着争议 。生 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 量和 渗透压 , 与体 内水 电解质平衡
及血液循环有密切关 系 , 注 入血管 内可防 止血栓形成。有研
减慢 以及某些疾病的因素 , 血 液呈高凝状态 , 易导致 血栓性堵 管; 患 者活动、 咳嗽 、 便秘使静 脉压力增大 , 血流反流至导管凝
道 堵塞。美 国血 管介入 学会 ( A V A) 主席 L y n n H a d a w a y女士 指出, 在导管维护时必须遵循 A—c—L冲管三部 曲 , 即 A: 导 管 功能评估 , C: 冲管 , L : 封管 J 。 目前 临床 上公认 采用 脉 冲
式 S A S封管 法能 有效预防堵塞 , 即在输液前用 1 O m l 0 . 9 %氯
蛋 白, 纤维蛋 白在导管头 部形成 一个 囊 , 即纤维 蛋 白鞘 , 纤维
蛋白鞘所形成 的鞘套包 裹导管 头导 致 了回抽性堵 塞 , 这种堵
塞表现为不干扰输液 , 但 抽不 出回血 , 通过荧光造影可确定导
管鞘套 的存在 【 ] 】 。 2 导管堵塞的原 因
2 . 1 血栓性堵塞 I C U危重 患者 由于长期 卧床 、 镇静、 血流
冲管维护 中心静脉导管通畅的研究进展 综述如下 。
1 导管堵塞的判 断 1 . 1 导管堵塞 的表 现 临床上 , 导管堵塞 表现为 : 输液速 度 减慢或停止 , 静脉推注时 阻力大 或无法推注 , 抽 不出回血。也 有根据输液速度来判断导 管的通 畅与堵 塞 , 通畅指 能抽取 回
化钠注射液 ( S ) 脉 冲式 冲洗导管 , 再 接治疗用 药 ( A ) , 输 液结 束后用 1 0 I I l l 生理盐水 冲管正压 封管 ( s ) 。近来 有学者 提
植入式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诊断及处理
植入式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诊断及处理王建新;武中林;苏金娜;王伟娜;谢艳丽;王建平【摘要】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患者131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经静脉港蝶翼针外接口,手推造影剂行体内导管造影,分析DSA表现;对诊断明确患者给予尿激酶溶鞘治疗,观察处理效果.结果DSA发现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51例,占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的38.9%(51/131),其中体内导管末端局部纤维蛋白鞘形成43例,体内导管弥漫性纤维蛋白鞘形成5例,体内导管广泛性纤维蛋白鞘形成3例.特异影像学表现为DSA下可见沿体内导管外壁走形的线样、柱状或不规则状高密度影包裹体内导管,被包裹的导管管径明显增粗,造影剂可向上反流进入腔静脉、静脉港植入侧或输液座周围皮下软组织内.51例患者给予尿激酶溶鞘治疗后,48例静脉港继续使用,3例静脉港提前摘除.体内导管局部、弥漫性及广泛性纤维蛋白鞘形成尿激酶溶鞘治疗成功率分别为100.0% (43/43)、100.0%(5/5)和0.0%(0/3).结论 DSA可有效评估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纤维蛋白鞘形成是造成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尿激酶对静脉港体内导管末端局部纤维蛋白鞘形成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7)009【总页数】4页(P1047-1050)【关键词】输注,静脉内;纤维蛋白鞘;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作者】王建新;武中林;苏金娜;王伟娜;谢艳丽;王建平【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射科,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2植入式静脉输液港(central verlous port access system,CVPAS)简称静脉港,长期留置于体内并发症较多,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是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导管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1-3],导致静脉港无法正常使用,部分患者不得不提前摘除静脉港[4-5]。
中心静脉导管纤维蛋白鞘的防治2019版
纤维蛋白鞘的形成过程
4
2
3
1
[5] Xiang DZ, Verbeken EK, Van Lommel ATL, et al. Compositionand formation of the sleeve enveloping a central venouscatheter[J]. J Vasc Surg, 1998, 28: 260-261.
