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重要性水平与风险评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规定,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要利用审前调查的结果,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

一、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首先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其次要符合审计目的,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再次要区别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和业务规模、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业务风险水平、财政财务收支的性质和金额、收支项目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动趋势等。

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实际上就是根据被审计单位性质确定基数和比例进行计算的过程,重要性水平是基数和比例的乘积,其表现形式是金额额度。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数据计算:(1)对于按收付实现制核算的预算单位和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按收入或支出总额的0.5%--2%确定;(2)对于按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企事业单位,可按资产总额的0.5%--1%确定,或者按流动资产或净资产的1%--2%确定,也可按营业收入的0.5%--1%确定,还可按净利润的5%--10%确定。

如: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可能的报表使用者:主要使用者是财政部门,次要使用者是主要投资者、媒体和社会公众。

2、会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重要财务信息或报表项目:

使用者

关注的重要信息

主要使用者

财政部门

(1)资金到位及管理情况(2)支出总额(3)实际支出与预算的差距(4)决算情况(5)合规性(6)舞弊发生(7)项目试运行情况

次要使用者

主要投资者

(1)资金管理情况(2)决算情况(3)支出总额(4)合规合法性(5)项目试运行情况;

媒体

(1)合规性(2)决算

一般公众

合规性

3、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的敏感性:非常敏感。

4、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因为报表主要使用者和次要使用者最关心的项目信息均包括支出的合规性,支出指标也相对稳定,故选择支出总额为判断基础。考虑到项目建设单位为非盈利性单位,决定采用固定比率法,按照常规的以支出总额为判断基础。该建设项目确定为非常敏感项目,故取常规指标中的最小值,及采用支出总额的0.5%作为系数确定重要性水平。

计算结果及修正因素:根据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报表,该项目支出总额为410万元,重要性水平的计算结果为

410万元×0.5%=2.05万元),为方便计算,将本次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确定为2.0万元。

在确定和运用重要性水平时,要全面、客观地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弊比金额小的错弊更重要,但有时错弊金额不大,但性质上是严重的,如国债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中,虚报工程投资支出0.5元占为己有,要比扩大建设规模超概算投资5.0元更为严重,所以要紧密联系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准确确定重要性水平。

二、审计风险的评估

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构成。

评估审计风险,首先在编制审计方案时确定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一般为5%,也可确定为3%、1%,但不可能为0。其次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调查了解评估固有风险水平,在审前调查后,审计人员根据被审计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

的诚信和能力、财务人员的变动及其素质、业务性质、会计期间(特别是期末)的异常变动和复杂的会计处理、以前年度的审计结果等情况确定评估固有风险水平。实际工作中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固有风险水平分别为60%、50%、40%,也就是即使在各种情况较好,出现重要错误可能性较小情况下,固有风险的水平也应高于40%,相反只要有某种迹象表明可能存在重大错弊,就应当将固有风险确定为100%。再次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测评,根据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是否建立、经济业务以及相关控制手续的执行是否及时和有效、业务活动的记录是否完整、关键点控制是否存在、控制目标是否满足、控制系统是否有效运行、各项控制是否发挥作用等因素评估控制风险水平。实际工作中一般分为低(内控健全有效)、中(缺少某些控制环节或有少量的控制失效)、高(内控失效)、零(不可依赖)四个档次,控制风险水平分别为20%、50%、80%和100%。应当注意的是,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制度不同,内部控制是管理的过程,而内部控制制度则是书面或约定的管理制度。最后利用风险模型计算检查风险水平,检查风险的计算公式为: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如: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审计风险评估

1、本次审计项目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的确定为5%.

2、固有风险评估

固有风险的总体评估: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审前调查了解,按照稳健性原则,将固有风险水平确定为中,即50%。

3、控制风险评估

控制风险水平综合评估: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由于缺少一些控制环节,初步确定控制风险为中,即50%。

4、审计检查风险的确定

按照风险模型计算公式计算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5%/(50%×50%)=20%,

即要求的检查保证程度为80%,说明在今后的审计实施过程中,由于存在较大样本和较多证据,应以余额测试为主。

三、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的协调

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二者之间存在反向的关系,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反之亦然。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对评估的审计风险和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进行调整,并调整相应的审计实施方案。只有准确地确定重要性水平,谨慎地评估审计风险,合理地整合审计资源,才能有效地控制审计业务质量,规避审计工作风险,充分地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