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至2012房地产调控政策汇总
近十年房地产调控政策
一、1993-1996年:我国第一次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199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提出整顿金融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16条政策措施(通称“国16条”);1994年系列出台《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住宅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颁布。
二、1998—2002年:促进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核心是房改对策: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1998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简称“23号”文件),明确提出“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拉开了以取消福利分房为特征的中国住房制度改革。
23号文件强调,在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新的国家住房保障体系在“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按照建设部当时的保守算法,“最低收入者家庭”和“高收入者家庭”分别占了城市居民家庭总数的10%上下,可以买“经济适用房”的“中低收入家庭”,最低的也要占到居民人数的80%以上,高的甚至占到总人口的95%。
1999年中央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停止福利分房制度,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三、2003—2005年:确立房地产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0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简称121号文件),调整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规定对购买高档商品房、别墅或第二套以上(含第二套)商品房的借款人,适当提高首付款比例,不再执行优惠住房利率规定。
此份文件是中国第一轮房地产牛市启动之后,中央政府第一次采取抑制房地产过热的措施。
8月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件),首次明确指出“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措施,对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项目要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2003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研究2
2003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研究(二)四、关于“投机、投资性购房”的调控在房地产市场的诸多问题中,被政府和公众指责最多的就是投机、投资性购房行为的泛滥。
多数舆论都认为,开发商的贪婪和炒房客们肆意投机,是造成房地产价格越涨越高、让人无力承受的主要原因。
在概念上,投机、投资性购房可以很容易地从“动机”上清晰定义。
对房地产市场投机者的定义是:为获得资本利得而买卖房产的购房人;对投资者的定义是:以出租并获取租金为目的的购房人。
但在现实中,对这两种购房动机却很难真正识别和严格区分(例如:提前购房算不算投资、投机?提前为襁褓中的儿子、为未来可能出生的孙子……购房呢?提前为子子孙孙购房后,为了避免资源空置浪费先用于出租,算不算投资?如果购房人遭遇财务困境,需要把住房抵押或出售……)。
本文为了便于讨论,我们简单而极端地按照概念,对“标准的投机行为”和“标准的投资行为”及其客观效果分别进行讨论,进而对两种调控政策进行评论。
(一)关于针对投机的调控政策---舍本逐末,短期或有效,长期于事无补我们认为,需要搞清楚的问题包括:投机客观效果是什么?房地产市场投机盛行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是什么?对一个投机盛行的市场,真正需要治理的是什么?1.投机的初衷与客观效果投机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套利收益,在操作上通常是在标的物市场估值低迷时进入,在市场估值高位时获利离场。
就成功的投机活动而言,其客观效果是有利于市场平稳发展的。
当市场低迷时,投机者的进入增加了需求,避免了标的物价格进一步回落;而在市场估值处于高位时获利离场,增加了供给而减少了需求,避免了标的物价格的进一步攀升。
可见理性而成功的投机活动会平抑市场波动。
当然投机者队伍,与所有的市场参与者一样,其组成也是“良莠不齐”,也有盲目跟风者,会在市场已处高位时继续买入,对市场波动形成“推波助澜”的情景。
因此,对投机行为的总体客观后果,究竟是有助于经济的平稳,还是推动了大起大落,经济学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价值判断。
房地产宏观调控主要政策概览
宏观调控主要政策概览2003年6月5日,人民银行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121号文件)ϖϖ 2004年3月30日,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联合下发通知,规定“8.31大限”2004年4月27日,国务院提高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比例到35%及以上ϖ2004年9月30日,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ϖϖ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和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两个“八条”)ϖ 2005年,银监会下发《关于加强信托投资公司部分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212号文件)ϖ2005年12月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将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列为限制类投资项目,要求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2006年4月25日,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各类打捆贷款的通知》ϖϖ 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六条措施(“国六条” )2006年5月24日,银监会刘明康主席提出房地产调控措施ϖ2006年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九部委起草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ϖϖ 2006年5月,人民银行下发《关于调整住房信贷政策有关事宜的通知》2006年7月,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ϖϖ 2006年7月,六部门下发《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2006年8月,五部委下发《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指导意见》ϖϖ 2006年9月,建设部出台《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2006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ϖϖ2006年10月1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坚持把好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严格审批新增建设用地,加快落实国家土地督察制度;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把房地产调控措施落实到每个城市央行五次升息,两度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ϖ195号文件主要内容ϖ2001年6月19日,人民银行下发《关于规范住房金融业务的通知》,主要有三条规定,成为121号文件的前身ϖ严格住房开发贷款条件:企业自有资金不得低于30%,项目必须“四证”齐全,防止将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住房开发项目195号文件主要内容强化个人住房贷款管理:严禁发放“零首付”贷款,严格工程进度规定——多层封顶,高层完成总投资的三分之二ϖϖ规范个人商业用房贷款管理:贷款比例不得超过60%,贷款期限不得超过10年,所购商业用房应为现房121号文件主要内容ϖ2003年6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以银发[2003]121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被称为121号文件ϖ121号文件共八条,分别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建筑施工企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商业用房贷款、公积金委托贷款业务进行了规范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规定贷款对象:应为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信用等级较高、没有拖欠工程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ϖ。