肝素 尿激酶 枸橼酸 rt-PA 抗生素封管 其他封管液
中心静脉导管常用封管液
[6] 崔琳琳 叶朝阳.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常用封管液及封管方法[J].中国血液净化,2015,14(1):5-9.
肝素封管
国际上文献报道对于肝素封管的浓度差别较大 建议使用肝素浓度10mg/ml的普通肝素溶液或者
若渗漏入血,可导致低钙血症,出现麻木、抽搐等症状,甚至有致心律失 常的潜在风险。
[6] 崔琳琳 叶朝阳.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常用封管液及封管方法[J].中国血液净化,2015,14(1):5-9.
中心静脉导管纤维蛋白鞘的防治
什么是纤维蛋白鞘?
纤维蛋白鞘是包裹于中心静脉导管表面,由细 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组成的膜状物。它起始于导管 与静脉壁的接触点,并与静脉壁紧密相联,即使导 管拔出也不易被移除。纤维蛋白鞘在置管24h后, 在导管和静脉壁接触点开始形成,然后沿管壁延伸, 达到管壁全长约需要5~7天的时间。
[3] Wong JK, Sadler DJ, McCarthy M, et al. Analysis of earlyfailure of tunneled hemodialysis catheters[J]. Am JRoentgenol, 2002,179:357-363.
1例纤维蛋白鞘形成致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拔管困难的护理
1例纤维蛋白鞘形成致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拔管困难的护理嵇俊红【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9(023)007【总页数】3页(P127-129)【关键词】PICC;拔管困难;纤维蛋白鞘【作者】嵇俊红【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连云港, 22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1], 在临床被广泛应用[2]。
PICC留置期间的相关并发症包括血栓、静脉炎等[3-4], 拔管困难又是其中最难处理的并发症之一[5]。
本院护理1例PICC相关纤维蛋白鞘导致的拔管困难,通过正确诊断拔管困难的原因,合理应用药物、置管侧肢体物理疗法以及个性化心理护理, 24 h后顺利拔除PICC,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女,67岁,退休工人,临床诊断为乳腺癌。
于2018年3月2日行化疗, 2018年4月5日在外院由省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在超声引导下经右侧贵要静脉行PICC置管术,查阅患者病历,置前血常规及血凝常规正常,体检见穿刺点位于上臂中间段(穿刺点的选择遵循ZIM穿刺法选择区间原则)[6], 材料为聚氨酯双腔导管(巴德医疗, 5Fr), 送管过程应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这样可以保证一次送管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7], 置管过程顺利,导管置入深度为37 cm, 外露0 cm, 术后行全胸正侧位X片示: 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水平。
患者治疗期间,每周按时维护,无并发症发生。
患者5月转入本院治疗, 7月治疗结束,考虑予以拔出导管。
1.2 拔管经过及结果拔管前评估导管及患者: 应用生理盐水回抽导管抽回血不能,冲管无阻力,患者穿刺手臂无肿胀,臂围较置管前无变化,血常规及血凝常规正常。
肿瘤患者PICC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观察及护理
中 图 分 类 号 :R472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671—9875(2013)07-0681-02
经外周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 一 种 从 周 围静 脉 导人 且 导管 头端 位 于 中心 静 脉 的 深 静脉 置 管 技 术 ,因其 置管 操作 易掌握 、留置 时 间久 、维护 方便 , 已广 泛用 于肿 瘤放 疗 、化 疗 、需 要 输 注 刺激 性 药 物 和长 期静 脉输 液 等患 者 。纤 维 蛋 白鞘 是包 裹 于 中 心 静 脉导 管表 面 的膜状 物 ,是 由平 滑 肌 细 胞 、红 细 胞 、血 栓 、内皮 细 胞 及 胶 原 蛋 白等 组 成 _1],是 造 成 导 管 失 功 的 主 要 原 因 。2009年 5月 至 2012年 8月 ,本 院放疗 科 为 415例肿 瘤患 者行 PICC置 管 , 其 中 l5例发生纤维蛋 白鞘 ,现将观察及护理报告 如 下 。
作者简介 :黎容清 (1965一 ),女 ,本科 ,副主任护师 ,护士长 收稿 日期 :2O12—12—27
