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采集服务器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串口服务器技术规范

串口服务器技术规范

串口服务器技术规范一、设备技术要求1、设备目录2、设备主要用途与Modem池设备配套使用,将串口设备转换成COM口,连接到以太网络。

(参考MOXA 5610串口服务器用途)3、串口服务器详细技术要求机架式串口服务器:100-240 VAC电源输入、自带1(或2)个以太网端口、16个RS-232串口端口,提供16个串口设备联网准备。

(1)主要功能要求:1.1 网络接入:串口设备支持连接到以太网,提供便捷的传输方式,确保将来网络的扩展性能。

具备16个RS-232串口端口,为这16个串口设备提供联网准备,通过简单的配置,就可以将16个串口设备连接至以太网。

1.2 设备尺寸:符合19英寸机柜安装要求,拥有专业的外观设计,前面板上有所有端口的Tx/Rx LED 指示灯,在后面板上排列16口RS-232的RJ45接口。

1.3 Real COM/TTY端口:通过在Windows或Linux操作系统中安装驱动程序,可以将设备映射为Real COM串口(在Windows中)或Real TTY串口(在Linux中)。

除了支持基本的数据传输之外,还需支持RTS,CTS,DTR,DSR,和DCD控制信号。

1.4 可以通过LED指示灯监测设备运行状态:提供系统LED灯状态分析功能,串口数据传输Tx/Rx LED灯和以太网口LED灯显示情况,帮助现场工程师分析问题,实现对系统的维护。

设备的LED灯不仅可以指示当前系统和网络状态,还可以帮助实现场工程师监视所连接串口设备的状态。

1.5 终端电阻和上拉/下拉电阻可调:在一些关键应用中,终端电阻可防止串口信号的反射,调整上拉/下拉电阻可保持电子信号的完整性。

在没有电阻值普遍兼容的环境里,通过DIP开关,可设置终端电阻和上拉/下拉电阻的阻值。

(2)性能要求:系统稳定性强、功能简便易操作、应用方便、安全性较好、设备驱动支持广泛、兼容性强。

(3)技术指标:3.1 以太网参数端口数量:1/2速率:10/100 Mbps,自适应MDI/MDIX3.2 接头参数:8针RJ453.3 电磁隔离保护:内建1.5 KV3.4光纤接口参数(支持-M-SC和-S-SC)注:当连接单模光纤收发机时,可通过使用衰减器防止因光学功率过大而导致的损坏。

智能水电采集系统技术方案

智能水电采集系统技术方案

XX园区智能 水电采集系统设计方案书目录第一章 概述 (1)1.1 项目背景 (1)1.2 系统简述 (1)1.3 建设目标 (1)1.4 设计原则 (2)1.5 设计依据 (3)1.6 设计范围 (3)第二章 系统介绍 (5)2.1 系统概述 (5)2.2 系统架构图 (5)2.3 抄表管理流程 (8)2.4 核算管理流程 (9)2.5 营业收费流程 (10)第三章 系统功能 (12)3.1 自动抄表 (12)3.2 远程控制 (12)3.3 收费功能 (13)3.4 结算功能 (13)3.5 物管APP (14)3.6 统计查询 (14)3.7 曲线分析 (15)3.8 短信提醒 (15)3.9 档案管理 (15)第四章 硬件设备与配置 (17)4.1 系统配置要求 (17)4.2 费控智能电表 (17)4.3 费控智能电表(导轨) (20)4.4 II型集中器 (21)4.6 II型采集器 (24)第五章 工程实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项目组成员及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项目施工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项目施工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施工具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质量保证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 培训及售后服务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 同类项目业绩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概述1.1 项目背景1.2 系统简述本方案主要针对XX园区的用电用水集抄管理,实现用电用水远程自动抄表、远程拉闸、预收费、统计、分析等功能,系统安全性高,实用性强,维护简易。

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规范

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规范

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规范1. 引言CTCS-3级列控系统是一种高铁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用于实现高速列车的运行控制和安全保障。

本文档旨在规范CTCS-3级列控系统的技术要求,确保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2. 系统概述CTCS-3级列控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架构,由列车自动驾驶模块、线路侧设备、通信网络和管理中心组成。

系统通过各个模块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互,实现列车的智能控制和安全运行。

3. 功能要求CTCS-3级列控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列车自动控制功能:根据线路信息和车载设备数据,自动控制列车的运行、减速和停车。

- 列车运行信息采集:对列车的速度、位置、加速度等运行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并传输给管理中心和线路侧设备。

- 安全监控和故障诊断:对列车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故障诊断,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安全隐患。

- 线路侧设备管理:对线路侧信号机、车站设备等进行实时管理和控制,确保线路侧设备与列车的协同工作。

4. 性能指标CTCS-3级列控系统应满足以下性能指标: - 系统稳定性:系统应能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稳定可靠地运行,具备抗干扰和容错能力。

- 响应时间:系统对于列车运行状态的监控和响应时间应不超过10毫秒。

- 安全性:系统应具备高度的安全性,能够自动识别和阻止可能的安全事故。

- 可扩展性:系统应支持根据需要进行功能扩展和升级,以适应不同线路和列车的需求。

- 数据传输可靠性:系统中的数据传输通道应具备高可靠性和实时性,确保数据传输不丢失和不延迟。

5. 接口要求CTCS-3级列控系统应满足以下接口要求: - 列车-线路侧设备接口:通过接口实现列车和线路侧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控制命令传递。

- 列车-管理中心接口:通过接口实现列车和管理中心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命令控制。

- 数据存储接口:支持将系统产生的数据存储到本地或云端服务器,并具备数据读取和备份功能。

6. 数据安全与保护CTCS-3级列控系统应具备以下数据安全与保护措施: - 数据加密:对系统中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保护,确保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

数据中心液冷技术标准规范解读

数据中心液冷技术标准规范解读
长期稳定性测试
热工性能测试
开机停机测试
变负载性能测试
23
2-(6)《
变水温性能测试
变流量性能测试
冷量分配单元CDU性能测试
六、系统功能测试 系统压力控制测试(浸没相变) 冷却液泄漏告警测试 泵故障告警测试 一次侧冷却水故障测试 二次侧冷却液故障测试 冷却液蒸发耗散测试(浸没式液冷)
断电自启测试 群控功能测试 通讯功能测试
液体安全要求
5. 4
液体环境要求
5. 5
液体处置要求
5. 6
定了数据中心浸没式液冷服务器系统的服务器及 其相关配套运行条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
本 文 件 适 用 于 浸没式液冷服务器的设计、施工、部署、运 维等环节的技术指导。
2 规范性 引用文件
5
数据中心液冷技术规范体系现状-团体标准
6
目录 Contents
1
数据中心液冷技术规范体系现状
2
液冷技术规范-解读
7
1-(1)《 8
2-(1)《
本文件规定了数据中心液冷服务器系 统,包括服务器及其相关配套运行条件等 方面的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
本 文 件 适 用 于 数据中心液冷系统的设 计、施工、部署、运维等环节 的 技 术 指 导。
3 术语、定 义和缩略语
4 冷板式液 冷服务器系 统服务器技
术要求
6 冷板式液 冷服务器系 统监控要求
5 冷板式液 冷服务器系 统基本技术
要求
15
2-(3)《
供水温度和CDU 1、一次侧要求
2、CDU
3、液冷性能效率-液冷占比
4、系统需求:
16
2-(3)《
5、冷量分配单元:

大客户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二版)

大客户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二版)