2003年至2008年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回顾
2003至2008年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回顾1、2003年:(1)(行政类)6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通称“121号”文件。
提出通过调整房地产信贷结构和规模,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
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信贷管理包括“四证”齐备、自有资本金比例不低于30%等;对个人信贷管理包括提高首付比例、取消优惠利率等。
(2)(法规条例类)6月19日,《物业管理条例》出台并实施,厘清了相关主体之间的法律责任,对界定、维护业主和物管服务企业之间的合法权益起到关键作用。
(3)(土地类)7月30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
对各类以设立“园区”、“大学城”等名义、实行以地招商而圈占耕地和违法出让、转让土地的行为进行清理和整顿,规范土地市场秩序。
(4)(行政类)8月12号,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称“18号”文件。
提出“房地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促进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2004年:(1)(房屋拆迁管理)1月1日,《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实施,规定城市房屋拆迁估价行为,维护了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6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通知》,针对盲目拆迁、不合理拆迁和补偿等问题提出管理办法。
(2)(土地类)3月30日,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通称为“831大限”。
规定8月31日为协议出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的最后期限,之后不得再以历史遗留问题为由协议出让。
同时,2004年1月1日以后全国经营性土地招牌挂出让情况要纳入执法监管范围。
(3)(土地类)4月29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继续开展土地市场清理整顿,严格土地审批管理,抑制投资过快增长。
(4)(经适房)5月13日,建设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经济使用住房管理条例》,明确经济适用住房套型及面积控制,并首次将集资房、合作建房纳入经济适用住房体系。
2003-2013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2008年8月25日,央行银监会联合发文要求严格建设项目贷
款管理
----土地质押必须有土地证,贷款额度不得超过质押物价值的7成,贷 款期限原则不超过2年。对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开发商业性房地产,不得发 放任何形式的贷款,对购买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住房的城镇居民,不得 发放住房贷款。
美国金融危机拯救了奄奄一息的房地产,在政策支持、通胀恐慌、外 贸出口受阻的三大因素下,房地产又迎来一次暴涨,连续数年的宏观调控 努力在即将取得成效的时候,嘎然而止。
。
2005年3月,国八条出台,调控上升到政治高度(老国八条)
国务院出台八点意见稳定房价,一是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二是将稳定房价 提高到政治高度,建立政府负责制。三是大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调整用地供应结 构,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住房的土地供应,并督促建设;四是严格控制被动型住 房需求,主要是控制拆迁数量;五是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需求;六是全面监测房地 产市场运行;七是积极贯彻调控住房供求的各项政策措施;八是认真组织对稳定住房 价格工作的督促检查;
范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 1、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部竣工完成销售的;2是整体转让未竣工决算房地产开 发项目的;3是直接转让土地使用权的。
2009年5月25日,发改委提出今年将由财政部、税务总局、发改委、
建设部负责研究开征物业税。
2009年10月,营业税免征优惠政策终止。
2007年7月20日,央行第三次加息,此次针对活期存款利 率上调,由0.72%上调至0.81%,为2002年2月以来首次上调 活期存款利率。 2007年8月,央行第四次加息,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 个百分点;
2007年8月,央行第五次加息,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 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87%,一年期贷款利率达到 7.29%。
2003-2010年房地产政策汇总
09年---10年初房地产新政汇总2010年初2010年中国房地产政策已由此前的支持转向抑制投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并且先後采取了土地、金融、税收等多种调控手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3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7%.1-3月,中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594亿元,同比增长35.1%;房屋新开工面积3.2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0.8%;商品房销售额7,977亿元,同比增长57.7%.4月18日,国务院发布通知指出,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4月15日,国土资源部公布2010年住房供地计划,今年拟计划供应住房用地总量同比增长逾130%,其中中小套型商品房将占四成多,超过去年全国实际住房用地总量.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
另外,对购买首套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
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坚决抑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并将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的税收政策。
4月11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要求所有银行在6月底之前提交贷款情况的评估报告,并称房地产风险敞口大,要严控炒房行为。
银监会表示,银行不应对投机投资购房贷款,如无法判断,则应大幅提高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
北京部分银行已将二套房首付比例提升至60%。
4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支持普通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费,大力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
4月2日,财政部下发通知称,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共同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其中一人或多人已有购房记录的,该套房产的共同购买人均不适用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契税优惠政策。
