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小学语文课堂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贯 穿美 育的必要性
( 一 ) 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学 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 热爱 祖国优秀的文化与 语言文字是小学语 文的教学 目标 之一 。通 过语文教学使学生 能够正确 的应用本 国语 言 ,掌握 足够 的语 汇 ,并且在此基础 上能够进行 听说读 写 ,并且 能够利用这种能力去学习知识 、 了解世界 ,了解祖 国的历史 以及 我国优秀的文化 ,使学生产 生 民族 自豪感 与 自信心 ,从 而更加热爱 自己的祖 国,通过语 文学 习让 学生学会 欣赏美 、感受美 ,发现生活 中的美 ,学会 创造美 ,形成 良好 的品格 ,健康的思想观念 ,正确 的认识社 会 、认识 世界 ,由此可见小学美育教育 的发展与提高是培养 新世 纪人才 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 。 ( 二 )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的需要 美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发展 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学 中 的美育教学可 以使学生 的素质得到全 面发展 ,小学语 文教材 中所选用 的课文是编者们根据小学生 的年龄特 点精 心挑选 出 来的容易被小学生接受 的名家作 品 ,这些作 品所涉及 的内容 广泛 ,既有天文地理知识 ,又涵盖 了非 常广泛 的社会 生活 , 文章包含 的深邃意境 ,使用 的优美词句等使学 生在 学习的过 程 中不仅增长 了知识 ,而且还会受到美 的熏陶与感 染 ,促进 学生审美能力 的提高 ,使学生通 过学校教 育是 自身的综合素 质得到均衡发展。 ( 三) 是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 审美观 语文使人们进一步 掌握科学 文化 、丰富 自身知识与具有 更多 实用技能 的一个有 力工具 ,语文知识与语文素养使人们 了解 自身的发 展历 史以及祖 先优秀的科学文化遗产的必要条 件 ,在实践中帮助人们 发现真理 ,让人们学会欣赏生活 中以 及 自然界 中存 在的各种各样的美 ,帮助人们探索美 的起源 、 认识 到美的本质 ,社会实践活动是文化产生 的根本 ,这句话 不仅 传递出了美的信息 ,最重要的是揭示 了美 的真理 。语文 教学的根本作用是使人们掌握 了一个认识没 的本质 、了解几 千来 人类曾经创造出的辉煌文 明以及掌握美 的规律 、认识美 的价值的一个工具 。不仅如此通过语文教学也使学生具备 了 初步的审美意识 。语文教材 中优秀 的文章不仅 向学生传递着 各种各样的信息 ,也让学生在感受着不 同形式美 的同时学会 辨别美 ,学会 区分美与丑 ,树立 了正确的审美观点。 ( 四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 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语文最强劲 的动力 ,所 以语 文教 学中对 学生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美起来

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美起来【摘要】:课堂教学是进行“美”的熏陶的主渠道,语文课堂教学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有意识地将课文中所蕴含的各种美挖掘、传播,形成一种情感与艺术的氛围,起到“美能导真”的作用,让师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享受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设;享受;美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教学实践表明,无数成功的教学,无不体现了一个“美”字,“美”时时刻刻影响着人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
一节课文,我们可以尽情地去品味语言美,欣赏自然美,领悟人格美,剖析竟境美,训练表达美,那么,课堂上应如何创设美的情境,营造美的氛围呢?一、语言要讲究一堂语文课,语言规范流利、简洁严密、错落抑扬,听来能让人如坐春风,心情舒畅。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
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时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实际上,于漪在这里不仅提出了一个课堂语言的锤炼问题,而且也提出了一个课堂语言的美感问题,强调语言要有优雅动人,回肠荡气的美感效应。
二、关系要平等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面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
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
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恐惧。
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
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工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马斯洛语),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创造和谐美[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创造和谐美[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b92bd876eeaeaad1f33055.png)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创造和谐美摘要:和谐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只有在和谐的气氛中,才能更好地欣赏语文之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和谐美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沃土,是语文课堂美的基础所在。
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语文的美。
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人格。
一、建立师生关系的和谐美课堂教学,必须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劳动过程愉悦与否、劳动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能否创设一个能实现价值的、宽松和谐的语文课堂环境。
和谐的语文课堂应是师生心灵融通、情感共振的绿洲。
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
教师要以一颗慈爱、宽容、真诚的心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让课堂教学始终处在融洽的氛围中,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让教与学互相交融,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极其重要的,我们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模式、思维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
我们要允许学生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我们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同喜。
培养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挥自己的独到见解。
二、构建学习方式的和谐美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
新课标中指出:“小学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密切,语文学科包含着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
本文以新课标为指导,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对学生传授语文知识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外,还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等等。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际,谈谈以下方法。
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审美感受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
