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习题解答-大学物理习题答案(许瑞珍_贾谊明)-第12章 气体动理论
大物习题解答-大学物理习题答案(许瑞珍_贾谊明)-第3章 刚体力学
第三章 刚体力学3-1 一通风机的转动部分以初角速度ω0绕其轴转动,空气的阻力矩与角速度成正比,比例系数C 为一常量。
若转动部分对其轴的转动惯量为J ,问:(1)经过多少时间后其转动角速度减少为初角速度的一半?(2)在此时间内共转过多少转? 解:(1)由题可知:阻力矩ωC M -=,又因为转动定理 dtd JJ M ωβ== dtd JC ωω=-∴ dt JC d t ⎰⎰-=∴00ωωωω t JC-=0lnωω t JCe-=0ωω当021ωω=时,2ln CJt =。
(2)角位移⎰=tdt 0ωθ⎰-=2ln 00C J t JC dt eωCJ 021ω=,所以,此时间内转过的圈数为CJ n πωπθ420==。
3-2 质量面密度为σ的均匀矩形板,试证其对与板面垂直的,通过几何中心的轴线的转动惯量为)(1222b a ab J +σ=。
其中a ,b 为矩形板的长,宽。
证明一:如图,在板上取一质元dxdy dm σ=,对与板面垂直的、通过几何中心的轴线的转动惯量为 dm r dJ ⎰=2dxdy y x a a b b σ⎰⎰--+=222222)()(1222b a ab +=σ证明二:如图,在板上取一细棒bdx dm σ=,对通过细棒中心与棒垂直的转动轴的转动惯量为2121b dm ⋅,根据平行轴定理,对与板面垂直的、通过几何中心的轴线的转动惯量为22)2(121x adm b dm dJ -+⋅=dx x ab dx b 23)2(121-+=σσ 33121121ba a b dJ J σσ+==∴⎰)(1222b a ab +=σ3-3 如图3-28所示,一轻绳跨过两个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均匀圆盘状定滑轮,绳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为m 2和m 的重物,绳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滑轮轴光滑,求重物的加速度和各段绳中的张力。
解:受力分析如图ma T mg 222=- (1) ma mg T =-1 (2) βJ r T T =-)(2 (3) βJ r T T =-)(1 (4)βr a =,221mr J =(5) 联立求出g a 41=, mg T 811=,mg T 451=,mg T 232=3-4 如图3-29所示,一均匀细杆长为L ,质量为m ,平放在摩擦系数为μ的水平桌面上,设开始时杆以角速度0ω绕过细杆中心的竖直轴转动,试求:(1)作用于杆的摩擦力矩;(2)经过多长时间杆才会停止转动。
大物习题解答-大学物理习题答案(许瑞珍_贾谊明)-第10章 流体力学
第十章 流体力学10-1如本题图,试由多管压力计中水银面高度的读数确定压力水箱中A 点的相对压强(P -P 0)。
(所有读数均自地面算起,其单位为米) 解:根据gh P ρ=得)-(汞7.08.103g P P ρ=-)-(水7.0232g P P ρ-=-)-(汞9.0221g P P ρ=- )-(-水9.05.21g P P ρ=-m g m g P P 9.22.20⨯⨯=-∴水汞-ρρ10-2如本题图,将一充满水银的气压计下端浸在一个广阔的盛水银的容器中,其读数为 -25m N 10950.0⋅⨯=p 。
(1)求水银柱的高度h 。
(2) 考虑到毛细现象后,真正的大气压强0p 多大? 已知毛细管的直径m 100.23-⨯=d ,接触角π=θ,水银的表面张力系数-1m N 49.0⋅=σ。
解:(1)gh p ρ=Θcm g p h 3.716.138.910950.05≈⨯⨯==∴ρ (2)Pa d p p 43500106.9100.1cos 49.021095.02cos 2'⨯=⨯⨯+⨯=+=-πθσ 10-3灭火筒每分钟喷出60m 3的水,假定喷口处水柱的截面积为1.5cm 2,问水柱喷到2m 高时其截面积有多大? 解:流量2211S v S v Q == 且 gh v v 22122-=-s m m s m S Q v /107.6105.16060324311⨯≈⨯==∴- 2212235.42cm ghv Q v Q S =-==10-4油箱内盛有水和石油,石油的密度为0.9g /cm3,水的厚度为1m ,油的厚度为4m 。
求水自箱底小孔流出的速度。
解:如图,流线上1、2点分别是油面和小孔处的两点。
根据伯努利方程水习题10-1图习题10-2恒量=++p gh v ρρ221 得: 水水水油油gh v gh ρρρ-=221s m h h g v /5.9)(2≈+=∴水油水油ρρ10-5一截面为5.0cm 2的均匀虹吸管从容积很大的容器中把水吸出。
大学物理习题解答
沿负方向传播
x y A cos[ (t ) ] u
注意初相的定义
第二学期
17
物理学
第五版
期末习题解答
2. 波动方程的建立 1)由某点振动建立波动方程 主要用与原点的相位关系或待定系数法求解 2)由波动曲线建立波动方程
y/m
A
0
u
λ
t
x/m
根据图中条 件建立
-A
3)由各物理量直接建立波动方程
第二学期
5
物理学
第五版
期末习题解答
2. 热力学准静态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
m E Cv (T2 T1 ) M
Q E W
3. 循环过程 热机效率 致冷系数
Q2 W 1 Q1 Q1
W pdV
V1
V2
i CV R 2 i2 C p CV R R 2 Cp i 2 CV i
(明条纹) (暗条纹)
解题思路:就是沿着光线讨论光程 (光程差)的变化。
第二学期
2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物理学
第五版
一、 缝干涉 1. 单缝衍射
2 b sin { (2k 1) 2 2k
期末习题解答
k
暗 ( k 1, 2, 3 明 ( k 1, 2, 3
) )
主要讨论中央明纹、级次、波带数等 2. 双缝干涉
2. 旋转矢量图的灵活应用的应用;
3. 熟悉波动各物理量的关系及定义。
第二学期
21
物理学
第五版
期末习题解答
10-3 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 角频率为ω,波速为u.设 t=T/4 时刻的波形 如图(a)所示,则该波的表达式为( )
大学物理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详解课件.doc
第12章气体动理论一、填空题:1、一打足气的自行车内胎,若在7℃时轮胎中空气压强为 4.0× 510 pa .则在温度变为37℃,轮胎内空气的压强是。
(设内胎容积不变)2、在湖面下50.0m 深处(温度为 4.0℃),有一个体积为 5 31.0 10 m 的空气泡升到水面上来,若湖面的温度为17.0℃,则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是。
(取大气压强为5p0 1.013 10 pa )3、一容器内储有氧气,其压强为 5p0 1.01 10 pa ,温度为27.0℃,则气体分子的数密度为;氧气的密度为;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为。
(设分子均匀等距排列)4、星际空间温度可达 2.7k,则氢分子的平均速率为,方均根速率为,最概然速率为。
5、在压强为 51.01 10 pa 下,氮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为66.0 10 cm ,当温度不变时,压强为,则其平均自由程为 1.0mm。
6、若氖气分子的有效直径为82.59 10 cm ,则在温度为600k,压强为21.33 10 pa 时,氖分子1s 内的平均碰撞次数为。
7、如图12-1 所示两条曲线(1)和(2),分别定性的表示一定量的f(v) 某种理想气体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分布曲线,对应温度高的曲线(1) (2) 是. 若图中两条曲线定性的表示相同温vO度下的氢气和氧气的速率分布曲线,则表示氧气速率分布曲线的图12-1是.8、试说明下列各量的物理物理意义:(1)12 kT ,(2)32kT ,(3)i2kT ,(4)i2R T,(5)32R T,(6)M iM m ol 2R T。
参考答案:1、 54.43 10 pa 2、5 36.11 10 m3、25 3 3 21 92.44 10 m 1.30 kg m 6.21 10 J3.45 10 m4、 2 1 2 1 11.69 10 m s 1.83 10 m s 1.50 10 m s25、6.06 pa6、 6 13.81 10 s 7、(2),(2)8、略二、选择题:教材习题12-1,12-2,12-3,12-4. (见课本p207~208)参考答案:12- 1~12-4 C, C, B, B.第十三章热力学基础一、选择题1、有两个相同的容器,容积不变,一个盛有氦气,另一个盛有氢气(均可看成刚性分子)它们的压强和温度都相等,现将 5 J 的热量传给氢气,使氢气温度升高,如果使氦气也升高同样的温度,则应向氦气传递的热量是()(A) 6 J (B) 5 J (C) 3 J (D) 2 J2、一定量理想气体,经历某过程后,它的温度升高了,则根据热力学定理可以断定:(1)该理想气体系统在此过程中作了功;(2)在此过程中外界对该理想气体系统作了正功;(3)该理想气体系统的内能增加了;(4)在此过程中理想气体系统既从外界吸了热,又对外作了正功。
《大学物理》期末考试复习题(气体动理论与热力学基础)
《大学物理》B 章节复习题-气体动理论与热力学基础一、选择题气体动理论置于容器内的气体,如果气体内各处压强相等,或气体内各处温度相同,则这两种情况下气体的状态(A) 一定都是平衡态.(B) 不一定都是平衡态.(C) 前者一定是平衡态,后者一定不是平衡态.(D) 后者一定是平衡态,前者一定不是平衡态. [ ]答案:B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其状态改变在p-T图上沿着一条直线从平衡态a到平衡态b(如图).[](A)这是一个膨胀过程.(B)这是一个等体过程.(C)这是一个压缩过程.(D)数据不足,不能判断这是那种过程.答案:C12如果为等体过程,应为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连接Oa与Ob辅助线进行研究。