广东电网公司大客户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二版)2005年11月20日发布2005年12月1日实施广东电网公司发布目录1总则 (1)1.1概述 (1)1.2遵循的有关标准 (1)1.3系统建设目标 (2)1.4总体要求 (3)1.5适用范围 (4)2主站技术要求 (5)2.1数据采集 (5)2.2计量监测及报警 (6)2.3负荷控制 (7)2.4数据统计分析 (7)2.5档案管理 (7)2.6报表管理 (8)2.7曲线及图形 (8)2.8对时 (9)2.9分层管理 (9)2.10系统接口 (9)2.11信息发布 (9)2.12系统管理 (10)2.13系统安全 (10)2.15主站技术指标 (11)3终端技术要求 (11)3.1一般要求 (11)3.1.1 系统平台 (11)3.1.2 存储容量 (11)3.1.3 电源 (11)3.1.4 本地接口 (12)3.1.5 遥控遥信接口 (12)3.1.6 安全性 (12)3.1.7 无线信号指示 (13)3.1.8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 (13)3.2功能要求 (14)3.2.1 终端抄表 (14)3.2.2 交流采样 (14)3.2.3 负荷控制功能 (14)3.2.4 通信信道 (15)3.2.5 数据抄读及存储要求 (15)3.2.6 对时 (16)3.2.7 用电异常监测及报警功能: (16)3.2.8 具有本地维护端口 (17)3.2.9 远程升级 (17)3.2.10 显示 (17)3.2.11 扩展功能 (17)3.3终端的运行环境 (18)4通信网络 (18)4.1GPRS实现方案 (18)4.2CDMA技术的实现方案 (19)4.2.1 说明 (19)4.2.2 CDMA通信组网方案 (20)4.2.3 技术要求 (20)5系统结构和平台 (21)5.2硬件平台 (22)5.2.1 数据库及应用服务器 (22)5.2.2 采集服务器 (22)5.2.3 WEB服务器 (22)5.2.4 认证服务器 (23)5.2.5 接口服务器 (23)5.2.6 存储备份硬件 (23)5.2.7 其他硬件 (24)5.3系统平台 (24)5.3.1 操作系统 (24)5.3.2 数据库 (24)5.3.3 第三方系统软件 (25)5.4主站设备清单 (25)附件一、采集服务器核心原始数据表结构要求 (30)1.1最小间隔电量表码数据表结构 (30)1.2日、月电量表码数据表结构 (31)1.3四象限无功表码数据表结构 (32)1.4瞬时功率电压电流数据表结构 (33)1.5最大需量数据表结构 (34)1.6电力数据极值数据表结构 (35)1.7电量数据失压数据表结构 (36)1.8告警事件数据表结构 (38)附件二、数据通信传输压缩算法设计与实现方案 (41)1前言 (41)2数据压缩算法设计 (41)2.2无损数据压缩 (41)2.3电能量数据特点 (42)2.4本系统压缩算法----R AY-P ERIOD算法 (42)2.4.1 RAY压缩 (42)2.4.2 位图压缩 (43)2.4.3 周期字符压缩 (43)2.4.4 算法流程 (44)2.4.5 压缩数据格式规定 (45)2.4.6 规约方案 (45)3数据压缩软件模块的移植方案 (46)3.1主站实现方案 (46)3.2终端实现方案 (48)1总则1.1概述建立大客户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可实现大客户远程自动抄表和负荷现场管理,提高用电监测及负荷管理水平,为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中国移动统一DPI设备技术规范-LTE数据合成服务器接口规范v2.0.9-20141031★★★★★