1 临 床资 料 1.1 一般 资 料 本 组 15例,其 中男 l1例、女 4例 ;平均年龄 5l岁;鼻咽癌 5例 ,上颌窦癌 2例, 食 管癌 3例 ,乳腺 癌 2例 ,肺癌 3例 ;贵要 静脉入 路 置管 13例 ,头静脉人路置管 2例 ;发生时间为置管 后 8"--39 d。临床 观 察 有 纤 维蛋 白鞘 形 成征 象 后 均 予超 声 检 查 ,9例 检 查 显 示 导 管 周 围实 质 性 回 声 ,见 有絮 状 物 或 膜 状 物 包 裹 ,管 壁 增 厚 ,导 管 与 静 脉 内壁 间血 流 信 号 稀疏 ,色 彩黯 淡 ;6例超 声 检 查 未见 导管 被 絮状 物包 裹 ,行 影 像 学 造影 ,均 见 上 腔静脉 内导管头端造影剂呈伞状 。 1.2 治疗 及结果 全部 病例均用 尿激酶治 疗 ,导管 恢复通畅 13例 、通畅不满意 2例 ,但其 中 7例导管 恢 复通畅及 2例导 管通 畅不 满 意者 ,症 状 改善不 明 显 ,肢体肿胀 或肩 、胸 部 酸胀症 状 减轻 不 明显 ,B超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诊断及处理方法目的:研究与分析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输液港植入术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进行诊断,对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的形成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500例患者中,有213例出现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占比42.6%(213/500),其中体内导管广泛性纤维蛋白鞘形成15例、体内导管弥漫性纤维蛋白鞘形成26例、体内导管末端局部纤维蛋白鞘形成172例。
经尿激酶溶鞘治疗后,体内导管广泛性、弥漫性以及局部纤维蛋白鞘形成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0、100%(26/26)、100%(172/172)。
结论: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可采用DSA进行有效评估,而经尿激酶溶鞘治療后能够达到显著效果,因而值得推广应用。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简称静脉港,其如果在人体中长时间留置,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即为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其还会并易引起血栓形成、感染、肺栓塞等其他严重并发症,因而是导致导管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
其不仅会导致一些患者将静脉港提前摘除,同时还会造成患者无法正常使用静脉港[1-2]。
目前临床针对纤维蛋白鞘的形成机制还没有定论,但普遍认为与导管相关血栓形成有关[3]。
血栓形成有三个必要因素,即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瘀滞及机体高凝状态[4-5]。
上述因素相互作用,则是肿瘤患者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被认为可能是形成纤维蛋白鞘的基础[6-7]。
因此本文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诊断及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实施输液港植入术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男310例,女190例,年龄20~60岁,平均(51.03±2.57)岁;其中静脉港经锁骨下穿刺置入172例,静脉港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328例。
右颈内静脉双腔中心静脉置管后纤维蛋白鞘形成致拔管困难1例
右颈内静脉双腔中心静脉置管后纤维蛋白鞘形成致拔管困难1例周华丽; 马洪丽; 邱礼平【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9(033)021【总页数】3页(P3816-3818)【关键词】拔管困难; 中心静脉; 导管插入术; 纤维蛋白鞘; 颈内静脉【作者】周华丽; 马洪丽; 邱礼平【作者单位】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9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指经皮肤直接自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等进行穿刺,沿血管走向直至腔静脉的插管[1]。
中心静脉具有管径粗、血流速度快、血流量大、插入导管较短等特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受液体输入浓度、pH 值的限制,输入的液体很快被血液稀释,因此不会导致对血管的刺激,血管并发症相对较少,因而广泛应用于不宜外周静脉治疗的病人,在临床病人特别是肿瘤病人中应用广泛,但也存在着静脉炎、血栓形成、导管断裂、相关性感染、拔管困难等问题[2]。