13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其状态在V-T图上沿着一条直线从平衡态a改变到平衡态b(如图).(B)这是一个吸热升压过程.(C)这是一个吸热降压过程.(D)这是一个绝热降压过程.[ C ]一氧气瓶的容积为V ,充了气未使用时的压强为1p ,温度为1T ,使用后瓶内氧气的质量减少为原来的一半,其压强降为2p ,则此时瓶内氧气的温度2T 为( ) (A)1212p p T (B) 2112p p T (C) 121p pT (D) 2112p p T处于平衡状态下的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的分子数密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也相同,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温度、压强均不相同(B )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 (C )温度、压强均相同(D )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 ] 答案:( C )理想气体中仅由温度决定其大小的物理量是( )(A )气体的压强; (B )气体的内能; (C )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D )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 答案:( C )三个容器A 、B 、C 中装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数密度n 相同,方均根速率之比为4:2:1::222=C B A v v v ,则其压强之比C B A p p p ::为(A )1:2:4 (B )4:2:1 (C )8:4:1 (D )16:4:1 [ ] 答案:( D )(C B A C B A T T T p p p ::::=)1 mol 非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A )kT 25 (B )RT 25 (C )kT 27 (D )RT 27[ ] 答案:( D )理想气体中仅由温度决定其大小的物理量是(A )气体的压强 (B )气体的内能 (C )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D )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 ] 答案:( C )根据能量均分定理,分子的每一自由度所具有的平均能量为( )(A )kT 21 ; (B )kT ; (C )kT 23 ; (D )kT 25. 答案:( A )质量为M kg 的理想气体,其分子的自由度为 i ,摩尔质量为μ,当它处于温度为T 的平衡态时,该气体所具有的内能为 (A )RT (B )RT i 2(C )RT M μ (D )RT iM 2μ [ ] 答案:( D )质量为M kg 的刚性三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其分子的摩尔质量为μ,当它处于温度为T 的平衡态时,该气体所具有的内能为 ( ) (A)RT M μ27 (B) RT M μ3 (C) RT M μ25 (D) RT Mμ23 答案:( B )温度、压强相同的氦气和氧气,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ε和平均平动动能k ε的关系为 (A )ε和k ε都相等 (B )ε相等,而k ε不相等(C )k ε相等,而ε不相等(D )ε和k ε都不相等[ ] 答案:( C )热力学基础答案:( C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理想气体的等体过程和等压过程压强、体积和温度都相同(常温条件)的氧气和氦气在等压过程中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它们对外作的功之比为( ) (A) 1:1; (B) 5:9; (C) 5:7; (D) 9:5。
大物习题解答-大学物理习题答案(许瑞珍_贾谊明)-第9章 电磁感应
第9章 电磁感应9-1在通有电流I=5A 的长直导线近旁有一导线ab ,长l =20cm ,离长直导线距离d=10cm (如图)。
当它沿平行于长直导线的方向以v =10m/s 速率平移时,导线中的感应电动势多大?a 、b 哪端的电势高?解:根据动生电动势的公式E =⎰⋅⨯Ll B v d )(E 3ln 22030100πμ=πμ=⎰Ivx dx IvV 57101.13ln 2105104--⨯=π⨯⨯⨯π=方向沿x 轴负向,a 电势高。
9-2平均半径为12cm 的4×103匝线圈,在强度为0.5G 的地磁场中每秒钟旋转30周,线圈中可产生最大感应电动势为多大?如何旋转和转到何时,才有这样大的电动势?解:t NBS ω=ϕcos ,电动势的大小为E t NBS dtd ωω=ϕ=sin E max n r NB ππ=22V 7.1302)1012(105.01042243=⨯π⨯⨯⨯π⨯⨯⨯⨯=--9-3如图所示,长直导线中通有电流I=5A 时,另一矩形线圈共1.0×103匝,a=10cm ,长L=20cm ,以v =2m/s 的速率向右平动,求当d=10cm 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
解:1010ln 2102010100+πμ=+πμ=ϕ⎰+x IL N x dx IL Nx电动势的大小为E dtd ϕ=dt dx x IL N 10120+πμ=1020+πμ=x vIL NE x=d=10=V 373102)1010(225104100.1--⨯=+π⨯⨯⨯π⨯⨯9-4若上题中线圈不动,而长导线中,通有交流电i =5sin100πt A ,线圈内的感生电动势将多大?解:2ln 210201010100πμ=+πμ=ϕ⎰+iLN x dx iL Nvxo电动势的大小为E dt d ϕ=dt di L N ⨯πμ=2ln 20dtdi L N ⨯πμ=2ln 20t L N ππ⨯⨯πμ=100cos 10052ln 20t ππ⨯π⨯⨯π⨯⨯=-100cos 5002ln 22104100.173)(100cos 1035.42V t π⨯=-9-5一长为L 的导体棒CD ,在与一均匀磁场垂直的平面内,绕位于L/3处的轴以匀角速度ω沿反时针方向旋转,磁场方向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为B ,求导体棒内的感应电动势,并指出哪一端电势高?解:根据动生电动势的公式E =⎰⋅⨯Ll B v d )(E -ω=⎰L dr Br 320⎰ωL dr Br 310⎰ω=L L dr Br 3231261L B ω= c 点电势高9-6如图两端导线ab=bc=10cm ,在b 处相接而成300角。
大学物理第十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篇 气体动理论 热力学基础求解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热运动包含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基础两部分.气体动理论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运用统计方法研究气体的热现象,通过寻求宏观量与微观量之间的关系,阐明气体的一些宏观性质和规律.而热力学基础是从宏观角度通过实验现象研究热运动规律.在求解这两章习题时要注意它们处理问题方法的差异.气体动理论主要研究对象是理想气体,求解这部分习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1)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和能量均分定理的应用;(2)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率的应用;(3)有关分子碰撞平均自由程和平均碰撞频率.热力学基础方面的习题则是围绕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四个特殊过程(三个等值过程和一个绝热过程)和循环过程的应用,以及计算热力学过程的熵变,并用熵增定理判别过程的方向.1.近似计算的应用一般气体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时,可近似当作理想气体,故理想气体也是一个理想模型.气体动理论是以理想气体为模型建立起来的,因此,气体动理论所述的定律、定理和公式只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用.我们在求解气体动理论中有关问题时必须明确这一点.然而,这种从理想模型得出的结果在理论和实践上是有意义的.例如理想气体的内能公式以及由此得出的理想气体的摩尔定容热容2/m V,iR C =和摩尔定压热容()2/2m P,R i C +=都是近似公式,它们与在通常温度下的实验值相差不大,因此,除了在低温情况下以外,它们还都是可以使用的.在实际工作时如果要求精度较高,摩尔定容热容和摩尔定压热容应采用实验值.本书习题中有少数题给出了在某种条件下m V,C 和m P,C 的实验值就是这个道理.如习题中不给出实验值,可以采用近似的理论公式计算.2.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题过程及注意事项热力学第一定律E W Q Δ+=,其中功⎰=21d V V V ρW ,内能增量T R i M m E Δ2Δ⋅=.本章习题主要是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四个特殊过程(等体、等压、等温、绝热)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循环过程的应用.解题的主要过程:(1) 明确研究对象是什么气体(单原子还是双原子),气体的质量或物质的量是多少? (2) 弄清系统经历的是些什么过程,并掌握这些过程的特征.(3) 画出各过程相应的p -V 图.应当知道准确作出热力学过程的p -V 图,可以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物理图像.(4) 根据各过程的方程和状态方程确定各状态的参量,由各过程的特点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就可计算出理想气体在各过程中的功、内能增量和吸放热了.在计算中要注意Q 和W 的正、负取法.3.关于内能的计算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是状态量,与过程无关,而功和热量是过程量,在两个确定的初、末状态之间经历不同的过程,功和热量一般是不一样的,但内能的变化是相同的,且均等于()12m V,ΔT T C Mm E -=.因此,对理想气体来说,不论其经历什么过程都可用上述公式计算内能的增量.同样,我们在计算某一系统熵变的时候,由于熵是状态量,以无论在始、末状态之间系统经历了什么过程,始、末两个状态间的熵变是相同的.所以,要计算始末两状态之间经历的不可逆过程的熵变,就可通过计算两状态之间可逆过程熵变来求得,就是这个道理.4.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的应用和分子碰撞的有关讨论深刻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的物理意义,掌握速率分布函数f (v )和三种统计速率公式及物理意义是求解这部分习题的关键.