对此,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
教师素质将直接影响并决定着美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和实施效果。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有审美的感知力,善于发现美、感知美、捕捉美、表现美。
要做到这些,就要注意平时积累生活,丰富阅历,把握作品的形象美,感悟语言的音乐美,品位词语的意蕴美,领会句式的变化美,领悟整体的风格美,为美育的渗透提供认知性方向,把文中的美用显而易见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让他们接收到美的感染。
同时教师的仪表、举止、人格魅力,也将对美育渗透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学习的最重要工具。
著名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的敏捷性”。
方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美育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美育'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美育语文世界是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
我们能感受到美的温馨,寻觅到美的倩影。
语文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闪现着无穷的魅力,语习更是追求美的历程。
《义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美的情感、美的情操、美的人性,让学生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语文课才能上出语文味。
”那么,如何让“美”闪动在语文课堂的每个环节之中呢?我也一直在努力追寻着。
最近,刚执教完《美丽的小兴安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岭》,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下面就以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我的教学。
一、情境激趣,发现美好的导入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钥匙,它能带领学生打开阅读的大门。
这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美,我们曾随着课文的学习游览过风景优美的黄山,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另一处美景,让我们走进那美丽的小兴安岭,去欣赏它的美景,去感受大自然那美的点点滴滴,好吗?首先,谁愿意用美的声音和美的感情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老师这里有一首优美的音乐配合。
”通过如此情境创设,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语文课堂之中了,乐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能够引领我们的心灵徜徉在作品特定的意境中。
学生在优美而缓慢的音乐中初步了解和发现课文中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寻美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融入文本之中。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学生自由朗读初识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自学生字、新词。
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识字。
接下来让学生“开火车”练读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读一读,并用四字词语造句。
小学语文课堂中“五美”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五美”【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以相差二十倍。
”【关键词】激情美;语言美;悬念美;高潮美;联想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一个情感高手,语言高手,交际高手。
那么,如何使我们的课堂焕发美感,让这美感直抵人心,从而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乐于学习呢?从事小学语文教学近二十年,静心而思,竟得课堂“五美”。
1. 热烈奔放的激情美激情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教学很重要,教师如何抓住作者的情感发展变化投入进去与作者情感融为一体更重要。
每篇文章每个句子承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要细细体会,自己先进入角色,再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以文章含着的真情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有经验的老师总会注重语调的把握,通过饱含激情、融入深情的诵读,自如地调动课堂教学效果。
或抑扬顿挫,悲愤激昂,或娓娓而谈,润物细无声。
讲到高兴处,慷慨陈词,学生也会随着老师的情绪而跃跃欲试;讲到感人处,老师气定语咽,学生也会随之真情萌动。
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想象,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同振;随其悲而悲,随其喜而喜。
让教师情,学生情,作者情充盈于整个课堂。
例如,我校一次公开课上,杨老师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老师普遍认为最难讲的一课,没有精美的段落和句子;和平年代下的孩子们很难体会到那种强烈的爱国之情。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课文出现了三次,这是整篇课文的要旨。
杨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紧紧抓住这一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逐次仔细领悟。
上课开始,伴随着张明敏的《中国心》,杨老师动情地讲述着抗日战争中的小故事,学生们的情感被一点点调动起来。
在体悟课文情感时,杨老师让学生齐读、默读、自读、领读。
不同层次的感悟中读,学生的情感一次次得到了升华,这样不仅领悟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重要的是自己在情感的世界里走了一趟。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必要性摘要:在审美的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教育固然是重要的,但语文教学中美育也不容忽视,引物因为编入语文教材的均是寓理于情,以美育人的好作品。
教师娓娓道来,学生心驰神往,在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教学活动中所创作美的语言.坏境和气氛中徜徉,无论在知识上和精神上都得到了充实。
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
老师如能在语文课中指引,让学生细细去体会,那么对学生的审美和创作能力,能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美育1.语文美育的概述语文美育的内容相当丰富,它的涉及到许多方便,笔者以为大致可分以下几类:1.1 自然美。
在语文的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一部分,自然美指的是自然物的线条.形状.光泽以及颜色,这些课文能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情遐想,从而产生愉悦的心情。
1.2 社会美。
社会美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美,可以包括个体的美和群体的美。
1.3 科学美。
科学美指的是从人工创作出各种形体以及自然现象,在研究科学现象过程中体会出的美。
1.4 艺术美。
艺术美是一种综合性的美,艺术之美包括很多方面,比如选择的美,意境的美,语言的美,结构的美等等。
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抓住整体,产生艺术魅力因素,从而引导学生去感悟探索文章中,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
2.小学语文美育的特征2.1 形象性。