据有关文献报道,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拔管困难病人发生率为0.05%~9.80%[3-4],而CVC 拔管困难的报道很少,暂无统计数据。
尽管中心静脉导管拔管困难发生率低,但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很可能会造成导管断裂,损伤血管组织等,严重者甚至还会引起其他无法预测的意外而造成医疗纠纷,故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现将我科1 例右颈内双腔中心静脉置管后纤维蛋白鞘形成致拔管困难的护理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病人,女,57 岁,主因“进食后吞咽梗阻伴疼痛4 个月,加重伴呕吐1 个月”收入我院。
入院4 个月前病人进食后出现吞咽梗阻,伴腹痛,不伴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黑便、骨痛等,于外院就诊,效果不佳,病人未重视,入院1 个月前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伴呕吐,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院,外院病理:贲门高级别上皮内瘤,组织结构较为复杂,高度怀疑癌变。
中心静脉导管表面形成的纤维蛋白鞘
中心静脉导管表面形成的纤维蛋白鞘中心静脉导管(CVC、PICC)表面都可以形成纤维蛋白鞘,这是一种由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及纤维结缔组织组成的膜状物,包裹在导管表面可以导致血栓形成、管路功能障碍、继发感染、与血管壁粘连可致拔管困难,甚至拔管后脱落形成肺栓塞等并发症。
组织病理学成分病理成分由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大量胶原纤维组成。
形成过程静脉穿刺点静脉壁内皮缺失,与导管之间形成血栓,成为血栓桥,逐渐有平滑肌细胞从静脉壁通过血栓桥向导管侧迁移,此外静脉壁内皮细胞也会沿血栓桥爬行至导管表面,逐渐形成了由平滑肌细胞和胶原蛋白为主体,由内皮细胞覆盖表面,沿导管壁向远端生长的鞘。
纤维蛋白鞘是一种致密、半透明的膜状物(图片来自网络)↑发生机制目前主要存在 2 种观点:第 1 种观点认为纤维蛋白鞘是血液中的蛋白沉积于导管表面,继发血栓机化而形成。
第2 种观点认为纤维蛋白鞘的形成是静脉壁中的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对导管成分和相关血栓的一种生物学反应,而不单纯是非细胞成分的沉积和血栓形成。
有研究表明这种鞘仅在早期含有纤维蛋白成分,而成熟后不含该成分。
含纤维蛋白的血栓易碎裂,能被溶栓剂溶解,而成熟的鞘是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不能被溶栓剂溶解。
纤维蛋白鞘被认为是一种结构稳定的组织,有学者观察拔管后血管内残留的纤维蛋白鞘,拔管后10个月,鞘仍牢固的附着在静脉壁上。
纤维蛋白鞘包裹在导管表面,而且有可能沿着导管延伸,形成活瓣。
特征性的表现就是,从导管推注时是通畅的,而回吸时活瓣被负压吸引堵塞导管头端,导致回抽不畅,致使导管功能障碍。
它起始于导管与静脉壁的接触点,并与静脉壁紧密相联。
PICC导管纤维蛋白鞘,可见与静脉壁相连的“带”状物↑超声监测纤维蛋白鞘松解并拔管↑本视频由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超声科张汉涛医生提供。
中心静脉导管纤维蛋白鞘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随着 经 济 发 展 、 医 疗保 险 的 普及 , 终 末 期 肾 脏 病 患者 得 以依赖 血液 净化 长 期存 活 ,建立 良好 的 血 管通 路 是进 行血 液净 化 治疗 的前 题 。在等 待动 静 脉 内瘘 成 熟 的过程 中, 以及 不 能建 立有 效动 静脉 内 瘘 的透 析 患者 ,中心 静脉插 管 成为 患者 赖 以生存 的 唯一 通路 。K D Q / O I指南 指 出: 目前 2 %终 末期 肾 1 脏病 患者 应用 中心 静 脉导 管作 为透 析通 路 。 目前 我 国血 液 透 析 的 患 者 中 , 中心 静 脉 导 管均 已广 泛 使 用 。研 究 已证 实 ,所有 类 别 的 中心静 脉 通 路装 置 , 其 中心静 脉 内都有 纤 维 蛋 白鞘 形成 _ 。纤 维蛋 白 1 , 鞘 可 以直 接 导致 中心静 脉 导管 失功 能 ,并 是 中心 静 脉 狭 窄 的重 要危 险 因素 ,故 引起 国 内外 广 泛 关注 。
关 于纤 维蛋 白鞘 的组 织病 理学 成分 , 是一个 存 在 争 议 的 问题 。
早在 l 7 年 ,l篇对 5 91 5名锁 骨下 静 脉插 管患 者 尸体 解剖 的研 究 ,首 次对 纤维 蛋 白鞘 的 组织病 理 学 成分 进行 了报 道 。该 篇文章 认 为纤维 蛋 白鞘 的组 成 成分 主要 为血 液 中纤 维蛋 白的沉 积 ,强 调没有 内 皮 化和 组织化 的证据 I 。进 入 l 世 纪 9 年代对 该 5 _ 9 0 问题 又 有 了一 系列 新 的实 验研 究 。
4例PowerPICCSOLO纤维蛋白鞘致拔管困难的护理