三种速率为M RT /2P =v ,M RT π/8=v ,M RT /32=v .注意它们的共同点都正比于M T /,而在物理意义上和用途上又有区别.P v 用于讨论分子速率分布图.v 用于讨论分子的碰撞;2v 用于讨论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解题中只要抓住这些特点就比较方便.根据教学基本要求,有关分子碰撞内容的习题求解比较简单,往往只要记住平均碰撞频率公式v n d Z 22=和平均自由程n d Z λ2π2/1/==v ,甚至只要知道n Z ⋅∝v ,n /1∝λ及M T /∝v 这种比值关系就可求解许多有关习题.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12 -1 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的分子数密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也相同,则它们( )(A) 温度,压强均不相同 (B) 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C) 温度,压强都相同 (D) 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 分析与解 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23k /kT =ε,仅与温度有关.因此当氦气和氮气的平均平动动能相同时,温度也相同.又由物态方程nkT p =,当两者分子数密度n 相同时,它们压强也相同.故选(C).12 -2 三个容器A 、B 、C 中装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数密度n 相同,方均根速率之比()()()4:2:1::2/12C 2/12B 2/12A =v v v ,则其压强之比C B A ::p p p 为( )(A) 1∶2∶4 (B) 1∶4∶8(C) 1∶4∶16 (D) 4∶2∶1分析与解 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为M RT /3=2v ,因此对同种理想气体有3212C 2B 2A ::::T T T =v v v ,又由物态方程nkT ρ,当三个容器中分子数密度n 相同时,得16:4:1::::321321==T T T p p p .故选(C). 12 -3 在一个体积不变的容器中,储有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温度为0T 时,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为0v ,分子平均碰撞次数为0Z ,平均自由程为0λ ,当气体温度升高为04T 时,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v 、平均碰撞频率Z 和平均自由程λ分别为( ) (A) 004,4,4λλZ Z ===0v v (B) 0022λλ===,,Z Z 0v v (C) 00422λλ===,,Z Z 0v v (D) 0042λλ===,,Z Z 0v v 分析与解 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M RT π/8=v ,温度由0T 升至04T ,则平均速率变为0v 2;又平均碰撞频率v n d Z 2π2=,由于容器体积不变,即分子数密度n 不变,则平均碰撞频率变为0Z 2;而平均自由程n d λ2π2/1=,n 不变,则珔λ也不变.因此正确答案为(B).12 -4 已知n 为单位体积的分子数,()v f 为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则()v v d nf 表示( )(A) 速率v 附近,dv 区间内的分子数(B) 单位体积内速率在v v v d +~区间内的分子数(C) 速率v 附近,dv 区间内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D) 单位时间内碰到单位器壁上,速率在v v v d ~+ 区间内的分子数分析与解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v v d /d N N f =,而v /N n =,则有()V N nf /d d =v v .即表示单位体积内速率在v v v d ~+ 区间内的分子数.正确答案为(B).12 -5 一打足气的自行车内胎,在C 07o1.=t 时,轮胎中空气的压强为Pa 100451⨯=.p ,则当温度变为C 037o2.=t 时,轮胎内空气的压强2p 2p 为多少?(设内胎容积不变)分析 胎内空气可视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其始末状态均为平衡态,由于气体的体积不变,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RT Mm pV =可知,压强p 与温度T 成正比.由此即可求出末态的压强.解 由分析可知,当K 15310037152732...=+=T ,轮胎内空气压强为Pa 1043451122⨯==./T p T p可见当温度升高时,轮胎内气体压强变大,因此,夏季外出时自行车的车胎不宜充气太足,以免爆胎.12 -6 有一个体积为35m 1001⨯.的空气泡由水面下m 050.深的湖底处(温度为C 4o )升到湖面上来.若湖面的温度为C 017o.,求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取大气压强为Pa 10013150⨯=.p ) 分析 将气泡看成是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它位于湖底和上升至湖面代表两个不同的平衡状态.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即可求解本题.位于湖底时,气泡内的压强可用公式gh p p ρ+=0求出, 其中ρ为水的密度( 常取33m kg 1001⋅⨯=.ρ).解 设气泡在湖底和湖面的状态参量分别为(p 1 ,V 1 ,T 1 )和(p 2 ,V 2 ,T 2 ).由分析知湖底处压强为gh ρp gh ρp p +=+=021,利用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222111T V p T V p = 可得空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为()3510120121212m 1011.6//-⨯=+==T p V T gh ρp T p V T p V12 -7 氧气瓶的容积为32m 1023-⨯.,其中氧气的压强为Pa 10317⨯.,氧气厂规定压强降到Pa 10016⨯.时,就应重新充气,以免经常洗瓶.某小型吹玻璃车间,平均每天用去3m 400.压强为Pa 100115⨯.的氧气,问一瓶氧气能用多少天? (设使用过程中温度不变)分析 由于使用条件的限制,瓶中氧气不可能完全被使用.为此,可通过两条不同的思路进行分析和求解:(1) 从氧气质量的角度来分析.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RT Mm pV =可以分别计算出每天使用氧气的质量3m 和可供使用的氧气总质量(即原瓶中氧气的总质量1m 和需充气时瓶中剩余氧气的质量2m 之差),从而可求得使用天数()321m m m n /-=.(2) 从容积角度来分析.利用等温膨胀条件将原瓶中氧气由初态(Pa 1030171⨯=.p , 321m 1023-⨯=.V )膨胀到需充气条件下的终态(Pa 1000162⨯=.p ,2V 待求),比较可得2p 状态下实际使用掉的氧气的体积为12V V -.同样将每天使用的氧气由初态(Pa 1001153⨯=.p ,33m 400.=V )等温压缩到压强为p 2的终态,并算出此时的体积V′2 ,由此可得使用天数应为()212V V V n '-=/. 解1 根据分析有RT V Mp m RT V Mp m RT V Mp m /;/;/333222111===则一瓶氧气可用天数()()5.9//33121321===-=V p V p p m m m n解2 根据分析中所述,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得等温膨胀后瓶内氧气在压强为Pa 1000162⨯=.p 时的体积为 2112p V p V /=每天用去相同状态的氧气容积2332p V p V /='则瓶内氧气可用天数为()()5.9//33121212=-='-=V p V p p V V V n12 -8 设想太阳是由氢原子组成的理想气体,其密度可当作是均匀的.若此理想气体的压强为Pa 1035114⨯..试估计太阳的温度.(已知氢原子的质量Pa 1067127H -⨯=.m ,太阳半径kg 1067127H -⨯=.m ,太阳质量kg 1099130S ⨯=.m )分析 本题可直接运用物态方程nkT p =进行计算.解 氢原子的数密度可表示为()⎥⎦⎤⎢⎣⎡⋅==3S H S H S π34//R m m V m m n S 根据题给条件,由nkT p = 可得太阳的温度为()K 1016.13/π4/7S 3S H ⨯===k m R pm nk p T说明 实际上太阳结构并非本题中所设想的理想化模型,因此,计算所得的太阳温度与实际的温度相差较大.估算太阳(或星体)表面温度的几种较实用的方法在教材第十五章有所介绍.12 -9 一容器内储有氧气,其压强为Pa 100115⨯.,温度为27 ℃,求:(1)气体分子的数密度;(2) 氧气的密度;(3)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4) 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设分子间均匀等距排列)分析 在题中压强和温度的条件下,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因此,可由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密度的定义以及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等求解.又因可将分子看成是均匀等距排列的,故每个分子占有的体积为30d V =,由数密度的含意可知n V /10=,d 即可求出.解 (1) 单位体积分子数325m 10442⨯==./kT p n(2) 氧气的密度-3m kg 301⋅===.//RT pM V m ρ(3) 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J 102162321k -⨯==./kT ε(4) 氧气分子的平均距离m 10453193-⨯==./n d通过对本题的求解,我们可以对通常状态下理想气体的分子数密度、平均平动动能、分子间平均距离等物理量的数量级有所了解.12 -10 2.0×10-2 kg 氢气装在4.0×10-3 m 3 的容器内,当容器内的压强为3.90×105Pa 时,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多大?