2003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研究(三)
2003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研究(三)2003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研究(三)2012年03月17日 03:00:54分类:未分类附件一:2003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分析2003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除了2009年出台的鼓励购房政策措施外,这些政策都旨在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和房地产投资过热。
我们将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指数和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作为房地产政策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对政策效果作简要分析。
从调控政策的方向看,2003年以来房地产调控可分为三个阶段(见附图1):第一阶段是2003年3季度至2008年3季度,调控政策方向是控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第二阶段是2008年4季度至2009年4季度,调控政策方向是鼓励住房消费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第三阶段是2010年1季度至今,调控政策的目标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第一阶段:2003年1季度至2008年3季度。
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特征是,商品住宅市场交易活跃,房价不断攀升,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较快。
这一阶段中央出台了防止房地产投资过快上涨和控制住宅需求两种性质的调控政策。
2003年8月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指出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强调完善供应政策,调整供应结构;发展住房信贷,强化管理服务;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市场秩序。
2003年9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加强土地供应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各类房地产开发用地,除按规定可以划拨外,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2004年4月,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调整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和《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房地产行业被列为“投资过热”行业之一,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比例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管理,收紧土地“闸门”,以期遏制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2003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2003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研究(一)2012年03月06日 20:34:05分类:未分类关于“REICO工作室”本报告的完成人为:程岳荣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对其进行宏观调控是必要的。
兹事体大,进行政策效果评价与反思也是必要的,以利改善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乃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2003年以来,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其主要对象包括:1.“房价上涨过快”,是2003年以来政府最主要的调控对象。
2011年进一步明确调控目的,要使房价回落到符合经济规律的经济水平和民众满意的政治水平(新华社文章语)。
2.“投资增长过快”,构成2003-2006年明确的调控对象,2007年后虽未明确在政策目标中,但“过热”始终构成调控者的隐忧,始终保留着防范投资过热的政策措施。
3.“住宅供给结构偏于高端”,构成多年来调控政策对象之一,“90/70政策”是其标志性内容。
4.“投机、投资性购房”,也是多年来调控政策一以贯之的遏制、控制对象。
5.“保障房建设”,政策力度在不断加大,内容也在不断丰富。
本文对上述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方向及效果,逐一进行讨论。
一、关于“房价上涨过快”的调控(一)我国存在“房价上涨过快”问题我们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确存在“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特别是2007年以后。
判断依据是房价涨幅高于合理的房价变动趋势线。
合理的房价变动趋势线体现着经济规律,是我们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也是我们确定调控方向、把握调控力度的依据。
1.房价变动趋势线:房价收入弹性≈1根据我们搜集到的OECD国家为主的18个经济体、长达40年的住房价格与人均GDP统计,得出房价变化的长期趋势:房价收入弹性大致为1。
18个经济体房价收入弹性(E)的平均值为0.98(见图1)。
它意味着在长期,住宅价格的上涨速度与人均(名义)收入的增长速度大致同步。
数据基础:美国1975-2010年,德国1970-2007年,日本1960-2010年,新西兰1962-2009年,澳大利亚1970-2009年,比利时1960-2010年,香港地区1985-2010年,其余国家均为1970-2010年数据。
2003-2010政策调控汇总
■ 2003年2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清理各类园区用地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紧急通知》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整个上半年中国范围内进行土地市场的整顿清查工作;下半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清理园区的相关政策及通知(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清理整顿开发区和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年底统计,全国撤并整合各类开发区2046个。
■ 2003年5月28日:国务院公布我国首部《物业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条例》已经2003年5月28日国务院第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 2003年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央行121号文件)通知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建筑施工流动资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等方面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新政策的出现对防范金融风险、房地产金融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 2003年8月12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务院18号文)。
首次明确了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同时肯定了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主旋律,提出坚持在国家统一政策指导下,各地区因地制宜,分别决策的方针,同时表明,对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项目,要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 11月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的紧急通知》宣布坚决落实清理整顿开发区的规定,切实解决农民失地失业问题,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行为。