中国移动统一DPI设备技术规范-LTE数据合成服务器接口规范v2.0.9-20141031★★★★★

T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D e e p P a c k e tI n s p e c t i o n E q u i p m e n t f o r C M C C(LT E D a t a C o m b i n i n g S e r v e r I n t e r f a c e P a r t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统一D P I 设备技术规范-L T E 数据合成服务器接口规范版本号:2.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发布 ╳╳╳╳-╳╳-╳╳实施 QB-╳╳-╳╳╳-╳╳╳╳目录前言 ................................................................................................................................................ V I 1范围. (7)2规范性引用文件 (7)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7)4接口在网络中的位置 (9)4.1系统架构 (9)4.2接口功能 (9)5数据上报接口 (10)5.1概述 (10)5.1.1合成XDR数据 (10)5.1.2单接口XDR数据 (10)5.1.3原始码流数据 (11)5.1.4KPI数据 (11)5.2接口协议 (11)5.2.1消息类型 (12)5.2.2消息结构 (12)5.2.3连接管理流程 (13)5.2.4连接管理消息 (14)5.2.4.1版本协商verNego (14)5.2.4.1.1请求 (14)5.2.4.1.2应答 (14)5.2.4.2链路认证linkAuth (14)5.2.4.2.1请求 (14)5.2.4.2.2应答 (15)5.2.4.3链路检测linkCheck (15)5.2.4.3.1请求 (15)5.2.4.3.2应答 (16)5.2.4.4链路数据发送校验linkDataCheck (16)5.2.4.4.1请求 (16)5.2.4.4.2应答 (16)5.2.4.5链路释放linkRel (17)5.2.4.5.1请求 (17)5.2.4.5.2应答 (17)5.2.5数据通知消息 (17)5.2.5.1XDR对应原始数据传输XDRRawDataSend (17)5.2.5.1.1请求 (17)5.2.5.1.2应答 (17)5.2.5.2XDR数据通知notifyXDRData (18)5.2.5.2.1请求 (18)5.2.5.2.2应答 (18)5.2.5.3KPI数据通知notifyKpiData (18)5.2.5.3.1请求 (18)5.2.5.3.2应答 (18)5.2.6数据查询消息 (19)5.2.6.1XDR对应原始数据反查XDRRawDataQuery (19)5.2.6.1.1请求 (19)5.2.6.1.2应答 (19)5.3数据格式 (20)5.3.1单接口XDR格式 (20)5.3.2合成信令XDR格式 (20)5.3.2.1概述 (20)5.3.2.2公共信息格式 (20)5.3.2.3通用信令信息格式 (21)5.3.2.4单接口信令信息格式 (24)5.3.2.5通用信令信息中Keyword 1字段的定义 (26)5.3.2.6通用信令信息中Keyword 2字段的定义 (27)5.3.2.7单接口流程类型的定义 (27)5.3.3合成业务XDR格式 (31)5.3.3.1概述 (31)5.3.3.2公共信息格式 (31)5.3.3.3通用业务信息格式 (31)5.3.3.4单小区业务信息格式 (32)5.3.4合成UE_MR XDR格式 (33)5.3.4.1概述 (33)5.3.4.2公共信息格式 (33)5.3.4.3MR信息格式 (33)5.3.5原始码流数据格式 (35)5.3.6KPI数据格式 (35)6KPI数据订阅接口 (36)6.1概述 (36)6.2KPI数据订阅流程 (36)6.3KPI数据订阅消息 (38)6.3.1授权获取getLinkAuth (38)6.3.1.1请求 (38)6.3.1.2应答 (39)6.3.1.3鉴权 (39)6.3.2释放授权authRel (39)6.3.2.1请求 (39)6.3.2.2应答 (41)6.3.3查询MME列表getMMEInfo (41)6.3.3.1请求 (41)6.3.3.2应答 (41)6.3.4查询TAC列表getTACInfo (41)6.3.4.1请求 (41)6.3.4.2应答 (41)6.3.5查询eNB列表getENBInfo (42)6.3.5.2应答 (42)6.3.6查询小区列表getCellInfo (42)6.3.6.1请求 (42)6.3.6.2应答 (42)6.3.7查询终端列表getIMEIList (43)6.3.7.1请求 (43)6.3.7.2应答 (43)6.3.8查询用户列表getUserList (43)6.3.8.1请求 (43)6.3.8.2应答 (43)6.3.9创建订阅createSubscription (43)6.3.9.1请求 (44)6.3.9.2应答 (44)6.3.10修改订阅updateSubscription (44)6.3.10.1请求 (44)6.3.10.2应答 (44)6.3.11查询订阅getSubscription (44)6.3.11.1请求 (44)6.3.11.2应答 (45)6.3.12取消订阅cancelSubscription (45)6.3.12.1请求 (45)6.3.12.2应答 (45)6.4数据格式 (45)6.4.1订阅标识OrderID (45)6.4.2服务端口ServicePort (45)6.4.3MME信息MMEInfo (46)6.4.4TAC信息TACInfo (46)6.4.5eNB信息eNBInfo (46)6.4.6小区信息CellInfo (46)6.4.7终端信息IMEIInfo (46)6.4.8用户信息UserInfo (47)6.4.9KPI参数信息KPIParamsInfo (47)6.4.10时间粒度Time Granularity (47)6.4.11日期时间DateTime (48)6.4.12KPI订阅信息KpiOrderInfo (48)7至经分系统(经上报网关)接口 (49)7.1接口协议 (49)7.2文件命名规则 (50)7.3消息结构 (50)7.4文件格式 (51)8至指定系统(经上报网关)接口 (51)8.1日志上报接口 (52)8.1.1接口协议 (52)8.1.1.2上报日志文件命名规则 (52)8.1.1.3数据校验文件格式 (53)8.1.1.4校验规则 (53)8.1.1.5FTP文件管理 (54)8.1.2用户上网日志格式 (54)8.1.2.1用户上下线日志 (54)8.1.2.2用户访问信息日志 (55)8.2日志重报接口 (56)8.2.1接口协议 (56)8.2.2接口流程 (56)8.2.3消息结构 (57)8.3用户在线状态查询及上传接口 (58)8.3.1接口协议 (58)8.3.2接口流程 (58)8.3.3消息结构 (59)8.3.3.1用户在线状态查询请求消息(URMRequest) (59)8.3.3.2用户在线状态查询响应(URMResponse) (60)8.3.3.3查询请求接收效果信息上报消息 (60)8.3.3.4用户上线信息上报消息(URMUpload) (61)8.3.3.5用户上线信息上报响应消息(URMUploadResponse) (62)8.4告警事件上报接口 (62)8.4.1接口协议 (62)8.4.2接口流程 (62)8.4.3消息结构 (63)9至上网日志查询系统接口 (64)9.1接口流程 (65)9.2接口协议 (65)9.2.1IF_ QUERY(用户信息查询接口) (65)9.2.2IF_UPLOAD(用户信息上报接口) (66)9.2.3IF_NOTIFY(用户信息上报完毕通知接口) (66)9.3消息结构 (67)9.3.1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UDRQueryRequest) (67)9.3.2用户信息查询响应消息(UDRQueryResponse) (68)9.3.3用户信息上报完毕通知消息(UDRNotifyRequest) (68)9.3.4用户信息上报完毕响应消息(UDRNotifyResponse) (69)9.4文件格式 (70)9.4.1文件命名规则 (70)9.4.2文件格式规则 (70)9.4.3文件生成规则 (71)10至手机恶意软件监测系统样本监测采集模块(DA)上报及重报接口 (71)11与防火墙日志采集前置机接口(南向接口) (71)12编制历史 (72)附录A 合成信令流程的起止时间说明 (72)附录B WebService结果取值定义 (72)附录C KPI指标定义 (73)附录D 省份代码表 (74)附录E 网关设备代码表 (74)前言本规范对中国移动网内使用的深度包检测(DPI)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提出要求,是部署统一DPI设备需要遵从的技术文件。

硬件设备技术规格要求

硬件设备技术规格要求

硬件设备技术规格规定如下为招标设备详细技术规定, 除尤其阐明外, 表格中技术规格规定均为单台设备规定, 投标方在投标书中需附上所供设备旳技术指标偏离表。

PC服务器1PC服务器2存储互换机注: 以上“★”号为重要参数和规定。

机柜本次项目硬件集成内容和详细规定集成内容1.根据本次黄山区卫生局卫生信息化县级平台建设旳规定, 结合本次硬件在区中心建立起‘2+1’数据库集群2台关键服务器安装SQL数据库和有关应用, 通过集群技术实现高可用;2.规定1台应用服务器安装域控;3.所用设备连接到新旳关键互换机详细规定✧硬件设备安装、加电调试。

按照有关设备对空间、散热及安装旳规范完毕硬件旳基础搭建工作;✧服务器、盘阵存储等根据实际运行环境优化设置(BIOS、FIRMWARE、RAID);✧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有关系统旳安装。

要符合有关系统技术白皮书(厂商)旳基本规范, 同步按《软件运行环境规定》旳规定安装对应旳系统软件及补丁程序;✧安装数据库多实例旳双(多)机群集系统, 服务器旳群集应当是ACTIVE\ACTIVE 模式, 保证两(多)套实例可以分别运行在多(各)个服务器上, 服务器在实现互为备份旳同步做到负载均衡;✧结合各项应用对服务器CPU、内存旳配置及系统补丁程序旳安装、运行环境优化配置(硬件资源分派运用合理化、通道负载均衡最大化、系统整体性能最优化、数据库系统配置优化), 以适应目前各应用系统旳规定;✧根据顾客对数据库安全性级别及备份方略旳规定, 为数据库设置合适旳数据库属性选项及故障还原模式;根据各应用系统旳使用状况为数据中心制定详尽旳数据安全保护方案和应急措施;✧根据实际运行环境制定应用数据库平常优化;✧对管理员培训平常管理黄山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硬件设备及系统集成明细报价表。