分析 理想气体的温度是由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决定的,即23k /kT =ε.因此,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通过物态方程pV =m/MRT ,求出容器内氢气的温度即可得k ε.解 由分析知氢气的温度mRMPV T =,则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8932323k ./===mR pVMk kT ε12 -11 温度为0 ℃和100 ℃时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各为多少?欲使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等于1eV ,气体的温度需多高?解 分子在0℃和100 ℃时平均平动动能分别为J 10655232111-⨯==./kT εJ 10727232122-⨯==./kT ε由于1eV =1.6×10-19 J ,因此,分子具有1eV 平均平动动能时,气体温度为K 10737323k ⨯==./k T ε这个温度约为7.5 ×103 ℃.12 -12 某些恒星的温度可达到约1.0 ×108K ,这是发生聚变反应(也称热核反应)所需的温度.通常在此温度下恒星可视为由质子组成.求:(1) 质子的平均动能是多少? (2) 质子的方均根速率为多大?分析 将组成恒星的大量质子视为理想气体,质子可作为质点,其自由度 i =3,因此,质子的平均动能就等于平均平动动能.此外,由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2/32/2kT m =v ,可得方均根速率2v .解 (1) 由分析可得质子的平均动能为 J 1007.22/32/3152k -⨯===kT m εv(2) 质子的方均根速率为1-62s m 1058.132⋅⨯==mkT v 12 -13 试求温度为300.0 K 和2.7 K(星际空间温度)的氢分子的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及最概然速率.分析 分清平均速率v 、方均根速率2v 及最概然速率p v 的物理意义,并利用三种速率相应的公式即可求解.解 氢气的摩尔质量M =2 ×10-3kg·mol -1 ,气体温度T 1 =300.0K ,则有 1-31s m 1078.18⋅⨯==M πRT v 1-312s m 1093.13⋅⨯==M RT v 1-31p s m 1058.12⋅⨯==MRT v 气体温度T 2=2.7K 时,有 1-31s m 1069.18⋅⨯==M πRT v 1-322s m 1083.13⋅⨯==MRT v1-31p s m 1050.12⋅⨯==MRT v 12 -14 如图所示,Ⅰ、Ⅱ两条曲线分别是氢气和氧气在同一温度下的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曲线.试由图中数据求:(1)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最概然速率;(2) 两种气体所处的温度;(3) 若图中Ⅰ、Ⅱ分别表示氢气在不同温度下的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则哪条曲线的气体温度较高?分析 由MRT 1p 2=v 可知,在相同温度下,由于不同气体的摩尔质量不同,它们的最概然速率v p 也就不同.因22O H M M <,故氢气比氧气的v p 要大,由此可判定图中曲线Ⅱ所标v p =2.0 ×103 m·s -1 应是对应于氢气分子的最概然速率.从而可求出该曲线所对应的温度.又因曲线Ⅰ、Ⅱ所处的温度相同,故曲线Ⅰ中氧气的最概然速率也可按上式求得.同样,由M RT2p =v 可知,如果是同种气体,当温度不同时,最概然速率v p 也不同.温度越高,v p 越大.而曲线Ⅱ对应的v p 较大,因而代表气体温度较高状态.解 (1) 由分析知氢气分子的最概然速率为()13H p s m 100.222H 2-⋅⨯==M RT v利用M O2 /M H2 =16 可得氧气分子最概然速率为()()12H p O p s m 100.54/22-⋅⨯==v v (2) 由M RT2p =v 得气体温度K 1081.42/22p⨯==R M T v (3) Ⅱ代表气体温度较高状态.12 -15 日冕的温度为2.0 ×106K ,所喷出的电子气可视为理想气体.试求其中电子的方均根速率和热运动平均动能.解 方均根速率16e2s m 105.93-⋅⨯==m kT v 平均动能J 10142317k -⨯==./kT ε 12 -16 在容积为2.0 ×10-3m 3 的容器中,有内能为6.75 ×102J 的刚性双原子分子某理想气体.(1) 求气体的压强;(2) 设分子总数为5.4×1022 个,求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及气体的温度.分析 (1) 一定量理想气体的内能RT i M m E 2=,对刚性双原子分子而言,i =5.由上述内能公式和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mM RT 可解出气体的压强.(2)求得压强后,再依据题给数据可求得分子数密度,则由公式p =nkT 可求气体温度.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可由23k /kT ε=求出.解 (1) 由RT i M m E 2=和pV =mM RT 可得气体压强 ()Pa 1035125⨯==./iV E p(2) 分子数密度n =N/V ,则该气体的温度()()Pa 106235⨯===.//nk pV nk p T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J 104972321k -⨯==./kT ε12 -17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若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6.21×10-21J ,试求(1) 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及温度;(2) 氧气分子的最概然速率. 分析 (1) 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23k /kT ε=,是温度的单值函数,与气体种类无关.因此,氧气和氢气在相同温度下具有相同的平均平动动能,从而可以求出氧气的温度.(2) 知道温度后再由最概然速率公式M RT 2p =v 即可求解v p . 解 (1) 由分析知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J 102162321k -⨯==./kT ε,则氧气的温度为:K 30032k ==k εT /(2) 氧气的摩尔质量M =3.2 ×10-2 kg·mol -1 ,则有 12p s m 1095.32-⋅⨯==M RTv12 -18 声波在理想气体中传播的速率正比于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问声波通过氧气的速率与通过氢气的速率之比为多少? 设这两种气体都是理想气体并具有相同的温度.分析 由题意声波速率u 与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成正比,即2v ∝u ;而在一定温度下,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M /12∝v ,式中M 为气体的摩尔质量.因此,在一定温度下声波速率M u /1∝.解 依据分析可设声速M A u /1=,式中A 为比例常量.则声波通过氧气与氢气的速率之比为2502222O H O H .==M M u u12 -19 已知质点离开地球引力作用所需的逃逸速率为gr v 2=,其中r 为地球半径.(1) 若使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分别与逃逸速率相等,它们各自应有多高的温度;(2) 说明大气层中为什么氢气比氧气要少.(取r =6.40 ×106 m)分析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MπRT 8=v ,对于摩尔质量M 不同的气体分子,为使v 等于逃逸速率v ,所需的温度是不同的;如果环境温度相同,则摩尔质量M 较小的就容易达到逃逸速率.解 (1) 由题意逃逸速率gr 2=v ,而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M πRT 8=v .当v v = 时,有RMrg πT 4= 由于氢气的摩尔质量13H mol kg 10022--⋅⨯=.M ,氧气的摩尔质量12O mol kg 10232--⋅⨯=.M ,则它们达到逃逸速率时所需的温度分别为K 10891K,101815O 4H 22⨯=⨯=..T T(2) 根据上述分析,当温度相同时,氢气的平均速率比氧气的要大(约为4倍),因此达到逃逸速率的氢气分子比氧气分子多.按大爆炸理论,宇宙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极高温过程.在地球形成的初期,虽然温度已大大降低,但温度值还是很高.因而,在气体分子产生过程中就开始有分子逃逸地球,其中氢气分子比氧气分子更易逃逸.另外,虽然目前的大气层温度不可能达到上述计算结果中逃逸速率所需的温度,但由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可知,在任一温度下,总有一些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逃逸速率.从分布曲线也可知道在相同温度下氢气分子能达到逃逸速率的可能性大于氧气分子.故大气层中氢气比氧气要少.12 -20 容积为1m 3 的容器储有1mol 氧气,以v =10m·s -1 的速度运动,设容器突然停止,其中氧气的80%的机械运动动能转化为气体分子热运动动能.试求气体的温度及压强各升高了多少.分析 容器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容器内分子除了相对容器作杂乱无章的热运动外,还和容器一起作定向运动.其定向运动动能(即机械能)为m v 2/2.按照题意,当容器突然停止后,80%定向运动动能转为系统的内能.对一定量理想气体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则有关系式:()T R M m mv E Δ25%80Δ2⋅=⋅=成立,从而可求ΔT .再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可求压强的增量. 解 由分析知T R M m m E Δ252/8.0Δ2⋅==v ,其中m 为容器内氧气质量.