■ 2003年11月13日: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发布了《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了物业服务收费行为,并明确指出今后物业服务收费将通过市场竞争形成,极大保障了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
■ 2004年3月31日: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发文《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831大限即“71号令”) 要求从2004年8月31日起,所有经营性土地一律都要公开竞价出让,以协议出让经营性土地的做法被正式叫停。
2003年房地产市场政策回顾
针对改革住房制度,完善市场体系方面,18号文指出了“各地要继续推进现有公房出售,搞活住房二级市场,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发展市场服务,完善市场监管制度,完善住房补贴制度,制定和完善住宅产业的经济、技术政策,健全推进机制,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2003年随着城市动拆迁规模的加大,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公房上市、央产房上市政策的开放,二手房交易程序的简化等诸多因素共同促进了二手房市场的发展,手房交易量逐渐向一手靠拢。北京二手房交易量占一手交易的比重由去年的4.1%升至35%左右,上海二手交易量直逼一手。另一方面,国家对二手市场关注度的提高,如上海二手中介费调整,各地相继出台对二手中介市场的管理规定及交易指导价格(如北京、长沙、哈尔滨等),随着市场的二手市场的完善与成熟以及国际代理业的介入,房地产二手中介代理行业亦面临着洗礼,一些实力雄厚的公司将快速发展下去,部分小型公司将面临被兼并或者关门歇业的局面。
地方性政策名称 实施日期 发布单位关于商品房销售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3年1月1日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已购公有住房上市出售实施办法的通知 2003年3月1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居住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标准》的通知 2003年5月1日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3年6月1日 上海市最高法院《关于上海市实施〈物业管理条例〉的若干意见》 2003年9月9日 上海房地资源局《关于规范上海市居住房屋买卖、租赁中介经纪服务收费的通知》 2003年10月1日 上海市物价局,土地资源管理局《关于对本市中低收入家庭实行购房贷款贴息政策若干规定的通知》 2003年6月1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广州市关于检查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3年8月4日 广州市国土资源局完善个人购房贷款体系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展历程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展历程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快速增长的迹象,引发了政府的担忧。
从那时起,中国政府就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调控房地产市场,以避免出现过热和泡沫化的情况。
以下是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主要发展历程:1998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商品房销售与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第一个重要文件。
该法规主要针对市场价格的过快上涨,规定了商品房销售和价格的管理办法。
200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决定》,该决定明确了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调控职责,要求各地政府采取措施控制住房价格的上涨。
200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提出了加强土地供应管理,控制住房价格上涨的措施,并提出了限制房地产项目融资和信贷政策等内容。
202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住房制度的意见》,该文件提出了购房者家庭户籍登记政策,以便限制外地人在大城市购房的现象。
202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发改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刺激房地产市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202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通知》,该通知提出了建立健全调控机制的要求,规定了各地政府制定政策的权限和责任。
202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了建立房地产税制的目标,并指出要逐步实现从行政调控到经济调控的转变。
202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再次出现调控的高潮。
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限购、限贷、限售等措施,力图控制住房价格的过快上涨。
2024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提出了要加强分类调控,调整住房市场供需关系,优化住房消费环境等措施。
2024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再次面临调控的压力。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展历程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展历程作者:王佳蕾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4年第7期房地产市场是否能够健康运行关系到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房地产调控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不同时期针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的八次宏观调控原因各有差异,调控的重点有所不同,调控措施也不尽相同。
前四次实施的调控都是紧缩性的调控,分别是针对1978年、1984年、1987至1988年,以及1993年上半年的经济过热。
后四次调控对房地市场影响较大,下面分别做以分析。
一、1998年--2003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扩张性宏观调控1993年房地产市场开始的紧缩性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深程度、长时间的影响,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现象,1996年房地产市场销售额增长率下降,1997年房地产市场投资额增长率下降,1999年全国房价增长率下降。
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这次危机所带来的全球经济的衰落,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必须做出重大调整。
随着1998年我国第五次以扩大国内需求为主要内容的扩张性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对房地产市场也实行了扩张性的宏观调控。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有:(1)支持全国各地区建造价格较低的房屋,以满足大多数中低收入者对住房的需求。
(2)运用比较宽松的贷款政策,以刺激居民住房消费需求。
在已存的公积金按揭贷款的方式上,又推出商业贷款,降低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
(3)降低税费,减少购房者的购房费用。
免征空置商品住宅的营业税;居民首先卖出自己居住的旧公房再购买新居,契税只需交纳差额部分;全面降低购置新房契税;有的城市实施个人所得税通过购买住房的款项抵扣的方式。
(4)调整相关政策,减少房地产交易费用。
(5)促进存量房的市场进入和增量房的市场发展。
尤其是1999年末基本结束了实物分房制度,开始货币化分房,普通住房得以快速发展,房地产开发及交易市场也活跃起来。