中国移动统一DPI设备技术规范-LTE信令采集解析服务器接

中国移动统一DPI设备技术规范-LTE信令采集解析服务器接

中国移动统一DPI设备技术规范-LTE信令采集解析服务器接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统一D P I设备技术规范-L T E信令采集解析服务器接口规范T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D e e p P a c k e tI n s p e c t i o n E q u i p m e n t f o r C M C C(L T E S i g n a l l i n g C o l l e c t i o n S e r v e r I n t e r f a c eP a r t)版本号:2.0.9╳╳╳╳-╳╳-╳╳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1范围 (4)2规范性引用文件 (4)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6)4接口在网络中的位置 (10)5LTE接口XDR数据构成方式 (11)5.1.XDR编号与上报要求126Uu接口XDR数据结构 (13)6.1.公共信息136.2.Uu接口信息166.3.Uu接口Keyword 1字段定义226.4.Uu接口事件流程开始/结束标识247X2接口XDR数据结构 (24)7.1.公共信息247.2.X2接口信息247.3.X2接口事件流程开始/结束标识328UE_MR XDR数据结构 (32)8.1.公共信息328.2.UE_MR信息329Cell_MR XDR数据结构 (37)9.1.公共信息379.2.Cell_MR信息3710S1-MME接口XDR数据结构 (39)10.1.公共信息3910.2.S1-MME接口信息3910.3.S1-MME接口Keyword 1字段定义5510.4.S1-MME接口Keyword 2字段定义5610.5.S1-MME接口事件流程开始/结束标识5711S1-U接口XDR数据结构 (57)12S6a 接口XDR数据结构 (57)12.1.公共信息5712.2.S6a接口信息5713S10、S11接口XDR数据结构 (62)13.1.公共信息6213.2.S10、S11接口信息6214S5/S8-C接口XDR数据结构 (72)14.1.公共信息7214.2.S5/S8-C接口信息7215SGs接口XDR数据结构 (79)15.1.公共信息7915.2.SGs接口信息7916Gn-C接口XDR数据结构 (85)16.1.公共信息8516.2.Gn-C接口信息8517基于XDR的原始码流上报 (90)17.1.原始码流上报功能9017.2.基于XDR上报原始码流的格式9017.3.按帧封装的原始码流要求9117.3.1.通用包头格式9217.3.2.专用包头格式9417.3.3.原始数据9418接口协议 (94)18.1.SDTP协议概述9418.2.消息类型9718.3.消息结构9918.4.连接管理流程10018.5.连接管理消息10218.5.1.版本协商verNego10318.5.1.1.请求10318.5.1.2.应答10318.5.2.链路认证linkAuth10418.5.2.1.请求10418.5.2.2.应答10618.5.3.链路检测linkCheck10718.5.3.1.请求10718.5.3.2.应答10718.5.4.链路数据发送校验linkDataCheck10818.5.4.1.请求10818.5.4.2.应答10918.5.5.链路释放linkRel11118.5.5.1.请求11118.5.5.2.应答11118.6.数据传输消息11218.6.1.XDR数据传输notifyXDRData11218.6.1.1.请求11218.6.1.2.应答11218.6.2.XDR对应原始码流传输XDRRawDataSend (113)18.6.2.1.请求11318.6.2.2.应答11319编制历史 (114)附录A:Uu/X2接口XDR事件流程和关键信令点116附录B:S1-MME接口XDR事件流程和关键信令点116前言本规范对中国移动网内使用的深度包检测(DPI)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提出要求,是部署统一DPI设备需要遵从的技术文件。

音频采集设备技术要求

音频采集设备技术要求

音频采集设备技术要求1、音频传感器数量:20产品参数:监听距离:15米音频传输距离:3000米频率响应:20Hz ~20kHz灵敏度:-39dB信噪比:60dB ( 1米40 dB音源)30dB (10米40 dB音源) 1KHz at 1 Pa指向特性:45度宽指向性(双咪头)动态范围:90dB (1KHz at Max dB SPL)最大承受音压:120dB SPL (1KHz,THD 1%)输出阻抗:600欧姆非平衡输出信号幅度:2.5Vpp/-25db麦克风:互补增强电容咪头(两只)信号处理电路:ASIC专业音频处理保护电路:雷击保护、电源极性反转保护适配器:内置前置放大电路,不需要适配器连接方式:电源线(红色与黄色)、音频(白色)、公共地(黑色)传输线缆:3芯0.5mm2 RVVP屏蔽电缆电源电压:直流稳压电源DC 12V(8V-20V)电源电流:32 mA工作环境温度:-25℃~70℃颜色:灰白色外壳材质:合金外形尺寸:123mm×50mm×50mm重量:345 克符合标准:欧盟CE标准,美国FCC认证,最高检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建设规范2、通道音频专网录音盒数量:10产品介绍:采用OggVorbis标准压缩格式,针对语音压缩比MP3格式更优秀。

在保证高清音频的同时,数据码流仅为80kbps,也就是说每小时录音只占用36兆磁盘空间。

提供最新的ClearSpeech动态降噪技术和调音技术,录音效果非常好。

产品参数:录音通道数量:2路拾音器接口数量:2个音频输入接口:3芯端子(音频、公共地、电源正极)音频输入电平:电平2.0Vp-p,音量控制范围83db音频输入阻抗:阻抗1000Ω音频压缩标准:OggVorbis音频文件播放器:暴风影音、迅雷播放器、腾讯播放器、KMPlayer等音频采样率:44.1kHz音频采样位:44.1kHz音频采样位:16bit音频输出码率:70kbps~80kbps录音文件空间:36兆/小时录音管理方式:按通道和时间录音方式:全程录音、定时录音、声控录音、手动录音录音服务器管理:Web方式录音检索方式:Web网络查询实时监听方式:Web网络监听操作系统要求:Windows XP/Windows 7/Windows 2003/Windows2008主机要求:奔腾4以上,2G以上内存拾音器最大电流:150mA拾音器电压:12V DC防水特性:户内防潮适用范围:高保真拾音环境保护电路:雷击保护、电源极性反转保护连接方式:电源线(红色)、音频(白色)、公共地(黑色)传输线缆:3芯0.5mm2 RVVP屏蔽电缆电源电压:220V AC电源功耗:<20W工作环境温度:-25℃ ~70℃颜色:白色外壳材质:PVC外形尺寸:30mm×30mm重量:27 克。

采集服务器技术规范(试行)

采集服务器技术规范(试行)

采集服务器技术规范(试⾏)采集服务器技术规范(试⾏)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采集服务器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规范适⽤于为电⼒需求侧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企业在线监测电能服务平台⼦站设置的采集服务器。

2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期的引⽤⽂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定版均不适⽤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适⽤于本规范。

GB 4943-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 9254-2008 信息技术设备的⽆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法GB/T 2421.1-2008 电⼯电⼦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GB/T 2423.1-2008 电⼯电⼦产品的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法试验A:低温C idt IEC 60068-2-1:1990)GB/T 2423.2-2008 电⼯电⼦产品的环境试验第 2 部分:试验⽅法试验B:⾼温C idt IEC 60068-2-2:1990)GB/T 2423.4-2008 电⼯电⼦产品的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法试验Db:交变温热C12h+12h 循环)C IEC 60068-2-30:2005) GB/T 17626.1-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结C IEC 61000-4-1:2000,IDT) 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C IEC 61000-4-2:2001,IDT) 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C IEC 61000-4-3:2004,IDT)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C IEC 61000-4-4: 2002,IDT)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C冲击)抗扰度试验C IEC 61000-4-5:2005,IDT) GB/T 17626.6-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C IEC 61000-4-6:2006,IDT)GB/T 17626.11-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C IEC 61000-4-11:2004,IDT) GB/T 19582-2008 基于Modbus 协议的⼯业⾃动化⽹络规范GB/Z 20177.1~4-2006 控制⽹络LonWorks 技术规范第1 部分~第4 部分IEEE802.3-2008 (信息技术系统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和城域⽹特殊要求第3 部分:载波检测多址存取采⽤冲突检测(CSMA/CD)的存取⽅法和物理层规范》ISO/IEC8802-3-2000(信息处理系统.区域⽹络第3 部分: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检波复合存取的存取⽅法和物理层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采集服务器Acquisition se r ve r采集服务器是⼀台⾮PC型多功能的智能电能管理设备,提供数字化通信接⼝实现采集指令与数据双向传输,它能够应⽤到基于存P的系统中,不仅允许访问和监视电⼒能效监测终端等电⼒电⼦设备,还能在⼀个⼦站C区域)内通过信道从其管辖的电⼒能效监测终端等电⼒电⼦设备,采集、处理和存储⽤电和⾮电量等信息,通过远程信道与主站C或数据中⼼)进⾏信息交互。