又氧气的摩尔质量为12m ol kg 1023--⋅⨯=.M ,解得ΔT =6.16 ×10-2 K当容器体积不变时,由pV =mRT/M 得Pa 51.0ΔΔ==T VR M m p 12 -21 有N 个质量均为m 的同种气体分子,它们的速率分布如图所示.(1) 说明曲线与横坐标所包围的面积的含义;(2) 由N 和0v 求a 值;(3) 求在速率0v /2到30v /2 间隔内的分子数;(4) 求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分析 处理与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有关的问题时,关键要理解分布函数()v f 的物理意义. ()v v d /d N N f =,题中纵坐标()v v d /d N Nf =,即处于速率v 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同时要掌握()v f 的归一化条件,即()1d 0=⎰∞v v f .在此基础上,根据分布函数并运用数学方法(如函数求平均值或极值等),即可求解本题.解 (1) 由于分子所允许的速率在0 到20v 的范围内,由归一化条件可知图中曲线下的面积()1d 0=⎰∞v v f 即曲线下面积表示系统分子总数N .(2 ) 从图中可知, 在0 到0v 区间内,()0/v v v a Nf ;而在0 到20v 区间,()αNf =v .则利用归一化条件有v v v v v ⎰⎰+=000200d d v v a a N (3) 速率在0v /2到30v /2间隔内的分子数为12/7d d Δ2/300000N a a N =+=⎰⎰v v v v v v v (4) 分子速率平方的平均值按定义为()v v f v v v d /d 02022⎰⎰∞∞==N N 故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20220302K 3631d d 2121000v v v v v v v v v v m N a N a m m ε=⎥⎦⎤⎢⎣⎡+==⎰⎰ 12 -22 试用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定律导出方均根速率和最概然速率. 分析 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函数为()⎪⎪⎭⎫ ⎝⎛-⎪⎭⎫ ⎝⎛=kT m kT m f 2exp π2π4222/3v v v 采用数学中对连续函数求自变量平均值的方法,求解分子速率平方的平均值,即⎰⎰=N Nd d 22v v , 从而得出方均根速率.由于分布函数较复杂,在积分过程中需作适当的数学代换.另外,最概然速率是指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函数极大值所对应的速率,因而可采用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求得.解 (1) 根据分析可得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为2/1242/302/1022d 2exp π2π4/d ⎥⎥⎦⎤⎢⎢⎣⎡⎪⎪⎭⎫ ⎝⎛-⎪⎭⎫ ⎝⎛=⎪⎭⎫ ⎝⎛=⎰⎰∞v v v v v kT m kT m N N N令222/x kT m =v ,则有 2/12/12/104273.13d 2π42⎪⎭⎫ ⎝⎛=⎪⎭⎫ ⎝⎛=⎥⎦⎤⎢⎣⎡=⎰∞-m RT m kT x e x m kT x v(2) 令()0d d =v v f ,即 02exp 222exp 2π2π42222/3=⎥⎦⎤⎢⎣⎡⎪⎪⎭⎫ ⎝⎛--⎪⎪⎭⎫ ⎝⎛-⎪⎭⎫ ⎝⎛kT m kT m kT m T k m v v v v v 得 2/12/141.12⎪⎭⎫ ⎝⎛≈⎪⎭⎫ ⎝⎛==m RT m kT P v v12 -23 导体中自由电子的运动可看作类似于气体分子的运动(故称电子气).设导体中共有N 个自由电子,其中电子的最大速率为v F (称为费米速率).电子在速率v v v d ~+之间的概率为()()⎪⎩⎪⎨⎧>>>=v v v v v v 0,0 d π4d F 2A N A N N (1)画出分布函数图;(2) 用N 、v F 定出常数A ;(3) 证明电子气中电子的平均动能53F /εε=,其中22F F /mv =ε.分析 理解速率分布函数的物理意义,就不难求解本题.速率分布函数()vv d d 1N N f =,表示在v 附近单位速率区间的粒子数占总粒子数的百分比.它应满足归一化条件()()⎰⎰=∞F 00d d v v v v v f f , 因此根据题给条件可得()v v ~f 的函数关系,由此可作出解析图和求出A .在()v v ~f 函数关系确定的情况下,由()v v v v d 22f ⎰=可以求出v2 ,从而求出2/2v m ε=. 解 (1) 由题设可知,电子的速率分布函数()()()⎪⎩⎪⎨⎧>>>=F F 2 00 π4v v v v v v N A f ,其分布函数图如图所示. (2) 利用分析中所述归一化条件,有1d π4F02=⎰v v v NA 得 3F π4/3v N A = (3) ()53d N 4ππd 2F 20022F v v v v v v v v ===⎰⎰∞f 5/32/F 2εm ε==v12 -24 一飞机在地面时,机舱中的压力计指示为Pa 100115⨯.,到高空后压强降为Pa 101184⨯..设大气的温度均为27.0 ℃.问此时飞机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设空气的摩尔质量为2.89 ×10-2 kg·mol -1 )分析 当温度不变时,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分子数密度的改变而造成.气体分子在重力场中的分布满足玻耳兹曼分布.利用地球表面附近气压公式()kT mgh p p /ex p 0-=,即可求得飞机的高度h .式中p 0 是地面的大气压强.解 飞机高度为 ()()m 1093.1/ln /ln 300⨯===p p MgRT p p mg kT h 12 -25 在压强为Pa 1001.15⨯下,氮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为6.0×10-6cm,当温度不变时,在多大压强下,其平均自由程为1.0mm 。
大学物理气体的动理论习题答案
6.1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当温度为 T 时,其内能为
[C ]
(A) 3 RT 2
(B) 3 kT 2
(C) 5 RT 2
(D) 5 kT 2
7.在一容积不变的封闭容器内,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若提高为原来的 2 倍,则[ D ]
(A)温度和压强都提高为原来的 2 倍。 (B)温度为原来的 2 倍,压强为原来的 4 倍。
,各为单位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内能之比为 10:3 。
6.在相同温度下,氢分子与氧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比值为 1
,方均根速率的比
值为 4
。
7.图示曲线为处于同一温度 T 时氦(原子量 4)、氖(原子量 20)和氩(原子量 40)三种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其中:曲线(a)是 氩 气分 子的速率分布曲线;曲线(c)是 氦 气分子的速率 分布曲线。
解:(1)氢气的的氧气的温度 T 和自由度 i 均相同
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w 6.211021 J
v 2 3kT 2w mm
(2) T
2w 3k
300
K
2w 483m s 1 M /NA
RT
5 RT 2
6.23103 J
EO2
iO2 2
RT
5 RT 2
6.23103 J
1g 的各种气体的内能为:
E He
1 (iHe 42
RT )
9.35 102 J
EH2
1 (iHe 22
RT ) 3.12 103 J
EO2
1 (iHe 32 2
RT ) 1.95 102 J
2.在一个具有活塞的容器中贮有一定量的气体,如果压缩气体并对它加热,使其温度从 27
大物习题解答-大学物理习题答案(许瑞珍_贾谊明)-第2章 质点动力学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2-1如本题图,A 、B 两物体质量均为m ,用质量不计的滑轮和细绳连接,并不计摩擦,则A 和B 的加速度大小各为多少 。
解:如图由受力分析得(1)(2)2(3)2(4)ggA AB B A B A BA B mg T ma T mg ma a a T T a a -=-===1解得=-52=-52-2如本题图所示,已知两物体A 、B 的质量均为m=3.0kg ,物体A 以加速度a =1.0m/s 2运动,求物体B 与桌面间的摩擦力。
(滑轮与连接绳的质量不计)解:分别对物体和滑轮受力分析(如图),由牛顿定律和动力学方程得,()()()1f 111f (1)''(2)2'(3)'2(4)5'6'7(4)7.22A T A TB T T A B T T T T m g F m a F F m a a a F F m m m F F F F mg m m aF N-=-======-+===解得2-3 如图所示,细线不可伸长,细线、定滑轮、动滑轮的质量均不计,已知314m m =,322m m =。
求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及各段细线中的张力。
解:设m 1下落的加速度为a 1,因而动滑轮也以a 1上升。
再设m 2相对动滑轮以加速度a ′下落,m 3相对动滑轮以加速度a ′上升,二者相对地面的加速度分别为:1a a -'(下落)和1a a +'(上升),设作用在m 1上的线中张力为T 1,作用在m 2和m 3上的线中张力为T 2。
列出方程组如下:习题2-2图AB 习题2-1图a AmgT A T B a Bmg习题2-3 图211332122211112)()(T T a a m g m T a a m T g m a m T g m =+'=--'=-=- 代入314m m =,322m m =,可求出:51g a =,52g a =',52g a =,533g a =,g m T 1154=,g m T 1252=2-4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一半径为R 的固定圆环,物体紧贴环的内侧作圆周运动,其摩擦系数为μ。
大物习题解答-大学物理习题答案(许瑞珍_贾谊明)-第7章稳恒磁场
x2 27-3 图中三棱柱面高 h =1.0m ,底面各边长分别为 ab=0.6m ,bc=0.4m ,ac=0.3m ,沿 ad第七章 稳 恒 磁 场7-1 两根无限长直导线相互垂直地放置在两正交平面内, 分别通有电流 I 1=2A ,I 2=3A , 如图所示。
求点 M 1和 M 2处的磁感应强度。