这轮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很快起到作用,改变了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个人成为住房的主要购买者,增强了居民的住房购买信心,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2003至2012房地产调控政策汇总
2003至2011房地产调控政策汇总2003年4月121号文件拉响宏观调控警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
规定对购买高档商品房、别墅或第二套以上(含第二套)商品房的借款人,适当提高首付款比例,不再执行优惠住房利率规定。
此份文件是中国第一轮房地产牛市启动之后,中央政府第一次采取抑制房地产过热的措施,表明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由支持转为警惕。
2003年8月国务院明确将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出产业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又称18号文件),将房地产业定位为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明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充分认识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根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进程、居民住房状况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完善住房供应政策,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加强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对于高档、大户型商品住房以及高档写字楼、商业性用房积压较多的地区,要控制此类项目的建设用地供应量,或暂停审批此类项目。
2004年3月831大限提高拿地“门槛” 调控开始继2003年7月国务院发文严格控制土地供给之后,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又联合发文,严令各地须在当年8月31前将协议出让土地中的“遗留问题”处理完毕,否则国土部门有权收回土地,纳入国家土地储备,是为“8.31大限”。
此举是中央政府从土地供给上抑制房地产过热的又一举措。
2004年10月央行10年来首次宣布上调存贷款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同时,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
对金融竞争环境尚不完善的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仍实行上限管理,最高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
中国近十年房产调控政策
中国近十年房产调控政策2003年-2013年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一览•正文•我来说两句(1075人参与)2013年02月27日19:57来源:第一财经网站•手机客户端•打印•字号•保存到博客22003年 (1项政策)2003年8月份,国务院明确将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件,将房地产行业定位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明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充分认识房地产相关公司股票走势•保利地产11.59-0.25-2.11%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2004年 (2项政策)2004年3月,831大限提高拿地“门槛”,调控开始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又联合发文,严令各地须在当年8月31日前将协议出让土地中的“遗留问题”处理完毕,否则国土部门有权收回土地,纳入国家土地储备,是为“8.31”大限,此举是中央政府从土地供给抑制房地产过热的举措。
2004年10月,央行10年来首次宣布上调存贷款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2005年10月,国税总局重申二手房缴纳个税2005年10月11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实施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文件正式明确个人买卖二手房,须缴纳个人税。
2006年 (11项政策,调控从指导意见转向可操作性)2006年4月27日,房贷利率再次上调央行全面上调各档次贷款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中5年期以上的银行房贷基准利率由6.12%上调到6.39%。
2006年5月24日,国六条出台,新一轮调控大幕开启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提出了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一是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二是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三是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减缓被动型住房需求过快增长;四是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五是加快城镇廉租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房,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有步骤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六是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汇总表
2006-8-31
《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
在耕地保护、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调整建设用地税费、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及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农用地转用等方面作出了更严格的规定
2005-5-9
《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26号)
要求严格土地转让管理,对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严禁转让,依法制止“炒买炒卖”土地行为。加大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力度,切实制止囤积土地行为,严格执行法律规定,对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期满1-未动工开发的,征收土地闲置费;满2-未动工开发的,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2006-4-19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示范文本(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83号)
要求出让人和受让人应就建筑工程完工期、投资总额、容积率、土地闲置情形作出具体约定
2006-5-24
《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
规定优先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停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供应,严格限制低密度、大套型住房土地供应,并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
2006-12-31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83号)
土地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税每平方米税额提高2倍
2007-8-7
《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
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加强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管理
近十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及建议
近十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及建议最近十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住房需求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突出,房价上涨的压力持续存在,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