4 例 PowerPICC SOLO 纤维蛋白鞘致拔管困难的护理【摘要】目的:分析4例PowerPICC SOLO 拔管困难病例相关资料,探讨尿激酶在拔管困难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3月至2021年03月于昆山市中医医院住院期间发生拔管困难的4 例PowerPICC SOLO患者病例资料。
结果:4 例拔管困难患者,在发生拔管困难后均使用了尿激酶处理,处理后均完全完整拔出,拔出的导管外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白色纤维蛋白鞘包裹。
结论:在排除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情况下,尿激酶可使导管外附着的纤维蛋白鞘与血管壁相连处松解,还可能使导管外表面的纤维蛋白鞘溶解和剥离,提高了徒手拔管成功率,避免了介入手术或静脉切开取管给患者带来的压力和经济负担,从而降低患者痛苦,减轻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PowerPICC SOLO;纤维蛋白鞘;拔管困难;尿激酶【Abstract】 Objective: By analyzing the relevant data of 4 PowerPICC SOLO cases with extubation difficulties, the role and application of urokinase in extubation difficulties were prelimatively explored. Methods: The case data of 4 PowerPICC SOLO patients who had difficulties in extubation during hospitaliz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Kunshan from March 2019 to March 202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4 patients with extubation difficulties were all treated with urokinase, and then the catheters were completely pulled out. The outer surfaces of the drawn catheters were all covered with white fibrin sheath to varying degrees. Conclusion: In the case of excluding PICC 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 our hospital tried to use urokinase to treat the extubation difficulties. Urokinase can release the fibrin sheath attached to theouter surface of the catheter from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bloodvessel wall, and can also dissolve and peel the fibrin sheath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atheter. These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bare-hand extubation, avoid the pressure and economic burden broughtto patients by interventional surgery or venotomy, thereby reducingthe pain of patients, reducing the cost and improving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Key words] PowerPICC SOLO; fibrin sheath; extubation difficulties; urokinasePowerPICC SOLO 为聚氨酯材质,末端瓣膜式耐高压型PICC,近3年来PowerPICC SOLO 广泛应用于化疗、长期输注刺激性药物等患者。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研究进展
将细苗吸附 导舒外譬 , 尤其 是表皮葡萄球菌能产 生 一 种多糖 , 使纲茼本 身紧紧枯附 j 管譬 同时 具有抗 州理佧用 保护 细
菌 术 身 不 被 吞 噬 , 捕 的 细 菌 沿 导 管 围 的纤 维 蛋 白 鞘 蔓 延 ^ 定 血 ・ 起 感 染 I I 据报 道 . 管 在 7 d 9 d内 就 可 以 有 细 菌 移 j I 插
8% I= 6 2 35
。
真 菌感 染 越 来 越 多 , 甚 出 现 双 重 病 原 体 感 染 , 逃
中 国分 类 号 : 2 I H7
文 献 标 识码 : C
1 % 92
1 :由于 日前临床 合理应用 抗生索现象 同益严 蕈 .