工业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采集技术规范-2024标准

工业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采集技术规范-2024标准

工业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采集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工业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的术语和定义、管理要求、技术要求和改进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工业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的管理,其他用能单位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356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3术语和定义JJF1001、JJF135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能源计量energy measurement在能源开采、转换和利用过程中,对用能单位各环节的能源介质数量、质量、性能参数、相关的特征参数进行检测、度量和计算的行为。

能源消费量energy consumption各用能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

非生产用能non-prod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由企业所属与企业生产无任何关系、可由社会提供的生活和服务设施消耗的能源。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不断提升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循环过程。

注:能源管理体系是指用于建立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

4管理要求总体要求企业应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明确能源计量管理职责,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确保能源计量数据真实准确。

组织与管理4.2.1企业应明确能源计量工作的负责人,设置能源计量主管部门和相应的能源计量岗位,并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隶属关系。

主管部门及各岗位管理职责应符合JJF1356的4.2.2。

企业能源计量人员的配备及人员培训和资质等相关要求按照JJF1356第5章执行。

第七章技术规范1、系统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第七章技术规范1、系统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第七章技术规范1、系统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1.1 动态高速称重子系统1.1.1 系统功能动态称重系统由称重传感器、异常行驶/轨迹检测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称重仪表、工控机、辅助设备和采集软件组成,通过精密算法计算轴数、轴重、轮重、总重的数据,可以瞬间“捕捉”到超限车辆,同时联合抓拍系统的信息,匹配成完整的车辆过车信息并对应存储。

系统完成对被检测车辆主要数据的检测、处理、计算、通信及其它辅助设备的控制、管理工作,及时发现超限超载车辆,进行提示。

动态称重系统采用称重传感器、车辆检测器、检测线圈布设方式对路面全覆盖排布,检测车辆重量的同时,能够分析出车辆异常行驶的行为。

动态称重系统技术指标符合《江西省公路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建设技术指南》(暂行)的要求,具有下列主要功能:1.运行速度:不停车称重设备允许货运车辆不停车检测区域的最低速度不大于1Km/h,最高速度不小于80Km/h;2.整车总重量准确度等级:在允许运行速度范围内车货总重量的称重最大允许误差应不低于JJG907 准确度等级10 级的规定和要求(表1-1);表1-1 整车总重量动态称重最大允许误差整车总重量运行速度范围车辆整车总重量约定真值得百分比准确度等级符合:运行速度要求首次检定和后续检定使用中检查10±5.0%±10.0%3.应具备货运车辆异常驾驶行为检测、判别和输出功能;4.不停车称重设备使用的称重传感器应符合GB/T7551 的规定和要求,单轴额定荷载不低于30 吨,最大过载能力应不小于150%5.不停车称重使用的称重传感器防护等级不低于IP68;6.不停车称重设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少于30000h,使用寿命不少于5 年;7.存储要求:(1)不停车称重设备应能自动存储当前已设置的参数和取证信息,存储时间应不小于72小时;(2)断电情况不停车称重设备内部时钟运行时间应不小于7×24 小时;8.防腐处理要求:不停车称重设备裸露金属部件部分等应按GB/T18226 有关规定做好防腐处理;9.不停车称重设备的车辆检测器速度测量误差应≤±5Km/h,车流量检测精度不小于95%;10.不停车称重设备的分度值应为100Kg;11.不停车称重设备的车辆检测器技术要求如下:轴数检测精度应不小于95%;轴间距检测误差应不大于±15cm;车型分类精度应不小于95%;跨道识别率应不小于95%;车型识别率应不小于95%。

技术规范书

技术规范书
4、协同工作子系统
协同工作子系统系统是基于数字城管网络环境的分布式指挥工作平台,其通过内置的工作流程为整个系统的运作提供了支撑。通过各种技术的整合,将单位、部门、组群、个人等办公主体进行及时高效、有序可控、全程共享的沟通和处理,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环节。系统根据问题所属区域及问题类型,自动判断问题归属,并实现对相关部门的派遣。
2.5. 稳定性需求
1、可靠性:7*24小时保障;
2、可维护性:要求系统具备业务组件级的在线加载和卸载能力,而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3、扩展性:要求系统具备性能及功能方面进行无损扩容能力。
4、可测试性:要求系统具备组件级或模块级的系统测试能力。
2.6. 整体环境性需求
1、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
2、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
该子系统通过无线手持设备“城管通”与后台无线应用服务器的通讯与交互,主要完成案件信息的动态采集、案件信息上报、案件信息的现场核实和等结案案件的现场核查。
3、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
监督受理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问题登记、部件和事件定位、采集员现场核实、部件数据核实和更新、立案及案卷审批、结果核实及反馈、结案归档管理、案卷查询等。
9、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供系统管理人员使用。实现对空间数据资源的管理、维护和扩展功能,并对空间数据的显示、查询、编辑和统计功能进行管理。
10、数据共享交换子系统
数据共享交换子系统用于实现县级平台与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
采用数据交换中间件和相关的XML、Web Service等技术,构建数据交换系统。
1.3 本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人行_金融基础数据采集规范

人行_金融基础数据采集规范

金融基础数据采集规范V1.0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8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1)1.1 文档概述 (1)第二章通用说明 (2)2.1 金融基础数据采集流程 (2)2.1.1 客户端方式逐笔明细数据采集流程 (3)2.1.2 客户端方式报表数据采集流程 (5)2.1.3 WEB方式逐笔明细数据采集流程 (7)2.1.4 WEB方式报表数据采集流程 (9)2.2 业务范围 (10)第三章逐笔明细数据采集规范 (14)3.1 通用要求 (14)3.1.1 文件格式 (14)3.1.2 文件命名 (14)3.1.3 数据类型 (16)3.1.4 数据格式 (16)3.1.5 数据项分隔与特殊字符处理 (16)3.1.6 敏感信息处理 (17)3.2 贷款信息 (17)3.2.1 同业借贷 (17)3.2.2 表内贷款资产及负债 (22)3.2.3 担保 (43)3.2.4 委托贷款 (51)3.3 参与主体信息 (62)3.3.1 报送机构信息 (62)3.3.2 客户信息 (64)3.4 存款信息 (71)3.4.1 同业存款 (71)3.4.2 普通存款 (75)3.5 债券投资与发行 (86)3.5.1 债券投资 (86)3.5.2 债券发行 (94)3.6 股权及特定目的载体投资 (99)3.6.1 股权投资 (99)3.6.2 特定目的载体投资 (101)第四章报表采集规范 (105)4.1 通用要求 (105)4.2 文件格式 (105)4.3 报表表样 (108)4.3.1 金融机构(法人)基本情况统计表 (108)4.3.2 金融机构(法人)资产负债及风险统计表 (110)4.3.3 金融机构(法人)利润及资本统计表 (110)第一章前言1.1文档概述本文档定义依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基础数据统计制度》所采集数据的物理存储、传输形式,即数据的采集技术接口,包括承载数据的文件命名规则、字符集、行分隔符、数据项分隔符、缺省值要求和隐私保护要求。

QCT2584-2014中国电信4G网络数据信息采集设备技术要求(V1.0)

QCT2584-2014中国电信4G网络数据信息采集设备技术要求(V1.0)