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回顾国务院从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出发,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做出了不同的决策部署。
从调控政策的方向看,2003年以来房地产调控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03-2007年中央针对这一阶段住宅市场交易活跃,房价不断攀升,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较快等特点,出台了防止房地产投资过快上涨和控制住宅需求两种性质的调控政策。
200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强调房地产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4年,《关于调整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和《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将房地产行业列为“投资过热”行业之一,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以期遏制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央行10年来首次上调存贷款利率,意味着央行正式使用市场调节杠杆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节。
2005年,“国八条”将稳定房价提到了政治高度,并加大对投机性和投资性购房等房地产交易行为的调控力度。
但经过了近一年的调控,房价依旧高烧不退,住房问题逐渐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
2006年,从“国六条”开始,随后各种细化的调控措施陆续出台。
从土地、税收、外资准入、信贷、住房结构和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等方面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全面调控。
本轮调控不仅涉及房地产一、二级市场,还使用经济、金融等市场调控手段辅以行政问责的手段来确保执行力,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猛烈、最严厉的政策调控。
但国内大部分城市房价上涨的趋势并没有明显改变,一些大城市的房价还创下了历史新高,各项调控政策并未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
2007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政府开始转变调控思路。
中国房地产政策汇总 2003
中国房地产政策汇总200320042005 中国政府颁布物业管理法规中国政府颁布规则以加强房地产贷款的管理工作国务院颁布持续稳健的发展房地产市场的通告国务院规定物业发展项目(经济适用房除外)资本金比例由预计总资本开支的20%提高至35% 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贷款及融资的风险控制限制每月按揭还款不多于个人借款人每月收入的50%,并限制个人借款人的所有每月借款服务还款不多于每月收入的55% 中国政府指定其他措施压抑若干地区市场的投机活动,包括取消住房的优惠按揭利率,对购买后两年内进行出售的物业征收5%营业税,以及禁止转售未落成物业对于土地出让合同注明施工日期后一年仍未开发的土地,征收土地闲置费用,土地闲置两年或以上,则撤销土地使用权。
停止供应别墅类建设用地,以及严格控制豪华及高端物业建设用地供应。
中国政府实施额外土地供应、银行融资及其他措施压抑物业价格急剧上升,鼓励发展中低档房屋及促进中国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建设部颁布规定总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单位不得少于新批或新建项目总建筑面积的70%;面积超过90平方米的单位,首付金最低金额须提高至总购买价的30%;银行不得向内部资本比率少于35%的物业开放商提供贷款建设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总局及国家外汇局共同颁布新规则,以规管外商投资国内房地产市场,并规定无本地分公司或代表机构的离岸实体、在中国留学或工作未满一年的外国人,不得购买商业及住宅物业颁布法规增加年度土地使用税,并向外商投资企业征收该等土地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年应纳税额=占用土地面积×每平方米年税额。
计税的土地面积,对于开发商而言,以建设用地批准文件记载的土地面积为准)2006 2007 国土资源部颁布法规,规定除非及直至已交付有关土地出让合同下所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出让金,否则不得发出土地使用权证。
全国近十年实施的房地产政策汇总
近10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脉络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再次出现局部经济过热迹象。
由于2003年土地使用权全面施行招投标、挂牌、拍卖的新方式,导致全国各地不同程度的出现土地价格和房价大幅上涨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从2003年开始,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新一轮持续性的调控期,并延续至今。
这期间经历了"紧缩"-"鼓励"-"再从紧"的调控思路转换。
具体来说,2003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调控基本可以概括为六个阶段:(1)紧缩预警期:2003年房地产调控以提示风险为主在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刚出现增长过快的苗头时,我国整体经济仍处于通货紧缩阶段,内需处于逐渐释放阶段。
为了不影响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势头,政府还不愿意轻易的采用力度较大的宏观调控措施来抑制投资,121号文件与国务院18号令这两个相互矛盾的文件出台,也反映政府对宏观调控的矛盾心理。
因此,我们看到很多政策仅具有警示性意义,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政府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政策和文件的出台对产业界进行风险提示,从而可以抑制投资的过快增长。
(2)试探调整期:2004年通过收紧土地、信贷来抑制投资的试探性调控2004年,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主要着眼于投资过热的问题。
因此主要是通过提高房地产开发贷款门槛,减少土地供应量等手段加以抑制。
其结果是导致了房地产市场供应量的减少,或者说导致对未来市场供应量下降的预期,为投机者提供了炒作的借口,最终导致上海等地的房价在2004年四季度出现了大幅的飙升。
房价与收入和普通购房者承受能力的矛盾愈发突出。
(3)实质调控期:2005~2007年转向抑制投资投机需求、控制房价涨幅过快上涨的房价脱离与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矛盾使房价问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得到了普遍的关注,两会期间各地代表纷纷对此提出质疑。
同时飙升的房价让房地产行业利润远远高出了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在暴利的驱使下,政府对控制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的努力被大大折扣。
近十年中国房地产政策
近十年中国房地产政策房地产政策向来都是人们关注的对象,而想要很好的了解房地产政策就要参考近几年来房地产政策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动。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一些关于近十年中国房地产政策的相关资料。
供你参考。
