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份中段尿分离出非发酵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6份中段尿分离出非发酵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沈有期,苏 丹,黄世英

(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广东 英德 513000)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泌尿系统感染中非发酵菌的种类及其对部分抗生素耐药性。方法 按标准要求留取清洁中段尿,每份尿液标本均做定量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 在本次分析研究显示,尿液标本所分离出的病原菌中,非发酵菌感染的比例较高,占16.3%;构成比中前三位非发酵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和洛菲不动杆菌;非发酵菌对不同的抗生素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 监测泌尿系统感染中非发酵菌和种类及其对抗生素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提供合理选用抗生素的信息进行抗非发酵菌所致的泌尿系统感染十分有益。

关键词:非发酵菌;泌尿系统感染;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 691.3 文献标识码:B

非发酵菌是一群需氧、无芽胞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不能利用糖做为能量来源,或是通过发酵以外的代谢途径分解利用糖类。这些细菌多为机会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接受导尿、泌尿道相关手术操作、治疗时易引发感染。由于非发酵菌极易产生获得性耐药,加上患者因疗程不足或运用抗菌素的种类、剂量不当可能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的慢性迁延或反复发作,使临床治疗难度大大增加,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而且往往会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通过监测发现,近年来我院由非发酵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明显上升,且容易复发。本研究总结了近2年来我院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非发酵菌的种类分布及构成比例,并对主要几种非发酵菌进行了耐药性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

收集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及门诊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送检的清洁中段尿标本,要求患者留取清晨中段尿,女性患者均要求清洗外阴部后留取尿标本。

1.2质控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质控菌株均由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3培养基

血平板及水解酪蛋白胨(M-H)琼脂培养基购自北京天坛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4抗生素纸片

抗生素纸片均购于北京天坛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包括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泊肟、头孢曲松、头孢噻吩、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西丁、氨曲南、氨苄西林/舒巴坦、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

1.5培养判断

尿液标本经35℃24h培养后显示有临床意义细菌生长,且菌落计数革兰氏阳性球菌≥104CFU/mL或革兰氏阴性杆菌≥105CFU/mL为细菌培养阳性(当有2种致病菌生长时,选菌落计数接近或≥104CFU/mL的细菌为阳性统计菌;当有2种以上杂菌生长则被视为污染,重新留取中段尿标本送检)。

1.6细菌鉴定

选用美国德灵公司生产的Walk Away 40SI及Micro scan 细菌鉴定系统,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66株,其中非发酵菌27株(占16.3%)。

1.7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扩散法,将待检菌稀释成0.5麦氏单位浓度的菌液,均匀涂布于M-H平板,待平板吸收菌液稍干后,贴药敏纸片,每个纸片中心至少相距24mm。药敏结果按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2009,M100-S19制定的规则)为标准判读[1]。

2 结果

2.1166份中段尿分离出细菌的总体分布

共分离出病原菌166株,其中非发酵菌27株(16.3%),肠杆菌科细菌95株(57.2%),革兰氏阳性球菌44株(26.5%),见表1。

表1 166份中段尿分离出细菌的分布情况及构成比

细菌种类 分离株数 构成比(%)

革兰氏阴性杆菌

大肠埃希氏菌 63 33.9

肠杆菌属 5 3.0

铜绿假单胞菌 14 8.4

鲍曼/溶血不动杆菌 7 3.6

肺炎克雷伯氏菌 11 6.6

奇异变形杆菌 5 3.0

摩根氏摩根氏菌 5 3.0

洛菲不动杆菌 4 3.0

丙二酸盐阴性枸椽酸杆菌 2 1.2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2 1.2

阴沟肠杆菌 2 1.2

革兰阳性球菌

葡萄球菌属 35 21.1

肠球菌属 6 3.6

链球菌属 3 1.8

合计 166 100.0

2.2 166份中段尿分离出非发酵菌菌种分布

在166份中段尿标本中,分离出非发酵菌前三位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和洛菲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占非发酵菌50%以上,见表2。

表2 27份中段尿分离出的非发酵菌及构成比

细菌种类 分离株数 构成比(%)

铜绿假单胞菌 14 51.9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2 7.4

鲍曼/溶血不动杆菌 7 22.2 洛菲不动杆菌 4 18.5

合计 27 100.0

2.3 166份中段尿分离出主要非发酵菌的耐药率分布情况见表3。

临床研究

・ ・

收稿日期:2012-09-17

对疑似病例及时报告。各学校建立晨检制度,落实疫情监测报告工作。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五早措施。还有及时掌握发热病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4)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媒体、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等各种宣传手段,向广大居民普及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居民做好点蚊香、挂蚊帐等自身防护措施,增强群众防蚊灭蚊、预防疾病的意识。

4.2.2而2011年9月比4月的数值高,由于4月份天气比较干燥,伊蚊幼虫赖以孳生的洁净水源较少,到了9月份,气温升高和降雨次数增多,为伊蚊的大量孳生带来了条件。实际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也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为伊蚊的孳生提供环境。问题如下:

1)部分社区蚊媒控制工作开展得不够深入,仍存在卫生死角和蚊虫孳生地;

2)空置地中废弃容器清理没有落实到位;

3)居民家中露天存放的空置酒瓶无及时清理;

4)部分居民养殖富贵竹等水生植物无及时换水和储水池无加盖。 上述问题的存在都会引起蚊虫孳生,增大了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说明全区的防蚊灭蚊工作中仍存在不足。

结论

通过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指数的两项方法对伊蚊地监测得出的数据发现,伊蚊的孳生有赖于居民生活区中的各种积水容器,只要开展防蚊灭蚊,消除蚊虫孳生地的工作,才能有效地降低伊蚊的密度,减少伊蚊传播基孔肯雅热的可能性。

参 考 文 献

[1] POWERS AM,LOGUE CH.Changing patterns of chikungunya

virus:re-emergence of a zoonotic arbovirus[J].Joumal General Virology,2007,88:2363-2377.

[2] 林苗,李华,黄吉城,等.广东检验检疫局发现中国内

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8,31(4):221-224.

[3] 夏宪照.基孔热防治手册[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

(高娟 编辑 )

表3 166份中段尿分离出主要非发酵菌的对18种抗生素的

耐药率(%)

抗生素 铜绿假单胞菌 鲍曼/溶血不动杆菌 洛菲不动杆菌氨苄西林(AMP) 76.5 78.6 50.3

氨苄西林/舒巴坦(SAM) 35.2 30.6 20.5

氨曲南(ATM) 28.33 29.2 22.8

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SXT) 29.3 28.3 26.8

环丙沙星(CIP) 36.75 30.5 38.2

哌拉西林(PIP) 45.2 43.6 40.6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 10.5 8.9 7.6

庆大霉素(GEN) 42.2 44.5 40.9

头孢吡肟(FEP) 30.5 28.9 32.8

头孢泊肟(CPD) 0.0 0.0 0.0

头孢曲松(CRO) 15.0 12.0 15.6

头孢噻吩(CEP) 10.2 10.0 0.0

头孢噻肟(CTX) 12.3 10.8 18.6

头孢他啶(CAZ) 20.3 25.2 0.0

头孢西丁(FOX) 10.0 0.0 0.0

头孢唑啉(CZO) 20.5 25.0 20.0

妥布霉素(TOB) 10.2 8.0 0.0

亚胺培南(IPM) 5.0 0.0 0.0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临床医生在抗细菌性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若患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及大量雌激素治疗,因治疗的疗程不足或过长、或者运用抗菌素的种类和剂量不当等均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呈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倾向。有资料显示,在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所分离到的致病菌中以大肠埃希氏菌所占比例最大(60%-70%),其次是肠杆菌科各属的细菌、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及各种类型的革兰氏阳性球菌[2-5]。通过检测发现,我院近年来细菌性泌尿系统感染中的非发酵菌感染所占的比例较大(占16.3%),但低于上海地区孙阳,张友玲,丁莉莉报道的泌尿系统感染非发酵菌占19.8%[6]。 非发酵菌的耐药机制比较复杂,其获得性耐药也极为常见,通常几种耐药表型同时存在,表现为多重耐药,使得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非发酵菌感染治疗更加困难[7-8]。通过本次结果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和洛菲不动杆菌这3种非发酵菌对氨苄西林有比较高的耐药率(50%-76.5%),对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均有一定比例的耐药,其中对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较低,这可能与我院临床较少应用有关,可作为首选抗生素。耐药的产生可能与非发酵菌的脂多糖(LPS)改变有关,或由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APH)、氨基糖苷酰基转移酶(AAC)、氨基糖苷核苷转移酶(ANT)对氨基糖苷类抗菌素的钝化而引起,耐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则可能与非发酵菌外膜通透性改变即由膜孔蛋白丢失和非发酵菌脂多糖(LPS)的改变或靶位亲和力改变及主动外排喹诺酮类药物有关。

参 考 文 献

[1]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Nine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S].CLSI,2009,M100一S19,29(3):34-55.

[2] 喻华,刘华,颜英俊.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检测[J].中

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0):982-984.

[3] 王倩,丁丽萍,褚云卓.非发酵菌致尿路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

药性检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81-1183. [4] 钟惟德,蔡岳斌,胡建波,等.留置导尿管致病原菌分布及耐药

性检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6):471-472.

[5] 孙阳,张友林,林萍.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检

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428-1430.

[6] 孙阳,张友玲,丁莉莉.非发酵菌致泌尿系统感染的菌种分布

及耐药性[J].检验医学杂志,2008,23(3):209-211.

[7] 倪语星,韩立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从抗菌谱到临床处方[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26,52-60.

[8] 陆德源.医学微生物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1:183.

(高娟 编辑 )

(上接第14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