III
前 言
Q/CT 2584-2014
本标准按照 GB/T 1.1给-出2的0规0则9起草。 本标准在《中国电信移动分组域数据信息采集设备技术规范》 (Q/CT 2362-2012)基 础上,结合中国电信 eHR和PDLT网E络实际需求进行修订。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网发部组织制定,中国电信股份有限 公司广州研究院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静雯、陈久雨、林奕琳等。 本标准于2014年07月首次发布。 ? ?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外部特征库输入接口. .................5.7. ........
II
前 言
Q/CT 2584-2014
本标准按照 GB/T 1.1给-出2的0规0则9起草。 本标准在《中国电信移动分组域数据信息采集设备技术规范》 (Q/CT 2362-2012)基 础上,结合中国电信 eHR和PDLT网E络实际需求进行修订。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网发部组织制定,中国电信股份有限 公司广州研究院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静雯、陈久雨、林奕琳等。 本标准于2014年07月首次发布。 ? ?
Service
RTSP
Real-Time Streaming实 时P流r协o议t ocol
RTP
Real-time Transport实 时P传r送o协t议o col
SAE
System Architect系u统r架构e演 进E volution
SGW
Serving Gateway 服务网关
III
Q/CT 2584-2014 ?
3 缩略语

中国移动统一DPI设备技术规范-LTE数据合成服务器接口规

中国移动统一DPI设备技术规范-LTE数据合成服务器接口规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统一D P I设备技术规范-L T E数据合成服务器接口规范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D e e p P a c k e tI n s p e c t i o n E q u i p m e n t f o r C M C C(L T E D a t a C o m b i n i n g S e r v e r I n t e r f a c e P a r t)版本号:2.0.9╳╳╳╳-╳╳-╳╳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VI)1 范围 (7)2 规范性引用文件 (7)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7)4 接口在网络中的位置 (9)4.1 系统架构 (9)4.2 接口功能 (9)5 数据上报接口 (10)5.1 概述 (10)5.1.1 合成XDR数据 (10)5.1.2 单接口XDR数据 (10)5.1.3 原始码流数据 (11)5.1.4 KPI数据 (11)5.2 接口协议 (11)5.2.1 消息类型 (12)5.2.2 消息结构 (12)5.2.3 连接管理流程 (13)5.2.4 连接管理消息 (14)5.2.4.1 版本协商verNego (14)5.2.4.1.1 请求 (14)5.2.4.1.2 应答 (14)5.2.4.2 链路认证linkAuth (14)5.2.4.2.1 请求 (14)5.2.4.2.2 应答 (15)5.2.4.3 链路检测linkCheck (15)5.2.4.3.1 请求 (15)5.2.4.3.2 应答 (16)5.2.4.4 链路数据发送校验linkDataCheck (16)5.2.4.4.1 请求 (16)5.2.4.4.2 应答 (16)5.2.4.5 链路释放linkRel (17)5.2.4.5.1 请求 (17)5.2.4.5.2 应答 (17)5.2.5 数据通知消息 (17)5.2.5.1 XDR对应原始数据传输XDRRawDataSend (17)5.2.5.1.1 请求 (17)5.2.5.1.2 应答 (17)5.2.5.2 XDR数据通知notifyXDRData (18)5.2.5.2.1 请求 (18)5.2.5.2.2 应答 (18)5.2.5.3 KPI数据通知notifyKpiData (18)5.2.5.3.1 请求 (18)5.2.5.3.2 应答 (18)5.2.6 数据查询消息 (19)5.2.6.1 XDR对应原始数据反查XDRRawDataQuery (19)5.2.6.1.1 请求 (19)5.2.6.1.2 应答 (19)5.3 数据格式 (20)5.3.1 单接口XDR格式 (20)5.3.2 合成信令XDR格式 (20)5.3.2.1 概述 (20)5.3.2.2 公共信息格式 (20)5.3.2.3 通用信令信息格式 (21)5.3.2.4 单接口信令信息格式 (24)5.3.2.5 通用信令信息中Keyword 1字段的定义 (26)5.3.2.6 通用信令信息中Keyword 2字段的定义 (27)5.3.2.7 单接口流程类型的定义 (27)5.3.3 合成业务XDR格式 (31)5.3.3.1 概述 (31)5.3.3.2 公共信息格式 (31)5.3.3.3 通用业务信息格式 (31)5.3.3.4 单小区业务信息格式 (32)5.3.4 合成UE_MR XDR格式 (33)5.3.4.1 概述 (33)5.3.4.2 公共信息格式 (33)5.3.4.3 MR信息格式 (33)5.3.5 原始码流数据格式 (35)5.3.6 KPI数据格式 (35)6 KPI数据订阅接口 (36)6.1 概述 (36)6.2 KPI数据订阅流程 (36)6.3 KPI数据订阅消息 (38)6.3.1 授权获取getLinkAuth (38)6.3.1.1 请求 (38)6.3.1.2 应答 (39)6.3.1.3 鉴权 (39)6.3.2 释放授权authRel (39)6.3.2.1 请求 (39)6.3.2.2 应答 (41)6.3.3 查询MME列表getMMEInfo (41)6.3.3.1 请求 (41)6.3.3.2 应答 (41)6.3.4 查询TAC列表getTACInfo (41)6.3.4.1 请求 (41)6.3.4.2 应答 (41)6.3.5 查询eNB列表getENBInfo (42)6.3.5.2 应答 (42)6.3.6 查询小区列表getCellInfo (42)6.3.6.1 请求 (42)6.3.6.2 应答 (42)6.3.7 查询终端列表getIMEIList (43)6.3.7.1 请求 (43)6.3.7.2 应答 (43)6.3.8 查询用户列表getUserList (43)6.3.8.1 请求 (43)6.3.8.2 应答 (43)6.3.9 创建订阅createSubscription (43)6.3.9.1 请求 (44)6.3.9.2 应答 (44)6.3.10 修改订阅updateSubscription (44)6.3.10.1 请求 (44)6.3.10.2 应答 (44)6.3.11 查询订阅getSubscription (44)6.3.11.1 请求 (44)6.3.11.2 应答 (45)6.3.12 取消订阅cancelSubscription (45)6.3.12.1 请求 (45)6.3.12.2 应答 (45)6.4 数据格式 (45)6.4.1 订阅标识OrderID (45)6.4.2 服务端口ServicePort (45)6.4.3 MME信息MMEInfo (46)6.4.4 TAC信息TACInfo (46)6.4.5 eNB信息eNBInfo (46)6.4.6 小区信息CellInfo (46)6.4.7 终端信息IMEIInfo (46)6.4.8 用户信息UserInfo (47)6.4.9 KPI参数信息KPIParamsInfo (47)6.4.10 时间粒度Time Granularity (47)6.4.11 日期时间DateTime (48)6.4.12 KPI订阅信息KpiOrderInfo (48)7 至经分系统(经上报网关)接口 (49)7.1 接口协议 (49)7.2 文件命名规则 (50)7.3 消息结构 (50)7.4 文件格式 (51)8 至指定系统(经上报网关)接口 (51)8.1 日志上报接口 (52)8.1.1 接口协议 (52)8.1.1.2 上报日志文件命名规则 (52)8.1.1.3 数据校验文件格式 (53)8.1.1.4 校验规则 (53)8.1.1.5 FTP文件管理 (54)8.1.2 用户上网日志格式 (54)8.1.2.1 用户上下线日志 (54)8.1.2.2 用户访问信息日志 (55)8.2 日志重报接口 (56)8.2.1 接口协议 (56)8.2.2 接口流程 (56)8.2.3 消息结构 (57)8.3 用户在线状态查询及上传接口 (58)8.3.1 接口协议 (58)8.3.2 接口流程 (58)8.3.3 消息结构 (59)8.3.3.1 用户在线状态查询请求消息(URMRequest) (59)8.3.3.2 用户在线状态查询响应(URMResponse) (60)8.3.3.3 查询请求接收效果信息上报消息 (60)8.3.3.4 用户上线信息上报消息(URMUpload) (61)8.3.3.5 用户上线信息上报响应消息(URMUploadResponse) (62)8.4 告警事件上报接口 (62)8.4.1 接口协议 (62)8.4.2 接口流程 (62)8.4.3 消息结构 (63)9 至上网日志查询系统接口 (64)9.1 接口流程 (65)9.2 接口协议 (65)9.2.1 IF_ QUERY(用户信息查询接口) (65)9.2.2 IF_UPLOAD(用户信息上报接口) (66)9.2.3 IF_NOTIFY(用户信息上报完毕通知接口) (66)9.3 消息结构 (67)9.3.1 用户信息查询请求消息(UDRQueryRequest) (67)9.3.2 用户信息查询响应消息(UDRQueryResponse) (68)9.3.3 用户信息上报完毕通知消息(UDRNotifyRequest) (68)9.3.4 用户信息上报完毕响应消息(UDRNotifyResponse) (70)9.4 文件格式 (70)9.4.1 文件命名规则 (70)9.4.2 文件格式规则 (71)9.4.3 文件生成规则 (71)10 至手机恶意软件监测系统样本监测采集模块(DA)上报及重报接口 (71)11 与防火墙日志采集前置机接口(南向接口) (71)12 编制历史 (72)附录A 合成信令流程的起止时间说明 (72)附录B WebService结果取值定义 (73)附录C KPI指标定义 (74)附录D 省份代码表 (74)附录E 网关设备代码表 (75)前言本规范对中国移动网内使用的深度包检测(DPI)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提出要求,是部署统一DPI设备需要遵从的技术文件。