图中 AM 1=AM 2=lcm ,AB=2cm. 。
解: 无限长电流的磁感应强度为 B 0I ,两无限长2d 电流在点 M 1 和 M 2 处的磁感应强度相互垂直,合磁感 应强度为I I 25T B M 1 2 0I 102 ( I 12 I 23 ) 2 33 10 54 1=4.47 10 B M 20I ( I 12 I 22 ) 2 10 54 9=7.21 10 5T 2 10 2习题 7- 1 图7- 2一无限长的载流导线中部被弯成圆弧形,圆弧半径 R=3cm ,导线中的电流 I=2A , 如图所示,求圆弧中心 O 点的磁感应强度。
解:两半无限长电流在 O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 方向相同,叠加为 B O1 2 0方向 ? O14 R 3/4圆电流在 O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 B O23 0I4 2R 方向 O 点的合磁感应强度为B OBO1BO2-74 10-722 3 10 20.43 1.8 10-5 T 方向x2 2习题 7-3 图边有直长导线,导线申通有电流 I=4A 。
求通过 cbef 面的磁通量。
解 :通过 cbef 面的磁通量应与通过 gbje 面的磁通量相当ag=ac=0.3m ,有=B SdS0.6 0I0.32xhdx 0Ih ln 0.60.34 10 1ln2 5.54 10-7 Wbd j e7-4 两根平行直长导线载有电流 I 1=I 2=20A 。
试求( 1)两导线所在平面内与两导线等 A 处的磁感应强度; ( 2)通过图中矩形面积的磁通量。
图中 r 1=r 3=10cm ,r2=20cm ,1)两半无限长电流在中点 A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同,叠加为B A 2 2)= BS 0Il22.2 20 1 0220 1dS 300I 102 1 1 (1 x40x 30410-740-x-610)ldx x 0I220 25 10 224 10 204 10-5T方向?2 ln37- 5 两个半径为 R 示, o 点是两环心 o1、o 2 的中点,求在两环心 o 1、o 2连线上离 强度。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 气体动理论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1、 水银气压计中混进了一个气泡,因此它的读数比实际气体小些,当精确的气压计的水银柱为0.768m 时,它的水银柱只有0.748m 高,此时管中水银面到管顶距离为0.08m,试问此气压计的水银柱为0.734m 高时,实际的气压是多少?(把空气当作理想气体,并设温度不变)。
解:设第一次测得的空气泡的压强和体积汞汞汞(d 02.0d )748.0768.0hd P 1=−=Δ= s 08.0V 1=(s 为截面积)第二次测得空气泡的压强和体积s 094.0s )08.0734.0748.0(V 2=+−=汞汞d 017.0s094.0s 08.0d 02.0V V P P 2112=×== 实际压强)Pa (10999.01033.1751.0d 017.0d 734.0'P 552×=××=+=汞汞2、可用下面方法测定气体的摩尔质量。
先在容积为V的容器内装入被测量的气体,测出其压强为P 1,温度为T,并称出容器连同气体的质量为m 1。
然后放掉一部分气体,这时压强降到P 2,再称出容器连同气体的质量为m 2,假定温度保持不变,试求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设容器的质量为m开始时)1(T V P R M m m 11=− 放气后 )2(TV P R M m m 22=− 解得 2121P P m m V RT M −−⋅=3、某容器内分子数密度为1026m -3,每个分子的质量为3×10-27kg,设其中1/6分子数以速率v=200ms -1垂直地向容器的一壁运动,而其余5/6分子或者离开此壁,或者平行此壁方向运动,且分子与容器壁的碰撞为完全弹性。
问:(1)每个分子作用于器壁 的冲量为多少?(2)每秒碰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n 0为多少?(3)作用在器壁上的压强为多少?解:(1) (kg m/s )2427102.12001032v 2P I −−×=×××=μ=Δ= (2) s m 10316110200vn 61n 228260⋅×=××==个 (3) Pa 104102.11031P n P 324280×=×××=Δ⋅=−4、有一容积为10cm 3的电子管,当温度为300k的时候,用真空泵把管内空气抽成压强为5×10-6mmHg的高真空,问此时管内有多少个空气分子?此空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总和是多少?平均转动动能的总和是多少?平动动能的总和是多少?(1mmHg=133.3Pa 空气分子可认为是刚性双原子分子)解: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RT PV ν=知空气的摩尔数RTPV =ν 1)个122366A A 1061.13001038.1101032.133105kT PV N RT PV N N ×=××××××===ν=−−− 2)J 1000.13001038.1231061.1kT 23N 82312k −−×=×××××==ε平总 3)J 1067.63001038.11061.1NkT 92312k −−×=××××==ε转总4)J 1067.18k k k −×=ε+ε=ε转总平总总5、一能量为1012eV的宇宙射线粒子,射入一氖管中,氖管中含有氖气0.1mol。
大学物理学下册答案第12章
第12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场一 选择题12-1 一根无限长平行直导线载有电流I ,一矩形线圈位于导线平面内沿垂直于载流导线方向以恒定速率运动(如图12-1),则[ ](A) 线圈中无感应电流(B) 线圈中感应电流为顺时针方向 (C) 线圈中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 (D) 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无法确定解:选(B)。
矩形线圈向下运动,直导线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根据楞次定律,线圈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由右手螺旋法则确定线圈中感应电流为顺时针方向。
12-2 尺寸相同的铁环和铜环所包围的面积中,通以相同变化率的磁通量,则环中[ ](A) 感应电动势不同,感应电流不同 (B) 感应电动势相同,感应电流相同 (C) 感应电动势不同,感应电流相同 (D) 感应电动势相同,感应电流不同解:选(D)。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铁环和铜环所包围的面积中,若磁通量变化率相同,则感应电动势相同;但是尺寸相同的铁环和铜环的电阻不同,由欧姆定律I Rε=可知,感应电流不同。
12-3 如图12-3所示,导线AB 在均匀磁场中作下列四种运动,(1)垂直于磁场作平动;(2)绕固定端A 作垂直于磁场转动;(3)绕其中心点O 作垂直于磁场转动;(4)绕通过中心点O 的水平轴作平行于磁场的转动。
关于导线AB 的感应电动势哪个结论是错误的? [ ](A)(1)有感应电动势,A 端为高电势I习题12-1图(B)(2)有感应电动势,B 端为高电势 (C)(3)无感应电动势 (D)(4)无感应电动势解:选(B)。
由=ε⎰⋅⨯baB v )(d l 可知,(1)(2)有感应电动势,(3)OA OB、两段导线的感应电动势相互抵消,无感应电动势,(4)无感应电动势,(C)、(D)正确;而ε的方向与B v ⨯的方向相同,(1)(2)电动势的方向均由B A →,A 端为高电势,(A) 正确,(B) 错误。
12-4 如图12-4所示,边长为l 的正方形导线框abcd ,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以速度v 垂直于bc 边在线框平面内平动,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设整个线框中的总的感应电动势为ε,bc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 ,则[ ](A),Blv u Blv ε== (B)0,u Blv ε== (C)0,0u ε== (D),0Blv u ε== 解:选(B)。
《大学物理》气体动理论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物理》气体动理论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简答题1、你能够从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出发 ,得出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吗? 答: 方程RT Mm pV '=描述了理想气体在某状态下,p ,V ,T 三个参量所满足的关系式。
对给定量气体(Mm '不变),经历一个过程后,其初态和终态之间有222111T V p T V p =的关系。
当温度不变时,有2211V p V p =,这就是玻意耳定律;当体积不变时,有2211T p T p =,这就是查理定律;当压强不变时,有2211T V T V =,这就是盖吕萨克定律。
由上可知三个定律是理想气体在经历三种特定过程时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
换句话说,遵从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的气体可作为理想气体。
2、为什么说温度具有统计意义? 讲一个分子具有多少温度,行吗?答:对处于平衡态的理想气体来说,温度是表征大量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宏观物理量,是对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状态的一种统计平均,这一点从公式kT v m 23212=中的2v 计算中就可以看出(∑∑=iii Nv N v22),可见T 本质上是一种统计量,故说温度具有统计意义,说一个分子的T 是毫无意义的。
3、解释下列分子运动论与热力学名词:(1) 状态参量;(2) 微观量;(3) 宏观量。
答:(1)状态参量: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状态下,每个状态都需用一组物理量来表征,这些物理量称为状态参量。
(2)微观量:描述个别分子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3)宏观量:表示大量分子集体特征的物理量。