语文中所展示的往往是有血有肉的,但又具有鲜明性格的各种人物以及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的风景,所以语文美育应展示出课本的人物的形象作为教育手段,从而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2.2 情感性。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文学作品里面包含着作者思想感情,应该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是审美的重点,也是学习的关键。
2.2 愉悦性。
优美的文章自然能让人为美好的事物而感动,产生精神上的愉悦,也可能对丑陋的现象产生怒恨等各种各样感受,所以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中,而不是牵着学生去分析字词句,而是应该努力营造相应情绪氛围,从而来激发学生的感情,让学生主动走进文章中。
让美盛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

文 章 不 是 无情 物 , 大 部 分 的 小 学 语 文 课 文 , 是 属 于 “ 绝 都 文
质 兼 美 ” 有表 现 社 会 美 的 , 表 现 自然 美 的 , 表 现 意 境 美 的 , : 有 有
都 具 有 极 高 的 审 美 价值 。课 文 是 无 声 的语 言 , 有 通 过 品读 , 只 才 能 捕 捉 美 、 解 美 , 而 提 高 学 生 的 语 感 , 学 生 得到 美 的熏 陶 。 理 从 使 1传神 的 词 语— — 细 推 敲 . 汉 语 是 美 的 , 音 和 谐 , 扬 顿 挫 ; 其 是 诗 歌 、 文 的 朗 语 抑 尤 散
一
个 个 可 爱 的 女 孩 形 象 , 二 层 是 密 密 层 层 的 青 松 、白桦 , 三 第 第
层 则 是 五颜 六 色 的鲜 花 。 示 时 再 配 上 教 师 深 情 的 朗读 声音 , 演 巧 妙 地 展 现 了大 兴 安 岭 的美 丽 景 色 ,同 时 调 动 了 学 生 的 视 觉 和 听 觉 , 起 他 们 的 美 感 。 在 教 这类 句 子 时 , 们 要 引 导 学 生 反 复 诵 唤 我
文语 言文 字 的美 , 在 教 学 中 注 意 让 学 生 反 复 品 读 课 文 , 细 推 我 仔
敲 、 味 文 字 韵 味 , 握 语 句 的 节 奏 , 养 良好 的 语 感 。如 在 教 品 把 培
《 花》 荷 一课 时 , 抓 住“白荷 花/ 这 些 大 圆盘 之 间 冒 出 来 。 ” 我 在 这
出什 么 ?从 而 体 会 出人 物 的性 格 特 征 乃 致 思 想 品 德 的 美 。在 《 跳
引导 展 开 讨 论 , 文 中 的“ ” 换 个 字 。替 换 后 推 敲 、 摩 , 给 冒 字 揣 理 解 到 只 有“ ” , 写 出 了 荷 花 数 量 多 , 冒 字 既 白荷 花 在 挨 挨 挤 挤 的荷 叶 中 只 能 硬挤 出来 , 说 明 了荷 花 生 命 力 的顽 强 。真 是 “ 字 传 又 一 神 , 境 全 出 ” 学 生 通 过 仔 细 品 评“冒 ” , 受 到 一 种 不 可 抗 意 , 字 感 拒 的 生 命 力 , 种 生 机 勃 勃 的韵 味 , 悟 了 荷 花 在 荷 叶 衬 托 下 奋 一 领 发 向上 的精 神 , 尚的 情 操 也 由此 得 到 陶 冶 。 接 下 来 是 让 学 生 高 再 采用 多种 方 式 反 复 品读 ,最 后 再 让 学 生 伴 随 着 背 景 音 乐 再 读 课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多角度感受美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多角度感受美发表时间:2020-08-21T03:36:56.551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9月总第356期作者:张玉瑜[导读] 而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也体会到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
下面我以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我的教学。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丰州镇社坛小学362300摘要: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
真正的美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在欣喜的启迪中领悟生活的真谛,从中完善自己的人格、陶冶自己的情操。
而语文这门课程,便承载着太多这种让人舒适的美丽。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通过情境激趣、读课文、品词句等方法去发现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妈妈睡了妈妈的爱语文学科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门主干学科,在一定程度上与美育相统一、相结合,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实践审美教育更易实施,也对促进学生从小养成爱美的情趣、健康的个性、良好的意志品格有很大帮助。
如何让“美”闪动在语文课堂中呢?我也一直在努力追寻着。
最近,刚执教完《妈妈睡了》,这篇课文讲述了妈妈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
看着熟睡的妈妈,孩子觉得她很美丽、很温柔,同时也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与劳累。
通过孩子观察熟睡中的妈妈的举动,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妈妈满满的爱;而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也体会到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
下面我以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我的教学。
一、情境激趣揭示美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它是老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阅读的大门。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时最重要的工具。
这节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先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同时朗诵关于妈妈的小诗:“如果我是一只小鸟,你就是那挺拔的松柏,在我疲惫时,默然作我的巢。
如果我是一枝花朵,你就是那甘甜的山泉,在我憔悴时,静静将我淋浇。
如果我是一个孩子,你就是那不变的家,在我迷茫时,给我无限母爱!”当你呱呱落地时,第一眼见到的是母亲;当你咿呀学语时,会说的第一个词是“妈妈”;当你上学时,为你操碎了心的也是你的母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妈妈睡了》,一起来感受一下,小朋友眼中睡着了的妈妈又是什么样子的,好吗?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课文的朗读,小朋友们小声跟读。
“美”在小学语文课堂

“美”在小学语文课堂摘要:语文课程是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重新解读新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美育的有关论述,重新认识美育在全面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现、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把美育和学科知识教学融为一体,落实小学语文学科的美育任务,和其它学科一同完成全面育人的教育教学任务。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美育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以教材内容中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下面,本人谈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我们知道,深入地理解课文是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
如《放弃射门》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点。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福勒和其它运动员在射门时的不同做法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射门这一行为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福勒这一形象的“人性美”,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
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小学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
因此,教师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润物无声——论美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