云南省排水在线数据采集技术标准

云南省排水在线数据采集技术标准

云南省排水在线数据采集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2017年7月1前言为规范云南省排水设施建设项目在线监控技术的应用,统一数据采集及传输标准,加强设施在线运行信息的有效采集,由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会同有关单位在对我省排水设施管理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和认真总结排水设施数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泵站、调蓄池与闸阀监控;5 排水管网在线监测;6 数据集成应用。

本标准由云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工办(地址:昆明市滇池路两公里处昆明市第一水质净化厂内,邮编:650034)。

主编单位: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2目次1总则 .................................................................................................................... - 1 -2术语 .................................................................................................................... - 2 -3基本规定 ............................................................................................................ - 4 -4泵站、调蓄池与闸阀监控要求 ........................................................................ - 5 -4.1一般规定 .............................................................................................. - 5 -4.2泵站监控 .............................................................................................. - 5 -4.3调蓄池监控 .......................................................................................... - 5 -4.4闸阀监控 .............................................................................................. - 6 -4.5仪表及设备技术要求 .......................................................................... - 6 -4.6仪表安装要求 ...................................................................................... - 8 -4.7软件系统功能要求 ............................................................................ - 10 -4.8系统配置要求 .................................................................................... - 12 -4.9运行管理维护 .................................................................................... - 13 -5排水管网在线监测 .......................................................................................... - 15 -5.1一般规定 ............................................................................................ - 15 -5.2监测布点的要求 ................................................................................ - 15 -5.3设备选型的技术要求 ........................................................................ - 16 -5.4设备安装技术要求 ............................................................................ - 16 -5.5现场维护要点 .................................................................................... - 17 -6数据集成应用 .................................................................................................. - 18 -6.1数据采集传输系统 ............................................................................ - 18 -6.2数据接入网络 .................................................................................... - 18 -6.3数据应用与共享 ................................................................................ - 18 -附录A ...................................................................................................................... - 19 -A.1 泵站监控配置清单 ....................................................................................... - 19 -A.2 调蓄池监控配置清单 ................................................................................... - 20 -A.3 闸阀监控配置清单 ....................................................................................... - 21 -A.4 监控中心配置清单 ....................................................................................... - 22 -3本标准用词说明 ..................................................................................................... - 23 -引用标准名录 ......................................................................................................... - 24 - 条文说明. (28)41总则1.0.1为统一排水数据采集及传输标准,约定调蓄池、泵站等排水设施关键信息数据清单,在排水设施设计及建设过程中预留后期信息系统建设集成的数据接口,提高排水规划编制、排水设施运行现状评估及排水设施调度与管理的技术水平,编制本标准。

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平台数据融合规范 第3部分:数据采集规范-2024标准

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平台数据融合规范 第3部分:数据采集规范-2024标准

1范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平台数据融合规范第3 部分:数据采集规范围本部分标准规定了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平台数据融合过程中的数据采集过程,数据采集内容,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质量控制及数据采集安全控制。

本部分适用于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平台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其他信息化领域的数据采集过程也可以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5271.1-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1部分:基本术语GB/T31916.1-2015信息技术﹑云数据存储和管理第1部分:总则GB/T 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36625.3-2021智慧城市数据融合第3部分:数据采集规范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平台数据融合规范第1部分:总体架构3术语和定义GB/T 5271.1-2000、《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平台数据融合规范第1部分:总体架构》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数据采集data acquisition从多方数据源中得到原始数据,通过标准化处理并转化为满足数据共享与利用需求的过程。

运行监检测数据operation monitoring and detection data基础设施管理单位通过实时集成监测、连续表观监测、动态快速检测、定期广域监测等多种监检测方式对基础设施的结构与运行环境信息采集产生的数据。

安全预警safety warning预警发布责任单位根据事件对基础设施运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而发布预先告知或态势通告。

应急管理contingency management道路、桥梁、隧道、交通枢纽、公共建筑等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的应对机制与措施,保障基础设施运行安全。

4缩略语FTP: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S;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Safe Protocol)PDA:数据采集器(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REST:表述性状态转移(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SHA-1:安全散列算法1(Secure Hash Algorithm 1)SHA-2:安全散列算法2(Secure Hash Algorithm 2)SHA-3:安全散列算法3(Secure Hash Algorithm 3)5总体要求运行保障平台应记录并保存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数据来源、对接人、采集日志以及移动或者变更等信息,从而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集服务器技术规范(试行)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采集服务器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规范适用于为电力需求侧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企业在线监测电能服务平台子站设置的采集服务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定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4943-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 9254-200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2421.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的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C idt IEC 60068-2-1:1990)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的环境试验第 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C idt IEC 60068-2-2:1990)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的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温热C12h+12h 循环)C IEC 60068-2-30:2005)GB/T 17626.1-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结C IEC 61000-4-1:2000,IDT) 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C IEC 61000-4-2:2001,IDT) 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C IEC 61000-4-3:2004,IDT)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C IEC 61000-4-4: 2002,IDT)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C冲击)抗扰度试验C IEC 61000-4-5:2005,IDT) GB/T 17626.6-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C IEC 61000-4-6:2006,IDT)GB/T 17626.11-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C IEC 61000-4-11:2004,IDT)GB/T 19582-2008 基于Modbus 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GB/Z 20177.1~4-2006 控制网络LonWorks 技术规范第1 部分~第4 部分IEEE802.3-2008 (信息技术系统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殊要求第3 部分:载波检测多址存取采用冲突检测(CSMA/CD)的存取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SO/IEC8802-3-2000(信息处理系统.区域网络第3 部分: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检波复合存取的存取方法和物理层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采集服务器Acquisition se r ve r采集服务器是一台非PC型多功能的智能电能管理设备,提供数字化通信接口实现采集指令与数据双向传输,它能够应用到基于存P的系统中,不仅允许访问和监视电力能效监测终端等电力电子设备,还能在一个子站C区域)内通过信道从其管辖的电力能效监测终端等电力电子设备,采集、处理和存储用电和非电量等信息,通过远程信道与主站C或数据中心)进行信息交互。