4、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处于热动平衡状态时,此热力学系统的不随时间变化的三个宏观量和不随时间变化的微观量分别有哪些?建议:本题“不随时间变化的微观量分别有哪些”不知道通过该设问需要学生掌握什么东西。
其实从微观角度来讲,分子的任何量,如分子速度,动能,动量,严格说来甚至质量也是变化的。
可能会有人回答为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平均自有程等,但那又是一种统计行为,该值对应着某些宏观量,这只能称为统计量,与微观量和宏观量相区别。
A10_气体动理论
【 对 】 【 错 】 【 对 】
3 kT 2
1 mol 氧分子的平动动能: 3 3 RT 8.31 300 3.7 103 J 2 2
转动动能:
2 RT 2.5 103 J 2
3 1 mol 单原子分子氦气的内能: RT 3739.5 J 2
1 克氦气的内能:
3 3 103 RT 8.31 300 0.95 103 J —— 摩尔质量 4 103 kg / mol 3 2 2 4 10
T p
T1 R tan 1 p1 T2 R tan 2 p2
选择题_01 图示
从图中显然看出 1 2 ,因此 V1 V2 , a 到 b 是一个压缩过程。 02.如果在一固定容器内,理想气体分子速率都提高为原来的二倍,那么 (A) 温度和压强都升高为原来的二倍; (B) 温度升高为原来的二倍,压强升高为原来的四倍; (C) 温度升高为原来的四倍,压强升高为原来的二倍; (D) 温度与压强都升高为原来的四倍。 03.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处在某一初始状态,现在要使它的温度经过一系列状态变化后回到初始状 态的温度,可能实现的过程为 (A) 先保持压强不变而使它的体积膨胀,接着保持体积不变而增大压强; (B) 先保持压强不变而使它的体积减小,接着保持体积不变而减小压强; (C) 先保持体积不变而使它的压强增大,接着保持压强不变而使它体积膨胀; (D) 先保持体积不变而使它的压强减小,接着保持压强不变而使它体积膨胀。 04. 温度、 压强相同的氦气和氧气, 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 和平均平动动能 t 有如下关系: 【 C 】 (A) (C) 【 D 】 【 D 】
2 n t , 表明宏观量压强 p 是由两个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 n (分子数密 3
大物习题解答-大学物理习题答案(许瑞珍_贾谊明)-第11章 热力学基础
第十一章 热力学基础11-1 在水面下50.0 m 深的湖底处(温度为4.0℃),有一个体积为1.0×10-5 m 3的空气泡升到湖面上来,若湖面的温度为17.0℃,求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
(大气压P 0 = 1.013×105 Pa ) 分析:将气泡看成是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它位于湖底和上升至湖面代表两个不同的平衡状态。
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即可求解本题。
位于湖底时,气泡内的压强可用公式gh p p ρ+=0求出,其中ρ为水的密度(常取ρ = 1.0⨯103 kg·m -3)。
解:设气泡在湖底和湖面的状态参量分别为(p 1,V 1,T 1)和(p 2,V 2,T 2)。
由分析知湖底处压强为gh p gh p p ρρ+=+=021。
利用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可得空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为()3510120121212m 1011.6-⨯=+==T p V T gh p T p V T p V ρ11-2 氧气瓶的容积为3.2×10-2 m 3,其中氧气的压强为1.30×107 Pa ,氧气厂规定压强降到1.00×106 Pa 时,就应重新充气,以免经常洗瓶。
某小型吹玻璃车间,平均每天用去0.40 m 3 压强为1.01×105 Pa 的氧气,问一瓶氧气能用多少天?(设使用过程中温度不变) 分析:由于使用条件的限制,瓶中氧气不可能完全被使用。
从氧气质量的角度来分析。
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 mRT /M 可以分别计算出每天使用氧气的质量m 3和可供使用的氧气总质量(即原瓶中氧气的总质量m 1和需充气时瓶中剩余氧气的质量m 2之差),从而可求得使用天数321/)(m m m n -=。
解:根据分析有RT V Mp m RT V Mp m RT V Mp m 333122111===;;则一瓶氧气可用天数()()5.933121321=-=-=V p V p p m m m n11-3 一抽气机转速ω=400rּmin -1,抽气机每分钟能抽出气体20升。
物理学(第五版)下册答案
2011大学物理下答案第9章 简谐振动一、简答题1. 怎样判定一个振动是否做简谐振动?写出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
答案:当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遵从余弦函数或正弦函数时,该质点的运动便是简谐振动。
或:质点的位移x 与加速度a 的关系为正比反向关系时,该质点的运动便是简谐振动。
运动学方程为()ϕω+=t A x c o s 。
2. 从动力学的角度说明什么是简谐振动,并写出其动力学方程。
答案:物体在线性回复力作用下在平衡位置做周期性往复运动,其动力学方程满足x dt x d 222ω-=3.简谐运动的三要素是什么?各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案: 振幅、周期、初相位。
其中振幅和初相位由初始条件决定,周期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二、选择题 1C 、2A 、3B三、 填空题1、 平衡 ;最大位置 ;A 22±。
2、 6 ; 2π ;2π-。
3、 π43;1.5s ;3s 。
四、计算题解答:122()m m u m v +=图9-1221211()222cos())2kA m m u Ax A tωπϕπωϕ=+⇒====+=2、解:(1)质点在a、b、c、d处的振动方向如图所示(2)由旋转矢量法可知,a点对应的相位41π=ϕ,d点对应的相位为π=ϕ232t∆ω=ϕ∆π=π-π=∆ϕ∆=ω∴12534123ts1t=时,41π=ϕ4t1π=ϕ+ω=ϕ∴61254π-=π-π=ϕ∴则该质点的振动方程为))(6125cos(mtAxππ-=3解答:(1)21mmk+=ωT=kmm2122+=πωπ(2)动量守恒m2V=(m1+m2)V0)(2120mmVmV+=kgmx/2=A=2220ωVx+=22122)(1gmmkVkgm++4、答案:根据题意图9-3 mA02.0)1(=,2/πω=πων2=∴,Hz41=学海无涯苦作舟!(2)势能 总能由题意(3)从平衡位置运动到的最短时间为 T / 8。
大物下答案(2)
大学物理习题解答1 9-T1:气体动理论(2)mol kg M H /1023-⨯=, )(48122,K RM v T HH p =⋅=:39T -:49T -:59T -:69T -:79T -:89T -:99T -:109T -9-T12:10-T3:-252J, 放热:210T10-T5:(1)B ;(2) B:410T10-T8: 121T T c -=η , 分别增加:2.7%, 10% 10-T9: =-⨯⨯⨯=⋅∆⋅=27030027060102002w t P Q 1.08*106 (J )10-T10:12lnV V R S ν=∆=11.5(J/K ):710T -)1(图为矩形T-S11-T1:11T:211-T3:若坐标轴选择向上,x 0=2cm, v 0=0.4m/s, 2tan -=ϕ不变,但)(04.2rad +=πϕ(根据旋转矢量法可容易判断)。
11-T5:11-T6:大学物理习题答案补充 2:711T11-T8::9: 11T1011-T22:11-T25: B 11-T26: C:2711T13-T1: )(2)(2),(1212012r r n cr r n r r n L -=-=∆-=∆νπλπϕ:213T -:3-13T Array -13T:4-13T:5:613T -)(2)12(22考虑了半波损失反射极小:λλ+=+k nd 7-:813T13-T12:)(10884.5/2,27m m d m d -⨯=∆=∴=∆λλ大学物理习题答案补充3 13-T20:变窄,减少21:13T13-T23:36.87度13-T24:±±,69,3±13-T33:13-T34:解 由01tan 1.333n i n ==水空可得 01arctan1.33353.12o i == 又由02 1.517tan 1.1381.333n i n ===玻水,可得02arctan1.13848.7o i == 根据布儒斯特定律可得0190o i γ+=由几何关系知02(90)(90)180o o o i θγ+++-=因此010*******o o i i θ'=+-=13-T35:解 首先让光束分别通过偏振片,并旋转偏振片观察光强的变化,出现消光(光强为零)现象的可判断为线偏振光;当旋转偏振片光强不变时,则可判断为自然光或圆偏振光(称为第一组);当旋转偏振片出现光强变化但不消光,可判断为部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称为第二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12-1 一容积为10L 的真空系统已被抽成1.0×10-5 mmHg 的真空,初态温度为20℃。
为了提高其真空度,将它放在300℃的烘箱内烘烤,使器壁释放出所吸附的气体,如果烘烤后压强为1.0×10-2 mmHg ,问器壁原来吸附了多少个气体分子?解:由式nkT p =,有3202352/1068.15731038.1760/10013.1100.1m kT p n 个⨯≈⨯⨯⨯⨯⨯==-- 因而器壁原来吸附的气体分子数为个183201068.110101068.1⨯=⨯⨯⨯==∆-nV N12-2 一容器内储有氧气,其压强为1.01⨯105 Pa ,温度为27℃,求:(l )气体分子的数密度;(2)氧气的密度;(3)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4)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设分子间等距排列)分析:在题中压强和温度的条件下,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因此,可由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密度的定义以及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等求解。