文章 编号 :0 9 6 9 【【l)l 0 1 0 10 4 3 2儿 0 0 4 3 2
塑料导符有特殊选择 亲 和力有关I2 18 5 3 6 9 6年 前,  ̄ 金黄色 葡萄球菌是文献报道最 多的病原茁:近年来表皮葡 萄球 菌感染
有上 升趋 势 , 外 报 道 C S椅 出 率 肫 毛 超 过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吲 ON 菌 。 I :肠 球 菌 感 染 U益 增 多 . NI N S报 道 占 院 内 C C RI V 的
J a g Ho g( I M s i [o I u h u Ci Gu n x in n ℃ Ho p t a f z o t i y ag i 5 5 H l( i a 4 Il ’ n ) h
酶 阴性葡萄球蒲(INS 、 【 ) ] 皇黄色葡萄球蒲 、 肠球 菌 、 铜绿假 单胞
位 生 长 1 j 一 3 I :
3 2 血棒形成 .
导管植 ^后 , 体表创 向被 血浆组织 蛋白包裹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静脉导管纤维蛋白鞘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中心静脉导管纤维蛋白鞘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段青青张丽红王保兴摘要:所有类别的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其中心静脉内导管表面都有纤维蛋白鞘形成,是由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胶原蛋白组成的膜状物,可直接导致导管失功。
其发生机制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纤维蛋白鞘是血液中的蛋白沉积于导管表面,继发血栓机化而形成。
第二种观点认为纤维蛋白鞘的形成是静脉壁中的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对导管成分和相关血栓的一种生物学反应,而不单纯是非细胞成分的沉积和血栓形成。
了解其组织病理学成分和发生机制可指导临床预防纤维蛋白鞘的发生,保证透析导管的通畅。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纤维蛋白鞘;组织病理学;发生机制随着经济发展、医疗保险的普及,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得以依赖血液净化长期存活,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前题。
在等待动静脉内瘘成熟的过程中,以及不能建立有效动静脉内瘘的透析患者,中心静脉插管成为患者赖以生存的惟一通路。
K/DOQI指南指出:目前21%终末期肾病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作为透析通路。
90年代资料统计,每年约有三百至四百万条中心静脉管路系统建立[1,2]。
目前我国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的患者中,中心静脉临时导管、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均已广泛使用。
研究已证实,所有类别的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包括有皮下隧道和没有皮下隧道的导管,皮下埋植及由周围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中心静脉内都有导管周围覆盖物,即纤维蛋白鞘形成[3,4,5]。
纤维蛋白鞘可以直接导致中心静脉导管失功能,并是中心静脉狭窄的重要危险因素,故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对纤维蛋白鞘的组织病理学成分和形成机制进行总结和整理,为纤维蛋白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1纤维蛋白鞘的概述:纤维蛋白鞘是包裹于中心静脉导管表面,由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组成的膜状物。
它起始于导管与静脉壁的接触点,并与静脉壁紧密相联,即使导管拔出也不易被移除。
据报道在首次置管发生管路功能障碍的患者中,由纤维蛋白鞘引起的在置管一周约占%,平均跟踪调查98天后约占75%[6,7]。
纤维蛋白鞘在置管24小时后,在导管和静脉壁接触点开始形成,然后沿管壁延伸,达到作者单位:050051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肾内科段青青与张丽红对本文有同等贡献,均为第一作者通信作者:王保兴050051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肾内科管壁全长约需要5-7天的时间[8,9]。