润物无声——论美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摘要】本文探讨了美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
美育理念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品格,使其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和道德观。
美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其艺术修养和文学修养。
在语文教育中融入美育理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更加自信和流畅。
美育理念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新的启示,提倡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审美与思维的全面发展。
将美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将会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育理念、小学语文课堂、润物无声、学生品格、审美情趣、语言表达能力、教育启示1. 引言1.1 引言美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是一种深刻的教育理念,其重要性不可低估。
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承载着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
而美育理念的融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其品格和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
关注美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与应用,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美育理念的渗透。
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将美育理念贯穿于教学之中,成为了当前教育界亟待探讨的课题。
只有真正将美育理念与语文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美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2. 正文2.1 美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美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语文课程作为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重要平台,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表达的艺术,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美育理念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而是真正地体会到语言的美妙之处。
美在课堂教学

美在课堂教学作者:许芳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09年第09期小学语文教学,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把教学生正确理解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和进行情感和审美教育统一起来。
运用课文进行审美教育必须“动之以情”,用情来打动学生,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
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课文的美育潜力,渗透、贯穿美育,让教材以美的魅力去陶冶学生幼小的心灵,以美的情感去激荡纯洁的灵魂。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重文轻情的现象非常突出,本是一篇文情并茂、激情洋溢的文章,却被“字词句篇”图解得支离破碎,变成了寡情乏味的文字拼凑物。
语文教学,即要重视字词句段的基础知识,又要加强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要从情感教育中培养学生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语文课改的需要。
一、妙用导语感受愉悦美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文课堂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实施语文新课程改革,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好的新课导人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能够从外部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教师确立新课教学的切入点。
成功地上好一堂课。
跟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妙用导语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语文课的导入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
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好的导语应该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
它就像一座桥梁,架在学生通向理解课文内容获取知识的必经之路上,这座桥架宽了,架牢了,学生就能轻松愉悦地到达下一站。
心理学研究表明:愉悦的情绪对学习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
因此,适当得体的导语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集中学生的精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愉悦美。
二、把握朗读体会节奏美一节成功的阅读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
让美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让美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发布时间:2022-07-04T06:47:27.458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5期作者:孙业春[导读] 语文课堂到处都是美,美的语言、美的风景、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可以浸润心灵,从而美化人生,提升人的幸福感。
孙业春安徽省巢湖市人民路小学语文课堂到处都是美,美的语言、美的风景、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可以浸润心灵,从而美化人生,提升人的幸福感。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让“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驾齐驱,把审美教育渗透其中,让语文之美大放异彩。
在咀嚼字词句中发现美。
叶圣陶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文本之美在语言文字中表露无遗,我们要细细品读每一遍文章。
如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疑”来展开。
唐代“诗仙”李白于此处为何用“疑”而不是“似”呢?以疑启思,从而引出明月光与地上霜的异曲同工之处,更因一个“疑”字准确而形象的拉近了学生与抽象的明月光间的距离,增添了语文学习的美感。
几年前,我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诗时,也是抓住“疑”字,以疑促思:诗人为什么不用“真”而用“疑”呢?学生脑海中出现了长如白练、水花四溅的壮观景象。
紧接着,让学生再加以思考,银河怎么会飞落下来呢?一切只不过是“疑”而已,是作者大气磅礴的想象,“疑”字更精当贴切。
又如《月光曲》一文第二课时,解读皮鞋匠兄妹俩听贝多芬弹奏曲子时的想象描写。
我带领学生从重点的字词句入手,通过对“水天相接”“月亮升起”“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卷起巨浪”“波涛汹涌”等词句的诵读、串联、挖掘,激发学生想象力,使学生能够把语言文字和艺术之美结合起来,提高了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同学们在体味作者用词精妙的同时,更为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间的手足亲情,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和音乐家博大高尚的情怀所感动。
在课程资源里欣赏美。