又因可将分子看成是均匀等距排列的,故每个分子占有的体积为30d V =,由数密度的含意可知d n V ,10=即可求出。
解:(l )单位体积分子数325m 1044.2-⨯==kT p n(2)氧气的密度3m kg 30.1-⋅===RT pM V m ρ(3)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J 1021.62321k -⨯==kT ε(4)氧气分子的平均距离m1045.3193-⨯==n d12-3 本题图中I 、II 两条曲线是两种不同气体(氢气和氧气)在同一温度下的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曲线。
试由图中数据求:(1)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最概然速率;(2)两种气体所处的温度。
分析:由M RT v /2p =可知,在相同温度下,由于不同气体的摩尔质量不同,它们的最概然速率p v 也就不同。
因22O H M M <,故氢气比氧气的p v 要大,由此可判定图中曲线II 所标13p s m 100.2-⋅⨯=v 应是对应于氢气分子的最概然速率。
从而可求出该曲线所对应的温度。
又因曲线I 、II 所处的温度相同,故曲线I 中氧气的最概然速率也可按上式求得。
解:(1)由分析知氢气分子的最概然速率为13P s m 100.2/2)(22-⋅⨯==H H M RT v利用16/22H O =M M 可得氧气分子最概然速率为12H P O O P s m 100.54)(/2)(222-⋅⨯===v M RT v(2)由M RT v /2p =得气体温度K1081.42/22p ⨯==R M v T12-4 有N 个质量均为m 的同种气体分子,它们的速率分布如本题图所示。
(1)说明曲线与横坐标所包围面积的含义;(2)由N 和v 0求a 值;(3)求在速率v 0/2到3v 0/2间隔内的分子数;(4)求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分析:处理与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有关的问题时,关键要理解分布函数()v f 的物理意义。
v N N v f d /d )(=题中纵坐标v N v Nf d /d )(=,即处于速率v 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
同时要掌握)(v f 的归一化条件,即1d )(0=⎰∞v v f 。
在此基础上,根据分布函数并运用数学方法(如函数求平均值或极值等),即可求解本题。
解:(l )由于分子所允许的速率在0到2v 0的范围内,由归一化条件可知图中曲线下的面积()Nv v Nf S v ==⎰020d即曲线下面积表示系统分子总数N 。
(2)从图中可知,在0到v 0区间内,0/)(v av v Nf =;而在v 0到2v 0区间内,a v Nf =)(。
则利用归一化条件有⎰⎰+=00020d d v v v va v v avN得03/2v N a =(3)速率在v 0/2到3v 0/2间隔内的分子数为12/7d d 2/32/0000N v a v v avN v v v v =+=∆⎰⎰(4)分子速率平方的平均值按定义为习题12-3图习题12-4图⎰⎰∞∞==02022d )(/d vv f v N N v v故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202230023631)(21210mv dv v N a dv v Nv a m v m v v vK =+==⎰⎰ε 12-5 当氢气的温度为300℃时,求速率在区间3000m/s 到3010m/s 之间的分子数ΔN 1与速率在区间v p 到v p +10m/s 之间的分子数ΔN 2之比。
解:氢气在温度T =273+300=573开时的最可几速率v p 为/2182002.057331.822秒米××===M RT v p 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公式可改写为 x ex NN x ∆=∆-224π则速度在3000米/秒~3010米/秒间的分子数21821021823000422182300021⎪⎭⎫ ⎝⎛⋅⎪⎭⎫ ⎝⎛=∆⎪⎭⎫ ⎝⎛-e πNN 速度在v p ~ v p 10米/秒间的分子数e πNN ⎪⎭⎫ ⎝⎛⋅⎪⎭⎫ ⎝⎛=∆⎪⎭⎫⎝⎛-21821021822182422182218222 故 78021823000 221823000221 .ee N N =⎪⎭⎫⎝⎛=∆∆⎪⎭⎫ ⎝⎛12-6 有N 个粒子,其速率分布函数为 C NdvdNv f ==)( (v 0>v >0) 0)(=v f (v >v 0) (1) 作速率分布曲线;(2)求常数C ;(3)求粒子的平均速率。
解: (2)由归一化式⎰⎰===∞1)(v CvCdv dv v f得 01v C =(3) 2)(0v vCdv dv v vf v v ===⎰⎰∞ 12-7 根据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证明:处于平均速率附近一固定小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与T 成反比。
解:由 mRTv π8=则速率分布函数可化为24322223223224)(v ev v e RT mv f v v RTmv ⋅=⋅⎪⎭⎫ ⎝⎛=⎪⎭⎫⎝⎛---ππππ速率在 △vv v +→ 区间内分子数∆N 为 v ev Nv v Nf N ∆⋅=∆=∆--ππ41232)(可见: 11)(--∝∝∆T v N12-8 一密封房间的体积为5×3×3m 3,室温为20℃,室内空气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平动动能的总和是多少?如果气体温度升高1.0K ,而体积不变,则气体的内能变化多少?气体分子方均根速率增加多少?(已知空气的密度ρ=1.29Kg/m 3,摩尔质量M =29×10-3Kg / mol ,且空气分子可认为是刚性双原子分子。
)解:根据KT,23v m 212= ∴ NKT v m N 23212=()()()J. ×.=ρV M RT RT=M M =m N RTNm v m N mol mol A 6210317 23232321= ()()J ×. =iR △R△T M ρV =iR △R△T M M △E=mol mol 4101642121 ()()()856031221121212212s m .=T TM R =v v v mol -⎪⎭⎫ ⎝⎛-⎪⎭⎫ ⎝⎛=∆12-9 在容积为2.0⨯10-3 m 3的容器中,有内能为6.75⨯102 J 的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
(1)求气体的压强;(2)设分子总数为5.4⨯1022个,求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及气体的温度。
解:(1)由RT i M m E 2=和RT MmpV =可得气体压强 Pa1035.1/25⨯==iV E p(2)分子数密度n =N /V 为,则该气体的温度K1062.3/2⨯===)(Nk pV nk p T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J 1049.72321k -⨯==kT ε12-10 质点离开地球引力作用所需的逃逸速率为gR v 2=,其中R 为地球半径。
(1)若使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分别与逃逸速率相等,它们各自应有多高的温度;(2)说明大气层中为什么氢气比氧气要少。
(取R= 6.40⨯106 m ) 分析: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M RT v π/8=。
对于摩尔质量M 不同的气体分子,为使v 等于逃逸速率v ,所需的温度是不同的;如果环境温度相同,则摩尔质量M 较小的就容易达到逃逸速率。
解:(1)由题意逃逸速率gr v 2=,而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M RT v π/8=。
当v v =时,有RMrgv RMT 482ππ==由于氢气的摩尔质量13H mol kg 100.22--⋅⨯=M ,氧气的摩尔质量12O mol kg 102.32--⋅⨯=M则它们达到逃逸速率时所需的温度分别为K1089.1,K 1018.15O 4H 22⨯=⨯=T T(2)根据上述分析,当温度相同时,氢气的平均速率比氧气的要大(约为4倍),因此达到逃逸速率的氢气分子比氧气分子多。
按大爆炸理论,宇宙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极高温过程。
在地球形成的初期,虽然温度已大大降低,但温度值还是很高。
因而,在气体分子产生过程中就开始有分子逃逸地球,其中氢气分子比氧气分子更易逃逸。
另外,虽然目前的大气层温度不可能达到上述计算结果中逃逸速率所需的温度,但由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可知,在任一温度下,总有一些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逃逸速率。
从分布曲线也可知道在相同温度下氢气分子能达到逃逸速率的可能性大于氧气分子。
12-11 讨论气体分子的平动动能221mv =ε的分布函数,归一化条件,及求任意函数)(εg 的平均值公式。
并由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函数导出动能分布函数,求出最可几动能。
解:在动能空间中取一小区间εεεd +-,小区间内分子数dN 占总分子数N 之比为εεd f NdN)(= 其中)(εf 为分子动能分布函数,它满足归一化条件:1)(0=⎰∞εεd f任意函数)(εg 的平均值公式:εεεεd f g g ⎰∞=0)()()(令dv kTmv v kT m dv v f d f ⋅-⎪⎭⎫⎝⎛==)2exp(24)()(222/3ππεε可求出εεεπεεd kT kT d f ⋅-⋅=)ex p()1(2)(2/3令0)(=εεd df 可得最可几动能 2kT p =ε 12-12 已知在单位时间内撞击在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为v n 41。
假定一边长为1米的立方箱子,在标准情况下盛有25103×个氧分子,计算1秒钟内氧分子与箱子碰撞的次数。
解:氧分子在标准状态下算术平均速率v 425032.014.327331.888=⨯⨯⨯==M RT v π米/秒 每边长为1米的立方箱的总面积S =6⨯1⨯1=6米2 则28251091.164251034141⨯=*⨯⨯⨯=⋅=S v n N 次/秒 12-13 在标准状态下氦气(He )的内摩擦系数η=1.89×10-5帕秒,摩尔质量M 为0.004千克,平均速率v 为1.20×103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