纤维蛋白鞘可以导致血栓形成,管路功能障碍,继发感染,导管拔除及拔除后肺栓塞等一系列并发症,是危害导管功能,造成管路失功的最主要原因[7]。
2纤维蛋白鞘的组织病理学成分:关于纤维蛋白鞘的组织病理学成分,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
早在1971年,一篇对55名锁骨下静脉插管患者尸体解剖的研究,首次对纤维蛋白鞘的组织病理学成分进行了报道。
该篇文章认为纤维蛋白鞘的组成成分主要为血液中纤维蛋白的沉积,强调没有内皮化和组织化的证据[8]。
随后有一些相关短期研究支持该观点[10-13]。
进入19世纪90年代对该问题又有了一系列新的实验研究。
1995年对52只大鼠的研究报道,所有导管的血管内部分表面都有鞘形成,由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大量胶原纤维组成,并证实鞘的内皮细胞存在于鞘的血管管腔侧,并与静脉穿刺点处血管自身的内皮细胞层相连续[14]。
1996年O’Farrell等人[15]对15只大鼠进行硅树脂导管颈静脉插管。
分别对置管3,7,60天的大鼠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应用HE染色,masson’strichrome染色及PTAH染色。
发现早期在静脉导管插入点形成红色血栓,其中含有纤维蛋白成分;7天后,血栓开始部分机化;60天后血栓完全机化,成为成熟的鞘,由大量纺锤样成纤维细胞和胶原蛋白组成,不含有纤维蛋白成分,是一种致密的、半透明的纤维结缔组织。
该研究认为,所谓的“纤维蛋白鞘”仅在早期含有纤维蛋白成分,而成熟后不含该成分。
含纤维蛋白的血栓易碎裂,能被溶栓剂溶解,而成熟的鞘是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不能被溶栓剂溶解。
因此认为3-7天为血栓形成阶段,是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的治疗窗。
但该研究样本量较小,标本染色种类较少,时间间隔窗设计不甚合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998年XiangDZ等人[9]对123只大鼠颈静脉插管进行了6个月的观察研究。
应用了扫描电镜、透视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标本的组成成分进行全面的研究,确认了平滑肌细胞的参与。
该研究将大鼠分为三大组,穿刺后立即拔管观察组,插管观察组,拔管后观察组。
穿刺后立即拔管观察组可见,1-3天时,静脉导管穿刺处有静脉壁内皮缺失,并有附着血栓形成,7天后,静脉壁内皮再生,血栓完全消失。
插管观察组可见,置管3天内,在静脉穿刺点与导管之间有血栓形成,成为静脉壁与导管的连接桥梁;在置管7天后,逐渐有平滑肌细胞从损伤的静脉壁通过血栓桥向导管侧迁移,这些圆胖的合成型平滑肌细胞分泌胶原蛋白,于此同时,血栓桥内有新生微血管形成,置管9天静脉壁内皮细胞沿血栓桥爬行,覆盖整个血栓表面,逐渐形成了由平滑肌细胞和胶原蛋白为主体,由内皮细胞覆盖表面,沿导管壁向远端生长的鞘。
随时间延长,鞘中平滑肌细胞和微血管逐渐减少,平滑肌细胞由合成型逐渐转化成功能型,内皮细胞由立方活跃型,逐渐转化为扁平静止型,胶原蛋白逐渐增多。
拔管后观察组可见,拔管后10个月,鞘仍牢固的附着在静脉壁上,鞘内可有少量血凝块。
该研究强调平滑肌细胞迁移是鞘形成的关键步骤。
认为鞘是一种结构稳定的组织,不会被血流和机体的纤溶系统破坏。
该研究提出插管组在导管中下段新的接触点可以有第二个纤维蛋白鞘或有附壁血栓形成,与插管入口处纤维蛋白鞘无连续性。
该实验不仅应用了光镜,还应用了扫描电镜、透视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标本分层次研究,样本量较大,分组和时间间隔较合理,首次对拔管后鞘的转归进行了观察,提出了导管相关鞘的概念。
2001年该研究组对兔子的实验也支持以上观点,并明确指出纤维蛋白鞘应称作导管相关鞘[16]。
2000年Suojanen等人[17]应用经股静脉纤维蛋白鞘剥除术,活体剥除了8位患者的10例管周组织,通过大体观察和HE染色进行了组织病理学分析。
4例标本为长薄鞘状物,作者认为是通常所说的纤维蛋白鞘,由大量层状嗜伊红组织和一定量炎细胞组成,其中一例有新鲜血栓附着。
4例为大块状组织,作者认为是机化后的血栓,由深染的嗜伊红组织,纤维组织,内皮细胞及大量炎细胞组成,其中一例有新鲜血栓附着。
2例成分介于这两者之间。
该研究认为造成导管失功的主要原因是导管周围血栓形成,可伴或不伴纤维蛋白鞘的形成。
但该研究应用圈套导丝对鞘进行剥除,在剥除过程中会造成标本成分的丢失脱落,同时在标本经过股静脉导管鞘时,也会破坏标本的组织结构,影响其完整性。
该实验是对唯一对人类活体纤维蛋白鞘的病理学研究,但其标本例数较少,没有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观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006年对8只猪超声介导下颈静脉硅树脂插管的研究显示,纤维蛋白鞘覆盖了整个血管内导管长度的33%-100%[18]。