我认为美育是语文教学的刚需,学生拥有了审美能力,就拥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更善于在生活中找寻美,从而感知到美,制造更多的美。
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美育,是教育者通过各种美的手段,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和语文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过程就是进行美育的过程,除了文学作品教材所具有的艺术美外,形式美、自然美、社会美都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是进行思想教育和美育教育的主阵地。
教师应利用种种训练途径,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知,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领略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能辨美与丑,知善与恶,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教师语言揭示美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的敏捷性。
可以想象,教师语言缺乏美感,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语言深奥,学生就难以接受和理解。
一位好的语文老师,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富有吸引力,有条有理,声音抑扬顿挫。
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如润物无声的丝丝春雨自然地与学生交融,只要感情真实,语言动人,就永远给学生一种艺术的美。
如教学《火绕云》一课时,我选择了激发性的过渡语调动学生感知美,发现美的欲望:“女作家萧红写的这篇《火烧云》描写的是晚霞的美妙奇异,你想不想跟随作家领略一番呢?让我们借助作家的眼睛与笔端一饱眼福吧!”“地面上这样绚丽多彩天上的火烧云又呈现出了怎样的缤纷斑斓呢?”“这么绚丽多彩,变化多端的景象是多么令人神往、留连忘返啊!”又如教学《观潮》一课时,我这样调动学生感知美、陶冶美的欲望:“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读了如临其境,你想感受一下吗?”“这样历史悠久,罕见壮观的大潮景象一定能吸引许多人来驻足观望,是否如此呢?”“岸上人山人海,人们早早赶来,盼望着一睹钱塘江大潮的风采,那么钱塘江大潮到底如何的难伟壮丽呢?”“作者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感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在小学语文课堂
摘要:语文课程是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重新解读新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美育的有关论述,重新认识美育在全面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现、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把美育和学科知识教学融为一体,落实小学语文学科的美育任务,和其它学科一同完成全面育人的教育教学任务。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美育
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以教材内容中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下面,本人谈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我们知道,深入地理解课文是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
如《放弃射门》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点。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福勒和其它运动员在射门时的不同做法进行比较分析,组
织学生展开讨论,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射门这一行为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福勒这一形象的“人性美”,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
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小学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
因此,教师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如陆游的《游园不值》中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个写景的句子,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
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诗人在小心地走过苍苔时,忽然看见一枝美丽的红色杏花从
墙头伸出来,在风中摇曳……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再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画面前,让学生面对画面,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巍峨的庐山,瀑布从天而降……一幅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大自然画卷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祖国山河无比壮观,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美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1.推敲传神的词语
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墙头春意闹”中的“绿”、“闹”二字所表现的传神的、不可言喻的美。
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段话写得很生
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
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2.欣赏优美的句子
小学语文教材中散文不少,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个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
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
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
如在教学朱自清《春》一文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然地通过感受课文的优美的词语、多变的句式去感受朱自清所描绘的春天的“山”“水”“花”“草”“风”“雨”。
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
3.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能力,并且有机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那么,怎样读课文才能
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一是范读。
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是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
三是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美情感。
四是议读。
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对美育的认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特点,落实素质教育,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人。
参考文献:
[1]周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初探《现代教育科学》2013年第3期.
[2]庄丽萍感知・品味・探求・分享――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小学教学参考》2013年第4期.
[3] 糜颖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快乐阅读》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