中国近十年的房地产政策1、2003年,人民银行出台对“五大行业”限制投放信贷资金的政策,其中包含房地产行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规定对于个人购买高档住房、两套以上(含两套)的按揭,要求各商业银行调高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2、2004年3月,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共同下发文件,要求从2004八月31日起,所有经营性的土地一律都要公开竞价出让;2004年10月、2005年3月人民银行在不到半年时间内连续两次加息;4、2005年4月各银行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对首付款比例、利率政策进行调整;2005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建设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的通知》,房屋转让开征营业税;2005年7月1日,商业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开始联网,个人购买第二套以上住房不再享受优惠利率,贷款成数同时降低;2005年7月,工行、民生开始在上海队提前还款用户收取违约金;审计署入住农行严查房贷;2005年9月,农业银行总行下发《关于积极稳健发展二手房贷款业务的通知》,明确二手房贷款必须集中在个人住房贷款管理经验丰富、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经办机构办理;3、2006年4月28日,人民银行将房贷利率在不到18个月的时间内第三次提高;2006年5月29日,九部委出台“国十五条”,对营业税征收期限重新界定,购房客户观望的气氛浓厚,在一定程度上一直业主报价大幅走高的情况。
4、2006年上调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央行全面上调各档次贷款利率0.27个百分点;严格房地产开发信贷条件,对项目资本金比例达不到35%等贷款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发放贷款;对空置3年以上的商品房,商业银行不得接受其作为贷款的抵押物;5、2007年,8项政策,5次加息,从金融层面打压房地产;6、2008年央行百日内连续5次降息。
03年到12年在国家政策
历年国家房产调控措施集合(2003年-2012年)☆2003年 (1项政策)2003年8月份,国务院明确将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件,将房地产行业定位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明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充分认识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2004年 (2项政策)2004年3月,831大限提高拿地“门槛”,调控开始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又联合发文,严令各地须在当年8月31日前将协议出让土地中的“遗留问题”处理完毕,否则国土部门有权收回土地,纳入国家土地储备,是为“8.31”大限,此举是中央政府从土地供给抑制房地产过热的举措。
2004年10月,央行10年来首次宣布上调存贷款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2005年 (6项政策)2005年3月,房贷优惠政策取消,调控涉及消费层面央行决定即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宣布取消住房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个人房贷首付比例从20%上调到30%。
2005年3月,房地产税改革深入,调控涉及交易环节财政部副部长肖捷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表示,中国目前房地产保有和交易环节税费偏轻,今后将重点推进房地产税改革。
2005年3月,国八条出台,调控上升到政治高度(老国八条)国务院出台八点意见稳定房价,一是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二是将稳定房价提高到政治高度,建立政府负责制。
三是大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调整用地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住房的土地供应,并督促建设;四是严格控制被动型住房需求,主要是控制拆迁数量;五是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需求;六是全面监测房地产市场运行;七是积极贯彻调控住房供求的各项政策措施;八是认真组织对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督促检查;2005年5月,七部委意见,调控加强、细则出台(新国八条)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转发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至2011房地产调控政策汇总2003年4月121号文件拉响宏观调控警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
规定对购买高档商品房、别墅或第二套以上(含第二套)商品房的借款人,适当提高首付款比例,不再执行优惠住房利率规定。
此份文件是中国第一轮房地产牛市启动之后,中央政府第一次采取抑制房地产过热的措施,表明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由支持转为警惕。
2003年8月国务院明确将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出产业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又称18号文件),将房地产业定位为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明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充分认识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根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进程、居民住房状况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完善住房供应政策,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加强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对于高档、大户型商品住房以及高档写字楼、商业性用房积压较多的地区,要控制此类项目的建设用地供应量,或暂停审批此类项目。
2004年3月831大限提高拿地“门槛” 调控开始继2003年7月国务院发文严格控制土地供给之后,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又联合发文,严令各地须在当年8月31前将协议出让土地中的“遗留问题”处理完毕,否则国土部门有权收回土地,纳入国家土地储备,是为“8.31大限”。
此举是中央政府从土地供给上抑制房地产过热的又一举措。
2004年10月央行10年来首次宣布上调存贷款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同时,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
对金融竞争环境尚不完善的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仍实行上限管理,最高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
以调整后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5.58%)为例,城乡信用社可以在5.02-12.83%的区间内自主确定贷款利率。
页脚内容12005年3月房贷优惠政策取消调控涉及消费层面央行决定从即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宣布取消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
央行此举表明,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政策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
2005年3月房地产税改革深入调控触及交易环节[size=10.5pt]财政部副部长肖捷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表示,中国目前在房地产保有和交易环节税费偏轻,问题严重,今后一段时期将重点推进房地产税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正在筛选试点城市,将开始模拟运行,为最终出台房地产税提供决策基础。
2005年3月国八条出台调控上升到政治高度(老国八条)国务院出台八点意见稳定房价。
一是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二是将稳定房价提高到政治高度,建立政府负责制;三是大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调整用地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住房土地供应,并督促建设;四是严格控制被动性住房需求,主要是控制拆迁数量;五是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需求;六是全面监测房地产市场运行;七是积极贯彻调控住房供求的各项政策措施;八是认真组织对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督促检查。