支持多种工业标准的通信协议,如SOAP/XML、Modbus、M-Bus、Lontalk等,以及用户自编程驱动等。

3.2 电力能效监测终端Electrical e n e r gy efficiency monitoring t e r m i n a l指采集、处理电气量和非电气量C如流量、压力、温度、湿度等)信息,并能与采集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的装置,简称监测终端。

3.5 数据中心d a t a-ce n t e r组织和存储平台提供各类服务功能所需的数据。

3.6 数据采集data a c qu isi t io n从数据源收集、识别和选取数据的过程。

3.7 数据传输data t r a n s m issio n表示借助信道上的信号将数据从一处送往另一处的操作。

4 技术要求4.1 一般要求采集服务器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文件制造。

4.2 环境条件采集服务器正常运行的气候环境条件见表1。

表 1 气候环境条件分类4.3 大气压力63.0kPa~108.0kPa C海拔4000m 及以下),特殊要求除外。

4.4 工作电源a) 单相供电额定电压:交流220×C1 士20%)V。

b) 频率:50×C1 士5%)Hz。

c) 功率消耗:正常工作情况下,有功功耗应不大于10W。

平) 失电数据和时钟保持:供电电源中断后,数据和时钟保持时间应不少于十二个月。

电源恢复时,保存数据不丢失,内部时钟正常运行。

4.5 机械影响应能承受正常运行及常规运输条件下的机械振动和冲击而不造成失效和损坏。

机械振动强度要求: a) 频率范围:10Hz~150Hz;b) 位移幅值:0.075mm C频率运60Hz);c) 加速度幅值:10m/s2C频率>60Hz)。

4.6 结构4.6.1 外形尺寸本规范不做定义,根据设计而定。

4.6.2 外壳及其防护性能a) 机械强度:外壳在外物撞击造成变形时应不影响采集服务器正常工作;b) 阻燃性能:非金属外壳应符合GB/T 5169.11 的阻燃要求;干) 外壳防护性能:外壳的防护性能应符合GB 4208 规定的要求,室外采用IP51 级,室内采用IP50 级;4.6.3 接线端子a) 强电端子和弱电端子分开排列,具备有效的绝缘隔离。

电压出线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为1.5~2.5mm2 的引出线配合。

采集服务器其它弱电出线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为0.5~1.5mm2 的引出线配合;b) 端子排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表2 的要求;c) 端子排的阻燃性能应符合GB/T 5169.11 的阻燃要求;d) 应在端子侧刻或丝印接线端子、辅助接线端子等标识并清晰、永久不脱落。

4.6.4 接地端子如果需要接地,接地电阻小于等于1Ω,接地端子应能与4mm2 导线良好配合接触。

4.6.5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具有表2 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对于工作在海拔高度2000m 以上的采集服务器电气间隙应按GB/T 16935.1 的规定进行修正。

表 2 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4.6.6 金属部分的防腐蚀对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受到腐蚀或能生锈的金属部分,应有防锈、防腐的涂层或镀层。

4.6.7 状态指示应具有电源、工作等运行状态指示。

4.7 绝缘性能要求4.7.1 绝缘电阻绝缘电阻要求如表3 所示:表 3 绝缘电阻4.7.2 绝缘强度电源、通信回路对地、电气隔离的各回路之间,应耐受如表4 中规定的50Hz 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 的绝缘强度试验。

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闪络现象,泄漏电流应不大于5mA。

表 4 试验电压单位:V4.7.3 冲击电压电源、通信回路对地和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应耐受如表5 中规定的冲击电压峰值,正负极性各5 次。

试验时应无破坏性放电C击穿跳火、闪络或绝缘击穿)现象。

表 5 冲击电压峰值单位:V4.8 温升在额定工作条件下,电路和绝缘体不应达到可能影响采集服务器正常工作的温度。

4.9 数据传输信道4.9.1 通信介质通信介质可采用微功率无线、有线、电力线等。

4.9.2 数据传输误码率微功率无线信道数据传输、电力载波传输误码率应不大于10-4,有线信道数据传输误码率应不大于10-6,其他信道的数据传输误码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4.9.3 通信协议a) 上行支持基于TCP/IP 协议的Socket 和Web Service 的数据接口;b) 下行支持电力能效监测系统等通信协议。

4.10 功能和性能要求4.10.1 参数设置a) 监测终端等设备配置,包括数据类型选择、采样周期设置;b) 系统时间设置;c) 存储参数、存储时间间隔的设置,二进制或文本存储文件格式设置,先进先出或存满即止存储方式设置;d) 事件触发的时间表设置,时间精度可精确到时、分;e) 报警触发条件设置、事件记录设置,以及报警信息发送用户所需的电子邮件设置;f) TCP/IP 网络参数设置,涉及TCP 安全设置包括浏览器访问密码和端口、FTP 访问密码和端口、SOAP/Web Service 密码和端口;g) 下行网络设备地址、传输速率配置。

4.10.2 子站部署可远程对子站的采集服务器和监测终端进行配置、诊断及软件升级。

4.10.3 电力用户服务a) 本地管理可在本地对监测终端等设备进行管理,包括设备的参数设置、软件升级、替换登录以及故障诊断。

b) 可对采用有线、无线、电力线载波作为信息传输载体的监测终端等设备进行配置,并可在本地进行配置,也可远程进行配置;c) 对下行网络具备扩展和自适应能力,当满足子站允许接入设备的数量,增加或减少监测终端等设备时应不影响网络的可靠性;d) 可通过时间表按照时、日、周或月对监测终端等设备下发控制指令,时间表可通过主站软件进行调整,可与主站时钟进行同步;e) 数据记录可实现监测终端等设备指定参数的本地数据存储,当采集服务器与主站通信故障时,本地数据存储应使主站采集数据不会缺失;f) 事件记录可以记录采集服务器和监测终端的报警信息,可根据报警信息对所管理网络下发控制指令。

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报警信息至用户;g) 通信网络接入应支持IP 局域网和广域网协议以及互联网标准协议,包括TCP、IPv4、DHCP、DNS、FTP、SMTP 等,并可扩展为IPv6;h) 可以使用本地局域网、以太网、WiFi 无线网络,也可通过无线接口装置链接移动通信网络GPRS/CDMA/3G 等与主站进行通信。

4.10.4 数据采集、存储与传输a) 应能实时在线采集来自监测终端等设备的各类数据;b) 存储有功电量、有功功率及需量;c) 上行数据传输应符合标准通信协议的要求;d) Internet 网络连接断开,仍可管理监测终端等设备,其数据应能被采集服务器采集并存储,网络恢复时能自断点时刻恢复数据传输;e) 可同时连接不少于32 台监测终端等设备,应能实时采集并存储电量和非电量数据;f) 存储器容量应满足持续存贮数据不少于3 天;g) 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数据传送至主站,应按采集数据的时间间隔传输数据并保持连续,传输采集数据的时间间隔为1 分钟至15 分钟可调。

4.11 电磁兼容性要求4.11.1 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采集服务器在电源电压突降及短时中断时,不应发生死机、错误动作或损坏,电源电压恢复后保证存储数据无变化,并能正常工作,应符合4.10 功能和性能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