该研究分别观察了置管7,14,30,45天时导管表面成分。
置管7天时,导管周围出现了由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组成的覆盖物,覆盖物主要由平滑肌细胞,红细胞,血栓和小区域聚集的内皮细胞,胶原蛋白组成。
置管14天时,鞘主要由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胶原蛋白组成。
置管30天和45天时,鞘中细胞成分逐渐减少,胶原蛋白逐渐增加。
并且随着插管时间的延长,内皮细胞层覆盖在鞘表面,与插入点静脉壁逐渐融合。
在所有纤维蛋白鞘标本中都可以观察到新生血管的生成。
该研究是对大型哺乳动物的研究,与人类更为接近,但标本例数较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纤维蛋白鞘的形成机理:形成基础:目前国内外对纤维蛋白鞘的形成机制还没有定论,但普遍认为与导管相关血栓形成有关。
血栓形成有三个必要因素,即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瘀滞及机体高凝状态。
研究证实,导管插入造成的直接内皮损伤,导管留置对静脉壁的压迫[19],导管随呼吸、心跳[20,21]及机体活动[22,23]对静脉壁造成的慢性摩擦,均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导管插入占据血管管腔,会造成局部血流瘀滞[24,25]。
1997年James等人[26]的研究发现,血液透析患者特殊的血流动力学比正常人更易形成血栓。
该研究证实,透析患者的血小板表面膜蛋白异常表达,更易被激活。
并且透析器膜,透析导管表面及透析时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的剪切力增加,均可激活血小板。
透析患者血浆也存在异常,如高纤维蛋白血症,抗凝血因子Ⅲ的水平降低,高半胱氨酸血症等,均造成机体的高凝状态。
以上三点的相互作用,是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被认为可能是形成纤维蛋白鞘的基础。
形成过程:对于纤维蛋白鞘的形成过程,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纤维蛋白鞘是经过血液中的蛋白沉积,继发血栓,血栓机化的过程而形成,其本质就是机化的血栓。
当异物暴露在血液中,其表面会迅速形成一层厚100nm的蛋白层,这些蛋白包括纤维蛋白原,γ-球蛋白,白蛋白,脂蛋白,凝血因子等[27]。
纤维蛋白原强烈吸附血小板,被吸附的血小板释放一系列促进血栓形成的物质。
γ-球蛋白吸附白细胞,并增强白细胞的吸附功能,促进炎性介质的释放。
而白蛋白降低血小板和白细胞的粘附作用。
也有文章指出暴露在血液中的异物会直接激活凝血系统,使其表面沉积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随后血小板粘附形成血小板小梁作为支架,继而内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红细胞和白细胞被网络在小梁中[28]。
纤维蛋白鞘的形成与导管材料对血浆蛋白,血小板的吸附性,对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能力及引起机体炎症反应的程度均有关系。
第二种观点认为导管相关纤维蛋白鞘的形成是静脉壁对导管成分和相关血栓的一种生物学反应,强调静脉壁对损伤及异物刺激的反应,静脉壁中的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不单纯是非细胞成分的沉积和血栓形成。
插管造成的血管壁损伤,启动血栓形成[29,30]。
插管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导管和静脉壁之间的血液瘀滞均加速了血栓的形成。
血栓机化的同时损伤处静脉壁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内皮细胞沿表面爬行覆盖,最终形成纤维蛋白鞘。
许多研究均认为静脉壁中平滑肌细胞在纤维蛋白鞘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一些关于血管损伤的研究认为,损伤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泌一系列生长因子[31,32],这些生长因子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33,34],激活平滑肌细胞,使其由收缩型转变为合成型,具有增殖和迁移的能力[35,36],这是不同于单纯血栓机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