2005年5月七部委意见调控加强、细则出台(新国八条)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转发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2005年9月银监会212号文件收紧房产信托2005年9月底,由银监会制定的房地产信托管理文件(即“212号文”)开始下发至各地银监局。
该文件全称《加强信托投资公司部分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房地产信托发行门槛进行了严格限制。
2005年10月国税总局重申二手房交纳个税2005年10月11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实施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156号),文件正式明确了个人买卖二手房,必须交纳个人税。
页脚内容2文件明确,在办理二手房过户时,要做到各税统管,不能只负责征收契税,其他税种如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也要同时进行征收。
2006年4月27日房贷利率再次上调调控卷土重来央行全面上调各档次贷款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中,5年期以上的银行房贷基准利率由6.12%上调至6.39%。
这是央行在加息后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再次上调利率,此次加息主要是为了抑制投资需求,进一步稳定房地产价格。
2006年5月24日国六条出台国六条出台新一轮调大幕开启[size=10.5pt]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会上提出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一、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二、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
三、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
四、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五、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六、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业内人士认为这六条措施开启了2006年房地产调控序幕,称之为国六条。
2006年5月29日国务院出台限制套型90/70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国办发(2006)37号),人称9部委“十五条”,对“国六条”进一步细化,而且在套型面积、小户型所占比率、新房首付款等方面作出了量化规定,提出90平方米、双70%的标准。
2006年5月31日国税总局出台二手房营业税政策国税总局下发《关于加强住房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74号文件),对“国六条”中二手房营业税新政策的具体执行问题予以明确。
要求各级地方税务部门要严格执行调整后的个人住房营业税税收政策。
2006年6月1日后,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住房对外销售全额征收营业税。
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应持有关材料向地方税务部门申请办理免征营业税的手续。
2006年7月6日未取得预售许可证不得发布预售广告页脚内容3建设部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下发16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整顿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的通知》,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预售许可证后,应当在10日内开始销售商品房。
同时加强房地产广告发布管理,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房地产项目,不得发布商品房预售广告。
2006年7月11日建设部出台171号“外资限炒令”建设部联合其他5部委下发171号文件《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被业内称为“外资限炒令”,加强了对外商投资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和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的管理。
2006年7月26日108号文强制征收二手房转让个人所得税国税总局发布《关于住房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108号文),宣布从8月1日起,各地税局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强制性征收二手房转让个人所得税。
2006年8月1日土地新政出台国土资源局制定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和《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正式施行,规范对招标拍卖挂牌或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范围作了细化,进一步明确六类情形必须纳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范围:供应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以及有竞争要求的工业用地,并建立国有土地出让的协调决策机构和价格争议裁决机制。
2006年8月19日央行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6年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同时,进一步推进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市场化。
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由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扩大为0.85倍,其他商业性贷款利率下限保持0.9倍不变。
商业银行可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根据贷款风险状况,在下限范围内自主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
2006年8月30日建设部出台廉租房管理实施办法页脚内容4建设部:《城镇廉租房工作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加强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规范城镇廉租住房管理,我部制定了《城镇廉租房工作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
2006年9月房地产市场整顿9月12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和《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整顿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的通知》(建住房[2006]166号)的要求,现就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制定工作方案。
2007年1月建设部规范经纪行业今年1月23日,建设部、央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地产经纪管理规范交易结算资金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依此,北京市相继出台了资金监管、网上签约、标准买卖合同这三大详尽并相互配合的文件;对于二手房交易而言,提供了实质性的操作规范,对行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网上签约在7月1日正式实施,下半年的二手房市场,将在良性、规范的轨道中运行。
2007年3月16日通过《物权法》10月1日起执行3月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权法作为确认财产、利用财产和保护财产的基本法律,对于法律体系的完善、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物权法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这一条打消了民众对70年使用期满后国家回收土地的顾虑,有利于提高购买不动产的积极性。
物权法对于房产市场具有深远的影响;除了70后自动续期外,还有最直观的一点,就是物权法为物业税的开征奠定了基础,物业税所带来的持有成本的增加,都是消费者置业投资所必须面对和重新考虑的,理性的需求无疑对房产市场的平稳发展意义重大。
2007年3月央行2007年首度次加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